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32416B -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32416B
CN107732416B CN201710945729.XA CN201710945729A CN107732416B CN 107732416 B CN107732416 B CN 107732416B CN 201710945729 A CN201710945729 A CN 201710945729A CN 107732416 B CN107732416 B CN 107732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on hole
magnetic core
bobbin
coil
cor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57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32416A (zh
Inventor
岩崎纪阳
马原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meid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meid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meid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meida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32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2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32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32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wire or other non-rigid radia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01Q1/3233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 H01Q1/3241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particular used in keyless entr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5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 H01Q1/3283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the antenna on the vehicle side-mounted antennas, e.g. bumper-mounted, door-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0Radiating elements coated with or embedded in prote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01Q7/08Ferrite rod or like elongate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磁芯的特性发生变化且能够确保防水性;天线装置(10)具备: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21)的磁芯体(20),具有供磁芯体(20)插入的插入孔(311)的线圈架(30),配置在线圈架(30)外周侧的线圈(40),以及壳体(50),其中,壳体(50)将线圈架(30)外周侧的线圈(40)以从外部进行密封的状态覆盖,且具有在与插入孔(311)连通的状态下能够将磁芯体(20)插入于其中的嵌入孔(511),并且,壳体(50)在磁芯体(20)被插入后将该磁芯体(20)保持在嵌入孔(511)的内部。

Description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人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申请号为201410200223.2、申请日为2014年05月13日、题为“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车辆中安装用于接收对车门进行上锁和开锁用的信号的天线装置的情况增多。作为这样的天线装置,存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在磁芯(磁性体)上形成线圈之后,通过模压成形以将磁芯的外周侧覆盖的方式形成壳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121278号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通过模压成形以将磁芯的外周侧覆盖的方式形成壳体,因此提高了线圈部分的防水可靠性。但是,存在有下述问题:即,由于模压成形时对磁芯施加的压力、或模压成形后树脂制的壳体发生收缩,而导致磁芯的以电感为代表的特性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另外,还存在由于在模压成形时对磁芯施加较大的压力而导致磁芯发生破裂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磁芯的特性发生变化且能够确保防水性的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另外,优选提供能够防止磁芯破裂的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一方面特征在于,具备:磁芯体、线圈架、线圈、以及壳体,其中,磁芯体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线圈架具有供磁芯体插入的插入孔,线圈配置于线圈架的外周侧,壳体将线圈架外周侧的线圈以从外部进行密封的状态覆盖,且具有在与插入孔连通的状态下能够将磁芯体插入于其中的嵌入孔,并且,壳体在磁芯体被插入后将该磁芯体保持在该嵌入孔的内部。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磁芯体设置成长条状,并且,磁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端在嵌入孔的内部以按压状态被卡定,进而,磁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之间的部位,与嵌入孔的内壁面隔开间隙而存在。
