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643B -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643B
CN107710643B CN201580080042.3A CN201580080042A CN107710643B CN 107710643 B CN107710643 B CN 107710643B CN 201580080042 A CN201580080042 A CN 201580080042A CN 107710643 B CN107710643 B CN 1077106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uplink
downlink
serving cell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04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0643A (zh
Inventor
成艳
薛丽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7106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6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06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6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3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for modulated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通过以上公开内容,本发明能够使得TDD系统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具有统一的HARQ‑AcK定时,同时能够与现有TDD系统共存。

Description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包括两种帧结构,帧结构类型1应用于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如图1所示。帧结构类型2应用于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如图2所示。其中对于TDD,现有系统中存在7种上下行配比。
LTE系统中,为了支持混合自动重传,用户设备需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PUSCH)向基站反馈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l,PDSCH)传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automatic repeat-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其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也可简单称为确认应答(Acknowledgment,ACK)/否认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用户设备需通过物理混合自动重传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
现有系统中,对于FDD,在下行子帧n-4传输的PDSCH,其对应的HARQ-ACK将在上行子帧n进行反馈。对于TDD,在子帧n-k传输的PDSCH,其对应的HARQ-ACK将在上行子帧n进行反馈,其中k属于集合K,各TDD上下行配比下K的定义如表1。例如,对于TDD上下行配比1,子帧7为上行子帧,其对应的集合K为{7,6},子帧7向前移6个子帧则为子帧1,子帧7前移7个子帧则为子帧0,因此其将反馈在子帧0和子帧1传输的PDSCH对应的HARQ-ACK。
表1 TDD系统下行关联集合K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031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041
由表1可看出,现有TDD系统的HARQ-ACK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一样,相对于FDD系统复杂度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能够使得TDD系统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具有统一的HARQ-ACK定时,同时能够与现有TDD系统共存。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第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包括:第一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一收发模块,与第一帧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n-4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在子帧n发送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在子帧i+k1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在子帧j+k2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在子帧m+k3上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n-4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n发送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i+k1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j+k2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m+k3上发送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第二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收发模块,与第二帧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n-4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在子帧n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i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在子帧i+k1上接收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j上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在子帧j+k2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用于:在子帧m发送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在子帧m+k3上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第六种可能的、第七种可能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帧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第十二种可能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第十二种可能的、第十三种可能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包括:基站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基站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在子帧n-4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基站在子帧n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在子帧i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基站在子帧i+k1上接收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在子帧j上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基站在子帧j+k2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在子帧m发送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基站在子帧m+k3上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第五种可能的、第六种可能的、第七种可能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基站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基站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第十二种可能的、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第十种可能的、第十一种可能的、第十二种可能的、第十三种可能的、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基站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系统,包括:前述的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前述的基站,第二用户设备包括:第三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三收发模块,与第三帧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
结合第五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或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子帧比第二服务小区的子帧提前11个符号。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收发模块用于: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第二种可能的、第三种可能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收发模块用于:在下行子帧n2在第二服务小区上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n2为非负整数。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本发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并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能够使得TDD系统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具有统一的HARQ-ACK定时,同时能够与现有TDD系统共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帧结构类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帧结构类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3,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11包括:第一帧确定模块110和第一收发模块111。第一帧确定模块110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一收发模块111与第一帧确定模块110连接,用于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帧可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第二子帧可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如图4所示,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此处的符号对于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可以为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对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以为单载波正交频分复用(Single-carri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SC-OFDM)符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做限制,优选1ms。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可以都属于特殊子帧,只是该特殊子帧的实际子帧结构与现有LTE版本8、版本9、版本10、版本11和版本12中的特殊子帧的子帧结构不一致,因此第一子帧也可以称为第一特殊子帧,第二子帧也可以称为第二特殊子帧。第一子帧中,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仅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或探测参考信号。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可仅用于传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或下行参考信号。
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k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k为大于1的正整数,从而使得对于子帧l对应的HARQ-ACK,都能在l+k反馈,从而使得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有统一的上行HARQ-ACK定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k的取值,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时,k的值优选为4。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
本发明实施例以及之后的实施例中,子帧编号指子帧在多个无线帧中的编号,可按如下方式获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对多个无线帧中的子帧以单调递增方式从0开始进行编号,即若上一个无线帧的最后一个子帧的编号为n′,则下一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的编号为n′+1。另外,多个无线帧中,每个子帧在其所在的无线帧中也有一个子帧序号,即为该子帧在该无线帧中的子帧序号。举例来说,我们说子帧n为一个无线帧中的子帧2,可以指该子帧n在其所在的那个无线帧中的子帧序号为2,或可以说该子帧n为其所在的那个无线帧中的第三个子帧,或可以说该子帧n对应每个无线帧中的第三个子帧,或可以说该子帧n对应每个无线帧中的子帧2。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为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或上下行配比d。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是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和上下行配比d中的一个,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这几种上下行配比之间转换。其中,a、b、c、d可以为上下行配比的索引,例如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当a、b、c、d的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时,不是指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为表2中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对应的帧结构,而是指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与表2中相同。例如上下行配比0,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2∶3;上下行配比1,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3∶2;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7∶3;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8∶2。
