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68543A -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68543A
CN107768543A CN201710797442.7A CN201710797442A CN107768543A CN 107768543 A CN107768543 A CN 107768543A CN 201710797442 A CN201710797442 A CN 201710797442A CN 107768543 A CN107768543 A CN 107768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touch
display panel
control display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974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喜荣
曾海滨
毛肖林
许铭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optouc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op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optouc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optouc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974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685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68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685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柔性基板、驱动器件层、发光单元层、封装层、第一触控电路层、偏光片、第二触控电路层、滤蓝光膜和防护层;滤蓝光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粘贴层、滤蓝光层和第二粘贴层。由于设置有柔性基板,能实现产品柔性化。同时,通过提升产品的集成度进而降低产品厚度。另外,由于引入滤蓝光膜,对蓝紫高能短波有吸收转化的功能,对320nm~500nm蓝光波段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尤其对易导致黄斑区发生病变的450nm~460nm波段蓝光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眼睛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由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高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易实现柔性化等优点,因此已广泛运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D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手表、笔记本电脑、汽车音响和电视上。但是,目前基于OLED技术的触控显示装置多以刚性为主,呈现为平面、单边曲面、双边曲面、四边曲面等等,产品存在无法实现弯折、集成度较低、厚度较厚等问题。
另外,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离不开电子产品,随之而来的视力问题却日益凸显,最新科学研究表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屏幕都会发射高能量的蓝光,这种有害的蓝光可以直接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对视网膜和黄斑区造成伤害,蓝光具有波长短能力高的特性,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且会在其上产生自由基,自由基会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从而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导致视觉疲劳,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转伤的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该柔性触控显示面板能实现产品柔性化,降低产品厚度,并能滤去蓝光以保护眼睛健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柔性基板、驱动器件层、发光单元层、封装层、第一触控电路层、偏光片、第二触控电路层、滤蓝光膜和防护层;
所述滤蓝光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粘贴层、滤蓝光层和第二粘贴层。
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防护层均采用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为聚酯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
所述防护层的厚度设置为20μm~100μm。
所述驱动器件层由若干个薄膜晶体管通过阵列的方式组成。
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下方的阳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顶部的阴极。
所述阳极设置为反射电极,所述阴极设置为透明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电路层设置为驱动触控电路。
所述封装层涂覆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纳米银线导电层、石墨烯导电层、碳纳米管导电层、碳纳米芽导电层或PEDOT导电层中的一种。
所述偏光片设置为圆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由上下设置的线偏振片和1/4波片组成。
所述滤蓝光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
将所述第一触控电路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路层集成在一起,并设置于所述偏光片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柔性基板、驱动器件层、发光单元层、封装层、第一触控电路层、偏光片、第二触控电路层、滤蓝光膜和防护层;滤蓝光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粘贴层、滤蓝光层和第二粘贴层。由于设置有柔性基板,能实现产品柔性化。同时,通过提升产品的集成度进而降低产品厚度。另外,由于引入滤蓝光膜,对蓝紫高能短波有吸收转化的功能,对320nm~500nm蓝光波段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尤其对易导致黄斑区发生病变的450nm~460nm波段蓝光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眼睛健康。
(2)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并能适合大规模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触控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偏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二触控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滤蓝光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柔性基板10;
驱动器件层20;
发光单元层30;
封装层40;
第一触控电路层50;
偏光片60、线偏振片601、1/4波片602;
第二触控电路层70;
滤蓝光膜80、第一粘贴层801、滤蓝光层802、第二粘贴层803;
防护层9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柔性基板10、驱动器件层20、发光单元层30、封装层40、第一触控电路层50、偏光片60、第二触控电路层70、滤蓝光膜80和防护层90;其中,滤蓝光膜80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粘贴层801、滤蓝光层802和第二粘贴层803。由于设置有柔性基板10,能实现产品柔性化。同时,通过提升产品的集成度进而降低产品厚度。另外,由于引入滤蓝光膜80,对蓝紫高能短波有吸收转化的功能,对320nm~500nm蓝光波段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尤其对易导致黄斑区发生病变的450nm~460nm波段蓝光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从而更好的保护眼睛健康。
