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4607B -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4607B
CN107734607B CN201710733181.2A CN201710733181A CN107734607B CN 107734607 B CN107734607 B CN 107734607B CN 201710733181 A CN201710733181 A CN 201710733181A CN 107734607 B CN107734607 B CN 1077346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wireless signal
sensitivity
frequency band
scree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31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4607A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331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46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46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46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包括: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前者大于后者;确定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前者小于后者。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收发信号,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收发信号。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移动终端的收发信号质量作为移动终端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其重要性正在日益提升。在实践中发现,当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时,移动终端更多的是被用来发送数据;当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时,移动终端更多的是被用来接收数据。然而,无论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还是黑屏状态,移动终端均采用相同的工作频段进行信号收发,这就使得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的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的信号接收灵敏度是一样的,以及,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的信号发送灵敏度和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的信号发送灵敏度也是一样的,从而不利于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
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
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直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校验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亮屏状态,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亮屏操作,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判断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则执行所述的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断出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不匹配之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是合法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
调节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所述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判断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所述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直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校验单元,用于校验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校验单元校验出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相匹配之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亮屏状态之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亮屏操作,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之前,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相匹配之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以及所述校验单元校验出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所述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相匹配之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不匹配之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是合法用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再确定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如果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则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如果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则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可见,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相应的射频收发工作频段,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最大程度减少对移动终端造成的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图1所示的方法适用于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UMPC(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1,其中A1>B1。
102、确定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2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其中,A2<B2,A1>A2,B1<B2,即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1小于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且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1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但是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是相互独立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2小于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且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2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但是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是相互独立的。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02也可以在步骤101之前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103、如果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则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如果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则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时,侧重于无线信号的接收,所以,该移动终端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因为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大于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1,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时,侧重于无线信号的发送,所以,该移动终端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因为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2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可见,实施图1所描述的方法,能够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相应的射频收发工作频段,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202、确定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203、如果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则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204、判断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6。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203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该移动终端可以判断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
205、根据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并且实时检测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将检测到的实时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和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进行比对,直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并触发执行步骤206,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当步骤205根据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之后,也可以直接触发执行步骤210,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
206、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205根据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之后,该移动终端可以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提高该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207、校验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08,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6。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206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了用户指纹图形之后,该移动终端可以先使用指纹图像预处理的方法改善步骤206采集到的用户指纹图形的图像质量,再对用户指纹图形的特征点进行提取,最后利用指纹识别算法将用户指纹图形的特征点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的特征点进行匹配,所以,步骤207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提高了该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208、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10,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09。
209、控制移动终端执行亮屏操作,以使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并触发执行步骤210。
210、如果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则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211、判断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如果是,则执行步骤212,如果否,则执行步骤210。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步骤210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该移动终端可以判断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接收数据。
212、根据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直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根据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并且实时检测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将检测到的实时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进行比对,直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接收数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执行步骤206之前,该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开启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判断根据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则执行步骤206。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能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进一步地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在该可选的实施例中,进一步可选的,该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判断出根据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不匹配之后,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是合法用户。
可见,该可选的实施例还能够在人脸识别未匹配成功之后,显示用于告知用户不是合法用户的提示信息。
可见,实施图2所描述的方法,不仅能够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相应的射频收发工作频段,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还能通过判断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以及判断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另外,还能通过应用在移动终端上的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UMPC(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上网本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本发明实施例不作限定。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301,用于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确定单元301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1,其中A1>B1。
第二确定单元302,用于确定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302可以确定该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2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其中,A2<B2,A1>A2,B1<B2。
第一控制单元303,用于当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处于黑屏状态时,侧重于无线信号的接收,所以,第一控制单元303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因为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1大于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1,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第一控制单元303,还用于当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时,侧重于无线信号的发送,所以,第一控制单元303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因为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A2小于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B2,能够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可见,实施图3所描述的移动终端,第一控制单元303能够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相应的射频收发工作频段,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是由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图3所示的移动终端相比较,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304,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303在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判断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确定单元303在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第一判断单元304可以判断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
调节单元305,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304判断出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之后,根据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单元305可以根据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并且实时检测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将检测到的实时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和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进行比对,直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
