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80885A -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80885A
CN107680885A CN201711121484.5A CN201711121484A CN107680885A CN 107680885 A CN107680885 A CN 107680885A CN 201711121484 A CN201711121484 A CN 201711121484A CN 107680885 A CN107680885 A CN 107680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fixed
chamber
movable contact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214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80885B (zh
Inventor
章祖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CITY LIDE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CITY LIDE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CITY LIDE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CITY LIDE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214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8088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80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0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80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80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64Mountings or coverplates for complete assembled circuit breakers, e.g. snap mounting in pa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8Terminals;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01H71/12Automatic release mechanisms with or without manual release
    • H01H71/24Electromagnetic mechan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reak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包括具有脱扣机构容纳腔的基座,基座有基座左、右固定翼和基座前、后固定翼;引入电源接线机构,设在基座左固定翼上;引出电源接线机构,与基座的底部固定;电磁脱扣机构设在脱扣机构容纳腔内且与触头机构配合,触头机构容纳在脱扣机构容纳腔内且与引入、引出电源接线机构连接;复位操作机构,与电磁脱扣机构配合;端盖,在对应于脱扣机构容纳腔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固定;护饰盖,在对应于基座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固定,在护饰盖上且对应于端盖的位置设端盖让位腔,端盖与端盖让位腔配合,复位操作机构探出端盖。体现模块化效果,体积小;结构简化,有益于制作与装配;成本低、性能稳定、灵敏度高且可靠性好,保障安全。

Description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背景技术
前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也可称其为“壁装式漏电保护开关”,并且从该名词释意可知其适合于墙壁暗装,如安装于目前我国通用的诸如86型、118型或120型之类的安装盒(也称“接线盒”)上,用于功率相对较大且需要进行末端漏电保护的用电器的用电电路中,当用电器出现漏电情形时起到切断电源的作用。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漏电保护器的技术信息,如CN2528101Y(漏电断路器的脱扣机构)、CN1013880508B(漏电保护插头的摆臂式三极通断装置)、CN101533059B(一种用于漏电保护装置的零线及地线发生异常的检测装置)、CN201369305Y(一种漏电保护机构)、CN201699144U(带接线式漏电保护插座)、CN102684148B(一种带扩展功能漏电保护装置)、CN203103249U(一种漏电保护插座脱扣装置)、CN101907672A(一种用于电热水器漏电保护器的地线带电检测装置)、CN203721662U(用在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结构)、CN103887660U(三极与二极可相互切换的漏电保护插头)、CN106057591A(适于自动化装配的漏电保护器结构)和CN106384702A(内置式漏电保护模块),等等。然而,并非限于前面例举的专利均不是针对壁装式提出的。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同样可见诸关于壁装式漏电保护器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102436979B推荐的“暗装接线式漏电保护器”,该专利方案将输出端子组件中的零、火和地三个接线柱并排垂直设置并且位于安装盖板的正下方,将外露式接线区域对应设置在位于安装盖板上中间一侧,外露式接线区域包括接线端子座、导线排列位,接线端子座将三个接线柱完全覆盖,并在朝向导线排列位一侧形成三个并排的接线口,将导线排列位设计成下沉式的凹槽结构,且凹槽的宽度与接线端子座的宽度相匹配,在凹槽前方开设与面板上的通孔相匹配的缺口(具体可参见说明书第0030至0031段)。由此可知,该专利的建树之处在于对接线位置的安排而藉以满足方便接线的要求,但是未对说明书中提及的属于内装配组件范畴的诸如测试按钮组件、动触头组、静触头组等进行说明。尤其如业界所知,当漏电情形发生时,可靠而及时地切断电源是考量漏电保护器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指标,然而CN102436979B在内的前述所有专利均未给出应有的技术启示,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理想的模块化效果而藉以缩小整体体积、有益于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与装配并且满足在使用现场的快捷安装要求和有利于在漏电发生时能可靠并及时切断电源而藉以保障安全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包括具有一脱扣机构容纳腔的一基座并且该基座还有一基座左固定翼、一基座右固定翼、一基座前固定翼和一基座后固定翼,基座左固定翼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的左侧,基座右固定翼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的右侧,基座前固定翼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的前侧,基座后固定翼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的后侧;一引入电源接线机构,该引入电源接线机构设置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上;一引出电源接线机构,该引出电源接线机构在对应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的位置与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一电磁脱扣机构和一触头机构,电磁脱扣机构设置在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内并且与触头机构相配合,而触头机构同样容纳在脱扣机构容纳腔内并且与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以及所述的引出电源接线机构电气连接;一复位操作机构,该复位操作机构与所述的电磁脱扣机构相配合;一端盖,该端盖在对应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的基座固定,藉由该端盖对所述电磁脱扣机构蔽护;一护饰盖,该护饰盖在对应于所述基座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固定,在该护饰盖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端盖的位置开设有一端盖让位腔,端盖与该端盖让位腔相配合,所述复位操作机构探出端盖。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的脱扣机构容纳腔的腔底壁上并且位于腔底壁的左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接地插脚孔,而在腔底壁的右端开设有彼此前后对应的一对静插脚孔,所述的触头机构穿过接地插脚孔以及一对静插脚孔与所述引出电源接线机构电气连接,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间隔构成有一组电源进线隔离板,各两相邻的电源进线隔离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电源线引入腔,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对应于电源线引入腔的右侧,在所述的端盖上开设有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复位操作按钮孔、试验按钮孔和显示灯孔,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位于端盖的左端并且与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相对应,复位操作按钮孔位于端盖的右端,试验按钮孔和显示灯孔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位于电源接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与复位操作按钮孔之间,所述的电磁脱扣机构探出所述试验按钮孔以及显示灯孔,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探出所述的复位操作按钮孔,所述的护饰盖同时与所述的基座前固定翼以及基座后固定翼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上开设有一左固定翼安装固定孔,在所述的基座右固定翼上开设有一右固定翼安装固定孔,在所述的基座前固定翼上开设有一前固定翼安装固定孔,在所述的基座后固定翼上开设有一后固定翼安装固定孔。