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7723A - 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 Google Patents
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707723A CN107707723A CN201711099323.0A CN201711099323A CN107707723A CN 107707723 A CN107707723 A CN 107707723A CN 201711099323 A CN201711099323 A CN 201711099323A CN 107707723 A CN107707723 A CN 1077077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er
- user
- information
- enter
- base st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3—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to a telephone s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8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herein functions are triggered by incoming communication ev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采用手机制造商与通讯运营商合作的方式,采用伪基站侦测与追踪系统技术识别经过改号软件篡改的号码对应的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与通讯运营商提供的所述第二IP地址信息进行比对以判断来电真伪,有效解决了用户对伪造来电无法识别、误接伪造来电的问题;同时对于判定为黑名单来电及伪造来电采取直接挂断的方式,无需用户进行号码查看及采取相应措施,为用户节省了时间;此外,还考虑到特殊情形下,用户并不想接听某一白名单来电的情形,设置了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来选取对应的处置方式,从而解决了用户的困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类防骚扰电话时时困扰着广大用户,同时各类防止骚扰电话软件也层出不穷,最常见的防骚扰电话的方法为对各类骚扰电话进行标记,同时还出现了骚扰电话记录平台共享,所有用户不仅将接收到的骚扰电话记入黑名单,同时还将骚扰电话进行标记后上传至记录平台,该类骚扰电话再次拨打时,用户便可进行较为全面的骚扰电话识别,从而采取挂断、设置为拒接来电等,这在防止骚扰电话的技术上无疑是一大进步。
但是,在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骚扰电话拨打者为了让用户接听骚扰电话,出现了一种改号软件,所述改号软件或依附于不法分子的手机端或伪基站,可以通过改号软件进行号码篡改,也就是说,可以将骚扰电话通过改号软件的号码篡改技术变更为用户熟知的任意号码,比如变更为用户的亲人或好友,此时用户手机显示的由于为熟知号码,因此用户通常会进行接听。
以上所述方法中,采用对骚扰电话进行标记的方法中,用户首先需要查看来电是否进行了骚扰电话标记,然后在进行人为识别判定后针对已标记骚扰电话采取挂断,不仅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同时还将对未标记骚扰电话进行接听而导致用户郁闷;而对于通过不法分子的手机端或伪基站拨打的紧固篡改的来电号码,则存在用户无法识别而进行接听的问题。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对于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所述方法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对于已标记骚扰电话需要手工挂断浪费用户时间的问题,以及对于经过改号软件篡改的骚扰电话无法识别而产生的误接听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包括:
S1 采集来电号码信息并输出;
S2 提供一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来电号码信息输入至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S3 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接收并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若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则进入S4;
若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则进入S5;
S4 自动挂断;
S5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用户白名单号码:
若是,则进入S6;
若否,则进入S9;
S6用户判断是否应答;
若是,则进入S7;
若否,则进入S8;
S7 用户接听;
S8 用户挂断;
S9 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黑名单号码,
若是,则进入S4;
若否,则进入S10;
S10 用户判断是否进行来电号码拨打者身份验证,
若是,则进入S11;
若否,则进入S6;
S11验证来电号码拨打者是否为陌生拨打者,
若是,则进入S4;
若否,则进入S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申请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所述方法根据每个来电号码对应唯一的真实的IP地址信息的基础理论,结合针对现有技术中改号软件的反侦测追溯技术,将篡改后的来电号码进行还原,同时将还原后的来电号码对应的第一IP地址信息与运营商提供的所述来电号码实际对应的真实的第二IP地址信息进行匹配及比对,或将还原后来电拨打方的基站信息是否存在于运营商提供的合法基站数据库信息中的方法进行判断,从而准确无误地判别出所述来电号码的真伪,并对判定为伪造号码或黑名单的来电自动挂断,无需用户进行任何操作,解决了对于已标记的骚扰电话需用户查看及手动挂断浪费时间的问题,以及经过改号软件篡改的骚扰电话用户无法识别而误接听的问题,使得用户不再为骚扰电话而困扰,给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号码识别管理平台判断来电号码真伪的步骤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固定号码IP地址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基站数据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进行本申请的具体描述之前,有必要对于目前不法分子所应用的改号软件及伪基站进行一些说明。
