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8205A -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8205A
CN107688205A CN201710595004.2A CN201710595004A CN107688205A CN 107688205 A CN107688205 A CN 107688205A CN 201710595004 A CN201710595004 A CN 201710595004A CN 107688205 A CN107688205 A CN 1076882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ridding
geological structure
geological
structur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50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世成
段玉顺
符迪
李雅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5950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882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882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82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1/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combin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1V1/00 - G01V9/00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根据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根据参考数据,对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根据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根据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从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趋势面构造数据,得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根据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由于该方案先通过地质构造数据获取参考数据,根据参考数据进行相应的网格化,以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获取并根据趋势面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因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具体的油气勘探或油气开发时,往往需要先获取地质构造图,以地质构造图作为参考依据,指导具体的油气勘探,具体的,例如,对目标区域中的油藏成藏机理进行具体的勘探研究。
但是,通过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所建立的地质构造图大多都是基于同一个幅值基准,而同一地质构造图中高幅值地区(例如,幅值高达几千米)与低幅值地区(例如,幅值只有为几米)之间幅值差往往会很大。根据现有方法所建立的地质构造图,往往无法准确地识别出幅度值相对较低的区域,即低幅度构造地区(闭合幅度值在5米至30米之间),进而会对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的分析产生误差,影响后续的油气勘探或油气开发。综上可知,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至少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
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
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
从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得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质构造数据包括:
地震数据、测井数据、钻井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震剖面;
根据所述地震剖面,确定所述参考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拉普拉斯法进行网格化处理;
其中,所述网格化处理中网格的间距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确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处理半径,其中,所述处理半径的数值大于0.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且小于1.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
根据所述处理半径,确定所述预设处理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包括:
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算术平均、反距离加权平均、中值滤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
利用所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建立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藏勘探;
或,
将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与地质构造线叠加,根据叠加后的相对地质构造图,进行油井部署,其中,所述地质构造线根据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至少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
网格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确定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格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确定网格的间距;
网格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按照所述网格的间距,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拉普拉斯法进行网格化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通过地质构造数据获取参考数据,并根据参考数据进行相应的网格化,以避免处理过程中遗漏掉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获取并根据趋势面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以在构造图中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因此,解决了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准确、无遗漏地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数据进行网格化后的平面图;
图4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构造等值线图;
图5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相对构造变化图的示意图;
图6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相对构造变化图与构造线的叠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往往是基于直接目标区域的基准幅值建立对应的构造图,而通常一个区域中不同位置的幅度值往往差距比较大,例如,幅度值高的地区幅度值可能达到几千米,而同一目标区域中,幅度值低的地区,例如,低幅度构造发育地区,幅度只有5米到30米。但现有方法在制图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上述相对较大的幅值差异,例如,使用基于该区域幅值基准的统一的深度或颜色来直接表示低幅度构造地区,导致低幅度构造地区的信息会出现遗失。即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会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可以通过地质构造数据获取关于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参考数据,并根据该参考数据进行对应的网格化处理,以避免处理过程中遗漏掉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获取并根据趋势面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以在构造图中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从而解决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准确、无遗漏地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具体请参阅图1的。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具体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目标区域的钻井数据、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其中,具体的,上述目标区域的钻井数据可以通过目标区域中的钻井获得,上述目标区域的测井数据可以根据所采集的测井曲线获得;上述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可以通过在目标区域中进行地震数据采集获得。
