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3808A -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3808A
CN107733808A CN201711160953.4A CN201711160953A CN107733808A CN 107733808 A CN107733808 A CN 107733808A CN 201711160953 A CN201711160953 A CN 201711160953A CN 107733808 A CN107733808 A CN 1077338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member devices
session
irf
irf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609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3808B (zh
Inventor
徐步正
章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609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33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33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3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3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包括:第一IRF成员设备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根据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第一公网地址以及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主会话,并根据主会话发送第一正向流量;以及,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其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发送,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云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中,企业通过云计算技术构建智能弹性架构(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IRF)组,并基于IRF组提供业务服务,IRF组具有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并且能够简化网络运行,提高运营效率,具有高可靠性。
目前,通过IRF组中当前主流1+1板间热备来实现对用户端的正向流量进行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并基于转换后的公网地址将用户端的正向流量发送给接收端。如图1所示,用户组A的正向流量会被引流到第一设备A的第一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arrier-Grade NAT,CGN)板A中做NAT,第一CGN板使用地址池A里的地址对用户组A的正向流量做NAT;而用户组A的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由于目的地址是地址池A里的地址,仍然需要被引流在第一CGN板A中做NAT,同理对于用户组B。
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保证每个用户组同一应用的正向流量和反向流量所走的路径一致,即均在同一设备的CGN板上处理,但该实现方式在IRF下会遇到严重的问题:
如图2所示,以用户组B为例进行说明,第一聚合链路基于负载均衡策略,将用户组B的正向流量分发到任意一个设备中,若该正向流量被分发到第一设备A中,第一设备A中的第一用户侧业务板根据该正向流量携带的标识信息识别该正向流量对应于第二CGN板B,此时,第一用户侧业务板需要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将该正向流量发送至第二CGN板B上做NAT,同样,若用户组B的反向流量被分发到第一设备A中,第一网络侧业务板在根据该反向流量携带的标识信息识别该反向流量对应于第二CGN板B,此时,第一网络侧业务板需要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将该反向流量发送至第二CGN板B上做NAT。这样的结果,会造成大量的流量要基于IRF链路进行传输,从而导致IRF链路极易拥塞,同时设备的转发能力受限于IRF链路的带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采用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和传输,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的拥塞问题,且提高了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组中携带有第一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GN板的第一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以及,
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组中携带有第二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GN板的第二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其中,所述主会话是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根据所述会话表项,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后,基于创建的备会话,将所述反向流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以及,
同步模块,用于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其中,所述主会话是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表项,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后,基于创建的备会话,将所述反向流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则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在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将该第一正向流量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之后,若目的端反馈的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进行NAT和转发该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流量传输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流量传输方法的另一种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为用户端分配公用端口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3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计算机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实施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智能弹性架构(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IRF)组包括:可通过IRF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该IRF组通过第一聚合链路和交换机与用户端通信连接,通过第二聚合链路和路由器与目的端通信连接。
其中,第一IRF成员设备中包括第一用户侧业务板、第一堆叠板、第一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arrier-Grade NAT,CGN)板和第一网络侧业务板;第二IRF成员设备中包括第二用户侧业务板、第二堆叠板、第二CGN板和第二网络侧业务板。在上述IRF组中,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不分主备。对应的,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不区分主备;并且,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共享同一个地址池。这里,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通过IRF链路连接,以实现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中可以包括互为两个第一CGN板,这两个第一CGN板互为主备。
