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5661B -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5661B
CN107685661B CN201610634145.6A CN201610634145A CN107685661B CN 107685661 B CN107685661 B CN 107685661B CN 201610634145 A CN201610634145 A CN 201610634145A CN 107685661 B CN107685661 B CN 1076856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bbing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motor vehicle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3414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5661A (zh
Inventor
刘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LOVE BABY PRODUCTS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3414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85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56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56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60N2/2806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for securing the child seat to the vehicle
    • B60N2/2809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for securing the child seat to the vehicle with additional tether connected to the top of the child seat and passing above the top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2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for children
    • B60N2/28Seats readily mountable on, and dismountable from, existing seats or other parts of the vehicle
    • B60N2/2803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 B60N2/2818Adaptations for seat belts characterised by guiding means for children 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且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孔(73)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一导向孔(73)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背板约束在机动车的座椅上。此种约束系统对背板无包裹支撑需求,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而且能使第一安全织带从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时贴合更紧密,在机动车受到外部冲击时对儿童乘员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从而提高约束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儿童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汽车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家庭汽车数量不断翻番,我国的交通法规也在不断完善,当机动车上有儿童乘坐时,法规要求必须有安全装置对儿童进行保护。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安全装置是儿童安全座椅,虽然儿童安全座椅能有效提高儿童乘车安全,但是在使用为了提高乘坐舒适度和使用安全系数,在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座椅本体的支撑和包裹特性,这使得儿童安全座椅规格尺寸较多,且结构较为笨重,不易搬运和安装,在一段时间内不需要安装儿童座椅时无法很好收纳储存。
而且,儿童安全座椅需要二次捆绑在机动车座椅上,因为捆绑方式复杂,因此大量存在捆绑误用情形,存在极大的误用安全隐患。另外,儿童安全座椅只能安装在后排座椅两侧的位置,在机动车遇到侧向冲击时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
针对现有儿童安全座椅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在保证儿童乘车安全的基础上,亟待提出一种更加简单易用的安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能够简化约束系统的结构及安装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所述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在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导向孔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的座椅上。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背靠,所述背靠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设在所述背靠上的第一导向孔内的高度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孔沿所述背靠的高度方向设有多排,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导向孔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下端的座板,在所述背靠和所述座板连接的位置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每条所述折合线处形成可转动连接,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使相应的所述折合线与所述机动车座椅的拐角重合。
进一步地,在每条所述折合线左右两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用于使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后,再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孔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长孔处滑动设有限位扣,所述第一安全织带通过所述限位扣穿设在所述长孔内,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扣的滑动调整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设在所述长孔内的高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下端的座板,所述座板的前端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每条所述折合线处形成可转动连接,或所述座板的前端采用软质材料,能够在所述座板前端的长度富余时下坠贴合在所述机动车座椅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孔内的水平间距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胖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孔在所述背靠的左右两侧沿所述背靠的宽度方向设有多列,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胖瘦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导向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向孔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所述长孔处滑动设有限位扣,所述第一安全织带通过所述限位扣穿设在所述长孔内,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扣的滑动调整左右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窄条横板,所述窄条横板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约束在所述儿童乘员肩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头靠,用于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保护所述儿童乘员的头部。
进一步地,所述头靠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分别穿过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后,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还包括背靠,所述头靠与所述背靠一体成型,所述头靠和所述背靠的左右两侧均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依次穿过所述背靠上的第一导向孔和所述头靠上的第一导向孔后,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还包括背靠,所述头靠可拆卸地设在所述背靠上。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和所述头靠之一上设有凸起,另一个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凸起能够与所述安装孔相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和所述头靠之一上设有插扣,另一个上设有约束带,所述插扣能够插入所述约束带形成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在儿童乘员头部位置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上设置有第三安全织带,两条所述第三安全织带分别穿过所述头靠的远侧并交叉拉紧,以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拉住头靠。
进一步地,在儿童乘员头部位置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上设置有第三安全织带,两条所述第三安全织带分别穿过所述头靠的近侧并拉紧,以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拉住头靠。