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的基座前侧壁和基座后侧壁上各构成有一对端盖卡钩,而在所述端盖的端盖前侧壁和端盖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端盖卡钩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端盖定位卡脚,藉由该对端盖定位卡脚与一对端盖卡钩的配合而使端盖与基座固定并且处于对设置在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内的所述电磁脱扣机构蔽护的状态;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包括火线进线接线柱、零线进线接线柱和地线进线接线柱,该火线进线接线柱、零线进线接线柱和地线进线接线柱在对应于所述电源线引入腔的右侧的位置嵌置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上,并且在火线进线接线柱上配设有一火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在零线进线接线柱上配设有一零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而在地线进线接线柱上配设有一地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所述的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的数量有三个并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的火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零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和地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所述的引出电源接线机构包括底盖、火线出线接线柱、零线出线接线柱和地线出线接线柱,底盖在对应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的位置与所述基座的底部固定,该底盖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底盖腔,在该底盖腔的右端的居中位置以并行于底盖的长边方向的状态构成有一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火线出线接线柱嵌置在底盖腔的右端后侧并且配设有一火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零线出线接线柱嵌置在底盖腔的右端前侧并且配设有一零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地线出线接线柱在对应于所述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的左端的位置嵌置在底盖腔内并且配设有一地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其中,所述火线出线接线柱与零线出线接线柱之间由所述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的右端隔离;所述的触头机构与所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零线进线接线柱以及地线进线接线柱电气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的火线出线接线柱、零线出线接线柱以及地线出线接线柱电气连接;在所述基座前固定翼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护饰盖前卡脚嵌槽,而在所述基座后固定翼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护饰盖后卡脚嵌槽,在所述护饰盖朝向下的一侧的前方并且在对应于护饰盖前卡脚嵌槽的位置构成有护饰盖前卡脚,而在对应于所述护饰盖后卡脚嵌槽的位置构成有护饰盖后卡脚,护饰盖前卡脚与护饰盖前卡脚嵌槽嵌配,而护饰盖后卡脚与所述的护饰盖后卡脚嵌槽嵌配;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上下移动地与所述电磁脱扣机构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脱扣机构包括电磁脱扣器基座、推杆座、电磁脱扣器、摆臂、摇臂、电路板、试验按钮、显示灯和零序电流互感器,电磁脱扣器基座设置在所述的脱扣机构容纳腔内并且与电路板电气连接,该电磁脱扣器基座具有一电磁脱扣器腔和一摆臂腔,摆臂腔位于电磁脱扣器腔的右侧并且与电磁脱扣器腔相通,在电磁脱扣器基座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摆臂腔的位置开设有一摆臂前轴头槽,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摆臂前轴头槽的位置开设有一摆臂后轴头槽,藉由该摆臂前、后轴头槽使摆臂腔与外界相通,推杆座与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右端固定,该推杆座构成有一推杆滑动腔,该推杆滑动腔与所述的摆臂腔相对应并且相通,在推杆座的推杆座前侧壁上开设有一摇臂前轴头支承孔,而在推杆座的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摇臂前轴头支承孔的位置开设有一摇臂后轴头支承孔,在推杆座的推杆座前侧壁上并且位于摇臂前轴头支承孔的右侧的位置以及在推杆座的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位于摇臂后轴头支承孔的右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导块滑槽,电磁脱扣器设置在所述电磁脱扣器腔内并且与摆臂相配合,摆臂设置在所述的摆臂腔内,该摆臂的基部前侧具有一摆臂前轴头,而摆臂的基部后侧具有一摆臂后轴头,摆臂前轴头途经所述摆臂前轴头槽伸展到摆臂腔外并且与所述的触头机构相配合,摆臂后轴头途经所述摆臂后轴头槽伸展到摆臂腔外并且同样与所述的触头机构相配合,摇臂与摆臂相配合并且在摇臂朝向所述复位操作机构的一端构成有一摇臂头,在摇臂的前侧中部延伸有一摇臂前轴头,而在摇臂的后侧中部延伸有一摇臂后轴头,摇臂前轴头枢置在所述的摇臂前轴头支承孔上,而摇臂后轴头枢置在所述的摇臂后轴头支承孔上,电路板设置在电磁脱扣器基座的上部,在该电路板的右端的中部开设有一推杆座让位腔,该推杆座让位腔与所述推杆滑动腔相对应,试验按钮以及显示灯设置在电路板上并且与电路板电气连接,该试验按钮探出所述的试验按钮孔,而显示灯探出所述的显示灯孔,零序电流互感器在对应于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脱扣机构容纳腔内,并且与电路板电气连接,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设置在所述推杆滑动腔内并且与所述的导块滑槽滑动配合,该复位操作机构还与所述的摇臂头相配合,所述的复位操作按钮孔与所述的推杆座让位腔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左侧壁的上沿构成有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在所述推杆座的推杆座前侧壁以及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背对所述推杆滑动腔的一侧的上部各构成有一电路板限位嵌槽,在所述电路板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电路板定位销的位置开设有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孔,一对电路板定位销与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孔相配合,电路板的右端的所述推杆座让位腔的前后腔壁与所述电路板限位嵌槽嵌配。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电路板上开设有一对线圈导线孔,在所述的摆臂上开设有一铁芯配合槽,所述的电磁脱扣器包括支架、磁轭、线圈、铁芯和反力弹簧,支架设置在所述电磁脱扣器腔内,磁轭以及线圈设置在支架上,线圈的一对线圈引出导线穿过一对线圈导线孔与电路板电气连接,铁芯与线圈相配合,该铁芯的右端伸出线圈并且伸展到支架的右侧,在铁芯的右端构成有一铁芯凹腔,该铁芯凹腔与所述的铁芯配合槽相配合,反力弹簧设置在铁芯的左端。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延伸有一动触片前支承轴,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动触片前支承轴的位置延伸有一动触片后支承轴,在动触片前支承轴的末端设置有一前弹簧,该前弹簧由卡设在动触片前支承轴上的前弹簧限位卡簧限定,在动触片后支承轴的末端设置有一后弹簧,该后弹簧由卡设在动触片后支承轴上的后弹簧限位卡簧限定;所述的触头机构包括位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内的第一静插脚、第二静插脚、第一动触片、第二动触片和接地插脚,第一静插脚对应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后侧并且在穿过所述的一对静插脚孔中的其中一个静插脚孔后与所述的火线出线接线柱电气插嵌连接,在该第一静插脚朝向第一动触片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静触头,第二静插脚对应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前侧并且在穿过所述的一对静插脚孔中的另一个静插脚孔后与所述的零线出线接线柱电气插嵌连接,在该第二静插脚朝向第二动触片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静触头,第一动触片位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后侧,在该第一动触片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动触片支承座,该第一动触片支承座套置在所述的动触片后支承轴上并且与第一动触片导电连接板电气连接,而该第一动触片导电连接板设置在动触片后支承轴上并且通过火线软连接线与所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电气连接,第一动触片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一静插脚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动触头,该第一动触头对应于所述第一静触头的上方,第二动触片位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前侧,在该第二动触片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二动触片支承座,该第二动触片支承座套置在所述的动触片前支承轴上并且与第二动触片导电连接板电气连接,而该第二动触片导电连接板设置在动触片前支承轴上并且通过零线软连接线与所述的零线进线接线柱电气连接,第二动触片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静插脚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动触头,该第二动触头对应于所述第二静触头的上方,所述的摆臂后轴头对应于所述第一动触片的上方并且与第一动触片接触,所