CN107786242B - 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6242B
CN107786242B CN201710740258.9A CN201710740258A CN107786242B CN 107786242 B CN107786242 B CN 107786242B CN 201710740258 A CN201710740258 A CN 201710740258A CN 107786242 B CN107786242 B CN 107786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or
capacitor
reception band
filter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402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86242A (zh
Inventor
任兑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049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23792A/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86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86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38Impedance-matching networks
    • H03H7/40Automatic matching of load impedance to source impe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58Arrangements for matching and coupling between power amplifier and antenna or between amplifying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50Circuits u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the two directions of communication
    • H04B1/52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 H04B1/525Hybrid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ransition from single-path two-direction transmission to single-direction transmission on each of two paths or vice versa with means for reducing leakage of transmitter signal in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19/00Networks using time-varying elements, e.g. N-path filters
    • H03H19/004Switched capacit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7/00Multiple-port networks comprising only passive electrical elements as network components
    • H03H7/01Frequency selective two-port networks
    • H03H2007/013Notch or bandstop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2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 Filters And Equa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所述射频发送器包括: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彼此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抑制接收频带,其中,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及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Description

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8月26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6-0109333号韩国专利申请和于2017年4月17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7-004910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长期演进(LTE)、宽带码分多址(WCDMA)或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等的通信设备可使用频分双工(FDD)方法或者时分双工(TDD)方法以执行上行功能和下行功能两者。FDD方法为通过对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分配不同的频率使接收频率和发送频率彼此隔离以同时执行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的方法。TDD方法为通过在相同的频带中分配不同的时隙来使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彼此分开的方法。
在FDD方法中,发送频率和接收频率被彼此隔离以显著地减小它们之间的干扰。然而,接收路径非常敏感,使得具有大功率量的发送信号会被引入到接收带中,这会作为接收(RX)带噪声对接收器灵敏度产生负面影响。由于接收带噪声对接收器灵敏度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管理接收带噪声是在信号传输中的重要的性能指标。
另外,在FDD通信设备中,使用双工器使发送带和接收带彼此隔离,但是对于所提供的隔离有限制。在隔离和发送插入损耗以及隔离和谐波特性之间存在此消彼长关系。例如,在双工器中的发送插入损耗改善时,隔离劣化,而在隔离改善时,发送插入损耗劣化。
因此,发送插入损耗和隔离之间的反比关系使得使用现有的双工器难以在发送插入损耗保持在所需要的水平或更高的水平的同时满足隔离要求处于所需要的水平或更高的水平。
FDD通信设备中的发送插入损耗特性与比较远程通信和效率相关,因此发送插入损耗特性被认为是重要的。
在传统的FDD通信设备中,作为减小接收带噪声的方法,诸如RC低通滤波器、LC低通滤波器、LC陷波电路(LC trap)等的滤波器已被用来阻止从工作电源VCC引入的电源噪声。
然而,抑制电源噪声的上述传统方法不能有效地抑制接收带噪声。另外,满足双工器中的接收带噪声抑制要求会无意地劣化双工器的发送插入损耗。因此,需要一种在保持发送插入损耗特性处于所需要的水平或更高水平的同时改善隔离特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按照简化的形式对所选择的构思进行介绍,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所述构思。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在限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主要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中,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接收带抑制滤波器,接收所述发送信号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信号抑制接收频带,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彼此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抑制所述接收频带,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及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可彼此串联谐振,并且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C皮法(pF)并且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C*M1纳亨(nH)的串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第一比值的M1可在1至20的范围内。
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可彼此并联谐振,并且在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L纳亨(nH)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L*M2皮法(pF)的并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第二比值的M2可在1至20的范围内。
所述预定范围可为1至20。
