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9842A -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 Google Patents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9842A
CN107769842A CN201610683370.9A CN201610683370A CN107769842A CN 107769842 A CN107769842 A CN 107769842A CN 201610683370 A CN201610683370 A CN 201610683370A CN 107769842 A CN107769842 A CN 107769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quence
pseudo
random
random sequence
interlea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833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69842B (zh
Inventor
钱辰
喻斌
郝辰曦
熊琦
付景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msu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833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9842B/zh
Priority to US15/680,093 priority patent/US10567004B2/en
Priority to PCT/KR2017/008943 priority patent/WO2018034503A1/en
Publication of CN107769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9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69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98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21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42Irregular interleaver wherein the permutation pattern is not obtained by a computation rule, e.g. interleaver based on random generators
    • H03M13/2746S-random interleav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42Irregular interleaver wherein the permutation pattern is not obtained by a computation rule, e.g. interleaver based on random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89Interleaver providing variable interleaving, e.g. variable block siz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61Parallelized implemen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27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using interleaving techniques
    • H03M13/275Interleaver wherein the permutation pattern is obtained using a congruential operation of the type y=ax+b modulo c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5Purpose and implementation aspects
    • H03M13/6508Flexibility, adaptability, parametrability and configurability of the implement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2211/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2211/003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within particular systems or standards
    • H04J2211/008Interleav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I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71Use of interle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所述构造方法包括: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组合的构造方式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小;将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组合作为多址接入的用户标识,便于向用户端的接收机进行分配,更容易进行标准化。

Description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IoT,internet ofthings)的增长需求,给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ITU-R M.[IMT.BEYOND 2020.TRAFFIC],可以预计到2020年,移动业务量增长相对2010年(4G时代)将增长近1000倍,用户设备连接数也将超过170亿,随着海量的IoT设备逐渐渗透到移动通信网络,连接设备数将更加惊人。为了应对这前所未有的挑战,通信产业界和学术界已经展开了广泛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5G),面向2020年代。目前在ITU的报告ITU-R M.[IMT.VISION]中已经在讨论未来5G的框架和整体目标,其中对5G的需求展望、应用场景和各项重要性能指标做了详细说明。针对5G中的新需求,ITU的报告ITU-R M.[IMT.FUTURE TECHNOLOGY TRENDS]提供了针对5G的技术趋势相关的信息,旨在解决系统吞吐量显著提升、用户体验一致性、扩展性以支持IoT、时延、能效、成本、网络灵活性、新兴业务的支持和灵活的频谱利用等显著问题。
5G中提出了支持大连接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mMTC)业务的需求,其连接密度将会达到每平方千米百万连接量,远高于现有标准所支持的链接密度,现有的正交的多址接入方式,例如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已无法满足5G中mMTC所需要达到的百万连接量的需求。为提高多址接入技术的能力,一些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被提出,并作为潜在的5G关键技术在3GPP标准会议中被讨论。这些技术中,包括稀疏码分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模式定义的多址接入(Pattern Defined Multiple Access,PDMA)、多用户共享接入(Multi-userShared Access,MUSA)等。上述这些技术均基于码分多址,通过扩频的方式提高接入用户的数量,从而损失了一定的编码增益。同时上述技术方案需要针对不同的接入用户数量定义不同的码本或序列,标准化的难度也较大。
因此,有必要根据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提供一种更容易标准化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发射机、接收机,以增强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在5G标准化中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多址接入的标准化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包括:
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得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下述序列: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将所构造的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分配后下发;
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接收下发给本设备的序列信息;
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较佳地,所述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以及
所述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
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
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
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存储器的初始状态,生成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
将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者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确定出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较佳地,根据第三个方面提供的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或者对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或者,根据所述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的对应起始位置,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
或者,根据所述序列信息中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对所构造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顺序进行调整;
或者,根据所述序列信息中的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所构造的交织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和/或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
较佳地,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具体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所述数值种类相等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
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较佳地,所述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所述数值种类相等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分别映射到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的对应位置;
按照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中各对应位置的顺序,逐个获取各对应位置处的数值,构成该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较佳地,所述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具体包括:
从该另一个序列的首位开始指向末位,逐个确定该位置处的数值种类;进而确定出该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从该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获取首个未被获取过的数值进行输出。
较佳地,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还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所述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所述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
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所述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较佳地,所述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以及
所述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另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较佳地,根据第三个方面提供的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还包括:
对下述至少一种序列进行简单交织:所述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所述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所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其中,所述简单交织包括下述一项操作:解块交织、解卷积交织。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具体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所述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所述数值种类相等的子信息序列;
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
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第四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交织序列的构造装置,包括:
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交织序列构造模块,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得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第五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发射机,包括:
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下述序列: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用于将所构造的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分配后下发;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第六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接收机,包括:
序列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发给本设备的序列信息;
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的构造方式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小;将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作为多址接入的用户标识,便于向用户端的接收机进行分配,更容易进行标准化。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M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M序列生成方式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M序列生成方式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M序列生成交织序列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基于循环移位后的M序列生成交织序列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Gold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Gold序列生成方式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基于Gold生成交织序列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操作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件解交织操作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交换M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位置后生成交织序列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序列1和2长度不等时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操作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基于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基于伪随机四进制序列构造交织序列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MIMO系统中基于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交织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MIMO系统中基于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解交织方法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交换伪随机四进制序列与四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后生成交织序列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图;
图22a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交织序列的构造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2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交织序列的构造装置中的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的内部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2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发射机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3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发射机中的信息处理模块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接收机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图2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七的接收机中的信息处理模块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既包括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其仅具备无发射能力的无线信号接收器的设备,又包括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其具有能够在双向通信链路上,进行双向通信的接收和发射硬件的设备。这个设备可以包括: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其具有单线路显示器或多线路显示器或没有多线路显示器的蜂窝或其他通信设备;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个人通信系统),其可以组合语音、数据处理、传真和/或数据通信能力;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其可以包括射频接收器、寻呼机、互联网/内联网访问、网络浏览器、记事本、日历和/或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其具有和/或包括射频接收器的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计算机或其他设备。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可以是便携式、可运输、安装在交通工具(航空、海运和/或陆地)中的,或者适合于和/或配置为在本地运行,和/或以分布形式,运行在地球和/或空间的任何其他位置运行。这里所使用的“终端”、“终端设备”还可以是通信终端、上网终端、音乐/视频播放终端,例如可以是PDA、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和/或具有音乐/视频播放功能的移动电话,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顶盒等设备。
本发明的发明人注意到,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例如交分多址接入(Interleav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IDMA)以及交栅多址接入(Interleave-GridMultiple Access)等,通过降低码率来避免符号的扩频操作,提高了系统的编码增益,在接入用户相同的条件下,能够获得比基于扩频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更好的误码性能。
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需要对不同的序列长度定义不同的交织器,包括比特级交织以及符号级交织;同时需要定义多个以交织序列表征的交织器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以及通知和传递各个接入用户的交织器信息。现有文献中有一些关于不同用户交织序列生成方式的描述,例如采用树结构的方式生成交织器,或是采用循环移位的方式生成交织器等。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这些现有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往往需要一个母交织序列,以生成各个用户的交织序列,同时需要延时或是计算来通知或是分配交织序列,不利于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的标准化。现有文献中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大都较为复杂,生成不同用户的交织序列需要较为大量的计算或是显著的延时。此外,目前尚未有较为有效的方法能够以较低的开销通知用户多址资源的分配。
因此为了提高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在5G标准化中的竞争力,需要简单有效的多址资源生成以及通知方式。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得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作为多址资源例如多址接入的用户标识,其生成构造方式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小,便于向用户端的接收机进行分配,更容易进行标准化。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
其中,发射机可以是多个;发射机具体可以是服务方的发射机,例如通信系统的中心局的发射机、或者基站中的发射机等。
