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49447A - 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49447A
CN107749447A CN201710994943.4A CN201710994943A CN107749447A CN 107749447 A CN107749447 A CN 107749447A CN 201710994943 A CN201710994943 A CN 201710994943A CN 107749447 A CN107749447 A CN 107749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se
resilient conductive
apparatus body
conductive elements
wor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949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49447B (zh
Inventor
肖迎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7109949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494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49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94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49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494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1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conductive elasto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电池盒及电池,其中,设备本体为矩形,且设备本体具有一间隙槽,间隙槽具有第一开放侧、第二开放侧、第三开放侧及封闭侧,第一开放侧与第二开放侧上下相对,第三开放侧与封闭侧左右相对,封闭侧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电池盒与设备本体可枢转连接,电池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电池可拆卸安装于电池盒内,且电池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触点,至少两个电极触点设置于电池盒上,当电池盒位于第一位置时,电池盒位于间隙槽内,至少两个电极触点分别与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电性接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方便电池更换,同时,也方便重新连接至设备本体,其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学生使用的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手表、手环、眼镜、服饰等。穿戴式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
对于学生而言,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成为标配,利用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满足家长及学校对学生的监护管理,然而,相关技术中智能穿戴设备,结构复杂,电池不能更换,并且功能单一,进而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合学生使用的智能穿戴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为矩形,且所述设备本体具有一间隙槽,所述间隙槽具有第一开放侧、第二开放侧、第三开放侧及封闭侧,所述第一开放侧与所述第二开放侧上下相对,所述第三开放侧与所述封闭侧左右相对,所述封闭侧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
电池盒,所述电池盒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枢转连接,所述电池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电池,所述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池盒内,且所述电池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触点,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设置于所述电池盒上;
当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间隙槽内,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电性接触,以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为所述设备本体供电;
当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间隙槽外,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分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电池盒与设备本体可枢转连接,且电池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电池盒位于第一位置时,电池盒位于间隙槽内,电池盒上的至少两个电极触点分别与设备本体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电性接触,以通过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为设备本体供电;当电池盒位于第二位置时,电池盒位于间隙槽外,至少两个电极触点分别与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分离,如此,方便电池更换,同时,更换电池后,也方便重新连接至设备本体,其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学生等未成年人群。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卡固结构,所述卡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设备本体之间,用以可释放地将所述电池盒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基壳,所述基壳包括前壁部、后壁部及侧壁部,所述前壁部与后壁部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槽,所述侧壁部连接在所述前壁部和所述后壁部的右侧之间,所述前壁部外表面设有一安装腔;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前盖板,所述前盖板连接于所述前壁部,并封闭所述安装腔;
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设置于所述侧壁部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导电件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设置于所述电池盒上朝向所述侧壁部的侧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设有一凹槽,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的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设置于一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凹槽内,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后自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露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卡扣,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以使所述密封盖密封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卡固结构包括多个凸起及与多个所述凸起适配的凹陷部,多个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电池盒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多个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前壁部的内表面和/或所述后壁部的内表面,当所述电池盒自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凸起中的每一个滑入至对应的所述凹陷部中形成卡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池盒具有一适于收容学生信息卡片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电池盒上朝向所述侧壁部的侧面上,所述后壁部上具有一用于显示所述学生信息卡片的透明卡片显示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处理器、身份识别单元、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及电源电路,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身份识别,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获取位置信息,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将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程的监控端;