所述电感器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
所述电感器可包括接合线。
在另一总体方面中,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接收带抑制滤波器,接收所述发送信号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抑制接收频带;及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功率放大电路中的任意一个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电容器。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与所述电容器谐振的电感器以抑制所述接收频带,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可包括彼此串联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抑制所述接收频带,并且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C皮法并且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C*M1纳亨的串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第一比值的M1可在1至20的范围内。
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可包括彼此并联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抑制所述接收频带,并且在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L纳亨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L*M2皮法的并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第二比值的M2可在1至20的范围内。
所述电感器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
所述电感器可包括接合线。
所述预定范围可为1至20。
在另一总体方面中,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接收带抑制滤波器,接收所述发送信号并且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滤除接收频带以创建经过滤除的发送信号,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彼此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1至20之间;及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放大所述经过滤除的发送信号。
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可彼此串联谐振。
所述电容器和所述电感器可彼此并联谐振。
所述电感器可包括电感元件。
所述电感器可包括接合线。
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通信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通信设备的发送频谱的示例的曲线图。
图3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5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6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8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9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串联LC滤波器的情况下的接收带抑制特性的曲线图。
图10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并联LC滤波器的情况下的接收带抑制特性的曲线图。
图11A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设置为邻近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路径的情况下的功率损耗的示图,并且图11B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设置为邻近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路径的情况下的功率损耗的示图。
图12A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2B是示出图12A中所示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13A至图13C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串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一比值M1的曲线图。
图14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串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一比值M1的范围的曲线图。
图15A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5B描绘了示出图15A中所示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图16A至图16C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二比值M2的曲线图。
图17描绘了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二比值M2的范围的曲线图。
图18描绘了示出包括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功率放大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为了清楚、说明及便利起见,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变换、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这里所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其并不局限于这里所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可做出将是显而易见的改变。此外,为了提高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对于本领域公知的特征的描述。
这里所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将不被解释为被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所限制。更确切的说,已提供这里所描述的示例仅仅为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是显而易见的实施这里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很多可行的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图1是示出通信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参照图1,通信设备包括:双工器50,连接到天线ANT以使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隔离;接收器100,用于接收接收信号;及射频(RF)发送器200,用于提供发送信号。
射频发送器200包括发送电路210、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和功率放大电路230。
发送电路210(一种基于发送数据而产生发送信号的电路)可包括调制器、数模(D/A)转换器、混频器和放大器等。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设置在发送电路210和功率放大电路230之间,并且从发送信号中抑制输入到功率放大电路230的接收带(RX信号的频带)。
在示例中,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包括彼此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抑制或者滤除接收带,并且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的范围内。
功率放大电路230对通过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的发送信号进行放大。在示例中,功率放大电路230通过集成电路(IC)实施,并且包括功率放大器(PA)。
在示例中,在功率放大电路230包括功率放大器PA的情况下,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被包括在功率放大器PA的输入路径中时,对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的位置没有特别地限定。这里,功率放大器PA的输入路径对应于功率放大器PA和发送电路210之间的信号路径。