接收机可以是多个;接收机具体可以是用户方的终端设备中的接收机,例如智能手机中的接收机等。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S101-S103。S101: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下述序列: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其中,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S102:将所构造的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分配后下发;较佳地,将所构造的序列进行分配后,将已分配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下发;S103: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本发明中,发射机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
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
本发明提供了另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S201-S203。S201:接收下发给本设备的序列信息;S202:根据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其中,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S203: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本发明中,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301-S303。
S301: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根据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根据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
具体地,根据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较佳地,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可以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或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可以具体为M序列或Gold序列。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具体为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或者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其中,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是由两个以上长度相等的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进行逐位相加后逐位模相应的进制数生成的。
将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从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S302: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其中,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S303: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本发明中,如图3所示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构造得到的多个交织序列、或者多个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可以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至多个终端设备,供终端设备根据基站下发的交织序列或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接入基站,与基站进行交互,包括: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终端设备的接收机可以根据下发给本终端设备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基站的发射机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发给本终端设备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后,向基站发送。
较佳地,基站可以将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的序列信息下发。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下发的序列信息构造出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进而对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可见,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作为多址资源例如多址接入的用户标识,其生成构造方式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小,便于向用户端的接收机进行分配,更容易进行标准化。
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将介绍基于M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
M序列(m sequence)是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系统中采用的基本的PN(Pseudo-Noise,伪噪声)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以M序列为代表的伪随机序列具有简单的定义,易于生成,并且具有良好的自相关与互相关特性,因此被广泛采用于各类通信系统。伪随机序列也可以用于交织序列的生成,下面以M序列为例,介绍基于伪随机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法以及用以表征不同用户的不同交织序列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基于M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401-S405:
S401: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等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时,确定出需要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对应的2的幂次。
较佳地,M序列通过生成多项式与初始状态定义,其中生成多项式需要为预设长度为L=2m-1的本原多项式,其中,m为多项式的次数,即2的幂次,也为生成该M序列的移位寄存器的长度。
下面以长度为7的M序列为例,介绍M序列的生成与表示。该M序列的预设长度对应的2的幂次为3。
S402:根据等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较佳地,对于等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若该2的幂次长度为n=2m-1,其生成多项式可以表示为:
上述公式1中,ci为0或1,且c0=1,通常以{c0c1...cm}所表示的8进制数表示该多项式。上式的通过移位寄存器生成M序列方式的示意图如图5a所示。
图5a中,z-1表示延迟操作,其中所存储的初始值即为生成该M序列的初始状态,求和表示模2求和。上述描述方式也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表示,即
例如,预设长度为7的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为:
f(x)=1+x2+x3............................(公式3)
预设长度为7的M序列通过移位寄存器生成的示意图如图5b所示。
图5b中,z-1表示延迟操作,其中所存储的初始值,即[a0 a1 a2]为初始值。初始状态为[a0 a1 a2]=[1 1 1]。上述生成方式也可以写为公式形式,即
x[n+3]=(x[n+1]+x[n])mod 2,0≤n≤6.............(公式4)
上式中初始状态由{x[0] x[1] x[2]}决定。公式3所示的长度为7的M序列生成多项式系数的8进制表示为(13)8
S403: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多个M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具体为M序列。
较佳地,根据上述公式2,公式2中的x[n]为输出的M序列。
例如,根据上述公开3或4,以及图5b,初始状态为[a0 a1 a2]=[1 1 1]时,生成的长度为7的M序列为[1 1 1 0 0 1 0]。
较佳地,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M序列),可以包括:对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生成)多个M序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本实施例一中,M序列的长度与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一致,因此直接将生成的M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S404: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差异,对该伪随机序列进行数值补充。
生成数值种类与补充数值后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
具体地,当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M序列、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且该M序列中的0少于1时,向该伪随机二进制M序列补入0。
根据补充数值后的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生成种类和数量都相对应的各个数值。根据各个数值的至少一种排列顺序,构成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
较佳地,将长度为L=2m-1的M序列末尾补零,形成长度为2m并且1的个数和0的个数相同的序列;构造长度为2m的数位随机序列。该数位随机序列由+1和-1组成,并且+1和-1的数量相同。
S405: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
对于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交织序列。
较佳地,从数位随机序列的第一位开始读取,若该位为+1,则将其映射到补零M序列的第一个未被映射的1的位置;若该位为-1,则将其映射到补零M序列的第一个未被映射的0的位置;根据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方式得到交织序列。
例如,仍以长度为7的M序列为例,并使用+1和-1交替的数位随机序列,M序列的初始状态为111,产生的M序列为[1 1 1 0 0 1 0],生成交织序列的示意图如图5c所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附图(包括图5c)中的扩频序列,即为数位随机序列,两者为同一概念。
如图5c所示,所生成的最终交织序列为[1 3 5 2 4 7 6 8]。为确保交织后序列的随机性,可以对上述生成的交织序列进行简单的交织操作。例如对上述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深度为2的块交织,得到交织序列为[1 5 4 6 3 2 7 8]。
更优的,对于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来说,需要定义多个不同的交织序列用于区分不同的用户。对于上述基于M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使用相同的生成多项式生成多个交织序列。
a.产生M序列后,对M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并使用循环移位后的序列生成交织序列。例如仍然使用前述示例中的生成的M序列,对该M序列补零后将其向右循环移位三位,得到序列[0 0 1 0 0 1 1 1]。其生成交织序列的示意图如图5d所示。
可以看到,循环移位后生成的交织序列为[2 4 1 6 8 3 5 7],与原交织序列完全不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补零操作可以在循环移位之前,例如图5d所示示例,也可以在循环移位之后。
b.使用不同的初始状态产生M序列。当所用的M序列生成多项式固定时,改变初始状态,也能够生成不同的序列。例如,仍以长度为7,生成多项式为f(x)=1+x2+x3的M序列为例,若初始状态选择为[a0 a1 a2]=[0 0 1]时,生成的序列为[0 0 1 0 1 1 1]。采用该序列进行交织序列的生成能够得到与图5c所示示例不同的交织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改变初始状态所能得到的M序列等价与固定初始状态,对所得M序列循环移位,因此该方法与a中先循环移位再填零的方式是等价的。
c.使用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通过改变数位随机序列,即改变数位随机序列中+1和-1的位置,也能够使生成的交织序列不同。例如图5c所示示例中采用+1与-1交替的数位随机序列,若使用数位随机序列为[-1 -1 +1 +1 -1 -1 +1 +1],则产生的交织序列为[3 47 1 2 8 5 6]。
d.使用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当M序列较长时,其生成多项式不唯一,例如对于长度为1023的M序列,其生成多项式次数为10,共有6个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八进制表示分别为(2011)8,(2033)8,(2157)8,(2443)8,(2745)8,(3471)8。生成多项式不同时,产生的M序列也不同,因此所能产生的交织序列也不相同。
e.上述生成方式的组合。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中两种或三种方式的组合,能够产生更多的交织序列。例如使用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对每个生成多项式,采用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对每个生成多项式与数位随机序列,采用不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以得到不同的交织序列。
发射机为多个接收机分配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构造交织序列所需的序列信息。
发射机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
以及,下发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
进一步,下发的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不同生成方式的组合可以用于用户分组。例如用户分组1与用户分组2分别采用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同一用户分组中的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来产生不相同的交织序列。由于生成多项式不同时,即使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其产生的M序列以及相应的交织序列也不相同,因此不同用户分组中的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基站在配置或通知用户多址资源时,仅需要通知用户分组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即可,信令开销可以相应减小;而用户在存储时,仅需要存储用户分组所对应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所需的存储需求也较小。
进一步,当M序列较长时,其所能支持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较多。例如对于长度为1023的M序列,其初始状态共有1023种,同时采用前述方法生成交织序列时的循环移位共有1024种,该数量要远大于多址接入技术所能够支持的用户数量。此时,可以选择较少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来生成相应的交织序列。例如,当支持的用户数为8时,仅需要选择8种不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即可。这8种不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可以存储于用户,并通过查找表的方式通知用户配置方式。
一种可能的选择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的方式,为不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生成不同的交织序列,并使用一个测试序列使用不同的交织序列进行交织,并选择输出交织后序列中相关性较小的交织序列所对应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其中,测试序列可以为随机产生的二进制序列,也可以是随机产生的符号调制序列,例如QPSK调制序列等。
本实施例一中,数位随机序列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本实施例一中为M序列)一并起到打乱序列中各数值的位置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建立了数位随机序列中+1与伪随机序列中1的映射关系,以及数位随机序列中-1与伪随机序列中0的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是可以改变的,例如将数位随机序列中+1映射为伪随机序列中的0,而将数位随机序列中-1映射为伪随机序列中的1,本实施例中的方法仍然适用。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对于序列的同一预设长度,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和/或位移寄存器的不同的初始状态,生成不同的M序列;对同一M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不同的M序列;针对同一M序列可以生成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进而可以根据M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构造出同一预设长度的多个交织序列。构造过程,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少,效率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将不同的交织序列作为不同的用户的标识用于多址接入,以满足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多址接入的需求。进一步,基站在配置或通知用户多址资源时,可以将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存储即可,传输数据所需的信令开销大大减少,终端设备所需存储的数据也较少,具有较为便利的标准化前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存储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生成表征该终端设备的序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各实施例附图中的扩频序列,即为数位随机序列,两者为同一概念。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将介绍基于Gold序列以及广义的伪随机序列构造交织序列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基于Gold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601-S605:
S601: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等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本步骤的方法与上述步骤S401中的具体方法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602:根据等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发明人注意到,Gold序列由两个长度相同的M序列逐位相加后逐位模2得到的,具有良好的自相关和互相关特性。LTE中采用了长度为31的Gold序列,两个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分别为:
f1(x)=x5+x3+1.............................(公式5)
f2(x)=x5+x3+x2+x+1..............................(公式6)
上述公式5中,生成多项式f1(x)所对应的初始状态固定为[a0 a1 a2 a3 a4]=[1 00 0 0],而上述公式6中生成多项式f2(x)所对应的初始状态则根据应用场景变化。
对于生成Gold序列的两个M序列中每个M序列,针对生成该M序列所需的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该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的确定方法,与上述步骤S402中的具体方法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603: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多个Gold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其中,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具体为Gold序列。
具体地,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多个M序列;对于每两个长度相等的M序列,将该两个M序列进行逐位相加后逐位模2生成一个Gold序列,从而得到多个Gold序列。
此外,本步骤中生成M序列的具体方法与上述步骤S403中的具体方法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以长度为15的Gold序列为例,其两个M序列生成多项式分别为
f1(x)=x4+x+1................................(公式7)
f2(x)=x4+x3+1................................(公式8)
长度为15的Gold序列的生成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a所示。
图7a中,第一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为[a0 a1 a2 a3]=[1 0 0 0],第二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为[a0 a1 a2 a3]=[0 1 0 0],此时生成的Gold序列为[1 1 0 0 1 11 0 0 0 0 0 0 0 1]。
较佳地,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Gold序列可以包括:对一个Gold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生成)多个Gold序列。进一步,对生成Gold序列的至少一个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由于本实施例二中,Gold序列的长度与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一致,因此直接将生成的Gold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S604: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差异,对该伪随机序列进行数值补充。
生成数值种类与补充数值后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
Gold序列也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类似的思路产生交织序列,但是由于Gold序列并不具备均衡性,即序列中1的个数和0的个数并不匹配。
当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Gold序列、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且该Gold序中的0不等于1时,向该Gold序列补入其数量最少的数值。
具体来说,对于给定的Gold序列,首先统计序列中1和零的个数,若1的个数较多,则在序列末尾补0,若零的个数较多,则在序列末尾补1。根据补零或补1后序列中零和1的个数,选择相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其中数位随机序列中+1的个数与补零或补1后序列中1的个数相同,而数位随机序列中-1的个数与补零或补1后序列中0的个数相同。
例如,对于上述Gold序列[1 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1],该序列中1的个数为6,零的个数为9,需要为该序列补1。补1后序列中1和0的个数分别为7和9,选择数位随机序列为[+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其中+1和-1的个数分别为7和9。
