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7282A -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7282A
CN107707282A CN201710807354.0A CN201710807354A CN107707282A CN 107707282 A CN107707282 A CN 107707282A CN 201710807354 A CN201710807354 A CN 201710807354A CN 107707282 A CN107707282 A CN 107707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able device
wireless
wireless headset
wearing state
wav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73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073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707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7707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7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该方法包括: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从若干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控制设置于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该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基于波束实现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灵活调整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增强无线信号强度,进一步提高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穿戴设备一般设置有扬声器通话模式和耳机通话模式。对于耳机通话模式,可以采用有线耳机也可以采用无线耳机。在采用无线耳机时,无线耳机可以通过穿戴设备开放的蓝牙、热点等与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穿戴设备开放的蓝牙、热点等无线网络信号会受到距离的限制,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距离越远时,信号强度会越弱,导致通话时好时断,通话质量较差,直接影响用户的通话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通信质量受到距离限制的技术问题,能够灵活调整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增强无线信号强度,进一步提高通话质量。
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可包括:
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从至少一个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所述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基于所述波束实现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包括:
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以非定向方式广播包含无线连接地址和无线名称的自定义广播信息;
接收所述无线耳机返回的用于响应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响应信息;
根据广播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所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穿戴设备屏幕是否处于点亮状态;
在所述穿戴设备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执行所述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在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一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无线网络;
在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二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无线网络;
所述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包括:
在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在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发射功率;
获取所述发射功率对应的比吸收率SAR值;
根据所述SAR值设置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本发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穿戴设备,可包括:
距离检测单元,用于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识别单元,用于从至少一个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所述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发射单元,用于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传输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波束实现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包括:
广播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以非定向方式广播包含无线连接地址和无线名称的自定义广播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无线耳机返回的用于响应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响应信息;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广播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所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之前,检测所述穿戴设备屏幕是否处于点亮状态;
第一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执行所述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的步骤。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一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无线网络;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二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无线网络;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或者,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所述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发射功率;以及,获取所述发射功率对应的比吸收率SAR值;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AR值设置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然后从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获取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然后,控制设置于该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该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最后,基于该波束实现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看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调整用于传输数据的波束,从而灵活调整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并且能够保证无线信号强度,确保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通话顺畅,从而提高通话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波束覆盖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本发明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用于灵活调整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并且能够提高无线信号强度,确保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通话质量。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相应地公开一种穿戴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穿戴设备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下面将从穿戴设备角度出发,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可包括:
101、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获取其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其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步骤如下:
C1、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以非定向方式广播包含无线连接地址和无线名称的自定义广播信息;