改号软件是一种藉由网络IP转换的服务功能,让使用者借助安装有该软件的终端设备拨打出去的电话号码在被叫方手机或座机上显示为任意号码的一种新型功能软件,又可称为“电话号码改号软件”;改号软件通常需要依附于某一具体的设备终端,最常用的为手机或伪基站,在采用改号软件进行号码篡改之前,需要在所述设备终端预先设置一数据包,所述数据包中包括一系列真实的手机号码或座机号码信息,从而实现在利用所述设备终端进行通讯时,可以借由改号软件则将数据包中的真实手机号码或座机号码显示为被叫方来电显示号码,同时,为了让被叫方接听经过上述方法加工的骚扰电话,通常情况下在被叫方设备端显示的号码为其熟知的亲友电话号码或白名单电话号码,从而达到误导用户、致使用户在无法识别号码真伪的情况下接听的目的。
而在改号软件所借助的设备终端中,手机端是相对比较方便的,不法分子只需手持手机,便可随时随地进行一对一的骚扰电话拨打;而伪基站则由于具有群发送群拨打功能也被不法分子经常采用,在本申请中,主要针对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端或伪基站端利用改号软件进行骚扰电话拨打进行电话号码识别及骚扰电话挂断。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作更为详细的说明。
请参照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示意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S1 采集来电号码信息并输出;
S2 提供一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来电号码信息输入至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S3 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接收并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若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则进入S4,
若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则进入S5;
S4 自动挂断;
S5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用户白名单号码:
若是,则进入S6,
若否,则进入S9;
S6用户判断是否应答;
若是,则进入S7,
若否,则进入S8;
S7 用户接听;
S8 用户挂断;
S9 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黑名单号码,
若是,则进入S4,
若否,则进入S10;
S10 用户判断是否进行来电号码拨打者身份验证,
若是,则进入S11,
若否,则进入S6;
S11验证来电号码拨打者是否为陌生拨打者,
若是,则进入S4,
若否,则进入S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方法其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手机制造商需要与通讯运营商进行合作,通讯运营商包括但不限于移动、联通和电信公司,由于各家通讯运营商发行号码时都需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因此,每一个来电号码都对应着唯一一个真实的用户信息,即本申请所述号码所对应的IP地址信息;换句话说,只有通讯运营商才能够根据用户所接收的来电号码追溯出该号码对应的真实的IP地址信息,当然,不仅如此,在本申请中,各家通讯运营商还将提供其合法机基站数据库信息。
进一步的,步骤S2中,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采用伪基站侦测技术与追踪系统建立,同时对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各自发行号码对应的真实IP地址信息库及其合法基站数据库信息具有追溯功能。
进一步的,考虑到不法分子在借助改号软件进行骚扰电话拨打时,其改号软件可能安装在其手机端,以进行一对一的骚扰电话拨打;还有可能将改号软件安装在伪基站中,通过伪基站的群发功能,同时借助改号软件进行骚扰电话的号码篡改,以将骚扰电话进行群拨;此外,对于采用手机端进行骚扰电话拨打的情况下,通过伪基站侦测技术与追踪系统获取到的是手机端对应号码的IP地址信息,而对应采用伪基站进行骚扰电话拨打时,通过伪基站侦测技术与追踪系统获取到的则是伪基站端的基站数据信息。
基于以上分析,请参照图2,在步骤S3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接收并判断来电号码真伪中,必然需要包括以上所列举的两种情形,因此,S3步骤还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 获取来电号码拨打方信息;
S32 追溯来电号码拨打方是否为固定号码拨打,
若是,则进入S33;若否,则进入S34;
S33 采用固定号码IP地址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S34 采用基站数据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通过子步骤S32对于来电号码拨打方是采用手机端还是基站端进行判断,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判断方法进行来电真伪判断。
具体而言,请参照图3,步骤S33采用固定号码IP地址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的情形下,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31 获取来电号码拨打方对应号码的第一IP地址信息;
S332 获取运营商提供的来电号码真实的第二IP地址信息;
S333 判断第一IP地址信息与第二IP地址信息是否匹配,
若是,则进入S334,若否,则进入S335;
S334判定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
S335判定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运营商提供的来电号码对应的真实IP地址信息,即本申请中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IP地址信息主要包括拨打地区信息,归属地信息,类型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邮编信息等,也就是说,本申请中步骤S33中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IP地址信息进行匹配主要是基于以上信息进行比对而实现来电号码的真伪识别。
而对于步骤S34中采用基站数据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而言,请参照图4,则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S341 获取来电拨打方的第一基站信息;
S342获取运营商提供的合法基站数据库信息;
S343 判断第一基站信息是否存在与合法基站数据库中,
若是,则进入S344,若否,则进入S346;
S344判断来电号码拨打方为真实基站,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