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用以为所述电源电路提供供电电压,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身份识别单、定位模块及通信模块相连,用以将所述供电电压转换为预定电压后,为所述处理器、身份识别单、定位模块及通信模块供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通过一驱动电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极触点及弹性导电件均为三个,三个所述电极触点包括两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所述负极触点位于两个所述正极触点之间并呈线性排列,三个所述弹性导电件包括两个正极弹性导电件和一个负极弹性导电件,所述负极弹性导电件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弹性导电件之间并呈线性排列。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穿戴设备在电池盒位于第一位置时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穿戴设备在电池盒位于第一位置时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穿戴设备在电池盒位于第二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穿戴设备中设备本体的分解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智能穿戴设备中电路方框图。
附图标记:
设备本体 10;
前壁部 101;
后壁部 102;
凹陷部 1021;
透明卡片显示窗 1022;
侧壁部 103;
间隙腔 P10;
前盖板 104;
电路板 105;
显示屏 106;
密封盖 107;
卡扣 1071;
处理器 108;
身份识别单元 109;
定位模块 110;
通信模块 111;
电源电路 112;
驱动电路 113;
弹性导电件 11;
固定板 12;
电池盒 20;
仓盖 201;
电极触点 202;
开口 203;
凸起 204。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穿戴设备。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0、电池盒20及电池。
具体的,设备本体10为矩形,且所述设备本体10具有一间隙槽,所述间隙槽具有第一开放侧、第二开放侧、第三开放侧及封闭侧,所述第一开放侧与所述第二开放侧上下相对,所述第三开放侧与所述封闭侧左右相对,所述封闭侧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11。
电池盒20与所述设备本体10可枢转连接,所述电池盒2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例如在图1示例中,电池盒20通过枢转轴与设备本体10可枢转连接,并且枢转连接的位置靠近第一开放侧和第三开放侧,也即是,枢转连接的位置靠近设备本体10左侧的上顶角。
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池盒20内,且所述电池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触点202,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202设置于所述电池盒20上。
可以理解的是,电池盒20可以设置一电池仓,在电池仓具有可拆卸的仓盖201,打开该仓盖201可以电池装入至电池仓内,再盖上仓盖201即可。并且,当电池装入电池仓内时,电池上的至少两个电极触点202显露在电池盒20的外部。
当所述电池盒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池盒20位于所述间隙槽内,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202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电性接触,以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为所述设备本体10供电。
当所述电池盒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池盒20位于所述间隙槽外,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202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分离。
也就是说,电池盒20可以转动至间隙腔P10外,此时,电池盒20上的电极触点202与设备本体10上的弹性导电件11分离,打开仓盖201可以方便地更换电池。而更换电池之后,盖上仓盖201,将电池盒20转动至间隙内,使得电池盒20上的电极触点202与设备本体10上的弹性导电件11电性接触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电池盒20与设备本体10可枢转连接,且电池盒20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电池盒20位于第一位置时,电池盒20位于间隙槽内,电池盒20上的至少两个电极触点202分别与设备本体10上的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电性接触,以通过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11为设备本体10供电;当电池盒20位于第二位置时,电池盒20位于间隙槽外,至少两个电极触点202分别与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11分离,如此,方便电池更换,同时,更换电池后,也方便重新连接至设备本体10,其操作方便,特别适用于学生等未成年人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卡固结构,所述卡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池盒20和所述设备本体10之间,用以可释放地将所述电池盒20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也就是说,当电池盒20从第二位置转动至地第一位置时,卡固结构可以将电池盒20与设备本体10相对卡紧固定,使得电池盒20保持在间隙腔P10的第一位置,以确保电池盒20上电极触点202与设备本体10上的弹性导电件11保持良好的电性接触状态。而在需要将电池盒2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使其卡固结构释放电池盒20之后即可转动至第二位置,其使用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些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0包括基壳、电路板105及前盖板104,其中,基壳包括前壁部101、后壁部102及侧壁部103,所述前壁部101与后壁部102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槽,所述侧壁部103连接在所述前壁部101和所述后壁部102的右侧之间,所述前壁部101外表面设有一安装腔。电路板105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前盖板104连接于所述前壁部101,并封闭所述安装腔,例如前盖板104可以通过粘接方式、螺钉锁紧方式、卡扣1071方式等与前壁部101连接。
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设置于所述侧壁部103上并与所述电路板105电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侧壁部103的内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202设置于所述电池盒20上朝向所述侧壁部103的侧面上。如此,当电池盒2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在电池盒20自身重力以及卡固结构的双重作用下,电池盒20侧面上的电极触点202即可与设备本体10上侧壁部103的弹性导电件11电性接触。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设备本体10结构,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同时,弹性导电件11设置于侧壁部103上,电极触点202设置于电池盒20上朝向侧壁部103的侧面,可以确保电极触点202与弹性导电件11电性接触良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侧壁部103的外表面设有一凹槽,所述侧壁部103的内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的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设置于一固定板12上,所述固定板12安装于所述凹槽内,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后自所述侧壁部103的内表面露出。
