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55932A - 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其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其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55932A
CN107655932A CN201710805086.9A CN201710805086A CN107655932A CN 107655932 A CN107655932 A CN 107655932A CN 201710805086 A CN201710805086 A CN 201710805086A CN 107655932 A CN107655932 A CN 107655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ck core
thermal stress
low temperature
induction thermal
spl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0508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55932B (zh
Inventor
郭天魁
张伟
曲占庆
孙江
翟乃城
刘富锋
黄俊宇
巩法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71080508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55932B/zh
Priority to CN202011037586.0A priority patent/CN1122132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55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5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55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559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60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e.g. refractory materials, to rapid heat chan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3Generation of the force
    • G01N2203/0057Generation of the force using stresses due to heating, e.g. conductive heating, radiative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其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所述实验装置包括显微镜、操作台、压紧装置、冷却液喷射装置以及高温干燥箱;操作台安装在所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置岩心的容纳槽;压紧装置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用于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配合压紧所述岩心的压紧部;冷却液喷射装置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冷却液喷射装置具有用于与冷却液源连接的进液口、以及用于向所述岩心上浇注冷却液的出液口;以及,高温干燥箱用于容置所述岩心并对所述岩心恒温加热。

Description

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其研究低温 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温热储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地热能根据成因和产出条件分为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地热能利用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开发储量大(按1%回收率计算,可供全球使用2800年)、开发难(埋深大、低孔低渗)的干热岩热储,因此通过人工压裂等储层改造方式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作为干热岩,如何最有效开发方式将是地热开发研究的重点。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是利用压裂技术在地下高温热储中制造人工裂缝或改善原有裂缝使其具有足够渗透率,通过注入冷水在高温岩层中循环实现地热提取,从而有效提高产出液流速及累积采热量满足地热发电或直接应用。
就高温热储层改造而言,低温压裂液注入高温储层时热储层发生不完全自由收缩导致热应力致裂,在现场施工中,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证明了低温流体注入对制造高渗透区域的作用。研究表明由于热应力的作用沿水力裂缝产生了大量垂直于主裂缝面的微裂缝,这些微裂缝的存在使得压裂液可进入裂缝面上的高温岩体中导致微裂缝的进一步生成,因此由低温压裂液注入引起的热应力作用是热储层水力压裂改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然而针对热储层在考虑热应力致裂条件下的水力压裂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仅存少量数值模拟研究,缺少物模实验的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其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针对热储层在考虑热应力致裂条件下的水力压裂的实验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包括:
显微镜;
操作台,安装在所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置岩心的容纳槽;
压紧装置,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用于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配合压紧所述岩心的压紧部;
冷却液喷射装置,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冷却液喷射装置具有用于与冷却液源连接的进液口、以及用于向所述岩心上浇注冷却液的出液口;以及,
高温干燥箱,用于容置所述岩心并对所述岩心恒温加热。
优选的,所述冷却液喷射装置包括进液管段、自所述进液管段斜向上延伸的缓冲管段、以及安装在所述缓冲管段上且与所述缓冲管段连通的出液管套,所述出液管套朝上倾斜设置,用以将冷却液经由所述出液管喷淋至所述岩心上。
优选的,所述缓冲管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套的端口呈扁平开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导液口。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呈弧面设置,所述第二内壁面上开设有让位孔;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让位孔,用于将所述岩心压接在所述第一内壁面上。
优选的,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岩心接触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上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容纳槽相对位置刻有水平方向的刻度,所述刻度范围在-25mm至25mm。