进一步地,所述头靠内侧附设有缓冲吸能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和/或所述座板上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折合线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转轴,相邻板块相互连接的一端分别间隔设有空心柱,位于相邻板块上的所述空心柱在相邻板块对接后错开设置,能够使所述转轴穿过全部所述空心柱内部后形成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每条所述折合线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合页,所述合页沿着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安装在相邻板块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背靠和所述座板通过多个板块拼接形成,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柔性座套,所述柔性座套设在多个所述板块外部,每条所述折合线由相邻的所述板块形成。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固定点包括两个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
进一步地,机动车尤指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和校车,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包括:在所述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所述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包括:从有两个所述上固定点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位于机动车后排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周边车架结构上,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均与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的中线左右对称布局,且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均为机动车国标规定的标准出厂配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织带扣具,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还包括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直接连接设定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多个所述固定点上,所述织带扣具连接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上,且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在儿童乘员腹部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扣具包括主锁和至少两个对称的插扣,所述主锁包括锁定/解锁部件、解锁操作部件,所述主锁上设有织带连接端,所述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在两个所述插扣插入所述主锁时实现锁定,在向所述解锁操作部件施加外力时实现对至少两个所述插扣同步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所述安全织带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织带扣具的两个对称插扣、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和所述主锁的织带连接端,所述安全织带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滑动连接所述主锁,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插扣,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插扣。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所述安全织带上设有长度调节器,所述长度调节器包括固定端和调整端,所述安全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长度调节器的固定端和调整端以形成封闭的织带圈,并穿过两个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织带扣具的两个对称插扣、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和所述主锁的织带连接端,所述安全织带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滑动连接所述主锁,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插扣,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穿过插扣。
进一步地,还包括织带连接件,所述织带连接件套设在所述安全织带上,以便通过所述织带连接件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全织带上设有阻挡部,能够在拉动所述安全织带时被所述织带连接件阻挡,以控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拉出长度,使所述织带扣具锁定后位于所述儿童乘员胸腹以下的安全部位。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安全织带穿过其中一个下固定点对应的织带连接件的后部位置,以控制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拉出长度;和/或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安全织带穿过另一个下固定点对应的织带连接件的前部位置,以控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拉出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安全织带,分别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和所述第二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所述织带扣具的两个对称插扣、两个所述下固定点,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位于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上,所述背板包括背靠,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下端的座板,连接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从背靠和所述座板之间的折合处上面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后连接所述插扣,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能够通过所述插扣与所述织带扣具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和所述插扣后再连接所述下固定点,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能够通过所述插扣与所述织带扣具实现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其中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下固定点,所述插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全织带富有长度地连接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所述主锁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背靠,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下端的座板,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所述座板上设有孔,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一端能够从所述孔中穿出。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包括背靠,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下端的座板,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织带,所述连接织带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收紧两个所述下固定点,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所述第二安全织带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织带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织带从所述背靠和所述座板的折合处的上面经过。
进一步地,还包括增高垫,所述增高垫设在所述座板上,所述连接织带穿过所述增高垫的上面,以使所述增高垫被所述连接织带约束。
进一步地,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上设有长度调节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织带连接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通过所述织带连接件与所述固定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织带连接件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固定钩。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通过将安全织带穿过背板上的第一导向孔后,直接与座椅结构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固定点连接,能够在使用时直接将儿童乘员与背板约束在机动车座椅上,无需二次捆绑,简化了安装方式,从而降低误用的可能性;另外,此种约束系统与儿童安全座椅相比,对背板无包裹支撑需求,能够简化约束系统的整体结构,降低制造难度,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左右两侧开设的第一导向孔可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能够对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经过儿童乘员肩部的路径进行导向,以使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向中间收拢,尽量与儿童乘员的肩部宽度保持一致,在约束状态下使安全织带更准确地紧密贴近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在机动车受到外部冲击时对儿童乘员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从而提高约束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含有三点式对称受力安全织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含有四点式对称受力安全织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含有五点式对称受力安全织带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通过单一织带构成六点式对称受力的非封闭形式,且不设有长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通过单一织带构成六点式对称受力的非封闭形式,且设有一个长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通过单一织带构成六点式对称受力的封闭形式,且不设有长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通过单一织带构成六点式对称受力的封闭形式,且设有一个长度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含有六点式对称受力且非封闭形式的安全织带,并通过织带在远侧拉紧头部保护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