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震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减震技术通过减震器来完成对冲击力的吸收减震,并利用阻尼器加速震动能量的衰减,在不同工况下产生的不同的冲击力仅仅通过单一的减震方式来吸收冲击的能量,其功能单一且不能有效地将冲击的能量转化利用;另外现有的减震技术不能将震动的能量给存储下来,从而造成了能量上的浪费,另外在极端的瞬间大冲击力的工况下,传统的减震技术并不能有效识别极端的工况,进而在遭到瞬间大冲击力下很容易对减震器里面的结构造成一定的机械损害,减少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所以就需要设计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伸缩装置调节的减震储能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挡板、减震弹簧、第一管口、第二管口、第三管口、固定板、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四管口、液动马达、发电机、活塞机构、第二挡板、活塞杆、支撑条、阻尼壳、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滑动孔、第一齿条、伸缩装置,其中阻尼壳端面上开有滑动孔;阻尼壳开滑动孔的端面上开有第一通孔;阻尼壳外圆面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一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机构与第一齿条配合;活塞机构将阻尼壳空腔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伸缩装置位于阻尼壳内,伸缩装置安装在活塞机构与阻尼壳之间;第一管口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内;第二管口一端安装在第二通孔内;活塞杆一端穿过滑动孔安装在活塞机构上;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活塞杆端面上;第二挡板一端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固定板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液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依次安装在液动马达上;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液动马达上;发电机与液动马达之间通过轴相连;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相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相通。
上述活塞机构包括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第三弹簧、活塞柱、容纳孔、第一半圆槽、第一导槽、第二半圆槽、第三半圆槽、固定块、第一齿条槽、滑动槽、齿轮槽、第二齿条槽、第一齿轮、固定环、第三齿轮、传动轴、第二齿轮、固定轴、第四弹簧,其中活塞柱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容纳孔;容纳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容纳孔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齿条槽,且第二齿条槽与第一导槽夹角为90度;活塞柱开容纳孔端面上还依次开有第一半圆槽、第二半圆槽、第三半圆槽,且第一半圆槽与第二半圆槽相通,第二半圆槽与第三半圆槽相通;活塞柱开第一半圆槽端面上还开有齿轮槽与贯通的第一齿条槽,且第一齿条槽与齿轮槽相通;两个固定块关于齿轮槽对称分布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齿轮槽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动槽,且两个滑动槽与相应的固定块配合;活塞柱与阻尼壳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齿条槽与第一齿条滑动配合;固定环外圆面安装在第二半圆槽内圆面上;传动轴安装在固定环内圆面上;第一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第一半圆槽内,且第一齿轮与伸缩装置配合;第二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且第二齿轮位于第三半圆槽内;固定轴通过外圆面与滑动槽滑动配合安装;第三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两个滑动槽内均安装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安装在滑动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上;两个第一弹簧对称分布在第一空腔内,第一弹簧一端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两个第三弹簧对称分布在第二空腔内,第三弹簧一端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