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经过交换机发送到第一聚合链路中,第一聚合链路基于负载均衡的转发机制向IRF架构发送该第一正向流量,该第一正向流量可能发送到第一IRF成员设备中,也可能发送到第二IRF成员设备中,这里,将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的第一IRF成员设备或者第二IRF成员设备称为目标IRF成员设备,当目标IRF成员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正向流量后,由该目标IRF成员设备中的CGN板建立该第一正向流量的主会话,并基于主会话对该第一正向流量的NAT和转发,同时,将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备份给IRF组中的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根据该会话表项创建备会话,这样其他设备被分配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以下简称为第一反向流量)时,能够基于备会话对第一反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这样同一个应用下的传输流量(这里,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第一反向流量)无论被分配到哪个设备中,均可以由分配到目标IRF成员设备对该请求数据进行NAT和传输,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IRF成员设备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4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流量传输方法应用于IRF组中携带有第一CGN板的第一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具体实施方式中,用户端在启动某一个应用程序时,首先会发送一个第一正向流量,该第一正向流量经过交换机发送到第一聚合链路中,第一聚合链路基于负载均衡的转发机制向IRF架构(也即IRF)发送该第一正向流量;此时,若IRF架构中第一IRF成员设备的第一用户侧业务板接收到该第一正向流量,则将该第一正向流量转发给第一CGN板,由第一CGN板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并将NAT后的第一正向流量发送给目的端。
这里,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在传输层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可以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协议,也可以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协议。
对于TCP协议,其是基于连接,在使用TCP协议发送正向请求正向流量时,该正向请求正向流量用于请求与目的端建立连接,相应的,如果目的端接收到该正向请求正向流量,会向发送端反馈一个反向应答数据包。
对于UDP协议,其是无连接,使用TCP协议发送的正向请求正向流量中携带有请求数据,用以向目的端请求该请求数据,相应的,目的端无论是否接收到该正向请求正向流量均不会反馈反向应答包,如果目的端接收到该正向请求正向流量,会直接向发送端反馈反向请求数据。
S102、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正向流量包括第一五元组信息;其中,第一五元组信息包括:第一源地址、第一目的地址和传输层协议号;这里,第一源地址为用户端私网地址,具体包括:用户端私网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和用户端私网端口地址;而第一目的地址为目的端网络地址,具体包括:目的端IP地址和目的端端口地址。
第一CGN板在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后,根据该第一正向流量携带的第一五元组信息,从共享地址池中为该第一正向流量分配公网地址,这里,公网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公网端口地址;在分配完成之后,第一CGN板基于第一五元组信息以及分配的公网地址,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该主会话中的会话表项包括:正向会话表项和反向会话表项;其中,正向会话表项包括:源用户端私网地址、源公网地址、目的端地址以及传输层协议号。反向会话表项包括: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目的公网地址、源目的端地址以及传输层协议号。
之后,第一CGN板基于主会话的正向会话表项将第一五元组中的源私网地址转换为公网地址(具体为将源私网IP地址转换为源公网IP地址,以及,将源私网端口地址转换为源公网端口地址),并基于转换后的源公网地址、目的地址和传输层协议号,将第一正向流量通过第一网络侧业务板和路由器发送给目的端。
S103、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但是,在通过步骤101和步骤102将进行NAT后的第一正向流量发送至目的端之后,若当目的端针对第一正向流量的第一反向流量被第二聚合链路分配给IRF组中的第二IRF成员设备时,就会导致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与目的端反馈的第一反向流量的转发路径不一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当第二网络侧业务板接收到第一反向流量后,会将该第一反向流量转发给第二CGN板,由第二CGN板对该第一反向流量进行NAT并转发至用户端。这里,第一反向流量的目的地址为第一正向流量的公网地址,但是,由于第二CGN板不知道该公网地址对应的私网地址,因此,第二CGN板无法对该第一反向流量进行NAT,也无法将该第一反向流量转发给用户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CGN板创建了主会话后,将该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这时,第二CGN板可根据该会话表项创建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该备会话的会话表项与主会话的会话表项相同。
第二CGN板在接收到第一反向流量后,基于备会话的反向会话表项,将第一反向流量中携带的目的公网地址进行NAT,即将目的公网地址转换为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并基于转换后的源目的端地址和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将第一反向流量反馈给用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S102”和“S103”的执行步骤的先后顺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方法,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则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在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将该第一正向流量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之后,若目的端反馈的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进行NAT和转发该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针对步骤101-步骤103,以用户端和目的端通过TCP协议传输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TCP在传输数据之前,用户端和目的端会通过三次握手信号建立会话通道(即会话链),首先,用户端首先发送SYN包(即正向请求数据包),目的端若接收到该SYN包,会向用户端反馈SYN+ACK包(即反向应答数据包),用户端接收到SYN+ACK包,会向目的端反馈ACK包(即正向响应数据包)。
这里,路径为用户端到目的端的SYN包和路径为目的端到用户端的SYN+ACK包,可能走不同的第一CGN板,若SYN包通过第一用户侧业务板传输到了第一CGN板,第一CGN板建立SYN包的主会话,并在主会话建立完成后,对该SYN包进行NAT,并将NAT后的SYN包通过第一网络侧业务板和路由器发送到目的端,同时,第一CGN板需要将主会话的会话表项通过第一堆叠板、IRF链路和第二堆叠板发送给第二CGN板,这时,第二CGN板在会基于该会话表项创建备会话,并基于备会话对接收到的SYN+ACK包进行NAT,并将NAT后的SYN+ACK包发送至用户端。
实际中,当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先同步到第二CGN板中时(即先有备会话),然后第二CGN板才接收到来自目的端的SYN+ACK包时,第二CGN板可以直接基于备会话将该SYN+ACK进行NAT并发送至用户端。
若第二CGN板先接收第二网络侧业务板发送的SYN+ACK包了,而主会话的会话表项还未来的及同步到第二CGN板中时,由于第二CGN板无相关会话,因此,无法处理为该SYN+ACK包做NAT。此时的解决方式为:第二CGN板为先接收到SYN+ACK包创建临时反向会话,同时,在反向会话下记录该SYN+ACK包所带的协商窗口大小及相关option字段(该option字段用于表明目的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同时丢弃该SYN+ACK包,后续在接收到第一CGN板同步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后,基于该会话表项创建备会话,并利用备会话的反向会话表项覆盖上述反向会话的会话表项,并根据记录的值重新构造一个SYN+ACK包,并基于备会话的反向会话表项对SYN+ACK包进行NAT并发送至用户端。
若第二CGN板在设定时间段内(比如5秒)未接收到第一CGN板同步的会话表项,则删除创建的临时反向会话。
进一步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CGN板在确认所述主会话的会话结束后,删除所述主会话,并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备会话。
此处,仍然以用户端和目的端通过TCP协议传输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包括两种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第一CGN板若分别接收到用户端和目的端发送的FLAGS字段,且该FLAGS字段携带有FIN(表示关闭连接)标识,那么,第一CGN板确认会话结束,删除创建的主会话(即拆除创建的会话链),同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备会话删除通知,以便第二CGN板根据该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备会话。