含有六点式对称受力安全织带,并通过织带在近侧拉紧头部保护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含有非封闭式六点式对称受力安全织带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固定在座椅上且对儿童乘员进行约束的状态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所示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处于约束状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5中所示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刚解除约束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所示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解除约束后安全织带脱离儿童乘员的状态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实现座板与背板折合线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所示实现座板与背靠折合线的第一种实施例处于装配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支撑骨架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所示支撑骨架A处的结构处于装配完成的状态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实现座板与背靠折合线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一个实施例的织带连接件与安全织带和固定点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25为图24所示织带连接件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6为第一安全织带穿设在背板上的导向孔内的高度能够根据儿童乘员身高进行连续调整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左右两侧第一安全织带之间的距离能够根据儿童乘员胖瘦进行连续调整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实现座板与背靠折合线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头靠与背靠的第一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图28中背靠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中实现座板与背靠折合线的第三种实施例中,头靠与背靠的第二种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图30中头靠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将第一导向孔设置在头靠上时,穿设第一安全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3为第一导向孔设置在窄条横板上时,穿设第一安全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第一导向孔同时设置在背靠和头靠上时,穿设第一安全织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在以下段落中,更为详细地限定了实施例的不同方面。如此限定的各方面可与任何其他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组合,除非明确指出不可组合。尤其是,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任何特征可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认为是优选的或有利的特征的组合。
本发明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以区分具有相同名称的不同组成部件,并不表示先后或主次关系。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均是指儿童乘员坐在机动车座椅上时所对应的方向。“左”和“右”是指面对机动车后排座椅时所对应的方向。这种定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图1至图3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在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孔73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一导向孔73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背板约束在机动车的座椅上。
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在使用时首先要将座椅本体捆绑到机动车座椅上,再通过设在座椅本体上的安全织带对儿童成员进行约束,在使用时较为繁琐。而本发明该实施例的约束系统能够在使用时直接将儿童乘员与背板约束在机动车座椅上,无需二次捆绑,简化了安装方式,从而降低误用的可能性。
而且,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本体对儿童成员约束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座椅本体固定的牢固性,因此需要确保座椅本体与机动车座椅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而该实施例约束系统中的背板只需要对第一安全织带2起到导向限位作用即可,在机动车受到冲击时不作为承力部件。为了实现该功能需求,可采用下面两种类型的结构形式。
在一种简化的结构形式中,该约束系统中可以只设置背板,背板贴设在机动车座椅的靠背部分(包括支撑背部和头部的位置)上,下端顶靠在机动车座椅的拐角处,为了实现更加可靠的固定,背板的背面还可以设置粘扣、固定带或者搭扣等附件,用于限制背板与机动车座椅靠背部分的相对位置。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如图20所示,背板包括背靠71,背靠71用于对儿童乘员的背部进行支撑,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背板和座板72连接后可形成与机动车座椅形状适配的板状结构7,座板72的作用在于能够对背板进行支撑,当儿童乘员坐在板状结构7上时,就能使背板维持在预定高度,而且还可通过设置在背靠71与座板72之间的折合线75来调整背板的高度。
传统的儿童安全座椅的座椅本体,需要对儿童成员起到支撑和包裹作用,设计时需要对座椅本体的材料、形状和强度进行特殊考虑,以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发明的约束系统与儿童安全座椅相比,对背板无包裹支撑需求,具体体现在:其一,因为安全织带将儿童乘员直接约束在机动车座椅上,背板仅起到对第一安全织带2进行导向限位的作用,无需对儿童乘员进行支撑,因而对背板没有强度要求,能够拓宽材料的选择范围,并简化结构设计形式;其二,背靠71无需对儿童乘员的身体两侧进行包裹,只需设计为板状形式即可,能够简化约束系统的整体结构,降低制造难度,节约生产成本。
在进一步所能达到的效果中,该实施例的约束系统在背板左右两侧开设的第一导向孔73可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能够对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经过儿童乘员肩部的路径进行导向,以使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向中间收拢,尽量与儿童乘员的肩部宽度保持一致,在约束状态下使安全织带更准确地紧密贴近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在机动车受到外部冲击时整个安全织带网对儿童乘员形成有效的约束力,从而提高约束系统的使用安全性。
其中,上面实施例中的多个固定点以中间座椅为基准,至少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上固定点,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下固定点。
在包括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或校车等在内的这些机动车上,两个上固定点包括:在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下固定点、包括:从有两个上固定点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
本约束系统选择在一个座椅上定制对称的上下固定点时,任意座椅均可以安装。选择国标规定标配的对称上下固定点时,优选地,两个上固定点以及两个下固定点位于机动车后排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周边车架结构上,优点在于当机动车受到侧向冲击力时,在中间座椅两侧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以减少和防止机动车发生侧撞时对约束对象造成的直接伤害。
优选地,两个上固定点以及两个下固定点均与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的中线左右对称布局,以确保约束对象受力稳定均衡,从而增加安全性与舒适性。
进一步地,座椅或后部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均为机动车国标规定的标准出厂配置,这样能使本发明的约束系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能够利用车架和座椅上现成的固定点,无需重新设计车架或座椅上的固定点,省去了定制化安装,使安装和使用较为方便,且成本较低,更安全,能够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机动车。
对于背板包括背靠71的实施例,可以在背靠7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一导向孔73后与上固定点连接。
在一类改进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约束系统灵活地适应于不同的儿童乘员,增加约束系统的通用性,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背靠71上的第一导向孔73内的高度能够根据儿童乘员的身高进行调整,以将第一导向孔73对第一安全织带2的限定位置尽量靠近儿童乘员肩部靠上的位置,从而使全织带更准确地紧密贴近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从而对儿童乘员形成更有效的约束力,进而提高约束系统的使用安全性。下面将给出三种可行的实施例。
在第一种类型的实施中,第一导向孔73沿背靠71的高度方向设有多排,第一安全织带2根据儿童乘员的身高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孔73内。例如,如图1至图14,第一导向孔73可沿高度方向设置三排,位于同一侧的三个第一导向孔73优选地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一导向孔73可以设计为长边与安全织带的宽度相匹配,且短边长度大于安全织带厚度的矩形槽,或者也可以设置为椭圆形等其它形状。
在使用时,根据儿童乘员的身高将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合适的第一导向孔73内,以在通过至少一条安全织带对儿童乘员形成约束时,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紧密贴近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
在第二种类型的实施中,如图1至图14,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在背靠71和座板72连接的位置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75,每条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能够根据儿童乘员的身高使相应的折合线75与机动车座椅的拐角重合。