上述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导块、一级支撑杆、第二导块、第二齿条、二级支撑杆、伸缩孔、第二导槽,其中二级支撑杆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伸缩孔;伸缩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两端均未贯通的第二导槽;两个第一导块对称安装在二级支撑杆外圆面上;二级支撑杆一端与容纳孔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导块与第一导槽配合;两个第一导槽内均安装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导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导块端面上;两个第二导块对称安装在一级支撑杆一端外圆面上;一级支撑杆一端通过第二导块与第二导槽的滑动配合安装在二级支撑杆上,一级支撑杆另一端固定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第二齿条位于第二齿条槽内,第二齿条安装在二级支撑杆外圆面上,且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
上述活塞杆一端穿过滑动孔固定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二级支撑杆、一级支撑杆、活塞柱的高度均等于阻尼壳内圆面高度的1/3倍;第一齿轮直径等于第三齿轮直径;第一齿轮直径是第二齿轮直径的1/2倍。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通过键安装在传动轴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固定环焊接在第二半圆槽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传动轴通过轴承按在固定环上。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减震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空腔与比第二空腔内均充有液压油。
相对于传统的减震储能技术,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阻尼壳被压缩后,阻尼壳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活塞杆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为了使用简单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活塞机构能够通过伸缩装置的作用,从而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
本发明中阻尼壳端面上开有滑动孔的作用是便于活塞杆移动;阻尼壳开滑动孔的端面上开有第一通孔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管口;阻尼壳外圆面上开有第二通孔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管口;第一齿条安装在阻尼壳内圆面上的作用是捕捉活塞柱的运动;活塞机构安装在阻尼壳内,且活塞机构与第一齿条配合的作用是将阻尼壳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活塞机构将阻尼壳空腔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作用是将活塞机构的运动将会引起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空间体积的变化;伸缩装置位于阻尼壳内,伸缩装置安装在活塞机构与阻尼壳之间的作用是适应阻尼壳空间体积的变化;第一管口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内的作用是便于第一空腔内的液压油流动;第二管口一端安装在第二通孔内便于第二空腔内的液压油流动;活塞杆一端穿过滑动孔安装在活塞机构上的作用是将减震机构上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活塞柱;第一挡板一端安装在活塞杆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第二挡板一端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便于安装减震弹簧与固定板;减震弹簧嵌套在阻尼壳外侧,减震弹簧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上的作用是吸收地面的冲击力;固定板安装在第二挡板外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液动马达;液动马达一端安装在固定板端面上的作用是带动发电机运动发电;第一管口与第二管口依次安装在液动马达上的作用是便于液压油流入或者流出液动马达,从而达到带动液动马达运动的目的;发电机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安装在液动马达上的作用是将冲击力的能量存储起来;发电机与液动马达之间通过轴相连的作用是将液动马达的运动传递给发电机;第一管口与第三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相通;第二管口与第四管口通过软管连接相通将阻尼器中的液压油可以顺利的流入液动马达中。
