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10627A -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10627A
CN107710627A CN201680037705.8A CN201680037705A CN107710627A CN 107710627 A CN107710627 A CN 107710627A CN 201680037705 A CN201680037705 A CN 201680037705A CN 107710627 A CN107710627 A CN 107710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s
information
parity packets
parity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770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10627B (zh
Inventor
深田浩之
古谷高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10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10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10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6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 H04L12/18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 H04L12/189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to substations for broadcast or conference, e.g. multicast in combination with wireless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08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e.g. by using checking codes
    • G06F11/10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 G06F11/1004Adding special bits or symbols to the coded information, e.g. parity check, casting out 9's or 11's to protect a block of data words, e.g. CRC or checksum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37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 H03M13/3761Decoding methods or techniques, not specific to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oding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3M13/03 - H03M13/35 using code combining, i.e. using combining of codeword portions which may have been transmitted separately, e.g. Digital Fountain codes, Raptor codes or Luby Transform [LT]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6Distributed coding, e.g. network coding, involving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1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using multiple parity bits
    • H03M13/1102Codes on graphs and decoding on graphs, e.g. low-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5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03M13/151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using error loca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polynomials
    • H03M13/1515Reed-Solomon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03M13/15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03M13/151Cyclic codes, i.e. cyclic shifts of codewords produce other codewords, e.g. codes defined by a generator polynomial, 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using error loca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polynomials
    • H03M13/152Bose-Chaudhuri-Hocquenghem [BCH]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3Point-to-multi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经由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应用于广播和移动无线通信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背景技术
空间分集方案(天线选择方案)是已知的,这种方案优先使用在由多个天线接收的相同无线信号之中的由无线电波条件良好的天线接收的无线信号,以改善通信质量。此外,其中令基站重新发送无法接收到的数据的方案也是已知的。
在这些方案中,需要确保在基站和接收机之间的联网。由于这一点,在难以确保联网的情形中无法使用这些方案。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案(参看专利文献1),在这种方案中,多个接收机构成网络,以便在多个接收机之间共享广播数据,并且经由网络收集无法从其他接收机接收到的数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未审公开专利文本No.2002-141856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方案具有以下问题。
首先,控制复杂。即,需要基于对于重建分组来讲所必需的管理信息以及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的分组所拥有的信息来掌握丢失分组,并且当在无线接收机之间发送和接收丢失分组时控制交换。
第二,用于共享数据的局域网络的通信量很大。即,需要传送关于拥有丢失分组的终端的相关信息,这导致局域网络上的通信量增加。此外,需要分别传送各个终端的丢失分组,这导致局域网络上的通信量的增加。
第三,终端的数目存在限制。即,因为通信量随着终端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所以终端的数目根据局域网络的通信能力而受到限制。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文所述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以及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经由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多个终端,用于接收从基站组播或者广播的信息分组;以及网络,用于在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其中所述多个终端通过多次相互发送和接收奇偶校验分组来共享奇偶校验分组,以恢复无法被各个终端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包括:使多个终端接收从基站组播或者广播的信息分组,从而经由网络在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以及使所述多个终端通过多次相互发送和接收所述奇偶校验分组来至共享奇偶校验分组,以恢复无法被各个终端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令计算机执行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通信方法包括: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步骤;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步骤;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步骤;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步骤;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步骤;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步骤;以及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步骤。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每一终端不需要知道其他终端的丢失信息,也不需要传送它们的控制信息。此外,从接收的数据中产生奇偶校验分组,并且将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组播到各个终端。因为各个终端中的错误和丢失部分在概率上是不同的,因此可以使用一个奇偶校验分组同时地恢复多个终端中的错误和丢失部分。因此,局域网络的通信容量的消耗很小。此外,各个终端不必相互知道各自的丢失数据,并且可以使用奇偶校验分组在多个终端中同时地实现恢复功能。此外,通过使用组播传输共享奇偶校验分组,所有终端可以同时地接收相同的奇偶校验分组,并且同时地恢复丢失分组。因此,局域网络上的负荷不取决于终端的数目,并且不同于常规方法,终端的数目不会依据局域网络的通信能力而受到限制。应注意的是,此处所述的效果不一定是受到限制的,并且可能产生此处所述的任何一种效果。此外,本发明的内容不受到以下说明中举例说明的效果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公开的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构造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整体构造和终端构造的方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更新信息分组的选择概率的效果的图表。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构造的方框图。
图8是用于说明传输流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标识信息的附加方法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信息分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校验节点存储单元的存储区域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Tanner图表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与Tanner图表对应的信息分组存储单元的示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与Tanner图表对应的校验节点存储单元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与Tanner图表对应的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编码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用于产生奇偶校验的信息分组的选择范围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奇偶校验分组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信息分组连接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用于说明解码处理单元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4是用于说明校验节点队列的示意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校验节点处理的流程图。
图26是用于说明编码处理的时序的时序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编码矢量信息的示意图。