述的摆臂前轴头对应于所述第二动触片的上方并且与第二动触片接触,接地插脚在穿过所述的接地插脚孔后与所述的地线出线接线柱电气插嵌连接,所述的后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一动触片支承座与所述的后弹簧限位卡簧之间,所述的前弹簧位于所述的第二动触片支承座与所述的前弹簧限位卡簧之间,其中:在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片前支承轴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前扭簧脚抵挡凸缘,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片后支承轴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后扭簧脚抵挡凸缘,在动触片支承轴上还套置有一后扭簧,该后扭簧的后扭簧第一扭簧脚抵挡在所述的后扭簧脚抵挡凸缘上,而后扭簧的后扭簧第二扭簧脚抵挡在所述第一动触片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在动触片前支承轴上还套置有一前扭簧,该前扭簧的前扭簧第一扭簧脚抵挡在所述的前扭簧脚抵挡凸缘上,而前扭簧的前扭簧第二扭簧脚抵挡在所述的第二动触片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包括一推杆、一复位按钮和一对推杆复位弹簧,一对推杆复位弹簧在对应于所述导块滑槽的位置支承在所述推杆座的底部,推杆设置在所述的推杆滑动腔内,推杆的底部支承在一对推杆复位弹簧上,并且与所述的推杆座让位腔相对应,在该推杆的推杆前侧壁以及推杆后侧壁上各构成有一对推杆滑动导块,该对推杆滑动导块探入所述的导块滑槽内并且与导块滑槽滑动配合,在推杆朝向所述摇臂的一侧构成有一摇臂头腔,所述的摇臂头探入开设在摇臂头腔的摇臂头腔右腔壁上的摇臂头探入孔内,在推杆的上端固定有一复位按钮固定座,复位按钮固定在该复位按钮固定座上并且探入所述复位操作按钮孔。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基座左固定翼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弧形的固定翼进线导槽,并且在对应于该固定翼进线导槽的位置以腾空于基座左固定翼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有压线板,该压线板的两端各配设有一压线板固定螺钉,该压线板固定螺钉与构成于基座左固定翼上的螺钉座固定,在所述护饰盖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固定翼进线导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半圆弧形的护饰盖导线腔,在基座左固定翼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固定翼进线导槽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撬盖引导凹坑。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基座上构成有脱扣机构容纳腔,并且电磁脱扣机构设置在脱扣机构容纳腔内,又由于将引入电源接线机构设置在基座的基座左固定翼上并且将引出电源接线机构在对应于脱扣机构容纳腔的位置与基座的底部固定,还由于将端盖以及护饰盖与基座固定并且将触头机构伴随于电磁脱扣机构设置于脱扣机构容纳腔内,因而得以体现理想的模块化效果,有助于缩小整体体积;之二,由于整体结构得到了显著的简化,因而有益于制作与装配,又由于在实际安装使用时可通过基座的基座左、右、前、后固定翼实施固定,因而能满足方便快捷安装要求;之三,由于采用了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灵敏度高并且可靠性好的电磁脱扣机构,因而在漏电时能可靠地切断电源,有利于保障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磁脱扣机构、触头机构以及复位操作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目前图1和图2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示出了具有一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一基座1并且该基座1还有一基座左固定翼12、一基座右固定翼13、一基座前固定翼14和一基座后固定翼15,基座左固定翼12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左侧,基座右固定翼13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右侧,基座前固定翼14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前侧,基座后固定翼15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后侧;示出了一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该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设置在前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上;示出了一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该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在对应于前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位置与前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示出了一电磁脱扣机构4和一触头机构5,电磁脱扣机构4设置在前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触头机构5相配合,而触头机构5同样容纳在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前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以及前述的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电气连接;示出了一复位操作机构6,该复位操作机构6与前述的电磁脱扣机构4相配合;示出了一端盖7,该端盖7在对应于前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的基座1固定,藉由该端盖7对前述电磁脱扣机构4蔽护;示出了一护饰盖8,该护饰盖8在对应于前述基座1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1固定,在该护饰盖8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端盖7的位置开设有一端盖让位腔81,端盖7与该端盖让位腔81相配合,前述复位操作机构6探出端盖7。
继续见图1,在前述基座1的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腔底壁上并且位于腔底壁的左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接地插脚孔111,而在腔底壁的右端开设有彼此前后对应的一对静插脚孔112,接地插脚孔111与该对静插脚孔112共同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前述的触头机构5穿过接地插脚孔111以及一对静插脚孔112与前述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电气连接,在前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间隔构成有一组电源进线隔离板122,各两相邻的电源进线隔离板1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电源线引入腔1221,前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对应于电源线引入腔1221的右侧,在前述的端盖7上开设有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复位操作按钮孔72、试验按钮孔73和显示灯孔74,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位于端盖7的左端并且与前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相对应,复位操作按钮孔72位于端盖7的右端,试验按钮孔73和显示灯孔74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位于电源接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与复位操作按钮孔72之间,前述的电磁脱扣机构4探出前述试验按钮孔73以及显示灯孔74,前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探出前述的复位操作按钮孔72,前述的护饰盖8同时与前述的基座前固定翼14以及基座后固定翼15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上开设有一左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21,在前述的基座右固定翼13上开设有一右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31,在前述的基座前固定翼14上开设有一前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41,在前述的基座后固定翼15上开设有一后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51。在实际使用时由相应的螺钉在对应于左、右、前、后固定翼安装孔121、131、141、151的位置将基座1与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诸如86型、118型或120型安装盒固定,但并非受到前面例举的安装盒的限制,即还可与其它盒体固定或者直接固定在墙体的合理位置。当与86型安装盒固定时,启用前述的前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41和后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51;当与120型安装盒固定时,启用前述的左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21以及右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31;当与118型安装盒或墙体固定时,则选择相对应的固定翼安装固定孔。
继续见图1,在前述基座1的基座前侧壁和基座后侧壁上各构成有一对端盖卡钩16,而在前述端盖7的端盖前侧壁和端盖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端盖卡钩16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端盖定位卡脚75,藉由该对端盖定位卡脚75与一对端盖卡钩16的配合而使端盖7与基座1固定并且处于对设置在前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的前述电磁脱扣机构4蔽护的状态.