本发明中活塞机构的作用是将阻尼壳空腔分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活塞柱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容纳孔的作用是便于容纳二级支撑杆;容纳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的作用是与安装在二级支撑杆上的第一导块配合,便于安装第二弹簧;容纳孔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齿条槽,且第二齿条槽与第一导槽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容纳第二齿条,防止第二齿条槽与第一导槽发生反生;活塞柱开容纳孔端面上还依次开有第一半圆槽、第二半圆槽、第三半圆槽的作用是分别依次容纳第一齿轮、固定环、第二齿轮;活塞柱开第一半圆槽端面上还开有齿轮槽的作用是便于容纳第三齿轮;与贯通的第一齿条槽的作用是容纳第一齿条;两个固定块关于齿轮槽对称分布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固定轴的运动;齿轮槽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动槽,且两个滑动槽与相应的固定块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固定轴的运动;活塞柱与阻尼壳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齿条槽与第一齿条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伸缩装置等;固定环外圆面安装在第二半圆槽内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传动轴;传动轴安装在固定环内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且第一齿轮位于第一半圆槽内,且第一齿轮与伸缩装置配合的作用是与固定在二级支撑杆上的第二齿条啮合;第二齿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且第二齿轮位于第三半圆槽内的作用是将第三齿轮上的运动传递到传动轴上;固定轴通过外圆面与滑动槽滑动配合安装的作用是固定第三齿轮;第三齿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三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的作用是当减震器受到冲击力时,运动的活塞杆将会带动活塞柱运动,活塞柱将会带动第三齿轮运动,从而将活塞柱的运动捕捉到第三齿轮上;两个滑动槽内均安装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一端安装在滑动槽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上的作用是给固定轴一个恢复力作用;两个第一弹簧对称分布在第一空腔内,第一弹簧一端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两个第三弹簧对称分布在第二空腔内,第三弹簧一端安装在阻尼壳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端面上的作用是对活塞柱的运动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发明中伸缩装置的作用适应阻尼壳空间体积的变化;二级支撑杆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伸缩孔的作用是便于容纳一级支撑杆;伸缩孔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两端均未贯通的第二导槽的作用是与安装在一级支撑杆上的第二导块配合,达到引导一级支撑杆运动的目的;二级支撑杆一端与容纳孔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导块与第一导槽配合得作用是连接一级支撑杆与阻尼壳;两个第一导槽内均安装有第二弹簧的作用是给二级支撑杆一个恢复力作用;第二齿条位于第二齿条槽内,第二齿条安装在二级支撑杆外圆面上,且第二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的作用是将传动轴上的运动传递给第二齿条。本发明中二级支撑杆、一级支撑杆、活塞柱的高度均等于阻尼壳内圆面高度的1/3倍的作用是将二级支撑杆可以最大限度的进入活塞柱中,一级支撑杆可以进入二级支撑杆柱;活塞杆的直径介于一级支撑杆与二级支撑杆的直径之间的作用是当第一空腔内活塞杆带动活塞柱运动时,会使得第一空腔内的体积发生变化,一级支撑杆与二级支撑杆可以适应此变化的体积。
在使用过程中,当减震器受到冲击力时,此时第一挡板将会带动活塞杆运动,运动的活塞杆将会带动活塞柱运动,在第一齿条的作用下,活塞柱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运动,运动的第三齿轮将会带动第二齿轮运动,第二齿轮将会带动传动轴运动,传动轴将会带动第一齿轮运动,运动的第一齿轮将会带动第二齿条运动第二齿条将会带动二级支撑杆运动;第一齿轮直径等于第三齿轮直径;第一齿轮直径是第二齿轮直径的1/2倍的作用是,当活塞柱运动S距离时,将会带动第三齿轮旋转N圈;此时的第三齿轮将会带动第二齿轮旋转N/2圈;此时的第一齿轮将会旋转N/2圈;在相同的时间t内,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周长均为L;第二齿轮的周长为2*L;第三齿轮将会旋转的长度是NL,此时的第二齿轮旋转的长度是(N/2)*2*L,所以此时的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旋转的长度均是NL等于S距离,此时的第一齿轮将会旋转的长度是(N/2)*L,所以此时的第一齿轮旋转长度为S/2,所以此时的移动的活塞柱距离时S,剩下的S/2需要一级支撑杆进入二级支撑杆S/2来补充,由于活塞杆的直径是介于一级支撑杆与二级支撑杆之间的,所以此时的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的空间体积变化是相同的,从而达到适应阻尼壳空间体积变化的目的;当本发明中减震器受到大冲击力时,此时的活塞柱还处于液压油的支撑下,所以此时的活塞柱将不会运动,但是此时的活塞杆会将冲击力传递到第三齿轮上,第三齿轮在第一齿条的作用下会给固定轴一个沿滑动槽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固定轴将会带动第三齿轮沿滑动槽运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将不会再啮合;此时的二级支撑杆将不会运动,此时的冲击力将会依靠阻尼壳内的液压油来吸收,此时的活塞柱将会发生轻微的移动,所以此时的发电机发电量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分布示意图。
