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6142A -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6142A
CN107786142A CN201610797187.1A CN201610797187A CN107786142A CN 107786142 A CN107786142 A CN 107786142A CN 201610797187 A CN201610797187 A CN 201610797187A CN 107786142 A CN107786142 A CN 1077861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or
axis current
point
torque
quadrature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971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techwi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718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61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86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614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从而同时满足了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和转矩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机转矩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又称为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交轴电流解算公式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Tset解算为交轴电流给定值iq_set,此交轴电流给定值iq_set与交轴电流反馈值iq的差值经过交轴电流调节器得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此发电机电压给定值经过逆变器输出用于控制发电机。
上述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快,但由于其在交轴电流解算过程中需要用到发电机参数,而发电机参数受制造公差和环境因素影响存在较大的误差,造成发电机转矩控制精度不高。
下面以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为例,举例说明上述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
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1所示,其中,永磁同步电机的交轴电流解算公式为
iq_set=Tset/(1.5*p*φf)
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φf为永磁同步电机磁钢的磁场强度。
图1中各环节传递函数如下:
交轴电流调节器(以交轴电流PI调节器为例)的传递函数为
逆变器的传递函数为
永磁同步电机的传递函数为
上述传递函数中,Kp为比例系数,Ki为积分系数,Ti为系统采样时间,Ls为永磁同步电机电感,R为永磁同步电机电阻。
图1中的部分与KT部分共同构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具体的:经处理得到的实时交轴电流iq与系数KT相乘后得到永磁同步电机实时转矩Teiq的大小可通过电流传感器测量以及计算得到。
分析图1可知,由Tset到Te的开环传递函数,等效于由iq_set到iq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等于则式(1)可以化简为
基于式(2),可得到由iq_set到iq的闭环传递函数
由于远小于因此式(3)可以简化为
由式(4)可知,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开环控制下,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响应特性可以用一阶惯性环节描述,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达到稳态值的响应时间为一般小于5毫秒,动态响应速度较快。
但在利用交轴电流解算公式iq_set=Tset/(1.5*p*φf)将Tset解算为iq_set时,由于受制造公差和环境因素影响,φf的实际值与理论值间的误差可达到10%左右,因此解算得到的iq_set也存在相同的误差,进而导致永磁同步电机转矩控制精度存在较大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以实现在不影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发电机转矩控制精度。
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
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
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
其中,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为交轴电流PI调节器,并且/或者,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为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
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之前还包括:
根据反馈传递函数和发电机实时转矩计算得到发电机转矩反馈值,其中,所述反馈传递函数为其中,Tf为转矩测量的滞后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其中,所述交轴电流反馈值为所述发电机输出端的交轴电流值。
其中,所述发电机实时转矩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发电机有功功率,T为发电机实时转矩,ω为所述发电机的转速。
其中,当所述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所述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包括:
根据公式iq_set=Tset/(1.5*p*φf)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φf为永磁同步电机磁钢的磁场强度;Tset为发电机转矩给定值,iq_set为交轴电流给定值。
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转矩外环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
交轴电流内环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
输出控制单元,用于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
其中,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为交轴电流PI调节器;并且/或者,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为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
其中,所述发电机实时转矩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发电机有功功率,T为发电机实时转矩,ω为所述发电机的转速。
其中,当所述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所述计算单元具体根据公式iq_set=Tset/(1.5*p*φf)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φf为永磁同步电机磁钢的磁场强度;Tset为发电机转矩给定值,iq_set为交轴电流给定值。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将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与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叠加起来作为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案,使其既具备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又具备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永磁同步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阶跃响应图;
图5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方框图;
图6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的另一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以实现在不影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发电机转矩控制精度,包括:
S01: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交轴电流给定值的对应关系,又称交轴电流解算公式,本实施例将利用此对应关系解算得到的交轴电流给定值记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发电机类型不同,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的对应关系也不同。当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该对应关系可表示为iq_set=Tset/(1.5*p*φf),式中各参数含义请参见“背景技术”部分。
S02: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
S03: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
S04: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
在自动控制领域,闭环控制系统相较于开环控制系统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但会降低动态响应速度,因此单纯设计一种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并不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此,本实施例将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与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叠加起来作为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案,使其既具备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又具备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转矩控制精度高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其中,为提高系统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优选交轴电流PI调节器,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优选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但并不局限。
