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8218A -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 Google Patents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8218A
CN107708218A CN201610640648.4A CN201610640648A CN107708218A CN 107708218 A CN107708218 A CN 107708218A CN 201610640648 A CN201610640648 A CN 201610640648A CN 107708218 A CN107708218 A CN 107708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terminal
user
terminal
subframe
transmiss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406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8218B (zh
Inventor
杨姗
朱剑驰
梁林
陈鹏
毕奇
杨峰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406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82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708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8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8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该方法包括: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以便目标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本发明能在保持调度灵活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Description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多址接入技术是满足多个用户终端同时进行通信的有效手段。如图1所示,无论是基于频域、时域或码域的划分,1G到4G系统都采用了正交的多址接入技术。正交多址技术在获得良好性能的同时,能够简化接收机的设计,从而实现性能和复杂度的有效折衷。
在5G时代,用户终端传输速率需求的不断提升,促使业界开始探索进一步提升频谱效率的无线新技术。其中,非正交多址技术在理论上能达到上下行信道的容量界,受到了国内外产业界的高度重视。而且,终端和基站的处理能力日益增强,能促进非正交多址在5G中的广泛应用。
下行功率域非正交多址(NOMA)技术是指,发射侧通过格雷映射、功率域信号叠加的方式实现多流数据的复用,同时接收侧使用串行干扰删除(SIC)或者类最大似然(ML)接收机获得多流数据的准正交。
功率域非正交接入技术能够利用多用户终端间的远近效应,在发射端将多个用户终端的信号进行功率域叠加,接收端通过串行干扰删除区分不同用户终端的信号。以图2实施例的下行2个用户终端为例,介绍其基本原理:
基站发送端:小区中心的用户终端1(用户1)和小区边缘的用户终端2(用户2)占用相同的时/频/空资源,他们的信号在功率域进行叠加。其中,用户终端1的信道条件较好,分得较低的功率;用户终端2的信道条件较差,分得较高的功率。
用户终端1的接收端:考虑到分给用户终端1的功率低于用户终端2,若想正确地译码用户终端1的有用信号,必须先解调/译码并重构用户终端2的信号,然后进行删除,进而在较好的SINR条件下译码用户终端1的信号。
用户终端2的接收端:虽然用户终端2的接收信号中,存在传输给用户终端1的信号干扰,但这部分干扰功率低于有用信号/小区间干扰,不会对用户终端2带来明显的性能影响,因此可直接译码得到用户终端2的有用信号。
可以看到,非正交多址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接收端的干扰信号删除,获得多用户终端数据的准正交。若要获得非正交多址的增益,首先必须获得干扰信号的动态调度信息,然后才能正确地译码并删除干扰信号。因此,如此正确地得到配对用户终端(干扰信号)的动态调度信息,是非正交多址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
现有技术在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中,对于小区中心用户终端,若要译码并删除小区边缘用户终端的信号,则需获知小区边缘用户终端在每个子帧的调度信息。调度信息包括:频域资源位置,调制编码等级(MCS),混合自适应重传(HARQ)的进程号和冗余版本号等。这些调度信息是动态变化的,在每个子帧上都可能不同,每个子帧(1毫秒)的调度信息大于20比特。若通过控制信令动态通知上述信息,将带来非常大的信令开销,严重影响系统的整体性能增益。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能在保持调度灵活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
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以便目标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包括: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包括:通过高层半静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基站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包括:
在每个子帧中,检测基站是否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
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没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不需要删除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直接译码有用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令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发送了下行控制信道,则根据所述M个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中获得的频域资源位置,判断所述M个用户终端是否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其中1<=M<=L;
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没有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令传输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有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其中1<=N<=M;
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N个用户终端的调度信息、所述终端信息中的MIMO传输模式和功率比例,译码并删除这N个干扰用户终端的信号,然后进行有用信号的译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和终端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用于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
终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以便目标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用于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高层半静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目标用户终端,包括终端信息接收模块和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其中:
终端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基站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包括控制信道检测单元和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其中:
控制信道检测单元,用于在每个子帧中,检测基站是否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没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不需要删除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直接译码有用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还包括频谱资源判断模块,其中:
频谱资源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发送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1<=M<=L,则根据所述M个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中获得的频域资源位置,判断所述M个用户终端是否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其中1<=M<=L;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频谱资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没有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频谱资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有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其中1<=N<=M;并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N个用户终端的调度信息、所述终端信息中的MIMO传输模式和功率比例,译码并删除这N个干扰用户终端的信号,然后进行有用信号的译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信令传输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目标用户终端。
本发明通过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使得目标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由此本发明能在保持调度灵活性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示意图。
