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27022A -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27022A
CN107727022A CN201710603776.6A CN201710603776A CN107727022A CN 107727022 A CN107727022 A CN 107727022A CN 201710603776 A CN201710603776 A CN 201710603776A CN 107727022 A CN107727022 A CN 1077270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value
compensation wheel
wheel
suspensio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037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淼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INS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INS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INS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INS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037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270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27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270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2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or details thereof, where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is not covered by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nspecified or not releva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9/00Measuring inclination, e.g. by clinometers, by lev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00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 G01M1/12Static balancing;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centre of grav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给出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和/或,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可全天候工作,功耗低,布设简单,可及时检测出接触网补偿器故障和接触悬挂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供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张力补偿装置几部分组成。
接触网补偿器是自动调节接触线和承力索张力的补偿机构及其制动装置的总称。当温度变化时,线索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热胀冷缩出现伸长或缩短。由于在锚段两端线索下锚处安装了补偿器,在其坠砣串重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调整线索的张力并保持线索弛度满足技术要求,从而使接触悬挂的稳定性与弹性得到了改善,提高了接触网运营质量。
补偿器由补偿滑轮、补偿绳、杵环杆、坠砣杆、坠砣块及连接零件组成。补偿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构造相同),定滑轮改变受力方向,动滑轮除改变受力方向外还可省力和移动位置。滑轮一般都装有轴承。
补偿器串接在锚段内线索两端与支柱固定处,根据接触悬挂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的补偿器结构。
补偿器靠坠砣串的重力使线索的张力保持平衡。当温度变化时,线索的伸缩使坠砣串上升和降,当坠砣串升降超出允许范围时,如下降过多使坠砣串底面接触地面或上升过多使坠砣杆耳环孔卡在定滑轮槽中,都会使补偿器失去补偿作用。因此用补偿器的a 、b值来限定坠砣串的升降范围。
对张力自动补偿装置的要求包括:补偿装置应灵活,在线索内的张力发生缓慢变化时,应能及时补偿,传送效率要高;具有快速制动作用,一旦发生断线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线索内的张力迅速发生变化时,补偿装置还应有一种制动功能。一般对于全补偿的承力索内的补偿装置,如不具备这种功能时,还需专门加有断线制动装置,以防止在一旦发生断线时,坠砣串落地而造成事故扩大、恢复困难。
接触网锚段在下述因素作用下会出现偏移:1)中心锚结固定点两侧的张力不平衡导致锚段偏移;2)锚段内路基倾斜导致接触悬挂重量倾斜分布;3)风力或受电弓的冲击。
接触网锚段偏移会产生如下危害:破坏了接触悬挂的弹性性能,不利于高速受流;易造成受电弓脱弓或钻弓事故,因为锚段偏移会导致腕臂偏移,导致定位点的拉出值(“之”字值)改变;腕臂的严重偏移会导致承力索与接地物之间的距离不够而引起放电,造成馈电侧的断路器动作和承力索端断线等严重的接触网事故。
中心锚结,一般布置原则是使中心锚结固定点两侧线索的张力尽量相 等,并尽可能靠近锚段中部。在特殊情况下,锚段长度较短时,可不设中心锚结,将锚段一端硬锚,另一端线索安装补偿器,此时的硬锚就相当于中心锚结。
在专利申请领域,针对接触网补偿器的检测,出现如下方法或装置:
申请号为CN201420633599.8,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坠砣补偿方式的接触网线索张力监测装置”给出的装置由检测部分及后处理部分组成,检测部分为加速度传感器,安装于接触网坠砣上,且加速度传感器的应变方向垂直于坠砣的上表面;后处理部分由微处理器、显示单元组成,微处理器分别与显示单元、加速度传感器连接。
申请号为CN201621160956.9,发明名称为“铁路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监测系统”给出的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安装有电路板和电源,电源与电路板相连,电源用于给电路板供电,上述电路板上设有传感器、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上述信号采集处理模块包括信号调理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MCU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测距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经过信号调理电路和模数转换电路传输,进而使得信号传输的噪音更小,进而使得张力补偿装置的监测效果更好。
申请号为CN201620828264.0,发明名称为“接触网锚段张力状态监测装置”给出的装置包括包括支柱、控制盒与接触网张力补偿器,其特征在于:接触网张力补偿器安装反射板,接触网张力补偿器上方安装激光探头,激光探头和反射板对应设置,激光探头通过线路连接控制盒,控制盒设置电源装置。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包括:
申请号为CN201420633599.8,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坠砣补偿方式的接触网线索张力监测装置”给出的在接触网坠砣上安装加速度传感器的方法,不能识别补偿棘轮卡死故障,因为补偿棘轮正常动作和补偿棘轮被卡死这两种情况下坠砣张力是相同的;
申请号为CN201621160956.9,发明名称为“铁路接触网张力补偿装置监测系统”给出的基于测距的装置,以及申请号为CN201620828264.0,发明名称为“接触网锚段张力状态监测装置”给出的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置,虽然简单直观,但是不能在沙尘冰雪或烈日下可靠工作,不能实现全天候可靠检测。
本发明给出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不能检测接触悬挂偏移和不能检测中心锚结偏移这些缺点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给出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不能检测接触悬挂偏移和不能检测中心锚结偏移这些缺点中的至少一种。可全天候工作,功耗低,布设简单,可及时检测出接触网补偿器故障和接触悬挂故障。
本发明给出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和/或
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本发明给出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包含如下模块: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和/或无线电发送模块;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包括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或包括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包括数据处理子模块;
无线电发送模块,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包括无线电调制子模块和射频发射子模块;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和无线电发送模块之间具有如下构成方式: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将其输出的接触网状态信息送往无线电发送模块,无线电发送模块将所述接触网状态信息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这种结构形式用于在接触网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或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无线电发送模块,无线电发送模块将所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这种结构形式用于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在接触网现场进行数据采集,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在网络侧使用无线电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或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获取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将其送往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使用所述信息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这种结构形式用于在网络侧或终端侧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不能检测接触悬挂偏移和不能检测中心锚结偏移这些缺点中的至少一种。可全天候工作,功耗低,布设简单,可及时检测出接触网补偿器故障和接触悬挂故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给出的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组成示意图。
实施例
本发明给出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不能检测接触悬挂偏移和不能检测中心锚结偏移这些缺点中的至少一种。可全天候工作,功耗低,布设简单,可及时检测出接触网补偿器故障和接触悬挂故障。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举例、装置举例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举例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实施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20,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和/或
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具体地,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包括:
使用布设在接触网补偿器上的传感器采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
使用位于网络侧的有线或无线接口接收布设在接触网补偿器上的传感器采集到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作为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211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212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作为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213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214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络侧包括无线接入网内的数据处理节点、公网内的数据处理节点、专网内的数据处理节点、可接入无线接入网的车载数据处理节点、可接入所述无线信道的车载数据处理节点和可接入所述无线信道的便携终端节点中的任一种。
具体地,所述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接触网补偿器补偿轮是否正常动作、接触网补偿器坠砣是否正常动作、接触网接触线是否断线、接触网承力索是否断开、接触网悬挂是否窜动、接触网锚段是否偏移和接触网中心锚结是否故障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该步骤可以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也可以在下锚现场实现,也可以在网络侧实现,具体地:
所述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包括由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直接采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在下锚现场实现,包括通过无线信道从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位于锚柱现场的便携式数据处理器,个人通信终端,或经过该位置处的车载数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在网络侧实现,包括与公网和专网相连通的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公网或专网,从无线信道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该步骤可以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也可以在下锚现场实现,也可以在网络侧实现,具体地:
所述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包括在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内实现,在锚柱上安装的装置内实现;
所述在下锚现场实现,包括通过无线信道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发送给位于锚柱现场的便携式数据处理器,或发送给位于锚柱现场的个人通信终端,或发送给经过该位置处的车载数据处理器;
所述在网络侧实现,包括在与公网和专网相连通的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内实现,具体地,通过无线信道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发送至公网和专网,由公网和专网将所述数据发送给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该步骤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具体包括:
由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将采集的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位于锚柱现场的便携式数据处理器,或发送给位于锚柱现场的个人通信终端,或发送给经过该位置处的车载数据处理器,或发送至公网,或发送至专网。
具体地,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在平衡状态下的位置不随补偿绳的伸缩而改变,为定滑轮、定棘轮或定鼓轮。
所述定滑轮、定棘轮或定鼓轮在概念上与动滑轮、动棘轮或动鼓轮相对应,动滑轮、动棘轮或动鼓轮的空间位置随补偿绳的伸缩而改变。
具体地,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包括补偿轮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空间位置变化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既包括补偿轮在平衡状态下的位置信息,也包括平衡状态改变后的位置信息。
通常,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风吹、受电弓冲击,在获取补偿轮位置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提取或抑制环境因素的影响信息。
本实施例中,作为定滑轮、定棘轮和定鼓轮中任一种的补偿轮,在三个作用力的作用下处于位置平衡状态,这三个作用力分别为:坠砣的下拉力,承力索或接触线的横向拉力,锚柱的斜上方向的拉力;补偿轮在所述三个作用力的作用下,其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下的补偿轮的位置不会因为补偿绳的伸缩而改变其平衡位置。
使所述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承力索断线、接触线断线、补偿绳断线、锚柱倾斜、平衡论卡住和坠砣卡住中的至少一种。
实际中,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即补偿轮的位置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补偿轮的位置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伴随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轴心位置改变和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改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包括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在坠砣的拉力与接触线热胀冷缩产生的张弛力作用下发生转动,或在坠砣的拉力与承力索热胀冷缩产生的张弛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补偿轮的这种转动是补偿器进行温度补偿的核心动作。
实际系统中,除了温度变化导致补偿轮的转动之外,锚段偏移、接触悬挂窜动和中心锚结故障都会导致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的异常转动,这种异常转动信息可用于判断锚段是否偏移、接触悬挂是否窜动和中心锚结是否出现故障。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重力传感器或电子水平仪获取补偿轮悬挂体当前位置的倾角信息;
所述补偿轮悬挂体包括补偿轮本体的框架、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双环杆和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缆索中的任一种;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重力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的一种,该重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补偿轮的悬挂体上,用于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检测到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大于预定的倾角变化门限,则认为补偿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者,认为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
进一步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方向。
更进一步地,与环境温度变化信息相结合,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的快慢或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
再进一步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补偿轮是否卡死、坠砣是否卡住、接触线是否断开和承力索是否断开中的至少一种。
再进一步地,使用位于一个锚段两端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接触悬挂是否窜动、锚段是否偏移和中心锚结是否故障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电子水平仪为电容式或电感式,该电子水平仪安装在所述补偿轮的悬挂体上,用于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检测到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大于预定的倾角变化门限,则认为补偿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者,认为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
进一步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方向。
更进一步地,与环境温度变化信息相结合,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的快慢或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
再进一步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补偿轮是否卡死、坠砣是否卡住、接触线是否断开和承力索是否断开中的至少一种。
再进一步地,使用位于一个锚段两端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接触悬挂是否窜动、锚段是否偏移和中心锚结是否故障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磁感应传感器获取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带有棘轮的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使用补偿绳的长度变化确定补偿轮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直接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的补偿绳长度变化信息代替补偿轮转动信息使用;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的转动信息包括补偿轮本体绕其转轴转动的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磁感应传感器安装在补偿轮框架上,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磁体或导磁体;当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磁体时,使用磁感应传感器测量该磁体的磁场强度来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当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导磁体时,使用磁感应传感器测量磁体至该导磁体的磁场强度来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
所述导磁体对磁体的磁场进行传导或聚集;
当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导磁体时,在补偿轮框架上安装磁感应传感器和磁体。
进一步地,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磁体或导磁体,磁体或导磁体安装的越多,对转动角度的识别越精细;或在补偿轮框架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磁感应传感器和磁体,磁感应传感器和磁体安装的越多,对转动角度的识别越精细。
具体地,所述电容传感器安装在补偿轮框架上,与补偿轮本体上的棘轮轮齿之间存在间距,棘轮轮齿作为电容传感器的第二极;当补偿轮本体转动时,作为电容传感器第二极的棘轮轮齿的表面与安装在补偿轮框架上且位置不变的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该电容传感器的第一和第二极间距离的变化导致电容传感器容量变化,通过测量该容传感器容量变化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作为通过测量该容传感器容量变化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所述电容传感器构成阻容式(RC)振荡器电容传感器的容量变化导致震荡频率的变化,测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判断补偿轮本体上的棘轮轮齿的转动或转动方向。