第二种实施方式,第一CGN板若接收到用户端和/或目的端发送的FLAGS字段,且该FLAGS字段携带有RST(表示连接重置)标识,这时,那么,第一CGN板确认会话结束,删除创建的主会话(即拆除创建的会话链),同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备会话删除通知,以便第二CGN板根据该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备会话。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端与目的端通过UDP协议传输流量时,由于UDP不像可靠链接TCP针对每个传输流量都会有一个应答包,因此,UDP中可能只存在单向流的情况,即当用户端向目的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后,目的端若接收到该第一正向流量,会直接向用户端反馈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第一反向流量,这时,如果该第一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其命中的是备会话,如果下次用户端同一个应用的下一个第一正向流量仍然命中备会话,那么,第一CGN板会因为长时间无报文命中,老化时间到了被误删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步骤解决该问题:
如图5所示,第一CGN板在创建了对应于第一正向流量的主会话之后,还包括:
S201、检测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所述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
具体实施方中,第一CGN板分别对接收到的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进行记录,并检测当前时间点距离最后一个传输流量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长度是否达到了预设的老化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若是,则确定第一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若否,则确定第一CGN板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S202、若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则向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发送查询请求,以确定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所述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这里,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查询请求,第二CGN板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查询第一CGN板接收的最后一个传输流量的接收时间点之后的预设老化时间对应的时间长度内是否接收到传输流量,若是,则确定第二CGN板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接收到了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若否,则确定第一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然后,第二CGN板通过第二堆叠板和第一堆叠板向所述第一CGN板发送对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
S203、若确定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所述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则删除所述主会话,并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备会话。
这里,若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在所述老化时间内均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那么,第一CGN板删除创建的主会话(即拆除创建的会话链),同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备会话删除通知,以便第二CGN板根据该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备会话。
通过第一CGN板主动监测第二CGN板的传输流量的方式,能够避免第一CGN板中的主会话由于被误老化而被删除,同时保证了IRF结构中的传输流量的统计信息正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CGN板主动监测第二CGN板的传输流量的方式,通过IRF链路传输的正向流量为查询请求和查询结果对应的正向流量,该正向流量小于现有技术中携带数据的第一正向流量或者第一反向流量,因此,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包括公网端口号和公网IP地址,由于IRF组中的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共享地址池,因此,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在为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进行端口资源分配时会遇到端口资源冲突的问题,这里,因为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可以共用一个公网IP地址,而不可以共用一个公网端口,因此,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会遇到端口资源冲突的问题。
对此,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进行公用端口资源分配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与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所采用的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相反。
这里,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可以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也可以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当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时,第二IRF成员设备在进行地址转换时对应的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当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时,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举例来讲,若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并且,当前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为6,那么可以确定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为7。
优选的,在本申请中实施例中,公用IP地址的分配也按照与端口号对应的分配方式进行分配。通过上述公用端口资源和/或公用IP地址资源的分配方式,能够减少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公用资源分配的冲突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即使按照上述资源分配的方式进行端口分配,但是,当同时接入的用户端较多时,也可能存在端口分配冲突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法解决该问题: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包括:
S301、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举例来讲,若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并且,当前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为6,那么可以确定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为7。
S302、将确定出的所述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通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中,当第一CGN板确定的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为7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分配公用端口7的端口分配请求,此时,如果第二CGN板未将公用端口7分配出去,则预留公用端口7,而不再主动将该公用端口7分配出去,同时第二CGN板通过第二堆叠板和第一堆叠板向第一CGN板发送同意分配的反馈信息。
S303、若接收到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反馈的端口号冲突信息,则返回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的步骤,直到接收到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反馈的确认分配信息或直到上述步骤执行次数超过设定阈值。
这里,如果第二CGN板也正在为其他用户端分配公用端口7,那么该第二CGN板会向第一CGN板发送端口冲突的反馈信息,这时,第一CGN板继续确定为用户端分配的公用端口8,并继续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分配公用端口8的端口分配请求,若仍然接收到第二CGN板反馈的端口冲突的反馈信息,继续确定为用户端分配的公用端口9,第一CGN板若接收到第二CGN板反馈的同意分配公用端口9的反馈信息时,则为用户端分配公用端口9,若仍然接收到第二CGN板反馈的端口冲突的反馈信息,确定执行尝试分配的次数是否超过设定阈值,若设定阈值为4次,那么,当分配待公用端口10仍然接收到第二CGN板反馈的端口冲突信息,则停止公用端口分配。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第一IRF成员设备检测到第一CGN板故障,则将所述第一正向流量通过第一堆叠板发送至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对所述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并将进行NAT后的第一正向流量发送至目的端。