进而,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嵌入孔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任意一端侧被堵塞,在嵌入孔的被堵塞的里侧设有将磁芯体以夹持状态进行支撑的卡定突起。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在线圈架的外周侧,设有朝向壳体突出且用于从外部将线圈进行密封的环状突出部,该突出部的至少顶端侧与壳体的内周侧被进行一体化而形成一体化部。
进而,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另一方面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在磁芯体上设有安装于磁芯上的盖体,在壳体与盖体之间设有限制磁芯体从嵌入孔中脱落的防脱限制部。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方面特征在于,包括:线圈形成工序,在该线圈形成工序中,在线圈架的外周侧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其中,线圈架设有用于供磁芯体插入的插入孔,磁芯体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线圈架配置工序,其是在线圈形成工序之后将线圈架配置在模具内部的规定位置处;壳体形成工序,在该壳体形成工序中,将熔融的树脂流入模具的内部,从而形成在从外部将线圈进行密封的状态下将线圈架外周侧覆盖的壳体;以及磁芯体安装工序,在该磁芯体安装工序中,将磁芯体插入壳体形成工序中所形成的壳体中的与插入孔连通的嵌入孔内,并将该磁芯体保持在该嵌入孔的内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磁芯的特性发生变化且确保防水性。另外,还能够防止磁芯发生破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天线装置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磁芯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磁芯体中安装有盖体的部位附近结构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线圈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天线装置中卡定突起所存在的部位处的正面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天线装置 20…磁芯体
21…磁芯 22…盖体
30…线圈架 31…筒体部
32…端子安装部 40…线圈
50…壳体 51…壳体主体部
52…凸缘部 31a…定位突起
53…侧面突出部 60…连接端子
61…电容器 60a~60c…连接端子
60a1、60b1…缠绕部 221…块状部
222…筒状部 223…凸片
224…嵌合突起(对应于防脱限制部的一部分)
224a…垂直面 224b…倾斜面
311…插入孔 312…线轴部
313…密封部 313a、313b…密封部
314…凸片(对应于突出部) 315…导向槽
316…纵槽 317…突边部
318…配线槽 319…突边部
511…嵌入孔 511a…内壁
512…卡定突起 513…凹陷部
514…嵌合孔(对应于防脱限制部的一部分)
521…安装孔 531…侧面盖部
532…接插件连接部 533…接插件孔
M…一体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天线装置10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凸缘部52所在侧设为下侧(Z2侧),将与之相反的一侧设为上侧(Z1侧)。另外,将存在有嵌入孔511的开口部分的一侧设为一端侧(X1侧),将与之相反的不存在嵌入孔511的开口部分的一侧设为另一端侧(X2侧)。另外,将与X方向和Z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Y方向,在图1中将左侧设为Y1侧,将与之相反的右侧设为Y2侧。
图1是表示天线装置1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天线装置10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天线装置10的主要结构元件包括磁芯体20、线圈架30、线圈40以及壳体50。
图3是表示磁芯体20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磁芯体20中安装有盖体22的部位附近结构的局部侧剖视图。磁芯体20具备磁芯21和盖体22。磁芯21由磁性材料形成,且设置成沿着X方向的长的长条状。另外,从正面观察时,磁芯21的剖面呈矩形形状。另外,磁芯21以磁性材料作为其材质,作为磁性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镍系的铁氧体或锰系铁氧体等各种铁氧体、强磁性铁镍合金、铁硅铝磁合金等各种磁性材料以及各种磁性材料的混合物。
盖体22被安装成覆盖磁芯21的一端侧(X1侧)的外周侧和一端侧(X1侧)的端面的形态。该盖体22以树脂作为材质而形成。盖体22具有块状部221和筒状部222。块状部221是位于相比磁芯21的一端侧(X1侧)的端面更靠近X1侧位置处的块状部分。筒状部222被设置为从该块状部221朝向磁芯21的另一端侧(X2侧)延伸的形态。筒状部222以将磁芯21的X1侧的外周面覆盖的方式设置成筒状。
另外,如图2所示,盖体22基本未进入线圈架30的插入孔311中而位于线圈架30的外部,但是,盖体22进入到后述的壳体50的嵌入孔511内。
另外,在盖体22上设有多个(图3和图4中为四个)凸片(fin)223。该凸片223是防止在将磁芯体20嵌入后述壳体50的嵌入孔511内后磁芯体20从嵌入孔511中脱落的突起状部分。另外,凸片223具有垂直面和倾斜面,其中,垂直面设置于凸片223的X1侧且与磁芯体2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倾斜面被形成为从该垂直面开始向着X2侧方向逐渐靠近磁芯21的形态。