也就是说,在侧壁部103的外表面设置凹槽,安装有弹性导电件11的固定板12安装至该凹槽内,并使得弹性导电件11的部分穿过通孔后从侧壁部103的内侧面凸出即可,如此,结构简单,同时,方便于弹性导电件11的安装。
有利的,设备本体10还包括密封盖107,所述密封盖107上设有卡扣1071,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1071与所述卡槽卡合,以使所述密封盖107密封所述凹槽。如此,一方面,可以利用该密封盖107将装有弹性导电件11的固定板12封闭在凹槽内,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该密封盖107将固定板12压紧,使得固定板12更加牢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卡固结构包括多个凸起204及与多个所述凸起204适配的凹陷部1021,多个所述凸起204设置于所述电池盒20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多个所述凹陷部1021设置于所述前壁部101的内表面和/或所述后壁部102的内表面,当所述电池盒20自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凸起204中的每一个滑入至对应的所述凹陷部1021中形成卡接。
也就是说,在电池盒20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设置凸起204,在设备本体10的前壁部101和/或后壁部102的对应位置设置凹陷部1021,利用凸起204与凹陷部1021配合即可实现将电池盒20卡紧固定在第一位置,具体的,当电池盒20自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电池盒20上的凸起204随电池盒20运动而卡入至凹陷部1021,则此时,在凸起204与凹陷部1021的卡接作用下,电池盒20不能转动,进而被限定在第一位置。而在需要将电池盒20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稍用力向外转动电池盒20,即可使得凸起204从凹陷部1021中脱离,进而解除卡接,其结构简答,使用方便,卡接牢固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盒20具有一适于收容学生信息卡片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具有一开口203,所述开口203位于所述电池盒20上朝向所述侧壁部103的侧面上,所述后壁部102上具有一用于显示所述学生信息卡片的透明卡片显示窗1022。
由此,该智能穿戴设备的后表面可以通过透明卡片显示窗1022显示学生信息卡片,学生信息卡片可以包学生照片、学生姓名、班级等,使用更加方便,不需要另外佩戴学生胸牌等。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路板105上设有处理器108、身份识别单元109、定位模块110、通信模块111及电源电路112。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单元109与所述处理器108连接,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身份识别,所述定位模块110与所述处理器108相连,用于获取位置信息,所述通信模块111与所述处理器108相连,用于将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程的监控端。
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与所述电源电路112相连,用以为所述电源电路112提供供电电压,所述电源电路112与所述处理器108、身份识别单、定位模块110及通信模块111相连,用以将所述供电电压转换为预定电压后,为所述处理器108、身份识别单、定位模块110及通信模块111供电。
也就是说,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作为学生电子身份卡,并可以利用身份识别单元109作为门禁身份识别或其他场合的身份使用,身份识别单元109可以采用RFID模块或NFC模块。同时,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利用定位模块110进行定位,位置信息可以通过通信模块111发送给家长的手机端等,如此,可以实现远程监控。
有利的,安装腔内还设有显示屏106,所述显示屏106设置通过一驱动电路113与所述处理器108相连,如此,利用显示可以显示相关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触点202及弹性导电件11均为三个,三个所述电极触点202包括两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所述负极触点位于两个所述正极触点之间并呈线性排列,三个所述弹性导电件11包括两个正极弹性导电件11和一个负极弹性导电件11,所述负极弹性导电件11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弹性导电件11之间并呈线性排列,如此可以确保电极触点202能够更加可靠与弹性导电件11电性接触,提高该智能穿戴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为矩形,且所述设备本体具有一间隙槽,所述间隙槽具有第一开放侧、第二开放侧、第三开放侧及封闭侧,所述第一开放侧与所述第二开放侧上下相对,所述第三开放侧与所述封闭侧左右相对,所述封闭侧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导电件;
电池盒,所述电池盒与所述设备本体可枢转连接,所述电池盒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电池,所述电池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电池盒内,且所述电池具有至少两个电极触点,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设置于所述电池盒上;
当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间隙槽内,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电性接触,以通过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为所述设备本体供电;
当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池盒位于所述间隙槽外,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固结构,所述卡固结构设置于所述电池盒和所述设备本体之间,用以可释放地将所述电池盒限定在所述第一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基壳,所述基壳包括前壁部、后壁部及侧壁部,所述前壁部与后壁部之间限定出所述间隙槽,所述侧壁部连接在所述前壁部和所述后壁部的右侧之间,所述前壁部外表面设有一安装腔;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前盖板,所述前盖板连接于所述前壁部,并封闭所述安装腔;
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设置于所述侧壁部上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每个所述弹性导电件至少部分显露于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至少两个所述电极触点设置于所述电池盒上朝向所述侧壁部的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的外表面设有一凹槽,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设有贯穿至所述凹槽的至少两个通孔,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设置于一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凹槽内,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的至少一部分分别穿过至少两个所述通孔后自所述侧壁部的内表面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卡扣,所述凹槽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卡合,以使所述密封盖密封所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固结构包括多个凸起及与多个所述凸起适配的凹陷部,多个所述凸起设置于所述电池盒的前表面和/或后表面,多个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前壁部的内表面和/或所述后壁部的内表面,当所述电池盒自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多个所述凸起中的每一个滑入至对应的所述凹陷部中形成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盒具有一适于收容学生信息卡片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电池盒上朝向所述侧壁部的侧面上,所述后壁部上具有一用于显示所述学生信息卡片的透明卡片显示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处理器、身份识别单元、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及电源电路,