表2 TDD上下行配比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181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191
可选地,第一帧确定模块110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可以为第一帧确定模块110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体可以为: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帧确定模块110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4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表3和表4中,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S1代表第一子帧,S2代表第二子帧。
表3 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示例1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192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201
表4 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示例2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20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做限制,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不限定于表3。但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需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时,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优选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
表3与表4相比,将部分第一子帧变成了下行子帧,在保证可以和现有LTE帧结构2共存的同时,减少GP开销。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11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一用户设备11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一用户设备11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一用户设备11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 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11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收发模块11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可以按照如下的上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n-k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n发送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响应,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需要说明的是,n和n-4为子帧编号,子帧n-4表示子帧n向前移4位得到的子帧。
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i+k1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i和i+k1为子帧编号,子帧i+k1表示子帧i向后移k1位得到的子帧。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1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1的值与LTE版本8中的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1的值如表5所示。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j+k2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j和j+k2为子帧编号,子帧j+k2表示子帧j向后移k2位得到的子帧。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2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2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2的值如表6所示。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第一收发模块111在子帧m+k3上发送HARQ-ACK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需要说明的是,m和m+k3为子帧编号,子帧m+k3表示子帧m向后移k3位得到的子帧。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3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3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3的值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上下行配比下的k1或k3值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221
表6 不同上下行配比下的k2值
Figure GPA0000234418050000222
第一收发模块11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进行信息发送和接收时,上行HARQ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变,下行HARQ定时与现有LTE系统一致,能够简化实现复杂度和协议复杂度;另外,该上行HARQ定时使得一个上行子帧或第二子帧仅需反馈一个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的HARQ-ACK,从而与现有LTE系统需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ACK相比,减少了反馈量,提高了HARQ-ACK性能。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用户设备的时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用户设备12包括:收发器121、存储器122、处理器123以及数据总线124。收发器121、存储器122、处理器123通过数据总线124相连,以进行相互通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处理器12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处理器123可以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对应的帧结构不同,不同的帧结构对应的帧的组成不同。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存储器122用于存储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其中,第一子帧可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第二子帧可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一步地,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k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k为大于1的正整数,从而使得对于子帧l对应的HARQ-ACK,都能在l+k反馈,从而使得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有统一的上行HARQ-ACK定时。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k的取值,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时,k的值优选为4。
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参见图4,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GP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GP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此处的符号对于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可以为OFDM符号,对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以为SC-FDMA符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做限制,优选1ms。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可以都属于特殊子帧,只是该特殊子帧的实际子帧结构与现有LTE版本8、版本9、版本10、版本11和版本12中的特殊子帧的子帧结构不一致,因此第一子帧也可以称为第一特殊子帧,第二子帧也可以称为第二特殊子帧。第一子帧中,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仅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可仅用于传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或下行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为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或上下行配比d。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是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和上下行配比d中的一个,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这几种上下行配比之间转换。其中,a、b、c、d可以为上下行配比的索引,例如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当a、b、c、d的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时,不是指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为表2中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对应的帧结构,而是指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与表2中相同。例如上下行配比0,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2∶3;上下行配比1,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3∶2;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7∶3;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8∶2。
可选地,处理器123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12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体可以为: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12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4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对表3和表4的其他描述如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做限制,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不限定于表3。但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需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时,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优选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
表3与表4相比,将部分第一子帧变成了下行子帧,在保证可以和现有LTE帧结构2共存的同时,减少GP开销。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12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一用户设备12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一用户设备12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一用户设备12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 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12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发器12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可以按照如下的上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121在子帧n-k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收发器121在子帧n发送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需要说明的是,n和n-4为子帧编号。
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121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收发器121在子帧i+k1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1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1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1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i和i+k1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121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收发器121在子帧j+k2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2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2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2的值如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j和j+k2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121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收发器121在子帧m+k3上发送HARQ-ACK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HARQ-ACK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3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3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3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m和m+k3为子帧编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发器12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进行信息发送和接收时,上行HARQ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变,下行HARQ定时与现有LTE系统一致,能够简化实现复杂度和协议复杂度;另外,该上行HARQ定时使得一个上行子帧或第二子帧仅需反馈一个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的HARQ-ACK,从而与现有LTE系统需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ACK相比,减少了反馈量,提高了HARQ-ACK性能。
