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82011A -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82011A
CN107782011A CN201610726845.8A CN201610726845A CN107782011A CN 107782011 A CN107782011 A CN 107782011A CN 201610726845 A CN201610726845 A CN 201610726845A CN 107782011 A CN107782011 A CN 107782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heat exchanger
refrigerating medium
heat
metal hyd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72684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伟
张明杰
朱百发
刘德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2684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820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82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820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25B15/09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the refrigerant being hydrogen desorbed from a hydr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62Absorption based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rption 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包括:利用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设置于第一反应器以及第二反应器之间的电化学压缩装置、具有载冷剂管路和至少一个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装置,利用电化学压缩装置可以调整两台反应器的氢气流向,使两台反应器一台进行吸氢反应,另一台进行脱氢反应,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并且通过载冷剂循环装置与反应器进行换热。本发明的方案,根据两个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进行实时调节,控制灵活,实现了持续制冷或制热,充分利用反应器的热能转换能力。

Description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处于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保护的需要,越来越重视对氢能的研究和应用,氢气具有单位质量发热值高、来源广泛、清洁高效等优点。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金属氢化物(也称贮氢合金)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能够可逆吸收、贮存、释放氢气。金属氢化物和氢气之间的反应特点为吸氢时放热,吸热是放出氢气,无论吸氢反应还是放氢反应,均与系统的温度、压力及合金成分相关。金属氢化物与氢气之间进行反应的热效应可以通过调节氢气的流动方向来控制反应进行的方向,实现热能的转换。
上述反应特性使得金属氢化物在能量转换与利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这些系统作为一种新颖的热量转换系统,具有环保安全静音的优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这类制冷系统的推广使用,金属氢化物需要交替吸氢和放氢,导致仅能间隙制冷,热量利用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实现持续制冷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热效率。
本发明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简化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过程。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其包括: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其内部均填充有金属氢化物,以利用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电化学压缩装置,设置于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之间,配置成根据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调整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的氢气流向,以使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分别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载冷剂循环装置,具有载冷剂管路和至少一个换热器,其中载冷剂管路分别连通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以及换热器,以利用其中的载冷剂将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的热量传输至换热器。
可选地,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还包括:可调电源,配置成受控地向电化学压缩装置提供直流电,直流电的极性根据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内的金属氢化物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确定。
可选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并且载冷剂循环装置还包括:载冷剂切换机构,其与载冷剂管路连接,并配置成使第一换热器保持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或第二反应器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或第二反应器连通。
可选地,载冷剂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四通阀,其两个入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其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的载冷剂入口,以使第一四通阀切换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出方向;以及第二四通阀,其两个入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反应器与第二反应器的载冷剂出口,其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入口,以使第二四通阀切换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入方向。
可选地,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泵,设置于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四通阀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配置成为流经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提供动力;以及第二泵,设置于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四通阀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配置成为流经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提供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包括:利用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设置于第一反应器以及第二反应器之间的电化学压缩装置、具有载冷剂管路和至少一个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装置,并且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根据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调整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的氢气流向,以使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分别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以及切换载冷剂管路连通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以及换热器的状态,利用载冷剂循环装置中的载冷剂将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的热量传输至换热器。