图2是液动马达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阻尼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活塞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活塞柱剖视图。
图7是活塞柱局部示意图。
图8是一级支撑杆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固定环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二级支撑杆剖视图。
图12是二级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二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第三齿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第一挡板;2、减震弹簧;3、第一管口;4、第二管口;5、第三管口;6、固定板;7、第四管口;8、液动马达;9、发电机;10、活塞机构;11、第二挡板;12、活塞杆;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第三弹簧;16、第一导块;17、支撑条;19、一级支撑杆;20、第二导块;21、阻尼壳;22、第二通孔;23、第一通孔;24、滑动孔;25、第一齿条;26、活塞柱;27、容纳孔;28、第一半圆槽;29、第一导槽;30、第二半圆槽;31、第三半圆槽;32、固定块;33、第一齿条槽;34、滑动槽;35、齿轮槽;36、第二齿条;37、第一齿轮;38、固定环;39、二级支撑杆;40、第二齿轮;41、传动轴;42、第三齿轮;43、固定轴;44、第四弹簧;45、伸缩孔;46、第二导槽;47、伸缩装置;48、第二齿条槽;49、第一空腔;50、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第一挡板1、减震弹簧2、第一管口3、第二管口4、第三管口5、固定板6、第一空腔49、第二空腔50、第四管口7、液动马达8、发电机9、活塞机构10、第二挡板11、活塞杆12、支撑条17、阻尼壳21、第二通孔22、第一通孔23、滑动孔24、第一齿条25、伸缩装置47,如图4所示,其中阻尼壳21端面上开有滑动孔24;如图4所示,阻尼壳21开滑动孔24的端面上开有第一通孔23;如图4所示,阻尼壳21外圆面上开有第二通孔22;如图4所示,第一齿条25安装在阻尼壳21内圆面上;如图3所示,活塞机构10安装在阻尼壳21内,且活塞机构10与第一齿条25配合;如图3所示,活塞机构10将阻尼壳21空腔分为第一空腔49与第二空腔50;如图3所示,伸缩装置47位于阻尼壳21内,伸缩装置47安装在活塞机构10与阻尼壳21之间;如图1所示,第一管口3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23内;第二管口4一端安装在第二通孔22内;如图3所示,活塞杆12一端穿过滑动孔24安装在活塞机构10上;如图1、2、3所示,第一挡板1一端安装在活塞杆12端面上;第二挡板11一端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如图1、2、3所示,减震弹簧2嵌套在阻尼壳21外侧,减震弹簧2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11上;固定板6安装在第二挡板11外圆面上;如图1、2、3所示,液动马达8一端安装在固定板6端面上;如图1所示,第一管口3与第二管口4依次安装在液动马达8上;如图1、2、3所示,发电机9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17安装在液动马达8上;如图1、2、3所示,发电机9与液动马达8之间通过轴相连;第一管口3与第三管口5通过软管连接相通;第二管口4与第四管口7通过软管连接相通。
如图8所示,上述活塞机构10包括第二弹簧14、第一弹簧13、第三弹簧15、活塞柱26、容纳孔27、第一半圆槽28、第一导槽29、第二半圆槽30、第三半圆槽31、固定块32、第一齿条槽33、滑动槽34、齿轮槽35、第二齿条槽48、第一齿轮37、固定环38、第三齿轮42、传动轴41、第二齿轮40、固定轴43、第四弹簧44,如图5所示,其中活塞柱26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容纳孔27;如图5所示,容纳孔27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29;如图6所示,容纳孔27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齿条槽48,且第二齿条槽48与第一导槽29夹角为90度;如图6所示,活塞柱26开容纳孔27端面上还依次开有第一半圆槽28、第二半圆槽30、第三半圆槽31,且第一半圆槽28与第二半圆槽30相通,第二半圆槽30与第三半圆槽31相通;如图6所示,活塞柱26开第一半圆槽28端面上还开有齿轮槽35与贯通的第一齿条槽33,且第一齿条槽33与齿轮槽35相通;两个固定块32关于齿轮槽35对称分布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如图7所示,齿轮槽35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动槽34,且两个滑动槽34与相应的固定块32配合;如图3所示,活塞柱26与阻尼壳21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齿条槽33与第一齿条25滑动配合;固定环38外圆面安装在第二半圆槽30内圆面上;如图9所示,传动轴41安装在固定环38内圆面上;第一齿轮37安装在传动轴41上,且第一齿轮37位于第一