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5329A -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5329A
CN107715329A CN201711058987.2A CN201711058987A CN107715329A CN 107715329 A CN107715329 A CN 107715329A CN 201711058987 A CN201711058987 A CN 201711058987A CN 107715329 A CN107715329 A CN 107715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escaping
slider bed
direct piping
f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589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龙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10589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15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15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5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0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 A62B1/20Devices for lowering persons from buildings or the like by making use of sliding-ropes, sliding-poles or chutes, e.g. hoses, pipes, sliding-grooves, sliding-she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7/00Respiratory apparatus
    • A62B7/10Respiratory apparatus with filter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7/00Respiratory apparatus
    • A62B7/12Respiratory apparatus with fresh-air ho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包括设置在建筑墙体外侧的逃生管道以及设置在逃生管道内的滑床;逃生管道设置在从建筑墙体延伸出来的横梁上,由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若干直通管道前后对接而成,并使得所述逃生管道可绕建筑墙体四周自地面到顶层呈坡度60°的螺旋式布置;每一节直通管道对应一层楼,直通管道上开设有管道入口;滑床设置在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内的下方;通过管道入口即可进入逃生管道内的滑床上。本发明结构简单,高楼内的避难者可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快速、及时逃离灾难现场,大大的节省了脱险时间,降低因等待救援而造成的避难者伤亡率。

Description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背景技术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其蔓延迅速,产生的浓烟容易造成窒息使人休克死亡,后果较严重。
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的震。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准确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可能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工程。
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物高度较大,人口密度较高,一旦产生警情,依靠建筑物自身的电梯、楼道已不能满足紧急情况的人员撤离。尤其火灾、地震等严重的灾害情况下,使用电梯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危险,因此会加重楼道的通行负担,遇到险情时,时常出现居民被困建筑物中的情况,因此,寻找其他途径撤离建筑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结构简单,高楼内的避难者可在没有协助的情况下,快速、及时逃离灾难现场,大大的节省了脱险时间,降低因等待救援而造成的避难者伤亡率。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包括设置在建筑墙体外侧的逃生管道以及设置在逃生管道内的滑床;所述逃生管道设置在从建筑墙体延伸出来的横梁上,所述逃生管道由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若干直通管道前后对接而成,并使得所述逃生管道可绕建筑墙体四周自地面到顶层呈坡度60°的螺旋式布置;所述横梁从第二层至顶层的建筑物地板所在的位置延伸出去,弧形管道、缓冲管道以及直通管道在横梁上对接并形成拼接缝,每一节所述直通管道对应一层楼,所述弧形管道设置在建筑墙体的竖直边棱处,所述缓冲管道设置在第一层楼的建筑墙体外侧;所述直通管道上对应于每一层楼的安全出口门开设有适配的管道入口;所述滑床设置在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内的下方,并布满整条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所述滑床为U字形,U字形开口的两侧设置向外延展的外沿;所述逃生管道内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的上端的两侧所在的逃生管道的内侧壁上设置管壁加厚层,所述滑床通过外沿架设在管壁加厚层上并通过连接件加以固定;在打开安全出入口门后,即可通过管道入口进入逃生管道内的滑床上。