S102: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至少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幅度构造区域具体可以是目标区域中构造相对平缓、闭合幅度相对较低,例如,闭合幅度只有5米到30米的地质体。这类地质体与高幅度构造区域(例如,幅度达到上千米)的幅度差异相对很大,在通过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建立地质构造图的过程中,这类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导致遗漏,进而根据所确定的普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识别出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影响后续的施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地震测网密度具体可以是指在二维地震勘探中表征地震勘探程度的地震测线的部署密度(即疏密程度)。具体的,该地震测网密度可以以主测线之间距×联络侧线之间距的千米数作为具体标识来表示。具体的,例如,某勘探区部署了4条主测线,其中,最大-远主线的间距为m(km);同时部署了8条联络测线,其中,最大-宽测线的间距为n(km)。那么,该勘探区的地震测网密度就可以表示为m×n(km)。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地质构造数据进行具体处理以前,为了了解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基本信息,以便后续处理时能避免对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构造数据的遗漏,可以先根据地质数据确定出参考数据。具体的,该参考数据可以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参考数据除包括上述所列举的两种数据以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包括其他类型的相关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地质构造数据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构造数据特点,为了避免后续处理时,遗漏掉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构造数据,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处理,以保证后续处理中可以完整地保留并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
S102-1: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震剖面。
S102-2:根据所述地震剖面,确定所述参考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地震剖面搜索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并获取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一些粗略的基本信息。具体的,例如,低幅度构造区域在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大概位置、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分布面积等等。可以将上述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基本信息作为上述参考数据中的一种,以便后续处理时,可以考虑到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处理。
S103: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后续处理的顺利进行,同时考虑到低幅度构造区域的特点,为了能在后续处理中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对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拉普拉斯法进行网格化处理;其中,所述网格化处理中网格的间距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最小二乘法,具体可以是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通常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上述反距离加权平均,具体可以是一种几何内插方法。该方法通常利用“距离越远对待插点影响越小”的思想,认为与未采样点距离最近的若干点对未采样点值的贡献最大,进而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补充的是,在设定网格的间距数值时,除了考虑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情况,还要考虑到后续处理计算时是否收敛。因此,优选的,可以设定网格的间距数值的相对较小,如此,可以通过迭代收敛得到较为准确的网格节点值,进而可以控制并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细微变化信息。
S104: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考虑到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特点,同时也为了确保后续得到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精度,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S104-1: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处理半径,其中,所述处理半径的数值大于0.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且小于1.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
S104-2:根据所述处理半径,确定所述预设处理范围。
S105: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趋势面具体可以是通过一种统计方法,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计算出一个数学曲面,来拟目标区域中的地质构造数据的区域性变化的"趋势"。这种趋势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视为一种地质上的单斜背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出较为准确的趋势面构造数据,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执行: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算术平均、反距离加权平均、中值滤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可以利用中值滤波对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地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相对较为准确的趋势面构造数据。
S106:从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得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加准确清楚地表示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以便后续可以清楚地识别出低幅度构造区域,具体实施时,从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数据中去除趋势面构造数据,即去除单斜背景数据,得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S107: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建立相对精确的相对地质构造图,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S107-1: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建立上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进行处理,获得相应的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线性内插的三角网法、反距离加权平均、最小曲率法、克立金法。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列举的用于确定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的方式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具体施工要求选择除上述所列举的方式以外的其他方式确定相应的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
S107-2:利用所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建立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通过地质构造数据获取关于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参考数据,并根据该参考数据进行对应的网格化处理,以避免处理过程中遗漏掉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获取并根据趋势面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以在构造图中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从而解决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准确、无遗漏地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建立目标区域的相对地质构造图后,为了利用相对地质构造图,对目标区域进行具体的施工,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还包括以下内容:可以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藏勘探。具体的,可以将相对地质构造图进行单独显示,根据该相对地质构造图研究目标区域中油气的成藏机理,对目标区域中的油气藏进行具体勘探。也可以将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与地质构造线叠加,根据叠加后的相对地质构造图,进行油井部署,其中,所述地质构造线根据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具体的,可以将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与地质构造线叠加显示,如此,可以更加准确、清楚地反映出局部构造形态(包括低幅度构造区域)以及具体的构造走向,根据上述局部构造形态(包括低幅度构造区域)以及具体的构造走向,在目标区域的相应位置部署油井,以便进行油气开发。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通过地质构造数据获取关于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参考数据,并根据该参考数据进行对应的网格化处理,以避免处理过程中遗漏掉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获取并根据趋势面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以在构造图中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从而解决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准确、无遗漏地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利用中值滤波获得较为准确的趋势面构造数据,改善了所建立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准确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01、第一确定模块202、网格化模块203、第二确定模块204、第三确定模块205、第四确定模块206、建立模块207,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获取模块20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20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至少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