其中,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与所述处理器连接,用于对用户身份进行身份识别,所述定位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获取位置信息,所述通信模块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用于将位置信息发送至远程的监控端;
至少两个所述弹性导电件与所述电源电路相连,用以为所述电源电路提供供电电压,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处理器、身份识别单、定位模块及通信模块相连,用以将所述供电电压转换为预定电压后,为所述处理器、身份识别单、定位模块及通信模块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通过一驱动电路与所述处理器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触点及弹性导电件均为三个,三个所述电极触点包括两个正极触点和一个负极触点,所述负极触点位于两个所述正极触点之间并呈线性排列,三个所述弹性导电件包括两个正极弹性导电件和一个负极弹性导电件,所述负极弹性导电件位于两个所述正极弹性导电件之间并呈线性排列。
CN201710994943.4A 2017-10-23 2017-10-23 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107749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4943.4A CN107749447B (zh) 2017-10-23 2017-10-23 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94943.4A CN107749447B (zh) 2017-10-23 2017-10-23 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9447A true CN107749447A (zh) 2018-03-02
CN107749447B CN107749447B (zh) 2023-07-11

Family

ID=61252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94943.4A Active CN107749447B (zh) 2017-10-23 2017-10-23 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4944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029A (zh) * 2020-01-10 2020-05-15 北京建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的新型传感器
CN111326880A (zh) * 2020-03-02 2020-06-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5A (zh) * 1993-08-19 1995-02-22 孙寅贵 使bp机直接充电的方法、连接装置及专用充电器
CN1183652A (zh) * 1995-12-08 1998-06-03 北京百普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使bp机直接充电的方法连接装置及专用充电器
CN2821886Y (zh) * 2005-04-06 2006-09-27 熊劲松 一种手机电池充电、照明装置
CN101725837A (zh) * 2008-10-15 2010-06-09 钟志文 一种带照明装置的手工具
US7785150B1 (en) * 2009-05-15 2010-08-3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nnector
CN204243219U (zh) * 2014-10-30 2015-04-01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触点导通结构和智能健康监测手表
US20160087255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box structure
WO2017105118A1 (ko) * 2015-12-17 2017-06-2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웨어러블형 스마트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205A (zh) * 1993-08-19 1995-02-22 孙寅贵 使bp机直接充电的方法、连接装置及专用充电器
CN1183652A (zh) * 1995-12-08 1998-06-03 北京百普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使bp机直接充电的方法连接装置及专用充电器
CN2821886Y (zh) * 2005-04-06 2006-09-27 熊劲松 一种手机电池充电、照明装置
CN101725837A (zh) * 2008-10-15 2010-06-09 钟志文 一种带照明装置的手工具
US7785150B1 (en) * 2009-05-15 2010-08-31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nnector
US20160087255A1 (en) * 2014-09-19 2016-03-2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box structure
CN204243219U (zh) * 2014-10-30 2015-04-01 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触点导通结构和智能健康监测手表
WO2017105118A1 (ko) * 2015-12-17 2017-06-22 주식회사 아모그린텍 웨어러블형 스마트키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7029A (zh) * 2020-01-10 2020-05-15 北京建维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式的新型传感器
CN111326880A (zh) * 2020-03-02 2020-06-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
CN111326880B (zh) * 2020-03-02 2021-03-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结构及设有其的电子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49447B (zh) 202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9447A (zh) 智能穿戴设备
JP2001264462A (ja) ハウジング内にsimカードを組み込んだ電話付き時計
US20140028258A1 (en) Snap-fit separable mobile backup power supply
CN206365182U (zh) 壳体组件及终端
CN209769937U (zh) 多功能杯盖以及水杯
CN205961206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476254A (zh) 一种终端设备的壳体组件及终端
KR101794164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보조 배터리
CN1750550A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108614412A (zh) 一种翻盖智能手表
CN104935690B (zh) 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制造方法
CN207053492U (zh) 一种新型手机sim卡卡托
CN207637663U (zh) 一种带rgb背光可编辑的lcd显示屏按键开关
CN206331254U (zh) 模块化组合表
CN208521985U (zh)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板组件
CN205545438U (zh) 一种支持苹果手机的双卡设备的封装结构
CN216019505U (zh) 一种融合uwb、ble、rfid的室内定位智能腕带终端
CN202435440U (zh) 手机的双卡外壳
CN208256754U (zh) 智能穿戴设备的后盖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1796754U (zh) 分离式接触开关
CN206547016U (zh) 无线麦克风支撑装置
CN204792987U (zh) 一种电池防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医疗设备
CN219800052U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站智能交互手环
CN208690316U (zh) 稳定连通电池内部与外界的单出极柱顶盖
CN211207343U (zh) 一种移动终端信息录入辅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