图28是用于说明编码矢量信息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图31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图32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图33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图34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图35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Tanner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适宜的具体示例,并且包括各种技术上优选的限制。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除非以下说明特别记载了对于本发明的限制。
应注意的是,本公开的说明将按照以下顺序作出。
<1.本公开的综述>
<2.第一实施方式>
<3.第二实施方式>
<4.变型例>
<1.本公开的综述>
将参考图1描述本公开的综述。基站(广播电台或者移动基站)1组播或者广播信息数据(例如广播数据)。多个(例如四个)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的终端2a、2b、2c和2d(在其中不是特别需要相互区分这些终端的情形中,这些终端将简称为终端2)接收所述广播数据的信息分组。来自所述基站的组播或者广播也可以通过将相同广播数据从基站单路传送到所有终端2来实现。所述终端2的示例是多功能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机顶盒、电视机等等。
终端2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之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分组,并且通过计算所选择的信息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来产生奇偶校验分组。在局域网络3上组播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和源分组的标识信息,以在多个终端2之间共享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局域网络3是能够执行多址通信传输的网络,例如是能够执行互联网络协议(IP)多址通信传输的有线局域网(LAN)或者无线局域网(LAN)。
尽管每一终端时刻都在接收信息分组,但是由于衰落(fading)等等导致的不同通信状况而在各个终端中概率不同的信息分组中出现错误或者丢失(在下文中简称为丢失)。为了恢复这种丢失,在不同的终端2之间相互共享从信息分组中产生的奇偶校验。一个奇偶校验分组就可以实现对于多个终端2的不同信息数据项的恢复功能。通过共享多个这种奇偶校验分组,能够以高概率恢复丢失的信息分组。
根据基于奇偶校验分组组播的数据共享,各个终端不需要了解各自的错误状态(在哪一终端上的哪一信息分组发生错误),并且可以同时在多个终端2中实现恢复功能。
为了应用于当前广播系统,需要为活动图像专家组阶段2(MPEG2)-传输流(TS)分组(或者其多个的组合)产生奇偶校验。在这种情形下,仅仅需要从MPEG2-TS接收数据中分配标识信息(即,需要能够将相同编号分配给各个终端的方法)。在其中将该编号分配方法应用于当前广播系统的情形中,可以使用其中利用MPEG2-TS内的程序时钟参考(PCR)或者连续计数器建立标识信息的方法,或者使用用于传输TS分组的无线帧的编号,或者使用同时传输的用于抖动去除的计数器值,等等。
此外,在其中使用实时传输协议(RTP)传输来自基站的信息分组的情形中,可以使用RTP分组标题内的序号或者时间戳作为标识信息。由于这种序号或者时间戳通常具有在连续发送的分组之间连续的值(序号和时间戳在连续分组之间具有固定差值),因此可以获知终端2从基站1时时刻刻接收的信息分组的发送顺序、以及丢失分组的存在。
例如,在其中所述RTP的序号被用作标识信息的情形中,已经正确地接收的信息分组的RTP序号被用作所述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如果存在已经接收的一系列信息分组的RTP序号中的丢失编号,由于丢失的RTP序号是丢失的信息分组的RTP序号,所以也可以确定丢失的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
不限于上述的MPEG2-TS和RTP的示例,可以使用能够在终端之间唯一地确定的任意信息作为各个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
<2.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整体构造。类似于图1,基站(广播电台或者移动基站)1经由媒介(无线通信媒介)4组播或者广播信息数据(例如广播数据)。多个(例如三个)作为无线通信设备的终端2a、2b和2c(在其中不是特别需要相互区分这些终端的情形中,这些终端将简称为终端2)接收所述广播数据的信息分组。
终端2被设置为经由局域网络3相互通信。终端2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之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分组,并且通过计算所选择的信息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来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用于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信息分组被称为源信息分组。所述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的集合被称为编码矢量。在局域网络3上组播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的编码矢量,以在多个终端2之间共享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
终端2是无线通信设备,并且具有以下功能。
(1)接收从基站1发送的信息分组的功能;
(2)从信息分组中产生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的功能。
(3)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组播发送至局域网络的功能。
(4)经由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发送的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并且存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的功能。
(5)使用存储的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来恢复丢失信息分组的功能。
图3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终端2的构造。为简单起见,仅仅示出两个终端2a和2b。由于终端2a和2b具有相同构造,将针对终端2a进行说明,与终端2b对应的组件将表示为与终端2a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将省略重复说明。
终端2的无线单元11经由媒介4执行与基站1的无线通信。数据从基站1发送,并且终端2接收所发送的数据。例如,无线单元11具有天线功能和RF调谐器功能。提供对无线单元11的接收数据进行解调的解调单元12,并且解调单元12例如输出MPEG2-TS分组。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其中接收状态由于衰落等等而恶化的情形中,也能够以固定间隔从解调单元12输出与基站1所发送的分组数目相同的TS分组,作为错误分组等等。
从解调单元12输出的TS分组被存储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13中。应注意的是,用于标识分组的标识信息被附加至TS分组中。所述TS分组被提供到A/V解码单元14,并且解调视频数据V和音频数据A。视频数据V和音频数据A被提供到显示装置15,并且通过显示装置15再现视频和音频。
提供存储奇偶校验分组的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16。信息分组存储单元13和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16被连接到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17。所述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17具有本公开的特征功能。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17执行对所接收的信息分组进行编码的处理、以及使用从其他终端获得的奇偶校验分组恢复丢失信息分组的处理。除了本实施方式中以下描述的奇偶校验产生方法和解码方法之外,还可以应用基于其他通用前向纠错编码(ECC)的奇偶校验产生方法和解码方法。将参考图4和5描述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17的操作。
图4是用于描述从基站1发送信息分组的处理、以及在终端2中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处理的图,并执行以下操作。
(1)从基站1发送信息分组,并且在终端中产生分组
(i)从基站1发送信息分组i[0],i[1],i[2],i[3],i[4],i[5],i[6],i[7]。信息分组i[x]的标识信息是x。例如i[7]的标识信息是7。
(ii)在终端2a中,接收与从基站1发送的分组i[0],i[1],…,i[7]对应的接收分组R1[0],R1[1],…,R1[7]。然而,通过阴影线指示的接收信息分组R1[2]是丢失分组。例如,可以在各个分组中检测丢失,并且在各个分组中形成指示丢失的标志。接收信息分组被存储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13中。R1[x]的标识信息是x。例如R1[7]的标识信息是7。
(iii)类似于终端2a,在终端2b中也接收并且存储与从基站1发送的分组对应的信息分组R2[0],R2[1],…,R2[7]。然而,通过阴影线指示的信息分组R2[5]是丢失分组。R2[x]的标识信息是x。例如R2[7]的标识信息是7。
(2)奇偶校验分组的产生
(i)在终端2a中,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17产生奇偶校验分组。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信息分组,并且通过计算所选择的信息分组(称为源信息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而产生奇偶校验分组。从所接收的信息分组(非丢失信息分组)中随机选择预定数目(在图4的示例中是四个)的源信息分组R1[0]、R1[3]、R1[5]和R1[7],并且计算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在附图中表示为EX-OR)。其结果是奇偶校验分组P1[0]。此外,用于产生奇偶校验分组P1[0]的所有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的集合{0,3,5,7}与奇偶校验分组P1[0]关联,以作为P1[0]的编码矢量。
在更一般的表示中,由终端2a第N个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最初的奇偶校验分组是第0个)被表示为P1[N],P1[N]的编码矢量被表示为V1[N]。编码矢量V1[N]是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元素的矢量值。
V1[N]的每一元素是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信息,每一元素被表示为V1[N]={v1[N,0],v1[N,1],…v1[N,d1[N]-1]}。这里,d1[N]是用于产生第N个奇偶校验分组P1[N]的源信息分组的数目。终端2a中未丢失的信息分组(已经从基站1正确接收的或者已经恢复的信息分组)的集合可以表示为S1:即,S1={R1[x]|R1[x]未丢失}。
简而言之,终端2a的第N个奇偶校验分组P1[N]通常可以表示如下。
S1={R1[x]|R1[x]未丢失}
V1[N]={v1[N,0],v1[N,1],…,v1[N,d1[N]-1]}
P1[N]=R1[v1[N,0]]+R1[v1[N,1]]+…+R1[v1[N,d1[N]-1]]
这里,P1[N]的表达式中的符号“+”表示该分组内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
图4中的终端2a的示例可以表示如下。
S1={R1[0],R1[1],R1[3],R1[4],R1[5],R1[6],R1[7]}
V1[0]={v1[0,0],v1[0,1],v1[0,2],v1[0,3]}={0,3,5,7}
P1[0]=R1[0]+R1[3]+R1[5]+R1[7]
d1[0]=4
(ii)类似地,在终端2b中产生奇偶校验分组P2[0],用于产生奇偶校验分组P2[0]的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集合{0,2,4,7}被附加至P2[0]中,以作为P2[0]的编码矢量。
在更一般的表示中,由终端2b第N个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初始的奇偶校验分组是第0个)被表示为P2[N],P2[N]的编码矢量被表示为V2[N]。类似于终端2a的情形,编码矢量V2[N]是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元素的矢量值。V2[N]的每一元素是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信息,每一元素被表示为V2[N]={v2[N,0],v2[N,1],…v2[N,d2[N]-1]}。这里,d2[N]是在产生第N个奇偶校验分组P2[N]时选择的源信息分组的数目。终端2b中未丢失的信息分组(已经从基站1正确接收的或者已经恢复的信息分组)的集合可以表示为S2:即,S2={R2[x]|R2[x]未丢失}。
简而言之,终端2b的第N个奇偶校验分组P2[N]通常可以表示如下。