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设有保温层。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包括:
步骤一,取劈裂岩心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一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步骤二,取出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预设的第一温度下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所述第一温度;
步骤三,取出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容纳槽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二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步骤四,取出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所述第一温度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所述第一温度;
步骤五,取出经过步骤四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在8s-10s内将其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通过冷却液喷射装置对所述劈裂岩心表面均匀冷却,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三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高温恒温干燥箱对实验岩心进行加热,可控制岩心加热温度,从而实现不同温度差异下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效果的模拟观测与记录,通过设有显微镜,将操作台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通过设置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配合压紧所述岩心的压紧部,以使该压紧装置可以适用与不同长度的岩心,使该实验装置适用范围更大;通过设置冷却液喷射装置使冷却液均匀地浇在所述岩心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一实施例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的一剖视图
图3为图1中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利用实验装置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100,包括显微镜、操作台1、压紧装置2、冷却液喷射装置3及高温干燥箱;操作台1安装在所述显微镜的载物台41上,操作台1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置岩心的容纳槽11;压紧装置2具有位于容纳槽11内且用于与所述容纳槽11的内壁配合压紧所述岩心的压紧部21;冷却液喷射装置3安装在操作台1上,冷却液喷射装置3具有用于与冷却液源连接的进液口、以及用于向岩心上浇注冷却液的出液口;高温干燥箱用于容置岩心并对岩心恒温加热。高温干燥箱可以置放于载物台41附近。
其中岩心可以是天然岩心,也可以是人造岩心,在此不做限制。一般,岩心直径为25.4mm,长度为20mm-50mm。当然也可以通过劈裂实验获得实验所需岩心,以模拟并观察记录不同岩性、不同矿物组成、不同物理力学参数岩心并可以在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作用下的裂缝璧面开裂行为。通过高温恒温干燥箱对实验岩心进行加热,可控制岩心加热温度在50℃至500℃间,从而实现不同温度差异下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效果的模拟观测与记录。该实验装置100设有显微镜,将操作台1固定在显微镜的载物台41上,通过设置与所述容纳槽11的内壁配合压紧所述岩心的压紧部21,以使该压紧装置2可以适用与不同长度的岩心,使该实验装置100适用范围更大。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的长度为60mm,宽度为35mm,高度为20mm。
为了使冷却液均匀地浇在所述岩心上,所述冷却液喷射装置3包括进液管段31、自所述进液管段31斜向上延伸的缓冲管段32、以及安装在所述缓冲管段32上且与所述缓冲管段32连通的出液管套33,所述出液管套33朝上倾斜设置,用以将冷却液经由所述出液管喷淋至所述岩心上。通过所述出液管朝上倾斜设置,增大冷却液的缓冲力,提高冷却液冷却的均匀性。设置缓冲管段32,使冷却液进一步缓冲,也避免冷却液的压力过大而浇不到岩心上。优选的,所述缓冲管段32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设置出液管套33,通过更换或调节出液管套33以适应岩心,以保证冷却液能浇盖在岩心上。所述出液管套33的端口呈扁平开口设置。且出液管套33朝上倾斜设置以保证冷却液在岩心表面均匀接触。优选的,出液管套33的开口高度小于0.5mm,出液管套33的开口宽度5mm-25.4mm。其中进液管可以是具有一段公知的管子,也可以是注射冷却液的管子,在此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进液管为注射器。
为了避免冷却液积在容纳槽11内,所述容纳槽11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导液口114,同时设置导液口114已与高温岩心发生作用的冷却液通过重力作用排出,以避免污染显微镜的载物台41。导液口114通常为孔设置,孔的直径一般选择2mm,孔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在此不做限制。所述容纳槽11通过导液管115连接导液口114至外界环境,具体的,所述导液管115一端穿过所述导液口114且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1的底部,另一端连通外界环境。
压紧装置2的设置方式可以多种,其他公知的夹持方式也可以应用于本实验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1的内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面112和第二内壁面113,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112呈弧面设置,所述第二内壁面113上开设有让位孔;
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让位孔,用于将所述岩心压接在所述第一内壁面112上。
为了减少与岩心接触用于压紧岩心的压紧装置2吸收岩心的热量,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用于与所述岩心接触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上设有保温层。
为了便于对岩心定位观察,如图3所示,所述操作台1的上表面与所述容纳槽11相对位置刻刻有水平方向的刻度111,所述刻度111范围在-25mm至25mm。优选的,所述显微镜上配有视频记录仪,采用视频记录仪可以通过容纳槽11的内表面的刻度111来进行定位拍摄,记录岩心各处裂缝壁面的开裂行为。
为了有效避免加热后的岩心置于所述容纳槽11内的温度损失,所述容纳槽11的内表面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可以是涂覆在所述容纳槽11的内表面上。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100可模拟并观测记录不同岩性、不同矿物组成、不同物理力学参数高温(通过恒温干燥箱加热)岩心与低温水接触产生低温诱导热应力作用下的裂缝璧面开裂行为,同时该装置可模拟多次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所导致的裂缝壁面开裂行为。