该实施例的约束系统在使用时,只需要向上拉动背板或者向外拉动座板72即可选取合适的折合线75与机动车座椅的拐角重合,以对第一安全织带2的限定高度进行调整。对于这种调整方式,只需要在背靠71上设置一排第一导向孔73即可达到高度调整的目的,调整非常灵活方便,无需将第一安全织带2从第一导向孔73内脱出,能够避免出现误用的可能性。
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每条折合线75左右两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用于使第一安全织带2从上至下穿过第二导向孔后,再与多个下固定点连接。优选地,在每条折合线75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二导向孔,以保证受力合理。由于折合线75靠近下固定点,因而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二导向孔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下固定点连接。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当选定合适的折合线75以后,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二导向孔后再连接下固定点,能够为板状结构7在机动车座椅上找到两个定位点。在正常的约束状态下,因为有第一导向孔73的限制约束才使第一安全织带2较好地穿过儿童乘员的肩部,实际上在第一安全织带2收紧的状态下,第一导向孔73有适当调整安全织带的受力方向的功能。当机动车紧急停车时,儿童乘员受到冲击力向前冲,第一安全织带2会因为上固定点较高而拉紧,就有可能会对座板72产生提升力,如果使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二导向孔,第一安全织带2对座板72的提升力就受到两个第二导向孔形成的定位点的约束,使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较稳定地保持穿过并约束儿童乘员的肩部状态。
在第三种类型的实施中,如图26所示,第一导向孔73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7,长孔77处滑动设有限位扣78,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限位扣78穿设在长孔77内,能够通过限位扣78的滑动调整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长孔77内的高度。进一步地,限位扣78上还可设置锁定结构,在将限位扣78调整到位后,对其位置进行锁定。例如,锁定结构可以是设置在长孔77左右两个边缘处的锯齿结构,限位扣78能够在调整到位后卡入合适的锯齿中。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连续调整,在儿童乘员处于约束状态下,仍能够通过微调使第一安全织带2更紧密贴近儿童乘员的肩部穿过,使得调整更加方便。
对于上述可在高度方向上调整第一安全织带2的限定位置的实施例,如果座板72采用硬质材料,则在限定位置较低时,座板72的前端可能会超出机动车座椅的前边缘,从而影响乘坐的舒适性。针对这一问题,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座板72的前端也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75,每条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能够在座板72前端的长度富余时下坠贴合在机动车座椅的端部。
当然,座板72的前端部分也可采用软质材料,材料特性可使座板72前端的长度富余时自然下坠贴合在机动车座椅的端部。这种形式结构简单,能够降低制造难度,从而减小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约束系统在能够适应儿童乘员不同高度的基础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约束系统还能够对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第一导向孔73内的水平间距能够根据儿童乘员的胖瘦进行调整,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约束系统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下面将给出两种类型的实施例。
在第一种类型的实施中,第一导向孔73在背靠71的左右两侧沿背靠71的宽度方向设有多列,第一安全织带2根据儿童乘员的胖瘦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第一导向孔73内。在使用时,根据儿童乘员的胖瘦将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合适的第一导向孔73内,以将左右两侧第一安全织带2调整到合适的间距。
在第二种类型的实施中,第一导向孔73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7,第一导向孔73处滑动设有限位扣78,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限位扣穿设在长孔77内,能够通过限位扣78的滑动调整左右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的间距。进一步地,限位扣78上还可设置锁定结构,在将限位扣78调整到位后,对其位置进行锁定。
除了将第一导向孔73设在背靠71上的实施例,本发明还给出了另一种设置第一导向孔73的实施例。具体地,如图33所示,背板包括窄条横板79,窄条横板79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向孔73,用于限制第一安全织带2约束在儿童乘员肩部的宽度。在使用时,第一安全织带2从下至上穿过第一导向孔73后,直接连接在上固定点上。该实施例中通过仅设置窄条横板79的方式来稳定限制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肩部宽度的作用,结构简单,节约材料。
在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至14、28、30至32、34所示,背板包括头靠76,头靠76用于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保护儿童乘员的头部。
在一种结构形式中,仅依靠头靠76对左右两侧第一安全织带2的距离进行约束。具体地,如图32所示,头靠76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向孔73,例如,在每一侧的上下端均设有一个第一导向孔73。左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左侧的两个第一导向孔73后,与上固定点连接,右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右侧的两个第一导向孔73后,与上固定点连接。该实施例中的头靠76因为被穿过第一导向孔73的第一安全织带2拉紧,所以可以独立起到抵抗机动车受到的侧向冲击力而保护头部的效果。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背板包括背靠71和头靠76,背靠71与儿童乘员的背部位置相对应,头靠76与儿童乘员的头部位置相对应,头靠76设置在背靠71的上端。头靠76与背靠71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将头靠76可拆卸地设在背靠71上。
对于头靠76与背靠71一体成型的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头靠76和背靠71的左右两侧均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第一安全织带2依次从正面穿过背靠71上的第一导向孔73,并从背面穿过头靠76上的第一导向孔73后,与上固定点连接。在该实施例中,头靠76对儿童乘员头部的保护力既靠自身的刚性,又靠与背靠71一体成型的结构,还有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头靠76上的第一导向孔73后与上固定点拉紧受到的约束力。
对于头靠76与背靠71可拆卸连接的实施例,下面将给出两种实现可拆卸连接的结构。
在第一种结构中,如图28所示,背靠71和头靠76之一上设有凸起711,另一个上设有安装孔761,凸起711能够与安装孔761相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图29所示的背靠71上设有凸起711,相应地,可在头靠76上设置安装孔761,在需要实现背靠71和头靠76的安装时,将凸起711嵌入安装孔761中,在需要实现背靠71和头靠76的分离时,将凸起711从安装孔761内拔出。
在第二种结构中,如图30所示,背靠71和头靠76之一上设有插扣762,另一个上设有约束带712,插扣762能够插入约束带712形成可拆卸连接。例如,在图31所示的头靠76中,在头靠76与背靠71的连接位置处设置两个插扣762,相应地,在背靠71上对应地位置设置两个约束带712,在需要实现背靠71和头靠76的安装时,将插扣762插入约束带712与背靠71形成的区域中,在需要实现背靠71和头靠76的分离时,将插扣762从该区域中拔出。
通过两个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对第一安全织带2的拉力,将头靠76限制在背靠71上部,能够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和斜面碰撞时保护儿童乘员的头部。
对于背靠71与座板72的连接处设有折合线75的实施例,在调整背靠71高度的同时,就可实现头靠76的同步升降,对不同儿童的身高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为了能够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拉住头靠76,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儿童乘员头部位置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置有第三安全织带9,两条第三安全织带9分别穿过头靠76的远侧并交叉拉紧。该实施例可以依靠交叉织带直接拉紧弯折板到抵抗来自左或右冲击力。
具体地,头靠76为两侧带有弯折部的结构,在两侧弯折部的上下位置各开两组通孔77,以供第三安全织带9穿过。例如,左侧的第三安全织带9从左侧弯折部下方位置的一个通孔77穿过后,从头靠76包围的空间穿过,到达右侧弯折部上方位置的一个通孔77并穿过,并从相邻的通孔77穿过,再次经过头靠76包围的空间后,从左侧弯折部下方位置的另一个通孔77穿过,再从头靠76的背部连接到左侧的上固定点。右侧的第三安全织带9的穿入方法与左侧的第三安全织带9类似。
第三安全织带9可以是第一安全织带2上的安全织带段,或者是固定在第一安全织带2上的安全织带,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第一导向孔73后,通过第三安全织带9拉住头靠76,这样可以让头靠76与背靠71的连接性受到更好的限制。
头靠76的材质最好与背靠71的材质相同,通常使用PP(聚丙烯)材料,既柔软又有直立支撑强度,而且成本低,保护效果好。
背靠71高度按照目前儿童乘员约束系统标准规定10岁儿童到头靠最上端高度730mm到肩部是490mm,9个月儿童的最低坐高是450mm到肩部是280mm,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高头靠240mm和最低头靠170mm。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4所示,两条第三安全织带9分别穿过头靠76的近侧并拉紧。单侧拉紧的方案需要头靠76本身的强度够高,这样就可以拉住一侧的弯折板,并通过头靠76本身的强度拉住另一侧弯折板,对于这种方式需要采用高强度的PE(聚乙烯)。
具体地,头靠76为两侧带有弯折部的结构,在两侧弯折部的上下位置各开一个通孔77,以供第三安全织带9穿过。例如,左侧的第三安全织带9从左侧弯折部下方位置的通孔77穿过后,直接从左侧弯折部上方位置的通孔77穿出,之后连接到左侧的上固定点,右侧的第三安全织带9的连接方式与左侧的第三安全织带9相同。
更优选地,头靠76内侧附设有缓冲吸能材料。例如,缓冲吸能材料可以是二次附加上去的抗冲击的聚乙烯泡沫材料。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儿童乘员的舒适性,在背板和/或座板72上设有透气孔74,尤其是在夏季时具有较为明显的透气效果。
优选地,背靠71和座板7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板状结构7,或者背靠71和座板72也可采用分体的方式,并通过折合线75连接在一起。板状结构7整体采用硬质材料,座板72的前端可以采用软质材料,以便能够下垂并与机动车座椅的端部贴合。