C2、接收该无线耳机返回的用于响应自定义广播信息的响应信息;
C3、根据广播该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该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通过以低功耗模式来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能够简单快捷地获取到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其中,响应信息包括接收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接收时间点以及发送该响应信息的发送时间点,穿戴设备从而根据第一时间点、接收时间点、发送时间点和第二时间点,获得该相对距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低功耗模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Energy,BLE)等,如采用低功耗蓝牙,其能够节省功耗,同时也只需要传输较小的数据量。BLE协议的开发主要在链路层(Ling Layer,LL),链路层定义了BLE信道的信令,广播信道的角色和状态。穿戴设备可以通过低功耗蓝牙先获取到其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穿戴设备在获取其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D1、检测穿戴设备屏幕是否处于点亮状态;
D2、在穿戴设备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D3、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执行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果进一步检测到穿戴设备的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说明穿戴设备处于使用状态,然后进一步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在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
进一步地,穿戴设备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具体包括:穿戴设备通过低功耗模式向无线耳机发送检测指令,无线耳机在接收到该检测指令之后,检测其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并向穿戴设备返回检测信息,该检测信息用于指示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穿戴设备接收到检测信息后,在检测信息指示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执行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的步骤;在检测信息指示无线耳机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结束该流程。
更进一步地,无线耳机检测其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无线耳机中可以设置均为电容式传感器的基准传感器和状态判断传感器,其中,基准传感器设置在无线耳机中与外界环境隔离的位置,以避免外界物体靠近时对基准传感器的电容值产生影响。进一步地,无线耳机可以预先保存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例如,可以将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预先保存在无线耳机中的存储器中。在无线耳机开机时,检测基准传感器和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以及,根据检测到的基准传感器电容值和预先保存的基准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确定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其中,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包括:温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因子和湿度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因子。进一步地,无线耳机可以根据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检测到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电容值和预先保存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判定无线耳机的佩戴状态。其中,检测无线耳机的佩戴状态具体为:根据环境对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的影响参数和存储器中保存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生产线测试电容值,计算出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然后判断检测到的状态判断传感器的电容值是否大于所计算出的对应电容值与预设门限值的和,如果是,则判定无线耳机为佩戴状态,否则判定无线耳机为未佩戴状态。其中,这种实施方式由于通过设置基准传感器来检测环境的变化,再在基准传感器的检测基础上应用状态判断传感器进行无线耳机佩戴状态的判定,从而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容式传感器对无线耳机佩戴状态的误判。
102、穿戴设备从若干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若干预设距离范围为至少一个预设距离范围。
其中,通过无数次测试和无数次建模模拟,设置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多个预设距离范围与方向性参数的关联关系,并进行关联保存,一个预设距离范围对应一个方向性参数。
103、穿戴设备获取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104、穿戴设备控制设置于该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本发明实施例穿戴设备设置一副无线天线,该一副无线天线包括一根天线或者多根天线,该一副无线天线为定向天线,通过对无线天线设置方向性参数,从而设置无线天线的指向。例如,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为A,那么控制该无线天线产生一个方向的波束,该波束覆盖一个区域,该区域覆盖无线耳机,且尽量以无线耳机为覆盖中心,具体如图2所示。发射的波束包括主瓣波束和旁瓣波束(也叫零陷波束或者副瓣波束),其中,无线天线发射的覆盖区域的波束中包括多个瓣,最大的瓣称为主瓣波束,其余为旁瓣波束。
主瓣两半功率点间的夹角定义为天线方向图的波瓣宽度,其中,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旁瓣波束的电平是指所有旁瓣波束中最大的那一个旁瓣波束的电平,但如果旁瓣波束电平接近于主瓣波束的情况,即该无线天线为高旁瓣天线,那么主瓣波束宽度这一指标就不能说明天线的辐射集中程度,也不能说明天线的方向性强弱。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相对距离设置无线天线的方向性参数(增益),以用于表征无线天线辐射能量集中程度的一个参数,对于最大辐射方向上的方向性参数,其值愈大,无线天线的能量辐射就愈集中,定向性能就愈强,进而需要使得主瓣波束的瓣宽越窄,旁瓣波束越小,增益越高。
105、穿戴设备基于该波束实现其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然后从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获取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然后,控制设置于该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该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最后,基于该波束实现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看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调整用于传输数据的波束,从而灵活调整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并且能够保证无线信号强度,确保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通话顺畅,从而提高通话质量。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可包括:
301、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获取其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302、穿戴设备从若干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303、穿戴设备检测其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其中,在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转向步骤304;在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转向步骤305。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穿戴设备检测其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具体包括:
穿戴设备通过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温度采集设备采集温度,当采集到的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当采集到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
或者,穿戴设备通过壳体底部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穿戴设备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当该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确定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当该距离值不小于预设距离值时,确定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准确检测出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加准确地采集温度,温度采集设备可以凸出设置在穿戴设备壳体底部。同样地,红外检测模块同样凸出设置在穿戴设备壳体底部。