下面从分析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以及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这两个基础系统的工作原理入手,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述。
1、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
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请参见“背景技术”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2、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
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Tset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Te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的输入,输出交轴电流给定值iq_set;iq_set与交轴电流反馈值iq的差值经过交流电流调节器得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此发电机电压给定值经逆变器输出用于控制发电机。在所述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中,Te由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的采样值计算得到,可以使发电机转矩控制精度满足要求。
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例,永磁同步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3所述,其中各环节传递函数如下:
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以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为例)的传递函数为
交流电流调节器(以交流电流PI调节器为例)的传递函数为
逆变器的传递函数为
永磁同步电机的传递函数为
发电机转矩反馈传递函数为
上述传递函数中,Kp_T、Kp为比例系数,Ki_T、Ki为积分系数,Ti为系统采样时间,Ls为永磁同步电机电感,R为永磁同步电机电阻,Tf为转矩测量的滞后时间常数。
图3中的部分与KT部分共同构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具体的,经处理得到的实时交轴电流iq与系数KT相乘后得到永磁同步电机实时转矩Teiq的大小可通过电流传感器测量以及计算得到。
分析图3可知,由iq_set到iq的闭环传递函数(即交轴电流内环的传递函数)同样为(可参见式(4)的推导过程),令可简化为
由Tset到Te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基于式(5),可得到由Tset到Te的闭环传递函数(即发电机转矩外环的传递函数)
则式(6)可简化为
由式(7)可知,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转矩的响应特性可以用二阶惯性环节描述,相较于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开环系统系统,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达到稳态值的响应时间要更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永磁同步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中,iq_set是通过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计算得到的,而且在计算Te(Te的计算可以是在根据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的采样值计算得到永磁同步电机的有功功率后,再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有功功率,ω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时为满足计算精确度还要用到低通滤波器,因此相比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其永磁同步电机转矩响应速度会有所降低。举一个实例,当设置Ki_T=0.1,KT=600,Tf=0.02时,式(7)的阶跃响应如图4所示,系统响应时间长达0.25秒,不满足发电机转矩控制的响应速度要求。
3、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由上述1-2部分的描述可知,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可以满足动态响应速度要求、但不能满足转矩控制精度要求,而为提高转矩控制精度所设计的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又不能满足动态响应速度要求,因此这两种控制方案都不可取。但考虑到这两种控制方案优缺点正好互补,因此本实施例提出了如图2所示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案,将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和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叠加起来作为新的发电机控制方案,以同时满足动态响应速度要求和转矩控制精度要求。反映在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案系统方框图(仍以永磁同步电机为例)上,就是:在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为其发电机转矩调节器并联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中解算交轴电流给定值的环节,如图5所示。
在图5中,由于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具有较快的动态响应速度,因此可以满足发电机转矩控制的动态响应速度要求,但由于所述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是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直接解算得到的,解算结果受制造公差和环境因素影响存在一定误差,使得转矩控制精度不高;
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是以交轴电流作为内环、以发电机转矩作为外环的双闭环控制系统,发电机转矩外环中的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的交轴电流给定值(本实施例将其定义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直接解算得到的交轴电流给定值(本实施例将其定义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相加作为交轴电流内环的给定值,其中所述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用以补偿所述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与交轴电流反馈值之间的偏差,从而达到了尽量消除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之间的偏差的目的,提高了发电机转矩控制精度。
此外,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以实现在不影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发电机转矩控制精度,包括:
计算单元100,用于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转矩外环控制单元200,用于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
交轴电流内环控制单元300,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
输出控制单元400,用于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开环单元100,用于利用交轴电流解算公式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Tset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其中,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为交轴电流PI调节器。
其中,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为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
其中,所述发电机的转矩是在计算得到所述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后,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所述发电机的有功功率,T为所述发电机的转矩,ω为所述发电机的转速。
其中,当所述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计算单元100具体根据公式iq_set=Tset/(1.5*p*φf)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φf为永磁同步电机磁钢的磁场强度;Tset为发电机转矩给定值,iq_set为交轴电流给定值。
参见图7,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为图6所示所示实施例的细化,其中,转矩外环控制单元包括:发电机功率计算模块、发电机转矩计算模块、第一积分调节模块及第一比例调节模块。其中,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包括第一积分调节模块及第一比例调节模块。该发电机功率计算模块可以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发电机有功功率,T为发电机实时转矩,ω为所述发电机的转速。交轴电流PI调节器包括第二积分调节模块及第二比例调节模块。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与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叠加起来作为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案,使其既具备发电机转矩开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又具备发电机转矩闭环控制系统控制精度高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