前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包括火线进线接线柱21、零线进线接线柱22和地线进线接线柱23,该火线进线接线柱21、零线进线接线柱22和地线进线接线柱23在对应于前述电源线引入腔1221的右侧的位置嵌置在预设于前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上的相应的接线柱腔内,并且在火线进线接线柱21上配设有一火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11,在零线进线接线柱22上配设有一零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21,而在地线进线接线柱23上配设有一地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31,前述的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的数量有三个并且分别对应于前述的火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11、零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21和地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31。
前述的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包括底盖31、火线出线接线柱32、零线出线接线柱33和地线出线接线柱34,底盖31在对应于前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位置通过底盖固定螺钉312与前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该底盖31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底盖腔311,在该底盖腔311的右端的居中位置以并行于底盖31的长边方向的状态构成有一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3111,火线出线接线柱32嵌置在底盖腔311的右端后侧并且配设有一火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321,零线出线接线柱33嵌置在底盖腔311的右端前侧并且配设有一零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331,地线出线接线柱34在对应于前述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3111的左端的位置嵌置在底盖腔311内并且配设有一地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341,由图1的示意可知,火线出线接线柱32与零线出线接线柱33是彼此对应的,并且地线出线接线柱33、火线出线接线柱32以及零线出线接线柱33三者形成三角形的位置关系,其中,前述火线出线接线柱32与零线出线接线柱33之间由前述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3111的右端隔离;前述的触头机构5与前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21、零线进线接线柱22以及地线进线接线柱23电气连接,并且还与前述的火线出线接线柱32、零线出线接线柱33以及地线出线接线柱34电气连接。
由图1所示,在前述基座前固定翼14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护饰盖前卡脚嵌槽142,而在前述基座后固定翼15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护饰盖后卡脚嵌槽(图中未示出),在前述护饰盖8朝向下的一侧的前方并且在对应于护饰盖前卡脚嵌槽142的位置构成有护饰盖前卡脚82,而在对应于前述护饰盖后卡脚嵌槽的位置构成有护饰盖后卡脚83,护饰盖前卡脚82与护饰盖前卡脚嵌槽142嵌配,而护饰盖后卡脚83与前述的护饰盖后卡脚嵌槽嵌配。前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上下移动地与前述电磁操作机构4相配合。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电磁脱扣机构4包括电磁脱扣器基座41、推杆座42、电磁脱扣器43、摆臂44、摇臂45、电路板46、试验按钮47、显示灯48和零序电流互感器49,电磁脱扣器基座41设置在即插嵌在前述的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该电磁脱扣器基座41具有一电磁脱扣器腔411和一摆臂腔412,摆臂腔412位于电磁脱扣器腔411的右侧并且与电磁脱扣器腔411相通,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摆臂腔412的位置开设有一摆臂前轴头槽413,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摆臂前轴头槽413的位置开设有一摆臂后轴头槽414,藉由该摆臂前、后轴头槽413、414使摆臂腔412与外界相通,推杆座42与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右端固定,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将推杆座42与电磁脱扣器基座41形成一体结构,该推杆座42构成有一推杆滑动腔421,该推杆滑动腔421与前述的摆臂腔412相对应并且相通,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前侧壁上开设有一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而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的位置开设有一摇臂后轴头支承孔423,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前侧壁上并且位于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的右侧的位置以及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位于摇臂后轴头支承孔423的右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导块滑槽424,电磁脱扣器43设置在前述电磁脱扣器腔411内并且与摆臂44相配合,摆臂44设置在前述的摆臂腔412内,该摆臂44的基部前侧具有一摆臂前轴头441,而摆臂44的基部后侧具有一摆臂后轴头442,摆臂前轴头441途经即穿过前述摆臂前轴头槽413伸展到摆臂腔412外并且与前述的触头机构5相配合,摆臂后轴头442途经前述摆臂后轴头槽414伸展到摆臂腔412外并且同样与前述的触头机构5相配合,摇臂45与摆臂44相配合并且在摇臂45朝向前述复位操作机构6的一端构成有一摇臂头451,在摇臂45的前侧中部延伸有一摇臂前轴头452,而在摇臂45的后侧中部延伸有一摇臂后轴头453,摇臂前轴头452枢置在前述的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上,而摇臂后轴头453枢置在前述的摇臂后轴头支承孔423上,电路板46设置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上部,在该电路板46的右端的中部开设有一推杆座让位腔461,该推杆座让位腔461与前述推杆滑动腔421相对应,试验按钮47以及显示灯48设置在电路板46上并且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该试验按钮47探出前述的试验按钮孔73,而显示灯48探出前述的显示灯孔74,零序电流互感器49在对应于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前述的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前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设置在前述推杆滑动腔421内并且与前述的导块滑槽424滑动配合,该复位操作机构6还与前述的摇臂头451相配合,前述的复位操作按钮孔72与前述的推杆座让位腔461相对应。
继续见图2,在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左侧壁的上沿构成有一对电路板定位销415,在前述推杆座42的推杆座前侧壁以及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背对前述推杆滑动腔421的一侧即朝向外的一侧的上部各构成有一电路板限位嵌槽425,在前述电路板46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电路板定位销415的位置开设有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孔462,一对电路板定位销415与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孔462相配合,电路板46的右端的前述推杆座让位腔461的前后腔壁与前述电路板限位嵌槽425嵌配。
继续见图2,在前述的电路板46上开设有一对线圈导线孔463,在前述的摆臂44上开设有一铁芯配合槽443,前述的电磁脱扣器43包括支架431、磁轭432、线圈433、铁芯434(也可称“衔铁”,以下同)和反力弹簧435,支架431设置在前述电磁脱扣器腔411内,磁轭432以及线圈433设置在支架431上,线圈433的一对线圈引出导线4331穿过一对线圈导线孔463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铁芯434与线圈433相配合,该铁芯434的右端伸出线圈433并且伸展到支架431的右侧,在铁芯434的右端构成有一铁芯凹腔4341,该铁芯凹腔4341与前述的铁芯配合槽443相配合,反力弹簧435设置在铁芯434的左端。申请人之所以未对电磁脱扣器43作详细的说明,是因为就电磁脱扣器43的自身结构而言属于常规技术,例如可参见中国专利CN104465251B、CN201374291Y、CN201421812Y、CN2335255Y、CN1276453Y 和CN202678257U,等等。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申请人将电磁脱扣器43应用于壁装式的漏电保护器属于首创。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使用与CN106384702A(内置式漏电保护模块)公开的脱扣器结构相仿的电磁脱扣器。