达到的效果:
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时,楼内的避难者可通过该管道滑床快速、及时逃离灾难现场,无需消防人员的协助,大大的节省了脱险时间,降低因等待救援而造成的避难者伤亡率。
直通管道对应的每一个楼层都设置有安全出口门,避难者打开安全出口门后,从管道入口进入逃生管道内的滑床,即可沿滑床滑行至地面,使用简单,各类人群都能自行操作。
逃生管道内侧离避难者较近的区域设置隔热层,防止避难者在逃生管道内发生烫伤。
本发明提供的管道滑床结构简单,整体设置在建筑墙体的外侧,占用空间少;逃生管道通过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若干直通管道拼接而成,可以通过先预制后安装从而完成逃生管道的制作,节省总工期,并且能达到减少高空作业时间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管道、缓冲管道以及直通管道的对接处形成的拼接缝上覆盖拼接板,所述拼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相邻的弧形管道与直通管道之间、直通管道与直通管道之间、或直通管道与缓冲管道之间,并进行密封处理。
对接处间隙较小,通过拼接板进行简单遮挡即可,防止雨水灰尘进入逃生管道内;拼接板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快速。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板上固定设置换气管,所述换气管的开口朝下,并在换气管的开口处设置过滤网,换气管与拼接板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设置换气管后,可有效改善逃生管道内的空气,增加逃生管道内的通气性能,防止逃生管道内缺氧。
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板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采用透光材料制作的拼接板,提高逃生管道内的采光,有利于观察逃生管道内的情况,适时进入逃生管道,减少不必要的碰撞伤害;同时,一定的光线还能减少逃生者在逃生管道内滑行时的恐惧感。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管道入口下部的踩脚板。
设置踩脚板后,站立在踩脚板上进入滑床,更安全、快捷。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管道入口侧面的手拉杆。
设置手拉杆后,抓住手拉杆,站立在踩脚板上,向后倒入滑床内,使用更顺畅,跳入滑床时定位更精准,安全系数较高。
进一步的,所述直通管道沿长度方向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60°,直通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宽度1.3m,长度3m~3.5m;所述弧形管道安装后的中段的坡度为15°~30°,弧形管道的下方设置用于加强承托能力的加固梁;所述缓冲管道安装后的中段呈水平设置,尾端呈平滑的拱形结构,缓冲管道的末端出口呈下倾状。
直通管道的宽度和高度尺寸适宜,避难者进入逃生管道后,空间较大,舒适性较高,可缓解避难者进入密闭空间产生的恐惧感。
将弧形管道中段的坡度减缓到15°~30°,避难者在克服滑床阻力后可顺利滑行,同时,可减缓避难者的滑行速度,使避难者到达缓冲管道时的速度不至于过高;在通过缓冲管道之后,将避难者的滑行速度降低至接近0km/h,有效的保证了避难者的使用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的截面形状为倾斜的凸字形,由夹角为60°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体成型,横梁整体呈60°下倾安装,使得安装后的横梁的上下两侧水平;所述弧形管道和直通管道的下端搭设在横梁上侧的低位处,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的上端开设一与横梁的凸起部位适配的缺口并搭设在横梁的凸起部位和横梁下侧的低位处;横梁的凸出部位的高度小于逃生管道的管壁厚度,在凸出部位的上方的拼接缝填充隔热的防火材料,并使得防火材料的顶部与滑床内侧的底部齐平。
横梁的结构简单,可依靠建筑物本身承重,承载能力较好;通过横梁中间的凸出部位对逃生管道进行限位,结构牢固可靠,安全性能高。安装后的横梁的上下侧为水平,安装逃生管道时更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管壁加厚层与逃生管道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加工制作时更省时,成型效果更好,管壁加厚层与逃生管道之间的衔接处更牢固可靠,强度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逃生管道和管壁加厚层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提前预制,再进行吊装作业,一方面,预制过程可以和其他工作同时进行,缩短加工工期;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高空作业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直通管道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逃生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直通管道之间、弧形管道与直通管道之间、直通管道与缓冲管道之间的拼接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4去除拼接板的示意图;