另外,在盖体22上设有嵌合突起224。与凸片223同样地,嵌合突起224也是防止磁芯体20从嵌入孔511中脱落的防脱部分。但是,嵌合突起224嵌入后述壳体50的嵌合孔514中。由此,嵌合突起224作为磁芯体20的防脱件发挥作用。在此,嵌合突起224具有垂直面224a和倾斜面224b,其中,垂直面224a与磁芯体20的长度方向(X方向)垂直,倾斜面224b被形成为从该垂直面224a开始向着X2侧方向逐渐靠近磁芯21的形态。在此,倾斜面224b是在嵌合突起224嵌入嵌合孔514中时作为引导件发挥作用的部分,垂直面224a是通过与嵌合孔514的内壁抵接而作为磁芯体20的防脱件发挥作用的部分。
另外,嵌合突起224和嵌合孔514作为防脱限制部发挥作用。
接着,对线圈架30进行说明。线圈架30以例如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类热塑性树脂作为材质而形成。图5是表示线圈架30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在线圈架30中设有筒体部31和端子安装部32。筒体部31是将磁芯21覆盖的筒状部分但形成为较磁芯21的长度短的形态,从而设置成磁芯21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从筒体部31突出。
筒体部31中设有插入孔311。该插入孔311是贯穿筒体部31的孔部分,磁芯21插入该插入孔311中。因此,插入孔311设置成与磁芯21的剖面形状、即矩形形状对应的矩形形状,并且,插入孔311被设置成在能够容易地插入磁芯21的程度范围内比磁芯21的剖面大。但是,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盖体22卡在插入孔311上而限制磁芯21进入插入孔311中。
另外,在筒体部31上设有线轴部312和密封部313。线轴部312是配置线圈40的部分,其设置成较密封部313凹陷的形态。由此,配置于线轴部312的线圈40不会比密封部313突出,从而呈也能够对线圈40进行定位的状态。
另外,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在隔着线轴部312的X方向两端侧上分别设置有密封部313。密封部313形成为比线轴部312更加朝向外侧(远离插入孔311的中心线的方向)突出。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需要区分一对密封部313时,将一端侧(X1侧)的密封部313设为密封部313a,将另一端侧的密封部313设为密封部313b。
在各密封部313上,分别设有对应于突出部的凸片(fin)314。凸片314设有多个(图5中分别为各四个),并且围绕密封部313的外周呈环状地突出。该凸片314是与后述壳体50的嵌入孔511的内壁511a抵接的部分。由此,通过凸片314以与外部隔离的方式将嵌入孔511密封。在此,如后所述,在将呈形成有线圈40的状态的线圈架30配置于模具内之后,通过进行注塑成形而形成壳体50。然后,利用注塑成形时的温度等使凸片314的顶端侧融化而使其与壳体50(尤其是壳体50的嵌入孔511的内壁511a)一体化,从而形成一体化部M。通过该一体化部M的形成,能够提高嵌入孔与外部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防水性。
另外,在线圈架30上设有导向槽315。该导向槽315是用于引导缠绕在后述连接端子60(60a)上的导线的槽部分。该导向槽315的一部分也形成在端子安装部32上,但导向槽315的主要部分形成在筒体部31上,尤其是形成在线轴部312的X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导向槽315设置成比线轴部312凹陷,且其凹陷深度形成为足够使导线进入程度的深度。
另外,导向槽315被设置为与纵槽316相连。纵槽316是通过使密封部313b的沿上下方向(Z方向)的外周面朝向Y2侧凹陷而形成。另外,纵槽316被设置成比线轴部312的沿上下方向(Z方向)的外周面更向Y2侧凹陷。
另外,在纵槽316和线轴部312之间,设有将纵槽316和线轴部312隔开的突边部317。突边部317被设置为较线轴部312更加朝向Y1侧突出。而且,突边部317被设置为较线轴部312也向下侧(Z2侧)和上侧(Z1侧)突出。尤其是,通过将突边部317设置成朝向下侧(Z2侧)突出,从而使穿过纵槽316的导线在绕过该突边部317的下方侧后被引导向线轴部312。由此,能够使导线沿着比线轴部312和密封部313b更凹陷的位置而配置(铺设),从而即使在通过注塑成形形成壳体50时被赋予较大的压力,也能够防止导线断线的情况。
另外,如图5所示,穿过纵槽316后卷绕于线轴部312而形成了线圈40后的导线,在绕过突边部319的端部后被导入配线槽318内。该配线槽318的作用也与上述导向槽315和纵槽316相同。但是,其不同点在于:导向槽315和纵槽316是在形成线圈40之前导线所进入的部分,相对于此,配线槽318是在形成了线圈40之后导线所进入的部分。配线槽318设置在从筒体部31中的与密封部313a邻接的部位起至端子安装部32的连接端子60(60b)所存在的部位为止的范围内。
另外,端子安装部32被设置成从筒体部31侧面中的与密封部313a邻接的部位起朝向Y1侧突出。该端子安装部32是安装有连接端子60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安装部32上设有用于插入连接端子60的孔部分(省略图示),由此,通过将连接端子60插入该孔部分中,来安装连接端子60。但是,也可以在通过注塑成形形成壳体50时,通过将连接端子60镶嵌(insert)在模具内的方式来使端子安装部32与连接端子60一体成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安装部32上安装有电容器61。而且,电容器61的一侧连接于连接端子60a,电容器61的另一侧连接于连接端子60c。但是,也可以采用省略电容器61的结构,该情况下,连接端子60a呈与连接端子60b相同的结构。
另外,线圈40是通过卷绕导线而形成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40为单层卷绕(只卷绕了一层)结构,但线圈40也可以为多层卷绕的结构。
接下来,对壳体50进行说明。壳体50将安装有线圈40的线圈架30中的除了插入孔311以外的其他部分覆盖。如图1所示,壳体50具有壳体主体部51、凸缘部52以及侧面突出部53。壳体主体部51是壳体50中的设置成筒状的部分,且具有沿长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嵌入孔511。但是,壳体主体部51与线圈架30的筒体部31不同,其设置成将嵌入孔511的另一端侧开口部堵塞的有底筒状。
