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79178A -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79178A
CN107679178A CN201710909915.8A CN201710909915A CN107679178A CN 107679178 A CN107679178 A CN 107679178A CN 201710909915 A CN201710909915 A CN 201710909915A CN 107679178 A CN107679178 A CN 107679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fall
msub
mrow
mtd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099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颜丙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pur Softwar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pur Softwar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pur Softwar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pur Softwar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099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79178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79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791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3Updating
    • G06F16/2358Change logging, detection, and notif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6Visual data mining; Browsing structured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1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e.g.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or climate sim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根据更新值和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展示更新后的待展示降雨量集。对实时读取到的更新值进行校验,以滤除异常数据,使得展示结果不包括异常数据,故本方案能够提高降雨量展示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降雨量展示在水利等行业领域极其重要,比如防汛部门可以根据展示的降雨量结果,做好相应防汛措施。
目前,可以定期读取各雨量站的降雨量数据,并将读取到的降雨量数据进行展示。
但是,异常降雨量数据的存在易降低降雨量展示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能够提高降雨量展示的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还包括:
S1: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
S2: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执行S3;
S3:根据所述更新值和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S4:展示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所述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所述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计算至少一个所述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判断所述更新值与所述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所述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位于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ΔXi=(Xi-Xi-1)i≥2
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其中,n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的个数,Xi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个降雨量,所述第i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1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ΔXmin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小值,ΔXmax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大值,kmax为第一预设权重,kmin为第二预设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包括每一个所述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所述S3,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将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所述更新值的加和,以对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S4,包括: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插值算法的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以及展示所述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其中,所述插值算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含障碍的样条函数、地形转栅格、趋势面法中的任意一种。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系统,包括:
触发器,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
校验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触发同步模块;
所述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值和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进一步地,所述校验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所述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所述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计算至少一个所述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判断所述更新值与所述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校验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所述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位于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ΔXi=(Xi-Xi-1)i≥2
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其中,n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的个数,Xi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个降雨量,所述第i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1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ΔXmin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小值,ΔXmax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大值,kmax为第一预设权重,kmin为第二预设权重。
进一步地,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包括每一个所述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所述同步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将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所述更新值的加和,以对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展示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插值算法的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以及展示所述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其中,所述插值算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含障碍的样条函数、地形转栅格、趋势面法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根据更新值和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展示更新后的待展示降雨量集。对实时读取到的更新值进行校验,以滤除异常数据,使得展示结果不包括异常数据,故本发明能够提高降雨量展示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雨量展示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