图6为横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逃生管道;11-弧形管道;12-直通管道;13-缓冲管道;14-隔热层;15-管壁加厚层;16-拼接缝;121-管道入口;122-踩脚板;123-手拉杆;2-滑床;21-外沿;22-螺栓;3-横梁;31-低位处;32-凸出部位;4-拼接板;41-换气管;5-加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包括设置在建筑墙体外侧的逃生管道1以及设置在逃生管道1内的滑床2;所述逃生管道1设置在从建筑墙体延伸出来的横梁3上,所述逃生管道1由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和若干直通管道12前后对接而成,并使得所述逃生管道1可绕建筑墙体四周自地面到顶层呈坡度60°的螺旋式布置;所述横梁3从第二层至顶层的建筑物地板所在的位置延伸出去,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以及直通管道12在横梁3上对接并形成拼接缝16,每一节所述直通管道12对应一层楼,所述弧形管道11设置在建筑墙体的竖直边棱或拐角处,所述缓冲管道13设置在第一层楼的建筑墙体外侧;所述直通管道12上对应于每一层楼的安全出口门开设有适配的管道入口121;所述滑床2设置在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和直通管道12内的下方,并布满整条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和直通管道12;所述滑床2为U字形,U字形开口的两侧设置向外延展的外沿21;所述逃生管道1内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14,隔热层14的上端的两侧所在的逃生管道1的内侧壁上设置管壁加厚层15,所述滑床2通过外沿21架设在管壁加厚层15上并通过连接件加以固定;在打开安全出入口门后,即可通过管道入口121进入逃生管道1内的滑床2上并沿滑床2滑至地面,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采用螺栓22。位于顶层的直通管道12的上端封口,并在该直通管道的侧面设置一透气窗。
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时,楼内的避难者可通过该管道滑床快速、及时逃离灾难现场,无需消防人员的协助,大大的节省了脱险时间,降低因等待救援而造成的避难者伤亡率。直通管道12对应的每一个楼层都设置有安全出口门,避难者打开安全出口门后,从管道入口121进入逃生管道1内的滑床2,即可沿滑床2滑行至地面,使用简单,各类人群都能自行操作。逃生管道1内侧离避难者滑行时较近的区域设置隔热层14,防止避难者在逃生管道1内发生烫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滑床结构简单,整体设置在建筑墙体的外侧,占用空间少;逃生管道1通过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和若干直通管道12拼接而成,可以通过先预制后安装从而完成逃生管道1的制作,节省总工期,并且能达到减少高空作业时间的作用。
实施时,参见图4,所述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以及直通管道12的对接处形成的拼接缝16上覆盖拼接板4,所述拼接板4通过螺栓22连接固定在相邻的弧形管道11与直通管道12之间、直通管道12与直通管道12之间、或直通管道12与缓冲管道13之间,并进行密封处理。
对接处间隙较小,通过拼接板4进行简单遮挡即可,防止雨水灰尘进入逃生管道1内;拼接板4结构简单,制作安装快速。
实施时,所述拼接板4上固定设置换气管41,换气管41的一端位于拼接缝16所在的位置,换气管41的开口朝下,并在换气管41的开口处设置过滤网,换气管41与拼接板4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设置换气管41后,可有效改善逃生管道1内的空气,增加逃生管道1内的通气性能,防止逃生管道1内缺氧。
实施时,所述拼接板4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采用透光材料制作的拼接板4,提高逃生管道1内的采光,有利于观察逃生管道1内的情况,适时进入逃生管道1,减少不必要的碰撞伤害;同时,一定的光线还能减少逃生者在逃生管道1内滑行时的恐惧感。
实施时,参见图2,还包括设置在管道入口121下部的踩脚板122。
设置踩脚板122后,站立在踩脚板122上进入滑床2,更安全、快捷。
实施时,参见图2,还包括设置在管道入口121侧面的手拉杆123。
设置手拉杆123后,抓住手拉杆123,站立在踩脚板122上,向后倒入滑床2内,使用更顺畅,跳入滑床2时定位更精准,安全系数较高。
实施时,所述直通管道12沿长度方向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60°,直通管道12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宽度1.3m,长度3m~3.5m;所述弧形管道11安装好后,其中段的坡度为15°~30°,弧形管道11的下方设置用于加强承托能力的加固梁5,加固梁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上;所述缓冲管道13安装好后,其中段呈水平设置,尾端呈平滑的拱形结构,缓冲管道13的末端出口呈下倾状。
直通管道12的宽度和高度尺寸适宜,避难者进入逃生管道1后,空间较大,舒适性较高,可缓解避难者进入密闭空间产生的恐惧感。
将弧形管道11中段的坡度减缓到15°~30°,避难者在克服滑床2阻力后可顺利滑行,同时,可减缓避难者的滑行速度,使避难者到达缓冲管道13时的速度不至于过高;在通过缓冲管道13之后,将避难者的滑行速度降低至接近0km/h,有效的保证了避难者的使用安全。
实施时,参见图5,所述横梁3的截面形状为倾斜的凸字形,由夹角为60°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体成型,横梁3整体呈60°下倾安装,使得安装后的横梁3的上下两侧水平;所述弧形管道11和直通管道12的下端搭设在横梁3上侧的低位处31,弧形管道11、缓冲管道13和直通管道12的上端开设一与横梁3的凸起部位32适配的缺口并搭设在横梁3的凸起部位32和横梁3下侧的低位处31;横梁3的凸出部位32的高度小于逃生管道的管壁厚度,在凸出部位的上方的拼接缝16填充隔热的防火材料,并使得防火材料的顶部与滑床内侧的底部齐平。