S345 判断来电号码拨打方为伪基站,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
显然,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现,需要手机制造商与通讯运营商进行合作为前提,因为来电号码拨打方无论是手机端或是伪基站端,都是通过来自运营商提供的数据信息与本申请采用伪基站侦测与追踪技术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比对来判定来电号码的真伪;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及所述第一基站信息采用伪基站侦测与追踪技术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信息及所述合法基站数据库信息则由来电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提供。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9 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黑名单号码中,所述黑名单号码判断的参照范围不限于用户手机自行存储的黑名单,还可包括互联网共享的骚扰电话记录平台上的黑名单,由此可以更大范围,更加全面地识别黑名单来电,提高黑名单来电判断的准确率。
显然,用户在实际的来电通讯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某一来电号码是用户白名单中的电话号码,但是用户因为某一特定的原因并不想接听这个来电,但是又不适合将该号码设置为黑名单。在现有的各类通讯设备中,都没有对这一特殊却常见的情形进行相关处置,用户目前可以采用的方式是屡次挂断;本申请中,结合该常见的情形,当用户来电号码为白名单号码时,设置了一个判断步骤S6,用户可以选择S7进行应答或是S8进行挂断。
进一步的,本申请所述的方法中,还将用户挂断的来自白名单的电话进行记录,同时为了解决需要屡次挂断的问题,在用户判断为挂断执行步骤S8时,在来电号码显示页面设置了以下选项,以便用户对于后续同一来电时的处置,具体包括以下选项:
S81下次来电自动挂断;
S82 自本次起累计挂断3次或5次;
S83 永久性自动挂断。
需要说明的是,S81设置基准为下次挂断,下次后则仍需要用户进行人为判断是否接听;S82则以3次或5次为基准进行挂断次数限制,超过该次数则由用户进行人为判断;S83则是用户就目前情形考虑,短期内不再接听,此时选择屡次来电都自动挂断;以上情形下,所述来电号码仍然存储在用户白名单中,可以便于用户一旦想再次联系该号码,仍然可以在白名单中找到。
当然,在S83步骤中,亦可在选定永久性自动挂断来电的同时,将来电号码记入黑名单中不再接听,实现永久不再联系。
考虑到部分用户在手机被偷被盗后,有可能被获取手机的不法分子进行利用,比如向被盗手机通讯录里的亲人或朋友发送勒索或恐吓的短信或电话等,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很多用户通常出于保护亲人的考量,而将与他们的号码记住,并不存于白名单中,从而此类来电在步骤S5中并不能被识别;基于此,本申请中考虑进入步骤S10中的来电号码有可能是用户非常熟悉的至亲的人的号码,而这类号码只有用户自己可以识别,因而该步骤设置了由用户查看号码后人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由此既不漏接重要电话,又可以杜绝陌生来电的接听,非常具有灵活性。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经过步骤S3、S5及S9判断后,进入步骤S10的来电都可以认为是陌生来电,但是,在所有进入步骤S10的陌生来电中,除了包含有部分用户记住的重要电话外,还包括有陌生拨打者的陌生来电,以及熟知的人的陌生来电,而对于这所有的陌生来电,用户都可以在步骤 S10中进行灵活自主的处置,既可以以不验证的方式决定是否应答(步骤S6),也可以选择验证拨打者身份的方式先行对于陌生拨打者进行身份验证,然后再根据判定结果确定是否应答(步骤S6);换句话说,无论进入步骤S10的陌生来电是何种情形,用户都可以自主决定是接听,或是挂断,或是进行身份验证。
进一步的,在步骤S11中,当用户需要验证来电号码拨打方是否为陌生拨打者时,具体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11 以短信形式向来电号码发送预设的验证消息;
S112 查看来电回复并判断是否通过验证,
若通过验证,则向用户发送:验证已通过;
若未通过验证,则向用户发送:验证未通过。
本申请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中,设置了以上所述的来电号码拨打者身份验证,旨在尽最大可能拦截所有用户无需接听的来电,为用户减少各类骚扰电话带来的困扰,为用户节省了判断来电、挂断无需接听的来电所消耗的时间。
进一步的,在S11对来电号码拨打方进行身份验证的步骤中,手机制造商将参照类似QQ、微信的身份验证方式,预先在手机内设置了一系列的验证问题,这类验证问题在需要进行验证时,会随机择取一条对来电号码进行发送;所述预设的验证消息主要为以用户的私人信息设置的各类问题,包括姓名、爱好、出生地或居住地等。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步骤S11中对拨打者是否为陌生拨打者进行验证时,不仅验证问题是预先设置好的,其对应的答案也是预先设置好的,用户如果在步骤S10中选择验证拨打者身份,则步骤S11的验证过程是自动进行的,最终只是将验证结果反馈给用户。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对本申请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采用手机制造商与通讯运营商合作的方式,通过对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IP 地址信息进行比对以判断来电真伪,有效解决了用户对伪造来电无法识别、误接伪造来电的问题;同时对于判定为黑名单来电及伪造来电采取直接挂断的方式,无需用户进行号码查看及采取相应措施,为用户节省了时间;此外,还考虑到特殊情形下,用户并不想接听某一白名单来电的情形,设置了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来选取对应的处置方式,从而解决了用户的困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比如本申请的思路还可以延伸至骚扰短信的拦截、骚扰视频及语音文件的拦截,这些技术的延伸、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包括:
S1 采集来电号码信息并输出;
S2 提供一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来电号码信息输入至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S3 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接收并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若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则进入S4,