S2={R2[x]|R2[x]isnotlost}
V2[N]={v2[N,0],v2[N,1],…,v2[N,d2[N]-1]}
P2[N]=R2[v2[N,0]]+R2[v2[N,1]]+…+R2[v2[N,d2[N]-1]]
这里,P2[N]的表达式中的符号“+”表示该分组内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
图4中的终端2b的示例可以表示如下。
S2={R2[0],R2[1],R2[2],R2[3],R2[4],R2[6],R2[7]}
P2[0]=R2[0]+R2[2]+R2[4]+R2[7]
V2[0]={v2[0,0],v2[0,1],v2[0,2],v2[0,3]}={0,2,4,7}
d2[0]=4
将以更一般的方式描述产生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的方法。
由某一终端2接收到的标识信息x的信息分组被表示为R[x],该终端2中的非丢失信息分组的集合被表示为S={R[x]|R[x]未丢失}。在其中该终端2中的第N个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最初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是第0个)被表示为P[N]、与P[N]对应的编码矢量被表示为V[N]、V[N]的元素的数目被表示为d[N]、以及V[N]的每一元素被表示为V[N]={v[N,0],v[N,1],…,V[N,d[N]-1]}的情形中,如下产生奇偶校验分组P[N]和编码矢量V[N]。
(i)d[N]的确定
d[N]是预定的正整数,等于或者小于S的元素数目。
例如,d[N]是4或者8。在其中这些值超过S的元素数目的情形中,S的元素数目是d[N]。此外,因为基于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恢复概率依据d[N]的值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也可以根据当接收从基站1传送来的信息分组的时候的分组丢失率等等动态确定d[N]值。
(ii)V[N]的产生(源信息分组的选择)
在该终端2中,从未丢失信息分组的集合S中随机地、并且非重复地选择所述d[N]个分组。所选择的d[N]个分组的各项标识信息被用作V[N]的各个元素的值,并且被分别表示为v[N,0],v[N,1],…,v[N,d[N]-1]。
(iii)P[N]的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产生)
对于以V[N]的各个元素的值作为其标识信息的d[N]个信息分组,产生所述d[N]个信息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其结果被表示为P[N]。
P[N]=Σ{R[x]|x包括V[N]}
=R[v[N,0]]+R[v[N,1]]+…+R[v[N,d[N]-1]]
这里,表达式中的加法符号“+”表示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Σ表示各个元素(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
图5是用于描述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组播传输、以及丢失分组的恢复的图,并且执行以下操作。
(3)奇偶校验分组的组播传输
(i)终端2a将奇偶校验分组P1[0]和编码矢量V1[0]组播发送至局域网络3。
(ii)类似地,终端2b将奇偶校验分组P2[0]和编码矢量V2[0]组播发送至局域网络3。当将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组播发送至局域网络3的时候,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被连接在一起,并作为单个分组在局域网络3上传输。
(4)接收和存储奇偶校验分组
(i)终端2b接收在局域网络3上传送来的奇偶校验分组P1[0]和关联的编码矢量V1[0],并且将它们存储在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16中。
(ii)终端2a接收在局域网络3上传送来的奇偶校验分组P2[0]和关联的编码矢量V2[0],并且将它们存储在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16中。
(5)信息分组恢复处理
(i)在终端2a中,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17能够按照下述方式根据奇偶校验分组P2[0]和关联的编码矢量V2[0]={0,2,4,7},恢复消失信息分组R1[2]。应注意的是,符号“+”表示计算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
根据编码矢量V2[0]={0,2,4,7},可知P2[0]=R2[0]+R2[2]+R2[4]+R2[7]。由于终端2a和2b从基站接收相同的信息分组,所以由各个终端分别接收到的具有相同标识信息的信息分组具有相同的值。即,由于对于相同标识信息x,R1[x]=R2[x],所以当将R置换为R1,获得表达式P2[0]=R1[0]+R1[2]+R1[4]+R1[7]。
由于R1[0],R1[4],R1[7],P2[0]是在终端2a中未丢失的数据,所以当对所述等式求解R1[2]的时候,可以恢复丢失的信息分组R1[2]。
R1[2]=R1[0]+R1[4]+R1[7]+P2[0]
(ii)类似地,在终端2b中也可以通过根据奇偶校验分组P1[0]和关联的编码矢量V1[0]={0,3,5,7},通过下述计算恢复R2[5]。
将按照更一般的方式来描述信息分组恢复处理。
所述信息分组恢复处理是在各个终端2中分别地执行的处理,并且每当接收和存储了奇偶校验分组的时候就执行该处理。在其中某一终端2已经接收到N个奇偶校验分组和编码矢量的状态下,如下描述信息分组恢复处理。
(i)相对于该终端2的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16中存储的N个奇偶校验分组中的每一个以及对应的编码矢量,执行下文中将说明的“奇偶校验处理”。
(ii)在处理(i)结束之后,重复确定是否再次执行所述处理(i)。
(ii-1)在其中作为所述处理(i)的结果恢复了一个或多个信息分组的情形中,再次执行所述处理(i)。
(ii-2)在其中作为所述处理(i)的结果不存在恢复的信息分组的情形中,恢复处理结束。
[奇偶校验处理]
用于执行奇偶校验处理的奇偶校验分组被表示为P[x],对应的编码矢量被表示为V[x],V[x]的元素数目被表示为d[x],V[x]的元素被表示为V[x]={v[x,0],v[x,1],…,v[x,d[x]-1]},标识信息y的信息分组被表示为R[y],该终端2中未丢失信息分组的集合(从基站1正确接收的或者已经恢复的信息分组)被表示为S={R[x]|R[x]未丢失}。P[x]的源信息分组(即,以V[x]的各个元素的值作为其标识信息的信息分组)的数目是d[x],并且所述源信息分组可以分别表示为R[v[x,0]],R[v[x,1]],…,R[v[x,d[x]-1]]。
确定这d[x]个信息分组之中是否仅仅存在该终端2中的一个丢失分组。即,确定在所述d[x]个信息分组{R[v[x,0]],R[v[x,1]],…,R[v[x,d[x]-1]]}之中,集合S中未包括的信息分组的数目是否仅仅为1。
在其中这d[x]个信息分组之中仅仅丢失一个信息分组的情形中,恢复所述信息分组。当所述唯一一个丢失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z,则如下恢复R[z]。
R[z]的恢复
R[z]=P[x]+{R[y]|y被包括在V[x]的元素中,并且y不等于z}
这里,符号“+”表示该分组中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并且Σ表示作为元素的分组的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的运算。
上述的恢复表达式R[z]表示对于在具有V[x]中所包含的标识信息的信息分组集合{R[v[x,0]],R1[v[x,1]],…,R1[v[x,d[x]-1]]}之中的、标识信息不是z的所有信息分组以及奇偶校验分组P[x],计算它们各个位的排他逻辑和,由此恢复丢失的信息分组R[x]。
此外,按照集合S的定义,在执行恢复处理之后,R[z]被包括在集合S中。
通过重复上述处理(2)、(3)、(4)、和(5)并且共享多个奇偶校验分组,可以提高能够恢复丢失分组的可能性,并且改善接收质量。
虽然上文已经描述了两个终端2a和2b中的操作,但是在其中存在三个或更多终端2的情形中,各个终端2也执行类似的操作。在其中在局域网络3上存在三个或更多终端2的情形中,奇偶校验分组通过组播传输,并不仅仅传输至终端2a和2b,而是被同时地传输至连接到局域网络3的所有终端2,并且通过各个接收端2同时地接收,然后执行恢复处理。
根据上述的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因为通过组播传输,多个终端同时地共享奇偶校验分组,并且可以执行丢失分组恢复处理,所以局域网络上的负荷很小。可以高效率地共享接收数据以及恢复丢失分组。
如(2)所述,随机地选择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的源信息分组,并且不需要表示其他终端2中的丢失信息分组的信息。因为不需要像常规方法中那样分别地传输各个终端2的丢失分组,所以终端2的数目不再相对于局域网络3的容量而受到限制。
此外,在重复上述处理的时候,当由于为了在所述处理(2)中更有效地产生奇偶校验分组而随机地选择源分组时,根据选择源分组的次数而更新选择概率。
例如,在其中信息分组x被选择为源分组的次数是n的情形中,如下更新相对选择概率P(x,n)。
P(x,n)=P(x,n-1)*0.05(对于n>0)
P(x,0)=1.0(对于n=0)
尽管当产生第一个奇偶校验分组的时候是以相同概率选择所有信息分组,但是一旦信息分组x被选择用于产生奇偶校验,则当产生下一个奇偶校验时,选择信息分组x的相对概率是1/20。
图6示出更新信息分组的选择概率的效果。线20a示出其中选择概率始终恒定的情形,线20b示出其中选择概率根据上文所述的等式更新的情形。在其中选择概率更新的情形中(参见线20b),使用少量奇偶校验分组就可恢复大量分组。
如下文所述,也可以使用省略了在上文说明的终端2的功能之中的一部分功能的终端2来执行处理。
(i)终端2仅仅产生奇偶校验和发送奇偶校验。
(ii)终端2仅仅接收奇偶校验和恢复信息分组。
上述(i)是具有在上文描述的功能之中的功能(1),(2)和(3)的终端。
上述(ii)是具有在上文描述的功能之中的功能(1),(4)和(5)的终端。
具有上述(i)功能的终端2的一个示例是具有诸如八木天线之类的室外天线的固定型广播接收装置(stationary broadcast receiving device)。因为这种广播接收装置具有良好的广播接收性能并且不大可能会在广播接收期间丢失信息分组,所以不需要执行丢失分组恢复处理。因此,广播接收装置可以起到像在上述(i)中那样仅仅产生和发送奇偶校验的终端2的作用。
另外,具有上述(ii)的功能的终端2的一个示例是具有广播接收功能的移动设备,比如智能手机。在其中在例如广播接收条件不良的室内等处使用这种终端的情形中,由于非常可能会在广播接收期间丢失信息分组,所以这种终端可以起到像在上述(ii)中那样仅仅接收奇偶校验和恢复功能的终端2的作用。
除本实施方式的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一般的纠错编码(ECC)产生奇偶校验分组。例如,可以使用诸如里德-索罗蒙编码、BCH编码或者LDPC编码之类的纠错码(ECC)产生奇偶校验分组。在这种情形下,通过与奇偶校验分组的编码对应的纠错解码,执行恢复处理。
<3.第二实施方式>
将说明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将描述在该说明中使用的术语的概念。
Tanner图:是通常在示出诸如LDPC之类的纠错码(ECC)的构造时使用的图。Tanner图包括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
变量节点:在本公开中,变量节点对应于信息分组或者奇偶校验分组。
校验节点:表示Tanner图上的变量节点之间的奇偶校验关系。奇偶校验关系表示连接到校验节点的各变量节点之间的关系,并且是这些变量节点的排他逻辑和为零的关系。通过评估每一校验节点中的奇偶校验关系,恢复丢失分组。在本公开中,每当接收到与奇偶校验分组相关联的编码矢量时,添加校验节点。
编码矢量:是与奇偶校验分组相关联的信息。在本公开中,编码矢量用于允许从奇偶校验分组产生终端向其他终端通知奇偶校验关系。编码矢量保存关于生成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的信息(=奇偶校验关系),并且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源分组的标识信息作为元素。在本公开中,每一终端根据所接收到的编码矢量,添加校验节点,并且连接变量节点。
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差异。
(i)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仅仅使用从基站接收的信息分组。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不仅仅使用从基站接收的信息分组,而且还使用已经在局域网络上共享的奇偶校验分组。
(ii)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不在局域网络上传输单个编码矢量。而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供了在局域网络上传输单个编码矢量以便在终端之间共享编码矢量的功能。
将描述上述(i)和(ii)的功能及其效果。
上述(i)和(ii)有助于改善基于奇偶校验分组的恢复功能。在本公开中,奇偶校验分组在局域网络上组播传输,并且在各个终端之间共享。
然而,当分组在局域网络上组播传输的时候,可能发生分组丢失(即,奇偶校验分组丢失)。在这种情形下,如在(i)中,由于奇偶校验分组自身具有与其他奇偶校验分组的相关性(该奇偶校验分组具有与其他奇偶校验分组的奇偶校验关系),所以即使在其中奇偶校验分组在局域网络上传输时丢失的情形中,也存在能够使用其他正确接收的奇偶校验分组来恢复该奇偶校验分组的可能性。此外,如在(ii)中,由于仅仅传输编码矢量,所以可以使用可通过功能(i)恢复的奇偶校验分组(使用了尽管在局域网络上传输期间丢失但使用其他奇偶校验分组恢复得到的奇偶校验分组),来恢复信息分组。在后文中将描述上述(i)和(ii)的功能的细节。