304、穿戴设备调用第一无线天线,基于该第一无线天线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其中,该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无线网络。
其中,执行完步骤304,则转向步骤306。
在穿戴设备中设置第一无线天线和第二无线天线,其中,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着第一无线网络,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着第二无线网络,比如,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的蓝牙,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着窝峰移动网络的热点,由于不同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不一样,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无线天线发射波束。再比如,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比吸收率(SpecificAbsorption Rate,SAR)值,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SAR值,其中,第一SAR值小于第二SAR值,也就是在用户佩戴穿戴设备时,由于用户皮肤紧贴着穿戴设备,此时需要更加严格控制用户的辐射吸收量,因此,采用第一无线天线时,对应的第一SAR值更小。
305、穿戴设备调用第二无线天线,基于该第二无线天线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其中,该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无线网络。
其中,执行完步骤305,则转向步骤307。第二方向性参数包括的射频功率大于第一方向性参数包括的射频功率。
306、穿戴设备控制该第一无线天线发射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其中,执行完步骤306,则转向步骤308。可以理解,在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用户的常见身高可以估量到大致范围),这个时候对网络信号强度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可以采用第一无线网络(如蓝牙),而且由于穿戴设备佩戴在身上,穿戴设备壳体贴在皮肤上,还需要考虑天线带来的SAR影响,因此,采用第一方向性参数来实现波束的发射,第一方向性参数主要对应着低射频功率,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SAR对用户身体的伤害。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穿戴设备确定波束的波长,然后控制第一无线天线发射该波长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307、穿戴设备控制该第二无线天线发射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其中,执行完步骤307,则转向步骤308。可以理解,在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未贴于用户皮肤上,为了保证用户能够通过无线耳机顺畅地接听到语音,需要信号强度略好的网络,可以采用第二无线网络,并且此时针对第二无线天线设置第二方向性参数,该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射频功率大于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射频功率,且基于该第二方向性参数发射的波束宽度更窄,以集中波束能量,提高信号强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穿戴设备确定该波束的波长,然后控制第二无线天线发射该波长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其中,第二无线天线发射的波束的波长与第一无线天线发射的波束的波长可以等长。
308、穿戴设备基于上述波束实现其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穿戴设备从该波束波长所对应的长波频段中确定传输频段,通过该传输频段将该波束承载的数据传输至无线耳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获取其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然后从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并进一步检测其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在其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第一无线天线,获取针对该第一无线天线设置的、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然后控制第一无线天线发射该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在该波束上传输数据;在其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第二无线天线,获取针对该第二无线天线设置的、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然后控制第二无线天线发射该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可以看出,在该实施例中,能够根据穿戴设备的佩戴情况,选择不同的无线天线,以确保无线天线发射的波束的距离和信号强度,提高通话质量。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可包括:
401、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穿戴设备获取其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402、穿戴设备从若干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403、穿戴设备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发射功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穿戴设备与无线天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建模测试,以获取距离范围与发射功率的关联关系,并进行保存。一个预设距离范围对应一个发射功率。
404、穿戴设备获取该发射功率对应的SAR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发射功率设置不同的SAR值,且设置的SAR值小于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限制值,因此,发射功率也处于一定范围内。
405、穿戴设备根据该SAR值设置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结合上述SAR值和发射功率来进一步确定方向性参数,在保证无线天线发射的波束的距离和信号强度之外,尽可能地减少SAR值。
406、穿戴设备控制设置于无线天线发射该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407、穿戴设备基于上述波束实现其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穿戴设备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其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然后获取该相对距离对应的发射功率,并进一步获取该发射功率对应的SAR值,然后根据该SAR值设置方向性参数,能够在保证穿戴设备无线天线的发射距离和信号强度之外,尽可能地减少SAR值,维护用户身心健康。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一种穿戴设备可包括:
距离检测单元510,用于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识别单元520,用于从至少一个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参数获取单元530,用于获取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发射单元540,用于控制设置于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传输控制单元550,用于基于该波束实现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距离检测单元510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然后识别单元520从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该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参数获取单元530获取该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然后,发射单元540控制设置于该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该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最后,传输控制单元550基于该波束实现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可以看出,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穿戴设备,通过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调整用于传输数据的波束,从而灵活调整穿戴设备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并且能够保证无线信号强度,确保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通话顺畅,从而提高通话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图5所示的穿戴设备可用于执行步骤101-步骤105所示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的穿戴设备是在图5所示的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在图6所示的穿戴设备中,上述距离检测单元510包括:
广播单元610,用于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以非定向方式广播包含无线连接地址和无线名称的自定义广播信息;
接收单元620,用于接收无线耳机返回的用于响应该自定义广播信息的响应信息;