图6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包括:
S10: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具体地,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对应的帧结构不同,不同的帧结构对应的帧的组成不同。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
其中,第一子帧可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第二子帧可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一步地,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k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k为大于1的正整数,从而使得对于子帧l对应的HARQ-ACK,都能在l+k反馈,从而使得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有统一的上行HARQ-ACK定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k的取值,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时,k的值优选为4。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
在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图4给出了一个子帧长度为1ms时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子帧结构。其中,PDCCH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SCH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表示下行传输信道,PUSCH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CCH为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参见图4,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GP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GP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此处的符号对于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可以为OFDM符号,对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以为SC-OFDM符号。本发明实施例不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做限制,优选1ms。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可以都属于特殊子帧,只是该特殊子帧的实际子帧结构与现有LTE版本8、版本9、版本10、版本11和版本12中的特殊子帧的子帧结构不一致,因此第一子帧也可以称为第一特殊子帧,第二子帧也可以称为第二特殊子帧。第一子帧中,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可仅用于传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和/或探测参考信号。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可仅用于传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和/或下行参考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为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或上下行配比d。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是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和上下行配比d中的一个,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这几种上下行配比之间转换。其中,a、b、c、d可以为上下行配比的索引,例如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当a、b、c、d的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时,不是指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为表2中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对应的帧结构,而是指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与表2中相同。例如上下行配比0,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2∶3;上下行配比1,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3∶2;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7∶3;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8∶2。
可选地,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可以为第一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体可以为: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地,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4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对表3和表4的其他描述如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做限制,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不限定于表3。但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需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时,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优选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
表3与表4相比,将部分第一子帧变成了下行子帧,在保证可以和现有LTE帧结构2共存的同时,减少GP开销。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一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一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也可称为载波。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或辅服务小区。
S11: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可以按照如下的上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n-k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n发送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需要说明的是,n和n-4为子帧编号。
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i+k1上发送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1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1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1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i和i+k1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j+k2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2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2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2的值如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j和j+k2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m+k3上发送HARQ-ACK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HARQ-ACK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3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3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3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m和m+k3为子帧编号。
在S11中,第一用户设备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进行信息发送和接收时,上行HARQ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变,下行HARQ定时与现有LTE系统一致,能够简化实现复杂度和协议复杂度;另外,该上行HARQ定时使得一个上行子帧或第二子帧仅需反馈一个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的HARQ-ACK,从而与现有LTE系统需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ACK相比,减少了反馈量,提高了HARQ-ACK性能。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基站21包括: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和第二收发模块211。第二帧确定模块210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收发模块211与第二帧确定模块210连接,用于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对应的帧结构不同,不同的帧结构对应的帧的组成不同。
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一子帧可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第二子帧可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一步地,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k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k为大于1的正整数,从而使得对于子帧l对应的HARQ-ACK,都能在l+k反馈,从而使得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有统一的上行HARQ-ACK定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k的取值,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时,k的值优选为4。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不对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做限制,优选1ms。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不对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具体子帧结构做限制。图4给出了一个子帧长度为1ms时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子帧结构。对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其他描述参照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为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或上下行配比d。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是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和上下行配比d中的一个,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这几种上下行配比之间转换。其中,a、b、c、d可以为上下行配比的索引,例如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当a、b、c、d的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时,不是指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为表2中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对应的帧结构,而是指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与表2中相同。例如上下行配比0,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2∶3;上下行配比1,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3∶2;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7∶3;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8∶2。
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体可以为: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地,第二帧确定模块210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4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对表3和表4的其他描述如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一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一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也可称为载波。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或辅服务小区。
第二收发模块211用于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二收发模块21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可以按照如下的上行HARQ定时进行。
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n-k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n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k的值为4。需要说明的是,n和n-4为子帧编号。