图7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终端的构造。广播接收和解调单元21具有天线功能、RF调谐器功能和解调功能。从广播接收和解调单元21输出MPEG2-TS分组。在本实施方式中,假定即使在其中接收状态由于衰落等等而恶化的情形中,以固定间隔输出与通过广播发送装置发送的分组数目相同的TS分组,作为错误分组等等。
从广播接收和解调单元21输出的TS分组被提供到信息分组标识信息分配单元22。信息分组标识信息分配单元22将标识信息分配给从广播接收和解调单元21输出的MPEG2-TS分组。
在组播传输期间,附加奇偶校验分组的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作为产生标识信息的方法。
(1)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MPEG2-TS分组的PCR值产生的。
(2)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MPEG2-TS分组标题的连续计数器产生的。
(3)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通过将在MPEG2-TS分组内复用的多个程序的PCR值、与多个PID的连续计数器相组合而产生的。
(4)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奇偶校验分组产生终端独有的信息、以及已经由所述终端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而产生的。
局域网络的IP地址或者MAC地址被用作上述奇偶校验分组产生终端独有的信息。
此外,在局域网络上仅仅组播传输已经发送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源信息。
尽管通常在MPEG2-TS内复用多个程序(PID),但是标识信息被分配给需要通过共享奇偶校验来进行错误控制的PID。
标识信息是共享奇偶校验分组的其他终端所共用的编号。
标识信息是能够通过广播接收信号唯一地确定的值。
作为一个例子,所述标识信息是使用在相同MPEG2-TS内复用的多个PID分组的连续计数器值、以及PCR值产生的。
在数字广播中,执行与MPEG2(ISO/IEC 13818-1)中规定的TS相符的复用,以构成MPEG2-TS。
图8示出MPEG2-TS的概述。MPEG2-TS使用具有固定长度(188字节)的分组。在每一分组的开始处定义4字节的标题区,在剩余的184字节中布置适配字段(是可变长度的扩展标题)、和用于传输内容(视频,音频或者附加数据)的有效负载。
在标题中,包括13位的PID(分组ID)。PID是用于标识分组类型的地址。在PID中,为每一视频或者音频流设定一个值,为相同流设定相同的PID。例如,对于NHK综合广播,视频PID是256,音频PID是272。
标题中的4位连续计数器是被附加至相同PID分组中的连续编号,并且作为16的模量而以1为增量增加(即,计数器具有0至15的值)。适配字段具有以字节为单位的可变长度。标题的扩展功能包括为了同步功能而传输程序时钟参考(PCR)的功能。不是始终传送PCR,而是通常以100毫秒的周期,作为适配字段内的值来传送。计数器值的周期在一天内循环一周,并且所述值的分辨率是90kHz。
在一个MPEG2-TS中,使用不同的PID对多个视频或者音频流进行复用。图9示出其中将音频(具有比视频低的信息速率)与视频一起复用和传输的示例。在图9中,每一矩形方块表示一个TS分组,阴影线表示的TS分组是音频分组。视频分组被设置为(PID:101),音频分组被设置为(PID:102)。对于每一PID,连续计数器的值在0和15之间循环。由PCR表示的值表示PCR基值。
通过组合被复用的多个推挽式(push-pull)PCR值、和多个PID的连续计数器,产生源分组的标识信息。例如,对于视频分组(PID:101),产生由三个数字构成的标识信息(A,B,C),并且用作各个分组的标识信息。
例如,PCR值和连续计数器值被组合以产生由三个数字组成的标识信息(A,B,C),并且用作各个TS分组的标识信息。
A=([最新PCR值]/[PCR周期]mod x
B=[PID 102的最新的连续计数器值]
C=[PID 101的该分组的连续计数器值]
x是确定标识信息的周期的参数。
x被设置为使得标识信息的周期成为大于信息分组缓冲区尺寸(Nimax)的周期。
在其中PCR周期是9000、X是50的情形中,由于最初的视频分组的最新PCR值是(1234567),所以如下确定该分组的标识信息。
A:37
B:3
C:15
标识信息=(A,B,C)=(37,3,15)
类似地,下一视频分组的标识信息是(A,B,C)=(37,3,0),再下一个视频分组的标识信息是(A,B,C)=(37,3,1)。然后,按类似方式分配标识信息。然后,按类似方式将标识信息分配给各个视频分组。
应注意的是,在图9的示例中,音频分组(PID=102)的传输周期是在16个视频分组(PID=101)内。PCR的传输周期是在16个音频分组(PID=102)内。
图8是用于描述信息分组(MPEG2-TS分组)的标识信息的产生方法的图。在该图中,在MPEG2-TS内,视频(PID=101)和音频(PID=102)被复用(Multiplexed)。图8是用于描述视频分组(PID=101)的标识信息的产生方法的图。
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组合多个PID的连续计数器和PCR值,来获得具有长周期的标识信息。
通过以这样的方式产生标识信息,可以将共享奇偶校验分组的终端之间所共用的标识信息分配给信息分组。
在本示例中,尽管标识信息是通过组合两个PID的连续计数器值和一个PCR值产生的,但是也可以组合多个PID的连续计数器值和PCR值。此外,在本示例中,尽管标识信息被表示为三个数字的组合,但是标识信息也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字。
例如,由于值A和B的范围是0至15的整数,所以如下所述,标识信息也可以表示为一个数字。
标识信息=A+B*16^1+C*16^2
根据该表达式也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比较标识信息的值的大小,可以获知信息分组的顺序。
将分配了上述标识信息的信息分组输出到信息分组输入单元23。信息分组输入单元23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存储被分配了标识信息的TS分组。
从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检索未存储信息分组的空白区域。当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的空白区域是InfoBuf[X]时,如下存储分组。
InfoBuf[X].data:用于存储TS分组的188字节数据。
InfoBuf[X].info_id:用于存储标识信息。
InfoBuf[X].loss:是表示丢失或者错误的信息,并且对于能够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存储“0”。在其中TS分组标题中的错误标志被置位的情形中,设为loss=1。
InfoBuf[X].sel_prob:是用于存储当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选择的概率(相对概率)的区域。在存储新的信息分组的情形中,该概率是1.0。
图10示出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的构造InfoBuf[0]至InfoBuf[Nimax-1]是用于存储信息分组(MPEG2-TS分组)和信息分组标识信息的存储区域。这些区域最多能够存储Nimax个分组。
将描述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的各个元素。
loss:是表示错误或者丢失分组的标志。
info_id:是用于存储信息分组标识信息的区域。
sel_prob:是用于存储当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选择的概率(相对概率)的区域。该值是信息分组之间的相对值。初始值是0。
data:是用于存储MPEG2-TS分组数据(188字节)的区域。
将描述相对选择概率sel_prob。具有相对较高的sel_prob值的信息分组会以高概率被选择为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相反,具有低sel_prob值的信息分组会以低概率被选择为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通过根据选择的次数来减少该值,可以降低重复选择相同信息分组的概率,并且可以高效率地产生奇偶校验分组。sel_prob值通过编码处理单元32更新。
图11示出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的构造。在下文中,Npmax被定义为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中能够存储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ParityBuf[0]至ParityBuf[Npmax-1]是用于存储奇偶校验分组的存储区域。
将描述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的各个元素。
loss:是表示奇偶校验分组错误或者丢失的标志。
term_id:是共享奇偶校验的终端之间独有的发送终端标识信息。
parity_id:是在(产生奇偶校验的终端内独有的)奇偶校验分组标识信息。
sel_prob:用于存储在编码处理单元中选择作为奇偶校验分组的产生源的概率。所述相对选择概率是各个分组之间的相对值。
图12示出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的构造。所述校验节点是用于存储信息分组和奇偶校验分组之间的奇偶校验关系的区域。
将描述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的各个元素。
info_degree:用于存储连接到校验节点的信息分组的数目。
pInfo[]:表示连接到校验节点的信息分组的数据存储区(InfoBuf[0]至InfoBuf[Nimax-1]中的任何一个)中的位置(存储区域的地址)。
parity_degree:用于存储连接到校验节点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
pParity[]:表示连接到校验节点的奇偶校验分组的存储区(ParityBuf[0]至ParityBuf[Npmax-1]中的任何一个)中的位置(存储区域的地址)。
将说明上述的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和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之间的关系。图13示出Tanner图,图14、15、和16是用于说明在图13中示出的Tanner图的状态中,三个存储单元的相关性的具体示例的图。
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和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对应于Tanner图中的变量节点(有时称为变数节点、消息节点等等),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对应于校验节点。在本示例中,图14中示出的七个信息分组{A,B,C,D,E,F,G}和图16中示出的两个奇偶校验分组{(J,K,(L,M)}经由图15中示出的校验节点{H,I}连接。
图13示出奇偶校验分组(J,K)是通过四个信息分组{A,C,D,F}的排他逻辑和产生的。即,四个信息分组{A,C,DF}是奇偶校验分组(J,K)的源分组(源信息分组)。
此外,奇偶校验分组(L,M)是通过五个信息分组{B,C,D,E,G}和一个奇偶校验分组(J,K)的排他逻辑和产生的。换言之,五个信息分组{B,C,D,E,G}是奇偶校验分组(L,M)的源信息分组,一个奇偶校验分组(J,K)是奇偶校验分组(L,M)的源奇偶校验分组。
将描述校验节点的功能。校验节点被连接到信息分组和奇偶校验分组,并且保持在所连接的分组之间具有奇偶校验关系(所连接的全部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为零的关系)。使用该奇偶校验关系恢复丢失分组。即,在其中连接到校验节点的所有分组之中仅仅丢失了一个分组的情形中,能够通过计算除所述丢失分组以外的各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来恢复所述丢失分组。
例如,在其中图13中的信息分组G丢失、而其他分组未丢失的情形中,能够通过根据校验节点I的奇偶校验关系计算信息分组B,C,D和E和奇偶校验分组(J,K)(L,M)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来恢复信息分组G。
在本公开内容中,校验节点的连接信息作为与奇偶校验分组相关联的编码矢量被发送。通过稍后描述的奇偶校验分组接收处理,每当接收到奇偶校验分组时,便增加新的校验节点,并且根据与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同时接收的编码矢量,添加校验节点与各个分组之间的连接。
此外,如将在下文中将描述的,在仅仅传输编码矢量的情形中,也可在接收到所述编码矢量的时候,添加校验节点与各个分组之间的连接。
图17是示出编码处理单元32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
步骤ST1:编码处理开始。
步骤ST2:执行degree_i确定处理。degree_i是在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使用的源信息分组的数目。随机地确定1和12之间的值作为degree_i。
替代地,可根据某一概率分布确定degree_i。
替代地,可以使用预定的固定数(例如,degree_i=8等)。
步骤ST3:执行degree_p确定处理。degree_p是在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使用的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
随机地确定0和4之间的值作为degree_p。
替代地,可以使用预定的固定数(例如,degree_p=1等)。
步骤ST4:执行信息分组选择处理。图18示出源信息分组的选择范围。degree_i个信息分组被选择为源信息分组。
从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存储的信息分组中选择一个源信息分组。