由于干热岩储层高温致密的特点使得在流体注入时低温流体仅和裂缝面接触,并且裂缝面周围岩石均处于高温环境。该实验装置100的设计保证了岩心裂缝面与低温流体接触,借助装置上标注的刻度可真实模拟并观测低温流体在接触高温岩心时接触壁面上的裂缝形成与演化过程。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100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包括:
步骤S210,取劈裂岩心放置于所述容纳槽11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2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一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一般,准备阶段若岩心为人造岩心,则需要同样配方岩心3-4块;若采用天然岩心,则需要相同层位岩心3-4块,将其中一块岩心柱采用人工劈裂实验将其劈裂,其余岩心用于进行岩石矿物分析、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劈裂岩心为岩心劈裂得到的岩心柱,岩心柱的直径通常为25.4mm,岩心柱的高度为20mm-50mm。
第一次记录微裂纹情况可以是借助容纳槽11上标注的刻度111定位岩心劈裂面各处,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劈裂面各处的微裂纹情况。
步骤S220,取出步骤S210中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预设的第一温度下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所述第一温度;
其中,高温干燥箱的温度一般设置为150℃-500℃,即预设的第一温度的取值一般在150℃-500℃。而所述劈裂岩心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可以但不限于为通过激光探温枪探测岩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温度(若未达到设定温度再继续加热)
步骤S230,取出经过步骤S220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容纳槽11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2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二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第二次记录微裂纹情况可以是借助容纳槽11上标注的刻度111定位岩心劈裂面各处,通过显微镜观察记录劈裂面各处的微裂纹情况。
步骤S240,取出经过步骤S230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所述第一温度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所述第一温度;
同样,而所述劈裂岩心是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可以但不限于为通过激光探温枪探测岩心温度是否达到预设的第一温度(若未达到设定温度再继续加热)
步骤S250,取出经过步骤S240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在8s-10s内将其放置在所述容纳槽11中,通过冷却液喷射装置3对所述劈裂岩心表面均匀冷却,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三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其中,通过冷却液喷射装置3对所述劈裂岩心表面均匀冷却,可以通过调节出液管套33或选择合适的出液管套33,对冷却液与劈裂岩心表面均匀接触,使冷却更均匀。
其中,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三次记录微裂纹情况,可以为通过显微镜借助容置槽表面标注的刻度111观察记录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后岩心劈裂裂缝面的微裂缝变化情况。
最后通过对比第一、二、三次记录微裂纹情况来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
实施例一
S1,取劈裂岩心放置于所述容纳槽11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2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一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S2,取出S1中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预设的200℃下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200℃;
S3,取出经过S2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容纳槽11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2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二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S4,取出经过S3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200℃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200℃;
S5,取出经过S4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在8s-10s内将其放置在所述容纳槽11中,通过冷却液喷射装置3对所述劈裂岩心表面均匀冷却,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三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由于干热岩储层高温致密的特点使得在流体注入时低温流体仅和裂缝面接触,并且裂缝面周围岩石均处于高温环境。该实验方法利用上述实验装置100的设计保证了岩心裂缝面与低温流体接触,借助装置上标注的刻度可真实模拟并观测低温流体在接触高温岩心时接触壁面上的裂缝形成与演化过程。将岩心多次加热至同一温度是为避免由于温度差异所致热开裂的影响从而确定形成裂缝是由于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所致。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微镜;
操作台,安装在所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置岩心的容纳槽;
压紧装置,具有位于所述容纳槽内且用于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配合压紧所述岩心的压紧部;
冷却液喷射装置,安装在所述操作台上,所述冷却液喷射装置具有用于与冷却液源连接的进液口、以及用于向所述岩心上浇注冷却液的出液口;以及,