可选地,在切换载冷剂管路连通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以及换热器的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清零。
可选地,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还包括向电化学压缩装置提供直流电的可调电源,并且调整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内的氢气流向的步骤包括:根据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确定直流电的极性,以调整电化学压缩装置传输氢气的方向。
可选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载冷剂循环装置还包括载冷剂切换机构,并且切换载冷剂管路连通第一反应器、第二反应器以及换热器的状态的步骤包括:驱使载冷剂切换机构改变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保持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或第二反应器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或第二反应器连通。
可选地,检测第一反应器和/或第二反应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检测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中进行脱氢反应的一个的内部反应压力,并将内部反应压力与预设压力阈值比较;根据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确定直流电的极性的步骤包括:在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若内部反应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切换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驱使载冷剂切换机构改变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向的步骤包括:在切换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后,切换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向。
本发明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包括:利用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设置于第一反应器以及第二反应器之间的电化学压缩装置、具有载冷剂管路和至少一个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装置,利用电化学压缩装置可以调整两台反应器的氢气流向,使两台反应器一台进行吸氢反应,另一台进行脱氢反应,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并且通过载冷剂循环装置与反应器进行换热,实现了持续制冷或制热,充分利用反应器的热能转换能力。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可以通过可调电源使电化学压缩装置受控地对反应器进行调节,根据两个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进行调节,能够在外界因素(温度、氢气流速)影响反应器内金属氢化物的反应过程,使得反应时间延长时,通过检测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的内部反应压力,在金属氢化物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切换两个反应器的氢气流向,保证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设置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利用载冷剂切换机构,切换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与第一反应器或第二反应器的连接关系,使得第一换热器始终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始终进行制冷,从而充分利用反应器的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针对上述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两个反应器内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对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自动进行控制,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可以应用于多种场合,例如建筑物或者交通工具的空调器、冰箱冷柜等冷藏冷冻设备、采暖设备等。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另一工作状态;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结构框图。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一般性的可以包括:第一反应器210、第二反应器220、电化学压缩装置230、载冷剂循环装置100。
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内部分别填充有金属氢化物,以利用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可以使用相同的反应器,其内填充的金属氢化物可以选择根据使用场合的制冷要求选择,例如稀土系储氢合金、钛系储氢合金、镁系储氢合金等,在选择时可以参考金属氢化物的反应热焓、吸氢量、抗中毒性能、工作寿命等。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工作原理为:由滤网分隔出氢气流道,氢气通过滤网和金属氢化物发生热质传递,产生的热量由外部的载冷剂带走。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下列反应器:圆筒式反应器、翅片管反应器、列管式热反应器、毛细管式反应器。
电化学压缩装置(或称为电化学氢泵)230,设置于第一反应器210以及第二反应器220之间,配置成根据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调整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氢气流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通过内部电场实现氢气定向传输,也就是将氢气从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供向进行吸氢反应的反应器,达到调节两侧氢气压力和浓度的目的。其中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可以为内部的金属氢化物发生反应的时间,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状态可以为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中进行脱氢反应的一个的内部反应压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预先设置有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首先检测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并将运行时间与预设时间阈值比较,在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若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中进行脱氢反应的一个的内部反应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调整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氢气流向,使氢气反向流动。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可以根据两个反应器的容积、内部金属氢化物的数量、氢气的流速进行设置。在两个反应器的容积、内部金属氢化物的数量、氢气的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发明人可以根据多次实验得到金属氢化物完全反应所需的运行时间,以及在金属氢化物完全反应后,发生脱氢反应的反应器内部反应压力。