信息分组的sel_prob值被全部相加,作为total_prob。
对于所有信息分组,各个信息分组InfoBuf[x]的选择概率被定义为(InfoBuf[x].sel_prob/total_prob)。
使用上述概率,随机地选择一个信息分组。
在其中所选择的信息分组是丢失分组(loss=1)的情形中,再次使用上述概率重新随机地选择一个信息分组。
在其中degree_i是2或更多,并且再次选择已经选择的信息分组作为源分组的情形中,再次使用上述概率重新随机地选择一个信息分组。
重复上文所述的操作,直到选择了degree_i个信息分组为止。
在选择了degree_i个信息分组之后,更新所选择的信息分组的选择概率sel_prob的值。
在其中所选择的信息分组是InfoBuf[x]的情形中,通过以下计算更新选择概率。
InfoBuf[x].sel_prob=InfoBuf[x].sel_prob*update_ratio
在其中update_ratio是0.1等等的值、并且信息分组InfoBuf[x]被选择为奇偶校验分组的产生源的情形中,选择概率降低。
步骤ST5:执行奇偶校验分组选择处理。degree_p个奇偶校验分组被选择为源奇偶校验分组。
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存储的所有奇偶校验分组的sel_prob值被相加,作为total_prob。
某一奇偶校验分组ParityBuf[x]的选择概率被定义为(ParityBuf[x].sel_prob/total_prob)。
使用上述的概率,随机地选择一个信息分组。
在其中所选择的奇偶校验分组是丢失分组(loss=1)的情形中,再次使用上述概率重新随机地选择一个信息分组。
在其中再次选择已经选择的奇偶校验分组作为源分组的情形中,再次使用上述概率重新随机地选择一个信息分组。
重复上文所述的操作,直到选择了degree_p个奇偶校验分组为止。
在选择了degree_p个奇偶校验分组之后,更新所选择的信息分组的选择概率sel_prob的值。
在其中所选择的奇偶校验分组是ParityBuf[x]的情形中,通过以下计算更新选择概率。
ParityBuf[x].sel_prob=ParityBuf[x].sel_prob*update_ratio
在其中update_ratio是0.1等等的值、并且奇偶校验分组ParityBuf[x]被选择为产生源的情形中,选择概率降低。
步骤ST6:执行新的奇偶校验分组产生处理。
计算所选择的信息分组与奇偶校验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以产生新的奇偶校验分组,并且所述新的奇偶校验分组被添加至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
此外,与添加的新的奇偶校验分组对应的校验节点被添加到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中。
当用于添加所述新的奇偶校验分组的存储区域是ParityBuf[x],用于添加新的校验节点的存储区域是CheckNode[y],源信息分组是InfoBuf[a],InfoBuf[b]和InfoBuf[c],源奇偶校验分组是ParityBuf[d]的时候,ParityBuf[x]和CheckNode[y]按照如下方式存储数据。
ParityBuf[x].loss=0
ParityBuf[x].term_id=自身终端的标识信息
ParityBuf[x].parity_id=(自身终端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1)
ParityBuf[x].sel_prob=1.0
ParityBuf[x].data=InfoBuf[a].data^InfoBuf[b].data^InfoBuf[c].data
ParityBuf[d].data
计算各个源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并且用作奇偶校验分组的数据。
CheckNode[y].info_degree=3
CheckNode[y].pInfo[0]=&InfoBuf[a]
CheckNode[y].pInfo[1]=&InfoBuf[b]
CheckNode[y].pInfo[2]=&InfoBuf[c]
CheckNode[y].parity_degree=1
CheckNode[y].pParity[0]=&ParityBuf[d]
步骤ST7:执行奇偶校验分组传输处理。
该处理包括将奇偶校验分组标题附加至新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并且将其作为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传送至RTP/UDP/IP协议处理单元30。
实时传输协议(RTP)是一种用于经由因特网实时传输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协议。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是一种不保证可靠性的传输层的通信协议。
互联网络协议(IP)是互连层的协议。
图19示出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
奇偶校验分组标题部分是其中存储新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信息、以及源分组信息(编码矢量信息)的标识信息的区域。
按照如下方式,将数据设置为奇偶校验分组标题部分和编码矢量信息。
term_id_new:奇偶校验产生终端(自身终端)的终端标识信息
parity_id_new:新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parity_id
info_degree:CheckNode[y].info_degree
info_id[0]:CheckNode[y].pInfo[0]->info_id
info_id[1]:CheckNode[y].pInfo[1]->info_id
……(持续info_degree个)
parity_degree:CheckNode[y].parity_degree
term_id[0]:CheckNode[y].pParity[0]->term_id
parity_id[0]:CheckNode[y].Pparity[0]->parity_id
term_id[1]:CheckNode[y].pParity[1]->term_id
parity_id[1]:CheckNode[y].Pparity[1]->parity_id
……(持续parity_degree个)
将描述RTP/UDP/IP协议处理单元30的处理。
发送处理
根据局域网络的最大传输单位(MTU:能够经由网络一次发送的最大数据尺寸),组合从编码处理单元32输出的多个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根据各个标准协议执行分组化处理,将预定组播地址设置为目的地IP地址,并且将所述分组组播发送至局域网络。
根据局域网络的MTU等等,组合从控制单元28输出的多个编码矢量信息,根据各个标准协议执行分组化处理,将预定组播地址设置为目的地IP地址,并且将所述分组组播发送至局域网络。
接收处理
在其中在局域网络接口单元29中接收在其有效负载中具有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的IP/UDP/RTP分组的情形中,作为有效负载的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被传送至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在其中包括多个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作为IP/UDP/RTP分组的有效负载的情形中,所述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被分离为各个奇偶校验分组格式,并且被传送至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
在其中在局部网络接口单元29中接收在其有效负载中具有编码矢量信息的IP/UDP/RTP分组的情形中,所述编码矢量信息被传送至控制单元28。在其中包括多个编码矢量信息作为IP/UDP/RTP分组的有效负载的情形中,所述多个编码矢量信息被分离为各个编码矢量信息,并且被传送至控制单元28。
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执行根据输入的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将分组添加至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和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中的处理。
图20的流程图示出了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的处理流程。图20的处理在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被输入至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的时候执行。
在下文中,将描述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的处理流程。应注意的是,如下定义术语。输入至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中的所述奇偶校验传输格式内包括的奇偶校验分组被表示为“接收奇偶校验分组”,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已经存在的奇偶校验分组被表示为“已有奇偶校验分组”。
步骤ST11:分组输入单元31的处理开始。
步骤ST12:执行获得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的空白区域的处理。
从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的空白区域中获得存储接收奇偶校验分组的区域。在下文中,所获得的接收奇偶校验分组的区域被表示为ParityBuf[x]。
步骤ST13:执行获得校验节点存储单元的空白区域的处理。
从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的空白区域中获得用于存储添加的校验节点的区域。在下文中,所获得的区域被表示为CheckNode[y]。
步骤ST14:执行接收奇偶校验分组添加处理。
根据所述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的信息,按照如下方式在ParityBuf[x]中存储数据。
ParityBuf[x].loss=0
ParityBuf[x].term_id=奇偶校验标题的term_id_new
ParityBuf[x].parity_id=奇偶校验标题的parity_id_new
ParityBuf[x].sel_prob=1.0
ParityBuf[x].data=奇偶校验分组的data部分(188字节)
步骤ST15:执行奇偶校验分组连接处理。
根据编码矢量信息,执行将校验节点CheckNode[y]与已有奇偶校验分组连接的处理。
步骤ST16:执行信息分组连接处理。
设置指向校验节点的信息分组的指针,并且执行连接校验节点与信息分组的处理。
图21的流程图示出奇偶校验分组连接处理(步骤ST15)。在下文中,将根据该流程图描述所述处理。
步骤ST21:连接处理开始。
步骤ST22:执行degree_p设置处理。
如下所述,在添加的校验节点的degree_p中存储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的数目。
CheckNode[y].degree_p=degree_p的编码矢量信息
步骤ST23:如在图21中的点划线框内所示,执行连接校验节点与奇偶校验分组的处理。
该处理从i=0至i=degree_p-1重复地执行。在下文中,将描述该处理。
步骤ST24:执行源奇偶校验分组检索处理。
在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内,检索具有与编码矢量信息的term_id[i]和parity_id[i]相同的终端标识信息和奇偶校验分组标识信息的奇偶校验分组。
步骤ST25:确定在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是否存在源奇偶校验分组。
在下文说明中,如果在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存在源奇偶校验分组,则用于存储所述源奇偶校验分组的区域将表示为ParityBuf[z]。
如果在步骤ST25确定在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存在源奇偶校验分组,则该流程继续到校验节点连接处理ST26。如果在步骤ST25确定不存在源奇偶校验分组,则该流程继续到获得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的空白区域的处理ST27。
步骤ST27:执行从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26中获得空白区域的处理。在下文中,所获得的奇偶校验分组区域将表示为ParityBuf[z]。
步骤ST28:执行奇偶校验分组添加处理。如下所述,在ParityBuf[z]中存储数据。
ParityBuf[z].loss=1
ParityBuf[z].term_id=编码矢量信息的term_id[i]
ParityBuf[z].parity_id=编码矢量信息的parity_id[i]
ParityBuf[z].sel_prob=1.0
不需要在ParityBuf[z].data中存储数据。
步骤ST26:执行校验节点连接处理。
如下所述,设置指向校验节点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指针,并且连接校验节点和奇偶校验分组。
CheckNode[y].pParity[i]=&ParityBuf[z]
步骤ST29:奇偶校验分组连接处理结束。
图22的流程图示出信息分组连接处理(步骤ST16)。根据编码矢量信息,执行连接校验节点与信息分组的处理。在下文中,将参考流程图描述该处理。
步骤ST31:连接处理开始。
步骤ST32:执行degree_i设置处理。
如下所述,在添加的校验节点的degree_i中存储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的数目。