第一获取单元630,用于根据广播该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广播单元610具体用于通过低功耗模式向无线耳机发送检测指令,该低功耗模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低功耗蓝牙;
上述接收单元620具体用于接收无线耳机返回的检测信息,该检测信息用于指示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上述第一获取单元630在检测信息指示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根据广播该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穿戴设备是在图5所示的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图7所示的穿戴设备还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710,用于在上述距离检测单元510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之前,检测穿戴设备屏幕是否处于点亮状态;
第一佩戴检测单元720,用于在上述状态检测单元710确定穿戴设备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上述距离检测单元510具体用于,在第一佩戴检测单元720确定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是在图5所示的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中,上述参数获取单元530具体包括:
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用于检测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820,用于在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确定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穿戴设备的第一无线天线,基于第一无线天线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该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无线网络;
第三获取单元830,用于在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确定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穿戴设备的第二无线天线,基于第二无线天线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该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无线网络;
上述发射单元540用于控制设置于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的方式具体为:
该发射单元540用于在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确定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第一无线天线发射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或者,在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确定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第二无线天线发射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用于检测其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具体包括: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用于通过设置在壳体底部的温度采集设备采集温度,当采集到的温度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当采集到的温度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时,确定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
或者,第二佩戴检测单元810通过壳体底部的红外检测模块检测穿戴设备与外部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值,当该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确定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当该距离值不小于预设距离值时,确定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准确检测出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图8所示的穿戴设备可用于执行步骤301-步骤308所示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穿戴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的穿戴设备是在图5所示的穿戴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图9所示的穿戴设备中,上述参数获取单元530具体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910,用于获取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发射功率;以及,获取该发射功率对应的比吸收率SAR值;
设置单元920,用于根据SAR值设置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可以理解的是,图9所示的穿戴设备可用于执行步骤401-步骤407所示的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
通过实施上述穿戴设备,根据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相对距离,灵活地调整用于方向性参数,从而根据方向性参数控制发射的波束,以调整穿戴设备中无线天线的无线信号的发射距离和发射强度,提高穿戴设备与无线耳机之间的通话质量,提高用户的通话体验感。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一次可编程只读存储器(One-tim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OT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磁带存储器、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数据的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从至少一个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所述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基于所述波束实现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包括:
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以非定向方式广播包含无线连接地址和无线名称的自定义广播信息;
接收所述无线耳机返回的用于响应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响应信息;
根据广播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所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穿戴设备屏幕是否处于点亮状态;
在所述穿戴设备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执行所述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的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包括:
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在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一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无线网络;
在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二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无线网络;
所述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包括:
在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在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发射功率;
获取所述发射功率对应的比吸收率SAR值;
根据所述SAR值设置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6.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距离检测单元,用于在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识别单元,用于从至少一个预设距离范围中识别所述相对距离所属的目标预设距离范围;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发射单元,用于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传输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波束实现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包括:
广播单元,用于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以低功耗模式向周围以非定向方式广播包含无线连接地址和无线名称的自定义广播信息;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无线耳机返回的用于响应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响应信息;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广播所述自定义广播信息的第一时间点和接收所述响应信息的第二时间点,获取所述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还包括:
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之前,检测所述穿戴设备屏幕是否处于点亮状态;