继续见图2,在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延伸有一动触片前支承轴416,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动触片前支承轴416的位置延伸有一动触片后支承轴417,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的末端设置有一前弹簧4161,该前弹簧4161由卡设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的前弹簧限位卡簧4162限定,在动触片后支承轴417的末端设置有一后弹簧4171,该后弹簧4171由卡设在动触片后支承轴417上的后弹簧限位卡簧4172限定。
仍见图2,前述的触头机构5包括位于前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的第一静插脚51、第二静插脚52、第一动触片53、第二动触片54和接地插脚55,第一静插脚51对应于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后侧并且在穿过前述的一对静插脚孔112中的其中一个静插脚孔(位于图1所示的一对静插脚孔112中的后面的一个静插脚孔)后与前述的火线出线接线柱32电气插嵌连接,在该第一静插脚51朝向第一动触片53的一侧即朝向第一动触片53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静触头511,第二静插脚52对应于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前侧并且在穿过前述的一对静插脚孔112中的另一个静插脚孔(位于图1所示的一对静插脚孔112中的前面的一个静插脚孔)后与前述的零线出线接线柱33电气插嵌连接,在该第二静插脚52朝向第二动触片54的一侧即朝向第二动触片54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静触头521,第一动触片53位于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后侧,在该第一动触片53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动触片支承座531,该第一动触片支承座531套置在前述的动触片后支承轴417上并且与第一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32电气连接,而该第一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32设置在动触片后支承轴417上并且通过火线软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与前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21电气连接,第一动触片53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朝向前述第一静插脚51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动触头533,该第一动触头533对应于前述第一静触头511的上方,第二动触片54位于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前侧,在该第二动触片54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二动触片支承座541,该第二动触片支承座541套置在前述的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并且与第二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42电气连接,而该第二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42设置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并且通过零线软连接线(图中未示出)与前述的零线进线接线柱22电气连接,第二动触片54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朝向前述第二静插脚52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动触头543,该第二动触头543对应于前述第二静触头521的上方。前述的摆臂后轴头442对应于前述第一动触片53的上方并且与第一动触片53接触,前述的摆臂前轴头441对应于前述第二动触片54的上方并且与第二动触片54接触,接地插脚55在穿过前述的接地插脚孔111后与前述的地线出线接线柱34电气插嵌连接,前述的后弹簧4171位于前述的第一动触片支承座531与前述的后弹簧限位卡簧4172之间,前述的前弹簧4161位于前述的第二动触片支承座541与前述的前弹簧限位卡簧4162之间。
继续见图2,在前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动触片前支承轴416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前扭簧脚抵挡凸缘418,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动触片后支承轴417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后扭簧脚抵挡凸缘(图中未示出),在动触片支承轴417上还套置有一后扭簧4173,该后扭簧4173的后扭簧第一扭簧脚41731抵挡在前述的后扭簧脚抵挡凸缘上,而后扭簧4173的后扭簧第二扭簧脚41732抵挡在前述第一动触片53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还套置有一前扭4163,该前扭簧4163的前扭簧第一扭簧脚41631抵挡在前述的前扭簧脚抵挡凸缘418上,而前扭簧4163的前扭簧第二扭簧脚41632抵挡在前述的第二动触片54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
继续见图2,前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包括一推杆61、一复位按钮62和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在对应于前述导块滑槽424的位置支承在前述推杆座42的底部,推杆61设置在前述的推杆滑动腔421内,该推杆61的底部支承在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上,并且与前述的推杆座让位腔461相对应,在该推杆61的推杆前侧壁以及推杆后侧壁上各构成有一对推杆滑动导块611,该对推杆滑动导块611探入前述的导块滑槽424内并且与导块滑槽424滑动配合,在推杆61朝向前述摇臂45的一侧构成有一摇臂头腔612,前述的摇臂头451探入该摇臂头腔612内,具体是:在摇臂头腔612的摇臂头腔右腔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摇臂头451的位置开设有一摇臂头探入孔6121,摇臂头451的右端即摇臂头451的末端探入前述摇臂头探入孔6121内,在推杆61的上端固定有一复位按钮固定座613,复位按钮62固定在该复位按钮固定座613上并且探入前述复位操作按钮孔72。
继续见图1,在前述基座左固定翼12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弧形的固定翼进线导槽123,并且在对应于该固定翼进线导槽123的位置以腾空于基座左固定翼12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有压线板124,该压线板124的两端各配设有一压线板固定螺钉1241,该压线板固定螺钉1241与构成于基座左固定翼12上的螺钉座125固定,在前述护饰盖8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固定翼进线导槽123的位置开设有一半圆弧形的护饰盖导线腔84,在基座左固定翼12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固定翼进线导槽123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撬盖引导凹坑126。
图中未示出的电源线如火线、零线以及地线自固定翼进线导槽123引入并且由压线板124限定。火线与前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21固定,零线与前述的零线进线接线柱22固定,地线与前述的地线进线接线柱23固定,并且前述的火线软连接线以及零线软连接线途经前述零序电流互感器49的互感器中心孔491后分别与前述的第一动触片电连接板532以及第二动触片电连接板542电气连接。依据专业常识,穿过互感器中心孔941的前述火线即火线软连接线及零线即零线软连接线的电流矢量和不等于零,零序电流互感器49产生感应电流并输出至电路板46,电路板46上的回路接通,前述的线圈433有电流流过,产生磁场并吸动铁芯434。
按下复位操作机构6的结构体系的复位按钮62,使推杆61向下位移,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压缩而储能,与此同时,由于电磁脱扣机构4的结构体系的摇臂45的摇臂头451与推杆61的摇臂头腔611相对应,因而在推杆61下行时,将摇臂头451下压,而摇臂45的左端与摇臂前、后轴头452、453为回转中心向上翘起,此时在电磁脱扣器43的反力弹簧435的反力下即在反力弹簧435的弹簧力下将铁芯434向右推,使摆臂44在摆臂前、后轴头441、442的导引下向下位移,由摆臂前、后轴头441、442分别将第二、第一动触片54、53向下压,第一动触头533与第一静触头511接触,第二动触头543与第二静触头521接触,电路接通。