S605: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
对于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交织序列。
例如,对于上述Gold序列[1 1 0 0 1 1 1 0 0 0 0 0 0 0 1],图7b所示为使用该Gold序列和相应数位随机序列[+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产生交织序列的示意图。
如图7b所示,生成的交织序列为[1 3 2 4 5 7 9 6 8 10 12 14 15 16 11 13]。为增加随机性,可以对上述序列进行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卷积交织等。
更优的,采用Gold序列生成交织序列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生成多个用户的交织序列:
a.序列的循环移位。通过对生成的Gold序列进行循环移位,能够产生不同的交织序列;另外通过对生成Gold序列的M序列进行循环移位,能够生成不同的Gold序列,也能够用于生成不同的交织序列。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通过M序列循环移位得到的不同的Gold序列,其序列中零和1的个数可能不相同,因此需要根据零和1的个数调整数位随机序列。通过定义数位随机序列的生成方式,能够得到满足需求的数位随机序列。
一种可能的方式为,统计Gold序列中零和1的个数,即为l0和l1,记lmin=min{l0,l1}为Gold序列中零和1的个数较少的一个。够早数位随机序列时,前2lmin个元素采用+1和-1交替的形式生成,而剩余元素根据l0和l1的大小添加,若l0>l1,则剩余元素补-1,反之剩余元素补+1。
b.不同的初始状态。对于M序列来说,不同的初始状态与循环移位等价。因此改变组成Gold序列的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也能够生成不同的交织序列。具体来说,可以同时改变两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也可以仅改变其中一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而固定另一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例如,图5所示长度为15的Gold序列生成器中,固定第一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为[a0 a1 a2 a3]=[1 0 0 0],而变化第二个M序列生成器的初始状态,以得到不同用户的交织序列。
c.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与实施例一类似,通过固定数位随机序列中+1和-1的个数,但是改变+1和-1的位置,也能够生成不同的交织序列。
d.不同的M序列生成多项式。通过改变构成Gold序列的M序列生成多项式,也能够产生不同Gold序列,从而产生不同的交织序列。具体来说,同时改变两个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或是固定一个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而改变另一个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均可用于不同用户交织序列的生成。
e.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通过选取上述方式中的两种或三种进行组合,能够获得更多的交织序列。该种组合的方式可以用于用户分组的交织序列的产生。
发射机为多个接收机分配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构造交织序列所需的序列信息。
发射机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
以及,下发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
进一步,下发的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例如一种可能的方式为:将用户按照接入能力或是业务需求分为多组,对于产生Gold序列的M序列,固定其中一个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而改变另一个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用于不同用户分组的用户生成交织序列。对于同一用户分组内的不同用户,采用对生成的Gold序列循环移位,或是固定一种一个M序列的初始状态,改变另一个M序列的初始状态。不同用户分组中的用户可以使用相同的循环移位或是初始状态。基站在配置和通知不同分组的多址资源时,仅需要通知用户分组所使用的可变的M序列生成多项式,以及相应的循环移位/初始状态即可。而用户仅需要存储可能的M序列生成多项式,以及可能的循环移位/初始状态。这样用户的存储需求以及网络的信令开销都可以得到降低。
事实上,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生成交织序列的方式可以推广到一般随机序列中。具体来说,上述生成交织序列的方法中,需要两个序列:由0,1构成的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由+1,-1构成的数位随机序列。上述方法中,使用M序列以及Gold序列作为随机二进制序列,而实际上,任何由0,1构成的序列均可以作为该二进制序列。同时,为了确保生成过程足够简单,应选取随机二进制序列,其中0与1的个数相近。
根据该随机二进制序列选择相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具体来说,确保数位随机序列中+1的个数与二进制序列中的1个数相同,数位随机序列中-1的个数与二进制序列中的0的个数相同。可以使用本实施例中数位随机序列的生成方式,即统计二进制序列中零和1的个数,分别即为l0和l1,记lmin=min{l0,l1}为Gold序列中零和1的个数较少的一个。够早数位随机序列时,前2lmin个元素采用+1和-1交替的形式生成,而剩余元素根据l0和l1的大小添加,若l0>l1,则剩余元素补-1,反之剩余元素补+1。
选定随机二进制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后,按照实施例一中的后续步骤进行操作,得到相应的交织序列。
为生成多个用户的交织序列,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a.采用不同的随机二进制序列。通过生成不同的二进制序列,来产生不同的交织序列。具体到M序列与Gold序列的生成中,对应改变生成多项式的方式。
b.固定随机二进制序列,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循环移位来生成不同用户的交织序列。具体到M序列与Gold序列的生成中,对应采用循环移位与采用不同的初始状态来生成交织序列的方式。
c.固定随机二进制序列,采用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来生成不同用户的交织序列。具体来说,即固定数位随机序列中+1与-1的个数,同时改变+1与-1的位置。
d.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
在实际操作中,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与0可以交换位置。即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描述中全部的1替换为0,同时将0替换为1,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所述方式仍然成立。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数位随机序列中的+1与-1可以交换位置。即将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描述中的全部+1替换为-1,同时将-1替换为+1,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所述方式仍然成立。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对于序列的同一预设长度,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和/或位移寄存器的不同的初始状态,生成不同的M序列;通过改变用于生成Gold序列的M序列,来生成不同的Gold序列;对同一M序列或Gold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不同的Gold序列;针对同一Gold序列可以生成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进而可以根据Gold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构造出同一预设长度的多个交织序列。构造过程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少,效率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将不同的交织序列作为不同的用户的标识用于多址接入,以满足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多址接入的需求。进一步,基站在配置或通知用户多址资源时,可以将Gold序列涉及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存储即可,传输数据所需的信令开销大大减少,终端设备所需存储的数据也较少,具有较为便利的标准化前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存储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生成表征该终端设备的序列。
进一步,还将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适用范围从Gold序列推广到更加广泛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中将介绍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
发射机为多个接收机分配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构造交织序列所需的序列信息。
发射机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后发送;和/或
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
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描述可以看到,基于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法,可以看做将数位随机序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1组成,一部分由-1组成,分别构成两个序列;再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0的顺序分别输出两个序列中的数值,得到交织序列。根据该思路,可以推出交织序列实际上可以由伪随机序列(包括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代替;可以根据伪随机序列和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代替交织序列进行交织操作和解交织操作。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801-S803:
S801: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数值种类相等的子信息序列。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对于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在该序列中的位置分别映射到信息序列的对应位置。
按照信息序列中各对应位置的顺序,逐个获取各对应位置处的数值,构成该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
较佳地,根据数位随机序列中+1与-1的分布,将作为输入数值的信息序列分为两个子信息序列,其中,子信息序列1中的数值为数位随机序列中+1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数值(通常都为1),子信息序列2中的数值为数位随机序列中-1所在位置所对应的数值(通常都为0)。
图9为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的示意图。图9中随机二进制序列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数位随机序列、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分别作为输入端、输出端的竖直方向的输入;序列1和2分别表示子信息序列1和2。图9中,标有上标或下标的箭头表示选择支路,当竖直方向的输入与上标/下标上的数据相同时,该支路激活,否则不激活。从数位随机序列的首位指向末位依次逐位输入数值,当数位随机序列的当前位的数值为+1时,上标为+1且指向序列1的箭头(支路)激活,将作为输入数据的信息序列中、与数位随机序列中当前+1所在位(位置)对应的位(位置)处的1,输入到序列1的末位;当数位随机序列的当前位的数值为-1时,上标为-1且指向序列2的箭头(支路)激活,将信息序列中与数位随机序列中当前-1所在位对应的位处的0,输入到序列2的末位。
可以理解,数位随机序列与信息序列的长度相等,数位随机序列逐位输入完毕时,信息序列正好也逐位输入完毕。
S802: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确定出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确定出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该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确定出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所各自对应的子信息序列。
例如,如图9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一和二可知,数位随机序列是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构造的。图9中,位于输入端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1、-1的数量,分别与位于输出端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0的数量相等。分别确定出数位随机序列中+1、-1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0的映射关系。进而确定出位于输出端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0分别对应子信息序列1、2。
S803: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从该另一个序列的首位开始指向末位,逐个确定该位置处的数值种类;进而确定出该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从该子信息序列中获取首个未被获取过的数值进行输出;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全部输出完毕后,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较佳地,根据所生成的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的和数值的排列顺序(位置顺序),依次输出子信息序列1或子信息序列2中的数值。
例如,如图9所示,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首位指向末位依次逐位输入数值,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当前位置(位)的数值为1,则上标为1且源自序列1的箭头(支路)激活,输出子信息序列1中第一个未输出的数值;若随机二进制序列中当前位置(位)的数值为0,则下标为0且源自序列2的箭头(支路)激活,输出子信息序列2中第一个未输出的数值,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进一步,可以对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后续操作。后续操作包括简单交织操作,例如块交织或是卷积交织等。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发射机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以及,下发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进一步,下发的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为二进制,伪随机序列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此外,发射机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可以参考下述如图10所示的接收机侧的解交织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接收机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获取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
以及,获取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
进一步,下发的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接收机根据获取的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包括:根据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其中,根据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包括: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存储器的初始状态,生成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将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者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确定出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较佳地,接收机根据获取的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还包括:
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或者对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的对应起始位置,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
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对所构造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顺序进行调整;
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所构造的交织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接收机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和/或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
基于上述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1001-S1003:
S1001: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数值种类相等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对于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在该序列中的位置分别映射到信息序列的对应位置。
按照信息序列中各对应位置的顺序,逐个获取各对应位置处的数值,构成该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S1002: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确定出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该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确定出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所各自对应的子信息序列。
例如,图11为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一个实例示意图。如图11所示,根据上述实施例一和二可知,数位随机序列是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构造的。图11中,位于输出端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1、-1的数量,分别与位于输入端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0的数量相等。分别确定出数位随机序列中+1、-1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0的映射关系。进而确定出输出端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1、-1分别对应子信息序列1、2。
S1003: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另一个序列,从该另一个序列的首位开始指向末位,逐个确定该位置处的数值种类;进而确定出该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从该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获取首个未被获取过的数值进行输出;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全部输出完毕后,得到解交织的信息序列。
较佳地,在步骤S1001之前,接收机还可以执行预操作。预操作为发端交织操作中的后续操作的逆过程。若发射机的交织方法中的后续操作为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或卷积交织等,则该预操作则为简单交织的解交织过程,例如解块交织或是解卷积交织等。
上述步骤S1001至步骤S1003中,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0,1的位置,将输入数据分为两个序列,序列1与序列2,其中,序列1中的数据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的位置所对应的数据,序列2中的数据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0的位置所对应的数据。得到序列1与序列2后,根据数位随机序列依次输出序列1与序列2中的数据。具体来说,若数位随机序列当前位置为+1,则输出序列1中第一个未被输出的数据;若数位随机序列当前位置为-1,则输出序列2中第一个未被输出的数据。其具体操作如图11所示。
图11中,标有上标或下标的箭头表示选择,当竖直方向的输入与上标/下标上的数据相同时,该支路激活,否则不激活。
更优的,为了进一步增加交织操作的随机性,发射机还可以对下述至少一种序列进行简单交织:交织前的信息序列、子信息序列、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其中,简单交织包括进行下述一项操作:块交织、卷积交织。
以及,接收机对下述至少一种序列进行简单交织: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其中,简单交织包括下述一项操作:解块交织、解卷积交织。
具体地,在发端进行交织操作时,在根据数位随机序列将输入数据分解为序列1与序列2后,可以首先对序列1与序列2进行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或是卷积交织等,之后再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对序列1与序列2合并。收端解交织时为发端交织的逆操作,即先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对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序列1与序列2;对序列1与序列2做块解交织,并根据数位随机序列将序列1与序列2合并。另一种方式为在对输入数据进行基于序列的交织之前,先对输入数据进行简单交织。
此外,接收机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可以参考上述如图8所示的发射机侧的交织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可以看到,本实施例三中所提供的交织和解交织方法并不需要真正的交织序列,仅需要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即可完成交织与解交织的操作。而通过上述实施例一和二可以看到,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可以通过M序列或是Gold序列生成,数位随机序列的结构也很简单,因此本实施例所提方案能够显著降低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中对交织序列的存储需求,并且能够降低交织操作的延迟。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三中,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0和1可以互换,即将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0替换为1,同时将1替换为0,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数位随机序列中的+1和-1可以互换,即将数位随机序列中的+1替换为-1,同时将-1替换为+1,并不影响本方案的实施。