如图8所(其中,图8中的交叉符号表示第一CGN板故障),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侧业务板在接收到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后,若无法将第一正向流量发送给第一CGN板,确认第一CGN板故障,此时,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工作,只能默许跨设备流量的存在,即将该第一正向流量发送至第一堆叠板,第一堆叠板将该第一正向流量通过IRF链路发送给第二堆叠板,并由第二堆叠板发送给第二CGN板进行NAT并转发到目的端,这时,第二CGN板上更改其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的备会话为主会话。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若第一网络侧业务板在接收到来自目的端的第一反向流量后,若无法将第一反向流量发送给第一CGN板,确认第一CGN板故障,此时,为了保证业务的正常工作,只能默许跨设备流量的存在,即将该反向流量发送至第一堆叠板,第一堆叠板将该第一反向流量通过IRF链路发送给第二堆叠板,并由第二堆叠板发送给第二CGN板进行NAT并转发到用户端。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组中携带有第二CGN板的第二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参考图9,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其中,所述主会话是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这里,主会话中的会话表项包括:正向会话表项和反向会话表项。当目的端针对第一正向流量的第一反向流量被第二聚合链路分配给IRF组中的第二IRF成员设备时,就会导致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与目的端反馈的第一反向流量的转发路径不一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当第二网络侧业务板接收到第一反向流量后,会将该第一反向流量转发给第二CGN板,由第二CGN板对该第一反向流量进行NAT并转发至用户端。这里,第一反向流量的目的地址为第一正向流量的公网地址,但是,由于第二CGN板不知道该公网地址对应的私网地址,因此,第二CGN板无法对该第一反向流量进行NAT,也无法将该第一反向流量转发给用户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CGN板创建了主会话后,将该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这时,第二CGN板可根据该会话表项创建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该备会话的会话表项与主会话的会话表项相同。
第二CGN板在接收到来自目的端的第一反向流量后,基于备会话的反向会话表项,将第一反向流量中携带的目的公网地址进行NAT,即将目的公网地址转换为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并基于转换后的源目的端地址和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将第一反向流量反馈给用户端。
S402、根据所述会话表项,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
在该备会话同样包括正向会话表项和反向会话表项,正向会话表项包括:源用户端私网地址、源公网地址、目的端地址以及传输层协议号。反向会话表项包括: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目的公网地址、源目的端地址以及传输层协议号。
S403、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后,基于创建的备会话,将所述反向流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第二CGN板在接收到反向流量后,基于备会话的会话表项,将第一反向流量中携带的目的公网地址进行NAT,即将目的公网地址转换为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并基于转换后的源目的端地址和目的用户端私网地址,将第一反向流量反馈给用户端。
以用户端和目的端通过TCP协议传输数据为例进行说明:
TCP在传输数据之前,用户端和目的端会通过三次握手信号建立会话通道(即会话链),首先,用户端首先发送SYN包(即正向请求数据包),目的端若接收到该SYN包,会向用户端反馈SYN+ACK包(即反向应答数据包),用户端接收到SYN+ACK包,会向目的端反馈ACK包(即正向响应数据包)。
这里,路径为用户端到目的端的SYN包和路径为目的端到用户端的SYN+ACK包,可能走不同的第一CGN板,若SYN包通过第一用户侧业务板传输到了第一CGN板,第一CGN板建立SYN包的主会话,并在主会话建立完成后,对该SYN包进行NAT,并将NAT后的SYN包通过第一网络侧业务板和路由器发送到目的端,同时,第一CGN板需要将主会话的会话表项通过第一堆叠板、IRF链路和第二堆叠板发送给第二CGN板,这时,第二CGN板在会基于该会话表项传过来,对接收到的SYN+ACK包进行NAT,并将NAT后的SYN+ACK包发送至用户端。
实际中,当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先同步到第二CGN板中时(即先有备会话),然后第二CGN板才接收到来自目的端的SYN+ACK包时,第二CGN板可以直接基于备会话将该SYN+ACK进行NAT并发送至用户端。
若第二CGN板先接收第二网络侧业务板发送的SYN+ACK包了,而主会话的会话表项还未来的及同步到第二CGN板中时,由于第二CGN板无相关会话,因此,无法处理为该SYN+ACK包做NAT。此时的解决方式为:第二CGN板为先接收到SYN+ACK包创建临时反向会话,同时,在反向会话下记录该SYN+ACK包所带的协商窗口大小及相关option字段(该option字段用于表明目的端所能接收的最大长度的报文段),同时丢弃该SYN+ACK包,后续在接收到第一CGN板同步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后,基于该会话表项创建备会话,并利用备会话的反向会话表项覆盖上述反向会话的会话表项,并根据记录的值重新构造一个SYN+ACK包,并基于备会话的反向会话表项对SYN+ACK包进行NAT并发送至用户端。
若第二CGN板在设定时间段内(比如5秒)未接收到第一CGN板同步的会话表项,则删除创建的临时反向会话。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CGN板中不会主动将备会话删除,只能根据第一CGN板的会话删除通知进行删除,因此,第二CGN板在分别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和目的端发送的会话结束通知时,将所述会话结束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以便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主会话,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备会话删除通知后,删除所述备会话。
这里,仍然以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基于TCP协议进行传输为例: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CGN板若分别接收到用户端和目的端发送的FLAGS字段,且该FLAGS字段携带有FIN(表示关闭连接)标识,这时,第二CGN板将所述FLAGS字段通过第二堆叠板和第一堆叠板发送至第一CGN,第一CGN根据该FLAGS字段中的FIN标识确认会话结束,删除创建的主会话(即拆除创建的会话链),同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备会话删除通知,以便第二CGN板根据该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备会话。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的第二CGN板若接收到用户端和/或目的端发送的FLAGS字段,该且FLAGS字段携带有RST(表示连接重置)标识,这时,第二CGN板将携带有RST标识的FLAGS字段通过第二堆叠板和第一堆叠板发送至第一CGN,第一CGN根据该FLAGS字段中的FIN标识确认会话结束,删除创建的主会话(即拆除创建的会话链),同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备会话删除通知,以便第二CGN板根据该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备会话。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端与目的端通过UDP协议传输流量时,由于UDP不像可靠链接TCP针对每个传输流量都会有一个应答包,因此,UDP中可能只存在单向流的情况,即当用户端向目的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后,目的端若接收到该第一正向流量,会直接向用户端反馈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第一反向流量,这时,如果该第一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其命中的是备会话,如果下次用户端同一个应用的下一个第一正向流量仍然命中备会话,那么,第一CGN板会因为长时间无报文命中,老化时间到了被误删除,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步骤解决该问题,如图10所示,在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之后,还包括:
S501、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查询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所述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