通信设备可以是频分双工(FDD)通信设备,并且发送带和接收带可具有不同的中心频率。
图2是示出通信设备的发送频谱的曲线图。参照图2,FDD通信设备的发送带和接收带通过接收带间隔彼此分开。
射频发送器中产生的RF信号通常可具有-157dBm/Hz的接收带噪声,并且这样的接收带噪声被耦合到功率放大电路230的输入端,并会通过功率放大电路放大。本公开提出一种用于这样的接收带噪声的解决方案。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设置在发送电路210和功率放大电路230之间,并且包括LC谐振滤波器以抑制或滤除由功率放大电路230产生的接收带(RX信号的频带)。
另外,具有优良的选择性或者品质因子(Q)以在其中通过发送频带并且抑制或者滤除接收带的诸如表面声波(SAW)滤波器或者体声波(BAW)滤波器的滤波器可用作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
本公开中的功率放大设备包括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和功率放大电路230。功率放大电路230可包括功率放大器PA。
作为示例,将参照图3和图4描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由LC谐振滤波器形成的情况。
图3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示例的示图,并且图4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3,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包括串联LC谐振滤波器,所述串联LC谐振滤波器包括串联于信号线和地之间的电容器C21和电感器L21。这里,串联LC谐振滤波器在接收带中形成串联谐振,使得在接收带中阻抗大体变为零。因此,接收带通过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被旁通至地,从而抑制接收带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包括彼此串联谐振的电容器C21和电感器L21,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作为示例,电容器C21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1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例如,在电容器C21的电容值为C F并且电感器L21的电感值为C*MSH,MS(所述比值)在1*103至20*103的范围内。
另外,在电容器C21的电容值以皮法(pF)测量并且电感器L21的电感值以纳亨(nH)测量时,在电容器C21的电容值为C pF并且电感器L21的电感值为C*M1 nH,M1(第一比值)将在0到20之间。可选地,第一比值M1可以在1到20之间。这样的描述可适用于根据本公开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串联谐振电路。
另外,电感器L21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可选地,电感器L21可包括接合线。
参照图4,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P1包括并联LC谐振滤波器,所述并联LC谐振滤波器包括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22和电感器L22,电容器C22插设在信号线中。这里,并联LC谐振滤波器在接收带中形成并联谐振,使得阻抗在接收带中大体变为无穷大。因此,通过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阻止接收带到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P1包括彼此并联谐振的电容器C22和电感器L22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在示例中,电容器C22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2的电感值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例如,在电感器L22的电感值为L H并且电容器C22的电容值为L*MPF的并联谐振电路中,MP(所述比值)在1*103至20*103的范围内。这样的内容适用于根据本公开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并联谐振电路。
另外,在电容器C22的电容值以皮法(pF)测量并且电感器L22的电感值以纳亨(nH)测量时,在电感器L22的电感值为L nH并且电容器C22的电容值为L*M2 pF的并联谐振电路中,M2(第二比值)在1至20的范围内。
作为示例,电感器L22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可选地,电感器L22可包括接合线。
尽管在本公开的如图3和图4所示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和220-P1通过LC谐振滤波器实施的示例,但是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和220-P1还可由至少一个电感器和至少一个电容器的组合形成。
另外,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和220-P1可由可变滤波器形成。作为示例,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和220-P1被配置成使得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和220-P1的电感器和电容器中的至少一种可变。在这种情况下,可变滤波器元件或者开关型可变电路被用作可变滤波器,并且对实施可变滤波器的方法没有特别地限制。
作为示例,发送电路210和功率放大电路230中的任意一种包括匹配电路,所述匹配电路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电容器。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匹配电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并且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这将参照图5至图8描述。
图5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并且图6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5,作为示例,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匹配电路231-M1和功率放大器232,并且匹配电路231-M1包括用于功率放大器232的输入匹配的电容器C23。匹配电路231-M1的电容器C23连接在信号线和外端子T11之间。在示例中,功率放大电路由包括匹配电路231-M1和功率放大器232的集成电路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2包括匹配电路231-M1的电容器C23和串联连接于外端子T11和地之间以与电容器C23谐振的电感器L23。电容器C23和电感器L23组成串联LC谐振滤波器。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2包括彼此串联谐振的电容器C23和电感器L23,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作为示例,电容器C23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3的电感值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另外,电感器L23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可选地,电感器L23可包括接合线。
参照图6,作为示例,功率放大电路包括匹配电路231-M2和功率放大器232。匹配电路231-M2包括用于功率放大器232的输入匹配的电容器C24。匹配电路231-M2的电容器C24插设到信号线中。在示例中,功率放大电路由包括匹配电路231-M2和功率放大器232的集成电路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P2包括匹配电路231-M2的电容器C24和通过外端子T21和T22并联连接到电容器C24以与电容器C24并联谐振的电感器L24。电容器C24和电感器L24组成并联LC谐振滤波器。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P2包括彼此并联谐振的电容器C24和电感器L24,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作为示例,电容器C24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4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另外,电感器L24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可选地,电感器L24可包括接合线。