当电路出现漏电情形时,例如用电器漏电时,那么如前述,零序电流互感器49产生感应电流并输出至电路板46,电路板46上的回路接通,线圈433有电流流过,产生磁场并在克服反力弹簧435的反力下使铁芯434向左位移,由于铁芯434的右端通过其铁芯凹腔4341在对应于摆臂44的铁芯配合槽443的位置与摆臂44连结,因而当铁芯434向右位移时,带动摆臂44脱离摇臂45,在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的作用即回复力作用下使推杆61及复位按钮62上行,此时第一动触片53在后扭簧4173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起,使第一动触头533与第一静触头511分离,同时第二动触片54在前扭簧4163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起,使第二动触头543与第二静触头521分离,从而切断电源,即完成自由脱扣而分断电源。
前述的试验按钮47也可以使电源分断,实际上其是模拟输入了一个漏电电流,通过电路板46将信号放大,触发电磁脱扣器43工作,将铁芯434吸合,也就是使铁芯434向左位移,按前述过程而分断电源,反之,按下复位按钮62,按前述过程而接通电源。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一基座(1)并且该基座(1)还有一基座左固定翼(12)、一基座右固定翼(13)、一基座前固定翼(14)和一基座后固定翼(15),基座左固定翼(12)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左侧,基座右固定翼(13)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右侧,基座前固定翼(14)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前侧,基座后固定翼(15)位于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后侧;一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该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设置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上;一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该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在对应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位置与所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一电磁脱扣机构(4)和一触头机构(5),电磁脱扣机构(4)设置在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触头机构(5)相配合,而触头机构(5)同样容纳在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以及所述的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电气连接;一复位操作机构(6),该复位操作机构(6)与所述的电磁脱扣机构(4)相配合;一端盖(7),该端盖(7)在对应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上方的位置与所述的基座(1)固定,藉由该端盖(7)对所述电磁脱扣机构(4)蔽护;一护饰盖(8),该护饰盖(8)在对应于所述基座(1)的上方的位置与基座(1)固定,在该护饰盖(8)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端盖(7)的位置开设有一端盖让位腔(81),端盖(7)与该端盖让位腔(81)相配合,所述复位操作机构(6)探出端盖(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1)的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腔底壁上并且位于腔底壁的左端的居中位置开设有一接地插脚孔(111),而在腔底壁的右端开设有彼此前后对应的一对静插脚孔(112),所述的触头机构(5)穿过接地插脚孔(111)以及一对静插脚孔(112)与所述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电气连接,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朝向上的一侧的中部间隔构成有一组电源进线隔离板(122),各两相邻的电源进线隔离板(122)之间的空间构成为电源线引入腔(1221),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对应于电源线引入腔(1221)的右侧,在所述的端盖(7)上开设有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复位操作按钮孔(72)、试验按钮孔(73)和显示灯孔(74),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位于端盖(7)的左端并且与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相对应,复位操作按钮孔(72)位于端盖(7)的右端,试验按钮孔(73)和显示灯孔(74)以彼此左右对应的状态位于电源接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与复位操作按钮孔(72)之间,所述的电磁脱扣机构(4)探出所述试验按钮孔(73)以及显示灯孔(74),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探出所述的复位操作按钮孔(72),所述的护饰盖(8)同时与所述的基座前固定翼(14)以及基座后固定翼(15)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上开设有一左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21),在所述的基座右固定翼(13)上开设有一右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31),在所述的基座前固定翼(14)上开设有一前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41),在所述的基座后固定翼(15)上开设有一后固定翼安装固定孔(1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1)的基座前侧壁和基座后侧壁上各构成有一对端盖卡钩(16),而在所述端盖(7)的端盖前侧壁和端盖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端盖卡钩(16)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对端盖定位卡脚(75),藉由该对端盖定位卡脚(75)与一对端盖卡钩(16)的配合而使端盖(7)与基座(1)固定并且处于对设置在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的所述电磁脱扣机构(4)蔽护的状态;所述的引入电源接线机构(2)包括火线进线接线柱(21)、零线进线接线柱(22)和地线进线接线柱(23),该火线进线接线柱(21)、零线进线接线柱(22)和地线进线接线柱(23)在对应于所述电源线引入腔(1221)的右侧的位置嵌置在所述的基座左固定翼(12)上,并且在火线进线接线柱(21)上配设有一火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11),在零线进线接线柱(22)上配设有一零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21),而在地线进线接线柱(23)上配设有一地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31),所述的电源进线端子螺钉操作让位孔(71)的数量有三个并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的火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11)、零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21)和地线进线端子定位螺钉(231);所述的引出电源接线机构(3)包括底盖(31)、火线出线接线柱(32)、零线出线接线柱(33)和地线出线接线柱(34),底盖(31)在对应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的位置与所述基座(1)的底部固定,该底盖(31)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底盖腔(311),在该底盖腔(311)的右端的居中位置以并行于底盖(31)的长边方向的状态构成有一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3111),火线出线接线柱(32)嵌置在底盖腔(311)的右端后侧并且配设有一火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321),零线出线接线柱(33)嵌置在底盖腔(311)的右端前侧并且配设有一零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331),地线出线接线柱(34)在对应于所述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3111)的左端的位置嵌置在底盖腔(311)内并且配设有一地线出线端子定位螺钉(341),其中,所述火线出线接线柱(32)与零线出线接线柱(33)之间由所述接线柱绝缘隔离凸台(3111)的右端隔离;所述的触头机构(5)与所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21)、零线进线接线柱(22)以及地线进线接线柱(23)电气连接,并且还与所述的火线出线接线柱(32)、零线出线接线柱(33)以及地线出线接线柱(34)电气连接;在所述基座前固定翼(14)