此外,上述如图8所示的交织操作与如图10所示的解交织操作可以交换,即以图10、图11作为交织操作,而以图8、图9作为解交织操作。这类似于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将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交换位置。具体来说,相当于在生成交织序列时,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1映射到数位随机序列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1,而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的0映射到数位随机序列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1。以图5c所示示例为例,若交换M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位置,其交织序列生成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可以看到,图12所示示例中,得到的交织序列为[1 4 2 5 3 7 6 8],恰为图5c所示示例得到的交织器的解交织序列。
更优的,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方法,还包括: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所表示的位的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
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所表示的位的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子信息序列;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全部输出完毕后,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具体地,上述交织方式可以用如下方式描述:
根据数位随机序列中+1与-1的位置,定义分解序列x+1和x-1,其中,分解序列x+1为数位随机序列中+1的位置序列;分集序列x-1为数位随机序列中-1的位置序列。序列x+1与x-1的交集为空,即
根据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与0的位置,定义合并序列b1与b0,其中,合并序列b1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的位置序列;合并序列b0为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0的位置序列。序列b1与b0的交集为空,即并且序列b1与x+1长度一致,序列b0与x-1长度一致。
交织输入序列I与交织输出序列O间的关系为:
O(b1)=I(x+1)......................................(公式9)
O(b0)=I(x-1)....................................(公式10)
各序列生成方式为,根据生成多项式以及初始状态生成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并根据序列截取的初始位置以及序列长度得到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并依据其中1与0的位置得到序列b1与b0。根据序列b1与b0的长度生成分解序列x+1和x-1。一种可能的生成方式为:序列b1与b0长度分别为l1与l0,若l1<l0,则
x+1(i)=2i-1,1≤i≤l1...........................(公式11)
反之,若l0<l1,则
x_1(i)=2i,1≤i≤l0.................................(公式14)
为进一步增加随机性,生成序列b1与b0,x+1和x-1后,可以分别对这些序列进行例如块交织的简单交织。
更优的,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
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另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数值全部输出后,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合并序列与分解序列的位置可以互换,即采用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0,1的位置序列作为分解序列,同时使用数位随机序列中+1,-1的位置序列作为合并序列,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同时合并序列中0,1可以互换,分解序列中+1,-1可以互换。并且序列的角标仅为区分不同取值,并不限定其他取值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可以由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代替交织序列,省略了构造交织序列的步骤,构造序列的过程的计算量进一步减小,延时进一步减少,效率进一步提升。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直接将不同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作为不同的用户的标识用于多址接入,以满足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多址接入的需求。进一步,基站在配置或通知用户多址资源时,可以将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存储即可,传输数据所需的信令开销大大减少,终端设备所需存储的数据也较少,具有较为便利的标准化前景;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存储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生成表征该终端设备的序列。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将介绍交织序列长度不为2的幂次时,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
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技术方案均适用于交织序列长度为2的幂次的情况,但是在实际系统中,所需要的交织器的长度往往并不是2的幂次,本实施例四利用下述三种思路,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技术方案上进行修正,得到几种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法:
思路一:对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数位随机序列进行修正。
思路二:对输出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
思路三:将非2的幂次长度分解为多个2的幂次长度,并分别进行交织序列的设计。
下面介绍符合思路一的一种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1301-S1306:
S1301: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时,确定出不小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时,确定出不小于该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
例如,对于任意长度l的交织序列,首先选择不小于l的最小2的幂次长度为2t
本步骤的其它方法与上述步骤S401或S601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302:根据不小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本步骤的方法与上述步骤S402或S602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303: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本步骤的方法与上述步骤S403或S603中的相应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304:对于生成的每个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从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例如,采用2t长度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后,从生成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截取前l个元素(数值),作为用于生成交织序列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本步骤的其它方法与上述步骤S403或S603中的相应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305: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且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长度时,生成数值种类与该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向生成的每个数位随机序列中补入数量最多的数值。
具体地,生成长度为l的用于生成交织序列的随机二进制序列后,需要生成长度为l的数位随机序列。该序列仍然由+1,-1组成,但是其中+1,-1的个数需要和用于生成交织序列的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和0的个数相互匹配。例如,一种生成数位随机序列的方式为,统计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和0的个数,记为l1和l0,取lmin=min{l1,l0},则数位随机序列中前2lmin个元素为+1,-1交替,若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的个数较多,则数位随机序列中剩余元素补+1;若随机二进制序列中0的个数较多,则数位随机序列中剩余元素补-1。
较佳地,针对一个伪随机序列,确定出该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以及每种数值的数量;将数值种类相对应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另一个伪随机序列,作为该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数位随机序列。
S1306: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得到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后,按照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中的交织序列生成方法,得到长度为l的交织序列。也可以按照实施例三中的方法利用上述得到的长度为l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来代替交织序列,以供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和解交织。
下面介绍符合思路一的另一种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包括:
当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小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根据小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根据指定的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总长度等于预设长度的两个以上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其中,两个以上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周期为完整周期或者不完整周期。
较佳地,生成总长度超过预设长度的两个以上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从总长度超过预设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生成的多个伪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生成)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具体地,另一种直接修正序列的方式为,直接生成长度为l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之后统计该长度为l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与0的个数,生成包含相应数量+1和-1的数位随机序列,之后按照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方法生成交织序列。考虑到M序列和Gold序列均为周期性序列,即固定生成多项式与相应的初始状态后,序列可以周期性的持续生成。例如,采用m次本原多项式产生的M序列,其周期为2m-1。
考虑到生成交织序列时,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周期并不是生成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长度为l的序列,可以寻找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或是Gold序列的生成多项式),持续生成二进制序列,直至序列长度到达l。该序列可以是M序列或是Gold序列的一个或多个周期,或是非整数个周期。之后统计该二进制序列中0与1的个数,并构造相应的有+1,-1组成的数位随机序列,生成交织序列。选取长度为l的序列时,其起始位置可以不为生成序列的起点。例如,规定起点位置为NS,读取序列时从NS开始,读取长度为l的序列。
更优的,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三的方法,将实施例四思路一方法中得到的长度为l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代替交织序列,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和解交织。该交织和解交织方法,与实施例三中的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四中从信息序列中分解出的各子信息序列的长度并不相等;其余部分都与实施例三中的交织和解交织相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如图14所示,在进行信息序列分解以得到序列(即子信息序列)1与序列2时,序列1与序列2的长度并不相等。
下面介绍实施例四的符合思路二的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包括:
当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大于预设长度时,将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出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
对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得到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具体地,对于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将该交织序列中在前的大于预设阈值的数值,替换为在后的不大于阈值的数值,直到从首位起的预设长度内的数值都不大于阈值;从首位起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将预设长度的值作为阈值,从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中剔除大于阈值的数值。
较佳地,若待生成交织序列的长度为l,选取不小于l的最小2的幂次,记为2t。使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所述基于M序列或是基于Gold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法,得到长度为2t的交织序列,对该交织序列进行处理和修正,以得到长度为l的交织序列。
一种基于交换位置的交织序列处理和修正方法为,选择交织序列中前l个元素中大于l的值,依次替换为交织序列中后l个元素中小于或等于l的值,直到交织序列中前l个元素没有大于l的值。截取交换位置后的序列中的前l个元素,作为最终的交织序列。
另一种基于剔除的交织序列处理和修正方法为,在生成长度为2t的序列后,将交织序列中大于l的值全部剔除,从而得到长度为l的最终的交织序列。
更优的,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三的方法,将实施例四思路二方法中得到的长度为l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代替交织序列,对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和解交织。
具体地,由于数位随机序列中+1与-1的个数仍然相同,由作为输入数据的信息序列分解得到的序列1与序列2长度相同,但是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1与0的个数不相同,其中一个序列(序列1或2)中的数据会首先全部读出。此时若仍需从该序列中读出数据,则直接从另一个仍有数据的序列中读出数据。具体来说,第一种交换位置的方法,对应于从仍有数据的序列的末尾读出数据;另一种剔除的方法,则对应于顺序读取仍有数据的序列第一个未被读取的数据。
针对思路三,考虑到实际的比特到符号的映射,均为偶数个比特映射为一个符号,因此交织序列一般是偶数长度。考虑到任意偶数都能够分解为多个2的幂次的和,因此对于偶数长度的序列,可以将之分解为多个2的幂次长度的序列,分别设计相应交织序列,最终合并完成交织序列的设计。
下面介绍实施例四的符合思路三的基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包括:
当所述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且为偶数时,将预设长度分解为多个2的幂次长度,分别作为多个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对于分解得到的每个2的幂次长度,根据该2的幂次长度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该2的幂次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对于每个2的幂次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根据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该2的幂次长度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每个2的幂次长度的数位随机序列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该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将各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拼接成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交织序列。
具体来说,对于长度为l的序列,选择不大于l的最大的2的幂次设计长度为的交织序列1;之后对于长度为的剩余序列,选择不大于的最大的2的幂次设计长度为的交织序列2;重复该过程直到剩余序列长度也为2的幂次为止。
该过程将偶数l分解为下式:
对于每一个ti,设计长度为的交织序列,并将得到的每个序列级联,得到最终的交织序列。为了增加交织后的随机性,对得到的交织序列进行简单的后续操作,例如对得到的交织序列进行块交织操作,以得到随机性更好的交织序列。
对于非偶数长度的序列,由于1=20,因此也可用上述方式进行交织序列的生成。得到交织序列后,需要进行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等,对交织序列进行后续操作,以得到随机性更好的交织序列。
此外,还可以将上述思路一至三的方法组合使用。
上述几种处理非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的方式能够组合使用,以降低生成交织序列的复杂度,并提高交织后序列的随机性。
一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为,对于长度为l的序列,将l分解为下式:
其中,仅选取较大的Q的2的幂次,生成交织序列;而剩余的部分,即长度为lre的序列,采用思路一或二的方法生成。为了增加交织后的随机性,对得到的交织序列进行简单的后续操作,例如对得到的交织序列进行块交织操作,以得到随机性更好的交织序列。
本发明实例四中,序列的预设长度从2的幂次长度推广到不为2的幂次长度,根据不为2的幂次长度,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和/或位移寄存器的不同的初始状态,生成不同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对同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不同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针对同一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可以生成不同的数位随机序列;进而可以根据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构造出同一预设长度的多个交织序列。构造过程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少,效率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将不同的交织序列作为不同的用户的标识用于多址接入,以满足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多址接入的需求。进一步,基站在配置或通知用户多址资源时,可以将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存储即可,传输数据所需的信令开销大大减少,终端设备所需存储的数据也较少,具有较为便利的标准化前景。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将介绍基于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以及对应的信息处理方法。
前述实施例中所介绍的方案均基于二进制序列(伪随机序列为二进制0,1序列,数位随机序列为+1,-1构成的二值序列)。实际上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也能够扩展到多进制序列。对于多进制序列,其序列周期的确定比二进制序列的周期确定更加复杂。考虑到对于多进制序列生成交织序列仍然需要考虑任意长度交织序列的生成,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不对多进制序列的周期做限制。
下面介绍实施例五的基于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5所示,包括下述步骤S1501-S1504:
S1501:确定出与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对应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对于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从多种多进制的幂次长度中,确定出不小于该预设长度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作为对应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
本步骤的其它方法与上述步骤S401或S601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502:根据与该预设长度对应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根据上述步骤确定出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根据确定出的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具体为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或者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其中,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是由两个长度相等的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进行逐位相加后逐位模相应的进制数生成的。