另外,壳体50以例如PBT(polybut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类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材质而形成。在此,在线圈架30和壳体50为相同材质时,容易使凸片314与壳体50的嵌入孔511的内壁511a一体化而形成一体化部M。但是,线圈架30和壳体50也可以是不同的材质。另外,优选凸片314与壳体50的嵌入孔511的内壁511a形成一体化部M,但也可以不形成一体化部M。
形成有线圈40的线圈架30位于嵌入孔511内。而且,磁芯体20也以插入于线圈架30的插入孔311中的状态位于嵌入孔511内,而且磁芯体20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从插入孔311突出而直接位于嵌入孔511内。
在此,如图2所示,在嵌入孔511的里侧(X2侧)设有从其内壁511a突出的卡定突起512。该卡定突起512是用于将位于里侧(X2侧)的磁芯21卡定从而抑制磁芯体20的晃动、或抑制磁芯体20从嵌入孔511中脱落的突起。图6是天线装置10中的卡定突起512所存在部位处的正面剖视图。如图6所示,卡定突起512分别从底面、顶面及侧面的内壁511a突出。而且,将这些卡定突起512的顶端侧连接而得到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为矩形的区域),被设置为比磁芯21的断面形状小一圈。由此,磁芯21呈被卡定突起512紧紧地夹持而不会晃动的状态。
另外,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从侧面突出一个卡定突起512,从面积比侧面大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突出设置有两个卡定突起512。另外,如图2所示,卡定突起512设置成沿着X方向长的长条状。
另外,在壳体主体部51中设有凹陷部513。凹陷部513设置在壳体主体部51的长度方向(X方向)上的两端侧,并且是从壳体主体部51的外周侧向内凹陷而形成。在此,如图5所示,在线圈架30上设有定位突起31a,该定位突起31a的顶端在模具内部与突出的部分(模具内壁或模具镶块)抵接。由此,在模具内部对线圈架30进行定位,与该突出部分对应的部分成为凹陷部513。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部513分别设置在壳体主体部51的长度方向(X方向)的两端部,以及壳体主体部51宽度方向(Y方向)的两端部上(合计设有四个凹陷部513)。
另外,在壳体主体部51中设有嵌合孔514。该嵌合孔514配置成:在壳体主体部51的顶面上位于偏靠一端侧(X1侧)端部的位置处,而且,在嵌入孔511中插入有磁芯体20时,嵌合孔514位于块状部221的上侧。该嵌合孔514是供上述嵌合突起224嵌入的孔部分。该嵌合孔514的X1侧内壁与上述垂直面224a抵接,由此限制磁芯体20向X1侧移动。通过这样,能够防止磁芯体20从嵌入孔511中脱落。
另外,凸缘部52设置成与壳体主体部51相连。凸缘部52是在将天线装置10安装于车辆等的安装部位上时与该安装部位抵接的部分。此时,通过凸缘部52能够使壳体主体部51远离车辆等的安装部位。在此,为了能够使壳体主体部51远离车辆等的安装部位,将凸缘部52设置成其底面比壳体主体部51的底面更向下方突出。该凸缘部52设置为从壳体主体部51分别向一端侧(X1侧)和另一端侧(X2侧)突出。另外,在凸缘部52上设有安装孔521。安装孔521贯通凸缘部52,且在该安装孔521中插入螺钉等紧固部件。由此,能够将天线装置10固定于车辆等的安装部位。另外,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一对安装孔521中的一个安装孔被设置成长孔状。
另外,如图1所示,从壳体主体部51的Y1侧侧面突出设置有侧面突出部53。该侧面突出部53是将端子安装部32覆盖的部分。另外,侧面突出部53也将连接端子60覆盖。即,线圈架30是以端子安装部32的孔部分中插入有连接端子60的状态被设置于模具的内部。由于以该状态通过注塑成形形成壳体50,因此成为侧面突出部53也将连接端子60覆盖的状态。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侧面突出部53中的沿Y方向(Y1方向及/或Y2方向)延伸并覆盖端子安装部32的部分设为侧面盖部531。
另外,在侧面突出部53中设有接插件连接部(connector joining part)532。该接插件连接部532是从侧面盖部531朝向X1侧突出的部分。该接插件连接部532是具有接插件孔533的筒状部分,连接端子60b、60c的X1侧的销状部分在接插件孔533的内部突出。因此,当将外部的接插件插入接插件孔533中时,该接插件与连接端子60b、60c电连接,从而能够使线圈40中导通电流。
(关于制造方法)
以下,对以上那样构成的天线装置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制造天线装置10时,预先通过例如模压成形来形成线圈架30。然后,将连接端子60插入线圈架30的端子安装部32的孔部分中。接着,将导线的一端侧缠绕在缠绕部60a1上,然后将导线沿导向槽315的内部配置,进而将导线配置在纵槽316内,并使导线绕过突边部317的下端侧,然后将导线引导至线轴部312。然后,在线轴部312上卷绕导线从而形成线圈40。
在线圈40形成之后,以绕过突边部319的下端侧的方式配置导线,并将导线沿配线槽318的内部配置,然后将导线引导至连接端子60b。然后,将导线的另一端侧缠绕于缠绕部60b1上。在线轴部312上,以单层卷绕方式(以只卷绕一层的状态)卷绕导线从而形成线圈40。但是,在线轴部312上,也可以以多层卷绕方式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40。另外,也可以在形成该线圈40之前或之后将电容器61安装于端子安装部32上。
接着,以线圈架30的插入孔311中未插入有磁芯体20的状态,将线圈架30配置于模具的内部。此时,使定位突起31a在模具内部与突出的部分(模具内壁或模具镶块)抵接,从而在模具内部对线圈架30进行定位。然后,将与嵌入孔511相对应的型芯插入于插入孔311中,并完成注塑成形前的其他准备。
之后,以规定的注射压力使熔融的热塑性树脂流入模具的内部,并进行模压成形。然后,降低模具内部的温度,使流入的树脂硬化而形成壳体50。之后,打开模具的上模和下模,取出呈形成有壳体50的状态的天线装置10。
另外,与上述线圈40的形成或壳体50的形成分开,另外独立地将盖体22安装于磁芯21上而形成磁芯体20。然后,将磁芯体20嵌入嵌入孔511中。此时,当向嵌入孔511的里侧逐渐插入磁芯体20时,呈磁芯21的里侧部分被多个卡定突起512夹持的状态。进而,当进一步将磁芯体20嵌入到嵌入孔511中时,嵌合突起224进入嵌合孔514中。由此,磁芯体20的插入作业完成。通过以上作业,在壳体50的模压成形后将磁芯体20插入到嵌入孔511(插入孔311)中,由此形成了天线装置10。