网格化模块203,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205,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
第四确定模块206,具体可以用于从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确定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建立模块207,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确定出考虑了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参考数据,上述第一确定模块202具体可以包括:
生成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震剖面;
参考数据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剖面,确定所述参考数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上述网格化模块203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确定网格的间距;
网格化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按照所述网格的间距,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拉普拉斯法进行网格化处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上述第二确定模块204具体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处理半径,其中,所述处理半径的数值大于0.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且小于1.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
第三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半径,确定所述预设处理范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上述建立模块207具体可以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
建立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利用所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建立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后,为了对目标区域进行具体施工,所述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施工模块。其中,所述施工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藏勘探;或,将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与地质构造线叠加,根据叠加后的相对地质构造图,进行油井部署,其中,所述地质构造线根据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装置,通过第一确定模块和网格化模块根据地质构造数据获取关于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参考数据,并根据该参考数据进行对应的网格化处理,以避免处理过程中遗漏掉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通过第三确定模块、第四确定模块和建立模块获取并根据趋势面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以在构造图中保留低幅度构造区域的信息,从而解决现有的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达到可以准确、无遗漏地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的技术效果;又通过第三确定模块利用中值滤波获得较为准确的趋势面构造数据,改善了所建立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准确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确定某区域的相对地质构造图。具体的实施过程可以参阅以下步骤。
S1:获取某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S2:对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得构造图的网格数据(即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具体可以参阅图3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数据进行网格化后的平面图,可以看出构造的走向和倾向。
S3:根据想要保留的构造(即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大小和幅度,确定计算半径(即处理半径)。具体实施时,其中,Extra Distance,即扩展半径,可以选择为2000-4000m。Radius,即搜索半径,可以选择为1000-3000m。
S4:利用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生成构造等值线图,具体可以参阅图4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构造等值线图,可以发现局部构造特征不明显。
S5:计算构造趋势面网格数据(即趋势面构造数据)。具体可以包括:对给定的计算半径内的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算术平均、反距离加权平均或中值滤波等处理得到相应的构造趋势面网格数据。具体实施时,smooth times,即平滑次数,可以选择为选择10-20次;smooth Modulus,即平滑模式,可以选择为0.1-0.5;Arithmetic:即计算方法,优选的可以是中值滤波。
S6:计算相对构造变化图的网格数据(即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具体可以包括:用构造图网格数据减去构造趋势面网格数据,得到相对构造变化图的网格数据。
S7:利用相对构造变化图的网格数据生成相对构造等值线图。具体可以参阅图5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相对构造变化图的示意图。图中构造图的海拔值用灰度表示,颜色越深,构造海拔越低,颜色越浅,海拔值越高。
S8:根据相对构造等值线图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并可以单独显示相对构造变化图,根据该图进行油藏勘探。也可以采用相对构造变化图和构造线的叠加显示方式,具体可以参阅图6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装置获得的相对构造变化图与构造线的叠加的示意图,通过该图可以明显的识别出局部构造形态以及构造走向,进而可以进行具体的油藏开发。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确实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地质构造图无法准确识别低幅度构造区域的技术问题,并达到可以准确、无遗漏地反映出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地质信息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Claims (10)

1.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至少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
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
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
从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得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构造数据包括:
地震数据、测井数据、钻井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生成所述目标区域的地震剖面;
根据所述地震剖面,确定所述参考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包括:
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拉普拉斯法进行网格化处理;
其中,所述网格化处理中网格的间距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处理半径,其中,所述处理半径的数值大于0.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且小于1.5倍的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的数值;
根据所述处理半径,确定所述预设处理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包括:
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进行处理以确定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算术平均、反距离加权平均、中值滤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通过计算,得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
利用所述相对地质构造的等值线,建立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藏勘探;