背靠71和座板72采用硬质材料,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折合线75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形成。下面给出两种可供本领域技术人员选择的实施例。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9至22所示,每条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转轴752,相邻板块相互连接的一端分别间隔设有空心柱751,位于相邻板块上的空心柱751在相邻板块对接后错开设置,能够使转轴752穿过全部空心柱751内部后形成可转动连接。此种结构可通过模具成型,美观大方。
在安装时,如图21所示,首先将每条折合线75处对应的相邻板块对接,使得相邻板块上的空心柱751错开设置,并将转轴752穿入空心柱751内,图22为安装完毕后的结构示意图。
在第二种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每条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合页753,合页753沿着背靠71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安装在相邻板块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根据荷叶753的大小,合页753可以沿着背靠71和座板72的宽度方向设置一个、两个或者更多。此种结构加工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在第三种实施例中,如图28、29和34所示,背靠71和座板72通过多个板块拼接形成,约束系统还包括柔性座套,柔性座套设在多个板块外部,每条折合线75由相邻的板块形成。例如,将背靠71和座板72整体分为四段,柔性座套采用布套,将布套设在整个背靠71和座板72外部即可使相邻板块弯折,以实现折合线75的功能。为了防止各个板块相互错动,还可以在板块的相邻位置进行缝合,以对相邻板块的位置进行约束。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柔性座套能够增加背靠71和座板72的舒适性,也以较为简单的方式实现了通过不同折合线75来调整第一导向孔73的高度来对约束系统进行调整。
在这三个实施例中,折合线75可以沿着板状结构7的整个宽度方向形成,相应地,相邻板块的宽度即为板状结构7的整个宽度。另外,在折合线75板状结构7的整个宽度方向也可以形成两条以上间隔的折合线75,相应地,相邻板块的宽度即为折合线75的长度。
上述给出的各实施例主要是对板状结构7进行描述,下面将给出安全织带可采取的连接形式,这两部分的特征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任意组合。
在此基础上,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约束系统还包括织带扣具1,至少一条安全织带还包括第二安全织带4,第二安全织带4直接连接设定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多个固定点上,织带扣具1连接在第二安全织带4上,且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在儿童乘员腹部与第一安全织带2实现锁定。
该实施例的约束系统中的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至下而上穿过,并通过织带扣具1与第一安全织带2实现锁定,能够确保约束对象居中乘坐,受力均衡,并防止儿童乘员在受到外部冲击力或者哭闹活动时从下方蹿出,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在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织带扣具1的功能是实现不同安全织带之间的锁定与解锁。在一个示意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织带扣具1包括:包括主锁11和至少两个对称的插扣12,主锁11包括锁定/解锁部件、解锁操作部件13,主锁11上设有织带连接端14,织带连接端14与第一安全织带2相连接且不可拆卸,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在两个插扣12插入主锁11时实现锁定,在向解锁操作部件13施加外力时实现对至少两个插扣12同步解锁,能够提高织带扣具解锁的便捷性和效率。例如,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解锁操作部件13可以设计为按钮、拉绳或操作杆等方式,通过单手按下按钮、牵引拉绳或推拉操作杆的方式即可实现解锁。
在给出织带扣具1的具体结构的基础上,下面将根据采用安全织带的数量分类给出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下面提到的N点式约束系统,是指以织带扣具为中心,各条安全织带分别沿N个方向施加约束力。
在第一类实施例中,如图7和8所示,约束系统仅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安全织带分别连接两个上固定点,并穿过第一导向孔73、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穿过两个下固定点以及主锁11的织带连接端14,安全织带在两个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第二安全织带4连接主锁11,在同侧的一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另一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的织带段能够通过插扣12与主锁11实现锁定。单一的安全织带的长度设定与约束儿童乘员两个肩部和前胯舒适为宜,且能使整体受力均衡。
该实施例能够以六点对称联动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而且只需要一个手动织带长度调节器5即可收紧安全织带,成本更低。图8是设有一个长度调节器5的实施例,图7是不设长度调节器5的实施例。
在锁定状态下,如图15和图16所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的织带段通过第一导向孔73的限位作用,能够紧密地约束儿童乘员的肩部,作为第二安全织带4的织带段能够对儿童成员的大腿内侧形成约束。图17示出了打开织带扣具1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8示出了安全织带离开儿童乘员后处于自由状态的示意图。
在第二类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安全织带上设有一个长度调节器5,长度调节器5包括固定端和调整端,安全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长度调节器5的固定端和调整端以形成封闭的织带圈,并穿过两个上固定点、第一导向孔73、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两个下固定点以及主锁11的织带连接端14,安全织带在两个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滑动连接主锁11,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插扣12,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插扣12。
该实施例通过长度调节器5将整条安全织带形成一个封闭的联动织带圈,并直接将安全织带穿过机动车上多个固定点,与第一类实施例不同的是,在两个上固定点之间连接有安全织带。这种连接方式中左右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直接穿过多个固定点,可以节省四个织带连接件6,而且能够将整条安全织带完整地拆卸出来,既扁平又柔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很方便的拆卸出插扣12,也可以将安全织带从第一导向孔73中拆出,使用更加灵活方便。通过操作长度调节器5的调整端调节收紧织带,即可实现这条安全织带的联动收紧直到合适的松紧度。
而且此种约束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一条没有裁断的安全织带,是通过操作长度调节器5收紧就能实现一条安全织带联动受力的最佳方式,是两个方向同时受力拉紧,具有较近的传导距离。
进一步地,这个长度调节器5上还可设有织带拉紧程度色显功能块,通过色显功能块就直接可以目视看到整条安全织带的收紧程度是否满足收紧要求。
另外,如果不需要对单条安全织带调节松紧度,也可以采用图9所示的不设置长度调节器5的实施例。
在另一种结构形式中,该约束系统还可包括织带连接件6,织带连接件6套设在安全织带上,以便通过织带连接件6与多个固定点连接。
该实施例有两种使用方式。在一种使用方式中,在四个固定点上先各连接一个织带连接件6,安全织带直接穿过织带连接件6即可,穿设其它结构件的方式与上一实施例相同,可以理解为是每个固定点通过织带连接件6延长了穿孔端。在另一种使用方式中,不在四个固定点上先连接织带连接件6,而是先把织带连接件6穿在安全织带上,这样束系统在出售时就包含有四个织带连接件6,这样使用者在安装约束系统时就非常方便,直接把四个织带连接件6挂接在四个固定点上即可,能够减少误用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使织带扣具1锁定后位于儿童乘员胸腹以下的安全部位,安全织带上设有阻挡部,能够在拉动安全织带时被织带连接件6阻挡,以控制第一安全织带2和/或第二安全织带4的拉出长度。
具体地,阻挡部位于安全织带穿过其中一个下固定点对应的织带连接件6的后部位置,以控制第二安全织带4上主锁11的拉出长度;进一步地,阻挡部还可位于安全织带穿过另一个下固定点对应的织带连接件6的前部位置,以控制第一安全织带2上插口12的拉出长度。至两个位置的阻挡部可以择一设置或者两个都设置。
其中,阻挡部的设置可由多种形式,例如,将安全织带对折车缝加厚,在安全织带上固定或粘贴能够起到阻挡作用的零件,都可以形成阻挡部。
在第三类实施例中,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安全织带,分别为第一安全织带2和第二安全织带4,第一安全织带2用于连接两个上固定点,并穿过第一导向孔73、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两个下固定点,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在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或者连接在第一安全织带2位于两个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上,在背板包括背靠71,约束系统包括连接在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时,连接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从背靠71和座板72之间的折合处上面穿过。
在锁定状态下,作为第一安全织带2的织带段能够紧密约束儿童乘员的肩部,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通过织带扣具1与第一安全织带2实现锁定。该实施例能够使儿童双腿的活动更加自由,从而增加了儿童乘员受约束时的舒适性。该实施例能够以五点对称联动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
在第四类实施例中,约束系统包括三条以上的安全织带,分别为第二安全织带4和至少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位于左右两侧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有插扣12,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且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通过插扣12与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下面将分别给出几种具体的结构形式。
在第一种结构形式中,为三点式约束系统,如图1所示的锁定状态示意图和图2所示的解锁状态示意图,位于左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第二端穿过背靠71左侧的第一导向孔73后连接插扣12,位于右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第二端穿过背靠71右侧的第一导向孔73后连接插扣12,这两个插扣12能够在插入织带扣具1时实现第二安全织带4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锁定。