较佳地,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对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多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从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得到多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对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对生成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至少一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具体地,对于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针对用于生成该序列的至少一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将该至少一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进而生成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从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得到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以B进制序列为例,一种生成伪随机B进制序列的方法可以包括:采用上述实施例一中如图5a所示方式生成B进制序列,图中加号表示模B相加,因此输出序列中仅包含0~B-1中的整数。
以B=4为例,生成多项式选择为
f(x)=1+x2+x5....................................(公式17)
其初始状态选择为[0 1 2 3 0]。截取位置为序列起始位置,截取长度为l=16,得到的四进制序列为[3 0 2 1 0 0 0 2 1 2 1 2 3 3 1 0]。
另一种生成伪随机B进制序列的方法为采用上述实施例二中类似于Gold序列的生成方式,通过生成多项式和相应的初始状态,生成两个或多个原始的伪随机B进制序列,并对这些原始的伪随机B进制序列进行逐位模B并逐位求和,得到合并的伪随机B进制序列。
S1503: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例如,统计B进制序列中各个数字出现的频率,并依据此构造B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其中,B进制数位随机序列中各个数字出现的频率与B进制序列中各个数字出现的频率一致。
仍以上述四进制序列为例,0出现次数为5,1出现次数为4,2出现次数为4,3出现次数为3,则构造四进制数位随机序列为[0 1 2 3 0 1 2 3 0 1 2 3 0 1 2 0]。
本步骤的其它方法与上述步骤S404、S604或S1305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S1504: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
对于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交织序列。
例如,根据B进制序列和B进制数位随机序列,构造交织序列。
具体方法为,遍历B进制扩频列,若出现数字0,则映射至B进制序列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0的位置;若出现数字0<n<B,将之映射至B进制序列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n的位置。
仍以上述四进制序列为例,构造过程如图16所示。数位随机序列从首位指向末位,数位随机序列中的0、1、2或3,分别映射四进制序列中首个未被映射的0、1、2或3。
图16所示示例中,最终生成的交织序列为[4 1 3 2 5 9 13 7 6 11 10 15 8 1214 16]。与基于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相比,该序列的随机性更好。
本步骤的其它方法与上述步骤S405、S605或S1306的方法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事实上,需要为多个用户生成多个交织序列时,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采用不同的初始状态。
与基于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类似,改变生成随机多进制序列时的寄存器初始状态,也能够获得不同的交织序列。
2.采用不同的起始位置。
生成多项式与各生成多项式的初始状态固定时,通过改变截取序列的起始位置,也能够获得不同的随机多进制序列,从而获得不同的交织序列。
3.采用不同的循环移位。
生成多项式与各生成多项式的初始状态固定,并且截取序列的起始位置也固定时,仅能够获得相同的随机多进制序列。此时,采用该随机多进制序列的不同循环移位,也能够获得不同的交织序列。
4.采用不同的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
改变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将会使得相同随机多进制序列的映射方式产生改变,从而获得不同的交织序列。因此采用不同的多进制序列也能够获得不同的交织序列。
5.采用不同生成多项式。
6.上述几种方式的组合。
可以看到,与基于二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相比,基于多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能够提供更高的自由度,产生更多的交织序列,同时所产生的交织序列具有更好的随机性。
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发射机为多个接收机分配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构造交织序列所需的序列信息。
发射机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以及,下发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进一步,下发的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中,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为二进制,伪随机序列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此外,发射机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可以参考下述如图10所示的接收机侧的解交织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接收机可以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获取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
以及,获取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
进一步,下发的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接收机根据获取的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包括:根据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其中,根据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包括: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存储器的初始状态,生成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将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者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确定出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较佳地,接收机根据获取的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还包括:
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或者对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的对应起始位置,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
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对所构造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顺序进行调整;
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所构造的交织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接收机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和/或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
更优的,可以利用上述实施例三中的交织和解交织方法,根据本实施例五中构造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及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信息序列进行包括交织操作和解交织操作的处理。
具体地,图17为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待发送信息序列进行交织的示意图。例如,根据伪随机B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待发送信息序列的交织方法,包括:发射机根据B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分解为B个序列,再根据伪随机B进制序列将该B个序列合并。B为大于2的整数。进一步,为增加交织后的信息序列的随机性,可以在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后增加后续操作。后续操作具体可以是对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等。
图18所示为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一个实例示意图。基于B进制序列的解交织方法:接收机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分解为B个序列,再根据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将该B个序列合并为信息序列。进一步,可以在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分解为B个序列之前,增加预操作(发射机端的后续操作的逆操作)。预操作具体可以是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简单交织,例如解块交织等。
较佳地,图17所示的交织方法中,也可以对从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分解得到的B个序列进行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等)。相应的、在图18所示的解交织方法中,首先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将作为输入数据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B个序列,并对该B个序列进行解简单交织(例如解块交织等交织操作中简单交织的逆操作),再根据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对这些解简单交织后的B个序列进行合并,以进一步增加序列的随机性。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五中上述交织方法还包括: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所表示的位的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
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所表示的位的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子信息序列;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全部输出完毕后,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具体地,上述交织方式可以用如下方式描述:
根据数位随机序列中各个数值的位置,定义B个分解序列其中,分解序列xm为数位随机序列中m的位置序列。各个分解序列的交集为空,即
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各个数值的位置,定义合并序列其中,合并序列bm为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m的位置序列。各个合并序列的交集为空,即并且序列bm与xm长度一致。
交织输入序列I与交织输出序列O间的关系为:
O(bm)=I(xm),0≤m≤B-1.....................(公式18)
各序列生成方式为,根据生成多项式以及初始状态生成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并根据序列截取的初始位置以及序列长度得到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并依据其中各个数值的位置得到合并序列根据序列的长度生成分解序列
为进一步增加随机性,生成合并序列与分解序列后,可以分别对这些序列进行例如块交织的简单交织。
更优的,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和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的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
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具体地,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另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数值全部输出后,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合并序列与分解序列的位置可以互换,即采用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各个数值的位置序列作为分解序列,同时使用数位随机序列中各个数值的位置序列作为合并序列,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实施;同时合并序列中各个数值可以互换,分解序列中各个数值可以互换。并且序列的角标仅为区分不同取值,并不限定其他取值的可能性。
事实上,基于多进制序列的交织序列生成方式能够使得MIMO(Multi-InputMulti-Output,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码字和流之间的映射更加简单。
图19为MIMO系统的交织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MIMO系统中,发射机需要将经过编码调制的符号流(码字,codeword)映射为不同的层,再经过预编码等操作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
图19中为将一个符号流(码字)映射为B/2个数据流的示例,其中B为偶数。图19中,首先根据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将作为输入数据的信息序列分解为B个序列,之后再根据随机多进制序列进行合并,并生成多个数据流(层)的数据。
一种将B个序列合并为B/2个数据流(层)的方法如图19所示,若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取值为2n-2或2n-1,则将序列2n-1或2n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数据输入数据流n,其中0≤n≤B/2。为提高交织后数据的随机性,在交织之前和/或是交织之后,可以对输入数据或是输出数据进行简单的交织处理,例如块交织等;或是将数据分解为多个序列后,对序列进行简单的交织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多个数据流(层)的数据率一致,需要调整随机多进制序列以及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中各个数字出现的次数,使得各个数字出现的频度一直。频度一直后,根据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分解得到的各个序列长度一致,从而能够得到数据率相同的数据流。
接收机端操作为发送机端操作的逆操作,MIMO系统中接收机的解交织方法的示意图如图20所示。
如图20所示,MIMO系统的接收机在接收并解调得到多个数据流(层)的数据估计值后,根据随机多进制序列将各层数据分解为多个序列。仍以前述示例为例,一种可能的分解方式为,若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为2n-2或2n-1,则将数据流n中第一个未被选择的数据映射至序列2n-1或2n中,其中0≤n≤B/2。分解为多个序列后,根据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将多个序列中的数值合并,得到作为输出数据的信息序列。
若发射机端进行了包括块交织在内的简单交织,则接收端也需要做相应的逆操作。
进一步,本实施例五中,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与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可以交换位置,而不会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例如以图16所示示例为例,生成交织序列时,生成规则为,遍历随机B进制序列,若出现数字0,则映射至B进制数位随机序列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0的位置;若出现数字0<n<B,将之映射至B进制数位随机序列中第一个未被映射的n的位置。
图21为交换随机多进制序列与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后生成交织序列示意图。图21中,得到的交织序列为[2 4 3 1 5 9 8 13 6 11 10 14 7 15 12 16],恰为图16所示示例的交织序列的解交织序列。
本发明实例五中,将伪随机序列从二进制序列推广到多进制序列。根据序列的预设长度,可以通过不同的生成多项式、和/或位移寄存器的不同的初始状态,生成不同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对同一伪随机多进制序列进行循环移位得到不同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针对同一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可以生成不同的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进而可以根据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多进制数位随机序列构造出同一预设长度的多个交织序列。构造过程的计算量较小,延时较少,效率较高。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五中,将不同的交织序列或者直接将不同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作为不同的用户的标识用于多址接入,以满足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多址接入的需求。进一步,基站在配置或通知用户多址资源时,可以将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生成多项式以及循环移位/初始状态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存储即可,传输数据所需的信令开销大大减少,终端设备所需存储的数据也较少,具有较为便利的标准化前景。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将结合具体系统配置介绍上述实施例一至五中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信息序列处理方法中的交织方法和解交织方法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考虑到实际系统中,为用户分配的物理资源的数量可能有着较大的不同,例如LTE-A中,物理资源以由时频资源构成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构成,而为用户分配的物理资源块的可能数量从1到110。对于基于交织的非正交多址资源来说,其所需交织序列的长度由所分配的物理资源块(例如符号级交织)和/或编码后比特序列的长度(例如比特级交织)所决定,因此实际系统中所需要的不同长度的交织序列将会较多,为用户存储以及基站多址资源的配置及通知带来了明显的挑战。
具体到本发明所提供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以及交织操作和解交织操作来说,虽然将生成多项式与初始状态固定后,能够一直生成伪随机序列,但是该序列是周期性的,采用该周期性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产生交织序列后,该交织序列的随机特性,即交织后的信息序列中数据的位置将会限制在伪随机序列的周期内,这将会影响到交织操作的随机性,略微降低系统的性能。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对上述实施例一至五中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和/或信息序列处理方法中的交织操作和和解交织操作进行改进。
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法包括: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具体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时,确定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中最长的预设长度;根据最长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对于除了最长的预设长度之外的每个其它预设长度,从根据最长的预设长度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该其它预设长度对应的伪随机序列。
具体地,仅为最长的交织序列定义伪随机序列的生成方法(即规定生成多项式或是生成多项式的最大次数),较短的交织序列由该最长的伪随机序列一个周期内的一段序列生成。这种方法中,前述实施例中生成不同用户的不同交织序列的方法仍然成立。
考虑到现有LTE-A中,最大编码后序列长度小于215,因此可以定义最大次数为15的生成多项式用于最长伪随机序列的生成(M序列或是Gold序列均可行)。对于长度小于215-1的交织序列,规定截取伪随机序列的初始位置以及长度,从而得到用于生成特定长度交织序列的伪随机序列。而对于数位随机序列,则需要统计伪随机序列中0,1的个数,以生成+1,-1数量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不同长度的伪随机序列的截取起始位置,可以在广播信道或是下行控制信道中的系统信息中广播给用户,或是在为用户配置多址资源与多址资源一同通知用户。其中,前一种方法更加适用于免调度的数据发送方法,此时用户直接从系统信息得知不同长度资源的配置,并随机选择多址资源进行数据的发送;后一种方法更加适用于基于调度的数据发送方法,用户直接从基站获取多址资源的分配,并进行数据的传输与发送。
另一种可能的改进方法包括: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具体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时,确定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中最短的预设长度;根据最短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对于除了最短的预设长度之外的每个其它预设长度,根据最短的预设长度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所生成的交织序列,拼接出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对拼接出的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进行简单交织后,作为该其它预设长度对应的交织序列;其中,简单交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块交织、卷积交织。
具体地,仅为最短的交织序列定义生成多项式(或是生成多项式的次数),对于更长的交织序列,通过较短的交织序列拼接之后得到;为增加随机性,可以在拼接之后进行包括块交织在内的简单交织。
LTE-A中最小的资源调度单位为1PRB,可以针对该资源块大小定义长度最小的交织序列。考虑到更长的资源调度单位一般为1PRB的倍数,因此在生成长度最小的交织序列后,可以以重复拼接的方法生成长度更大的交织序列。例如,长度最小的交织序列为A,其长度为lA,则长度为NlA的交织序列为:
[A A+N A+2N,...,A+N(lA-1)]
上式中,A+N表示序列A中的每一个数值均加N。为增加交织序列的随机性,可以对上述序列进行简单交织,例如块交织等,作为最终的交织序列。
这种方法中,简单交织操作可以在接收机与发射机固定,而并不需要配置和通知。在进行资源分配与通知时,仅需要配置和通知不同用户所用的多址资源即可。对于基于免调度的通信方法,用户可以从资源池中选择多址资源,生成最短长度的交织序列,并通过拼接和简单交织等方法生成长度更长的交织序列,最终完成数据的发送。
