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2063A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682063A CN107682063A CN201710983410.6A CN201710983410A CN107682063A CN 107682063 A CN107682063 A CN 107682063A CN 201710983410 A CN201710983410 A CN 201710983410A CN 107682063 A CN107682063 A CN 10768206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trix
- coding matrix
- msub
- building methods
- determin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04B7/04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 H04B7/0469—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taking physical layer constraints into account taking special antenna structures, e.g. cross polarized antennas into accou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91—Spatial equalizers
- H04L25/03898—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 H04L25/0391—Spatial equalizers codebook-based design construction details of matr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包括:构造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所述第一码本矩阵由宽带或长期信道的特征分解向量构成,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的多天线通信系统能够支持平行的数据流发送,因此能够大大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已经成为学术研究和实际系统中备受人们关注的技术。在通常的情况下,多天线传输中的平行数据流首先进行独立的前向纠错码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码字映射到一个或者多个传输层上。当码字映射为多个传输层时,将编码器输出的串行数据进行串并变换为相应的多层即可。在一次传输中,系统支持的所有的传输层数又称为该次传输的秩数。
MIMO技术的实施将依赖于对于信道状态信息(CSI)的利用,为了通过在发送端进行预编码来提高系统传输性能,发送端需要获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mentInformation,CSI),而信道状态信息CSI通常由接收端利用参考序列进行信道估计得到,这通常需要接收端信道状态信息CSI并将其反馈给发送端,用于在发送端计算合适的预编码或者波束成形参数。然而,CSI反馈信道的有限性决定了预编码码本的设计是必要的。为了减少反馈量,在关于高秩与低秩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由两层组成的双码本W=W1*W2的预编码方法,W1与W2分别是长期预编码矩阵(即,利用信道状态信息的长期统计计算的预编码矩阵)与短期预编码矩阵(即,利用信道状态信息的短期统计计算的预编码矩阵)。
尽管在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基于双码本的预编码方案,比如现有的LTE R8系统是基于镜像变换Householder设计的4天线码本与LTE R10系统基于双码本设计的8天线码本,主要针对水平向天线设计,没有考虑垂直向天线的自由度,在空间资源的自由度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尤其是在垂直域的空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因而在多个用户分布于同一建筑物的不同楼层的情况下,这些方案难以支持多用户传输,直接用于AAS基站天线部署时,系统性能将严重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应用于4G LTE、LTE-A及5G IMT-2020移动通信系统eMBB中,利用包括支持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量化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充分利用有源天线系统垂直方向的自由度,从而提高CSI反馈的精度和系统吞吐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造3D MU-MIMO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所述第一码本矩阵由宽带或长期信道的特征分解向量构成,即:
其中,N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用户终端数量,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用户终端信道估计值,Nv表示虚拟天线端口数量。
优选地,基站对用户终端天线的下行信道矢量作奇异值分解以确定最优发射的所述第一码本矩阵W1。
优选地,所述用户终端天线的下行信道矢量由所述用户终端非发射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矢量与所述用户终端发射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矢量组成。
优选地,当所述3D 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四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传输,或者为一个码字使用两层进行重传传输。
优选地,当所述3D 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为八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传输,或者为两个码字使用四层或八层传输。
优选地,所述第一码本矩阵W1中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分解向量在[0,2π]相位区间内均匀分布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中选取。
优选地,述第一码本矩阵W1中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分解向量所组成的波束组子集之间是相邻重叠的。
优选地,当所述预编码矩阵W集合中的矩阵多于一个时,对不同的子载波轮流按照正序使用所述预编码矩阵W集合中的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优选地,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于至少一个等级指数RI,所述第二码本矩阵W2的每个码字在第二码本矩阵W2的所有其他码字上由每层至少两个波束选择向量区分。
优选地,在所述基站与用户终端同时维持一个码本,且所述码本的长度等于发射天线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利用包括支持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量化的预编码矩阵,可以充分利用有源天线系统垂直方向的自由度,解决了4G LTE、LTE-A及5G IMT-2020移动通信系统eMBB中的CSI反馈的精度与系统吞吐量的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在发送器处设置具有垂直与水平极化的交叉极化阵列趋于导致良好分离的发送通道,这对于多流MIMO发送具有吸引力。因为分块对角结构预编码矩阵的使用与分块对角信道矩阵的分块对角结构匹配,所以利用分块对角结构的预编码是合适的。从这点看,一般使用的+/-45度交叉极化阵列因为发送来自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两者上的两个不同极化混合,则信道矩阵很可能不再如使用了水平和垂直极化那样是分块对角的了,这潜在地增加了流间干扰,并由此损害MIMO性能,因而被认为不具有吸引力。由此,对于+/-45度交叉极化情况来说,分块对角预编码矩阵结构不是最佳的,但其设置在现有部署中是非常普通的。