图7和图8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其他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7,作为示例,发送电路包括发送器212和匹配电路214-M1,并且匹配电路214-M1包括用于发送器212的输出匹配的电容器C25。匹配电路214-M1的电容器C25连接于信号线和外端子T31之间。在示例中,发送电路由包括发送器212和匹配电路214-M1的集成电路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3包括匹配电路214-M1的电容器C25和串联连接于外端子T31和地之间以与电容器C25谐振的电感器L25。电容器C25和电感器L25组成串联LC谐振滤波器。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3包括彼此串联谐振的电容器C25和电感器L25,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作为示例,电容器C25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5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另外,电感器L25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可选地,电感器L25可包括接合线。
参照图8,作为示例,发送电路包括发送器212和匹配电路214-M2,并且匹配电路214-M2包括用于发送器212的输出匹配的电容器C26。匹配电路214-M2的电容器C26插设到信号线中。在示例中,发送电路由包括发送器212和匹配电路214-M2的集成电路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P3包括匹配电路214-M2的电容器C26和通过外端子T41和T42并联连接到电容器C26以与电容器C26谐振的电感器L26。电容器C26和电感器L26组成并联LC谐振滤波器。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P3包括彼此并联谐振的电容器C26和电感器L26,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作为示例,电容器C26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6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另外,电感器L26可包括至少一个电感元件。可选地,电感器L26可包括接合线。
如上所述,当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220-S2、220-S3、220-P1、220-P2或220-P3的电容器在集成电路(功率放大IC或发送IC)中实施时,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220-S2、220-S3、220-P1、220-P2或220-P3可不需要具有用于谐振滤波器的外部增加的电容器,使得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S1、220-S2、220-S3、220-P1、220-P2或220-P3进一步小型化。
本公开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显著地减小发送插入损耗并且尽可能地抑制接收带噪声。减小发送插入损耗和抑制接收带噪声的方式之一是:通过设置具有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形成的谐振滤波器的锐利(sharp)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并且将谐振频率调谐至接收带的中心频率。接收带抑制滤波器通过LC滤波器实施以执行这样的功能,这将参照图9和图10进行描述。
图9是示出被实施为串联LC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特性的曲线图,并且图10是示出被实施为并联LC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特性的曲线图。
将参照图9描述被实施为串联LC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特性。如图9的m3的测量值所描绘的,在发送带为1.750GHz(m1)并且接收带为2.150GHz(m3)的情况下,接收带的水平被抑制至大约-8.349[dB]。
将参照图10描述被实施为并联LC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接收带抑制特性。如图10的m3的测量值所描绘的,在发送带为1.750GHz(m1)并且接收带为2.150GHz(m3)的情况下,接收带的水平被抑制至大约-8.136[dB]。
将参照图11A和图11B描述与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包括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路径中的情况相比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设置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的情况下所提供的优点。
图11A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设置为邻近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路径的情况下的功率损耗的示图,并且图11B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设置为邻近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路径的情况下的功率损耗的示图。
从图11A可以理解,在设置为邻近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中的功率损耗为38[μW],并且在图11B中,在设置为邻近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路径中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中的功率损耗为122[mW]。
也就是说,在图11A和图11B中,尽管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的插入损耗相对较高,但是就功率损耗而言是可忽略的,并且由于功率损耗减小,因此就效率而言将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设置在输入路径中比设置在输出路径中更有优势。
另外,可以理解,在接收带间隔为小频带的情况下,发送插入损耗变大,使得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路径中难以使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
此外,可以理解,尽管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插入损耗大,但是就整体损耗而言是小的并且是可恢复的。
图12A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2B是示出图12A中所示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在图12A中,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包括彼此串联谐振的电感器L20和电容器C20,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
作为示例,电容器C20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0的电感值之间的比值在预定范围内。
在示例中,在电容器C20的电容值以皮法(pF)测量并且电感器L20的电感值以纳亨(nH)测量的情况下,在电容器C20的电容值为C pF并且电感器L20的电感值为C*M1 nH的串联谐振电路中,M1具有在1到20的范围内的值。图12B中示出了在M1的值从1变化到20时通过测量插入损耗(S(2,1))获得的测量结果。
参照图12B,当M1为1时,接收带抑制特性相对较好,而发送带的信号损耗特性相对劣化。在M1为20时,接收带抑制特性相对劣化,而发送带的信号损耗特性相对较好。
图13A至图13C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实施为串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一比值M1的曲线图。
图13A的GL1是示出第一比值M1和电感器的电感值L_nH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并且图13A的GC1是示出第一比值M1和电容器的电容值C_pF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作为示例,图13A中的曲线示出了在串联谐振电路中包括的电容器C20(见图12A)的电容值和电感器L20(见图12A)的电感值与第一比值M1之间的关系。
图13B的GTX1是示出第一比值M1和发送衰减值tx_band_atten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13B的att1是示出第一比值M1和发送衰减上限值atten_high_limit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参照图13B的GTX1和att1,为使发送衰减值等于或小于2dB(发送衰减上限值),第一比值M1被限制为9或更大。
