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64047A -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64047A
CN107664047A CN201610614650.4A CN201610614650A CN107664047A CN 107664047 A CN107664047 A CN 107664047A CN 201610614650 A CN201610614650 A CN 201610614650A CN 107664047 A CN107664047 A CN 107664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wall face
cam
central shaft
engine
adjus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146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64047B (zh
Inventor
王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1465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64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6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64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64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13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composite camshafts, e.g. with cams being able to move relative to the cam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3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02Valve drive
    • F01L1/04Valve drive by means of cams, camshafts, cam discs, eccentrics or the like
    • F01L1/047Camshafts
    • F01L2001/0471Assembled camshafts
    • F01L2001/0473Composite camshafts, e.g. with cams or cam sleeve being able to move relative to the inner camshaft or a cam adjusting ro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13/0015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 F01L13/0036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 F01L2013/0052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for optimising engine performances by modifying valve lift according to various working parameters, e.g. rotational speed, load, torque the valves being driven by two or more cams with different shape, size or timing or a single cam profiled in axial and radial direction with cams provided on an axially slidable slee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3/00Modifications of valve-gear to facilitate reversing, braking, starting, changing compression ratio, or other specific operations
    • F01L2013/10Auxiliary actuators for variable valve timing
    • F01L2013/101Electro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包括中心轴和凸轮部,中心轴可旋转的支撑在发动机的壳体上;凸轮部设置在中心轴上,能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凸轮部上至少设置有两类凸轮,且凸轮部的一端具有第一弧形面,第一弧形面能够随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弧形面,第二弧形面能够随第一旋转轴的旋转而旋转。当第二弧形面和第一弧形面贴合时,第一弧形面能够带动第二弧形面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二弧形面在旋转的同时推动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移动,使相应的一类凸轮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

Description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凸轮轴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作用是控制气门的开启和闭合动作。传统的凸轮轴由中心轴和若干凸轮组成,凸轮轴通常将凸轮和中心轴铸造成一个整体;或者,先分别铸造凸轮和中心轴,然后再加工连接成一个整体。这种凸轮轴的凸轮型线只有一种,该凸轮型线的设计是对发动机在全工况下的平衡性选择,因此,只能使发动机在某一转速范围下处于最佳的配气相位,当发动机转速很低或很高时,其配气相位就会处于不理想的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发动机所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车用发动机的性能,开发了一种可变气门技术。其中,包括AVS可变气门升程技术。该技术为每个气门设计了两组以上不同形状或不同角度的凸轮,通过驱动件切换两组不同的凸轮,从而改变气门的打开行程、打开正时,为发动机在各种工况和转速下提供了更高的进、排气效率。
AVS可变气门升程技术中,所采用的凸轮轴,包括:中心轴和凸轮;凸轮设置在中心轴上,并可以根据气缸的数量设置多个,凸轮与中心轴不能相对转动,但能够沿中心轴轴向移动;凸轮用于在中心轴的特定转角位置处打开或关闭对应气缸上的气门。通过凸轮的轴向移动,可以使凸轮运动到至少两个轴向位置,在不同轴向位置,气门对应不同的凸轮,因而能够改变气门的打开行程或打开正时。