本实施例中,柔性基板10和防护层90均采用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制作而成,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为聚酯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其中,对柔性基板10要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另外,如采用聚酯亚胺作为柔性基板材料,耐弯折次数至少大于20万次。对防护层90要求具有良好的抗划刮性和耐磨性,其中,防护层的厚度设置为20μm~100μm,硬度大于4H。
本实施例中,驱动器件层20由若干个薄膜晶体管通过阵列的方式组成。每个薄膜晶体管由栅极、源极、漏极、有源层等组成,薄膜晶体管是一种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在本结构中起开关作用,可以有选择性驱动发光单元像素点发光。
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层30包括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下方的阳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顶部的阴极。其中有机发光层又由空穴注入层(HIM)、空穴传输层(HTM)、发光层(EML)、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等组成。阳极位于有机发光层的下方,且采用反射电极,阴极位于有机发光层的顶部,采用透明电极,在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可使发光层通过电致原理发光。其中,发光单元光线传输采用上发光式。
发光单元层30的制作主要包括阳极电极形成、空穴注入层成膜、空穴传输层成膜、发光层成膜、电子注入层成膜、电子传输层成膜、阴极电极成形等环节。其中,发光层由三种发光材料图层组成,分别为红光材料图层、绿光材料图层、蓝光材料图层。发光材料主要分为小分子材料(分子量为500-2000)、高分子材料(分子量为10000-100000)、树状物材料(分子量介于小分子和高分子之间),一般性,小分子发光材料常采用真空蒸镀工艺,高分子发光材料多采用旋转涂覆或喷墨工艺,树状物发光材料可根据分子量大小选择上述工艺。
由于器件的有机材料和金属电极遇到水汽和氧气发生氧化、晶化等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失效,必须封装,因此在发光单元层30上必须设置封装层40,为了使产品结构集成度更高,将第一触控电路层50预先设置在封装层40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路层50设置为驱动触控电路。由于第一触控电路层50靠近发光单元,信号干扰相对较大,一般性,第一触控电路层较适合设置为驱动触控电路(TX),这样可有效降低来自显示部分的噪声对触控性能的影响。
第一触控电路50即驱动触控电路(TX)制作方法。先在封装层上制作导电层,封装层材料可以是聚酯亚胺(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等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同时要求具有高透过率(透过率大于89%),其上面的导电层可以是纳米银线、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芽、PEDOT等材料以及这些材料间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封装层40涂覆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纳米银线导电层、石墨烯导电层、碳纳米管导电层、碳纳米芽导电层或PEDOT导电层中的一种。在封装层40涂覆导电层,可以采用喷涂、滚涂、刮涂、丝印等方式,优选地,采用滚涂方式,纳米银线导电层厚度控制在1um左右,烘烤固化后制作触控电路。触控电路制作可采用黄光工艺、镭射工艺,为了提高制作效率优选黄光工艺,黄光工艺主要流程包括:涂覆光刻胶、固化、曝光、显影、蚀刻、脱膜等。
封装时,如图2所示,将已经在其上完成第一触控电路层50的封装层40和显示部分封装。OLED器件封装过程中水氧浓度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必须在水氧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完成。水氧浓度控制是通过氮气或氩气循环精制设备完成的。在压合过程中,要控制UV固化胶的高度和宽度,使封装腔室内的压力合适,以避免封装后器件产生气泡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偏光片60设置为圆偏光片,偏光片60由上下设置的线偏振片601和1/4波片602组成。在偏光片上表面制作第二触控电路(接收电路RX),触控电路导电材料可采用具有可绕性的纳米银线、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芽、PEDOT等材料以及这些材料间的组合,制作方法可采用黄光工艺、镭射、喷墨打印等,优选地,选用纳米银线作为第二触控电路层70(接收电路RX)的导电电极材料并通过黄光工艺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滤蓝光层802的厚度为20μm~100μm。滤蓝光层802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或有机硅类树脂以及分散于其中的稀土荧光材料,稀土荧光材料是一种可把近紫外光和蓝光有效吸收并转发为其它波段光的纳米级材料,滤蓝光胶粘层的制作可以采用涂布后固化的工艺方式来实现,涂布工艺可以是刮刀涂布、狭缝式涂布、凹版涂布等等。本滤蓝光透明膜的特性:对蓝紫高能短波有吸收转化的功能,对320nm-500nm蓝光波段有较高的过滤能力,尤其对易导致黄斑区发生病变的450-460nm波段蓝光具有很好的吸收作用。
该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在组合时,先分别将防护层90和滤蓝光透明膜、带有第二触控电路70的偏光片60和带有第一触控电路50的显示部分贴合形成两大部分,然后再将此两部分通过滤蓝光透明膜80自带第二粘贴层803贴合形成本专利产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触控电路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路层集成在一起,并设置于所述偏光片的下方。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实施例2,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将第一触控电路层50与第二触控电路层70集成在一起,并设置于偏光片60的下方。其中,将第一触控电路电极50和第二触控电路电极70集成在一起,可进一步简化制作工艺。此触控电路导电材料可采用具有可绕性的纳米银线、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纳米芽、PEDOT等材料以及这些材料间的组合,优选采用单层多点MetalMesh方案。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柔性基板、驱动器件层、发光单元层、封装层、第一触控电路层、偏光片、第二触控电路层、滤蓝光膜和防护层;
所述滤蓝光膜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粘贴层、滤蓝光层和第二粘贴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板和所述防护层均采用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可反复弯曲的可绕性材料为聚酯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碳酸酯;
所述防护层的厚度设置为20μm~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件层由若干个薄膜晶体管通过阵列的方式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层包括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下方的阳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层顶部的阴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设置为反射电极,所述阴极设置为透明电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路层设置为驱动触控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涂覆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纳米银线导电层、石墨烯导电层、碳纳米管导电层、碳纳米芽导电层或PEDOT导电层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设置为圆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由上下设置的线偏振片和1/4波片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蓝光层的厚度为20μm~100μ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触控电路层与所述第二触控电路层集成在一起,并设置于所述偏光片的下方。