图2为下行功率域非正交多址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信令传输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基站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目标用户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协作多点应用场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申请人发现:非正交多址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接收端的干扰信号删除,获得多用户终端数据的准正交。若要获得非正交多址的增益,首先必须获得干扰信号的动态调度信息,然后正确地译码并删除干扰信号。
图3为本发明信令传输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信令传输系统包括基站1和目标用户终端2,其中:
基站1,用于对每个目标用户终端2,为其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选择取决于基站实现算法,例如,可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
基站1还用于通过高层半静态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将这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告知目标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模式、用户终端间的功率比例。
目标用户终端2,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正交或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的信令传输系统,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通知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L个比特。而现有技术通过底层信令传输的方案,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能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图4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发明信令传输系统执行。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对每个目标用户终端2,基站1为其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选择取决于基站实现算法,例如,可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选择准则可细化为:(1)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有一定的信道增益差异,(2)与目标用户终端处于相同的空域波束方向(例如上报相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
步骤42,基站1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将这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告知目标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MIMO传输模式、用户终端间的功率比例。其中: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是在一个小区内,每个用户终端对应唯一的用户终端标识。
MIMO传输模式是根据天线配置和信道条件,基站为每个用户终端所配置的。
用户终端间的功率比例是根据每个用户终端的信道增益决定的,一般给近端用户终端较低的功率,给远端用户终端较高的功率。
步骤43,目标用户终端2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正交或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的信令传输方法,是一种获得干扰信号动态调度信息的方法,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通知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L个比特。而现有技术通过底层信令传输的方法,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能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图5为本发明基站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3实施例中的基站1可以包括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11和终端信息发送模块12,其中:
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11,用于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2,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11具体可以用于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终端信息发送模块12,用于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2,以便目标用户终端2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信息发送模块具体可以用于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2。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基站,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通知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L个比特。而现有技术通过底层信令传输的方式,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图6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发明基站执行。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1,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2,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61可以包括: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步骤62,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2,以便目标用户终端2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62可以包括: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2。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的信令传输方法,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通知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L个比特。而现有技术底层信令传输的方法,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能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图7为本发明目标用户终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图3实施例中的目标用户终端2可以包括终端信息接收模块21和传输模式确定模块22,其中:
终端信息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基站1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发送的、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基站1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2,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的目标用户终端,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接收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L个比特。而现有通过底层信令传输的方法,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能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图7实施例中的传输模式确定模块22可以包括控制信道检测单元221和传输模式确定单元222,其中:
控制信道检测单元221,用于在每个子帧中,基于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C-RNTI,检测基站1是否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从而获知基站1是否给这L个用户终端调度了下行数据信道。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222,用于根据控制信道检测单元221的检测结果,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1没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即基站1没有给这L个用户终端调度下行数据信道),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2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不需要删除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直接译码有用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22还可以包括频谱资源判断模块223,其中:
频谱资源判断模块223,用于根据控制信道检测单元221的检测结果,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1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发送了下行控制信道(即基站1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调度了下行数据信道),则根据所述M个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中获得的频域资源位置,判断所述M个用户终端是否与目标用户终端2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其中1<=M<=L,M为自然数。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222还可以用于根据频谱资源判断模块223的判断结果,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没有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2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确定目标用户终端2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的操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确定单元222还可以用于根据频谱资源判断模块223的判断结果,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有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2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2在该子帧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其中1<=N<=M,N为自然数;并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N个用户终端的调度信息、所述终端信息中的MIMO传输模式和功率比例,译码并删除这N个干扰用户终端的信号,然后进行有用信号的译码。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将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告知目标用户终端。而实际调度中,基站可根据动态信道信息和负载情况,将L用户终端中的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进行配对。因此,虽然信令是半静态的,但本发明并不意味固定的用户终端配对,保持了基站调度的灵活度。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1没有给这L个用户终端调度下行数据信道,则说明目标用户终端当前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若通过控制信道检测发现,在某个子帧中,没有候选配对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则说明目标用户终端当前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若在某个子帧中,有候选配对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则说明目标用户终端当前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支持非正交多址和正交多址之间的动态自适应切换,而不需要额外的动态信令通知。
图9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发明目标用户终端执行。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1,接收基站1发送的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基站1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2,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步骤92,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下行非正交多址系统的目标用户终端,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接收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L个比特。而现有通过底层信令传输的方法,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能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图10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传输模式的示意图。优选的,本实施例可由本发明传输模式确定模块执行。如图10所示,图9实施例的步骤92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在每个子帧中,目标用户终端基于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C-RNTI,检测基站1是否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从而获知基站是否给这L个用户终端调度了下行数据信道。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1没有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调度下行数据信道,则执行步骤102;否则,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1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调度了下行数据信道,则执行步骤103,其中1<=M<=L。
步骤102,确定目标用户终端2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因此,不需要删除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直接译码有用信号。
步骤103,根据所述M个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中获得的频域资源位置,判断所述M个用户终端是否与目标用户终端2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上。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没有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2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步骤102;否则,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有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2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步骤104,其中1<=N<=M。
步骤104,确定目标用户终端2在该子帧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N个用户终端的调度信息、所述终端信息中的MIMO传输模式和功率比例,译码并删除这N个干扰用户终端的信号,然后进行有用信号的译码。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将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信息告知目标用户终端。而实际调度中,基站可根据动态信道信息和负载情况,将L用户终端中的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进行配对。因此,虽然信令是半静态的,但本发明并不意味固定的用户终端配对,保持了基站调度的灵活度。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1没有给这L个用户终端调度下行数据信道,则说明目标用户终端当前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若通过控制信道检测发现,在某个子帧中,没有候选配对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则说明目标用户终端当前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若在某个子帧中,有候选配对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则说明目标用户终端当前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支持非正交多址和正交多址之间的动态自适应切换,而不需要额外的动态信令通知。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1为本发明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协作多点应用场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应用场景中,包括1个基站,以及6个用户终端(用户)。
在图11应用场景中,基站同时为6个用户终端服务。部分用户终端间可采用正交的方式复用,例如占用不同的时域子帧、频域资源或空域波束;部分用户终端间可采用非正交的方式复用,即占用相同的时域子帧、频域资源和空域波束。正交的复用方式可以使用户终端间没有相互干扰,每个用户终端的信道质量较好;非正交的复用方式可以使相同的资源上传输更多的用户终端数据流,每个用户终端分得的资源更多。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信令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第一、基站根据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为每一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选择准则可细化为:(1)与目标用户终端之间有一定的信道增益差异,(2)与目标用户终端处于相同的空域波束方向(例如上报相同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这样,对于用户终端1,可将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选为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第二,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基站将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的终端信息告知目标用户终端。其中所述终端信息包括: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MIMO传输模式、用户终端间的功率比例。
用户终端间的功率比例是根据每个用户终端的信道增益决定的,一般给近端用户终端较低的功率,给远端用户终端较高的功率。图11实施例中,用户终端1与用户终端2的功率比例为1:3,用户终端1与用户终端3的功率比例为1:4。
所述终端信息都是半静态的,仅当所述终端信息改变时,才通过RRC信令,将更新的信息传递给用户终端1。
第三、目标用户终端1接收所述终端信息,并基于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判断自己处于正交或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然后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例如:
在1号子帧,基站基于比例公平或轮询等调度准则,将用户终端1和用户终端3调度到相同的时频空域时间,即调度为非正交传输。此时,在用户终端1在1号子帧的处理包括:
基于用户终端1自己的C-RNTI,确定下行控制信道(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根据用户终端的MIMO传输模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1调度下行数据信道(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有发送给用户终端1的下行数据。
基于用户终端2的C-RNTI和MIMO传输模式,分别确定用户终端2的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和DCI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发现没有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2调度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没有发送给用户终端2的下行数据。
基于用户终端3的C-RNTI和MIMO传输模式,分别确定用户终端3的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和DCI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3调度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有发送给用户终端3的下行数据。
根据用户终端1和用户终端3的PDCCH,读取两个用户终端的频域资源调度信息(即资源块位置),发现两个用户终端被调度到了相同的频域资源上。这意味着用户终端1和用户终端3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
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调度信息、RRC告知的MIMO传输模式和两个用户终端的功率比例,首先译码用户终端3的信号,然后重构并删除用户终端3的信号,最后再译码用户终端1的信号。
在2号子帧,基站基于比例公平或轮询等调度准则,将用户终端1和用户终端2调度到相同的时频空域时间,即调度为非正交传输,这两个用户终端占用一半的频域资源;同时,将用户终端3调度到另外一半的频域资源。此时,在用户终端1在2号子帧的处理包括:
基于用户终端1自己的C-RNTI,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根据用户终端的MIMO传输模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1调度下行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确定在此子帧中,有发送给用户终端1的下行数据。
基于用户终端2的C-RNTI和MIMO传输模式,分别确定用户终端2的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和DCI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2调度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有发送给用户终端2的下行数据。
基于用户终端3的C-RNTI和MIMO传输模式,分别确定用户终端3的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和DCI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3调度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有发送给用户终端3的下行数据。
根据用户终端1、用户终端2和用户终端3的PDCCH,读取3个用户终端的频域资源调度信息(即资源块位置),发现用户终端1和用户终端2被调度到了相同的频域资源上,用户终端3被调度了其他的频域资源上。这意味着用户终端1和用户终端2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用户终端1与用户终端3为正交多址传输模式。
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调度信息、RRC告知的MIMO传输模式和两个用户终端的功率比例,首先译码用户终端2的信号,然后重构并删除用户终端2的信号,最后再译码用户终端1的信号。
在3号子帧,基站基于比例公平或轮询等调度准则,将所有的资源调度给用户终端1。此时,在用户终端1在3号子帧的处理包括:
基于用户终端1自己的C-RNTI,确定下行控制信道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根据用户终端的MIMO传输模式,确定下行控制信息(DCI)的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1调度下行数据信道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有发送给用户终端1的下行数据。
基于用户终端2的C-RNTI和MIMO传输模式,分别确定用户终端2的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和DCI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发现没有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2调度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没有发送给用户终端2的下行数据。
基于用户终端3的C-RNTI和MIMO传输模式,分别确定用户终端3的PDCCH搜索空间的起始位置和DCI长度,然后进行PDCCH盲检。发现没有检测到用于给用户终端3调度PDSCH的PDCCH,确定在此子帧中,没有发送给用户终端3的下行数据。
因此确定用户终端1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
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用户终端1调度信息、RRC告知的MIMO传输模式,直接译码用户终端1的有用信号。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一种获得干扰信号动态调度信息的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其优势在于:
1、本发明上述实施例通过高层半静态RRC信令通知L个非正交传输候选配对用户的信息,在数百毫秒到数十秒的时间内,共需传输24xL个比特。而通过底层信令传输的方法,每毫秒的传输量大于20比特。因此,本发明上述实施例能显著降低信令开销。
2、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基站将L个候选配对用户的信息告知目标用户。而实际调度中,基站可根据动态信道信息和负载情况,将L中的N个用户与目标用户进行配对。因此,虽然信令是半静态的,但本专利并不意味固定的用户配对,保持了基站调度的灵活度。
3、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若通过控制信道检测发现,在某个子帧中,没有候选用户与目标用户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则说明目标用户当前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也就是说,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支持非正交多址和正交多址之间的动态自适应切换,而不需要额外的动态信令通知。
在上面所描述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11、终端信息发送模块12、终端信息接收模块21、传输模式确定模块22等功能单元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申请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为了避免遮蔽本发明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本发明的描述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然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
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以便目标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包括: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和/或,
所述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包括:通过高层半静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
3.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基站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包括:
在每个子帧中,检测基站是否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
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没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不需要删除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直接译码有用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发送了下行控制信道,其中1<=M<=L,则根据所述M个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中获得的频域资源位置,判断所述M个用户终端是否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其中1<=M<=L;
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没有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有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其中1<=N<=M;
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N个用户终端的调度信息、所述终端信息中的MIMO传输模式和功率比例,译码并删除这N个干扰用户终端的信号,然后进行有用信号的译码。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和终端信息发送模块,其中:
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用于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其中L为大于0的自然数;
终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以便目标用户终端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候选配对用户终端选择模块用于基于信道质量和信道空间方向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和/或,