现有技术中,改变凸轮的位置,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在凸轮轴上设置导向部,导向部固定连接凸轮,导向部上设置沟槽;还包括可控制的插销,插销与沟槽配合;使得当导向部围绕凸轮轴的中心轴旋转运动时,导向部沿凸轮轴的轴向运动,从而改变凸轮在凸轮轴上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凸轮轴上的凸轮沿凸轮轴的轴向移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包括:中心轴,可旋转的支撑在发动机的壳体上;凸轮部,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类凸轮,一类凸轮对应一种吸气或排气过程;所述凸轮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能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从而使相应的一类凸轮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所述凸轮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凸轮部轴向一端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环绕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一弧形面能够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轴向一侧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二弧形面能够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使第一驱动件推动所述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弧形面沿周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两相邻位置中一个为起始位置,另一个为结束位置,当起始位置与第一弧形面贴合时,其中一类凸轮处于气门位置,随着第二弧形面和第一弧形面的旋转,第二弧形面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时,相邻类的凸轮处于气门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以相同的线速度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在周向方向上各个位置均可以贴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弧形面带动所述第二弧形面旋转。
可选的,所述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远离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中心轴往复运动,使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分离。
可选的,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还控制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二弧形面沿周向方向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起始位置、结束位置;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远离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中心轴往复运动,使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分离;涡簧,当所述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分离时,所述涡簧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使所述起始位置正对所述第一弧形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面为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弧形斜面,在同一圆周上,斜面上各个点到中心轴的距离相等。
可选的,所述第二弧形面在周向上各个位置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所述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二弧形面在第一弧形面的带动下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沿周向方向,所述第二弧形面被所述位置分割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结束位置之间为一部分,相邻两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可选的,所述凸轮部的所述一端具有去顶锥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为所述去顶锥面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环形曲面,所述第二弧形面为所述环形曲面的一部分。
可选的,所述凸轮部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
可选的,所述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当所述凸轮部触碰所述限位件时,停止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一类凸轮为一个凸轮组,一个凸轮组对应一种吸气或排气过程,一个凸轮组至少包括两个凸轮,当所述凸轮部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时,能使相应的一个凸轮组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
可选的,所述凸轮部具有两个凸轮组,一个凸轮组包括两个凸轮;所述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固定设置在凸轮组的两个凸轮之间,当所述凸轮触碰所述轴承盖时,所述凸轮部停止轴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凸轮部具有凸轮载体,所述凸轮载体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能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所述凸轮载体上固定设置至少两类凸桃,所述凸桃沿中心轴轴向分布,所述凸桃和所述凸轮载体构成所述凸轮。
可选的,所述凸轮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凸轮部轴向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所述第三弧形面环绕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三弧形面能够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所述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弧形面轴向一侧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旋转轴和第四弧形面,所述第四弧形面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第四弧形面能够与所述第三弧形面贴合,使第二驱动件推动所述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移动;所述第四弧形面沿周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两相邻位置中一个为起始位置,另一个为结束位置,当起始位置与第三弧形面贴合时,其中一类凸轮处于气门位置,随着第四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的旋转,第四弧形面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三弧形面贴合时,相邻类的凸轮处于气门位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三弧形面和所述第四弧形面分离;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所述第四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分