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i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i+k1上接收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1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1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1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i和i+k1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j上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j+k2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2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2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2的值如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j和j+k2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m发送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m+k3上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3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3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3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m和m+k3为子帧编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收发模块21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时,上行HARQ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变,下行HARQ定时与现有LTE系统一致,能够简化实现复杂度和协议复杂度;另外,该上行HARQ定时使得一个上行子帧或第二子帧仅需反馈一个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的HARQ-ACK,从而与现有LTE系统需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ACK相比,减少了反馈量,提高了HARQ-ACK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系统中,会引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但通信系统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同时也会存在现有LTE系统的帧结构2,因而需解决新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引入新的帧结构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进行优化的同时,保证新的帧结构与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因此,第二帧确定模块210还用于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第二帧确定模块210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即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如表2所示。具体,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2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当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同时,该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物理小区可以不同,即对应的物理小区ID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举例来说,参见图8,第一服务小区的子帧比第二服务小区的子帧提前11个符号。使得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第一子帧最后3个符号(包括时长为1个符号的GP)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从而可以通过对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可通过指示PDSCH的起始符号,实现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其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且仍然能在第1一个符号上接收PDC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如此通过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和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进行限制,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上行子帧不被打孔,从而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和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无任何机制能够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其上行子帧进行打孔。
进一步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第二用户不在特殊子帧接收PDSCH或在特殊子帧第4个符号到第12个符号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从而隐式对现有LTE系统的特殊子帧进行打孔,另一方面,也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子帧2和子帧7为完整的上行子帧,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
基于上述特征,会存在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的情况,此时,可以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通过通知第二用户设备PDSCH起始时间实现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也可以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类型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设计新的信令指示支持第一服务小区帧结构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被打孔。图8中的图a和图b分别给出了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两种打孔方式下的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示意图。
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二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二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 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小区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另外,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或第二服务小区不表示用户设备服务小区的顺序,仅为了区别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为两个服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不是一个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以后的版本的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和/或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收发模块211还用于基于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第二收发模块211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法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
和/或,第二收发模块211在下行子帧n2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n2为非负整数;其中,该在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接收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的PDCCH。
和/或,第二收发模块211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具体,若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则第二收发模块211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格式2D中的PDSCH资源单元映射和准同位置指示(PDSCH RE Mapping and Quasi-Co-Location Indicator)域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若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则第二收发模块211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被配置了跨载波调度,且该第二服务小区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和/或,第二收发模块211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
和/或,第二收发模块211在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不被打孔的下行子帧调度该第二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为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被配置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到9中的一个。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基站22包括:收发器221、存储器222、处理器223以及数据总线224。收发器221、存储器222、处理器223通过数据总线224相连,以进行相互通信。处理器223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收发器221用于基于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存储器222用于存储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处理器223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对应的帧结构不同,不同的帧结构对应的帧的组成不同。
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一子帧可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第二子帧可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一步地,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k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k为大于1的正整数,从而使得对于子帧l对应的HARQ-ACK,都能在l+k反馈,从而使得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有统一的上行HARQ-ACK定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k的取值,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时,k的值优选为4。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不对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做限制,优选1ms。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不对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具体子帧结构做限制。图4给出了一个子帧长度为1ms时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子帧结构。对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其他描述参照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为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或上下行配比d。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是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和上下行配比d中的一个,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这几种上下行配比之间转换。其中,a、b、c、d可以为上下行配比的索引,例如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当a、b、c、d的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时,不是指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为表2中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对应的帧结构,而是指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与表2中相同。例如上下行配比0,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2∶3;上下行配比1,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3∶2;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7∶3;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8∶2。
处理器223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体可以为: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223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4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对表3和表4的其他描述如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一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一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也可称为载波。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或辅服务小区。
收发器221用于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收发器22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可以按照如下的上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221在子帧n-k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第二收发模块211在子帧n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k的值为4。,需要说明的是,n和n-4为子帧编号。