<关于效果>
根据以上那样构成的天线装置10,在通过模压成形形成了壳体50之后,将磁芯体20插入该壳体50的嵌入孔511中,且在插入后将磁芯体20保持于嵌入孔511的内部。因此,能够形成为在进行壳体50的模压成形时磁芯体20并不存在于嵌入孔511中这一结构,从而能够形成在进行壳体50的模压成形时不会对磁芯体20(磁芯21)施加压力(注射压力等)的状态。另外,能够防止因树脂制的壳体50在被模压成形后发生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压力施加于磁芯体20(磁芯21)上这一情况。由此,能够抑制磁芯21的以电感为代表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能够抑制天线装置10的特性发生偏差。
另外,由于能够在未被施加壳体50的模压成形时的高压力(注射压力等)的状态下形成天线装置10,因此能够防止磁芯21发生破裂的情况。
进而,由于线圈40的周围被模压成形的壳体50所覆盖,因此能够提高线圈40的防水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磁芯体20(磁芯21)在嵌入孔511的内部被卡定突起512以按压状态进行卡定,进而,磁芯21中的除了被卡定突起512或盖体22保持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与嵌入孔511的内壁511a隔开间隙而存在。因此,能够减轻施加于磁芯21上的压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磁芯21的以电感为代表的特性发生变化。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入孔511中有底的里侧(X2侧)上设有以夹持状态支撑磁芯体20的卡定突起512。因此,能够以不会发生晃动的状态可靠地将磁芯体20(磁芯21)保持在嵌入孔511的内部。另外,通过构成为使卡定突起512与磁芯21抵接,能够减少壳体50与磁芯21的接触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磁芯21的以电感为代表的特性发生变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圈架30的外周侧设有凸片314,且该凸片314与壳体50的嵌入孔511的内壁511a形成一体化部M。通过该凸片314的存在,防止了在线圈架30与壳体50之间形成间隙,而且能够防止线圈架30和壳体50之间发生脱离。由此,对于存在于线圈架30与壳体50之间的线圈40,能够提高与外部之间的密封性。即,通过凸片314的存在,能够进一步提高线圈40的防水性。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磁芯体20上设有盖体22,在壳体50与盖体22之间设有构成防脱限制部的嵌合突起224和嵌合孔514。因此,能够很好地防止磁芯体20从嵌入孔511中脱落的情况。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除此以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叙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主体部51被设置成将嵌入孔511的另一端侧(X2侧)开口部堵塞的有底筒状。但是,壳体主体部也可以不将另一端侧堵塞而形成开口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定磁芯21的卡定突起512被设置成从壳体主体部51的嵌入孔511的内壁突出。但是,该卡定突起也可以设置在线圈架30的插入孔311的内部。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保持磁芯体20。另外,卡定突起既可以只设置在插入孔311内,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嵌入孔511和插入孔311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芯体20由磁芯21和盖体22形成。但是,磁芯体20也可以仅由磁芯21形成。另外,也可以在磁芯21上设置与嵌合突起相同的突起部分,并由该突起部分发挥作为防脱限制部的功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线圈架30上设有凸片314,但也可以采用省略该凸片314的结构。另外,凸片314并不一定要设置成环状,也可以设置为例如螺旋状、弧状等环状以外的其他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定突起512相对于磁芯21未粘结而是呈按压的状态。即,磁芯21与卡定突起512相互接触的表面未被接合,而是呈只要解除按压力便可容易地相互分离的状态。但是,也可以采用通过涂敷粘接剂而使粘合层介于磁芯21与卡定突起512之间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采用在磁芯体20的磁芯21上的与卡定突起512抵接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位上存在粘合层的结构。

Claims (5)

1.一种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磁芯体,其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
线圈架,其具有供所述磁芯体插入的插入孔,
线圈,其配置于所述线圈架的外周侧,以及
壳体,其将所述线圈架外周侧的所述线圈以从外部进行密封的状态覆盖,且具有在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状态下能够供所述磁芯体插入的嵌入孔,并且,所述壳体在所述磁芯体被插入后将所述磁芯体保持在所述嵌入孔的内部;
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侧,设有朝向所述壳体突出且从外部将所述线圈进行密封的环状突出部,该突出部的至少顶端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周侧一体化而形成一体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芯体设置成长条状,并且,