图13C的GC1是示出第一比值M1和电容器的电容值C_pF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并且图13C的GCref是示出第一比值M1和电容器的电容值下限值capacitor_low_limit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参照图13C的GC1和GCref,为使电容值等于或大于0.6pF(电容器的可靠的电容值),第一比值M1被限制为15或更小。
图14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实施为串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的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一比值M1的范围的曲线图。
参照图14,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串联谐振电路(其中,电容器C20的电容值为CpF并且电感器L20的电感值为C*M1 nH)的情况下,第一比值M1被限制在9至15的范围内。
图15A是示出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另一示例的示图,并且图15B是示出图15A中所示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
在图15A中,接收带抑制滤波器220包括彼此并联谐振的电感器L20和电容器C20,以抑制或滤除接收带。在示例中,在电感器L20的电感值为L nH并且电容器C20的电容值为L*M2 pF的并联谐振电路中,M2具有1至20之间的值。图15B中示出了在M2的值从1变化至20时通过测量插入损耗(S(2,1))获得的测量结果。
参照图15B,在M2为1时,接收带抑制特性相对较好,而发送带的信号损耗特性相对劣化。在M2为20时,接收带抑制特性相对劣化,而发送带的信号损耗特性相对较好。
图16A至图16C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二比值M2的曲线图。
图16A的GC2为示出第二比值M2和电容器的电容值C_pF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16A的GL2为示出第二比值M2和电感器的电感值L_nH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作为示例,图16A的曲线图示出了在并联谐振电路中包括的电感器L20的电感值和电容器C20的电容值与第二比值M2之间的关系。
图16B的GTX2是示出第二比值M2和发送衰减值tx_band_atten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16B的Gatt2是示出第二比值M2和发送衰减上限值atten_high_limit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参照图16B的GTX2和Gatt2,为使发送衰减值等于或小于2dB(发送衰减上限值),第二比值M2被限制为5或更大。
图16C的GL2是示出第二比值M2和电感器的电感值L_nH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并且图16C的GLref是示出第二比值M2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下限值inductor_low_limit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参照图16C的GL2和GLref,为使电感值等于或大于0.6nH(电感器的可靠的电感值),第二比值M2被限制为15或更小。
图17是示出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并联谐振电路的情况下电容器的电容值和电感器的电感值之间的第二比值M2的范围的曲线图。
参照图17,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为并联谐振电路(其中,电感器L20的电感值为LnH并且电容器C20的电容值为L*M2 pF)的情况下,第二比值M2被限制在5至15的范围内。
图18是示出包括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功率放大设备的示例的框图。
参照图18,包括本公开的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功率放大设备可以是诸如多带多模功率放大器(MMPA)、PA模块(PAM)和PA集成双工器(PAMID)等的功率放大器,但是不特别地限制于此。
在示例中,接收带抑制滤波器插设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以在用作匹配组件的同时抑制噪声。
表1表示通过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路径中测量关于具有接收带噪声的发送信号的接收带噪声的测量结果与根据现有技术的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没有使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测量结果。在表1中,在LTE B1中,发送频率为1950MHz,接收频率为2140MHz,并且发送间隔和接收间隔为190MHz。
【表1】
Figure BDA0001388959530000131
从表1可以看出,如本公开所公开的,在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设置在功率放大器的输入路径中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的接收带噪声减小。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有效地抑制了在射频发送器中的从射频发送器引入到射频接收器的接收带噪声,并且保持了低的功率损耗。
另外,接收带噪声在小区域并且以低的复杂度被有效地减小,以改善灵敏度。当接收带噪声减小时,用于接收隔离的双工器的负担减小,从而改善了双工器的发送插入损耗并且改善了谐波性能。
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将仅被理解为描述性意义,而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在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理解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形式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增添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并不通过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通过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将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公开中。

Claims (8)

1.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
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彼此串联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抑制接收频带,其中,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C皮法并且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C*M1纳亨的串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的比值的M1在9至15的范围内;及
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发送器,其中,所述电感器包括电感元件。
3.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
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彼此并联谐振的电容器和电感器以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抑制接收频带,其中,在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L纳亨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L*M2皮法的并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的比值的M2在5至15的范围内;及
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发送器,其中,所述电感器包括接合线。
5.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
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抑制接收频带;及
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功率放大电路之一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电容器,
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与所述电容器串联谐振的电感器以抑制所述接收频带,并且