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气门机构,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以上所述气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技术方案的凸轮轴调节装置,包括中心轴、凸轮部和第一驱动件,凸轮部设置在中心轴上;通过在凸轮部的一端设置第一弧形面,在第一驱动件上设置能够与第一弧形面相贴合的第二弧形面,当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贴合时,第一驱动件能够推动凸轮部沿中心轴移动,改变凸轮部上凸轮的位置,从而使相应的凸轮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本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在效果上,能够基本达到现有技术的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运行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的仰视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另一凸轮轴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凸轮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如图1所示,凸轮轴调节装置100包括导向部11,导向部上设置第一滑槽111、第二滑槽112;导向部11还具有中心孔113,中心孔113内设置凸轮轴(图中未示出),凸轮轴能够围绕中心轴线13旋转;导向部11能够沿凸轮轴轴向移动,但无法与凸轮轴相对转动,导向部11的一端至少与凸轮轴上一个的凸轮部固定连接。
凸轮轴调节装置100还包括驱动部12,驱动部12具有与第一滑槽111、第二滑槽112相配合的插销121,插销121的一端能够伸入第一滑槽111、第二滑槽112中,插销121的另一端固装有磁铁块122;驱动部12还具有电磁线圈123,电磁线圈123与电源124电路连接,电路上设置电路开关125;磁铁块122、电磁线圈123设置在空腔壳体126内。
当需要改变凸轮轴上凸轮的位置时,闭合电路开关125,电磁线圈123产生磁场,磁场将磁铁块122推向空腔壳体126的下部,插销121一端进入第一滑槽111或第二滑槽112中;由于导向部11围绕中心轴线13旋转,但插销121沿中心轴线13的轴向方向固定,因而插销121能够推动导向部11沿中心轴线13的轴向方向移动,从而推动与导向部11固定连接的凸轮部沿中心轴线13的轴向方向移动,改变凸轮的位置。
以上是现有技术中改变凸轮在凸轮轴上位置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构思不同的技术方案,用于解决凸轮沿凸轮轴轴向移动,改变凸轮位置的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2、图3,本发明中,凸轮轴调节装置200包括中心轴21,中心轴21可旋转的支撑在发动机的壳体(图中未示出)上。中心轴21上设置有凸轮部22,凸轮部22具有至少两类凸轮,一类凸轮对应一种吸气或排气过程,凸轮部22能随中心轴21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当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时,能够使凸轮部22上相应的凸轮处于发动机的气门(图中未示出)位置。
凸轮部22还具有位于凸轮部22轴向一端的第一弧形面23a,第一弧形面23a环绕中心轴21,能够随中心轴21的旋转而旋转。
凸轮轴调节装置200还包括位于第一弧形面23a轴向一侧的第一驱动件23,第一驱动件23具有第一旋转轴231和第二弧形面23b,第一旋转轴231垂直于中心轴21。第二弧形面23b能够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使第一驱动件23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
第二弧形面23b沿周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两相邻位置中一个为起始位置,另一个为结束位置,当起始位置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时,凸轮部22上的一类凸轮处于气门位置,随着第二弧形面23a和第一弧形面23b的旋转,当结束位置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时,相邻类的凸轮处于气门位置。
参考图2,凸轮部22具有凸轮载体220,凸轮载体220套设在中心轴21上,能随中心轴21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凸轮载体220上固定设置至少两类凸桃,凸桃沿中心轴轴向分布,凸桃和凸轮载体构成以上所述的凸轮。
本实施例中,凸轮载体220上固定设置两个凸桃,分别为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沿中心轴21轴向分布。在发动机工作时,仅第一凸桃221或第二凸桃222处于发动机气门位置,用于调节气门的开闭,因而本实施例中,凸轮部22仅对应一个发动机的气门。当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时,能够改变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的位置,从而使其中一个凸桃离开气门位置,而使另外一个凸桃移动到气门位置。若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具有不同的角位置,则能改变所在气门的打开正时,若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的具有不同的最高点位置,则能改变所在气门的打开行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部也可以不设置凸轮载体和凸桃;此时,凸轮部至少包括两类凸轮,凸轮套设在中心轴上。具体可参照图9,凸轮部52包括两个凸轮,分别为第一凸轮521、第二凸轮522;第一凸轮521、第二凸轮522套设在中心轴21上,并沿中心轴21轴向分布。其工作原理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类似,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载体220上可以固定设置3个以上凸桃;凸轮部52可以包括3个以上凸轮。
参考图3,第一驱动件23能够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的原因在于:第二弧形面23b上不同位置离第一旋转轴231的距离不同,当第二弧形面23b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且旋转时,若保持第一旋转轴231的位置不变,从离第一旋转轴231位置较近的aa与第一弧形面23a相贴合,运动至离第一旋转轴231位置较远的bb与第一弧形面23a相贴合,便能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
继续参考图2、图3,凸轮部22的轴向一端为去顶锥面,第一弧形面23a为去顶锥面的一部分;第一驱动件23具有环绕第一旋转轴231的环形曲面,第二弧形面23b为环形曲面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23a和第二弧形面23b在周向方向上各个位置均可以贴合;且当第一弧形面23a和第二弧形面23b贴合时,第一弧形面23a能够带动第二弧形面23b旋转;当第一弧形面23a带动第二弧形面23b旋转时,第一弧形面23a、第二弧形面23b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第一驱动件能够推动凸轮部在中心轴上轴向移动的条件下,也可以将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设计为仅在部分位置上贴合,在其他位置上,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具有间隙。第二弧形面也可以不由第一弧形面带动,而是由第一旋转轴驱动旋转;此时,为了使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不产生相对运动而相互摩擦,优选的,使第二弧形、第一弧形面以相同的线速度旋转。