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221在子帧i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收发器221在子帧i+k1上接收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1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1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1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i和i+k1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221在子帧j上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收发器221在子帧j+k2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2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2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2的值如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j和j+k2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收发器221在子帧m发送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收发器221在子帧m+k3上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3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3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3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m和m+k3为子帧编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发器221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时,上行HARQ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变,下行HARQ定时与现有LTE系统一致,能够简化实现复杂度和协议复杂度;另外,该上行HARQ定时使得一个上行子帧或第二子帧仅需反馈一个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的HARQ-ACK,从而与现有LTE系统需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ACK相比,减少了反馈量,提高了HARQ-ACK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系统中,会引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但通信系统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同时也会存在现有LTE系统的帧结构2,因而需解决新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引入新的帧结构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进行优化的同时,保证新的帧结构与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因此,处理器223还用于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处理器223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即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如表2所示。具体,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第二帧确定模块210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2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当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同时,该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物理小区可以不同,即对应的物理小区ID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举例来说,参见图8,第一服务小区的子帧比第二服务小区的子帧提前11个符号。使得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第一子帧最后3个符号(包括时长为1个符号的GP)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从而可以通过对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可通过指示PDSCH的起始符号,实现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其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且仍然能在第1一个符号上接收PDC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如此通过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和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进行限制,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上行子帧不被打孔,从而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和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无任何机制能够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其上行子帧进行打孔。
进一步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第二用户不在特殊子帧接收PDSCH或在特殊子帧第4个符号到第12个符号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从而隐式对现有LTE系统的特殊子帧进行打孔,另一方面,也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子帧2和子帧7为完整的上行子帧,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
基于上述特征,会存在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的情况,此时,可以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通过通知第二用户设备PDSCH起始时间实现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也可以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类型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设计新的信令指示支持第一服务小区帧结构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被打孔。图8中的图a和图b分别给出了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两种打孔方式下的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示意图。
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二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二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 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小区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另外,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或第二服务小区不表示用户设备服务小区的顺序,仅为了区别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为两个服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不是一个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以后的版本的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和/或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收发器221还用于基于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收发器221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法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
和/或,收发器221在下行子帧n2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n2为非负整数;其中,该在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接收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的PDCCH。
和/或,收发器221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具体,若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则收发器221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格式2D中的PDSCH资源单元映射和准同位置指示(PDSCH REMapping and Quasi-Co-Location Indicator)域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若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则第二收发模块211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被配置了跨载波调度,且该第二服务小区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和/或,收发器221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
和/或,收发器221在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不被打孔的下行子帧调度该第二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为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被配置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到9中的一个。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包括:
S20:基站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在S20中,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该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对应的帧结构不同,不同的帧结构对应的帧的组成不同。
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GP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一子帧可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第二子帧可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进一步地,若子帧l为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k为第一子帧、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k为大于1的正整数,从而使得对于子帧l对应的HARQ-ACK,都能在l+k反馈,从而使得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有统一的上行HARQ-ACK定时。本发明实施例不限制k的取值,当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为1ms时,k的值优选为4。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不对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的长度做限制,优选1ms。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不对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具体子帧结构做限制。图4给出了一个子帧长度为1ms时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子帧结构。对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的其他描述参照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为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或上下行配比d。即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可以是上下行配比a、上下行配比b、上下行配比c和上下行配比d中的一个,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在这几种上下行配比之间转换。其中,a、b、c、d可以为上下行配比的索引,例如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当a、b、c、d的值可以分别为0、1、3和4时,不是指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为表2中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和上下行配比4对应的帧结构,而是指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与表2中相同。例如上下行配比0,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2∶3;上下行配比1,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3∶2;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7∶3;上下行配比3,表示一个帧中可用于传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与可用于传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子帧数之比为8∶2。
基站可以根据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具体可以为: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进一步可选地,基站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3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也可以为根据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4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对表3和表4的其他描述如实施例1,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一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一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一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一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服务小区可以为该第一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