进一步地,在补偿轮框架上一个棘轮轮齿跨度内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电容传感器,使得不同的电容传感器对应补偿轮本体上同一个棘轮轮齿的不同部位,将不同位置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确定棘轮轮齿的位置变化、变化方向和棘轮轮齿的轮廓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将不同位置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确定棘轮轮齿的位置变化、变化方向和棘轮轮齿的轮廓中的至少一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高于第二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时,表明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小,棘轮轮齿在第二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大于第一位置处的表面,即,棘轮轮齿是从第一位置上凸到第二位置;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出现最高时,表明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达到最小,相应地,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为棘轮轮齿的最凹处;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出现最低时,表明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达到最大,相应地,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为棘轮轮齿的最凸处;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与第二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同时升高时,表明棘轮轮齿的斜形表面在向远离第一和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与第二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同时降低时,表明棘轮轮齿的斜形表面在向靠近第一和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
使用棘轮转动一个轮齿的角度内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使用轮齿表面的斜率和齿距计算在一个轮齿宽度内出现的频率与棘轮轮齿的转动角度间的对应关系,使用该对应关系和对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的测量值即可确定棘轮轮齿的转动角度。
具体地,所述摩擦转动传感器包括利用补偿绳在其长度方向的移动获取转动动力的传感器;或包括利用坠砣沿限制管上下移动获取转动动力的传感器。
所述利用坠砣沿限制管上下移动获取转动动力,包括:
在坠砣抱箍上或在坠砣串上安装摩擦转动传感器,使用弹性支撑部件将摩擦转动传感器的摩擦轮挤压在限制管表面,当坠砣沿限制管上下移动时,通过限制管表面与摩擦轮间的摩擦力获取摩擦转动传感器所需要的转动动力。
所述限制管为直径为40毫米的铝合金管制成,长度为5.7米,其作用是防止坠砣串在外力作用下侵入建筑界限;坠砣串通过坠砣抱箍与限制管相连。
所述该摩擦转动传感器包括摩擦轮,以及转动编码器和转动电位器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摩擦转动传感器包含的摩擦轮压在补偿绳的表面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将承力索补偿绳的防磨滑轮作为所述摩擦轮挤压在补偿绳的表面获取转动动力;在实际实现中,将防磨滑轮即作为承力索补偿绳防摩擦使用,又作为摩擦转动传感器包含的摩擦轮使用。
在实际系统中,补偿器处接触线双环杆与承力索补偿绳间往往会出现摩擦,为了防止该摩擦的出现,现场往往采取在承力索补偿绳上装防磨滑轮的办法,承力索防磨滑轮要求尽量靠近接触线双环杆又不与双环杆发生卡滞。
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使用补偿绳的长度变化确定补偿轮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直接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的补偿绳长度变化信息作为补偿轮转动信息使用,包括:
通过将摩擦转动传感器的摩擦轮挤压在补偿绳上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或
通过将摩擦转动传感器的摩擦轮挤压在限制管上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
本实施例中,使用磁感应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摩擦转动传感器中任一种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在光学测距窗口内激光测距获取补偿绳的长度或坠砣的位置信息;
使用补偿绳的长度信息或坠砣的位置信息对磁感应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摩擦转动传感器中任一种的测量值进行标定。
所述光学测量窗口为可以可靠获取激光测距信息的时间窗口或环境窗口;其中,
所述时间窗口包括无强烈日光照射且无冰雪暴雨的时间区间,具体地,所述时间窗口为日落后的时间区间。
所述环境窗口为无烈日直接照射、无冰雪覆盖和无暴雨覆盖的气象窗口。
具体地,所述光学测量窗口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光电探测器测量环境光强度,当环境光强度低于预定的照度门限时,确定处于光学测量窗口内;以及
使用超声波探测器探测冰雪覆盖,当在预定的距离内无目标回拨出现时,确定处于光学测量窗口内。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
在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的前提下,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和坠砣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卡住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以及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正常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异常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或位置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或位置改变;
所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近似等于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或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内是否出现或是否可能出现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温度变化,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
具体地,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对获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进行平均或平滑滤波处理,使用平均或平滑滤波处理后的数据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
所述平滑滤波处理包括曲线拟合处理和最小二乘法处理中的任一项处理方法。
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包括一次唤醒后采样得到的倾角值或两次以上唤醒后采样得到的倾角值。
具体地,所述出现平衡状态改变等价于补偿轮出现位置改变。
具体地,所述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
实施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接触网补偿器的坠砣处于正常位置区间和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判断。
具体地,所述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包括:
实施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接触网补偿器的坠砣处于异常位置区间、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绳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接触线处于断开状态和承力索处于断开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判断。
具体地,所述倾角差值门限为大于或等于2度的角度值。
本实施例中,作为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近似等于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时间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确定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的变化为A度;
使用偿轮悬本体的径向尺寸确定偿轮悬挂体角度改变A度需要沿横向补偿绳所在方向的拉动或松动长度D;
判断使用温度变化值与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间的先验知识确定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根据唤醒间隔或上报角度值的时间确定出现角度值变化为A度所经历的时间t1;
根据现场环境温度变化的先验信息,确定在现场环境下,出现导致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D所需的温度变化量所需要的时间t2;
若t1与t2的误差小于或等于2dB,则判t1近似等于t2,若t1与t2的误差大于2dB,则判t1与t2不一致;
t1与t2不一致时,判承力索或接触线断线导致的角度变化为补偿轮状态的快速变化。
所述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包括在具体现场气候条件下,在唤醒周期或一个白昼或一个昼夜内,是否会出现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作为一种举例,A取值为2度,D取值为10厘米。
所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内是否出现或是否可能出现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温度变化,包括:
确定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的变化为A度;
使用偿轮悬本体的径向尺寸确定偿轮悬挂体角度改变A度需要沿横向补偿绳所在方向的拉动或松动长度D;
判断使用温度变化值与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间的先验知识确定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根据唤醒间隔、上报角度值的时间和现场环境温度变化的先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在现场环境下,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是否可能出现导致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D所需的温度变化值,若是,则判为温度变化导致的角度变化,若否,则判为承力索或接触线断线导致的角度变化;
承力索或接触线断线导致的角度变化为补偿轮状态的快速变化。
所述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包括在具体现场气候条件下,在唤醒周期或一个白昼或一个昼夜内,是否会出现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作为一种举例,A取值为2度,D取值为10厘米。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本实施例中,作为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将特定温度变化区间确定为5摄氏度,将该温度区间对应的补偿轮转动角度的先验值a度与该温度变化区间内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a'进行比较,若a'比a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a'比a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a'与a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X、Y取值为1至10dB之间的数值;