CheckNode[y].degree_i=编码矢量信息的degree_i
步骤ST33:如在图22中的点划线框内所示,执行连接校验节点与信息分组的处理。
该处理从i=0至i=degree_i-1重复地执行。在下文中,将描述该处理。
步骤ST34:执行源信息分组检索处理。
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内检索具有与编码矢量信息的info_id[i]相同的标识信息的信息分组。
步骤ST35:确定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是否存在源信息分组。
在下文说明中,如果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存在源信息分组,所述源信息分组将表示为InfoBuf[z]。
如果在步骤ST35确定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存在源信息分组,则该流程继续到校验节点连接处理ST36。如果在步骤ST35确定不存在源信息分组,则该流程继续到获得信息分组存储单元的空白区域的处理ST37。
步骤ST37:执行从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获得空白区域的处理。在下文中,所获得的信息分组区域将表示为InfoBuf[z]。
步骤ST38:执行信息分组添加处理。
如下所述,在InfoBuf[z]中存储数据。
InfoBuf[z].loss=1
InfoBuf[z].info_id=编码矢量信息的info_id[i]
InfoBuf[z].sel_prob=1.0
不需要在InfoBuf[z].data中存储数据。
步骤ST36:执行校验节点连接处理。
如下所述,设置指向校验节点的信息分组的指针,并且连接校验节点与信息分组。
CheckNode[y].pInfo[i]=&InfoBuf[z]
步骤ST39:信息分组连接处理结束。
将继续参考图20的流程图进行描述。
步骤ST17:执行校验节点队列添加处理。
CheckNode[y]被添加到解码处理单元25的校验节点队列中。
步骤ST18: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的处理结束。
将参考图23的流程图描述解码处理单元25的处理。
步骤ST41:解码处理开始。
步骤ST42:确定校验节点队列中的项数是否为0。
如图24中所示,校验节点队列是先入先出(FIFO)型缓存器,其中包括指向处理所需要的校验节点的指针作为其元素。
在其中在步骤ST42中确定在校验节点队列中登记的校验节点的数目是0的情形中,解码处理结束(步骤ST43)。
在其中在步骤ST42中确定在校验节点队列中存在等待处理的校验节点的情形中,该流程继续到校验节点获取处理(步骤ST44)。
步骤ST44:执行校验节点获取处理,以从校验节点队列中提取等待处理的校验节点。在下文说明中,此处提取的校验节点将表示为CheckNode[x]。
步骤ST45:对所提取的校验节点执行处理。
图25的流程图示出校验节点处理。下面将说明所述校验节点处理。
步骤ST51:校验节点处理开始。
步骤ST52:对丢失分组数目进行计数。在步骤ST52,对于连接到CheckNode[x]的所有信息分组和所有奇偶校验分组,确认是否存在丢失分组,并且对丢失分组的数目进行计数。基于丢失标志(loss值)确认是否丢失分组。
步骤ST53:确定丢失分组的数目是否为1。
步骤ST54:在其中丢失分组的数目为1的情形中,执行分组恢复处理。当执行恢复处理的分组是InfoBuf[x]的时候,如下所述,执行恢复处理。校验节点处理结束(存在恢复分组)。
InfoBuf[x].data={连接到CheckNode[x]的其他分组的data部分的排他逻辑和}
InfoBuf[x].loss=0
在其中步骤ST53中丢失分组的数目不是1的情形中,不执行分组恢复处理,并且校验节点处理结束(不存在恢复分组)。
返回说明图23的流程图,当上述的校验节点处理(步骤ST45)结束的时候,处理继续到步骤ST46。
步骤ST46:确定是否存在恢复分组。在其中不存在恢复分组的情形中,处理返回到校验节点获取处理(步骤ST42)。
步骤ST47:在其中确定存在恢复的分组的情形中,执行校验节点队列添加处理。
在校验节点添加处理中,在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内检索连接到恢复分组InfoBuf[x]的校验节点,并且所述连接到InfoBuf[x]的校验节点被添加到校验节点队列中。
在校验节点添加处理结束之后,该处理返回到校验节点获取处理(步骤ST42)。
信息分组输出单元33选择存储在信息分组存储单元24中的信息分组之中的顺序最旧的信息分组,并且将其data部分输出至下一级的条件存取系统(CAS)去扰单元34。能够根据标识信息确定信息分组的次序。输出到下一级的信息分组的区域变为空白区域。
CAS去扰单元34执行条件存取的去扰处理。CAS去扰单元34的输出被提供到Demux和A/V解码单元35。Demux和A/V解码单元35对从信息分组输出单元33输出的MPEG2-TS进行去复用处理和解码处理,并且输出视频音频数据。所述视频音频数据被提供到显示单元36。显示单元36显示视频数据和输出音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被CAS去扰单元34去扰之前的信息分组产生和共享奇偶校验分组。由于使用了被加扰的信息分组产生和共享奇偶校验分组,所以可以在保护版权的状态下经由局域网络共享数据。
控制单元28控制各个功能的操作参数和操作时序,并且监控各个功能的状态。下文中将说明对于各个功能的控制和监控。
对于编码处理单元32的控制和监控包括指示处理的执行时序。
图26是用于描述编码处理单元32的编码处理时序的图。
如图26中所示,在奇偶校验分组产生周期Tgen中执行编码处理并且产生五个奇偶校验分组的时刻,RTP/UDP/IP协议处理单元30组合所述五个奇偶校验分组,并且经由局部网络接口单元29将所组合的奇偶校验分组组播传送至局域网络。
控制单元28基于从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获得的信息分组输入时序,命令在奇偶校验分组产生周期中执行编码处理单元32的处理。
将描述编码矢量信息发送处理。
根据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中存储的、与通过自身终端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对应的校验节点的相关信息,产生编码矢量信息,并且将所述编码矢量信息输出到RTP/UDP/IP协议处理单元30。在预定周期中执行该处理。
通过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随机地选择在产生编码矢量信息时使用的校验节点。
图27示出编码矢量信息。当从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中选出的校验节点是CheckNode[y]的时候,如下确定编码矢量的各个元素。
info_degree:CheckNode[y].info_degree
info_id[0]:CheckNode[y].pInfo[0]->info_id
info_id[1]:CheckNode[y].pInfo[1]->info_id
……[继续info_degree个]
parity_degree:CheckNode[y].parity_degree
term_id[0]:CheckNode[y].pParity[0]->term_id
parity_id[0]:CheckNode[y].Pparity[0]->parity_id
term_id[1]:CheckNode[y].pParity[1]->term_id
parity_id[1]:CheckNode[y].Pparity[1]->parity_id
……[继续parity_degree个]
通过发送编码矢量信息,即使对于尽管已经从自身终端发送、但是由于诸如局域网络上的分组丢失等原因而无法被其他终端接收到的奇偶校验分组而言,也可以允许其他终端获得该奇偶校验分组的构成信息(源分组信息),并且产生校验节点。
发送编码矢量信息可允许针对局域网络上的分组丢失实现恢复功能。
将描述编码矢量信息接收处理。
根据从RTP/UDP/IP协议处理单元30获得的编码矢量信息,将校验节点添加到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中。
图28的流程图示出当接收编码矢量时的处理。在下文中,将描述该流程图的各个处理。
步骤ST61:编码矢量输入处理开始。
步骤ST62:执行校验节点检索处理。
在校验节点存储单元27内检索与所接收的编码矢量信息相同的校验节点(即,与该校验节点连接的所有分组的标识信息与所接收的编码矢量信息的标识信息相同)。
步骤ST63:确定是否存在相同的校验节点。在其中存在相同的校验节点的情形中,该处理结束(步骤ST64)。
步骤ST65:在其中在步骤ST63中确定不存在相同的校验节点的情形中,执行获取校验节点存储单元的空白区域的处理。
在所述校验节点存储单元空白区域获取处理(步骤ST65)之后的奇偶校验分组连接处理(步骤ST66)、信息分组连接处理(步骤ST67)、和校验节点队列添加处理(步骤ST68)与参考图20、21和22的流程图描述的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31的处理相同。
将参考图29至35的Tanner图描述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一个例子,将描述图29的Tanner图中示出的符号。在本公开内容中,在信息分组和奇偶校验分组之间提供校验节点。经由校验节点C[1]、C[2]、C[3]和C[4],连接奇偶校验分组P[1]、P[2]、P[3]和P[4]与信息分组I[1]、I[2]、I[3]和I[4]。按照P[1]、P[2]、P[3]和[4]的顺序产生和传输奇偶校验分组。此外,在编码处理单元32中,奇偶校验分组和关联的编码矢量组合成为奇偶校验分组传输格式,并且在局域网络上传输。
奇偶校验分组P[x]的源信息分组的标识编号的集合被表示为Vi[x]={vi[x,0],vi[x,1],…,vi[x,di[x]-1]}。这里,di[x]是P[x]的源信息分组的数目。奇偶校验分组P[x]的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编号的集合被表示为Vp[x]={vp[x,0],vp[x,1],…,vp[x,dp[1]-1]}。这里,dp[x]是P[x]的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
例如,由于图29中的P[2]是根据信息分组I[3]和I[4]以及奇偶校验分组P[1]产生的,所以编码矢量Vi[2]和Vp[2]可以表示如下。
di[2]=2
Vi[2]={vi[2,0],vi[2,1]}={3,4}
dp[2]=1
Vp[2]={vp[2,0]}={1}
在假定图29中的Tanner图是最终的状态的情况下,图30至33示出某一终端从其他终端顺序地接收奇偶校验分组的过程,并且是用于描述在其中在信息分组和奇偶校验分组中没有丢失分组的情形中的操作的图。图30示出其中接收P[1]的状态。P[1]是根据信息分组1和2产生的。因此,P[1]的编码矢量Vi[1]具有元素(即,Vi[1]={1,2})。由于P[1]的源分组仅仅是信息分组(其他奇偶校验分组不用作源),所以Vp[1]不具有元素。当接收P[1]的时候,根据与P[1]相关联的编码矢量Vp[1]和Vi[1]来连接C[1],以便C[1]被连接到P[1]以及I[1]和I[2]。图31示出其中接收奇偶校验分组P[2]的状态。由于P[2]是通过I[3]、I[4]和P[1]产生的,所以获得编码矢量Vi[2]={3,4}和Vp[2]={1}。因此,接收终揣根据Vi[2]和Vp[2]来连接C[2],以便C[2]被连接到I[3]、I[4]、P[1]和P[2]。类似地,图32示出其中接收奇偶校验分组P[3]的状态,图33示出其中接收奇偶校验分组P[4]的状态。
以这样的方式,每当接收奇偶校验分组的时候,每一校验节点基于关联的编码矢量Vi和Vp的信息,在源分组之间进行连接。
以上述操作为前提,以在其中丢失了信息分组I[1]和奇偶校验分组P[1]的情形中的操作为示例,描述在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既使用信息分组、又使用已经产生和共享的其他奇偶校验分组以及的效果,以及仅仅传输编码矢量的效果。
在其中丢失了信息分组I[1]和奇偶校验分组P[1]的情形中,产生图34中示出的状态。由于在通过编码处理单元32组合了奇偶校验分组P[1]与编码矢量Vi[1]和Vp[1]之后、再将其发送到局域网络,所以在其中在局域网络上传输期间丢失了奇偶校验分组P[1]的情形中,关联的编码矢量Vi[1]和Vp[1]也丢失了。因此,在其中P[1]丢失的情形中,校验节点C[1]的连接状态(=奇偶校验分组P[1]的编码矢量)也是不清楚的。根据这种状态,可以借助于校验节点C[2]的连接信息(通过奇偶校验分组P[2]的编码矢量Vi[2]和Vp[2]连接),通过I[3]、I[4]和P[2]的排他逻辑来恢复P[1]。这是使用P[1]作为P[2]的源分组的效果(在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既使用信息分组、又使用产生和共享的其他奇偶校验分组的效果)。在这种状态下,由于不存在C[1]的连接信息,所有无法恢复I[1]。
然而,如图35中所示,在其中能够在局域网络上再次从其他终端组播传输和接收奇偶校验分组P[1]的编码矢量Vi[1]和Vp[1]的情形中,能够确定校验节点C[1]的连接状态(通过虚线表示的连接),并且恢复信息分组I[1]。即,即使在其中P[1]在局域网络上传输期间丢失的情形中,如果不再次传输P[1],而是再次传输P[1]的编码矢量Vi[1]和Vp[1],也能够恢复信息分组I[1]。
根据以上所述,在其中存在奇偶校验分组在局域网络上丢失的可能性的情形中,能够通过使用信息分组以及已经产生和共享的其他奇偶校验分组来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恢复丢失的奇偶校验分组。此外,还能够通过仅仅再次传输过去产生的编码矢量来实现恢复丢失信息分组的功能。此外,由于编码矢量信息不包含传输数据自身(有效负载),并且具有很小的信息量,所以传输期间的局域网络的负载很小,并且可以有效地恢复丢失数据。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实现了以下效果。
(1)获得空间分集效果,并且改善接收质量。
(2)与通常的天线分集相比,由于在可自由移动的终端之间获得分集效果,所以衰落相关性很低,并且能够获得高分集效果。
(3)对于终端的数目没有限制,并且能够同时地改善许多终端的接收质量。
(4)由于由多个终端同时共享奇偶校验分组,所以局域网络的负载很小。
(5)还实现了针对局域网络上的分组丢失的错误控制。