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护饰盖前卡脚嵌槽(142),而在所述基座后固定翼(15)的左端和右端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各构成有一护饰盖后卡脚嵌槽,在所述护饰盖(8)朝向下的一侧的前方并且在对应于护饰盖前卡脚嵌槽(142)的位置构成有护饰盖前卡脚(82),而在对应于所述护饰盖后卡脚嵌槽的位置构成有护饰盖后卡脚(83),护饰盖前卡脚(82)与护饰盖前卡脚嵌槽(142)嵌配,而护饰盖后卡脚(83)与所述的护饰盖后卡脚嵌槽嵌配;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上下移动地与所述电磁脱扣机构(4)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脱扣机构(4)包括电磁脱扣器基座(41)、推杆座(42)、电磁脱扣器(43)、摆臂(44)、摇臂(45)、电路板(46)、试验按钮(47)、显示灯(48)和零序电流互感器(49),电磁脱扣器基座(41)设置在所述的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该电磁脱扣器基座(41)具有一电磁脱扣器腔(411)和一摆臂腔(412),摆臂腔(412)位于电磁脱扣器腔(411)的右侧并且与电磁脱扣器腔(411)相通,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摆臂腔(412)的位置开设有一摆臂前轴头槽(413),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摆臂前轴头槽(413)的位置开设有一摆臂后轴头槽(414),藉由该摆臂前、后轴头槽(413、414)使摆臂腔(412)与外界相通,推杆座(42)与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右端固定,该推杆座(42)构成有一推杆滑动腔(421),该推杆滑动腔(421)与所述的摆臂腔(412)相对应并且相通,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前侧壁上开设有一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而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的位置开设有一摇臂后轴头支承孔(423),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前侧壁上并且位于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的右侧的位置以及在推杆座(42)的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位于摇臂后轴头支承孔(423)的右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导块滑槽(424),电磁脱扣器(43)设置在所述电磁脱扣器腔(411)内并且与摆臂(44)相配合,摆臂(44)设置在所述的摆臂腔(412)内,该摆臂(44)的基部前侧具有一摆臂前轴头(441),而摆臂(44)的基部后侧具有一摆臂后轴头(442),摆臂前轴头(441)途经所述摆臂前轴头槽(413)伸展到摆臂腔(412)外并且与所述的触头机构(5)相配合,摆臂后轴头(442)途经所述摆臂后轴头槽(414)伸展到摆臂腔(412)外并且同样与所述的触头机构(5)相配合,摇臂(45)与摆臂(44)相配合并且在摇臂(45)朝向所述复位操作机构(6)的一端构成有一摇臂头(451),在摇臂(45)的前侧中部延伸有一摇臂前轴头(452),而在摇臂(45)的后侧中部延伸有一摇臂后轴头(453),摇臂前轴头(452)枢置在所述的摇臂前轴头支承孔(422)上,而摇臂后轴头(453)枢置在所述的摇臂后轴头支承孔(423)上,电路板(46)设置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上部,在该电路板(46)的右端的中部开设有一推杆座让位腔(461),该推杆座让位腔(461)与所述推杆滑动腔(421)相对应,试验按钮(47)以及显示灯(48)设置在电路板(46)上并且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该试验按钮(47)探出所述的试验按钮孔(73),而显示灯(48)探出所述的显示灯孔(74),零序电流互感器(49)在对应于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左侧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的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并且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设置在所述推杆滑动腔(421)内并且与所述的导块滑槽(424)滑动配合,该复位操作机构(6)还与所述的摇臂头(451)相配合,所述的复位操作按钮孔(72)与所述的推杆座让位腔(461)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左侧壁的上沿构成有一对电路板定位销(415),在所述推杆座(42)的推杆座前侧壁以及推杆座后侧壁上并且背对所述推杆滑动腔(421)的一侧的上部各构成有一电路板限位嵌槽(425),在所述电路板(46)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电路板定位销(415)的位置开设有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孔(462),一对电路板定位销(415)与一对电路板定位销孔(462)相配合,电路板(46)的右端的所述推杆座让位腔(461)的前后腔壁与所述电路板限位嵌槽(425)嵌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电路板(46)上开设有一对线圈导线孔(463),在所述的摆臂(44)上开设有一铁芯配合槽(443),所述的电磁脱扣器(43)包括支架(431)、磁轭(432)、线圈(433)、铁芯(434)和反力弹簧(435),支架(431)设置在所述电磁脱扣器腔(411)内,磁轭(432)以及线圈(433)设置在支架(431)上,线圈(433)的一对线圈引出导线(4331)穿过一对线圈导线孔(463)与电路板(46)电气连接,铁芯(434)与线圈(433)相配合,该铁芯(434)的右端伸出线圈(433)并且伸展到支架(431)的右侧,在铁芯(434)的右端构成有一铁芯凹腔(4341),该铁芯凹腔(4341)与所述的铁芯配合槽(443)相配合,反力弹簧(435)设置在铁芯(434)的左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延伸有一动触片前支承轴(416),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动触片前支承轴(416)的位置延伸有一动触片后支承轴(417),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的末端设置有一前弹簧(4161),该前弹簧(4161)由卡设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的前弹簧限位卡簧(4162)限定,在动触片后支承轴(417)的末端设置有一后弹簧(4171),该后弹簧(4171)由卡设在动触片后支承轴(417)上的后弹簧限位卡簧(4172)限定;所述的触头机构(5)包括位于所述脱扣机构容纳腔(11)内的第一静插脚(51)、第二静插脚(52)、第一动触片(53)、第二动触片(54)和接地插脚(55),第一静插脚(51)对应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后侧并且在穿过所述的一对静插脚孔(112)中的其中一个静插脚孔后与所述的火线出线接线柱(32)电气插嵌连接,在该第一静插脚(51)朝向第一动触片(53)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静触头(511),第二静插脚(52)对应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的前侧并且在穿过所述的一对静插脚孔(112)中的另一个静插脚孔后与所述的零线出线接线柱(33)电气插嵌连接,在该第二静插脚(52)朝向第二动触片(54)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静触头(521),第一动触片(53)位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后侧,在该第一动触片(53)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一动触片支承座(531),该第一动触片支承座(531)套置在所述的动触片后支承轴(417)上并且与第一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32)电气连接,而该第一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32)设置在动触片后支承轴(417)上并且通过火线软连接线与所述的火线进线接线柱(21)电气连接,第一动触片(53)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一静插脚(51)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一动触头(533),该第一动触头(533)对应于所述第一静触头(511)的上方,第二动触片(54)位于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前侧,在该第二动触片(54)的左端构成有一第二动触片支承座(541),该第二动触片支承座(541)套置在所述的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并且与第二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42)电气连接,而该第二动触片导电连接板(542)设置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并且通过零线软连接线与所述的零线进线接线柱(22)