第三种可能的改进方法为以上两种方法的结合。从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到,第一种方法需要定义较长的伪随机序列,对于用户的存储以及多址资源的配置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第二种方法虽然采用较短的伪随机序列,其存储以及配置的需求都有所降低,但是较短的序列产生的可用的交织序列个数也较少。为了达到存储需求和可用交织器个数间的折中,可以将上述两种方法相结合。
具体来说,规定长度阈值lth,选取大于该阈值的最小2的幂次N作为生成多项式的最大次数。对于小于或等于该长度阈值的序列,采用前述第一种方法,使用N次生成多项式产生伪随机序列,并根据序列长度截取;或是根据待交织序列的长度选择合适的生成多项式,生成伪随机序列,并进而生成交织序列。
对于长度大于该阈值的序列,选取较短的交织序列,通过第二种方法中的重复拼接的方法生成。基站在做资源配置时,需要通知相应的较短交织序列生成所需的伪随机序列生成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六中,针对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只为其中具有最长或最短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构造最长或最短的伪随机序列;其他序列从最长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得到,或者由最短序列拼接和/或截取得到;进一步减小构造交织序列、或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的计算量,减小延时,提升效率,更加便于标准化。
实施例七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七介绍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的一种交织序列的构造装置,该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如图22a所示,包括: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和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
其中,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用于对于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所构造与该伪随机序列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得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
更优的,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的内部结构框架示意图如图22b所示,包括: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和伪随机序列确定单元22013。
其中,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用于根据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确定出的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
伪随机序列确定单元22013用于将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从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具体用于当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等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或者,当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时,确定出不小于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或者,将与预设长度对应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具体用于根据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一种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进一步,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具体用于当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且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具体为M序列或Gold序列时,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执行下述至少一项:对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M序列;对Gold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对生成Gold序列的至少一个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进一步,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具体用于当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且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具体为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或者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时,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执行下述至少一项:对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多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从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得到多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对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对生成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至少一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从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得到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其中,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是由两个以上长度相等的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进行逐位相加后逐位模相应的进制数生成的。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还用于当所述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小于所述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以及,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还用于根据所述小于所述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根据指定的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总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两个以上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其中,所述两个以上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周期为完整周期或者不完整周期。
进一步,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还用于生成总长度超过所述预设长度的两个以上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以及,伪随机序列确定单元22013还用于从所述总长度超过所述预设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生成的多个伪随机序列。
较佳地,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具体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差异,对该伪随机序列进行数值补充;生成数值种类与补充数值后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
进一步,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具体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差异,对该伪随机序列进行数值补充,包括执行下述一项:当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M序列、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且该M序列中的0少于1时,向该M序列补入0;当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Gold序列、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且该Gold序中的0不等于1时,向该Gold序列补入其数量最少的数值。
较佳地,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还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且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长度时,生成数值种类与该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向生成的每个数位随机序列中补入数量最多的数值。
较佳地,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还用于针对一个伪随机序列,确定出该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以及每种数值的数量;将数值种类相对应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另一个伪随机序列,作为该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数位随机序列。
较佳地,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具体用于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对于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交织序列。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还用于将预设长度分解为多个2的幂次长度,分别作为多个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以及,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还用于对于分解得到的每个2的幂次长度,根据该2的幂次长度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该2的幂次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以及,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还用于对于每个2的幂次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根据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该2的幂次长度的数位随机序列。
以及,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还用于根据每个2的幂次长度的数位随机序列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该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将各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拼接成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交织序列。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确定单元22013具体用于当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大于预设长度时,将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以及,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还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出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对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得到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
进一步,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具体用于对于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将该交织序列中在前的大于预设阈值的数值,替换为在后的不大于阈值的数值,直到从首位起的预设长度内的数值都不大于阈值;从首位起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将预设长度的值作为阈值,从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中剔除大于阈值的数值。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还用于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具体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时,确定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中最长的预设长度。
以及,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还用于根据最长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以及,伪随机序列确定单元22013用于对于除了最长的预设长度之外的每个其它预设长度,从根据最长的预设长度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该其它预设长度对应的伪随机序列。
较佳地,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还用于当待构造的交织序列具体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时,确定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中最短的预设长度。
以及,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还用于根据所述最短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以及,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和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联合用于对于除了最短的预设长度之外的每个其它预设长度,根据最短的预设长度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所生成的交织序列,拼接出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对拼接出的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进行简单交织后,作为该其它预设长度对应的交织序列;其中,简单交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块交织、卷积交织。
上述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2和交织序列构造模块2203,以及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2201中的伪随机序列长度确定单元22011、伪随机序列生成单元22012和伪随机序列确定单元22013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参数上述实施例一至六中各种方法流程步骤等的具体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交织序列生成方法、信息序列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七介绍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的一种发射机,该发射机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如图23a所示,包括:序列构造模块2301、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2302和信息处理模块2303。
其中,序列构造模块2301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下述序列: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2302用于将序列构造模块2301所构造的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分配后下发。
信息处理模块2303用于根据已由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2302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较佳地,序列构造模块2301具体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301具体用于根据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根据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将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从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301具体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根据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一种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301还用于当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且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具体为M序列或Gold序列时,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执行下述至少一项:对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M序列;对Gold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对生成Gold序列的至少一个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301具体用于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对于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交织序列。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301还用于当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大于预设长度时,将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出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对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得到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
较佳地,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2302具体用于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
以及,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以及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更优的,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发射机中的信息处理模块2303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如图23b所示,包括: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和发射机解交织单元23032。
其中,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用于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后发送。
发射机解交织单元23032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
较佳地,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具体用于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数值种类相等的子信息序列;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进一步,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具体用于对于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分别映射到信息序列的对应位置;按照信息序列中各对应位置的顺序,逐个获取各对应位置处的数值,构成该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
进一步,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具体用于从该另一个序列的首位开始指向末位,逐个确定该位置处的数值种类;进而确定出该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从该子信息序列中获取首个未被获取过的数值进行输出。
较佳地,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还用于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子信息序列;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进一步,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具体用于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以及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另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进一步,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还用于对下述至少一种序列进行简单交织:交织前的信息序列、子信息序列、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其中,简单交织包括进行下述一项操作:块交织、卷积交织。
较佳地,发射机解交织单元23032具体用于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数值种类相等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上述序列构造模块2301、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2302和信息处理模块2303,以及信息处理模块2303中的发射机交织单元23031和发射机解交织单元23032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参数上述实施例一至六中各种方法流程步骤等的具体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六的交织序列构造方法、信息序列构造方法,本发明实施例七介绍适用于上述各实施例的一种接收机,该接收机的内部结构的框架示意图如图24a所示,包括:序列信息接收模块2401、序列构造模块2402和信息处理模块2403。