具体实施方中,第二CGN板分别对接收到的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进行记录,并基于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查询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S502、向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用于向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是否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这里,第二CGN板通过第二堆叠板和第一堆叠板向第一CGN板发送查询结果。
S503、若所述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则根据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所述备会话。
这里,若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在所述老化时间内均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那么,第一CGN板删除创建的主会话(即拆除创建的会话链),同时第一CGN板通过第一堆叠板和第二堆叠板向第二CGN板发送备会话删除通知,第二CGN板根据该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备会话。
通过第一CGN板主动监测第二CGN板的传输流量的方式,能够避免第一CGN板中的主会话由于被误老化而被删除,同时保证了IRF结构中的传输流量的统计信息正确。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CGN板主动监测第二CGN板的传输流量的方式,避免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CGN板在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后,会为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进行端口资源分配,第二CGN板若接收到用户端发送的第二正向流量后,同样也需要为用户端发送的第二正向流量进行端口资源分配,这里,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二正向流量的是不同用户发送的,由于IRF组中的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共享地址池,因此,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在进行端口资源分配时会遇到端口资源冲突的问题,这里,因为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可以共用一个公网IP地址,而不可以共用一个公网端口,因此,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在进行资源分配时会遇到端口资源冲突的问题。
对此,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进行公共端口资源分配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第二正向流量,则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与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所采用的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相反;所述第二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这里,如果第二CGN板接收到用户发送的第二正向流量,那第二CGN板也需要为第二正向流量分配公网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公网端口地址),这时,第二CGN板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
这里,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可以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也可以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当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时,第二IRF成员设备在进行地址转换时对应的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当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时,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小到大的顺序。
举例来讲,若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端口号从大到小的顺序,并且,当前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为788,那么可以确定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为787。
优选的,在本申请中实施例中,公用IP地址的分配也按照与端口号对应的分配方式进行分配。通过上述公用端口资源和/或公用IP地址资源的分配方式,能够减少第一CGN板和第二CGN板公用资源分配的冲突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即使按照上述资源分配的方式进行端口分配,但是,当同时接入的用户端较多时,也可能存在端口分配冲突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法解决该问题:
如图11所示,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包括:
S601、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S602、在接收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公网端口号分配请求后,若检测到所述公网端口号分配请求请求分配的公网端口号为确定的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则向第一IRF成员设备反馈端口冲突信息。
这里,如果第一CGN板请求分配的公网端口号为600,而第二CGN板此时也正在为其他用户端分配公网端口号600,那么该第二CGN板向发送第一CGN板发送端口冲突的反馈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检测到第二CGN板故障,则将第一反向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由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对第一反向流量进行NA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方法,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则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在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将该第一正向流量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之后,若目的端反馈的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进行NAT和转发该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流量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第一发送模块12,用于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
同步模块13,用于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一删除模块,用于在确认所述主会话的会话结束后,删除所述主会话,并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备会话。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所述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
第一发送模块12还用于,在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时,向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发送查询请求,以确定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所述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第一删除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所述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时,删除所述主会话,并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备会话。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第一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与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所采用的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相反。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中,第一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将确定出的所述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通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反馈的端口号冲突信息,则返回所述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的步骤,直到接收到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反馈的确认分配信息或直到上述步骤执行次数超过设定阈值。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第一发送模块12还用于:
在检测到第一CGN板故障时,将接收的来自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由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则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在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将该第一正向流量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之后,若目的端反馈的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进行NAT和转发该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图1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量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流量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其中,所述主会话是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创建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表项,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
第二发送模块23,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后,基于创建的备会话,将所述反向流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可选的,第二发送模块23还用于,在分别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和目的端发送的会话结束通知时,将所述会话结束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以便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主会话;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二删除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备会话删除通知后,删除所述备会话。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查询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所述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
第二发送模块23还用于,向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用于向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是否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第二删除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时,根据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所述备会话。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还包括:
端口分配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第二正向流量时,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与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所采用的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相反;所述第二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中,端口分配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在接收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公网端口号分配请求后,若检测到所述公网端口号分配请求请求分配的公网端口号为确定的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则向第一IRF成员设备反馈端口冲突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第二发送模块23还用于:
在检测到第二CGN板故障时,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由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流量。
图1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用于执行图4中的流量传输方法,该设备包括存储器301、处理器302及存储在该存储器301上并可在该处理器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3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301和处理器302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302运行存储器3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流量传输方法,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那么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但是,若目的端反馈的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处理和转发该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和传输,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传输数据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对应于图4中的流量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流量传输方法,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那么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但是,若目的端反馈的第一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处理和转发该第一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40,如图15所示,用于执行图9中的流量传输方法,该设备包括存储器401、处理器402及存储在该存储器401上并可在该处理器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处理器402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上述存储器401和处理器402能够为通用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这里不做具体限定,当处理器402运行存储器401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能够执行上述流量传输方法,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那么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但是,若目的端反馈的第一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处理和转发该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对应于图9中的流量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流量传输方法的步骤。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能够为通用的存储介质,如移动磁盘、硬盘等,该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能够执行上述流量传输方法,若来自用户端的第一正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一IRF成员设备中,那么由第一IRF成员设备创建该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并对第一正向流量进行NAT和转发,保证了第一正向流量在被分配的第一IRF成员设备中进行处理,而不必对该第一正向流量进行识别以及通过IRF链路转发给第二IRF成员设备进行处理,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但是,若目的端反馈的第一反向流量被分配到了第二IRF成员设备中,第二IRF成员设备会因没有会话而无法处理和转发该第一反向流量,对此,第一IRF成员设备还将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便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这样,无论第一正向流量和第一反向流量分配到哪个设备上,均可以直接由分配的目标IRF成员设备进行NAT和转发,从而降低了第一IRF成员设备和第二IRF成员设备的IRF链路由于传输流量而导致的拥塞问题,并且提高了流量的传输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量传输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组中携带有第一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GN板的第一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以及,
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认所述主会话的会话结束后,删除所述主会话,并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备会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所述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