继续参考图2,第一弧形面23a为相对于中心轴21的弧形斜面,且在同一圆周上,弧形斜面上各个点到中心轴21的距离相等。为了保证第二弧形面23b能够与第一弧形面23a相贴合,第二弧形面23b也为弧形斜面,且第二弧形面23b上斜面与中心轴21的角度β等于第一弧形面23a上斜面与中心轴21的角度α,α为大于零小于等于90度的夹角。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23a背向中心轴21,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第一弧形面、第二弧形面能够贴合,并使第一驱动件能够推动凸轮部在中心轴上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第一弧形面也可以面向中心轴。
凸轮部22还包括第一导向部223,第一导向部223固装在凸轮部22的轴向一端,使得第一弧形面23a能够设置在第一导向部22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可以直接设置在凸轮部的一端。
继续参考图3,本发明的第二弧形面23b被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分割成至少两部分,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之间为一部分,相邻两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本实施例中,第二弧形面23b沿周向方向仅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起始位置aa、结束位置bb,因而,第二弧形面23b被起始位置aa、结束位置bb分割为两部分,起始位置aa、结束位置bb为平滑过渡位置。
本实施例中,凸轮部22仅具有两个凸桃,分别为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当起始位置aa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时,第一凸桃221处于气门位置;在第二弧形面23b围绕第一旋转轴231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23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当第二弧形面23b旋转至使结束位置bb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时,第二凸桃222处于气门位置。
从起始位置aa旋转至结束位置bb的过程中,刚好使第二凸桃222运动至第一凸桃221之前所在位置的控制原理如下:
第一凸桃221、第二凸桃222沿中心轴21轴向方向具有距离差L。起始位置aa与第一旋转轴231的距离为L1,结束位置bb与第一旋转轴的距离为L2,L2与L1的距离差为第一凸桃221和第二凸桃222之间的距离差L。因此,将第一驱动件23移动至使第二弧形面23b上起始位置aa与第一弧形面23a相贴合,第二弧形面23b在第一弧形面23a的带动下围绕第一旋转轴231旋转,并且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方向移动;当第二弧形面23b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部位由起始位置aa旋转至结束位置bb时,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的距离刚好为第一凸桃221与第二凸桃222在中心轴21轴向方向上的距离L。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载体上可以设置两个以上凸桃,并使两个相邻凸桃沿中心轴轴向方向上距离相等。当第一驱动件推动一次凸轮部后,可以再次调整第一驱动件的位置,使第二弧形面上的起始位置再次与第一弧形面相贴合;第二弧形面在第一弧形面的带动下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并且再次推动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移动;重复以上步骤,第一驱动件能够连续的推动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移动,实现多个凸桃的切换。
凸轮轴调节装置200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一执行单元控制第一驱动件23,沿远离中心轴21、靠近中心轴21往复运动,使第一弧形面23a与第二弧形面23b贴合、分离。第一执行单元还能控制第一旋转轴231进行旋转。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执行单元包括电磁阀(图中未示出)和涡簧(图中未示出),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23沿远离中心轴21、靠近中心轴21往复运动,使第一弧形面23a与所述第二弧形面23b贴合、分离;当第一弧形面23a与第二弧形面23b分离时,涡簧能够驱动第一旋转轴231旋转,使起始位置aa正对第一弧形面23a。
第一执行单元的作用在于,能够实现第一驱动件23的位置调整。当需要推动凸轮部移动时,第一执行单元能够控制第一驱动件23使第二弧形面23b上的起始位置aa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当第二弧形面23b旋转至结束位置bb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时,第一执行单元能够控制第一驱动件23使第二弧形面23b离开第一弧形面23a。
继续参照图2,凸轮部22还具有位于凸轮部22轴向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24a,第三弧形面24a环绕中心轴21,能够随中心轴21的旋转而旋转。凸轮轴调节装置200还包括位于上述第三弧形面24a轴向一侧的第二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4具有第二旋转轴241和第四弧形面24b,第二旋转轴241垂直于中心轴21。第四弧形面24b能够与第三弧形面24a贴合,使第二驱动件24推动所述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
第四弧形面24b沿周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两相邻位置中一个为起始位置,另一个为结束位置,当起始位置与第三弧形面24a贴合时,其中一类凸轮处于气门位置,随着第四弧形面24b和第三弧形面23a的旋转,第四弧形面24b的结束位置与第三弧形面23a贴合时,相邻类的凸轮处于气门位置。
第二驱动件24能够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的原因可参照第一驱动件23,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驱动件24推动凸轮部22移动的方向与第一驱动件23推动凸轮部22移动的方向相反。
参考图2、图3,凸轮部22的轴向另一端为去顶锥面,第三弧形面24a为去顶锥面的一部分;第二驱动件24具有环绕第二旋转轴241的环形曲面,第四弧形面23b为环形曲面的一部分。
本实施例中,第三弧形面24a和第四弧形面24b在周向方向上各个位置均可以贴合;且当第三弧形面24a和第四弧形面24b贴合时,第三弧形面24a能够带动第四弧形面24b旋转;当第三弧形面24a带动第四弧形面24b旋转时,第三弧形面24a、第四弧形面24b具有相同的线速度。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第二驱动件能够推动凸轮部在中心轴上轴向移动的条件下,也可以将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设计为仅在部分位置上贴合,在其他位置上,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具有间隙。第四弧形面也可以不由第三弧形面带动,而是由第二旋转轴驱动旋转;此时,为了使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不产生相对运动而相互摩擦,优选的,使第三弧形、第四弧形面以相同的线速度旋转。