优选地,X、Y取值为3dB。
本实施例中,所述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包括: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使用重力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或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补偿绳伸缩方向或坠砣移动方向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中,所述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包括: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所述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的数据处理器,由数据处理器实施相应的状态判断;或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所述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中的一个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发送至另一个所对应的锚段端,由位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器实施相应的状态判断;或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所述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车载或便携数据处理器,由数据处理器实施相应的状态判断。
本实施例中,M、N在1至10dB之间取值;
优选地,M、N取值为3dB。
本实施例中,K在1至10dB之间取值;
优选地,K在1至3dB之间取值;
更优选地,K取值为2dB。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
具体地,所述补偿轮为承力索补偿轮或接触线补偿轮;
所述确定接触线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接触线补偿轮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所述确定承力索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承力索补偿轮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所述确定接触网补偿器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承力索补偿轮和接触线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所述确定接触悬挂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承力索补偿轮和接触线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具体地,所述倾角差值门限为大于或等于2度的角度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分别位于同一个锚段的不同端。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操作:
通过使用NB-IOT(Narrow Band Internat Of Things)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通过使用LoRa(Long Range)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以及
通过使用LTE Sidelink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所述数据处理器位于接触网现场或位于远端。
具体地,所述使用NB-IOT(Narrow Band Internat Of Things)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包括在移动运营上运营频谱上构建的NB-IOT信道和在面许可频谱上构建的NB-IOT信道中的任一种。
所述使用LoRa(Long Range)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包括从下锚处至车载LoRa无线节点、便携式LoRa无线节点、支持LoRa(Long Range)技术规范构的个人终端和远端LoRa无线节点中的任一种的无线信道。
所述使用LTE Sidelink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包括从下锚处至车载无线终端、便携式无线测量终端、支持LTE Sidelink技术规范的个人终端中的任一种的无线信道。
所述数据处理器位于接触网现场,包括安装在锚段现场、位于经过锚段现场的车载平台或位于锚段现场的便携式接触网状态信息处装置内中的任一种;
所述数据处理器位于远端,包括位于与公网或专网相连接的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设备内。
实施例二,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举例
参见图2(a)、 图2(b) 、 图2(c)和 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实施例,包括: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和/或无线电发送模块230;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包括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211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212中的至少一种,或包括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213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214中的至少一种;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包括数据处理子模块;
无线电发送模块230,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包括无线电调制子模块和射频发射子模块;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和无线电发送模块230之间具有如下构成方式:
构成方式一,参见图2(a)所示,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将其输出的接触网状态信息送往无线电发送模块230,无线电发送模块230将所述接触网状态信息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这种结构形式用于在接触网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211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212中的至少一种;或
构成方式二,参见图2(b)所示,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无线电发送模块230,无线电发送模块230将所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这种结构形式用于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在接触网现场进行数据采集,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在网络侧使用无线电发送模块230发送的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211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212中的至少一种;或
构成方式三,参见图2(c)所示,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获取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将其送往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使用所述信息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这种结构形式用于在网络侧或终端侧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213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214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器,包括网络侧的数据处理节点、网络侧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侧的数字处理硬件模块、智能终端内的数据处理器、车载终端内的数据处理器和便携式检测设备内的数据处理器中的任一种。
本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器用于对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进行处理、存储或显示。
本实施例给出的构成方式一,参见图2(a)所示,无线电发送模块230使用其天线231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网络侧的无线电接收机250的天线251,无线电接收机250将其接收到的所述信息通过公网或专网260发送至数据处理节点270,数据处理节点270对所述信息进行存储、转发和显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本实施例给出的构成方式二,参见图2(b)所示,无线电发送模块230使用其天线231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网络侧的无线电接收机250的天线251,无线电接收机250将其接收到的所述信息通过公网或专网260发送至数据处理节点270,数据处理节点270使用所述进行信息接触网当前状态判断,或对所述信息进行存储、转发和显示中的至少一种处理。
本实施例给出的构成方式三,参见图2(c)所示,网络侧的无线电接收机250使用其天线251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现场发送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将所述信息通过公网或专网260发送至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接收到的所述信息进行接触网当前状态判断。
本实施例给出的构成方式三,参见图3所示,安装在智能手机、便携检测终端或车载检测终端上的无线电接收机350使用其天线351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现场发送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将所述信息发送至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接收到的所述信息进行接触网当前状态判断,并且对判断结果进行显示或存储;或安装在智能手机、便携检测终端或车载检测终端上的无线电接收机350使用其天线351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现场发送的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并对其进行存储或显示处理。
具体地,所述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包括接触网补偿器补偿轮是否正常动作、接触网补偿器坠砣是否正常动作、接触网接触线是否断线、接触网承力索是否断开、接触网悬挂是否窜动、接触网锚段是否偏移和接触网中心锚结是否故障中的至少一种信息。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该步骤可以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也可以在下锚现场实现,也可以在网络侧实现,具体地:
所述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包括由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直接采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在下锚现场实现,包括通过无线信道从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位于锚柱现场的便携式数据处理器,个人通信终端,或经过该位置处的车载数据处理器对接收到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在网络侧实现,包括与公网和专网相连通的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公网或专网,从无线信道接收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该步骤可以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也可以在下锚现场实现,也可以在网络侧实现,具体地:
所述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包括在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内实现,在锚柱上安装的装置内实现;
所述在下锚现场实现,包括通过无线信道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发送给位于锚柱现场的便携式数据处理器,或发送给位于锚柱现场的个人通信终端,或发送给经过该位置处的车载数据处理器;
所述在网络侧实现,包括在与公网和专网相连通的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内实现,具体地,通过无线信道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数据发送至公网和专网,由公网和专网将所述数据发送给计算机服务器或数字信号处理器。
本实施例给出的方法,其中,
所述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该步骤在接触网补偿器所在位置实现,具体包括:
由接触网补偿器上安装的装置将采集的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位于锚柱现场的便携式数据处理器,或发送给位于锚柱现场的个人通信终端,或发送给经过该位置处的车载数据处理器,或发送至公网,或发送至专网。
具体地,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在平衡状态下的位置不随补偿绳的伸缩而改变,为定滑轮、定棘轮或定鼓轮。
所述定滑轮、定棘轮或定鼓轮在概念上与动滑轮、动棘轮或动鼓轮相对应,动滑轮、动棘轮或动鼓轮的空间位置随补偿绳的伸缩而改变。
具体地,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包括补偿轮的空间位置信息和空间位置变化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既包括补偿轮在平衡状态下的位置信息,也包括平衡状态改变后的位置信息。
通常,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风吹、受电弓冲击,在获取补偿轮位置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提取或抑制环境因素的影响信息。
本实施例中,作为定滑轮、定棘轮和定鼓轮中任一种的补偿轮,在三个作用力的作用下处于位置平衡状态,这三个作用力分别为:坠砣的下拉力,承力索或接触线的横向拉力,锚柱的斜上方向的拉力;补偿轮在所述三个作用力的作用下,其位置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下的补偿轮的位置不会因为补偿绳的伸缩而改变其平衡位置。
使所述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的因素包括承力索断线、接触线断线、补偿绳断线、锚柱倾斜、平衡论卡住和坠砣卡住中的至少一种。
实际中,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改变即补偿轮的位置平衡状态发生改变,补偿轮的位置平衡状态发生改变伴随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轴心位置改变和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改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包括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在坠砣的拉力与接触线热胀冷缩产生的张弛力作用下发生转动,或在坠砣的拉力与承力索热胀冷缩产生的张弛力作用下发生转动,补偿轮的这种转动是补偿器进行温度补偿的核心动作。
实际系统中,除了温度变化导致补偿轮的转动之外,锚段偏移、接触悬挂窜动和中心锚结故障都会导致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的异常转动,这种异常转动信息可用于判断锚段是否偏移、接触悬挂是否窜动和中心锚结是否出现故障。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其包含的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211执行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的操作,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使用重力传感器或电子水平仪获取补偿轮悬挂体当前位置的倾角信息;
所述补偿轮悬挂体包括补偿轮本体的框架、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双环杆和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缆索中的任一种;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重力传感器为加速度传感器的一种,该重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补偿轮的悬挂体上,用于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检测到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大于预定的倾角变化门限,则认为补偿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者,认为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
进一步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方向。
更进一步地,与环境温度变化信息相结合,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的快慢或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
再进一步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补偿轮是否卡死、坠砣是否卡住、接触线是否断开和承力索是否断开中的至少一种。
再进一步地,使用位于一个锚段两端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接触悬挂是否窜动、锚段是否偏移和中心锚结是否故障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电子水平仪为电容式或电感式,该电子水平仪安装在所述补偿轮的悬挂体上,用于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检测到检测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大于预定的倾角变化门限,则认为补偿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者,认为补偿轮的平衡状态发生了改变。
进一步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方向。
更进一步地,与环境温度变化信息相结合,判断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的快慢或判断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
再进一步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补偿轮是否卡死、坠砣是否卡住、接触线是否断开和承力索是否断开中的至少一种。
再进一步地,使用位于一个锚段两端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变化、变化方向和是否出现异常快速变化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判别接触悬挂是否窜动、锚段是否偏移和中心锚结是否故障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210,其包含的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212执行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操作步骤:
使用磁感应传感器获取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带有棘轮的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使用补偿绳的长度变化确定补偿轮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直接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的补偿绳长度变化信息代替补偿轮转动信息使用;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的转动信息包括补偿轮本体绕其转轴转动的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磁感应传感器安装在补偿轮框架上,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磁体或导磁体;当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磁体时,使用磁感应传感器测量该磁体的磁场强度来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当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导磁体时,使用磁感应传感器测量磁体至该导磁体的磁场强度来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
所述导磁体对磁体的磁场进行传导或聚集;
当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导磁体时,在补偿轮框架上安装磁感应传感器和磁体。
进一步地,在补偿轮本体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磁体或导磁体,磁体或导磁体安装的越多,对转动角度的识别越精细;或在补偿轮框架上安装一个或多个磁感应传感器和磁体,磁感应传感器和磁体安装的越多,对转动角度的识别越精细。
具体地,所述电容传感器安装在补偿轮框架上,与补偿轮本体上的棘轮轮齿之间存在间距,棘轮轮齿作为电容传感器的第二极;当补偿轮本体转动时,作为电容传感器第二极的棘轮轮齿的表面与安装在补偿轮框架上且位置不变的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该电容传感器的第一和第二极间距离的变化导致电容传感器容量变化,通过测量该容传感器容量变化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作为通过测量该容传感器容量变化确定补偿轮本体的位置或转动角度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使用所述电容传感器构成阻容式(RC)振荡器电容传感器的容量变化导致震荡频率的变化,测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判断补偿轮本体上的棘轮轮齿的转动或转动方向。
进一步地,在补偿轮框架上一个棘轮轮齿跨度内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电容传感器,使得不同的电容传感器对应补偿轮本体上同一个棘轮轮齿的不同部位,将不同位置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确定棘轮轮齿的位置变化、变化方向和棘轮轮齿的轮廓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所述将不同位置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进行比较,确定棘轮轮齿的位置变化、变化方向和棘轮轮齿的轮廓中的至少一种,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高于第二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时,表明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小,棘轮轮齿在第二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大于第一位置处的表面,即,棘轮轮齿是从第一位置上凸到第二位置;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出现最高时,表明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达到最小,相应地,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为棘轮轮齿的最凹处;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出现最低时,表明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与电容传感器的第一极间的电容达到最大,相应地,棘轮轮齿在第一位置处的表面为棘轮轮齿的最凸处;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与第二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同时升高时,表明棘轮轮齿的斜形表面在向远离第一和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