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
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为交轴电流PI调节器,并且/或者,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为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之前还包括:
根据反馈传递函数和发电机实时转矩计算得到发电机转矩反馈值,其中,所述反馈传递函数为其中,Tf为转矩测量的滞后时间常数,S为拉普拉斯算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轴电流反馈值为所述发电机输出端的交轴电流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实时转矩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发电机有功功率,T为发电机实时转矩,ω为所述发电机的转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所述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包括:
根据公式iq_set=Tset/(1.5*p*φf)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φf为永磁同步电机磁钢的磁场强度;Tset为发电机转矩给定值,iq_set为交轴电流给定值。
7.一种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根据发电机转矩与交轴电流的对应关系,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转矩外环控制单元,用于将所述发电机转矩给定值与发电机转矩反馈值的差值作为发电机转矩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输出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
交轴电流内环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第二交轴电流给定值的总和与交轴电流反馈值的差值作为交轴电流调节器的输入,经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输出发电机电压给定值;
输出控制单元,用于向逆变器输入所述发电机电压给定值以控制发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轴电流调节器为交轴电流PI调节器;并且/或者,所述发电机转矩调节器为发电机转矩PI调节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实时转矩根据公式P=Te*ω计算得到,式中:P为发电机有功功率,T为发电机实时转矩,ω为所述发电机的转速。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机转矩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发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时,所述计算单元具体根据公式iq_set=Tset/(1.5*p*φf)将发电机转矩给定值解算为第一交轴电流给定值;
式中,p为永磁同步电机的极对数,φf为永磁同步电机磁钢的磁场强度;Tset为发电机转矩给定值,iq_set为交轴电流给定值。
CN201610797187.1A 2016-08-31 2016-08-31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Withdrawn CN1077861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7187.1A CN107786142A (zh) 2016-08-31 2016-08-31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7187.1A CN107786142A (zh) 2016-08-31 2016-08-31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6142A true CN107786142A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51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7187.1A Withdrawn CN107786142A (zh) 2016-08-31 2016-08-31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8614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9294A (en) * 1992-05-28 1994-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offset correction values for current detectors
US6427105B1 (en) * 2001-09-04 2002-07-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762924A (zh) * 2013-12-30 2014-04-30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扭矩输出控制系统
CN104767445A (zh) * 2015-03-30 2015-07-08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无电流反馈的面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控制方法
CN104852652A (zh) * 2015-05-06 2015-08-19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同步风力发电机闭环矢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19294A (en) * 1992-05-28 1994-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offset correction values for current detectors
US6427105B1 (en) * 2001-09-04 2002-07-3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3762924A (zh) * 2013-12-30 2014-04-30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扭矩输出控制系统
CN104767445A (zh) * 2015-03-30 2015-07-08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一种无电流反馈的面贴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控制方法
CN104852652A (zh) * 2015-05-06 2015-08-19 北京天诚同创电气有限公司 同步风力发电机闭环矢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4419B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CN107070342A (zh) 一种带负载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
CN102969968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
CN108599649A (zh) Pmsm位置伺服系统高阶对象控制器设计及参数确定方法
CN109194219A (zh) 基于无模型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方法及系统
Zhang et al. The simulation of BLDC motor speed control based-optimized fuzzy PID algorithm
CN105680752A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饱和电感参数的辨识方法及系统
CN104852652B (zh) 同步风力发电机闭环矢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5262393A (zh) 一种采用新型过渡过程的容错永磁电机速度控制方法
CN102983807B (zh) 异步电机转子时间常数在线识别系统及方法
Immaneni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position control of brushless dc (BLDC) motor
Minghe et al. Proportional resonant-base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for speed fluctuation suppression of PMSM drives
Lu et al. Online identification for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recursive fixed memory least square method under steady state
Banerjee et al.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a switched doubly fed machine propulsion drive
Youcef et al. DSP improvement of a vector speed induction motor control with a RST and adaptive fuzzy controller
CN107786142A (zh) 发电机转矩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10212837A (zh) 基于复合非线性反馈积分滑模的同步电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4076745A (zh) 一种基于实验的伺服电动缸控制器参数设定方法
Sarde et al. Speed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using vector control technique
Xu et al. Research on speed sensorless operation of PMSM based on improved MRAS
Loria et al. A novel PID-based control approach for switched-reluctance motors
CN107623470B (zh)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二阶互补滑模速度控制方法
Mohanty et al. Robust control of a feedback linearized induction motor through sliding mode
CN104579039B (zh) 一种永磁同步感应电动机速度的控制方法
Pagrut et al. Internal Model Control Approach to PI Tunning in Vector Control of Induction Mo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