步骤102: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
步骤103: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执行步骤104,否则,结束当前流程。
步骤104:根据所述更新值和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步骤105:展示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根据更新值和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展示更新后的待展示降雨量集。对实时读取到的更新值进行校验,以滤除异常数据,使得展示结果不包括异常数据,故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降雨量展示的准确性。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降雨量展示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其中,第一服务器的源数据库中可以存储有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第二服务器的空间数据库中可以存储有GIS空间数据库降雨量基础表。
详细地,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中可以记录有若干雨量站对应的降雨量组,各降雨量组中的数据可以为相应雨量站在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雨量。
详细地,GIS空间数据库降雨量基础表中可以记录有上述若干雨量站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这一累计降雨量通常可以为相应雨量站当天的累计降雨量。比如,当日的20:00至次日的20:00可以为一标准时间段,该标准时间段内的降雨量总计可以为当前的累计降雨量。如此,在经过一个标准时间段后,比如可以在每天的20:00,对各累计降雨量进行数值清空。
对应地,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中记录的数据,可以为各水量站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实时降雨量原始值,故可以持续记录,而不执行清空处理。
举例来说,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可以如下述表1所示,GIS空间数据库降雨量基础表可以如下述表2所示:
表1
序号 第1次更新 第2次更新 第3次更新
雨量站1 2mm 3mm 0mm
雨量站2 5mm 4mm 0mm
…… …… …… ……
表2
序号 第1次更新
雨量站1 2mm
雨量站2 5mm
…… ……
请参照上述表1,表1中的“2mm、3mm、0mm”这一个降雨量组可以为雨量站1对应的降雨量组,“5mm、4mm、0mm”这一个降雨量组可以为雨量站2对应的降雨量组。
请参照上述表2,表2所示内容即可以为上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详细地,由于不同雨量站的降雨量记录方式不同,对于任一降雨量组,其中的各降雨量可以为时段降雨量,也可以为日降雨量。当然,时段降雨量的实时性与日降雨量相比较高。
此外,时段降雨量的时段长短可以不同,比如雨量站1每1h更新一次降雨量,其时段长度为1h,雨量站2每3h更新一次降雨量,其时段长度为3h。通常情况下,易发生洪涝灾情的地区,该地区内雨量站的时段降雨量的时段长度较短。
因此,表1中还可以记录有各降雨量的更新时间。同理,由于表1更新时,这一更新可以实时同步到表2,故表2中也可以记录有各累计降雨量的更新时间。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2,包括: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新增一更新值时,获取所述更新值。
以上述表1为例,假设雨量站1每1h更新一次降雨量。比如在当日的20:00至次日的20:00这一标准时间段,假设20:00至21:00有2mm的降雨量,故第1次更新的降雨量为2mm。如此,雨量站1对应的降雨量组发生更新,从而可以获取这一更新值,即更新值为2mm。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包括每一个所述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所述步骤104,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将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所述更新值的加和,以对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基于上述内容,根据该更新值:2mm,可以对表2所示的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详细地,更新值为相应雨量站在一标准时间段内的降雨量,而非累计降雨量,且待展示降雨量集中的累计降雨量为不包含该更新值的累计数据。因此,可以计算上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上述更新值的加和,并将计算出的加和更新替换上述目标累计降雨量。
例如,由于可以在20:00在表2中记录的各累计降雨量进行清零,故当表1中存在雨量站1的更新值:2mm时,可以将表2中的雨量站1的累计降雨量更新为2mm,更新结果可以如上述表2所示。
同理,雨量站1持续降雨,在21:00至22:00有3mm的降雨量,故第2次更新的降雨量为3mm,从而获取到更新值:3mm。基于该更新值:2mm,可以对表2所示的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即可以将雨量站1的累计降雨量由2mm更新替换为5mm。其中,5mm=2mm+3mm。
基于上述内容,假设雨量站1降雨结束,在22:00至23:00无降雨量,故第3次更新的降雨量为0mm,从而获取到更新值:0mm。基于该更新值:0mm,可以对表2所示的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即可以将雨量站1的累计降雨量由5mm更新替换为5mm。其中,5mm=5mm+0mm。如此,说明自当天20:00开始至此次更新为止,雨量站1的降雨情况为累计降雨5mm。
如此,基于上述表1的更新情况,表2中雨量站2在第1次更新时的累计降雨量可以为5mm,在第2次更新时的累计降雨量可以为9mm,在第3次更新时的累计降雨量可以为9mm。如此,说明自当天20:00开始至此次更新为止,雨量站2的降雨情况为累计降雨9mm。
详细地,更新值的异常性校验至少可以包括下述5种实现方式:
方式1:根据人为预设经验值进行校验;
方式2:根据其他雨量站的同一时间段内的降雨量进行校验;
方式3:根据同一雨量站的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雨量进行校验;
方式4:上述方式1、方式2和方式3中的任意两种方式的组合;
方式5:上述方式1、方式2和方式3的组合。
详细地,对应于上述方式1: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不大于所述目标雨量站对应的预设经验值。
详细地,基于不同雨量站所在地区的降雨特点,不同雨量站的预设经验值可以不同。通常情况下,易突发暴雨地区的雨量站的预设经验值通常较高,不经常下雨地区的雨量站的预设经验值通常较低。如此,这一经验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特定需求而预先确定。
详细地,对应于上述方式2: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所述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所述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计算至少一个所述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判断所述更新值与所述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通常情况下,同一时间段内,相临近区域的降雨情况及降雨量相差不大,如此可以根据相临近区域的雨量站的当前降雨量对目标雨量站的更新值进行异常性校验。
当然,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当不存在上述第一降雨量组时,可以报警提醒以通知相应工作人员并结束当前流程,或者直接继续执行后续流程。
例如,目标雨量站为雨量站A,获取到的更新值为XA,其中,雨量站A的地图定位位置为位置A,更新值XA的记录时间为21:00。假设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中记录有100个雨量站对应的降雨量组,故可以从该100个雨量站中确定出符合条件的雨量站。比如,该100个雨量站中仅雨量站B、雨量站C和雨量站D符合要求,即三者与雨量站A间的物理距离均不大于相应设定值。如此,可以从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中读取三者最后一次更新的降雨量。假设雨量站B在21:10更新了降雨量XB,雨量站C在21:30更新了降雨量XC,雨量站D在22:10更新了降雨量XD,故三者与XA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分别为10min、30min、70min。若上述第二预设阈值为60min,可知雨量站D不符合要求。因此,可以计算降雨量XB和降雨量XD的平均值,并与更新值XA进行对比。通常情况下,该平均值与更新值XA应相差不大,否则,可以认为更新值XA异常。
详细地,对应于上述方式3: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所述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位于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内。
举例来说,假设目标降雨量组为“1mm、3mm、5mm、4mm、2mm、0mm”,该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这6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分别为20:00、21:00、22:00、23:00、0:00、1:00,其中,1:00更新的0mm为更新值。若第三预设阈值为4h。由于20:00与1:00之间间隔5h,故该目标降雨量组中存在4个临近降雨量,分别为3mm、5mm、4mm、2mm。如此,可以基于该4个临近降雨量以生成一降雨量校正范围。通常情况下,更新值应落入该生成的降雨量校正范围内,否则,可以认为该更新值异常。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为了说明一种降雨量校正范围的确定实现方式,所以,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下述公式(1)、下述公式(2)和下述公式(3);