在解锁状态下,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分别悬置在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当儿童乘员坐在中间座椅上时,将第二安全织带4从儿童两腿之间至下而上穿过,并将第一安全织带2从儿童肩部拉过,经过胸部后,把两个插扣12插入织带扣具1以实现约束系统对儿童的位置锁定。此时,左右侧的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约束儿童的肩部,第二安全织带4约束儿童的前胯,织带扣具1位于腹部的位置。
在第二种结构形式中,为五点式约束系统,如图5所示的锁定状态示意图和图6所示的解锁状态示意图,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分别位于左右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位于左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第二端穿过背靠71左侧的第一导向孔73、插扣12后再连接下固定点,位于右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上固定点,第二端先穿过背靠71右侧的第一导向孔73、插扣12后再连接下固定点,两个插扣12能够在插入织带扣具1时实现第二安全织带4与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锁定。
在解锁状态下,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分别悬置在中间座椅的左右两侧。当儿童乘员坐在中间座椅上时,将第二安全织带4从儿童两腿之间至下而上穿过,并手持第二安全织带4上的插扣12,将第一安全织带2从两侧向中间牵引,上半部分从儿童肩部拉过,经过胸部,下半部分随之从儿童的臀部延伸至腹部的位置,将两个插扣12插入织带扣具1以实现约束系统对儿童的位置锁定,即通过织带扣具实现五个方向约束力。
与第一种结构形式的三点式约束系统相比,第二种结构形式的五点式约束系统能够进一步对儿童的大腿根部的位置进行约束,即增加了从臀部至腹部的保护,实现了对儿童的更多部位进行约束,一方面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从而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让胸部受力分散,提高儿童在受约束状态下的舒适度。
在第三种结构形式中,给出一种扩展的实施例,也可参考如图5和图6,在第一种结构形式图1和图2的基础上,约束系统还包括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这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分别用于连接下固定点,第二端连接插扣12。该实施例相当于将第二种结构形式中的整体式第一安全织带2设计为分段的形式。
在给出了左右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的各种连接方式后,接下来将基于第四类实施例,给出第二安全织带4的连接方式。
在第一种连接方式中,为四点式约束系统,如图3所示的锁定状态示意图和图4所示的解锁状态示意图,第二安全织带4富有长度地连接在两个下固定点之间,富有长度是指第二安全织带4的长度大于两个下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以使第二安全织带4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并通过织带扣具1与至少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实现锁定。主锁11滑动连接在第二安全织带4上。
在需要对儿童乘员进行约束时,将织带扣具1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以使第二安全织带4对儿童的双腿内侧形成约束,同时将第一安全织带2牵引至能够将插扣12与主锁11实现锁定,此时两条第一安全织带2同时对儿童乘员的肩部和胸部形成约束。
在第四类实施例中第一种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第二安全织带4采用此种连接方式后,够以四点对称受力的形式实现对儿童的约束。
在第二种连接方式中,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连接织带扣具1,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在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座板72上设有孔,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能够从孔中穿出。该实施例能够使儿童双腿的活动更加自由,从而增加了儿童乘员受约束时的舒适性。
在第三种连接方式中,为了实现第二安全织带4的连接,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织带3,连接织带3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两个下固定点,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在连接织带3的中部。连接织带3的长度与下固定点之间的距离一致,仅起到连接作用,不对约束对象施加约束力。其中,中部也不严格限制于连接织带3的中点位置,在中点附近的位置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这样能够使第二安全织带4恰好能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舒适度较高,且能使受力均衡,直接在机动车座椅上形成多点对称受力或多点对称联动受力的约束系统。
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能够只利用座椅和车架结构上现成的固定点实现约束系统的固定,无需额外增添任何固定点,通用性强,成本更低,更安全,在将约束系统拆除后完全不会对成人乘坐中间座椅带来影响。
对于第三种连接方式,连接织带3从背靠71和座板72的折合处的上面经过,以起到对板状结构7进行限位的作用,儿童乘坐时不容易使板状结构7发生错位。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约束系统还可包括增高垫,增高垫设在座板72上,连接织带3穿过增高垫的上面,以使增高垫被连接织带3约束。其中一种形式使连接织带3穿过增高垫的内部,以实现对增高垫的固定。另一种形式是在增高垫靠近背靠71的边上设置凸起边,以确保连接织带3对增高垫进行限位约束。
约束系统与增高垫配合使用也是改善儿童乘员肩部约束受力的一种方式,如果儿童乘员乘坐在中间座位,还可以增加低矮儿童乘坐的高度,从而具有更好的前向视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各条安全织带上还可设有长度调节器5,以根据座椅的宽度或者被约束对象的体型灵活地调整各条织带的长度,从而使约束系统到达最佳约束状态,使各条织带松紧度合适,既能提高约束对象的舒适度感受,又能提高安全性。
对于图7、图10、图11至13所示的约束系统,只需要设置一个长度调节器5即可联动收紧整个约束系统。
对于其它类型的约束系统,例如,连接织带3上可设置长度调节器5,可用来调节连接织带3的长度,以使连接织带3的长度适应于不同机动车辆中后排中间座椅上不同固定点之间的宽度,从而适应于不同种类的车型,一旦将约束系统安装在固定点上之后,该长度调节器将无需调节,维持连接织带3在最合适的长度。
进一步地,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有长度调节器5,用来调节第一安全织带2的长度,以使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进行收紧以更贴近儿童乘员,实现更优的约束效果。根据情况,可以只在左右任一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置长度调节器5,也可以在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上均设置长度调节器5。
更进一步地,在第二安全织带4上设有长度调节器,用于调节第一安全织带4的长度,以改变织带扣具1的高度,确保织带扣具1约束在儿童乘员最佳的舒适位置。
为了能够方便地将约束系统连接到机动车的多个固定点上,约束系统还包括织带连接件6,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织带连接件6与固定点连接。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织带连接件6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固定钩,与之相配合地,固定点具体为带有缺口的整体呈矩形的刚性固定环8,固定环8的截面为圆形。
如图24和25所示,ISOFIX固定钩包括主体部61、挂钩部62、锁定片63和安装孔64,挂钩部62设在主体部61的一端,用于在使用时挂接在固定环8的圆柱杆上。锁定片63可防止挂钩部62勾住圆柱杆后脱出,例如采用弹性挡片,在需要与固定环8连接时,按下锁定片63即留出供圆柱杆进入的通道,挂接完成后,释放锁定片63,则限制了挂钩部62从圆柱杆上滑出。安装孔64开设在主体部61上远离挂钩部62的一端,用于穿入安全织带。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4)

1.一种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和至少一条安全织带,所述背板用于贴设在机动车的座椅上,在所述背板上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导向孔(73),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的水平间距能够与儿童乘员的肩宽相适配,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包括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一安全织带(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后,与机动车座椅或座椅周边车架上的多个固定点连接,直接将儿童乘员和所述背板约束在所述机动车的座椅上;所述背板包括头靠(76),用于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保护所述儿童乘员的头部,在儿童乘员头部位置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置有第三安全织带(9);
其中,两条所述第三安全织带(9)分别穿过所述头靠(76)的远侧并交叉拉紧或分别穿过所述头靠(76)的近侧并拉紧,以在机动车发生侧面冲击时拉住头靠(7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靠(71),所述背靠(7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所述背靠(71)上的第一导向孔(73)内的高度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沿所述背靠(71)的高度方向设有多排,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在所述背靠(71)和所述座板(72)连接的位置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75),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身高使相应的所述折合线(75)与所述机动车座椅的拐角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所述折合线(75)左右两侧的位置设有第二导向孔,用于使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后,再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为沿高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7),所述长孔(77)处滑动设有限位扣(78),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所述限位扣(78)穿设在所述长孔(77)内,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扣(78)的滑动调整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所述长孔(77)内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所述座板(72)的前端间隔设有多条折合线(75