第一佩戴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状态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屏幕处于点亮状态时,检测所述无线耳机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所述距离检测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一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执行所述获取穿戴设备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相对距离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穿戴设备是否处于被佩戴状态;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一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一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一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对应第一无线网络;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调用所述穿戴设备的第二无线天线,基于所述第二无线天线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第二方向性参数,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对应第二无线网络;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控制设置于所述穿戴设备的无线天线发射所述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的方式具体为:
所述发射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一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或者,在所述第二佩戴检测单元确定所述穿戴设备未处于被佩戴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二无线天线发射所述第二方向性参数对应的波束。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单元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发射功率;以及,获取所述发射功率对应的比吸收率SAR值;
设置单元,用于根据所述SAR值设置所述目标预设距离范围对应的方向性参数。
CN201710807354.0A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Pending CN107707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354.0A CN107707282A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7354.0A CN107707282A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7282A true CN107707282A (zh) 2018-02-16

Family

ID=6117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7354.0A Pending CN107707282A (zh) 2017-09-08 2017-09-08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70728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5759A (zh) * 2018-04-2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79653A (zh) * 2018-09-30 2019-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6016A (zh) * 2019-10-29 2020-07-21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对耳调试方法、装置、系统及无线耳机
CN112040467A (zh) * 2020-09-10 2020-12-04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的省电蓝牙系统及方法
CN113542961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成都纤声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电子设备和入耳检测方法
CN115236671A (zh) * 2022-08-25 2022-10-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零陷波束构建的序贯sar图像动目标恢复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5759A (zh) * 2018-04-26 2018-12-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55759B (zh) * 2018-04-26 2021-03-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穿戴式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379653A (zh) * 2018-09-30 2019-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36016A (zh) * 2019-10-29 2020-07-21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对耳调试方法、装置、系统及无线耳机
CN111436016B (zh) * 2019-10-29 2021-07-30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机对耳调试方法、装置、系统及无线耳机
CN112040467A (zh) * 2020-09-10 2020-12-04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的省电蓝牙系统及方法
CN112040467B (zh) * 2020-09-10 2024-03-08 上海物骐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辐射的省电蓝牙系统及方法
CN113542961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成都纤声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电子设备和入耳检测方法
CN115236671A (zh) * 2022-08-25 2022-10-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零陷波束构建的序贯sar图像动目标恢复方法
CN115236671B (zh) * 2022-08-25 2024-04-0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零陷波束构建的序贯sar图像动目标恢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7282A (zh) 一种基于穿戴设备的波束调整方法及穿戴设备
US2020001923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gesture detection for a remote device
US10621979B2 (en) Speech recognition method and mobile terminal
Wei et al. Radio-based device-free activity recognition with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CN104160630B (zh) 用于天线选择的无线设备及方法
CN104980870B (zh) 使用辅助装置对助听装置的多传声器降噪系统进行自校准
WO2017004907A1 (zh) 一种自适应式蓝牙性能调节的通讯终端及方法
KR102137981B1 (ko) 사용자 인증을 위한 바이오 리쉬
CN102362435B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的协作频谱感知系统和方法
US200900479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transmission levels for a mobile station having transmit diversity
US20090199317A1 (en) Hard hat involv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CN110290353A (zh) 监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KR20170141016A (ko) 안테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20170160800A1 (en) Device control
CN105392094A (zh) 包括位置识别单元的助听装置
CN105678539A (zh) 一种穿戴设备的nfc支付方法
EP22676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energy to passive tags in a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CN106331320A (zh) 控制屏幕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67760A (zh) 具有指静脉身份认证的智能指环及用其控制终端的方法
CN108810235A (zh)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7256610A (zh) 一种防盗信息通知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和防盗系统
Luo et al. Authenticating on-body backscatter by exploiting propagation signatures
WO2020093278A1 (zh) 一种基于多天线的手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8111672A (zh) 抗干扰方法、电子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03021A (zh) 屏幕工作状态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