若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则进入S5;
S4 自动挂断;
S5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用户白名单号码:
若是,则进入S6,
若否,则进入S9;
S6用户判断是否应答;
若是,则进入S7,
若否,则进入S8;
S7 用户接听;
S8 用户挂断;
S9 判断来电号码是否为黑名单号码,
若是,则进入S4,
若否,则进入S10;
S10 用户判断是否进行来电号码拨打者身份验证,
若是,则进入S11,
若否,则进入S6;
S11验证来电号码拨打者是否为陌生拨打者,
若是,则进入S4,
若否,则进入S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号码识别管理平台接收并判断来电号码真伪包括以下子步骤:
S31 获取来电号码拨打方信息;
S32 追溯来电号码拨打方是否为固定号码拨打,
若是,则进入S33;若否,则进入S34;
S33 采用固定号码IP地址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S34 采用基站数据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3采用固定号码IP地址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包括以下子步骤:
S331 获取来电号码拨打方对应号码的第一IP地址信息;
S332 获取运营商提供的来电号码真实的第二IP地址信息;
S333 判断第一IP地址信息与第二IP地址信息是否匹配,
若是,则进入S334,若否,则进入S335;
S334判定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
S335判定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与所述第二IP地址信息均包括号码的拨打地区信息,归属地信息,类型信息,供应商信息,以及邮编信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4中采用基站数据信息匹配方式判断来电号码真伪包括以下子步骤:
S341 获取来电拨打方的第一基站信息;
S342获取运营商提供的合法基站数据库信息;
S343 判断第一基站信息是否存在与合法基站数据库中,
若是,则进入S344,若否,则进入S346;
S344判断来电号码拨打方为真实基站,来电号码为真实号码;
S345 判断来电号码拨打方为伪基站,来电号码为伪造号码。
6.如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P地址信息及所述第一基站信息采用伪基站侦测与追踪技术获取,所述第二IP地址信息及所述合法基站数据库信息则由来电号码对应的运营商提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S8用户挂断步骤中,还于来电界面设置以下步骤选项:
S81下次来电自动挂断;
S82 自本次起累计挂断3次或5次;
S83 永久性自动挂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S83永久性自动挂断步骤中,还包括:将来电号码记入黑名单。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S11 验证来电号码拨打方是否为陌生拨打者步骤中,包括:
S111 以短信形式向来电号码发送预设的验证消息;
S112 查看来电回复并判断是否通过验证,
若通过验证,则向用户发送:验证已通过,
若未通过验证,则向用户发送:验证未通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验证消息为以用户的私人信息设置的各类问题,包括姓名、爱好、出生地或居住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99323.0A CN107707723A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1099323.0A CN107707723A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707723A true CN107707723A (zh) | 2018-02-16 |
Family
ID=61179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1099323.0A Pending CN107707723A (zh) | 2017-11-09 | 2017-11-09 | 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707723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9241A (zh) * | 2018-03-07 | 2018-08-17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8777749A (zh) * | 2018-04-28 | 2018-11-09 | 深圳市安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诈骗电话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9451505A (zh) * | 2019-01-04 | 2019-03-0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伪基站的防范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基站数据库 |
WO2020088434A1 (zh) * | 2018-10-30 | 2020-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认证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212179A (zh) * | 2018-11-21 | 2020-05-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陌生号码来电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6456028A (zh) * | 2023-05-04 | 2023-07-18 | 北京秒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电话防骚扰的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3431A (zh) * | 2011-06-27 | 2011-10-19 | 杨子江 |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634450A (zh) * | 2012-08-23 | 2014-03-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虚假主叫号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6657547A (zh) * | 2016-09-28 | 2017-05-10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