当第一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与第二位置上的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同时降低时,表明棘轮轮齿的斜形表面在向靠近第一和第二位置的方向转动;
使用棘轮转动一个轮齿的角度内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使用轮齿表面的斜率和齿距计算在一个轮齿宽度内出现的频率与棘轮轮齿的转动角度间的对应关系,使用该对应关系和对电容传感器产生的振荡频率的测量值即可确定棘轮轮齿的转动角度。
具体地,所述摩擦转动传感器包括利用补偿绳在其长度方向的移动获取转动动力的传感器;或包括利用坠砣沿限制管上下移动获取转动动力的传感器。
所述利用坠砣沿限制管上下移动获取转动动力,包括:
在坠砣抱箍上或在坠砣串上安装摩擦转动传感器,使用弹性支撑部件将摩擦转动传感器的摩擦轮挤压在限制管表面,当坠砣沿限制管上下移动时,通过限制管表面与摩擦轮间的摩擦力获取摩擦转动传感器所需要的转动动力。
所述限制管为直径为40毫米的铝合金管制成,长度为5.7米,其作用是防止坠砣串在外力作用下侵入建筑界限;坠砣串通过坠砣抱箍与限制管相连。
所述该摩擦转动传感器包括摩擦轮,以及转动编码器和转动电位器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摩擦转动传感器包含的摩擦轮压在补偿绳的表面的一种实现方式包括,将承力索补偿绳的防磨滑轮作为所述摩擦轮挤压在补偿绳的表面获取转动动力;在实际实现中,将防磨滑轮即作为承力索补偿绳防摩擦使用,又作为摩擦转动传感器包含的摩擦轮使用。
在实际系统中,补偿器处接触线双环杆与承力索补偿绳间往往会出现摩擦,为了防止该摩擦的出现,现场往往采取在承力索补偿绳上装防磨滑轮的办法,承力索防磨滑轮要求尽量靠近接触线双环杆又不与双环杆发生卡滞。
本实施例中,所述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使用补偿绳的长度变化确定补偿轮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直接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的补偿绳长度变化信息作为补偿轮转动信息使用,包括:
通过将摩擦转动传感器的摩擦轮挤压在补偿绳上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或
通过将摩擦转动传感器的摩擦轮挤压在限制管上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
本实施例中,使用磁感应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摩擦转动传感器中任一种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使用在光学测距窗口内激光测距获取补偿绳的长度或坠砣的位置信息;
使用补偿绳的长度信息或坠砣的位置信息对磁感应传感器、电容传感器和摩擦转动传感器中任一种的测量值进行标定。
所述光学测量窗口为可以可靠获取激光测距信息的时间窗口或环境窗口;其中,
所述时间窗口包括无强烈日光照射且无冰雪暴雨的时间区间,具体地,所述时间窗口为日落后的时间区间。
所述环境窗口为无烈日直接照射、无冰雪覆盖和无暴雨覆盖的气象窗口。
具体地,所述光学测量窗口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光电探测器测量环境光强度,当环境光强度低于预定的照度门限时,确定处于光学测量窗口内;以及
使用超声波探测器探测冰雪覆盖,当在预定的距离内无目标回拨出现时,确定处于光学测量窗口内。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执行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执行的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
在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的前提下,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和坠砣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卡住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以及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正常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异常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或位置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或位置改变;
所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近似等于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或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内是否出现或是否可能出现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温度变化,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
具体地,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对获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进行平均或平滑滤波处理,使用平均或平滑滤波处理后的数据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
所述平滑滤波处理包括曲线拟合处理和最小二乘法处理中的任一项处理方法。
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包括一次唤醒后采样得到的倾角值或两次以上唤醒后采样得到的倾角值。
具体地,所述出现平衡状态改变等价于补偿轮出现位置改变。
具体地,所述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
实施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接触网补偿器的坠砣处于正常位置区间和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绳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判断。
具体地,所述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包括:
实施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接触网补偿器的坠砣处于异常位置区间、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绳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接触线处于断开状态和承力索处于断开状态中的至少一种判断。
具体地,所述倾角差值门限为大于或等于2度的角度值。
本实施例中,作为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近似等于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时间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确定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的变化为A度;
使用偿轮悬本体的径向尺寸确定偿轮悬挂体角度改变A度需要沿横向补偿绳所在方向的拉动或松动长度D;
判断使用温度变化值与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间的先验知识确定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根据唤醒间隔或上报角度值的时间确定出现角度值变化为A度所经历的时间t1;
根据现场环境温度变化的先验信息,确定在现场环境下,出现导致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D所需的温度变化量所需要的时间t2;
若t1与t2的误差小于或等于2dB,则判t1近似等于t2,若t1与t2的误差大于2dB,则判t1与t2不一致;
t1与t2不一致时,判承力索或接触线断线导致的角度变化为补偿轮状态的快速变化。
所述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包括在具体现场气候条件下,在唤醒周期或一个白昼或一个昼夜内,是否会出现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作为一种举例,A取值为2度,D取值为10厘米。
所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内是否出现或是否可能出现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温度变化,包括:
确定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的变化为A度;
使用偿轮悬本体的径向尺寸确定偿轮悬挂体角度改变A度需要沿横向补偿绳所在方向的拉动或松动长度D;
判断使用温度变化值与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间的先验知识确定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根据唤醒间隔、上报角度值的时间和现场环境温度变化的先验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在现场环境下,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是否可能出现导致承力索或接触线的长度变化D所需的温度变化值,若是,则判为温度变化导致的角度变化,若否,则判为承力索或接触线断线导致的角度变化;
承力索或接触线断线导致的角度变化为补偿轮状态的快速变化。
所述在相应的时间区间内,包括在具体现场气候条件下,在唤醒周期或一个白昼或一个昼夜内,是否会出现产生长度D的变化需要的温度变化量。
作为一种举例,A取值为2度,D取值为10厘米。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执行的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本实施例中,作为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包括:
将特定温度变化区间确定为5摄氏度,将该温度区间对应的补偿轮转动角度的先验值a度与该温度变化区间内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a'进行比较,若a'比a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a'比a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a'与a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X、Y取值为1至10dB之间的数值;
优选地,X、Y取值为3dB。
本实施例中,所述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包括: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使用重力传感器或电容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或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测量得到的补偿绳伸缩方向或坠砣移动方向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
本实施例中,所述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包括: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所述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的数据处理器,由数据处理器实施相应的状态判断;或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所述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中的一个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发送至另一个所对应的锚段端,由位于接收端的数据处理器实施相应的状态判断;或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所述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车载或便携数据处理器,由数据处理器实施相应的状态判断。
本实施例中,M、N在1至10dB之间取值;
优选地,M、N取值为3dB。
本实施例中,K在1至10dB之间取值;
优选地,K在1至3dB之间取值;