),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或所述座板(72)的前端采用软质材料,能够在所述座板(72)前端的长度富余时下坠贴合在所述机动车座椅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设在所述第一导向孔(73)内的水平间距能够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胖瘦进行调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在所述背靠(71)的左右两侧沿所述背靠(71)的宽度方向设有多列,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根据所述儿童乘员的胖瘦可选地穿设在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导向孔(7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孔(73)为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孔(77),所述长孔(77)处滑动设有限位扣(78),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所述限位扣(78)穿设在所述长孔(77)内,能够通过所述限位扣(78)的滑动调整左右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间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窄条横板(79),所述窄条横板(79)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73),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约束在所述儿童乘员肩部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76)的左右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73),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分别穿过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孔(73)后,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背靠(71),所述头靠(76)与所述背靠(71)一体成型,所述头靠(76)和所述背靠(71)的左右两侧均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导向孔(73),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依次穿过所述背靠(71)上的第一导向孔(73)和所述头靠(76)上的第一导向孔(73)后,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背靠(71),所述头靠(76)可拆卸地设在所述背靠(71)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头靠(76)之一上设有凸起(711),另一个上设有安装孔(761),所述凸起(711)能够与所述安装孔(761)相配合形成可拆卸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头靠(76)之一上设有插扣(762),另一个上设有约束带(712),所述插扣(762)能够插入所述约束带(712)形成可拆卸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靠(76)内侧附设有缓冲吸能材料。
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和/或所述座板(72)上设有透气孔(74)。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转轴(752),相邻板块相互连接的一端分别间隔设有空心柱(751),位于相邻板块上的所述空心柱(751)在相邻板块对接后错开设置,能够使所述转轴(752)穿过全部所述空心柱(751)内部后形成可转动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折合线(75)处形成可转动连接包括分隔开的相邻板块和合页(753),所述合页(753)沿着所述背板的宽度方向设置,用于安装在相邻板块之间形成可转动连接。
22.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座板(72)通过多个板块拼接形成,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柔性座套,所述柔性座套设在多个所述板块外部,每条所述折合线(75)由相邻的所述板块形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点包括两个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动车为载客用途的小轿车、越野车或校车,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包括:在所述座椅头部两侧从车架中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所述座椅头部伸出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或从座椅结构背部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刚性固定杆;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包括:从有两个所述上固定点的座椅靠背部与座位部接合处的车架或座椅结构中伸出的两个相对于座椅中线左右对称的两个刚性固定杆。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位于机动车后排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结构上或周边车架结构上,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均与中间同一个成人座椅的中线左右对称布局,且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和两个下固定点均为机动车国标规定的标准出厂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带扣具(1),至少一条所述安全织带还包括第二安全织带(4),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直接连接设定在机动车座椅结构上或多个所述固定点上,所述织带扣具(1)连接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上,且能够从儿童乘员的两腿之间穿过,在儿童乘员腹部与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实现锁定。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扣具(1)包括主锁(11)和至少两个对称的插扣(12),所述主锁(11)包括锁定/解锁部件、解锁操作部件(13),所述主锁(11)上设有织带连接端(14),所述锁定/解锁部件能够在两个所述插扣(12)插入所述主锁(11)时实现锁定,在向所述解锁操作部件(13)施加外力时实现对至少两个所述插扣(12)同步解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所述安全织带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所述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和所述主锁(11)的织带连接端(14),所述安全织带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滑动连接所述主锁(11),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插扣(12),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插扣(12)。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单一的安全织带,所述安全织带上设有长度调节器(5),所述长度调节器(5)包括固定端和调整端,所述安全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长度调节器(5)的固定端和调整端以形成封闭的织带圈,并穿过两个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一导向孔(73)、所述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两个所述下固定点和所述主锁(11)的织带连接端(14),所述安全织带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滑动连接所述主锁(11),位于左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左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插扣(12),位于右侧的上固定点和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作为右侧的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穿过插扣(12)。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带连接件(6),所述织带连接件(6)套设在所述安全织带上,以便通过所述织带连接件(6)与多个所述固定点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织带上设有阻挡部,能够在拉动所述安全织带时被所述织带连接件(6)阻挡,以控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和/或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拉出长度,使所述织带扣具(1)锁定后位于所述儿童乘员胸腹以下的安全部位。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安全织带穿过其中一个下固定点对应的织带连接件(6)的后部位置,以控制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拉出长度;和/或所述阻挡部位于所述安全织带穿过另一个下固定点对应的织带连接件(6)的前部位置,以控制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拉出长度。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两条安全织带,分别为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和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用于连接两个所述上固定点,并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所述织带扣具(1)的两个对称插扣(12)、两个所述下固定点,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或者连接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位于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段上,所述背板包括背靠(71),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连接所述下固定点之间的织带从背靠(71)和所述座板(72)之间的折合处上面穿过。
34.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后连接所述插扣(12),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通过所述插扣(12)与所述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和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点,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73)和所述插扣(12)后再连接所述下固定点,且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能够通过所述插扣(12)与所述织带扣具(1)实现锁定。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至少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其中两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下固定点,所述插扣(12)设置在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的第二端。