半圆槽28内,且第一齿轮37与伸缩装置47配合;如图9、10、13所示,第二齿轮40安装在传动轴41上,且第二齿轮40位于第三半圆槽31内;如图9所示,固定轴43通过外圆面与滑动槽34滑动配合安装;第三齿轮42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43上,且第三齿轮42与第二齿轮40啮合,如图15所示,第三齿轮42与第一齿条25啮合;如图9所示,两个滑动槽34内均安装有第四弹簧44,第四弹簧44一端安装在滑动槽34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43上;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弹簧13对称分布在第一空腔49内,第一弹簧13一端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如图3所示,两个第三弹簧15对称分布在第二空腔50内,第三弹簧15一端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
如图14所示,上述伸缩装置47包括第一导块16、一级支撑杆19、第二导块20、第二齿条36、二级支撑杆39、伸缩孔45、第二导槽46,如图11、12所示,其中二级支撑杆39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伸缩孔45;伸缩孔45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两端均未贯通的第二导槽46;两个第一导块16对称安装在二级支撑杆39外圆面上;如图14所示,二级支撑杆39一端与容纳孔27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导块16与第一导槽29配合;两个第一导槽29内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4;如图14所示,第二弹簧14一端安装在第一导槽29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一导块16端面上;如图14所示,两个第二导块20对称安装在一级支撑杆19一端外圆面上;如图14所示,一级支撑杆19一端通过第二导块20与第二导槽46的滑动配合安装在二级支撑杆39上,一级支撑杆19另一端固定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第二齿条36位于第二齿条槽48内,如图12所示,第二齿条36安装在二级支撑杆39外圆面上,且第二齿条36与第一齿轮37啮合。
上述活塞杆12一端穿过滑动孔24固定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二级支撑杆39、一级支撑杆19、活塞柱26的高度均等于阻尼壳21内圆面高度的1/3倍;第一齿轮37直径等于第三齿轮42直径;第一齿轮37直径是第二齿轮40直径的1/2倍。
上述第一齿轮37与第二齿轮40均通过键安装在传动轴41上。
上述固定环38焊接在第二半圆槽30内。
上述传动轴41通过轴承按在固定环38上。
上述减震弹簧2为压缩弹簧。
上述第一空腔49与比第二空腔50内均充有液压油。
综上所述:
传统的减震储能机构中阻尼壳21被压缩后,阻尼壳21中活塞两侧的空间体积变化率因为活塞杆12的存在是不一样的,传统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补偿空间,这种方法的使用会造成机构复杂度提升。为了使用简单机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的活塞机构10能够通过伸缩装置47的作用,从而以适应活塞两侧的空间变化。
本发明中阻尼壳21端面上开有滑动孔24的作用是便于活塞杆12移动;阻尼壳21开滑动孔24的端面上开有第一通孔23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一管口3;阻尼壳21外圆面上开有第二通孔22的作用是便于安装第二管口4;第一齿条25安装在阻尼壳21内圆面上的作用是捕捉活塞柱26的运动;活塞机构10安装在阻尼壳21内,且活塞机构10与第一齿条25配合的作用是将阻尼壳21分为第一空腔49与第二空腔50;活塞机构10将阻尼壳21空腔分为第一空腔49与第二空腔50的作用是将活塞机构10的运动将会引起第一空腔49与第二空腔50的空间体积的变化;伸缩装置47位于阻尼壳21内,伸缩装置47安装在活塞机构10与阻尼壳21之间的作用是适应阻尼壳21空间体积的变化;第一管口3一端安装在第一通孔23内的作用是便于第一空腔49内的液压油流动;第二管口4一端安装在第二通孔22内便于第二空腔50内的液压油流动;活塞杆12一端穿过滑动孔24安装在活塞机构10上的作用是将减震机构上受到的冲击力传递给活塞柱26;第一挡板1一端安装在活塞杆12端面上的作用是便于安装减震弹簧2;第二挡板11一端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便于安装减震弹簧2与固定板6;减震弹簧2嵌套在阻尼壳21外侧,减震弹簧2一端安装在第一挡板1上,另一端安装在第二挡板11上的作用是吸收地面的冲击力;固定板6安装在第二挡板11外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液动马达8;液动马达8一端安装在固定板6端面上的作用是带动发电机9运动发电;第一管口3与第二管口4依次安装在液动马达8上的作用是便于液压油流入或者流出液动马达8,从而达到带动液动马达8运动的目的;发电机9通过3个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条17安装在液动马达8上的作用是将冲击力的能量存储起来;发电机9与液动马达8之间通过轴相连的作用是将液动马达8的运动传递给发电机9;第一管口3与第三管口5通过软管连接相通;第二管口4与第四管口7通过软管连接相通将阻尼器中的液压油可以顺利的流入液动马达8中。