继续参考图2,第三弧形面24a为相对于中心轴21的弧形斜面,且在同一圆周上,弧形斜面上各个点到中心轴21的距离相等。为了保证第四弧形面234能够与第三弧形面24a相贴合,第四弧形面24b也为弧形斜面,且第四弧形面24b上斜面与中心轴21的角度等于第三弧形面24a上斜面与中心轴21的角度。本实施例中,第三弧形面24a背向中心轴21,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证第三弧形面、第四弧形面能够贴合,并使第二驱动件能够推动凸轮部在中心轴上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第三弧形面也可以面向中心轴。
凸轮部22还包括第二导向部224,第二导向部224固装在凸轮部22的轴向另一端,使得第三弧形面24a能够设置在第二导向部224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弧形面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凸轮部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四弧形面24b与第二弧形面23b相同,沿周向方向仅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起始位置、结束位置,第四弧形面24b被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分割为两部分,起始位置、结束位置为平滑过渡位置。起始位置到第二旋转轴241的距离与结束位置到第二旋转轴241的距离的差值为L,刚好等于第一凸桃221和第二凸桃222之间的距离差L。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驱动件23、第二驱动件24互不干扰,当第一弧形面23a与第二弧形面23b贴合时,第三弧形面24a和第四弧形面24b分离。当第三弧形面24a与第四弧形面24b贴合时,第一弧形面23a和第二弧形面23b分离。
凸轮轴调节装置200还包括第二执行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执行单元控制第二驱动件24,沿远离中心轴21、靠近中心轴21往复运动,使第三弧形面24a与第四弧形面24b贴合、分离。第二执行单元还能控制第一旋转轴231进行旋转。第二执行单元的作用可以参照第一执行单元。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执行单元可以与第一执行单元合并为一个执行单元,同时控制第一驱动件23和第二驱动件24。
继续参照图2,在中心轴21上还设置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25、第二限位件26,第一限位件25设置在第一导向部223的右侧,用于限制凸轮部21沿中心轴轴向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第二限位件26设置在第二导向部224的左侧,用于限制凸轮部21沿中心轴轴向向左移动的最大距离。
本实施例凸轮轴调节装置运行如下:
参照图4(a),当第一凸桃221处于气门位置时,若希望使第二凸桃222移动至气门位置,可以通过第一执行单元控制第一旋转轴231旋转,使第二弧形面的起始位置aa旋转至与第一弧形面23a相对。具体的,当第二弧形面23b离开第一弧形面23a时,第一执行单元中的涡簧控制第一驱动件23完成自动复位,即使第二弧形面的起始位置aa正对第一弧形面23a。
参照图4(b),通过第一执行单元控制第一驱动件23运动至使第二弧形面23b与第一弧形面23a相贴合,具体的,第一执行单元中的电磁阀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23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使第二弧形面23b与第一弧形面23a相贴合。此时,贴合位置正好在起始位置aa处;发动机工作时,凸轮部22随着中心轴21的旋转而旋转,第一弧形面23a、第三弧形面24a也随着中心轴21的旋转而旋转;因而,第二弧形面23b在第一弧形面23a的带动下,能够围绕第一旋转轴231旋转,第二弧形面23b在旋转的同时,推动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
参照图4(c),当第二弧形面23b与第一弧形面23a贴合部位由近端aa旋转至远端bb时,凸轮部2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的距离刚好为L,此时,第二凸桃222运动至气门位置,而第一凸桃221离开气门位置,完成凸轮的切换;第二导向部224与第二限位件26接触,第二限位件26用于定位凸轮部22在中心轴上的位置,并防止凸轮部22向左移动过多的距离。
完成凸轮的切换后,第一执行单元控制第一驱动件23运动第二弧形面23b与第一弧形面23a分离,具体的,第一执行单元中的电磁阀通过控制第一驱动件23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使第一弧形面23a和第二弧形面23b分离,当第二弧形面23b离开第一弧形面23a时,第一执行单元中的涡簧控制第一驱动件23完成自动复位,使第二弧形面的起始位置aa正对第一弧形面23a。
当第二凸桃222处于气门位置,希望使第一凸桃221移动至气门位置时,可以通过第二执行单元控制第二旋转轴241旋转,使第四弧形面24b的起始位置旋转至与第三弧形面24a相对,具体可参照上述第一凸桃221切换第二凸桃222运行方式,不再赘述。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5、图6,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凸轮载体322上设置有3个凸桃,分别为第一凸桃321、第二凸桃322、第三凸桃323,沿中心轴21轴向分布。第一凸桃321、第二凸桃322之间,第二凸桃322、第三凸桃323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在发动机工作时,仅第一凸桃321、第二凸桃322、第三凸桃323中的其中一个处于发动机气门位置,用于调节气门的开闭。
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推动凸轮部32能够沿中心轴21移动不同的距离,第二弧形面33b沿周向方向具有三个位置,分别为第一位置xx、第二位置yy、第三位置zz。第二弧形面33b被上述三个位置分割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位置xx、第二位置yy之间的第一部分,第二位置yy、第三位置zz之间的第二部分,第三位置zz、第一位置xx之间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当第一位置xx与第一弧形面33a贴合时,第一凸桃321处于气门位置;在第二弧形面33b围绕第一旋转轴331旋转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33推动凸轮部3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当第二弧形面33b旋转至使第二位置yy与第一弧形面33a贴合时,第二凸桃322处于气门位置;当第二弧形面33b继续围绕第一旋转轴331旋转,第一驱动件33继续推动凸轮部3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当第二弧形面33b旋转至使第三位置zz与第一弧形面33a贴合时,第三凸桃323处于气门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桃321、第二凸桃322沿中心轴21轴向方向具有距离差M,第二凸桃322、第三凸桃323沿中心轴21轴向方向具有距离差N。第一位置xx与第一旋转轴331的距离为L1,第二位置yy与第一旋转轴331的距离为L2,第三位置zz与第一旋转轴331的距离为L3。L2与L1的距离差为第一凸桃321和第二凸桃322之间的距离差M,L3与L2的距离差为第二凸桃322和第三凸桃323之间的距离差N。