所述磁芯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至少一端在所述嵌入孔的内部以按压状态被卡定,进而,所述磁芯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之间的部位,与所述嵌入孔的内壁面隔开间隙而存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入孔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中的任意一端侧被堵塞,
在所述嵌入孔的被堵塞的里侧,设有将所述磁芯体以夹持状态进行支撑的卡定突起。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天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磁芯体上设有安装于所述磁芯上的盖体,
在所述壳体与所述盖体之间,设有限制所述磁芯体从所述嵌入孔中脱落的防脱限制部。
5.一种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形成工序,在该线圈形成工序中,在线圈架的外周侧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所述线圈架设有供磁芯体插入的插入孔,所述磁芯体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芯,
线圈架配置工序,其是在所述线圈形成工序之后将所述线圈架配置在模具内部的规定位置处,
壳体形成工序,在该壳体形成工序中,将熔融的树脂流入所述模具的内部,从而形成在从外部将所述线圈进行密封的状态下将所述线圈架外周侧覆盖的壳体,其中,将线圈进行密封是将突出部的至少顶端侧与所述壳体的内周侧一体化而形成一体化部,该突出部是在所述线圈架的外周侧朝向所述壳体突出且从外部将所述线圈进行密封的环状突出部,以及,
磁芯体安装工序,在该磁芯体安装工序中,将所述磁芯体插入所述壳体形成工序中所形成的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插入孔连通的嵌入孔内,并将所述磁芯体保持在所述嵌入孔的内部。
CN201710945729.XA 2013-05-17 2014-05-13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7324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5068A JP6229305B2 (ja) 2013-05-17 2013-05-17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105068 2013-05-17
CN201410200223.2A CN104167607B (zh) 2013-05-17 2014-05-13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0223.2A Division CN104167607B (zh) 2013-05-17 2014-05-13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32416A CN107732416A (zh) 2018-02-23
CN107732416B true CN107732416B (zh) 2019-12-17

Family

ID=5073581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5729.XA Active CN107732416B (zh) 2013-05-17 2014-05-13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410200223.2A Active CN104167607B (zh) 2013-05-17 2014-05-13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0223.2A Active CN104167607B (zh) 2013-05-17 2014-05-13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804256B1 (zh)
JP (1) JP6229305B2 (zh)
CN (2) CN1077324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7645A (zh) * 2016-06-17 2016-09-28 上海易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磁脉冲发射天线的方法
JP6645622B2 (ja) * 2017-05-25 2020-02-1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
JP7120602B2 (ja) * 2018-04-09 2022-08-17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コイル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
DE102018222368B4 (de) * 2018-12-19 2022-09-29 SUMIDA Components & Modules GmbH Formwerkzeug zum formen eines stabförmigen gehäuses für eine stabantenn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stabförmigen gehäuses und stabantenne
CN111628293B (zh) * 2019-02-28 2024-03-19 胜美达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11987453B (zh) * 2020-09-17 2021-05-25 广州郝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场通讯天线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81158A (zh) * 2004-04-06 2005-10-12 东光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
CN1788386A (zh) * 2004-03-04 2006-06-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使用其的通信装置