CN107317940A (zh) * | 2016-09-25 | 2017-11-03 | 王小安 | 一种骚扰电话、短信拦截方法 |
-
2017
- 2017-11-09 CN CN201711099323.0A patent/CN10770772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3431A (zh) * | 2011-06-27 | 2011-10-19 | 杨子江 |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634450A (zh) * | 2012-08-23 | 2014-03-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虚假主叫号码的识别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317940A (zh) * | 2016-09-25 | 2017-11-03 | 王小安 | 一种骚扰电话、短信拦截方法 |
CN106657547A (zh) * | 2016-09-28 | 2017-05-10 | 武汉工程大学 | 一种防止骚扰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19241A (zh) * | 2018-03-07 | 2018-08-17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8419241B (zh) * | 2018-03-07 | 2021-06-15 |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 确定伪基站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08777749A (zh) * | 2018-04-28 | 2018-11-09 | 深圳市安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诈骗电话识别方法及装置 |
CN108777749B (zh) * | 2018-04-28 | 2021-03-30 | 深圳市安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诈骗电话识别方法及装置 |
WO2020088434A1 (zh) * | 2018-10-30 | 2020-05-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认证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1212179A (zh) * | 2018-11-21 | 2020-05-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陌生号码来电的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451505A (zh) * | 2019-01-04 | 2019-03-08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伪基站的防范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基站数据库 |
CN116456028A (zh) * | 2023-05-04 | 2023-07-18 | 北京秒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电话防骚扰的方法及系统 |
CN116456028B (zh) * | 2023-05-04 | 2023-11-24 | 北京秒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语音电话防骚扰的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707723A (zh) | 骚扰电话的拦截方法 | |
CN104349324B (zh) | 移动终端号码智能防护系统及方法 | |
KR101059558B1 (ko) | 보이스 피싱 필터링 시스템 | |
US865495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eating potentially unauthorized calls | |
CN105636047A (zh) | 一种欺诈用户的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6936997B (zh) | 一种基于社交关系图谱的垃圾语音识别方法和系统 | |
CN105307158B (zh) | 一种通信终端的手机号码的身份验证方法 | |
CN105472093B (zh) | 移动终端通话接听鉴权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1873618A (zh) | 一种通信监控方法及装置 | |
CN104159229A (zh) | 来电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169438A (zh) | 一种电信网络诈骗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1674557B (zh) | 一种检测未接来电是否有效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065824A (zh) | 基于移动终端的电话拦截提示处理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
CN108737665A (zh) | 一种来电防骚扰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CN106357940B (zh) | 保密通话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378482B (zh) | 移动终端通讯录更新方法和系统 | |
CN106302939A (zh) | 来电接听方法和装置 | |
CN102868833B (zh) | 一种追呼诈骗电话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 |
CN108235310A (zh) | 识别伪装电话号码的方法、服务器以及系统 | |
CN105407205A (zh) | 数据输出方法和数据输出装置 | |
CN105208180B (zh) | 一种验证权限判断系统及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4301495B (zh) | 一种基于网络标记库的固话骚扰拦截器 | |
KR20120122593A (ko) | 착신 단말기의 패킷데이터 송수신 기능 탑재 여부를 데이터베이스로 구비하여 데이터망 또는 전화통신망을 선택적으로 연결 가능한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방법 | |
CN108271129B (zh) | 一种识别终端侧的异常短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5306409A (zh) | 一种通话验证系统及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