若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未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则向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发送查询请求,以确定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所述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若确定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所述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则删除所述主会话,并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备会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网地址包括公网端口号;所述根据所述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与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所采用的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将确定出的所述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通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
若接收到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反馈的端口号冲突信息,则返回所述根据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的步骤,直到接收到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反馈的确认分配信息或直到上述步骤执行次数超过设定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第一CGN板故障,则将接收的来自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由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
7.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弹性架构IRF组中携带有第二运营商级的网络地址转换CGN板的第二IRF成员设备,所述IRF组包括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所述至少两个IRF成员设备共享地址池,所述地址池中预先存储有公网地址,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其中,所述主会话是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根据所述会话表项,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后,基于创建的备会话,将所述反向流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分别接收到所述用户端和目的端发送的会话结束通知时,将所述会话结束通知发送至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以便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删除所述主会话,并在接收到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备会话删除通知后,删除所述备会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之后,还包括:
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用于查询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是否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所述传输流量包括所述用户端发送的第一正向流量和发送给所述用户端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
向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对应于所述查询请求的查询结果;所述查询结果用于向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通知,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是否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
若所述查询结果为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在预设的老化时间内没有接收到针对所述用户端的传输流量,则根据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备会话删除通知,删除所述备会话。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接收到第二正向流量,则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其中,所述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与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所采用的预设的第一端口号分配顺序相反;所述第二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为所述用户端分配进行NAT转换后的公网端口号,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已分配出去的所述地址池中的公网端口号信息以及预设的第二端口号分配顺序,确定出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
在接收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公网端口号分配请求后,若检测到所述公网端口号分配请求请求分配的公网端口号为确定的待分配的公网端口号,则向第一IRF成员设备反馈端口冲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第二CGN板故障,则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发送至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由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所述反向流量。
13.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正向流量,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根据地址池中存储的公网地址,为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分配第一公网地址,并根据所述第一公网地址以及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主会话,根据所述主会话,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以及,
同步模块,用于将所述主会话对应的会话表项同步给第二IRF成员设备,以使所述第二IRF成员设备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并基于该备会话向所述用户端发送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14.一种流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IRF成员设备发送的主会话的会话表项;其中,所述主会话是所述第一IRF成员设备根据接收到第一正向流量创建的;所述第一正向流量是指用户端发送出去的流量;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表项,创建与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备会话;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正向流量对应的反向流量后,基于创建的备会话,将所述反向流量发送至用户端;所述反向流量是指目的端发送给用户端的流量。
CN201711160953.4A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733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0953.4A CN107733808B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60953.4A CN107733808B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808A true CN107733808A (zh) 2018-02-23
CN107733808B CN107733808B (zh) 2021-10-12

Family