(6)通过当产生奇偶校验分组时更新选择源分组的概率,可以产生高效率的奇偶校验分组。
应注意的是,本公开能够按照如下所述的构造来具体实施。
(1)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以及
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2)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经由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3)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
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4)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中选择多个信息分组,并对所选择的所述信息分组执行纠错编码(ECC),以产生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奇偶校验分组。
(5)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的通信设备,其中
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分组,并计算所选择的所述信息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以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
(6)
根据(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使用的用于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的一个或者多个源分组是被随机选择的。
(7)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分组和已经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并计算上述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以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
(8)
根据(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当随机选择所述源分组的时候,选择概率根据先前选择的次数而改变。
(9)
根据(1)或(2)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在局域网络上仅仅组播已经发送的奇偶校验分组的产生源信息。
(10)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信息分组内的序号或者时间戳被用作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
(11)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MPEG2-TS的PCR值产生的。
(12)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MPEG2-TS分组标题的连续计数器产生的。
(13)
根据(1)、(2)和(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通过将在MPEG2-TS内复用的多个程序的PCR值、与多个PID的连续计数器进行组合而产生的。
(14)
根据(6)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奇偶校验分组产生装置独有的信息、以及已经由所述终端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而产生的。
(15)
根据(1)或(3)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从存储单元中检索出具有与所接收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相同的标识信息的分组,并且如果源分组之中仅仅存在一个丢失分组,则通过计算所接收的奇偶校验分组与其他源分组的排他逻辑和,来恢复丢失分组。
(16)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终端,用于接收从基站组播或者广播的信息分组;以及
网络,用于在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通过多次相互发送和接收奇偶校验分组来共享奇偶校验分组,以恢复无法被各个终端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
(17)
根据(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终端是仅仅产生和发送奇偶校验分组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他终端是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以及
将所产生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18)
根据(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的每一个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接收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
将所产生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19)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使多个终端接收从基站组播或者广播的信息分组,从而经由网络在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以及
使所述多个终端通过多次相互发送和接收所述奇偶校验分组来至共享奇偶校验分组,以恢复无法被各个终端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
(20)
一种用于令计算机执行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步骤;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步骤;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步骤;
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步骤;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步骤;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步骤。
<4.变型例>
尽管已经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不局限于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本公开基于技术构思对上文所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修改。例如,本公开可考虑将多个TS分组集合为一个分组。此外,可以使用除TS分组以外的分组作为处理单位。
此外,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构造、方法、处理、形状、材料和数值能够相互组合,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要旨。
附图标记列表
1 基站
2,2a至2d 终端
3 局域网络
13 信息分组存储单元
14 A/V解码单元
16 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
17 奇偶校验共享错误控制单元
22 信息分组标识信息分配单元
24 信息分组存储单元
25 解码处理单元
26 奇偶校验分组存储单元
27 校验节点存储单元
28 控制单元
31 奇偶校验分组输入单元
32 编码处理单元
33 信息分组输出单元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以及
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2.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经由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3.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
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中选择多个信息分组,并对所选择的所述信息分组执行纠错编码(ECC),以产生一个或者多个所述奇偶校验分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从能够被正确接收或者恢复的信息分组中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分组,并计算所选择的所述信息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以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所使用的用于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的一个或者多个源分组是被随机选择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信息分组和已经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并计算上述分组的每个位的排他逻辑和,以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当随机选择所述源分组的时候,选择概率根据先前选择的次数而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在局域网络上仅仅组播已经发送的奇偶校验分组的产生源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信息分组内的序号或者时间戳被用作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MPEG2-TS的PCR值产生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MPEG2-TS分组标题的连续计数器产生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信息分组的标识信息是通过将在MPEG2-TS内复用的多个程序的PCR值、与多个PID的连续计数器进行组合而产生的。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源奇偶校验分组的标识信息是根据奇偶校验分组产生装置独有的信息、以及已经由所述终端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数目而产生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设备,其中
从存储单元中检索出具有与所接收的奇偶校验分组的源分组相同的标识信息的分组,并且如果源分组之中仅仅存在一个丢失分组,则通过计算所接收的奇偶校验分组与其他源分组的排他逻辑和,来恢复丢失分组。
16.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多个终端,用于接收从基站组播或者广播的信息分组;以及
网络,用于在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通过多次相互发送和接收奇偶校验分组来共享奇偶校验分组,以恢复无法被各个终端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终端是仅仅产生和发送奇偶校验分组的第一通信设备,其他终端是第二通信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所述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以及
将所产生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所述第一通信设备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的每一个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装置;
与用于在多个接收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装置;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装置;
将所产生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装置;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装置;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述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装置。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使多个终端接收从基站组播或者广播的信息分组,从而经由网络在所述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以及
使所述多个终端通过多次相互发送和接收所述奇偶校验分组来至共享奇偶校验分组,以恢复无法被各个终端正确接收的信息分组。
20.一种用于令计算机执行通信方法的程序,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从基站发送的信息分组的步骤;