高温干燥箱,用于容置所述岩心并对所述岩心恒温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喷射装置包括进液管段、自所述进液管段斜向上延伸的缓冲管段、以及安装在所述缓冲管段上且与所述缓冲管段连通的出液管套,所述出液管套朝上倾斜设置,用以将冷却液经由所述出液管喷淋至所述岩心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管段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套的端口呈扁平开口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侧壁开设有与外界环境连通的导液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面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其中所述第一内壁面呈弧面设置,所述第二内壁面上开设有让位孔;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让位孔,用于将所述岩心压接在所述第一内壁面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岩心接触的夹持面,所述夹持面上设有保温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容纳槽相对位置刻有水平方向的刻度,所述刻度范围在-25mm至25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内表面设有保温层。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取劈裂岩心放置于所述容纳槽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一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步骤二,取出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预设的第一温度下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所述第一温度;
步骤三,取出经过步骤二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容纳槽中,并用所述压紧装置夹紧所述劈裂岩心,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二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步骤四,取出经过步骤三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并将所述劈裂岩心置于所述高温干燥箱在所述第一温度恒温加热4-5h,直至所述劈裂岩心达到所述第一温度;
步骤五,取出经过步骤四处理后的所述劈裂岩心,在8s-10s内将其放置在所述容纳槽中,通过冷却液喷射装置对所述劈裂岩心表面均匀冷却,采用所述显微镜第三次记录微裂纹情况。
CN201710805086.9A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Active CN1076559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5086.9A CN107655932B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CN202011037586.0A CN112213226B (zh) 2017-09-07 2017-09-07 用于研究高温储层压裂改造微观破裂机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05086.9A CN107655932B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7586.0A Division CN112213226B (zh) 2017-09-07 2017-09-07 用于研究高温储层压裂改造微观破裂机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5932A true CN107655932A (zh) 2018-02-02
CN107655932B CN107655932B (zh) 2021-05-11

Family

ID=6112937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05086.9A Active CN107655932B (zh) 2017-09-07 2017-09-07 一种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CN202011037586.0A Active CN112213226B (zh) 2017-09-07 2017-09-07 用于研究高温储层压裂改造微观破裂机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37586.0A Active CN112213226B (zh) 2017-09-07 2017-09-07 用于研究高温储层压裂改造微观破裂机制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765593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5859A (zh) * 2018-12-18 2020-06-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岩石微裂缝形成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784A (zh) * 2004-11-10 2005-04-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应力—水流—化学耦合的岩石单轴压缩细观力学试验装置
CN101105436A (zh) * 2007-06-26 2008-01-16 上海大学 钢的热疲劳性能测试和分析方法
CN101464450A (zh) * 2009-01-13 2009-06-24 中山大学 一种岩土细观力学试验的三轴可调显微观测系统
CN101985226A (zh) * 2009-07-28 2011-03-16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多晶硅棒的裂纹产生方法和裂纹产生装置
CN204128972U (zh) * 2014-11-11 2015-01-28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裂纹视觉检测装置
CN105385819A (zh) * 2015-11-05 2016-03-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棒材下料的表面环形槽根部的热应力起裂方法
CN105571945A (zh) * 2015-12-18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原位微拉伸试样及测试方法
CN106437497A (zh) * 2016-09-23 2017-02-22 太原理工大学 水压爆破致裂建造干热岩人工热储的方法
CN106546485A (zh) * 2016-11-08 2017-03-29 重庆大学 一种互层岩体层理微结构非协调变形多尺度测定方法
CN106761721A (zh) * 2016-11-28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用于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考虑热应力致裂天然裂缝发育热储层改造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6908314A (zh) * 2017-04-26 2017-06-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高压环境下岩心热致裂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44935A (zh) * 2017-04-26 2017-08-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岩石热致裂实验用的岩心夹持器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011B (zh) * 2012-01-18 2013-10-09 西南石油大学 裂缝—孔隙(孔洞)型储层岩心束缚水的确定与建立方法
CN103091189B (zh) * 2013-01-10 2014-09-24 湘潭大学 一种模拟热障涂层服役环境并实时检测其失效的试验装置
CN106368688A (zh) * 2015-07-21 2017-02-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岩石受热破裂条件和裂缝分布的实验方法
CN106248712B (zh) * 2016-07-07 2018-02-0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岩心中微裂缝的造缝方法、微裂缝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模型建立方法及微裂缝岩心的制备方法