横梁3的结构简单,可依靠建筑物本身承重,承载能力较好;通过横梁3中间的凸出部位32对逃生管道1进行限位,结构牢固可靠,安全性能高。安装后的横梁3的上下侧为水平,安装逃生管道1时更方便快捷,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时,所述管壁加厚层15与逃生管道1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结构,在加工制作时更省时,成型效果更好,管壁加厚层15与逃生管道1之间的衔接处更牢固可靠,强度更好。
实施时,所述逃生管道1和管壁加厚层15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提前预制,再进行吊装作业,一方面,预制过程可以和其他工作同时进行,缩短加工工期;另一方面,可有效减少高空作业的时间。显然,为了提高逃生管道的可靠性,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逃生管道固定在横梁、加固梁以及建筑墙体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避难者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墙体外侧的逃生管道以及设置在逃生管道内的滑床;
所述逃生管道设置在从建筑墙体延伸出来的横梁上,所述逃生管道由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若干直通管道前后对接而成,并使得所述逃生管道可绕建筑墙体四周自地面到顶层呈坡度60°的螺旋式布置;
所述横梁从第二层至顶层的建筑物地板所在的位置延伸出去,弧形管道、缓冲管道以及直通管道在横梁上对接并形成拼接缝,每一节所述直通管道对应一层楼,所述弧形管道设置在建筑墙体的竖直边棱处,所述缓冲管道设置在第一层楼的建筑墙体外侧;所述直通管道上对应于每一层楼的安全出口门开设有适配的管道入口;
所述滑床设置在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内的下方,并布满整条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所述滑床为U字形,U字形开口的两侧设置向外延展的外沿;
所述逃生管道内的下方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的上端的两侧所在的逃生管道的内侧壁上设置管壁加厚层,所述滑床通过外沿架设在管壁加厚层上并通过连接件加以固定;在打开安全出入口门后,即可通过管道入口进入逃生管道内的滑床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管道、缓冲管道以及直通管道的对接处形成的拼接缝上覆盖拼接板,所述拼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相邻的弧形管道与直通管道之间、直通管道与直通管道之间、或直通管道与缓冲管道之间,并进行密封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上固定设置换气管,所述换气管的开口朝下,并在换气管的开口处设置过滤网,换气管与拼接板的连接处密封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拼接板采用透光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管道入口下部的踩脚板。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管道入口侧面的手拉杆。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管道沿长度方向的纵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锐角为60°,直通管道的横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宽度1.3m,长度3m~3.5m;所述弧形管道安装后的中段的坡度为15°~30°,弧形管道的下方设置用于加强承托能力的加固梁;所述缓冲管道安装后的中段呈水平设置,尾端呈平滑的拱形结构,缓冲管道的末端出口呈下倾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截面形状为倾斜的凸字形,由夹角为60°的两个平行四边形一体成型,横梁整体呈60°下倾安装,使得安装后的横梁的上下两侧水平;所述弧形管道和直通管道的下端搭设在横梁上侧的低位处,弧形管道、缓冲管道和直通管道的上端开设一与横梁的凸起部位适配的缺口并搭设在横梁的凸起部位和横梁下侧的低位处;横梁的凸出部位的高度小于逃生管道的管壁厚度,在凸出部位的上方的拼接缝填充隔热的防火材料,并使得防火材料的顶部与滑床内侧的底部齐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加厚层与逃生管道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管道和管壁加厚层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CN201711058987.2A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Pending CN107715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8987.2A CN107715329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58987.2A CN107715329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5329A true CN107715329A (zh) 2018-02-23

Family