其中,序列信息接收模块2401用于接收下发给本设备的序列信息。
序列构造模块2402用于根据序列信息接收模块2401接收的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信息处理模块2403用于根据序列构造模块2402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具体地,序列信息接收模块2401接收的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较佳地,序列构造模块2402具体用于根据序列信息,构造伪随机序列;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402具体用于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存储器的初始状态,生成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将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者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确定出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进一步,序列构造模块2402还用于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或者对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从生成的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的对应起始位置,截取预设长度的序列;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对所构造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顺序进行调整;或者,根据序列信息中的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对所构造的交织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循环移位。
更优的,本发明实施例七中提供的适用于各实施例的接收机的信息处理模块2403的内部接口的框架示意图如图24b所示,包括: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和接收机交织单元24032。
其中,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用于根据序列构造模块2402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
接收机交织单元24032用于根据序列构造模块2402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
较佳地,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具体用于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数值种类相等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进一步,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具体用于对于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分别映射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的对应位置;按照交织后的信息序列中各对应位置的顺序,逐个获取各对应位置处的数值,构成该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进一步,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具体用于从该另一个序列的首位开始指向末位,逐个确定该位置处的数值种类;进而确定出该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从该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获取首个未被获取过的数值进行输出。
较佳地,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还用于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进一步,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具体用于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以及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另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较佳地,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还用于对下述至少一种序列进行简单交织: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其中,简单交织包括下述一项操作:解块交织、解卷积交织。
较佳地,接收机交织单元24032具体用于对于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数值种类相等的子信息序列;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上述序列信息接收模块2401、序列构造模块2402和信息处理模块2403,以及信息处理模块2403中的接收机解交织单元24031和接收机交织单元24032功能的实现方法,可以参数上述实施例一至六中各种方法流程步骤等的具体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包括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操作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即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用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每个框以及这些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中的框的组合。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将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实现,从而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方法的处理器来执行本发明公开的结构图和/或框图和/或流图的框或多个框中指定的方案。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个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发明中已经讨论过的各个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发明中公开的各个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8)

1.一种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得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根据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
将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从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出待构造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包括:
当所述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或者,当所述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时,确定出不小于所述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或者,将与所述预设长度对应的多进制的幂次长度,作为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根据所述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一种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
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
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
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所述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具体为M序列、或Gold序列;以及
所述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对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M序列;
对Gold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对生成Gold序列的至少一个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6.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所述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具体为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或者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其中,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是由两个以上长度相等的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进行逐位相加后逐位模相应的进制数生成的;以及
所述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对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多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从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得到多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对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得到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对生成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至少一个原始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从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得到多个合成的伪随机多进制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还包括:
当所述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长度时,将小于所述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作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还包括:
根据所述小于所述预设长度的2的幂次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根据指定的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组合,生成总长度等于所述预设长度的两个以上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其中,所述两个以上周期中的最后一个周期为完整周期或者不完整周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生成总长度超过所述预设长度的两个以上周期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
从所述总长度超过所述预设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多个起始位置,分别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生成的多个伪随机序列。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所述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时,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差异,对该伪随机序列进行数值补充;
生成数值种类与补充数值后的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数量差异,对该伪随机序列进行数值补充,包括下述一项:
当所述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M序列、所述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且该M序列中的0少于1时,向该M序列补入0;
当所述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Gold序列、所述预设长度为2的幂次长度、且该Gold序中的0不等于1时,向该Gold序列补入其数量最少的数值。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当所述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且所述预设长度不为2的幂次长度时,生成数值种类与该伪随机序列中的数值种类相对应、以及相对应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至少一个数位随机序列;
向所述生成的每个数位随机序列中补入数量最多的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还包括:
针对一个伪随机序列,确定出该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以及每种数值的数量;将数值种类相对应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的另一个伪随机序列,作为该一个伪随机序列的数位随机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
对于所述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所述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所述交织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还包括:
将所述预设长度分解为多个2的幂次长度,分别作为多个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以及
所述根据所述待构造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还包括:
对于所述分解得到的每个2的幂次长度,根据该2的幂次长度生成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作为该2的幂次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
所述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包括:
对于每个2的幂次长度的伪随机二进制序列,根据该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该2的幂次长度的数位随机序列;以及
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具体包括:
根据每个2的幂次长度的数位随机序列与伪随机二进制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该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
将各2的幂次长度的交织序列拼接成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交织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包括:
当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将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以及
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出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
对所述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得到所述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得到所述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包括:
对于所述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将该交织序列中在前的大于预设阈值的数值,替换为在后的不大于所述阈值的数值,直到从首位起的所述预设长度内的数值都不大于所述阈值;从首位起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交织序列;
或者,将所述预设长度的值作为阈值,从所述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中剔除大于所述阈值的数值。
17.根据权利要求2-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构造的交织序列具体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以及
所述交织序列的构造方法还包括:
确定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中最长的预设长度;
根据所述最长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以及
对于除了所述最长的预设长度之外的每个其它预设长度,从根据所述最长的预设长度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所述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该其它预设长度对应的伪随机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出多个待构造的交织序列中最短的预设长度;
根据所述最短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以及
对于除了所述最短的预设长度之外的每个其它预设长度,根据所述最短的预设长度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所生成的交织序列,拼接出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
对拼接出的该其它预设长度的序列进行简单交织后,作为该其它预设长度对应的交织序列;其中,所述简单交织包括下述至少一项:块交织、卷积交织。
19.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下述序列: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将所构造的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分配后下发;
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交织序列,具体包括:
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长度,确定出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
根据所述待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
将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或从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中截取所述预设长度的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构造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生成多个伪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待构造的伪随机序列的长度,确定出多个生成多项式及移位寄存器的多个初始状态;
根据所述生成多项式和初始状态的下述一种组合,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
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
多个生成多项式和多个初始状态;
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具体为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以及
所述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具体为M序列、或Gold序列;以及
所述根据同一生成多项式和同一初始状态,生成多个伪随机设定进制的序列,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对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M序列;
对Gold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对生成Gold序列的至少一个M序列中的数值进行多次循环移位,生成多个Gold序列。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数位随机序列和伪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针对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与另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种类相对应的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分别进行映射;
对于所述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所述一个序列中与该数值所映射的数值的位置序号替换该数值,得到所述交织序列。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具体包括:
当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的大于所述预设长度时,将所述生成的伪随机序列作为所构造的伪随机序列;以及
所述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出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
对所述与该伪随机序列等长的交织序列进行修正,得到所述预设长度的交织序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但不限于以下任一项下发序列信息:
物理广播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高层信令;以及
所述序列信息包括: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伪随机序列的设定进制、生成多项式和移位寄存器的初始状态;以及
所述序列信息还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伪随机序列和/或交织序列的循环位移次数;
数位随机序列中的数值排列顺序;
伪随机序列在原序列中截取的起始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9-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后发送;和/或
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具体包括: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所述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所述数值种类相等的子信息序列;
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
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所述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所述数值种类相等的子信息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一个序列中每个数值种类,将该数值种类的各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分别映射到所述信息序列的对应位置;