更优选地,K取值为2dB。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220执行的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
具体地,所述补偿轮为承力索补偿轮或接触线补偿轮;
所述确定接触线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接触线补偿轮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所述确定承力索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承力索补偿轮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所述确定接触网补偿器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承力索补偿轮和接触线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所述确定接触悬挂的当前状态,系使用承力索补偿轮和接触线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对应的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定。
具体地,所述倾角差值门限为大于或等于2度的角度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分别位于同一个锚段的不同端。
本实施例给出的装置,其中,
无线电发送模块230,执行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操作步骤:
通过使用NB-IOT(Narrow Band Internat Of Things)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通过使用LoRa(Long Range)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以及
通过使用LTE Sidelink技术规范构建的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所述数据处理器位于接触网现场或位于远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及装置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使用电子技术、无线电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地通过软件指令和/或者硬件电路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包含的模块或单元,可以采用电子元器件实现。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案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任何本发明所述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的界定范围为准。
本发明给出测距方法及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工作、不能检测接触悬挂偏移和不能检测中心锚结偏移这些缺点中的至少一种。可全天候工作,功耗低,布设简单,可及时检测出接触网补偿器故障和接触悬挂故障。

Claims (14)

1.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和/或
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重力传感器或电子水平仪获取补偿轮悬挂体当前位置的倾角信息;
所述补偿轮悬挂体包括补偿轮本体的框架、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双环杆和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缆索中的任一种;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磁感应传感器获取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带有棘轮的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使用补偿绳的长度变化确定补偿轮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直接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的补偿绳长度变化信息代替补偿轮转动信息使用;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的转动信息包括补偿轮本体绕其转轴转动的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
在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的前提下,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和坠砣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卡住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以及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正常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异常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或位置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或位置改变;
所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近似等于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或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内是否出现或是否可能出现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温度变化,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
8.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装置,包括: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和/或无线电发送模块;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包括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或包括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包括数据处理子模块;
无线电发送模块,通过无线信道将补偿轮位置信息、补偿轮转动信息和接触网当前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发送至数据处理器,包括无线电调制子模块和射频发射子模块;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和无线电发送模块之间具有如下构成方式: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将其输出的接触网状态信息送往无线电发送模块,无线电发送模块将所述接触网状态信息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这种结构形式用于在接触网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或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给无线电发送模块,无线电发送模块将所述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信道发送至网络侧;这种结构形式用于使用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在接触网现场进行数据采集,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在网络侧使用无线电发送模块发送的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或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接口获取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并将其送往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使用所述信息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这种结构形式用于在网络侧或终端侧进行接触网状态判断处理,其中,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包含补偿轮位置信息接收子模块和补偿轮转动信息接收子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其包含的补偿轮位置信息采集子模块执行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位置信息的操作,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使用重力传感器或电子水平仪获取补偿轮悬挂体当前位置的倾角信息;
所述补偿轮悬挂体包括补偿轮本体的框架、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双环杆和将补偿轮本体的框架悬挂至承锚支柱的缆索中的任一种;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中,
补偿轮信息获取模块,其包含的补偿轮转动信息采集子模块执行获取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转动信息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操作步骤:
使用磁感应传感器获取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使用电容传感器获取带有棘轮的补偿轮本体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补偿绳的长度变化,使用补偿绳的长度变化确定补偿轮的转动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直接使用摩擦转动传感器获取的补偿绳长度变化信息代替补偿轮转动信息使用;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包括棘轮、滑轮和鼓轮中的任一种;
所述补偿轮通过竖向补偿绳和连接件与坠砣直接连接;
所述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的转动信息包括补偿轮本体绕其转轴转动的角度信息和转动方向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执行使用补偿轮位置信息和补偿轮转动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或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执行的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异常工作状态;
在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的前提下,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网补偿器的补偿轮和坠砣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卡住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以及
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否,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正常状态,若是,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处于异常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或位置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或位置改变;
所述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是否出现快速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是否近似等于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时间,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或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从以往的角度值到当前的角度值所经历的时间内是否出现或是否可能出现在补偿轮卡死的情况下由于接触线或承力索的热胀冷缩导致所述角度值变化所需要的温度变化,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未出现快速改变,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平衡状态判为出现快速改变。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执行的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装置,其中,