第一判断单元304,还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303在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判断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单元303在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第一判断单元304可以判断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接收数据。
调节单元305,还用于在第一判断单元304判断出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之后,根据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直到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单元305可以根据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并且实时检测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将检测到的实时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进行比对,直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以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接收数据。
可选的,如图4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306,用于在第一控制单元303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控制单元303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第二控制单元306可以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提高该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校验单元307,用于校验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控制单元306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了用户指纹图形之后,校验单元307可以校验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通过指纹识别技术提高该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第二判断单元308,用于在校验单元307校验出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相匹配之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309,用于在第二判断单元308判断出移动终端未处于亮屏状态之后,控制移动终端执行亮屏操作,以使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
可见,实施图4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不仅能够通过第一控制单元303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相应的射频收发工作频段,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还能通过第一判断单元304判断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以及判断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是由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进行优化得到的。与4所示的移动终端相比较,图5所示的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开启单元310,用于在第二控制单元306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之前,开启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第三判断单元311,用于判断根据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判断单元311可以通过判断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进一步地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第二控制单元306,具体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311判断出根据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相匹配之后,在第一控制单元303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以及校验单元307校验出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相匹配之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可选的,如图5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可以包括:
输出单元312,用于在第三判断单元311判断出根据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不匹配之后,输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是合法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输出单元312可以在人脸识别未匹配成功之后,显示用于告知用户不是合法用户的提示信息。
可见,实施图5所描述的移动终端,不仅能够通过第一控制单元303根据移动终端所处的状态,控制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相应的射频收发工作频段,以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延长移动终端的使用寿命,还能通过第一判断单元304判断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以及判断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保证该移动终端能够正常发送数据,另外,还能使用应用在移动终端上的人脸识别技术以及指纹识别技术提高移动终端的安全性。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可以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601;
与存储器601耦合的处理器602;
其中,处理器602调用存储器6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图1或图2任意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图1或图2任意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如果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
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
如果是,则根据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直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校验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
如果是,则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亮屏状态,则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亮屏操作,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判断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
如果匹配,则执行所述的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判断出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不匹配之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是合法用户。
6.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黑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在亮屏状态下使用的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和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其中,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所述第二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黑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
调节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小于所述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一无线信号发送频率直到所述第一无线信号发送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发送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后,判断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的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是否小于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小于所述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之后,根据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调节第二无线信号接收频率直到所述第二无线信号接收灵敏度大于所述最低接收灵敏度预设阈值为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校验单元,用于校验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是否匹配;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在所述校验单元校验出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相匹配之后,判断所述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移动终端未处于亮屏状态之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执行亮屏操作,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亮屏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启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之前,开启所述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是否匹配;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相匹配之后,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为亮屏状态时,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内置天线采用所述第二射频收发工作频段进行信号的收发之前,以及所述校验单元校验出所述用户指纹图形和所述预设的合法指纹图形相匹配之前,控制指纹识别模组采集用户指纹图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出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判断出根据所述前置摄像头得到的用户的面部特征和所述合法用户的面部特征不匹配之后,输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不是合法用户。
CN201710733181.2A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Active CN1077346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3181.2A CN107734607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3181.2A CN107734607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607A CN107734607A (zh) 2018-02-23
CN107734607B true CN107734607B (zh) 2020-12-11

Family

ID=61205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3181.2A Active CN107734607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4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88973B (zh) * 2018-09-21 2020-06-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401268B (zh) * 2019-07-29 2023-02-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电磁空间态势感知的射频能量收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474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灵敏度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CN103780273A (zh) * 2014-01-26 2014-05-0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天线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终端
US9042852B1 (en) * 2013-01-08 2015-05-26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a sensitivity threshold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6411336A (zh) * 2016-09-28 2017-02-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干扰消除电路、干扰消除方法
CN106713574A (zh) * 2017-04-05 2017-05-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6874725A (zh) * 2017-01-23 2017-06-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30228B2 (en) * 2014-08-29 2017-08-08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Individualized gain control of remote uplink band paths in a remote unit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DAS), based on combined uplink power level in the remote uni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1474A (zh) * 2008-12-30 201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灵敏度性能测试方法和系统
US9042852B1 (en) * 2013-01-08 2015-05-26 Sprint Spectrum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justing a sensitivity threshold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80273A (zh) * 2014-01-26 2014-05-07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天线接收灵敏度的方法及终端
CN106411336A (zh) * 2016-09-28 2017-02-15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干扰消除电路、干扰消除方法
CN106874725A (zh) * 2017-01-23 2017-06-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713574A (zh) * 2017-04-05 2017-05-24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干扰测试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4607A (zh) 2018-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7776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170308739A1 (en) Human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and recognition system
CN107437009B (zh) 权限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EP2515472B1 (en) Implementing method of card simulation application of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mobile terminal and nfc mobile terminal thereof
CN106951767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025395B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489243B (zh) 具有图像采集功能的智能锁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63818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808127B (zh) 人脸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US10481569B2 (en) Household applianc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entral processing device
CN107645609B (zh) 一种亮度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34607B (zh) 一种应用天线的工作频段的调整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4898836A (zh) 一种旋转摄像头调节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7402787B (zh) 虹膜识别模式开启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45163B (zh) 解锁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303015A (zh) 一种通信消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
CN110077361B (zh)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769366B (zh) 权限管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932486B (zh) 指纹匹配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WO2011009495A1 (en) Sensing and secure processing
CN107330374B (zh) 指纹注册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06628B (zh) 生物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6797386B (zh)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CN108768977A (zh) 一种基于语音验证的终端系统登录方法
CN112131901A (zh) 人脸和二维码自动混合识别的方法和装置及智能识别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