在这情况下,预编码矩阵乘积结构是有益的,因为它涉及将预编码矩阵分解成两个矩阵的乘积,导致具有成为分块对角的趋势的新生成信道。因为有效地获取分块对角虚拟信道,所以现在可以使用乘积结构中的分块对角预编码矩阵W1来匹配其特征。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包括:
构造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W=W1*W2。
对于位于同一建筑的不同楼层的用户终端UE,传统的两维MIMO有时不能在空间上将它们区分,从而导致它们往往不能够同时用同一时频资源调度,即不能够采用MU-MIMO。
当3D 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四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传输,或者为一个码字使用两层进行重传传输;当3D 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为八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或二层传输,或者为两个码字使用四层或八层传输。
当预编码矩阵W集合中的矩阵多于一个时,对不同的子载波轮流按照正序使用预编码矩阵W集合中的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基于共相与选择W2的设计遵循用于R10版本8Tx码本设计的结构,共相允许在两个极化组之间进行相位调节并根据两个块对角矩阵生成DFT向量。由于W2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码本矩阵,反馈周期比较短,因而过分地依赖于W2进行共相调节,不利于反馈开销。
预编码矩阵W对于至少一个等级指数RI,第二码本矩阵W2的每个码字在第二码本矩阵W2的所有其他码字上由每层至少两个波束选择向量区分。其中,在基站与用户终端同时维持一个码本,且码本的长度等于发射天线数。
本实施例,在发送器处的水平方向有对双极化天线,在垂直方向有对双极化天线,它们共同构成双极化均匀平面天线阵列,在空间上可以区分不同的UE。基站对用户终端天线的下行信道矢量作奇异值分解以确定最优发射的第一码本矩阵W1。那么,第一码本矩阵由宽带或长期信道的特征分解向量构成,即:
其中,N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用户终端数量,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用户终端信道估计值,Nv表示虚拟天线端口数量。
进一步地,用户终端天线的下行信道矢量由用户终端非发射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矢量与用户终端发射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矢量组成。
本实施例,W1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码本矩阵,W2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码本矩阵。W2可以用于选择矩阵W1中的列向量从而构成矩阵W,或者用于线性加权组合矩阵W1中的列向量从而构成矩阵W。波束组的选择操作允许波束角在相同子带内的资源块(RB)上的细化或调整,从而使频率选择性预编码增益最大,而相位调节的功能主要由来W1承担,有效地解决了短期码本反馈开销较高的问题。
在实现中,为保证每个波束向量组内边缘波束的选择精确性,相邻波束向量直接通常有一定的交叠。波束角的重叠对于减少“边缘效应”可以是有利的,即当使用子带预编码或CSI反馈时,确保公用W1矩阵能更好被选择用于相同预编码子带内的不同资源块(RB)。
第一码本矩阵W1中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分解向量在[0,2π]相位区间内均匀分布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中选取。并且,第一码本矩阵W1中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分解向量所组成的波束组子集之间是相邻重叠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造3D MU-MIMO预编码矩阵W为表示宽带或长期信道特性的第一码本矩阵W1与表示窄带或短期信道特性的第二码本矩阵W2的乘积,所述第一码本矩阵由宽带或长期信道的特征分解向量构成,即:
<mrow>
<msub>
<mi>W</mi>
<mn>1</mn>
</msub>
<mo>=</mo>
<mi>E</mi>
<mi>V</mi>
<mi>D</mi>
<msub>
<mrow>
<mo>(</mo>
<mfrac>
<mn>1</mn>
<mi>N</mi>
</mfrac>
<munderover>
<mo>&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1</mn>
</mrow>
<mi>N</mi>
</munderover>
<msub>
<mover>
<mi>H</mi>
<mo>^</mo>
</mover>
<mi>i</mi>
</msub>
<msup>
<msub>
<mover>
<mi>H</mi>
<mo>^</mo>
</mover>
<mi>i</mi>
</msub>
<mi>H</mi>
</msup>
<mo>)</mo>
</mrow>
<mrow>
<mn>1</mn>
<mo>:</mo>
<msub>
<mi>N</mi>
<mi>v</mi>
</msub>
</mrow>
</msub>
</mrow>
其中,N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用户终端数量,表示服务小区的上行用户终端信道估计值,Nv表示虚拟天线端口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对用户终端天线的下行信道矢量作奇异值分解以确定最优发射的所述第一码本矩阵W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终端天线的下行信道矢量由所述用户终端非发射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矢量与所述用户终端发射天线对应的下行信道矢量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3D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四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传输,或者为一个码字使用两层进行重传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3DMU-MIMO系统的发送天线为为八天线且仅传输一个码字时,所述信道独立预编码传输为一层传输,或者为两个码字使用四层或八层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矩阵W1中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分解向量在[0,2π]相位区间内均匀分布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向量中选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码本矩阵W1中的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分解向量所组成的波束组子集之间是相邻重叠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编码矩阵W集合中的矩阵多于一个时,对不同的子载波轮流按照正序使用所述预编码矩阵W集合中的矩阵对数据进行预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矩阵W对于至少一个等级指数RI,所述第二码本矩阵W2的每个码字在第二码本矩阵W2的所有其他码字上由每层至少两个波束选择向量区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或9所述的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与用户终端同时维持一个码本,且所述码本的长度等于发射天线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83410.6A CN107682063A (zh) | 2017-10-20 | 2017-10-20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83410.6A CN107682063A (zh) | 2017-10-20 | 2017-10-20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682063A true CN107682063A (zh) | 2018-02-09 |