ID=61221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58987.2A Pending CN107715329A (zh) 2017-11-01 2017-11-01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1532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5728A (zh) * 2018-05-09 2018-11-16 临沂大学 一种体积小的建筑火灾快速逃生通道
CN109663232A (zh) * 2019-01-15 2019-04-23 傅俊祥 高层建筑安全快速逃生系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6616U (zh) * 2011-05-29 2012-01-0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螺旋滑道式应急逃生设施
CN103394168A (zh) * 2013-08-16 2013-11-20 张义兵 高楼火灾s形快速逃生通道装置
CN203777528U (zh) * 2014-03-28 2014-08-20 张姝鑫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螺旋形逃生滑道
CN104107511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张义兵 多楼层防震防火回行专用逃生通道
CN204932637U (zh) * 2015-07-31 2016-01-06 山西师范大学第二实验中学 一种螺旋式消防逃生滑式通道
CN205994895U (zh) * 2016-09-09 2017-03-0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旋转式高楼逃生滑梯
CN107185119A (zh) * 2017-07-26 2017-09-2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高层建筑长距离快速逃生管道
CN207477808U (zh) * 2017-11-01 2018-06-12 张龙武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96616U (zh) * 2011-05-29 2012-01-04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桥梁螺旋滑道式应急逃生设施
CN104107511A (zh) * 2013-04-18 2014-10-22 张义兵 多楼层防震防火回行专用逃生通道
CN103394168A (zh) * 2013-08-16 2013-11-20 张义兵 高楼火灾s形快速逃生通道装置
CN203777528U (zh) * 2014-03-28 2014-08-20 张姝鑫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螺旋形逃生滑道
CN204932637U (zh) * 2015-07-31 2016-01-06 山西师范大学第二实验中学 一种螺旋式消防逃生滑式通道
CN205994895U (zh) * 2016-09-09 2017-03-0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旋转式高楼逃生滑梯
CN107185119A (zh) * 2017-07-26 2017-09-22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高层建筑长距离快速逃生管道
CN207477808U (zh) * 2017-11-01 2018-06-12 张龙武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15728A (zh) * 2018-05-09 2018-11-16 临沂大学 一种体积小的建筑火灾快速逃生通道
CN109663232A (zh) * 2019-01-15 2019-04-23 傅俊祥 高层建筑安全快速逃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15329A (zh)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CN207477808U (zh) 一种高楼火灾及地震紧急撤离用管道滑床
CN103726637A (zh) 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
CN206736840U (zh) 滨水区域自动防汛预警与疏散系统
CN110306724A (zh) 一种错位焊接式腹板开洞的预制包裹蜂窝梁
US20220195747A1 (en) Fire resistant shelter
CN205654372U (zh) 一种水下断面隧道人员疏散救援通道结构及控烟系统
EP2336490B1 (en) Survival module for one-way double barrel tunnels
CN1970114B (zh) 一种楼宇走火救生方法及其设施
JP5850235B2 (ja) 避難用建物
JP6593818B1 (ja) 防災扉
JP2006132280A (ja) 津波からの避難設備
JP5713863B2 (ja) 避難シェルタ
JP6593816B1 (ja) 地下シェルターおよび地下シェルター築造方法
CN203383702U (zh) 一种消防安全防盗笼
RU2381982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при пожарах в высотных зданиях и сооружениях
CN206995621U (zh) 一种逃生滑道
JP2014201913A (ja) 津波避難施設
JP5462319B2 (ja) 津波退避部屋及びそれに用いる漂流物、火災侵入防止扉
CN105822342B (zh) 一种水下断面隧道人员疏散救援通道结构及控烟系统
JP3197367U (ja) 建物用避難シェルタ
CN115040800A (zh) 一种应急逃生消防通道
CN211395751U (zh) 一种采用管线通廊的地下车库
CN105006783A (zh) 一种变电站预制电缆通道防火墙
CN113576193B (zh) 一种高楼避灾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