电化学压缩装置230的工作原理为:当含有氢气的气流进入电化学压缩装置230的阳极室后,氢气分子会经过气体扩散层到达催化层,在反应气体、催化剂和电解质膜的三相界面上发生氧化反应,使氢气分析氧化为质子和电子,随后质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通过电解质膜往阴极传递,电子通过催化层和多孔扩散层以及导电的双极板传导到外电路。电化学压缩装置230的阴阳极反应效果为:氢分子从氢气含量较低的阳极气体被抽到阴极,成为含氢量较高的阴极气体。电化学压缩装置230阴极输出的氢气纯度高,而且在无需机械压缩机的情况下即可实现高压输出。从而电化学压缩装置230连接正极电压的一侧(即阳极)连接的反应器进行脱氢反应,而电化学压缩装置230连接负极电压的一侧(即阴极)连接的反应器进行吸氢反应。因此,通过调节电化学压缩装置230的供电极性可以改变氢气的输出方向,通过调节电化学压缩装置230的直流电电压值可以调节两侧压力差,并且直流电电流值也会影响输氢速度。
载冷剂循环装置100具有载冷剂管路120和至少一个换热器110,其中载冷剂管路120分别连通第一反应器210、第二反应器220以及换热器110,以利用其中的载冷剂将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热量传输至换热器110,由换热器110与周围环境功能换热,也即载冷剂使第一反应器210与换热器110以及第二反应器220与换热器110分别进行热交换。从而载冷剂循环装置100可以使载冷剂可以将反应器产生的热量携载至换热器110处,与换热器110的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实现制冷或加热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还可以设置有可调电源240,用于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供电,该可调电源240配置成受控地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提供直流电,直流电的极性根据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确定。在可调电源240的电压极性转换后,电化学压缩装置230传输氢气的方向相应变化,例如在第一反应器210脱氢的氢气供向第二反应器220进行吸氢反应的过程中,如若电化学压缩装置230的输入电压极性转换,氢气流向变更为从第二反应器220供向第一反应器210,从而使得第二反应器220进行脱氢反应,而第一反应器210进行吸氢反应。通过使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交替工作,可以保证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持续工作。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示意性结构图。在该实施例中,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使用了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两个换热器,并且还设置有载冷剂切换机构。
载冷剂切换机构与载冷剂管路120连接,可以配置成使第一换热器111保持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
载冷剂切换机构可以通过两个四通阀来实现其功能。其中第一四通阀131的两个入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出口,第一四通阀131的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载冷剂入口,以使第一四通阀131切换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出方向。第二四通阀132的两个入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载冷剂出口,第二四通阀132的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至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入口,以使第二四通阀132切换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入方向。以上使用两个四通阀仅为载冷剂切换机构的一种可选实现方式,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其他的管路与阀门的结构实现载冷剂方向的切换。
本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泵141和第二泵142,其中第一泵141可以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1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配置成为流经第一换热器111的载冷剂提供动力。第二泵142可以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2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配置成为流经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提供动力。其中第一泵141和第二泵142的泵送流速可以受控进行调节。第一泵141设置于第一换热器111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1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第二泵142设置于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出口与第一四通阀132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不仅有利用整个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整体布局,而且便于两个泵的安装,安装于两个阀门之前,更利于载冷剂以适当的流速流入连接反应器的载冷剂管路。
图2还示出了载冷剂循环装置100中载冷剂的流向,其中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分别为流经第一换热器111的载冷剂的方向和流经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的方向。其中第一四通阀131将第一换热器111流出的载冷剂导通至第一反应器210,进过换热后,第二四通阀132将载冷剂导回第一换热器111,实现了一组载冷剂循环。第一四通阀131将第二换热器112流出的载冷剂导通至第一反应器210,进过换热后,第二四通阀132将载冷剂导回第一换热器111,实现了一组载冷剂循环。第一四通阀131将第二换热器112流出的载冷剂导通至第二反应器220,进过换热后,第二四通阀132将载冷剂导回第二换热器112,实现了另一组载冷剂循环。
在该过程中,第一反应器210可以进行吸氢反应,以释放放热,第二反应器220可以进行脱氢反应,以吸收热量。第一换热器111将第一反应器210的热量传递至其周围环境,第二换热器112将第二反应器220的冷量传递至其周围环境。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另一工作状态,该图中,实线箭头和虚线箭头仍然分别表示流经第一换热器111的载冷剂的方向和流经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的方向。第一四通阀131将第一换热器111流出的载冷剂导通至第二反应器220,进过换热后,第二四通阀132将载冷剂导回第一换热器111,实现了一组载冷剂循环。第二四通阀132将第二换热器112流出的载冷剂导通至第一反应器210,进过换热后,第二四通阀132将载冷剂导回第二换热器112,实现了另一组载冷剂循环。
在该过程中,第一反应器210可以进行脱氢反应,以吸收热量,第二反应器220可以进行吸氢反应,以释放放热。第一换热器111将第二反应器220的热量传递至其周围环境,第二换热器112将第一反应器210的冷量传递至其周围环境。
通过以上结构,可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保持与进行放热的反应器连通,始终进行向外释放热量,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保持与进行吸热的反应器连通,始终进行对其所在环境降温。
本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可以灵活运用于空调系统、冷藏冷冻设备、采暖设备中,实现持续供应热量和冷量。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以对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进行控制,以保证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稳定可靠运行。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控制方法的示意图,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控制方法一般性地可以包括:
步骤S402,获取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
步骤S404,根据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调整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氢气流向,以使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分别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