S21:基站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在S21中,基站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可以按照如下的上行HARQ定时进行。
基站在子帧n-k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SPS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基站在子帧n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子帧n-4的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HARQ-ACK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k的值为4。需要说明的是,l和l+k为子帧编号。
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基站在子帧i向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基站在子帧i+k1上接收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1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1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1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i和i+k1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基站在子帧j上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基站在子帧j+k2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2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2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2的值如表6所示。需要说明的是,j和j+k2为子帧编号。
和/或,可以按照如下下行HARQ定时进行:
基站在子帧m发送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HARQ-ACK;基站在子帧m+k3上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例如,若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则k3的值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0时相同。例如,若k3的值与LTE版本8中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相同,k3的值如表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m和m+k3为子帧编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时,上行HARQ定时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不变,下行HARQ定时与现有LTE系统一致,能够简化实现复杂度和协议复杂度;另外,该上行HARQ定时使得一个上行子帧或第二子帧仅需反馈一个下行子帧或第一子帧的HARQ-ACK,从而与现有LTE系统需在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HARQ-ACK相比,减少了反馈量,提高了HARQ-ACK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系统中,会引入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但通信系统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而同时也会存在现有LTE系统的帧结构2,因而需解决新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引入新的帧结构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进行优化的同时,保证新的帧结构与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因此,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还包括:
S22:基站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基站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LTE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即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如表2所示。具体,基站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基站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2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当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同时,该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物理小区可以不同,即对应的物理小区ID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举例来说,参见图8,第一服务小区的子帧比第二服务小区的子帧提前11个符号。使得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第一子帧最后3个符号(包括时长为1个符号的GP)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从而可以通过对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可通过指示PDSCH的起始符号,实现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其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且仍然能在第1一个符号上接收PDC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如此通过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和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进行限制,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上行子帧不被打孔,从而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和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无任何机制能够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其上行子帧进行打孔。
进一步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第二用户不在特殊子帧接收PDSCH或在特殊子帧第4个符号到第12个符号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从而隐式对现有LTE系统的特殊子帧进行打孔,另一方面,也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子帧2和子帧7为完整的上行子帧,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
基于上述特征,会存在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的情况,此时,可以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通过通知第二用户设备PDSCH起始时间实现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也可以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类型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设计新的信令指示支持第一服务小区帧结构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被打孔。图8中的图a和图b分别给出了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两种打孔方式下的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示意图。
第二用户设备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二用户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二用户设备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二用户设备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 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小区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另外,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或第二服务小区不表示用户设备服务小区的顺序,仅为了区别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为两个服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用户设备与第一用户设备不是一个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以后的版本的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和/或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
S23:基站基于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在S23中,基站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法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
和/或,基站在下行子帧n2在第二服务小区上给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n2为非负整数;其中,该在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接收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的PDCCH。
和/或,基站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具体,若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则基站可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格式2D中的PDSCH资源单元映射和准同位置指示(PDSCH RE Mappingand Quasi-Co-Location Indicator)域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若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则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被配置了跨载波调度,且该第二服务小区为该第二用户设备的辅服务小区。
和/或,基站给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此时,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
和/或,基站在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不被打孔的下行子帧调度该第二用户设备,该第二用户设备为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为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或该第二用户设备被配置的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到9中的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S20到S24执行的顺序。
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系统10包括前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前述的基站以及第二用户设备1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LTE系统中,引入了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而通信系统的演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同时也会存在现有LTE系统的帧结构2,因而需解决新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问题。因此,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系统10还包括第二用户设备13。第二用户设备13包括第三帧确定模块130和第三收发模块131。第三帧确定模块130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第三收发模块131基于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即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如表2所示。具体地,第三帧确定模块130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或第三帧确定模块130可以根据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与表2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当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时,需解决新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引入新的帧结构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进行优化的同时,可通过下述特征,进一步保证新的帧结构与LTE系统帧结构2的共存。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可以称为TDD-U或TDD-F。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当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同时,该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对应的物理小区可以不同,即对应的物理小区ID不同。
进一步地,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举例来说,如图8所示,第一服务小区的子帧比第二服务小区的子帧提前11个符号。使得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第一子帧最后3个符号(包括时长为1个符号的GP)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从而可以通过对LTE系统帧结构2中的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中的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可通过指示PDSCH的起始符号,实现指示第二用户设备13对其下行子帧的第2个符号和第3个符号进行打孔,且仍然能在第1个符号上接收PDCCH。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b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c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当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d时,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通过以上方式对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和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进行限制,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上行子帧不被打孔,从而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和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因为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无任何机制能够指示第二用户设备13对其上行子帧进行打孔。