ΔXi=(Xi-Xi-1)i≥2(2)
其中,n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的个数,Xi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个降雨量,所述第i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1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ΔXmin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小值,ΔXmax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大值,kmax为第一预设权重,kmin为第二预设权重。
例如,基于上述内容,更新值为0mm,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为上述4个临近降雨量:3mm、5mm、4mm、2mm,故n=4,X1=3mm,X2=5mm,X3=4mm,X4=2mm。
根据上述公式(2),经计算,△X4=-2mm,△X3=-1mm,△X2=2mm,则集合(ΔX2,……,ΔXn)为(-2mm,-1mm,2mm),其中,该集合中的最小值ΔXmin=-2mm,该集合中的最大值ΔXmax=2mm。
根据上述公式(3),由于X4<X3,故可以设置kmax=1.5,kmin=1。
根据上述公式(1),经计算,Y1=0mm,Y2=4mm,即降雨量校正范围为[0,4],故更新值0mm正常,可以继续执行后续流程。
详细地,对于上述方式4:
将任意两种方式组合时,各方式的执行顺序可以不固定。
比如,假设本发明一实施例利用方式1和方式2共同进行校验,则可以先执行方式1,若方式1的判断结果为正常,则可以继续执行方式2,若方式2的判断结果仍为正常,则可以继续执行后续流程。当然,若方式1的判断结果为异常,可以结束当前流程,无需继续执行方式2。
详细地,对于上述方式5:
与上述方式4相类似,将上述3种方式组合时,各方式的执行顺序可以不固定。比如,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可以顺序执行方式1、方式2和方式3。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05,包括: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插值算法的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以及展示所述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其中,所述插值算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含障碍的样条函数、地形转栅格、趋势面法中的任意一种。
详细地,可以预先确定好各雨量站的在GIS地图上的定位位置,基于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以在GIS地图上显示各雨量站的当前累计降雨量。
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可以使用反距离权重法模型以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应于上述方式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
步骤202:在监测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新增一更新值时,获取更新值。
步骤203:判断更新值是否不大于目标雨量站对应的预设经验值,若是,执行步骤204,否则,执行异常处理并结束当前流程。
步骤204: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步骤205:计算至少一个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
步骤206:判断更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若是,执行步骤207,否则,执行异常处理并结束当前流程。
步骤207:确定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步骤208:根据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
详细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上述公式(1)、上述公式(2)和上述公式(3)。
步骤209:判断更新值是否位于降雨量校正范围内,若是,执行步骤210,否则,执行异常处理并结束当前流程。
步骤210:根据包括有每一个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的待展示降雨量集,确定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
步骤211:将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更新值的加和,以对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步骤212:根据更新后的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反距离权重法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以及展示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综上所述,本方法实施例可以实时采集各雨量站的降雨量数据,并对采集到的降雨量数据进行校验,校验通过时可以执行同步更新处理,从而可以展示同步更新处理后的累计降雨量情况。因此,展示结果准确、及时,故可以大大提高GIS地图的响应周期。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降雨量展示系统,包括:
触发器301,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
校验模块302,用于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触发同步模块303;
所述同步模块303,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值和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展示模块304,用于展示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详细地,降雨量展示系统可以包括第一服务器和第二服务器。其中,第一服务器的源数据库中可以存储有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第二服务器的空间数据库中可以存储有GIS空间数据库降雨量基础表。其中,该水利标准库降雨量表中可以存储有上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和各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标识;该GIS空间数据库降雨量基础表中可以存储有上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详细地,该第一服务器可以包括上述触发器和校验模块,该第二服务器可以包括上述同步模块和展示模块。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验模块3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所述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所述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计算至少一个所述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判断所述更新值与所述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校验模块3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所述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位于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内。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上述公式(1)、上述公式(2)和上述公式(3)。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包括每一个所述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所述同步模块30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将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所述更新值的加和,以对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展示模块304,具体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插值算法的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以及展示所述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其中,所述插值算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含障碍的样条函数、地形转栅格、趋势面法中的任意一种。
上述系统内的各单元、各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根据更新值和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展示更新后的待展示降雨量集。对实时读取到的更新值进行校验,以滤除异常数据,使得展示结果不包括异常数据,故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提高降雨量展示的准确性。
2、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实时采集各雨量站的降雨量数据,并对采集到的降雨量数据进行校验,校验通过时可以执行同步更新处理,从而可以展示同步更新处理后的累计降雨量情况。因此,展示结果准确、及时,故可以大大提高GIS地图的响应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因素。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还包括:
S1: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
S2: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执行S3;
S3:根据所述更新值和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S4:展示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所述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所述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
计算至少一个所述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
判断所述更新值与所述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所述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
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位于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Y</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in</mi>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o>,</mo> <msub> <mi>Y</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ax</mi>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mtd> <mtd>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in</mi> </msub> </mrow> <mo>|</mo> <mo>)</mo> <mo>&gt;</mo> <mn>0</mn>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Y</mi> <mn>1</mn> </msub> <mo>=</mo> <mn>0</mn> <mo>,</mo> <msub> <mi>Y</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ax</mi>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mtd> <mtd>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in</mi> </msub> </mrow> <mo>|</mo> <mo>)</mo> <mo>&amp;le;</mo> <mn>0</mn>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ΔXi=(Xi-Xi-1)i≥2
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row>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gt;</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gt;</mo> <msub> <mi>X</mi> <mrow>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lt;</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lt;</mo> <msub> <mi>X</mi> <mrow>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X</mi> <mrow>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n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的个数,Xi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个降雨量,所述第i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1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ΔXmin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小值,ΔXmax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大值,kmax为第一预设权重,kmin为第二预设权重。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包括每一个所述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所述S3,包括: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将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所述更新值的加和,以对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和/或,
所述S4,包括: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插值算法的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以及展示所述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其中,所述插值算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含障碍的样条函数、地形转栅格、趋势面法中的任意一种。
6.一种降雨量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触发器,用于确定至少一个降雨量组,其中,不同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不同;在监测到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任一目标降雨量组发生更新时,获取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更新值;
校验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校验规则,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正常,若是,触发同步模块;
所述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更新值和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雨量站,对预设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展示模块,用于展示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雨量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验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至少一个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第一降雨量组,其中,所述第一降雨量组对应的雨量站的定位位置与所述目标雨量站的定位位置间的距离差不大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一降雨量组中的最新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计算至少一个所述最新降雨量的平均值;判断所述更新值与所述平均值的差值是否位于预设差值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降雨量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验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中的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其中,所述临近降雨量的记录时间与所述更新值的记录时间的时间差不大于第三预设阈值;根据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生成降雨量校正范围;判断所述更新值是否位于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雨量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包括:[Y1,Y2],
所述降雨量校正范围满足第一公式、第二公式和第三公式;
所述第一公式包括: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Y</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in</mi>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o>,</mo> <msub> <mi>Y</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ax</mi>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mtd> <mtd>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in</mi> </msub> </mrow> <mo>|</mo> <mo>)</mo> <mo>&gt;</mo> <mn>0</mn>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Y</mi> <mn>1</mn> </msub> <mo>=</mo> <mn>0</mn> <mo>,</mo> <msub> <mi>Y</mi> <mn>2</mn> </msub> <mo>=</mo>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ax</mi> </msub> </mrow> <mo>|</mo> <mo>)</mo> </mrow> </mrow> </mtd> <mtd> <mrow> <mo>(</mo>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o>&amp;times;</mo> <mo>|</mo> <mrow> <msub> <mi>&amp;Delta;X</mi> <mi>min</mi> </msub> </mrow> <mo>|</mo> <mo>)</mo> <mo>&amp;le;</mo> <mn>0</mn>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所述第二公式包括:
ΔXi=(Xi-Xi-1)i≥2
所述第三公式包括: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row> <mi>m</mi> <mi>a</mi> <mi>x</mi> </mrow> </msub> <mo>&gt;</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gt;</mo> <msub> <mi>X</mi> <mrow>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lt;</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lt;</mo> <msub> <mi>X</mi> <mrow>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sub> <mi>k</mi> <mi>max</mi> </msub> <mo>=</mo> <msub> <mi>k</mi> <mi>min</mi> </msub> </mrow> </mtd> <mtd> <mrow> <msub> <mi>X</mi> <mi>n</mi> </msub> <mo>=</mo> <msub> <mi>X</mi> <mrow> <mi>n</mi> <mo>-</mo> <mn>1</mn> </mrow> </msub>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其中,n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的个数,Xi为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个降雨量,所述第i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晚于所述至少一个临近降雨量中的第i-1个降雨量的记录时间,ΔXmin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小值,ΔXmax为集合(ΔX2,……,ΔXn)中的最大值,kmax为第一预设权重,kmin为第二预设权重。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所述的降雨量展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包括每一个所述降雨量组对应的累计降雨量;
所述同步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降雨量组对应的目标累计降雨量;将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更新替换为所述目标累计降雨量与所述更新值的加和,以对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进行更新处理;
和/或,
所述展示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更新后的所述待展示降雨量集,利用插值算法的模型生成降雨量等值线面地理信息系统GIS地图,以及展示所述降雨量等值线面GIS地图;
其中,所述插值算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克里金法、自然邻域法、样条函数、含障碍的样条函数、地形转栅格、趋势面法中的任意一种。
CN201710909915.8A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76791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9915.8A CN107679178A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09915.8A CN107679178A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79178A true CN107679178A (zh) 2018-02-09

Family

ID=61138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09915.8A Pending CN107679178A (zh) 2017-09-29 2017-09-29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791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1538A (zh) * 2019-04-30 2019-08-09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CN117570375A (zh) * 2024-01-15 2024-02-20 唐山市开文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管网可视化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5164A1 (en) * 2004-10-05 2006-04-20 Leyton Stephen M Forecast deci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512621A (zh) * 2013-10-22 2014-01-15 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03941312A (zh) * 2014-04-08 2014-07-23 河海大学 一种远程雨量监测系统
CN104537083A (zh) * 2014-12-31 2015-04-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降水预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5164A1 (en) * 2004-10-05 2006-04-20 Leyton Stephen M Forecast decis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3512621A (zh) * 2013-10-22 2014-01-15 北京科百宏业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CN103941312A (zh) * 2014-04-08 2014-07-23 河海大学 一种远程雨量监测系统
CN104537083A (zh) * 2014-12-31 2015-04-2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子地图的降水预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1538A (zh) * 2019-04-30 2019-08-09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CN110111538B (zh) * 2019-04-30 2021-06-25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山洪灾害动态监测预警分析系统
CN117570375A (zh) * 2024-01-15 2024-02-20 唐山市开文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管网可视化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70375B (zh) * 2024-01-15 2024-04-02 唐山市开文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管网可视化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4503B (zh) 一种监控指标数据异常数据识别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15226B (zh) 一种运营指标异常监测方法
CN102183621B (zh) 水产养殖溶解氧浓度在线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2201037B (zh) 农业灾害预测方法
CN104881783A (zh) 电子银行账户欺诈行为及风险检测方法与系统
CN106502871B (zh) 监管系统的告警阈值动态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03310388B (zh) 基于信源熵的电网运行综合指数计算方法
CN108550047A (zh) 交易量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19124B (zh) 一种集合天气预报修订方法及系统
CN104469833A (zh) 一种基于用户感知的异构网络运维管理方法
CN107766888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005711B (zh) 获取统计线损的方法及装置
CN110059915A (zh) 一种冬小麦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动态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7330464A (zh) 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440283A (zh) 一种测点数据的补缺系统及补缺方法
CN107679178A (zh) 一种降雨量展示方法及系统
CN103366091A (zh) 基于多级阈值指数加权平均的异常报税数据检测方法
CN106526710A (zh) 一种雾霾预测方法及装置
Mirzabaev Climate volatility and change in Central Asia: Economic impacts and adaptation
CN111859292A (zh) 一种夜间用水活跃小区的供水漏损监测方法
CN103439758B (zh) 用于雨传感器的数据处理方法
CN117036112B (zh) 一种土地规划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及方法
CN105046089B (zh) 一种预测强降雨及洪涝灾害的方法
CN106780181A (zh) 一种景区自动调价的方法及系统
Allen et al.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calculated risk to scheduling of supplemental irrigation, I. Concep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