步骤S406,切换载冷剂管路120连通第一反应器210、第二反应器220以及换热器110的状态,利用载冷剂循环装置100中的载冷剂将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热量传输至换热器110,从而使第一反应器210与换热器110以及第二反应器220与换热器110分别进行热交换。
在以上步骤中,步骤S402中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从可调电源240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提供直流电时开始计时。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状态可以为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中进行脱氢反应的一个的内部反应压力。
步骤S404可以通过对可调电源240进行调整来实现,具体地,步骤S404可以包括:根据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确定直流电的极性,以调整电化学压缩装置230传输氢气的方向。
在使用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两个换热器的情况下,步骤S406可以为:驱使载冷剂切换机构改变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保持与进行放热的反应器(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的反应器(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
上述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是否分别满足预设要求,对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自动进行控制,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在上述方法中,预设要求可以为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的内部反应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其中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可以根据两个反应器的容积、内部金属氢化物的数量、氢气的流速进行设置。在两个反应器的容积、内部金属氢化物的数量、氢气的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发明人可以根据多次实验得到金属氢化物完全反应所需的运行时间,以及在金属氢化物完全反应后,发生脱氢反应的反应器内部反应压力。该设置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的过程在出厂之前完成,即用户在使用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时,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已经预先设置,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可以根据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自动运行。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流程可用于对图2所示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进行控制。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502,控制可调电源240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提供直流电,以利用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放热或吸热;
步骤S504,检测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
步骤S506,判断运行时间是否小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返回执行步骤S504,若否,执行步骤S508;
步骤S508,检测第一反应器210和/或第二反应器220中进行脱氢反应的一个的内部反应压力,并将内部反应压力与预设压力阈值比较;
步骤S510,判断内部反应压力是否大于预设压力阈值,若是,返回执行步骤S508,若否,执行步骤S512;
步骤S512,切换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以调整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氢气流向;
步骤S514,切换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保持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
步骤S516,将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清零,并返回执行步骤S504。
在以上步骤中,步骤S506和步骤S510中的预设时间阈值和预设压力阈值可以根据两个反应器的容积、内部金属氢化物的数量、氢气的流速预先进行设置。在两个反应器的容积、内部金属氢化物的数量、氢气的流速一定的情况下,发明人可以根据多次实验得到金属氢化物完全反应所需的运行时间,以及在金属氢化物完全反应后,发生脱氢反应的反应器内部反应压力。由于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内部产生的氢气,因而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的内部反应压力先增大,然后氢气会不断供向进行吸氢反应的反应器,因而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内部反应压力随之减小。
由于在外界因素(例如温度)的影响下,反应器内金属氢化物的反应时间可能会延长,若只通过两个反应器的运行时间确定氢气流向,可能会导致反应器内的金属氢化物反应不完全,影响下一阶段的控制,增加进行脱氢反应的反应器的内部反应压力的检测,可以保证在金属氢化物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切换两个反应器的氢气流向,方法更加合理。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若多次检测内部反应压力都大于预设压力阈值,则可以认为反应器内部的反应已经完成,可能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内部反应压力不能够达到预设压力阈值,此时可以切换两个反应器的氢气流向,避免在反应完成的情况下浪费时间。
以下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介绍:
首先控制可调电源240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提供直流电,以利用第一反应器210内的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反应放热,第二反应器220内的金属氢化物的脱氢反应吸热。控制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210连通,第二换热器112与进行吸热的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开始记录运行时间,在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检测第二反应器220的内部反应压力,若内部反应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则切换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以调整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氢气流向,使得第一反应器210内的金属氢化物进行脱氢反应吸热,第二反应器220内的金属氢化物进行吸氢反应放热,并切换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与进行放热的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210连通。然后将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清零,重新记录运行时间,如此类推,循环执行。
以下对另一个具体实例进行介绍:
首先控制可调电源240向电化学压缩装置230提供直流电,以利用第一反应器210内的金属氢化物的脱氢反应吸热,第二反应器220内的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反应放热。控制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与进行放热的第二反应器220连通,第二换热器112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210连通。并开始记录运行时间,在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检测第一反应器210的内部反应压力,若内部反应压力小于或等于预设压力阈值,则切换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以调整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氢气流向,使得第一反应器210内的金属氢化物进行吸氢反应放热,第二反应器220内的金属氢化物进行脱氢反应吸热,并切换第一换热器111和第二换热器112的载冷剂流向,以使第一换热器111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21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与进行吸热的第二反应器220连通。然后将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清零,重新记录运行时间,如此类推,循环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未达到预设时间阈值时,若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收到关机指令,可以在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的运行时间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后自动关机,这样可以保证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在下一次开机时,第一反应器210和第二反应器220内的金属氢化物处于未反应的初始状态,进一步保证了金属氢化物在预设时间阈值的时段内充分进行反应。
以上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1保持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11可以保持与进行吸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并使第二换热器112保持与进行放热的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连通。
本实施例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的控制方法,通过获取两个反应器内的金属氢化物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对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10自动进行控制,能够在两个反应器内的金属氢化物充分反应的情况下切换氢气流向,保证其运行的可靠性,通过利用载冷剂切换机构,切换第一换热器111、第二换热器112与第一反应器210或第二反应器220的连接关系,以一种简便的方式实现第一换热器111始终释放热量、第二换热器112始终进行制冷,从而充分利用反应器的工作效率。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包括:
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其内部均填充有金属氢化物,以利用所述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
电化学压缩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之间,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氢气流向,以使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分别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
载冷剂循环装置,具有载冷剂管路和至少一个换热器,其中所述载冷剂管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以及所述换热器,以利用其中的载冷剂将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换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还包括:
可调电源,配置成受控地向所述电化学压缩装置提供直流电,所述直流电的极性根据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其中
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并且
所述载冷剂循环装置还包括:载冷剂切换机构,其与所述载冷剂管路连接,并配置成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保持与进行放热的所述第一反应器或所述第二反应器连通,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保持与进行吸热的所述第一反应器或所述第二反应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其中所述载冷剂切换机构包括:
第一四通阀,其两个入液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其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反应器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载冷剂入口,以使所述第一四通阀切换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出方向;以及
第二四通阀,其两个入液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反应器与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载冷剂出口,其两个出液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入口,以使所述第二四通阀切换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入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还包括:
第一泵,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配置成为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载冷剂提供动力;以及
第二泵,设置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出口与所述第一四通阀之间的载冷剂管路上,配置成为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提供动力。
6.一种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包括:利用金属氢化物的吸氢和脱氢反应进行放热或吸热的第一反应器和第二反应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反应器以及所述第二反应器之间的电化学压缩装置、具有载冷剂管路和至少一个换热器的载冷剂循环装置,并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
根据所述运行时间和所述运行状态调整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氢气流向,以使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分别交替进行放热和吸热;以及
切换所述载冷剂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以及所述换热器的状态,利用所述载冷剂循环装置中的载冷剂将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换热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在切换所述载冷剂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以及所述换热器的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将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运行时间清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还包括向所述电化学压缩装置提供直流电的可调电源,并且
调整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内的氢气流向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时间和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直流电的极性,以调整所述电化学压缩装置传输氢气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载冷剂循环装置还包括载冷剂切换机构,并且
切换所述载冷剂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反应器、所述第二反应器以及所述换热器的状态的步骤包括:
驱使所述载冷剂切换机构改变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向,以使所述第一换热器保持与进行放热的所述第一反应器或所述第二反应器连通,并使所述第二换热器保持与进行吸热的所述第一反应器或所述第二反应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检测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或所述第二反应器的运行状态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反应器和所述第二反应器中进行脱氢反应的一个的内部反应压力,并将所述内部反应压力与预设压力阈值比较;