在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C皮法并且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C*M1纳亨的串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的比值的M1在9至15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发送器,其中,所述电感器包括电感元件。
7.一种射频发送器,包括:
发送电路,被配置为产生发送信号;
接收带抑制滤波器,被配置为从所述发送信号中抑制接收频带;及
功率放大电路,被配置为对通过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的所述发送信号进行放大,
其中,所述发送电路和所述功率放大电路之一包括用于阻抗匹配的电容器,
所述接收带抑制滤波器包括与所述电容器并联谐振的电感器,以抑制所述接收频带,并且
在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为L纳亨并且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为L*M2皮法的并联谐振电路中,对应于所述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电感器的电感值的比值的M2在5至15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发送器,其中,所述电感器包括接合线。
CN201710740258.9A 2016-08-26 2017-08-25 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Active CN107786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09333 2016-08-26
KR20160109333 2016-08-26
KR10-2017-0049109 2017-04-17
KR1020170049109A KR20180023792A (ko) 2016-08-26 2017-04-17 수신 밴드 제거 기능을 개선한 고주파 송신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6242A CN107786242A (zh) 2018-03-09
CN107786242B true CN107786242B (zh) 2021-06-18

Family

ID=6124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40258.9A Active CN107786242B (zh) 2016-08-26 2017-08-25 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396750B2 (zh)
CN (1) CN107786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0217B (zh) * 2018-12-18 2022-09-23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无反射微波放大装置
JP6900947B2 (ja) * 2018-12-28 2021-07-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通信装置
US11990926B2 (en) * 2020-11-11 2024-05-21 TalkingHeads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related techniques for efficient operation of a cellular networ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2260B1 (en) * 2008-10-28 2014-03-25 Rf Micro Devices, Inc. Power amplifier with tunable bandpass and notch filter
KR20140141422A (ko) * 2013-05-31 2014-12-10 주식회사 라온텍 필터 장치
CN104716906A (zh) * 2015-04-03 2015-06-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效率的方法及电路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89862B1 (en) 2000-10-03 2002-12-03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noise generated in a power amplifier
KR100390512B1 (ko) 2001-06-22 2003-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셀프 콰이어팅 제거장치
KR20130060756A (ko) 2011-11-30 2013-06-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Esl 시스템과 상품 정보 확인 및 결제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82260B1 (en) * 2008-10-28 2014-03-25 Rf Micro Devices, Inc. Power amplifier with tunable bandpass and notch filter
KR20140141422A (ko) * 2013-05-31 2014-12-10 주식회사 라온텍 필터 장치
CN104716906A (zh) * 2015-04-03 2015-06-1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提高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效率的方法及电路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2606A1 (en) 2018-03-01
US10396750B2 (en) 2019-08-27
CN107786242A (zh) 2018-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345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RF receiver
US8306499B2 (en) High-frequency filter
CN108964633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US10128796B2 (en) Power amplification module and front end circuit
US10476531B2 (en) High-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US8879439B2 (en) Multiplexer
US11563423B2 (en) Filter including acoustic wave resonator in parallel with circuit element
US10700659B2 (en) Multiplexer,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US11101839B2 (en) High frequency filter, multiplexer, high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786242B (zh) 具有改善的接收带抑制功能的射频发送器
KR102489781B1 (ko) 노이즈 억제 특성을 개선한 고주파 스위치 장치
US10355739B2 (en) High-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886895B2 (en) Ladder-type frequency-variable filter, multiplexer, radio-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KR20190015128A (ko) 복합형 필터 장치, 고주파 프론트 엔드 회로 및 통신 장치
CN104348434A (zh) 放大电路
CN108880570B (zh) 具有接收频带可变滤波功能的多频带射频发送器
WO2017170071A1 (ja) 周波数可変フィルタ、rf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端末
US10547337B2 (en)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0566950B2 (en) Variable frequency filter and high-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US11146242B2 (en) Filter device, multiplexer, 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180023792A (ko) 수신 밴드 제거 기능을 개선한 고주파 송신 장치
US20220345158A1 (en) Multi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20090046554A (ko) 듀플렉싱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런트 엔드 모듈
JPH10242888A (ja) 空中線共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