JP2006180436A (ja) * 2004-12-24 2006-07-06 Tokai Rika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868090A (zh) * 2003-10-16 2006-11-22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及天线装置
CN101118983A (zh) * 2006-08-01 2008-02-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2044751A (zh) * 2009-10-21 2011-05-04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装置
CN202384498U (zh) * 2011-10-06 2012-08-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天线用线圈零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203516U (zh) * 1981-06-20 1982-12-24
US7023395B2 (en) * 2003-08-05 2006-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4631388B2 (ja) 2004-10-20 2011-02-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CN1989654B (zh) * 2005-08-04 2011-12-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线圈天线
US8552827B2 (en) * 2006-07-21 2013-10-08 Sumida Corporation Coil component
JP4655230B2 (ja) * 2006-09-20 2011-03-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バーアンテナ用ボビン、バーアンテナ及び車両用ドアハンドル
EP2093833B1 (en) * 2006-11-08 2014-05-07 Sumida Corporation Antenna unit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090A (zh) * 2003-10-16 2006-11-22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及天线装置
CN1788386A (zh) * 2004-03-04 2006-06-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和使用其的通信装置
CN1681158A (zh) * 2004-04-06 2005-10-12 东光株式会社 天线线圈
JP2006180436A (ja) * 2004-12-24 2006-07-06 Tokai Rika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18983A (zh) * 2006-08-01 2008-02-06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天线装置
CN102044751A (zh) * 2009-10-21 2011-05-04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装置
CN202384498U (zh) * 2011-10-06 2012-08-1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天线用线圈零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29305B2 (ja) 2017-11-15
JP2014225834A (ja) 2014-12-04
CN104167607B (zh) 2017-11-10
CN107732416A (zh) 2018-02-23
EP2804256A1 (en) 2014-11-19
CN104167607A (zh) 2014-11-26
EP2804256B1 (en) 201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32416B (zh) 天线装置和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8879102B (zh) 天线仪器
JP5691019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107275043B (zh) 小型变压器
CN102377069B (zh) 防水型电连接器、防水型电连接器的组装方法
CN102377139B (zh) 电接线箱
CN107087360A (zh) 电路基板组装体、最终电路基板组装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236128A (ja) コイル装置
JP5448062B2 (ja) 電子部品装置
US993543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US6590487B2 (en) Moulded coil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5215628B2 (ja) ソレノイドの樹脂成形方法及び樹脂成形体
KR20120090817A (ko) 몰드 코일 및 몰드 코일을 이용한 전자 밸브
US7575477B2 (en) Lamp socket
US11017935B2 (en) Reactor
JP4800759B2 (ja) 電子タ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に適した保護ケース
US20190074629A1 (en) Wire with terminal
US20190378641A1 (en) Inductor and inductor manufacturing method
WO2015019847A1 (ja) コネクタ
CN102262969B (zh) 电气部件
CN111383827B (zh) 线圈装置
US11830650B2 (en) Reactor
JP7494761B2 (ja) 中継コネクタ
US20240162645A1 (en) Connector
JP2010219123A (ja) コイ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