根据所述运行时间和所述运行状态确定所述直流电的极性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运行时间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间阈值的情况下,若所述内部反应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切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
驱使所述载冷剂切换机构改变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向的步骤包括:
在切换所述直流电的电压极性方向后,切换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载冷剂流向。
CN201610726845.8A 2016-08-25 2016-08-25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77820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6845.8A CN107782011A (zh) 2016-08-25 2016-08-25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26845.8A CN107782011A (zh) 2016-08-25 2016-08-25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82011A true CN107782011A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3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26845.8A Pending CN107782011A (zh) 2016-08-25 2016-08-25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8201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4220A (zh) * 2018-08-21 2018-12-18 刘洋 一种低氧金属粉的循环氢化脱氢制备设备与方法
CN110030659A (zh) * 2019-03-26 2019-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电化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08325A (zh) * 2020-10-22 2021-02-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尾气连续提氢和再利用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0070A (en) * 1987-07-02 1989-01-13 Hokkaido Electric Pow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by utilizing metallic hydride
CN1482017A (zh) * 2003-06-26 2004-03-17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金属氢化物汽车空调
CN1548856A (zh) * 2003-05-13 2004-11-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利用储氢合金技术的空调冷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689097Y (zh) * 2004-04-05 2005-03-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属氢化物空调装置
CN102997484A (zh) * 2012-12-27 2013-03-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金属氢化物制冷装置
CN104169665A (zh) * 2013-01-24 2014-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10070A (en) * 1987-07-02 1989-01-13 Hokkaido Electric Power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by utilizing metallic hydride
CN1548856A (zh) * 2003-05-13 2004-11-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利用储氢合金技术的空调冷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482017A (zh) * 2003-06-26 2004-03-17 上海交通大学 两级金属氢化物汽车空调
CN2689097Y (zh) * 2004-04-05 2005-03-30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金属氢化物空调装置
CN102997484A (zh) * 2012-12-27 2013-03-27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金属氢化物制冷装置
CN104169665A (zh) * 2013-01-24 2014-11-2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热泵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4220A (zh) * 2018-08-21 2018-12-18 刘洋 一种低氧金属粉的循环氢化脱氢制备设备与方法
CN110030659A (zh) * 2019-03-26 2019-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电化学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08325A (zh) * 2020-10-22 2021-02-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尾气连续提氢和再利用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78590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789863A (zh) 使用燃料电池废热的制冷/制热装置
CN107782011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08123113A1 (ja) 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US20040001985A1 (en) Fuel cell cooling system
CN104160538A (zh) 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195306A1 (en) Electrochem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ppliances
CN110970638A (zh) 一种燃料电池热平衡“气-气-气”三相热交换系统
CN107975962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233272A (zh) 燃料电池的冷启动系统
CN107782009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94506A (zh) 燃料电池系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US9574796B2 (en) Electrochem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ppliances
CN108507064A (zh) 电化学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969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967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965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964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782010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968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05482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US9797635B2 (en) Electrochemical refrigeration systems and appliances
EP1288498B1 (en) Diaphragm pump for a fuel cell
CN107975970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75966A (zh) 金属氢化物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