CN106290784B (zh) * 2016-08-02 2018-09-0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酸岩反应单岩板裂缝模拟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6769517B (zh) * 2017-02-22 2019-06-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孔隙压力条件下测试岩石断裂韧性的实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3784A (zh) * 2004-11-10 2005-04-06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应力—水流—化学耦合的岩石单轴压缩细观力学试验装置
CN101105436A (zh) * 2007-06-26 2008-01-16 上海大学 钢的热疲劳性能测试和分析方法
CN101464450A (zh) * 2009-01-13 2009-06-24 中山大学 一种岩土细观力学试验的三轴可调显微观测系统
CN101985226A (zh) * 2009-07-28 2011-03-16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多晶硅棒的裂纹产生方法和裂纹产生装置
CN204128972U (zh) * 2014-11-11 2015-01-28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裂纹视觉检测装置
CN105385819A (zh) * 2015-11-05 2016-03-0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棒材下料的表面环形槽根部的热应力起裂方法
CN105571945A (zh) * 2015-12-18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岩石原位微拉伸试样及测试方法
CN106437497A (zh) * 2016-09-23 2017-02-22 太原理工大学 水压爆破致裂建造干热岩人工热储的方法
CN106546485A (zh) * 2016-11-08 2017-03-29 重庆大学 一种互层岩体层理微结构非协调变形多尺度测定方法
CN106761721A (zh) * 2016-11-28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用于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考虑热应力致裂天然裂缝发育热储层改造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CN106908314A (zh) * 2017-04-26 2017-06-3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高压环境下岩心热致裂实验系统与方法
CN107044935A (zh) * 2017-04-26 2017-08-1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岩石热致裂实验用的岩心夹持器及其工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长冰 等: "高温条件下花岗岩水压致裂的实验研究", 《中国矿业》 *
张祖培 等: "《岩土钻掘工程新技术》", 31 October 2003, 地质出版社 *
杨兆中 等: "低温对煤岩渗透性影响试验研究", 《岩石力学》 *
赵金昌: "《高温高压条件下冲击—切削钻孔破岩实验研究》", 31 March 2012,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35859A (zh) * 2018-12-18 2020-06-26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岩石微裂缝形成的方法及装置
CN111335859B (zh) * 2018-12-18 2022-08-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岩石微裂缝形成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55932B (zh) 2021-05-11
CN112213226B (zh) 2023-04-07
CN112213226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7771A (zh) 用于增强型地热系统的模拟实验装置及利用其评价孔隙型砂岩热储改造的方法
Li et a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wormhole formation in carbonate rocks considering heat transmission process
CN108007845A (zh) 一种可改变裂隙开度的高温裂隙渗流模拟装置
CN106761721B (zh) 用于增强型地热系统的考虑热应力致裂天然裂缝发育热储层改造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Qu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air–steam mixture bubble condens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stagnant cool water
CN104405356B (zh)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二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CN106556616B (zh) 一种水压作用下岩石液氮冻裂裂纹可视化试验方法
CN106593416B (zh) 一种环空圈闭流体压力升高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3968254B (zh) 埋地原油管道停输温降实验装置
CN110005400A (zh) 干热岩地层高温高压环境井筒套管-水泥环胶结面测试装置
CN108590611B (zh) 注过热蒸汽采油模拟油藏蒸汽腔的形成装置和实验方法
CN106437671A (zh) 一种可视化裂缝型岩板酸液刻蚀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6593411B (zh) 一种水泥环密封性及套管抬升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7655932A (zh) 用于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装置及利用其研究低温诱导热应力致裂的实验方法
CN205981931U (zh) 复杂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能试验装置
CN110132965A (zh) 水热力耦合作用下膨胀土表面裂隙测试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5280470U (zh) 超声透视智能高效消解仪
CN204267011U (zh) 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二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
CN105888631A (zh) 一种裂缝性稠油油藏热水驱物理模拟相似准数的确定方法
CN209182134U (zh) 一种工业用地土壤中有机物的提取装置
CN110596347A (zh) 一种盐矿水溶造腔过程模拟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645305A (zh) 一种定量评价冻胶型堵水剂成胶性能的方法
CN205808878U (zh) 一种高温高压静态悬砂装置
CN103163042B (zh) 一种用于压裂支撑剂的耐酸测试系统
CN203011808U (zh) 一种压裂支撑剂耐酸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