或,
将所述相对地质构造图与地质构造线叠加,根据叠加后的相对地质构造图,进行油井部署,其中,所述地质构造线根据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
9.一种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构造数据;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确定参考数据,其中,所述参考数据至少包括:地震测网密度和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
网格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考数据,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得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测网密度,确定预设处理范围;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所述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确定趋势面构造数据;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从所述预设处理范围内的网格化的地质构造数据中减去所述趋势面构造数据,确定相对地质构造数据;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相对地质构造数据,建立相对地质构造图。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化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低幅度构造区域的幅度,确定网格的间距;
网格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质构造数据,按照所述网格的间距,通过以下之一,对所述地质构造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进行网格化处理、通过拉普拉斯法进行网格化处理。
CN201710595004.2A 2017-07-20 2017-07-20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076882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5004.2A CN107688205A (zh) 2017-07-20 2017-07-20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5004.2A CN107688205A (zh) 2017-07-20 2017-07-20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8205A true CN107688205A (zh) 2018-02-13

Family

ID=61152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5004.2A Pending CN107688205A (zh) 2017-07-20 2017-07-20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8820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095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低幅度构造成图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4564A (en) * 1996-04-12 1998-12-01 Institute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3D-grid pattern matching the geometry of a body in order to achieve a mode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body
CN1797030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绘制复杂正断层等值线构造图的方法
CN1854762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绘制含正断层地质体构造等值线图的矩形网网格化方法
CN104358564A (zh) * 2014-10-31 2015-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成因泥岩裂缝预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4564A (en) * 1996-04-12 1998-12-01 Institute Francais Du Petrole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3D-grid pattern matching the geometry of a body in order to achieve a model representative of this body
CN1797030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绘制复杂正断层等值线构造图的方法
CN1854762A (zh) * 2005-04-21 2006-11-0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绘制含正断层地质体构造等值线图的矩形网网格化方法
CN104358564A (zh) * 2014-10-31 2015-02-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构造成因泥岩裂缝预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洪林,等: "火山机构的反射特征及其地震识别方法",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
国殿斌,等: "东濮凹陷北部盐间泥岩裂缝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张建合: "《学术论文谋篇与发表导论》", 31 December 2004, 吉林人民出版社 *
朱美荣: "东濮凹陷濮城东翼泥岩裂缝储层预测技术", 《勘探开发》 *
满益志,等: "复杂逆掩构造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与应用", 《天然气工业》 *
漆立新: "一种提高低幅度构造分析的方法-以塔里木盆地SDQ为例",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5095A (zh) * 2019-11-25 2021-05-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低幅度构造成图方法及装置
CN112835095B (zh) * 2019-11-25 2023-08-2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地震资料低幅度构造成图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35607B1 (e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2514029C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reservoir targeting
Bisdom et al. Calibrating discrete fracture-network models with a carbonate three-dimensional outcrop fracture network: Implications for naturally fractured reservoir modeling
US8301427B2 (en) Fracture network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Erden et al. Analysis of earthquake parameters to generate hazard maps by integrating AHP and GIS for Küçükçekmece region
CN104375188B (zh) 一种地震波透射衰减补偿方法及装置
RU2600944C1 (ru)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моделей распознаваемых геологических структур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набора узловых точек
US20150113379A1 (en) Representation of unstructured grids
CN104866408B (zh) 一种应用系统的容量预测方法和装置
US10684392B2 (en) Method to generate the in-situ state of stress in a domain Ω in a geological structure
US11536862B2 (en) Automatic feature extraction from seismic cubes
CN107402176A (zh) 裂缝孔隙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3142854A1 (e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ime-lapse seismic data
CN107944086A (zh) 一种基于钻孔数据的快速建模方法
US20130144579A1 (en) Rotations from gradient directions
CN108318937A (zh) 地质解释方法和装置
US20160104317A1 (en) Geobody Surface Reconstruction
CN111985081A (zh) 一种测井曲线构建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10539A (zh) 地层曲面构建方法和装置、设备及储存介质
CN109598068B (zh) 古构造约束建模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7688205A (zh) 相对地质构造图的建立方法和装置
CN107991716B (zh) 薄层的沉积相图和沉积体厚度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Allard et al. Non-parametric diagrams for plurigaussian simulations of lithologies
US20210047914A1 (en) Offset Well Analysis Using Well Trajectory Similarity
WO2021047752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ell-to-cell coupling in reservoir simu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