因此,当第二弧形面33b与第一弧形面33a贴合部位由第一位置xx旋转至第二位置yy时,凸轮部3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的距离刚好为第一凸桃321与第二凸桃322在中心轴21轴向方向上的距离M;当第二弧形面33b与第一弧形面33a贴合部位由第二位置yy旋转至第三位置zz时,凸轮部3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的距离刚好为第二凸桃322与第三凸桃323在中心轴21轴向方向上的距离M。
本实施例中,第二位置yy即是第一部分的结束位置,又是第二部分33n的起始位置,其作用在于:当第一凸桃321处于气门位置,希望使第三凸桃323移动至气门位置时,可以使第二弧形面33b与第一弧形面33a贴合部位由第一位置yy直接旋转至第三位置zz,实现凸轮的切换。而不用先使第二凸桃322切换第一凸桃321,再使第三凸桃323切换第二凸桃322,简化了切换过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可以不共用第二位置,而是分别拥有自己的起始位置、结束位置,此时,在一次切换过程中,只能实现相邻两个凸轮的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部上可以设置3个以上凸轮,但需要保证相邻两凸轮之间距离为M或N或M+N,即能够对应第二弧形面上各个位置到第一旋转轴的距离的差值。当第一驱动件推动一次凸轮部后,可以再次调整第一驱动件的位置,使第二弧形面上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再次与第一弧形面相贴合;第二弧形面在第一弧形面的带动下围绕第一旋转轴旋转,并且再次推动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移动;重复以上步骤,第一驱动件能够连续的推动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方向移动,实现多个凸轮的切换。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弧形面还可以具有3个以上更多的位置,具体设计方式与本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
参照图5,凸轮部32还具有位于凸轮部32轴向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34a,凸轮轴调节装置200还具有第二驱动件34,第二驱动件34具有第二旋转轴341和第四弧形面34b。
第四弧形面34b上位置的布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二弧形面33b,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凸轮轴调节装置运行方式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7,凸轮部42具有至少两个凸桃组,一个凸桃组至少包括两个凸桃,当凸轮部42沿中心轴21轴向移动时,能使相应的一个凸桃组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
本实施例中,凸轮部42具有凸轮载体420,凸轮载体420上设置有两个凸桃组,分别为第一凸桃组421、第二凸桃组422,沿中心轴21轴向分布。
第一凸桃组421、第二凸桃组422各包含两个凸桃,因而,凸轮部42对应发动机的两个气门,在发动机工作时,仅第一凸桃组421或第二凸桃组422处于发动机气门位置,用于调节气门的开闭。第一凸桃组421与第二凸桃组422之间的切换,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凸桃与第二凸桃的切换类似;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43和第二弧形面43b,第二驱动件44和第四弧形面44b的设计可以参照第一实施例。当第一凸桃组421、第二凸桃组422沿中心轴21轴向距离差为L时,可以直接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驱动件、第二弧形面和第二驱动件、第四弧形面。
参考图8,为本实施例的另一凸轮轴调节装置,与图7的不同之处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有轴承盖423,轴承盖423固定设置在第一凸桃组421的两个凸桃之间,同时也处于第二凸桃组422的两个凸桃之间,当任一凸桃触碰轴承盖423时,凸轮部42停止轴向移动。
具体的,轴承盖423固装在发动机的壳体(图中未示出)上,轴承盖423的位置始终固定,不随凸轮部42的移动而移动。当第一驱动件43驱动凸轮部42沿中心轴21轴向向左移动时,轴承盖423能够防止凸轮部42向左移动过多的距离,此时,轴承盖423的作用相当于限位件;同理,当第二驱动件44驱动凸轮部42沿中心轴21轴向向右移动时,轴承盖423能够防止凸轮部42向右移动过多的距离。因此,在此实施例中,不再另行设置限位件。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部上还可以设置有3个以上的凸轮组,在此种状态下,当发动机工作时,仅有一个凸轮组处于发动机气门位置,用于调节气门的开闭。此时,凸轮组的运行状态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第一驱动件和第二弧形面、第二驱动件和第四弧形面的设计可以参考第二实施例。
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轮组还可以包含3个以上的凸轮,此时凸轮组中凸轮的个数对应发动机气门的个数,当驱动件驱动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移动时,各气门上所对应的凸轮均做出改变。
本发明还包括一种气门机构,该气门机构包括上述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上述气门机构。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轴,可旋转的支撑在发动机的壳体上;
凸轮部,具有沿轴向依次设置的至少两类凸轮,一类凸轮对应一种吸气或排气过程;所述凸轮部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能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从而使相应的一类凸轮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
所述凸轮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凸轮部轴向一端的第一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环绕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一弧形面能够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轴向一侧的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旋转轴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面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二弧形面能够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使所述第一驱动件推动所述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移动;