电气连接,第二动触片(54)的右端构成为自由端并且在朝向所述第二静插脚(52)的一侧固定有一第二动触头(543),该第二动触头(543)对应于所述第二静触头(521)的上方,所述的摆臂后轴头(442)对应于所述第一动触片(53)的上方并且与第一动触片(53)接触,所述的摆臂前轴头(441)对应于所述第二动触片(54)的上方并且与第二动触片(54)接触,接地插脚(55)在穿过所述的接地插脚孔(111)后与所述的地线出线接线柱(34)电气插嵌连接,所述的后弹簧(4171)位于所述的第一动触片支承座(531)与所述的后弹簧限位卡簧(4172)之间,所述的前弹簧(4161)位于所述的第二动触片支承座(541)与所述的前弹簧限位卡簧(4162)之间,其中:在所述电磁脱扣器基座(41)的电磁脱扣器基座前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片前支承轴(416)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前扭簧脚抵挡凸缘(418),而在电磁脱扣器基座后侧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动触片后支承轴(417)的上方的位置延伸有一后扭簧脚抵挡凸缘,在动触片支承轴(417)上还套置有一后扭簧(4173),该后扭簧(4173)的后扭簧第一扭簧脚(41731)抵挡在所述的后扭簧脚抵挡凸缘上,而后扭簧(4173)的后扭簧第二扭簧脚(41732)抵挡在所述第一动触片(53)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在动触片前支承轴(416)上还套置有一前扭簧(4163),该前扭簧(4163)的前扭簧第一扭簧脚(41631)抵挡在所述的前扭簧脚抵挡凸缘(418)上,而前扭簧(4163)的前扭簧第二扭簧脚(41632)抵挡在所述的第二动触片(54)的中部朝向下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操作机构(6)包括一推杆(61)、一复位按钮(62)和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在对应于所述导块滑槽(424)的位置支承在所述推杆座(42)的底部,推杆(61)设置在所述的推杆滑动腔(421)内,推杆(61)的底部支承在一对推杆复位弹簧(63)上,并且与所述的推杆座让位腔(461)相对应,在该推杆(61)的推杆前侧壁以及推杆后侧壁上各构成有一对推杆滑动导块(611),该对推杆滑动导块(611)探入所述的导块滑槽(424)内并且与导块滑槽(424)滑动配合,在推杆(61)朝向所述摇臂(45)的一侧构成有一摇臂头腔(612),所述的摇臂头(451)探入开设在摇臂头腔(612)的摇臂头腔右腔壁上的摇臂头探入孔内,在推杆(61)的上端固定有一复位按钮固定座(613),复位按钮(62)固定在该复位按钮固定座(613)上并且探入所述复位操作按钮孔(7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装式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左固定翼(12)的左端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一横截面形状呈半圆弧形的固定翼进线导槽(123),并且在对应于该固定翼进线导槽(123)的位置以腾空于基座左固定翼(12)的上方的状态设置有压线板(124),该压线板(124)的两端各配设有一压线板固定螺钉(1241),该压线板固定螺钉(1241)与构成于基座左固定翼(12)上的螺钉座(125)固定,在所述护饰盖(8)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固定翼进线导槽(123)的位置开设有一半圆弧形的护饰盖导线腔(84),在基座左固定翼(12)的左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固定翼进线导槽(123)的两侧的位置各构成有一撬盖引导凹坑(126)。
CN201711121484.5A 2017-11-14 2017-11-14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Active CN1076808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1484.5A CN107680885B (zh) 2017-11-14 2017-11-14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21484.5A CN107680885B (zh) 2017-11-14 2017-11-14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0885A true CN107680885A (zh) 2018-02-09
CN107680885B CN107680885B (zh) 2019-08-16

Family

ID=6114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21484.5A Active CN107680885B (zh) 2017-11-14 2017-11-14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8088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36979A (zh) * 2011-09-30 2012-05-02 浙江路美思电气有限公司 暗装接线式漏电保护器
JP2013037799A (ja) * 2011-08-04 2013-02-21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回路遮断器
CN105788976A (zh) * 2014-12-24 2016-07-20 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07474388U (zh) * 2017-11-14 2018-06-08 常熟市立得电器有限公司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37799A (ja) * 2011-08-04 2013-02-21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回路遮断器
CN102436979A (zh) * 2011-09-30 2012-05-02 浙江路美思电气有限公司 暗装接线式漏电保护器
CN105788976A (zh) * 2014-12-24 2016-07-20 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07474388U (zh) * 2017-11-14 2018-06-08 常熟市立得电器有限公司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80885B (zh) 2019-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11766B1 (en) Circuit interrupting device with end of life testing functions
US6437700B1 (en)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US4010431A (en) Switch for electrical wall receptacle with ground fault protection
CA1249002A (en) Ground fault module for ground fault circuit breaker
US4034266A (en) Electric wall receptacle with ground fault protection
US7576959B2 (en) Circuit interrupt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end-of-life test
US7116191B2 (en)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 with reverse wiring protection
US4595894A (en)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ing system
US6949995B2 (en) Electrical circuit interrupter
US4686600A (en) Modular ground fault circuit breaker
US20060238933A1 (en) Ground fault circuit interrupters providing end of the life test
JPS60189136A (ja) 接地事故遮断器
US20080094765A1 (en) Circuit interrupting device with automatic end of life test
CA2503618A1 (en) Gfci wiring device with integral relay module
CN102136401A (zh) 带漏电保护的小型断路器
CN207474388U (zh)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CN201323167Y (zh) 漏电断路器
CN107680885A (zh) 壁装式漏电保护器
CN108155067B (zh) 一种火线和零线都可断开的漏电断路器
MXPA05003308A (es) Modulo interruptor de circuito de falla a tierra compacto.
CN208061987U (zh)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CN108376631B (zh) 一种小体积1p+n漏电断路器
CN105788976A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CN206595591U (zh) 一种防震配电箱
CN207474389U (zh) 一种漏电保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