Family
ID=6114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83410.6A Withdrawn CN107682063A (zh) | 2017-10-20 | 2017-10-20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68206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5497A (zh) * | 2018-08-10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Csi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CN110932419A (zh) * | 2019-10-22 | 2020-03-27 | 北京邮电大学 | 可控智能面辅助能量传输的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
-
2017
- 2017-10-20 CN CN201710983410.6A patent/CN107682063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35497A (zh) * | 2018-08-10 | 2019-1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Csi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US11290168B2 (en) | 2018-08-10 | 2022-03-29 | Xi'an Zhongxing New Software Co.,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node, and storage medium |
CN110535497B (zh) * | 2018-08-10 | 2022-07-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Csi发送、接收方法及其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CN110932419A (zh) * | 2019-10-22 | 2020-03-27 | 北京邮电大学 | 可控智能面辅助能量传输的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
CN110932419B (zh) * | 2019-10-22 | 2021-12-17 | 北京邮电大学 | 可控智能面辅助能量传输的装置及其传输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8304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licit CSI reporting in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06797241B (zh) | 用于fd-mimo系统的高效矢量量化器 | |
US8929473B2 (en) | Combining baseband processing and radio frequency beam stee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06464334B (zh) |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改进的波束成形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 | |
JP5438829B2 (ja) | プリコーディング方法、チャンネル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発信部、受信部、及びプリコーディングコードブックの構造方法 | |
US20170272133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quantizing and feeding 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precoding data | |
CN107251451A (zh) | 用于减少的反馈fd‑mimo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113040A (zh) | 用于预编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13502111A5 (zh) | ||
CN105075139A (zh) |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 |
CN104662811A (zh) |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有效反馈的方法及其设备 | |
WO2014098399A1 (ko) |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피드백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20160006494A1 (en) | Multiple Transmitter Codebook Methods and Devices | |
CN107094041A (zh) | 预编码矩阵的构造方法、传输方法、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 | |
CN107682063A (zh)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
CN107302389A (zh) | 一种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 |
CN103326812B (zh) | 量化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与装置 | |
CN107370527A (zh) | 一种大规模mimo预编码方法及装置 | |
CN107346984A (zh) | 确定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
CN107528622A (zh)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 |
CN107342799A (zh) | 一种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 |
CN107528623A (zh) | 基于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
CN107566021A (zh) | 基于3d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 | |
CN107682061A (zh) | 确定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 |
CN107689819A (zh) | 用于3d mu‑mimo预编码矩阵构造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108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