按照所述信息序列中各对应位置的顺序,逐个获取各对应位置处的数值,构成该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具体包括:
从该另一个序列的首位开始指向末位,逐个确定该位置处的数值种类;进而确定出该数值种类对应的子信息序列,从该子信息序列中获取首个未被获取过的数值进行输出。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交织,还包括: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该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分解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该另一个序列的每个数值种类与一个合并序列相对应,该种数值的数量与相对应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根据各分解序列中的数值,将所述待发送的信息序列分解为与所述各分解序列数量相同的子信息序列;
根据各合并序列中的数值,确定出所述各子信息序列中的数值的输出顺序;
根据确定出的输出顺序对所述各子信息序列进行数值输出,得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该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分解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分解序列的数值;以及
所述根据另一个序列中的各种数值的位置构造各个合并序列,具体包括:
对于该另一个序列中的每个数值,将该数值在该另一个序列中的位置序号作为对应的合并序列的数值。
33.根据权利要求28-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下述至少一种序列进行简单交织:所述交织前的信息序列、所述子信息序列、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其中,所述简单交织包括进行下述一项操作:块交织、卷积交织。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交织后的信息序列进行解交织,具体包括:
对于已分配的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中的一个序列,根据该一个序列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将所述交织后的信息序列分解为数量与所述数值种类相等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
确定出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种类与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的对应关系;以及
根据该另一个序列中各数值的种类和位置的顺序,从各数值种类对应的交织后的子信息序列中依次获取数值进行输出,得到解交织后的信息序列。
35.一种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下发给本设备的序列信息;
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36.一种交织序列的构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伪随机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伪随机序列;
数位随机序列构造模块,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中的两种以上数值的数量,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交织序列构造模块,用于对于所构造的每个伪随机序列及其对应的数位随机序列,根据该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映射关系,构造对应的交织序列,以使得多个交织序列作为多址资源供分配下发。
37.一种发射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待构造的交织序列的预设长度,构造多个下述序列: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序列信息分配下发模块,用于将所构造的序列的序列信息进行分配后下发;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已分配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待发送或接收到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38.一种接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序列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下发给本设备的序列信息;
序列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序列信息,构造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所述数位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与所述伪随机序列的数值种类相对应,对应种类的数值的数量相等;
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构造的交织序列、或者伪随机序列与数位随机序列的组合,对接收到的或待发送的信息序列进行处理。
CN201610683370.9A 2016-08-17 2016-08-17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Active CN1077698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3370.9A CN107769842B (zh) 2016-08-17 2016-08-17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US15/680,093 US10567004B2 (en) 2016-08-17 2017-08-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interleaving sequ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CT/KR2017/008943 WO2018034503A1 (en) 2016-08-17 2017-08-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tructing interleaving sequ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83370.9A CN107769842B (zh) 2016-08-17 2016-08-17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9842A true CN107769842A (zh) 2018-03-06
CN107769842B CN107769842B (zh) 2022-08-09

Family

ID=61192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83370.9A Active CN107769842B (zh) 2016-08-17 2016-08-17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67004B2 (zh)
CN (1) CN107769842B (zh)
WO (1) WO201803450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629A (zh) * 2018-06-14 2018-11-13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伪随机时变交织编码的信息加密方法
CN109005005A (zh) * 2018-11-05 2018-12-14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9039533A (zh) * 2018-06-14 2018-12-18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伪随机时变交织参数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3467974A (zh) * 2021-07-21 2021-10-01 上海云海万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生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63661B2 (en) 2016-12-23 2019-04-16 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 Extended range communications for ultra-wideband network nodes
US10523498B2 (en) 2016-12-23 2019-12-31 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 Multi-broker messaging and telemedicine database replication
CN109217969B (zh) * 2017-07-03 202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US11075709B2 (en) * 2018-02-15 2021-07-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Variable spreading factor codes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CN108880757B (zh) * 2018-07-19 2020-07-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交织器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19010B (zh) * 2019-08-25 2022-03-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研究所 一种利用扭转和伪随机映射的改进行列交织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1386A (en) * 1997-03-19 2000-05-09 I.C. Com Ltd. Method of chip interleaving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6301288B1 (en) * 1997-03-19 2001-10-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of chip interleaving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20030076873A1 (en) * 2001-10-10 2003-04-24 Christian Wengerter Interleaver decorrelation in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s
US20040148552A1 (en) * 2002-03-14 2004-07-29 Atsushi Matsumoto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US20040220985A1 (en) * 2003-05-02 2004-11-04 Morris John 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unctions for generating 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s
CN101296052A (zh) * 2007-04-29 2008-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抗通信侦察与截获的方法与装置
CN101442320A (zh) * 2007-11-21 2009-05-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伪随机序列的二维交织器设计方案
US20100098180A1 (en) * 2007-06-19 2010-04-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of symbol interleaving
CN102227888A (zh) * 2008-12-02 2011-10-26 株式会社泛泰 用于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产生伪随机序列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7013A (en) * 1975-07-09 1977-09-0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determination of initial transversal equalizer coefficient values
JP3624874B2 (ja) * 2001-11-19 2005-03-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リービング順序発生器、インターリーバ、ターボエンコーダ、及びターボデコーダ
US7930331B2 (en) * 2005-09-26 2011-04-19 Temarylogic Llc Encipherment of digital sequences by reversible transposition methods
US7995749B2 (en) 2007-10-30 2011-08-09 Harris Corporation Cryptographic system configured for extending a repetition period of a random sequence
US8923249B2 (en) * 2008-03-26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ambling sequence genera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79957B2 (en) * 2008-10-31 2012-10-02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having permutation schemes
JP5633734B2 (ja) * 2009-11-11 2014-12-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076624B1 (en) * 2013-10-30 2024-05-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preamble sequence
WO2015119350A1 (ko) * 2014-02-05 2015-08-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device-to-device) 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7057987A1 (ko) * 2015-10-01 2017-04-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에서의 참조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단말
US10693699B2 (en) * 2015-11-05 2020-06-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transmitting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V2X communicatio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61386A (en) * 1997-03-19 2000-05-09 I.C. Com Ltd. Method of chip interleaving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6301288B1 (en) * 1997-03-19 2001-10-0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Method of chip interleaving in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US20030076873A1 (en) * 2001-10-10 2003-04-24 Christian Wengerter Interleaver decorrelation in data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evices
US20040148552A1 (en) * 2002-03-14 2004-07-29 Atsushi Matsumoto Recept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method
US20040220985A1 (en) * 2003-05-02 2004-11-04 Morris John 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functions for generating 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s
CN101296052A (zh) * 2007-04-29 2008-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抗通信侦察与截获的方法与装置
US20100098180A1 (en) * 2007-06-19 2010-04-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device of symbol interleaving
CN101442320A (zh) * 2007-11-21 2009-05-27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伪随机序列的二维交织器设计方案
CN102227888A (zh) * 2008-12-02 2011-10-26 株式会社泛泰 用于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产生伪随机序列的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NG LV: "Generating of a nonlinear pseudorandom sequence using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T CONVERGENCE (ICTC)》 *
HONG LV: "Generating of a nonlinear pseudorandom sequence using 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CT CONVERGENCE (ICTC)》, 24 December 2012 (2012-12-24), pages 432 - 435 *
严三国: "基于Matlab的Gold码序列的仿真与实现",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严三国: "基于Matlab的Gold码序列的仿真与实现",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o. 01, 15 February 2009 (2009-02-15), pages 17 - 20 *
吴明捷等: "伪随机码及计算机的产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吴明捷等: "伪随机码及计算机的产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2, 25 April 2002 (2002-04-25), pages 76 - 79 *
钱明: "基于混沌伪随机序列的交织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 *
钱明: "基于混沌伪随机序列的交织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 15 August 2016 (2016-08-15), pages 136 - 69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9629A (zh) * 2018-06-14 2018-11-13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伪随机时变交织编码的信息加密方法
CN109039533A (zh) * 2018-06-14 2018-12-18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伪随机时变交织参数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9039533B (zh) * 2018-06-14 2022-01-04 四川安迪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伪随机时变交织参数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05A (zh) * 2018-11-05 2018-12-14 湖南继善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伪随机信号混合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13467974A (zh) * 2021-07-21 2021-10-01 上海云海万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生成方法
CN113467974B (zh) * 2021-07-21 2024-04-05 上海南洋万邦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识信息生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34503A1 (en) 2018-02-22
US20180054219A1 (en) 2018-02-22
CN107769842B (zh) 2022-08-09
US10567004B2 (en) 2020-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9842A (zh) 交织序列构造、基于交织的信息处理方法及发射、接收机
CN107425947B (zh) 参考信号与多址接入资源的映射方法和设备
CN103944685B (zh) 扩展参考信号的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1931485B (zh) 一种专用参考信号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07040489A (zh) 发送和接收窄带同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0357B (zh) 基于正交编码的码分复用方法、码分复用设备和解复用设备
CN110035527A (zh) 资源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0418311C (zh) 符号映射传输格式组合指示符位的设备和方法
CN103401648A (zh) 控制信道单元的干扰随机化
CN103782641A (zh) 一种控制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7276734A (zh) 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9327226A (zh)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7078832A (zh) 一种装置
CN101730138A (zh) 无线通讯方法与系统
CN109756315B (zh)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Luo et al. Three new constructions of asymptotically optimal periodic quasi-complementary sequence sets with small alphabet sizes
CN108770054A (zh) 一种scma资源动态优化分配方法
US11758407B2 (e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FDMA random self-organizing ad hoc network
CN100466490C (zh) 用于信道交织存取的多路分解器
CN107592673A (zh) 伪随机序列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645725B (zh) 认知无线电tfh-cdma系统中的时-频跳序列构造方法
CN103546232A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RO121304B1 (ro) Metodă şi sistem de codare a semnalelor de mesaje, pentru transmisia într-un sistem de comunicaţii
CN106685499A (zh) 下行发射机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00571088C (zh) 一种抗周期位置干扰的交织和去交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