37.根据权利要求34~36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富有长度地连接在两个所述下固定点之间,所述主锁(11)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上。
38.根据权利要求34~36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靠(71),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1),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座椅结构或车架结构上,所述座板(72)上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能够从所述第一孔中穿出。
39.根据权利要求34~36任一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包括背靠(71),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在所述背靠(71)下端的座板(72),所述约束系统还包括连接织带(3),所述连接织带(3)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收紧两个所述下固定点,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织带扣具(1),所述第二安全织带(4)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连接织带(3)的中部。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织带(3)从所述背靠(71)和所述座板(72)的折合处的上面经过。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增高垫,所述增高垫设在所述座板(72)上,所述连接织带(3)穿过所述增高垫的上面,以使所述增高垫被所述连接织带(3)约束。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条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上设有长度调节器(5)。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织带连接件(6),所述第一安全织带(2)通过所述织带连接件(6)与所述固定点连接。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带连接件(6)为具有锁定功能的ISOFIX固定钩。
CN201610634145.6A 2016-08-04 2016-08-04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Active CN1076856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4145.6A CN107685661B (zh) 2016-08-04 2016-08-04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34145.6A CN107685661B (zh) 2016-08-04 2016-08-04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5661A CN107685661A (zh) 2018-02-13
CN107685661B true CN107685661B (zh) 2023-11-03

Family

ID=61151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34145.6A Active CN107685661B (zh) 2016-08-04 2016-08-04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856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0699B (zh) * 2019-03-26 2021-11-30 莆田市睿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防松安全带
CN110843619A (zh) * 2019-12-10 2020-02-28 东莞贯新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安全座椅
CN111398039A (zh) * 2020-04-30 2020-07-10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座椅垫材料在不同应变率下的力学性能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16533840A (zh) * 2022-01-25 2023-08-04 宝钜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儿童安全座椅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6626A1 (de) * 1966-08-23 1969-07-10 Cleaver Hume Internat Ltd Sicherheitsgurt
US3910634A (en) * 1973-05-08 1975-10-07 Universal Oil Prod Co Child{3 s safety seat
GB2165443A (en) * 1984-10-15 1986-04-16 Mothercare U K Limited Child's seat
US5653504A (en) * 1995-02-10 1997-08-05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child seat with automatic child size accommodation
CN1446714A (zh) * 2002-03-27 2003-10-0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座椅结构
AU2008261158A1 (en) * 2007-12-21 2009-07-09 Hbg Ip Holdings Pty Ltd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JP2012106600A (ja) * 2010-11-17 2012-06-0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5951764U (zh) * 2016-08-04 2017-02-15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41310C (en) * 2003-10-10 2013-08-06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Vehicle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06626A1 (de) * 1966-08-23 1969-07-10 Cleaver Hume Internat Ltd Sicherheitsgurt
US3910634A (en) * 1973-05-08 1975-10-07 Universal Oil Prod Co Child{3 s safety seat
GB2165443A (en) * 1984-10-15 1986-04-16 Mothercare U K Limited Child's seat
US5653504A (en) * 1995-02-10 1997-08-05 Atoma International Inc. Integrated child seat with automatic child size accommodation
CN1446714A (zh) * 2002-03-27 2003-10-08 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座椅结构
AU2008261158A1 (en) * 2007-12-21 2009-07-09 Hbg Ip Holdings Pty Ltd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JP2012106600A (ja) * 2010-11-17 2012-06-07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5951764U (zh) * 2016-08-04 2017-02-15 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5661A (zh) 2018-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64108B2 (en) Adjustable headrest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US8360521B2 (en) Harnesses for use with child safety seats
US8210617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CN107685661B (zh) 机动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
EP1116633B1 (en) Seat belt restraint system
US20090309405A1 (en) Child safety seat with adjustable headrest
JP6762862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配索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乗物用シート
US9981629B2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use in vehicles
TWI784317B (zh) 具旋轉座椅的兒童限制裝置
US6857430B2 (en) Restraining harness
WO2017127496A1 (en) Belt-mount system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KR102201179B1 (ko) 차량 좌석의 등받이와 안전시트 등받이 사이의 공간이 벌이지지 않게 고정되어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안전시트.
RU75358U1 (ru) Удерж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детей в автобусе
WO2020070221A1 (en) Child restraint system for an aircraft
US20240166095A1 (en) Child restraint
KR200162057Y1 (ko) 자동차용 유아보호 시트
EP1695863A1 (en) Safety and coupling system for babies and children in vehicles
EP2121376B1 (en) A chair for a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such as an automobile
US7784873B2 (en) Auxiliary seat belt device
KR200206188Y1 (ko) 자동차용 유아보호 시트
AU2005270736B2 (en) Child safety seat with adjustable headrest
IT201900001123A1 (it) Cinture di sicurezza a quattro punti di ancoraggio
KR20060036184A (ko) 시트벨트 장치
WO2012068623A1 (en) A car mounting for a child se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