所述端信息发送模块用于通过高层半静态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将所述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发送目标用户终端。
9.一种目标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信息接收模块和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其中:
终端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发送的L个候选配对用户终端的终端信息,其中,基站为每个非正交传输的目标用户终端,选择L个可用于非正交传输的候选配对用户终端;
传输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信息,在每个子帧上确定自己的传输模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译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目标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包括控制信道检测单元和传输模式确定单元,其中:
控制信道检测单元,用于在每个子帧中,检测基站是否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控制信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没有发送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的下行控制信道,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不需要删除其他用户终端的信号,直接译码有用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目标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模式确定模块还包括频谱资源判断模块,其中:
频谱资源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控制信道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若在一个子帧中,基站给所述L个用户终端中的M个用户终端发送了下行控制信道,则根据所述M个用户终端的控制信道中获得的频域资源位置,判断所述M个用户终端是否与目标用户终端调度到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其中1<=M<=L;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频谱资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没有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执行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正交多址传输模式的操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目标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传输模式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频谱资源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若所述M个用户终端中有N个用户终端与目标用户终端在相同的频域资源上,则确定目标用户终端在该子帧处于非正交多址传输模式,其中1<=N<=M;并根据控制信道中获得的N个用户终端的调度信息、所述终端信息中的MIMO传输模式和功率比例,译码并删除这N个干扰用户终端的信号,然后进行有用信号的译码。
13.一种信令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基站、以及如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目标用户终端。
CN201610640648.4A 2016-08-08 2016-08-08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Active CN1077082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0648.4A CN107708218B (zh) 2016-08-08 2016-08-08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40648.4A CN107708218B (zh) 2016-08-08 2016-08-08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218A true CN107708218A (zh) 2018-02-16
CN107708218B CN107708218B (zh) 2021-01-15

Family

ID=61169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40648.4A Active CN107708218B (zh) 2016-08-08 2016-08-08 信令传输方法和系统、基站和目标用户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821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3382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634664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时的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5743824A (zh) * 2014-12-09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用户设备间的干扰处理及信令通知方法和装置
CN105790890A (zh) * 2016-04-19 2016-07-20 北京邮电大学 非正交多址接入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3382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634664A (zh) * 2014-11-07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非正交多址接入时的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5743824A (zh) * 2014-12-09 2016-07-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非正交用户设备间的干扰处理及信令通知方法和装置
CN105790890A (zh) * 2016-04-19 2016-07-20 北京邮电大学 非正交多址接入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Link Level Performance of Codewor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for NOMA", 《3GPP TSG-RAN WG1 #81 R1-1531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8218B (zh) 2021-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8718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指示解调参考信号天线端口的方法
CN106797266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干扰信号消除和抑制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2062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3503325B (zh) 用协作小区的无线通信
CN102664663B (zh)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811107B (zh) 导频序列配置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4170497B (zh)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通信方法及集成电路
CN103326758B (zh) 下行解调参考信号初始化配置参数通知、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9314592A (zh) 用于测量参考信号和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349491A (zh) 一种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方法、系统和网络侧设备
CN109391301A (zh) 一种上行传输码本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05122701A (zh) 控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5513A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配置、获取方法、基站和终端
CN107079444A (zh) 使能多用户叠加传输的方法
CN104753838A (zh) 干扰处理方法、装置、网络控制单元及终端
CN10565950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反馈信道质量指示符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0268778A (zh) 下行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2611486B (zh) 一种扰码标识信令组的通知方法及系统
CN108024344A (zh) 一种传输配置信息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07104776A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接收器和发送器
CN108631988B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39922B (zh) 发送、接收控制信道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209300A (zh) 一种控制信息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及发射机、接收机
CN107370591A (zh) 信令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521176A (zh) 用于针对新无线电的第三级同步信号设计的技术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