与用于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信息的局域网络相连接的通信步骤;
产生奇偶校验分组的步骤;
将所产生的奇偶校验分组以及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组播至所述局域网络的步骤;
经由所述局域网络接收由其他终端组播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步骤;
在存储单元中存储所接收的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的步骤;以及
使用所述奇偶校验分组和所有源分组的标识信息来恢复丢失分组的步骤。
CN201680037705.8A 2015-07-02 2016-04-25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Active CN10771062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3301 2015-07-02
JP2015133301 2015-07-02
PCT/JP2016/002167 WO2017002291A1 (ja) 2015-07-02 2016-04-25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10627A true CN107710627A (zh) 2018-02-16
CN107710627B CN107710627B (zh) 2022-01-11

Family

ID=57608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7705.8A Active CN107710627B (zh) 2015-07-02 2016-04-25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7372B2 (zh)
JP (1) JP6809456B2 (zh)
CN (1) CN107710627B (zh)
DE (1) DE112016002961T5 (zh)
WO (1) WO20170022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304A1 (zh) * 2019-04-04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0750B1 (ko) * 2017-12-28 2018-06-26 오픈스택 주식회사 패킷 전송 순서 재배열을 이용한 영상 인코딩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WO2021111903A1 (ja) * 2019-12-05 2021-06-10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受信端末および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837B1 (en) * 1997-08-12 2001-10-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acket transfer
JP2002141856A (ja) * 2000-10-30 2002-05-1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相補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無線受信方式およびその無線受信機
CN1360796A (zh) * 1999-07-09 2002-07-2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分组的信息网络中具有实时需求的压缩信息的传输
CN1871804A (zh) * 2003-08-21 2006-11-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广播/多播内容的外部编码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1366183A (zh) * 2005-09-28 2009-02-11 Ati技术公司 用于差错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12989A (zh) * 2006-07-25 2009-08-19 汤姆森特许公司 利用交错播放和交叉分组前向纠错在基于因特网协议的无线网络中恢复突发分组丢失
JP2011019118A (ja) * 2009-07-09 2011-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10083035A1 (en) * 2008-06-04 2011-04-07 Hang Liu cell dependent multi-group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for multicast in wireless networks
US20110099446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Yutaka Murakami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parity packets, transmitter and repeater
CN102349256A (zh) * 2009-03-13 2012-0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下一代仅前向链路(flo)网络上提供场地播放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WO2014129044A1 (ja) * 2013-02-20 2014-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CN104272627A (zh) * 2012-04-30 2015-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135305A (ja) * 2009-12-24 2011-07-07 Nec Corp データ修復方法、データ修復システム、マッチングサーバ及び装置グループ化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07837B1 (en) * 1997-08-12 2001-10-23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acket transfer
CN1360796A (zh) * 1999-07-09 2002-07-24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分组的信息网络中具有实时需求的压缩信息的传输
JP2002141856A (ja) * 2000-10-30 2002-05-17 Nippon Hoso Kyokai <Nhk> 相補ネットワークを用いた無線受信方式およびその無線受信機
CN1871804A (zh) * 2003-08-21 2006-11-29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广播/多播内容的外部编码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01366183A (zh) * 2005-09-28 2009-02-11 Ati技术公司 用于差错管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1512989A (zh) * 2006-07-25 2009-08-19 汤姆森特许公司 利用交错播放和交叉分组前向纠错在基于因特网协议的无线网络中恢复突发分组丢失
US20110083035A1 (en) * 2008-06-04 2011-04-07 Hang Liu cell dependent multi-group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method for multicast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2349256A (zh) * 2009-03-13 2012-02-0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下一代仅前向链路(flo)网络上提供场地播放服务的装置和方法
JP2011019118A (ja) * 2009-07-09 2011-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10099446A1 (en) * 2009-10-28 2011-04-28 Yutaka Murakami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parity packets, transmitter and repeater
CN104272627A (zh) * 2012-04-30 2015-01-0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129044A1 (ja) * 2013-02-20 2014-08-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304A1 (zh) * 2019-04-04 2020-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83617A1 (en) 2018-06-28
CN107710627B (zh) 2022-01-11
DE112016002961T5 (de) 2018-03-15
WO2017002291A1 (ja) 2017-01-05
JP6809456B2 (ja) 2021-01-06
JPWO2017002291A1 (ja) 2018-04-19
US10897372B2 (en)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8511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CN103329514B (zh) 广播信号发送设备、广播信号接收设备、以及广播信号发送和接收设备中的广播信号收发方法
US20200413151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20200213370A1 (e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device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0362345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0200415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0454602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s
CN105917654B (zh) 经由一个或者更多个网络发送或者接收广播内容的设备和方法
US10681426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0075747B2 (en)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device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US10645203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broadcast signal
CN105723718A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US11032016B2 (en)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apparatus, broadcast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 signal receiving method
CN105580342B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以及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
CN105745899A (zh) 发送广播信号的设备、接收广播信号的设备、发送广播信号的方法和接收广播信号的方法
CN107710627A (zh)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程序
EP1705842A2 (en)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packet stream
JP2022121493A (ja) 受信方法および端末
US20040179556A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ehara Application of MPEG-2 systems to terrestrial ISDB (ISDB-T)
KR100579132B1 (ko) 타이밍정보 지터 방지를 위한 멀티미디어데이터전송스트림의 계층적 전송 장치 및 그 방법과, 계층적으로전송된 멀티미디어데이터 전송스트림의 복원 장치 및 그방법
CN101268695B (zh) 数字广播传输系统及其信号处理方法
JP2015216616A (ja) 送信装置及び受信装置
US7190697B2 (en) Multiplexing of selection from among streams and parsed-out time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KR20030072154A (ko) HDTV 지상 방송 재전송 시 MPEG2 TS(transport Stream) 의PSIP 치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