本发明中活塞机构10的作用是将阻尼壳21空腔分为第一空腔49与第二空腔50;活塞柱26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容纳孔27的作用是便于容纳二级支撑杆39;容纳孔27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第一导槽29的作用是与安装在二级支撑杆39上的第一导块16配合,便于安装第二弹簧14;容纳孔27内圆面上开有第二齿条槽48,且第二齿条槽48与第一导槽29夹角为90度的作用是容纳第二齿条36,防止第二齿条槽48与第一导槽29发生反生;活塞柱26开容纳孔27端面上还依次开有第一半圆槽28、第二半圆槽30、第三半圆槽31的作用是分别依次容纳第一齿轮37、固定环38、第二齿轮40;活塞柱26开第一半圆槽28端面上还开有齿轮槽35的作用是便于容纳第三齿轮42;与贯通的第一齿条槽33的作用是容纳第一齿条25;两个固定块32关于齿轮槽35对称分布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的作用是限制固定轴43的运动;齿轮槽35两侧面上对称开有两个滑动槽34,且两个滑动槽34与相应的固定块32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固定轴43的运动;活塞柱26与阻尼壳21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齿条槽33与第一齿条25滑动配合的作用是便于固定第一齿轮37、第二齿轮40、第三齿轮42、伸缩装置47等;固定环38外圆面安装在第二半圆槽30内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传动轴41;传动轴41安装在固定环38内圆面上的作用是固定第一齿轮37与第二齿轮40;第一齿轮37安装在传动轴41上,且第一齿轮37位于第一半圆槽28内,且第一齿轮37与伸缩装置47配合的作用是与固定在二级支撑杆39上的第二齿条36啮合;第二齿轮40安装在传动轴41上,且第二齿轮40位于第三半圆槽31内的作用是将第三齿轮42上的运动传递到传动轴41上;固定轴43通过外圆面与滑动槽34滑动配合安装的作用是固定第三齿轮42;第三齿轮42通过轴承安装在固定轴43上,且第三齿轮42与第二齿轮40啮合,第三齿轮42与第一齿条25啮合的作用是当减震器受到冲击力时,运动的活塞杆12将会带动活塞柱26运动,活塞柱26将会带动第三齿轮42运动,从而将活塞柱26的运动捕捉到第三齿轮42上;两个滑动槽34内均安装有第四弹簧44,第四弹簧44一端安装在滑动槽34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固定轴43上的作用是给固定轴43一个恢复力作用;两个第一弹簧13对称分布在第一空腔49内,第一弹簧13一端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两个第三弹簧15对称分布在第二空腔50内,第三弹簧15一端安装在阻尼壳21端面上,另一端安装在活塞柱26端面上的作用是对活塞柱26的运动起到缓冲的作用。
本发明中伸缩装置47的作用适应阻尼壳21空间体积的变化;二级支撑杆39端面上开有未贯通的伸缩孔45的作用是便于容纳一级支撑杆19;伸缩孔45内圆面上对称开有两个两端均未贯通的第二导槽46的作用是与安装在一级支撑杆19上的第二导块20配合,达到引导一级支撑杆19运动的目的;二级支撑杆39一端与容纳孔27内圆面滑动配合安装,且第一导块16与第一导槽29配合得作用是连接一级支撑杆19与阻尼壳21;两个第一导槽29内均安装有第二弹簧14的作用是给二级支撑杆39一个恢复力作用;第二齿条36位于第二齿条槽48内,第二齿条36安装在二级支撑杆39外圆面上,且第二齿条36与第一齿轮37啮合的作用是将传动轴41上的运动传递给第二齿条36。本发明中二级支撑杆39、一级支撑杆19、活塞柱26的高度均等于阻尼壳21内圆面高度的1/3倍的作用是将二级支撑杆39可以最大限度的进入活塞柱26中,一级支撑杆19可以进入二级支撑杆39柱;活塞杆12的直径介于一级支撑杆19与二级支撑杆39的直径之间的作用是当第一空腔49内活塞杆12带动活塞柱26运动时,会使得第一空腔49内的体积发生变化,一级支撑杆19与二级支撑杆39可以适应此变化的体积。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减震器受到冲击力时,此时第一挡板1将会带动活塞杆12运动,运动的活塞杆12将会带动活塞柱26运动,在第一齿条25的作用下,活塞柱26将会带动安装在其上的第三齿轮42运动,运动的第三齿轮42将会带动第二齿轮40运动,第二齿轮40将会带动传动轴41运动,传动轴41将会带动第一齿轮37运动,运动的第一齿轮37将会带动第二齿条36运动第二齿条36将会带动二级支撑杆39运动;第一齿轮37直径等于第三齿轮42直径;第一齿轮37直径是第二齿轮40直径的1/2倍的作用是,当活塞柱26运动S距离时,将会带动第三齿轮42旋转N圈;此时的第三齿轮42将会带动第二齿轮40旋转N/2圈;此时的第一齿轮37将会旋转N/2圈;在相同的时间t内,第三齿轮42与第一齿条25的周长均为L;第二齿轮40的周长为2*L;第三齿轮42将会旋转的长度是NL,此时的第二齿轮40旋转的长度是(N/2)*2*L,所以此时的第二齿轮40与第三齿轮42旋转的长度均是NL等于S距离,此时的第一齿轮37将会旋转的长度是(N/2)*L,所以此时的第一齿轮37旋转长度为S/2,所以此时的移动的活塞柱26距离时S,剩下的S/2需要一级支撑杆19进入二级支撑杆39S/2来补充,由于活塞杆12的直径是介于一级支撑杆19与二级支撑杆39之间的,所以此时的第一空腔49与第二空腔50的空间体积变化是相同的,从而达到适应阻尼壳21空间体积变化的目的;当本发明中减震器受到大冲击力时,此时的活塞柱26还处于液压油的支撑下,所以此时的活塞柱26将不会运动,但是此时的活塞杆12会将冲击力传递到第三齿轮42上,第三齿轮42在第一齿条25的作用下会给固定轴43一个沿滑动槽34方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固定轴43将会带动第三齿轮42沿滑动槽34运动,从而使得第三齿轮42与第二齿轮40将不会再啮合;此时的二级支撑杆39将不会运动,此时的冲击力将会依靠阻尼壳21内的液压油来吸收,此时的活塞柱26将会发生轻微的移动,所以此时的发电机9发电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