所述第二弧形面沿周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两相邻位置中一个为起始位置,另一个为结束位置,当起始位置与第一弧形面贴合时,其中一类凸轮处于气门位置,随着第二弧形面和第一弧形面的旋转,第二弧形面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时,相邻类的凸轮处于气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以相同的线速度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在周向方向上各个位置均可以贴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弧形面带动所述第二弧形面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执行单元,所述第一执行单元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远离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中心轴往复运动,使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分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单元还控制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沿周向方向具有两个位置,分别为起始位置、结束位置;所述第一执行单元包括:
电磁阀,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沿远离所述中心轴、靠近所述中心轴往复运动,使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分离;
涡簧,当所述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分离时,所述涡簧驱动所述第一旋转轴旋转,使所述起始位置正对所述第一弧形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为相对于所述中心轴的弧形斜面,在同一圆周上,所述斜面上各个点到中心轴的距离相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弧形面在周向上各个位置均能够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贴合;
所述第二弧形面与第一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二弧形面在第一弧形面的带动下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转动;
沿周向方向,所述第二弧形面被所述位置分割成至少两部分,所述起始位置和所述结束位置之间为一部分,相邻两部分之间平滑过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的所述一端具有去顶锥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为所述去顶锥面的一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环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环形曲面,所述第二弧形面为所述环形曲面的一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还包括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弧形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部上。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当所述凸轮部触碰所述限位件时,停止轴向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类凸轮为一个凸轮组,一个凸轮组对应一种吸气或排气过程,一个凸轮组至少包括两个凸轮,当所述凸轮部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时,能使相应的一个凸轮组处于发动机的气门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具有两个凸轮组,一个凸轮组包括两个凸轮;
所述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固定设置在凸轮组的两个凸轮之间,当所述凸轮触碰所述轴承盖时,所述凸轮部停止轴向移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具有凸轮载体,所述凸轮载体套设在所述中心轴上,能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并能沿所述中心轴轴向移动;
所述凸轮载体上固定设置至少两类凸桃,所述凸桃沿中心轴轴向分布,所述凸桃和所述凸轮载体构成所述凸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凸轮部轴向另一端的第三弧形面,所述第三弧形面环绕所述中心轴,所述第三弧形面能够随所述中心轴的旋转而旋转;
所述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弧形面轴向一侧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旋转轴和第四弧形面,所述第四弧形面环绕所述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二旋转轴垂直于所述中心轴,所述第四弧形面能够与所述第三弧形面贴合,使第二驱动件推动所述凸轮部沿中心轴轴向移动;
所述第四弧形面沿周向方向具有至少两个位置,两相邻位置中一个为起始位置,另一个为结束位置,当起始位置与第三弧形面贴合时,其中一类凸轮处于气门位置,随着第四弧形面和第三弧形面的旋转,第四弧形面的结束位置与所述第三弧形面贴合时,相邻类的凸轮处于气门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三弧形面和所述第四弧形面分离;
所述第三弧形面与所述第四弧形面贴合时,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分离。
19.一种气门机构,包括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
20.一种发动机,包括权利要求19所述的气门机构。
CN201610614650.4A 2016-07-29 2016-07-29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Active CN107664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4650.4A CN107664047B (zh) 2016-07-29 2016-07-29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14650.4A CN107664047B (zh) 2016-07-29 2016-07-29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047A true CN107664047A (zh) 2018-02-06
CN107664047B CN107664047B (zh) 2019-11-15

Family

ID=61115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14650.4A Active CN107664047B (zh) 2016-07-29 2016-07-29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6404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830A (zh) * 2018-12-20 2019-04-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系统及发动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3255A (ja) * 2011-10-06 2013-05-09 Dr Ing Hcf Porsche Ag 内燃機関および内燃機関用動弁機構