ID=61217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60953.4A Active CN107733808B (zh) 2017-11-20 2017-11-20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33808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040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150726A (zh) * 2018-08-10 2019-01-0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218205A (zh) * 2018-09-26 2019-01-1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177047A (zh) * 2019-05-27 2019-08-2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7218A (zh) * 2020-12-22 2021-06-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3507386A (zh) * 2021-06-25 2021-10-1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91645A (zh) * 2021-08-17 2021-11-2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lag环境实现nat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4793221A (zh) * 2022-03-21 2022-07-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Nat关联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926A (zh) * 2007-10-12 2008-03-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路由情况下的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地址转换网关
CN101141494A (zh) * 2007-10-12 2008-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负载分担情况下资源分配冲突的方法
CN101702657A (zh) * 2009-12-04 2010-05-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at业务的热备份方法和设备
CN102137016A (zh) * 2011-03-17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转换表项的热备份方法及装置
CN102377628A (zh) * 2010-08-12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DS-Lite隧道的方法和DS-Lite CGN
US20160174178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Ixia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receiving a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CN106878386A (zh) * 2016-12-30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36926A (zh) * 2007-10-12 2008-03-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非对称路由情况下的报文转发方法及网络地址转换网关
CN101141494A (zh) * 2007-10-12 2008-03-12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负载分担情况下资源分配冲突的方法
CN101702657A (zh) * 2009-12-04 2010-05-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nat业务的热备份方法和设备
CN102377628A (zh) * 2010-08-12 2012-03-1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DS-Lite隧道的方法和DS-Lite CGN
CN102137016A (zh) * 2011-03-17 2011-07-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地址转换表项的热备份方法及装置
US20160174178A1 (en) * 2014-12-15 2016-06-16 Ixia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receiving a clock synchronization message
CN106878386A (zh) * 2016-12-30 2017-06-20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1040A (zh) * 2018-06-29 2018-11-23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81040B (zh) * 2018-06-29 2021-03-12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150726A (zh) * 2018-08-10 2019-01-04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218205A (zh) * 2018-09-26 2019-01-1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177047A (zh) * 2019-05-27 2019-08-27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77047B (zh) * 2019-05-27 2022-03-04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887218A (zh) * 2020-12-22 2021-06-0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3507386A (zh) * 2021-06-25 2021-10-15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07386B (zh) * 2021-06-25 2023-11-07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备份方法、装置、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91645A (zh) * 2021-08-17 2021-11-23 浪潮思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lag环境实现nat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4793221A (zh) * 2022-03-21 2022-07-26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Nat关联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793221B (zh) * 2022-03-21 2024-02-09 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Nat关联表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3808B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3808A (zh) 一种流量传输方法及装置
EP3352431B1 (en) Network load balance processing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8583831B2 (en) Thin client discovery
EP1990940B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NFC
CN106453356B (zh) 无线网络双边加速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7852773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WO2017088494A1 (zh) 一种链路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7995233B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及相应的设备
WO2020108578A1 (zh) 一种虚拟内网加速方法及系统、配置方法、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0944323A (zh) 用于管理切换漫游的方法
EP1986340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symmetry in data tranfer in LLC layer of peer to peer NFC device
CN104009961B (zh) 一种PPPoE会话标识分配方法及设备
US20070058630A1 (en) Wireless network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ethod
CN105284083A (zh) OpenFlow设备与IP网络设备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7063198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878258A (zh) 一种攻击定位方法及装置
JP7123194B2 (ja) データ送信方法、送信デバイス、データ受信方法、および受信デバイス
CN116781540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JP5411992B2 (ja) シングルアソシエーションによるマルチユーザーのサポートの実現方法及び装置
CN116260887A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89730A (zh) 一种远程升级方法及其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5188706A1 (zh) 数据帧的处理方法、装置与系统
US8068434B2 (e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capability detection
CN105025028A (zh) 基于流量分析的ip黑洞发现方法
JP2017034627A (ja)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