CN201710797442.7A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Pending CN1077685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7442.7A CN107768543A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97442.7A CN107768543A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68543A true CN107768543A (zh) 2018-03-06

Family

ID=61265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97442.7A Pending CN107768543A (zh) 2017-09-06 2017-09-06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6854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62446A (zh) * 2018-09-11 2018-12-21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85727A (zh) * 2018-09-11 2018-12-25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71552A (zh) * 2018-05-11 2019-11-19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屏、柔性显示模组及制备方法
CN112470447A (zh) * 2018-06-12 2021-03-09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屏
CN112885880A (zh) * 2021-01-21 2021-06-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78989U (zh) * 2013-03-07 2013-09-04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
CN103642417A (zh) * 2013-12-04 2014-03-19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20982U (zh) * 2016-07-01 2016-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触控显示模组
CN106293268A (zh) * 2016-08-04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445237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内嵌式触控结构及制备方法
CN206161888U (zh) * 2016-08-31 2017-05-10 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滤蓝光曲面触摸显示屏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78989U (zh) * 2013-03-07 2013-09-04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屏
CN103642417A (zh) * 2013-12-04 2014-03-19 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抗蓝光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5720982U (zh) * 2016-07-01 2016-11-23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触控显示模组
CN106293268A (zh) * 2016-08-04 2017-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6161888U (zh) * 2016-08-31 2017-05-10 深圳市深越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滤蓝光曲面触摸显示屏
CN106445237A (zh) * 2016-10-11 2017-02-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内嵌式触控结构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1552A (zh) * 2018-05-11 2019-11-19 意力(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触控屏、柔性显示模组及制备方法
CN112470447A (zh) * 2018-06-12 2021-03-09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屏
CN109062446A (zh) * 2018-09-11 2018-12-21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显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85727A (zh) * 2018-09-11 2018-12-25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085727B (zh) * 2018-09-11 2024-03-19 深圳市易快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85880A (zh) * 2021-01-21 2021-06-0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8543A (zh) 一种柔性触控显示面板
CN106356380B (zh) 柔性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US9634269B2 (en) Conductive flexible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JP6874109B2 (ja) 機能パネル
US20070195252A1 (en) Electronic Ink Display
US20140346493A1 (en) In-cell oled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CN103332031B (zh) 印刷版的制作方法、散射膜层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160096164A (ko) 액티브 매트릭스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디스플레이의 터치구조
WO2017020372A1 (zh) 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方法、柔性玻璃基板及柔性显示屏
WO2016095332A1 (zh) Oled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220530A1 (zh) 彩膜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298858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201936883U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
CN105474753B (zh) 顶部发射型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537201A (ja) 透明oled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475284B (zh) 可拉伸之顯示元件
CN108963057B (zh) 一种柔性透明led显示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EP3462492A1 (en) Power supply cord structure,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US20140293161A1 (en) Polarizer modul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screen using the same
CN103303192A (zh) 一种基于oled技术的汽车动态智能尾灯系统
CN105489784A (zh) 柔性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及该方法制备的电极及其应用
CN103904096A (zh) 双面oled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US10854686B2 (en) Packag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quantum dot material and packaging method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014994A1 (zh) 硬化膜及其制备方法、柔性amoled显示装置
US20180294377A1 (en) Graphene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