DE102011056833A1 (de) * 2011-12-21 2013-06-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ntiltriebvorricht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JP2013253485A (ja) * 2012-06-05 2013-12-19 Denso Corp カムシフト装置
US20140238323A1 (en) * 2013-02-26 2014-08-2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alve operating device of engine
CN104364478A (zh) * 2012-06-05 2015-02-18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配气机构的方法及相应的配气机构
CN204212827U (zh) * 2014-11-10 2015-03-18 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发动机气门运动转换装置
CN104847429A (zh) * 2014-02-14 2015-08-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具有滑动凸轮轴的发动机的双向控制凹槽
CN105626179A (zh) * 2014-10-30 2016-06-0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及其电动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83255A (ja) * 2011-10-06 2013-05-09 Dr Ing Hcf Porsche Ag 内燃機関および内燃機関用動弁機構
DE102011056833A1 (de) * 2011-12-21 2013-06-27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entiltriebvorricht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JP2013253485A (ja) * 2012-06-05 2013-12-19 Denso Corp カムシフト装置
CN104364478A (zh) * 2012-06-05 2015-02-18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运行内燃机的配气机构的方法及相应的配气机构
US20140238323A1 (en) * 2013-02-26 2014-08-28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Valve operating device of engine
CN104847429A (zh) * 2014-02-14 2015-08-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具有滑动凸轮轴的发动机的双向控制凹槽
CN105626179A (zh) * 2014-10-30 2016-06-0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及其电动驱动装置
CN204212827U (zh) * 2014-11-10 2015-03-18 上海尤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发动机气门运动转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3830A (zh) * 2018-12-20 2019-04-1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系统及发动机
CN109653830B (zh) * 2018-12-20 2020-03-1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系统及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64047B (zh) 2019-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60240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клапаном д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CN104033203B (zh) 多级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KR101655228B1 (ko) 연속 가변 밸브 듀레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엔진
JPS59188014A (ja) エンジンの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制御装置
CN108138609A (zh) 提供可变阀升程和/或可变阀正时的阀操作系统
CN107664047B (zh) 发动机凸轮轴调节装置、气门机构及发动机
CN109458261B (zh) 一种停缸实现方法和装置
CN108843421A (zh) 可变气门升程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68752B (zh) 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05240084A (zh) 可实现可变气门升程与二次开启的机构
CN106854999B (zh) 一种集约型液压轴向移动式两阶段可变气门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40252B (zh) 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液压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KR20120000413A (ko)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CN106703924B (zh) 一种集约型液压轴向移动式三阶段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06545381A (zh) 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四杆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06762010B (zh) 一种轴向移动式多模式杠杆式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CN108699924A (zh) 用于控制内燃发动机中的至少一个气门的装置
CN106762000B (zh) 一种基于分体摇臂液压无级可变气门机构
CN102966391B (zh) 双凸轮控制的摇臂机构
US20120204825A1 (en) Variable valve timing devic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tilizing hydraulic valve actuators
EP3396127B1 (en) Continuous variable valve lift system and car
CN205078312U (zh) 一种两段式可变气门升程与气门二次开启机构
CN109458239A (zh) 一种内燃机凸轮轴调整的装置和方法
CN105240083A (zh) 一种两段式可变气门升程与气门二次开启机构
CN109653830A (zh) 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系统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