进一步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得第二用户不在特殊子帧接收PDSCH或在特殊子帧第4个符号到第13个符号上基于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从而隐式对现有LTE系统的特殊子帧进行打孔,另一方面,也使得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子帧2和子帧7为完整的上行子帧,实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共存。
基于上述特征,会存在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与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重叠的情况。此时,可以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中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通过通知第二用户设备13PDSCH起始时间实现对现有LTE系统帧结构类型2的下行子帧的前3个符号进行打孔;也可以对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类型中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进行打孔,因为可以设计新的信令指示支持第一服务小区帧结构的上行子帧的最后3个符号被打孔。图8中的图a和图b分别给出了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a,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两种打孔方式下的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示意图。
第二用户设备13对应的第二服务小区可以指网络侧设备给第二用户设备13配置的服务小区,或指为第二用户设备13服务的服务小区,或指第二用户设备13接入的服务小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服务小区(serving cell)也可称为载波(component carrier)。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服务小区可以为第二用户设备13的主服务小区(Primary serving cell)或辅服务小区。另外,本发明所有实施例中,第一服务小区或第二服务小区不表示用户设备服务小区的顺序,仅为了区别第一服务小区和第二服务小区为两个服务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第二用户设备13与第一用户设备不是一个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以后的版本的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13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和/或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例如,第二用户设备13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2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13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1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13可以是支持LTE版本10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13可以是支持LTE版本9及之前的LTE版本的用户设备,或第二用户设备13可以是支持LTE版本8的用户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收发模块131在下行子帧n1在第二服务小区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n1为非负整数。和/或,第三收发模块131在下行子帧n2在第二服务小区上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n2为非负整数;其中,该在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接收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为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的PDCCH。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13执行的顺序。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并基于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其中,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第一子帧和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能够使得TDD系统对于不同的上下行配比具有统一的HARQ-ACK定时,同时能够与现有TDD系统共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8)

1.一种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包括:
第一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第一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一帧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所述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所述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n-4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
在子帧n发送在所述子帧n-4的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
在子帧i+k1上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i为非负整数,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在子帧j+k2接收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在子帧m+k3上发送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7.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所述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所述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n-4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接收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n发送在所述子帧n-4的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i接收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i+k1上发送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j上发送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j+k2接收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基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m接收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在子帧m+k3上发送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13.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第二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二帧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所述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所述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所述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n-4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
在子帧n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所述子帧n-4的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i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
在子帧i+k1上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j上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在子帧j+k2发送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用于:
在子帧m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在子帧m+k3上接收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帧确定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
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
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发模块还用于:
在下行子帧n1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所述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所述n1为非负整数。
26.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确定第一用户设备的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一个无线帧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帧和至少一个第二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和所述第二子帧包括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保护时间和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其中,所述第一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大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二子帧中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个数小于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个数;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若子帧l为所述第一子帧或下行子帧,则子帧l+4为所述第一子帧、所述第二子帧或上行子帧,l为非负整数;
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上下行配比1、上下行配比3或上下行配比4;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和子帧5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子帧4、子帧8和子帧9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4、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1和子帧6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和子帧7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8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5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子帧7和子帧8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3和子帧4为上行子帧;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一个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其中,子帧0、子帧1、子帧4、子帧5、子帧8和子帧9为所述第一子帧,子帧6和子帧7为下行子帧或所述第一子帧中的一个,子帧2为所述第二子帧,子帧为上行子帧。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每个子帧为1ms子帧,所述第一子帧包括12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所述第二子帧包括1个用于下行传输的符号、时长为1个符号的保护时间和12个用于上行传输的符号。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子帧n-4上给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发送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指示下行半持续调度释放的下行控制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n为非负整数;
所述基站在子帧n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反馈的在所述子帧n-4的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或所述下行控制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响应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子帧i向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调度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
所述基站在子帧i+k1上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下行控制信道调度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i为非负整数,k1为正整数,且k1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30.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子帧j上接收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
所述基站在子帧j+k2发送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j为非负整数,k2为正整数,且k2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31.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帧结构在第一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子帧m发送所述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对应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