接触网状态确定模块执行的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以及使用补偿轮的转动角度值和转动方向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接触网补偿器、接触悬挂、接触线和承力索中至少一种的当前状态的操作,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步骤:
将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小XdB或X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其坠砣和补偿轮中的至少一种处于卡住状态;若所述测量值比所述先验值大YdB或Y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线和承力索中的至少一种判为出现断线状态;若所述测量值与所述先验值的误差在(XdB,YdB)区间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将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先验方向与补偿轮随温度变化而转动的实测方向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同,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网补偿器判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若所述先验方向与所述实测方向相反,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小MdB或MdB以上,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比先验值大NdB或NdB以上,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出现偏移状态;以及
将位于锚段两端的第一和第二补偿轮与特定温度变化区间对应的转动角度值的先验值与第一和第二补偿轮在该温度变化区间内的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进行比较,并且,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若第一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第二补偿轮转动角度值的测量值与先验值的误差在±KdB以内,并且,补偿轮悬挂体未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则将接触悬挂判为未出现窜动,或将中心锚结判为未出现偏移状态;
其中,
所述使用补偿轮悬挂体的倾角值确定补偿轮悬挂体是否出现平衡状态改变,包括:
判断补偿轮悬挂体当前的倾角值与其以往的倾角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预定的倾角差值门限,若否,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未变,若是,则将补偿轮悬挂体判为平衡状态改变。
CN201710603776.6A 2017-07-23 2017-07-23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7270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3776.6A CN107727022A (zh) 2017-07-23 2017-07-23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03776.6A CN107727022A (zh) 2017-07-23 2017-07-23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27022A true CN107727022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01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03776.6A Pending CN107727022A (zh) 2017-07-23 2017-07-23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270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7878A (zh) * 2019-10-31 2019-12-27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
CN112525124A (zh) * 2019-07-11 2021-03-19 南京普泰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铁路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a值测量方法的传感系统
CN113804340A (zh) * 2021-09-10 2021-12-17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补偿装置状态异常识别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033A (en) * 1995-09-28 1997-05-06 Triodyne, Inc.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apping with aerial photography
CN202360035U (zh) * 2011-12-13 2012-08-01 江苏久工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能显示垂直度的旋挖钻机桅杆
CN202735466U (zh) * 2012-07-12 2013-02-13 靳来生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综合智能报警系统
CN202869829U (zh) * 2012-07-03 2013-04-10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四轮定位仪
CN203054148U (zh) * 2012-12-27 2013-07-10 靳来生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CN103644843A (zh) * 2013-12-04 2014-03-19 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轨道交通车辆运动姿态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204101226U (zh) * 2014-10-29 2015-01-1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坠砣补偿方式的接触网线索张力监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033A (en) * 1995-09-28 1997-05-06 Triodyne, Inc. Accident investig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apping with aerial photography
CN202360035U (zh) * 2011-12-13 2012-08-01 江苏久工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能显示垂直度的旋挖钻机桅杆
CN202869829U (zh) * 2012-07-03 2013-04-10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维四轮定位仪
CN202735466U (zh) * 2012-07-12 2013-02-13 靳来生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综合智能报警系统
CN203054148U (zh) * 2012-12-27 2013-07-10 靳来生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CN103644843A (zh) * 2013-12-04 2014-03-19 上海铁路局科学技术研究所 轨道交通车辆运动姿态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CN204101226U (zh) * 2014-10-29 2015-01-14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坠砣补偿方式的接触网线索张力监测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25124A (zh) * 2019-07-11 2021-03-19 南京普泰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铁路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a值测量方法的传感系统
CN112525124B (zh) * 2019-07-11 2022-07-15 南京普泰德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铁路接触网弹簧补偿装置a值测量方法的传感系统
CN110617878A (zh) * 2019-10-31 2019-12-27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
CN110617878B (zh) * 2019-10-31 2024-04-19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铁路接触网振动频率检测装置
CN113804340A (zh) * 2021-09-10 2021-12-17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补偿装置状态异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804340B (zh) * 2021-09-10 2024-04-30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接触网补偿装置状态异常识别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36042U (zh) 一种接触网补偿器位置信息采集装置
CN204044995U (zh) 即时监控结构体安全的太阳能led灯无线传感器装置
CN107727022A (zh) 一种接触网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3276592U (zh) 车位状态感知系统及车位状态感知和指示装置
CN102722987B (zh) 路侧停车位检测方法
CN206960037U (zh) 一种接触网张力补偿检测装置
CN206269035U (zh) 一种车联网路灯装置及系统
CN109579706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光缆对地距离检测智能系统
CN106601022A (zh) 一种室外智能停车场车位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0660227A (zh) 一种车辆检测方法以及车辆检测系统
US20230160784A1 (en) Conductor support structure position monitoring system
CN206960038U (zh) 一种接触网状态确定装置
CN107425607A (zh) 一种接触网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CN206959910U (zh) 一种接触网补偿器动作检测装置
CN114839698B (zh) 照度提供装置以及照度收集系统
CN103354014A (zh) 道路交通护栏智能管理系统
CN107449536A (zh) 一种接触网张力补偿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2119429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倾斜震动在线检测装置
CN206959909U (zh) 一种接触网补偿器动作信息采集装置
CN107421583A (zh) 一种接触网补偿器动作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436157A (zh) 一种接触网补偿器非接触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7817020A (zh) 一种接触网状态确定方法及装置
CN205066756U (zh) 一种通信设施倾斜安全监测装置
CN107421584A (zh) 一种接触网补偿器动作信息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07856578A (zh) 一种锚段偏移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