所述基站在子帧m+k3上接收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所述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重传在所述第一服务小区上传输,m为非负整数,k3为正整数,且k3的值根据帧结构类型2下上下行配比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相同时的定时确定,所述帧结构类型2为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
32.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为第二用户设备的服务小区;
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
36.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起始符号为第4个符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指示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对应的传输模式,所述传输模式为传输模式10。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与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和接收信息,包括:
所述基站在下行子帧n1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所述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所述n1为非负整数。
39.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第一用户设备、第二用户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3-25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二用户设备包括:
第三帧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
第三收发模块,与所述第三帧确定模块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在第二服务小区上发送和接收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与长期演进系统版本8或版本9或版本10或版本11或版本12中的帧结构类型2相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频率资源相邻或相同。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0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1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2;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3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或
当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4时,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上下行配比为上下行配比5。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帧结构中的特殊子帧的配比为特殊子帧配比5或特殊子帧配比0。
42.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和所述第二服务小区子帧间偏移11个符号。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服务小区的子帧比所述第二服务小区的子帧提前11个符号。
44.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收发模块用于:
在下行子帧n1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接收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所述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起始符号为所述下行子帧n1中的第4个符号,所述n1为非负整数。
45.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收发模块用于:
在下行子帧n2在所述第二服务小区上接收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承载于所述下行子帧n2的第一个符号上,所述n2为非负整数。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为公共搜索空间对应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4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通信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以及权利要求26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48.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以及权利要求26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80042.3A 2015-05-15 2015-05-15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Active CN1077106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79050 WO2016183722A1 (zh) 2015-05-15 2015-05-15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643A CN107710643A (zh) 2018-02-16
CN107710643B true CN107710643B (zh) 2020-04-28

Family

ID=57319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042.3A Active CN107710643B (zh) 2015-05-15 2015-05-15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及系统、基站、第一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7337B2 (zh)
EP (1) EP3288193B1 (zh)
CN (1) CN107710643B (zh)
WO (1) WO20161837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82659B1 (en) * 2015-04-30 2019-06-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s,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SG10202001291QA (en) * 2016-04-08 2020-04-29 Idac Holdings Inc Phy layer multiplex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affic in 5g systems
CN110809319B (zh) * 2018-08-06 2023-10-31 黎光洁 一种物联网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数据传输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187A (zh) * 2007-10-12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帧的生成方法
CN102223214A (zh) * 2011-06-01 2011-10-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3026653A (zh) * 2010-07-26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3516487A (zh) * 2012-06-18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CN104067681A (zh) * 2012-01-27 2014-09-24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的设备
CN104247314A (zh) * 2012-04-27 2014-1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lte中的tdd的灵活特殊子帧配置
WO2015046358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475B (zh) * 2010-08-19 2014-03-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下行子帧的控制区符号数的方法及装置
KR101656288B1 (ko) * 2011-01-31 2016-09-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기지국으로부터의 하향링크 간섭을 회피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75310B (zh) * 2011-02-25 2013-11-20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载波重配置中处理ack/nack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WO2014168448A1 (ko) * 2013-04-11 2014-10-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4519579B (zh) * 2013-09-27 2019-06-18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子帧集合的操作和信令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1187A (zh) * 2007-10-12 2008-03-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帧的生成方法
CN103026653A (zh) * 2010-07-26 2013-04-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223214A (zh) * 2011-06-01 2011-10-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67681A (zh) * 2012-01-27 2014-09-24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重新配置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分配的设备
CN104247314A (zh) * 2012-04-27 2014-12-24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针对lte中的tdd的灵活特殊子帧配置
CN103516487A (zh) * 2012-06-18 2014-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和终端
WO2015046358A1 (ja) * 2013-09-26 2015-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CK/NACKs transmission in UpPTS";CATT;《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1bis》;20080108;第1-3部分 *
"Special subframe Design for Optimized TDD Type 2";CATT等;《3GPP TSG-RAN WG1 #51》;20071106;第1、2部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69622A1 (en) 2018-03-08
WO2016183722A1 (zh) 2016-11-24
US10587337B2 (en) 2020-03-10
EP3288193A1 (en) 2018-02-28
EP3288193B1 (en) 2020-03-04
EP3288193A4 (en) 2018-03-21
CN107710643A (zh) 2018-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14437B1 (ko) 방법 및 장치
US11050520B2 (en) Soft buffer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TDD systems
JP5774217B2 (ja) キャリア・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20150043394A1 (en) Downlink control signalling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0337149B (zh) 用于在tdd系统中执行tti绑定的方法和设备
US20150055519A1 (en) Harq feedback impleme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
EP3331305B1 (en)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US9584242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d o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JP201851277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再送要求−肯定応答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132811A1 (zh) 上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
CN108604952A (zh) 反馈信息发送方法及装置
US2019029686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 feedback time sequence,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005882B (zh) 信息发送或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EP366109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JP6317344B2 (ja) Harq−ack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KR20170118183A (ko) 정보 송신 방법과, 사용자 장비 및 기지국
CN103973413A (zh) 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587337B2 (en) Information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 station, and first user equipment
EP3032901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13113155A1 (en) Configuration for detection of 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
WO201805411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指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144981B (zh) 配置侧行链路的传输资源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07636998B (zh)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US20230123306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feedback codebook, terminal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17024467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