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5793A -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5793A
CN107645793A CN201710718813.8A CN201710718813A CN107645793A CN 107645793 A CN107645793 A CN 107645793A CN 201710718813 A CN201710718813 A CN 201710718813A CN 107645793 A CN107645793 A CN 107645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signaling
signaling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1881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45793B (zh
Inventor
彭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7188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57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5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5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5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 H04W92/10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different network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e. wireless air interfa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其中,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第一基站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第二基站通过SRB0、SRB1或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SRB0、SRB1和SRB2。本发明技术方案可解决了增强层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在网络向宽带化、移动化发展的过程中,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gram,3GPP)组织在移动接入网提出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方案,即演进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Evolved Universal Territorial Radio AccessNetwork,E-UTRAN);在移动核心网提出了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SAE)方案,即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 Core,EPC)。
E-UTRAN采用只有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B)构成的单层结构,以便简化网络和减少时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和eNB之间的接口为Uu接口,为无线接口连接。Uu接口的用户面主要用于传递网际协议(Internet Procotol,IP)数据包,主要完成头压缩、加密、调度、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及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等功能。Uu接口的信令面主要用于传输信令消息。其中,UE的控制面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被映射到信令无线承载(Signalling Radio Bearer,SRB)上进行传输;用户面所有的IP数据包被映射到不同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上进行传输。其中,SRB和DRB首先分别经过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子层以及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子层的处理,然后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子层进行复用。UE的DRB和SRB共用同一个MAC实体,也就是同一个UE的用户面和控制面锚定在同一eNB上。
在宏微小区重叠覆盖的情况下,对于移动性高的UE,如果将其附着在覆盖范围大的宏(macro)eNB上,可以避免频繁切换可能带来的业务中断以及吞吐量降低等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但是,由于需要连接到比较远的macro eNB,需要增加发送功率以及空口资源的消耗;如果将其附着在距离较近的微(pico)eNB上,可以减少空口资源的消耗,但会增加切换的次数及切换失败率,导致UE的业务中断。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将空口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思路,由信令基站(signalling BS)提供UE的控制面连接,由数据基站(Data BS)提供对UE的数据面连接。在实现空口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数据基站根据UE与数据基站之间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配置UE与其数据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用以及时有效的根据UE与数据基站之间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配置UE与其数据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或信令无线承载SRB2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所述SRB0、SRB1和SRB2。
本发明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用户设备UE之间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
第二基站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或信令无线承载SRB2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所述SRB0、SRB1和SRB2。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站,所述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和信令无线承载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用户设备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基站与所述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和信令无线承载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所述UE与基站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所述基站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和信令无线承载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基站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和信令无线承载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通信系统及信令传输方法,第二基站通过SRB0、SRB1或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例如建立、修改和释放RRC连接,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等,而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一基站,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使得第一基站与UE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配置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基站及信令传输方法,基站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而不同于本基站的其他基站通过SRB0、SRB1或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可见由于本基站与UE之间存在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使得本基站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本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配置本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解决了本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本发明又一方面提供的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和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的基站进行信令控制交互,而通过SRB0、SRB1或SRB2与不同于上述基站的其他基站进行信令控制交互,由此可见,本UE和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的基站之间存在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使得本UE可以及时接收来自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的基站根据本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变化,对本UE与上述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解决了UE和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的基站之间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基站的下行映射逻辑示意图;
图2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站的下行映射逻辑示意图;
图2D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从UE角度来看空口的上行映射逻辑示意图;
图2E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UE的结构示意图;
图4C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D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网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网络包括两层,一种是基本层,用于提供无缝的基本覆盖;一种是增强层,用于提供热点区域的高流量传输。其中,基本层由基本层基站提供覆盖,增强层由增强层基站提供覆盖。基本层基站主要负责包括空口控制面的信令交互的基本覆盖,而增强层基站主要负责空口用户面的数据交互。
其中,基本层基站通常是高功率节点,可称为CeNB。通信网络的基本层通常会由多个CeNB进行覆盖,一旦某个CeNB缺失,会导致出现覆盖空洞。另外,基本层基站也可以是覆盖盲区(blank area coverage)情况下的低功率节点。基本层基站通常采用低频段传递控制面信令,例如UE的RRC连接建立在基本层基站上。可选的,基本层基站还可以承载UE的部分低数据量的业务承载。
其中,增强层基站通常是低功率节点,可称为TeNB。通信网络的增强层通常由多个TeNB进行覆盖。增强层基站通常采用高频段传递大量业务数据,例如承载UE的大数据量的业务承载,例如文本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视频等。增强层基站与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间无S1-MME接口,增强层基站和基本层基站之间通过SX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对某个UE来说,有一个基本层基站,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增强层基站,也可以不存在增强层基站。如图1所示,UE与TeNB之间的实线表示控制面的信令连接,UE与TeNB之间的虚线表示用户面的数据连接。
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适用于图1所示两层网络结构,也适用于单层网络中基站重叠覆盖的场景。无论是图1所示的两层网络结构,还是单层网络中基站重叠覆盖的场景,都至少存在两个基站,例如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基站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并且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第二基站主要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或信令无线承载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以基于图1所示两层的网络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中,增强层基站不仅仅具有向UE提供用户数据传输的功能,还具有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以完成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功能。
图2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系统包括:第一基站31和第二基站32。
其中,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第一基站31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第二基站32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或信令无线承载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SRB0、SRB1和SRB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站31为增强层基站,具有增强层基站的所有功能,例如包括DRB,可以通过DRB与UE进行用户数据传输等。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基站31还具有与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功能。这里的控制信令交互主要用于完成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第一基站31不包括所述UE的SRB0、SRB1和SRB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基站32为基本层基站,具有基本层基站的所有功能,例如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包括建立、修改和释放RRC连接,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等。本实施例第二基站32包括所述UE的SRB0、SRB1和SRB2。
可选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是新增的信令无线承载,例如可以记为SRB3,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中,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使得第一基站31与UE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配置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为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配置提供了条件。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31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一种应用具体为:第一基站31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以控制UE对其与第一基站31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
基于上述,第一基站31具体可用于配置第一基站31和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生成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包括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并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配置消息发送给UE,以使UE根据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并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相应的,UE具体可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第一基站31发送的配置消息,根据所述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进一步,UE在完成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后,生成配置完成消息并发送给第一基站31,以告知第一基站31其已经完成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基站32通过SRB1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一种应用具体为:第二基站32通过SRB1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以控制UE增加上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
基于上述,第二基站32具体可用于通过SRB1向UE发送RRC消息,以使UE增加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所述RRC消息包括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的标识和配置信息。相应的,UE接收RRC消息,并根据RRC消息新增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并对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进行配置,为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第一基站31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提供条件。也就是说,UE根据第二基站32的控制新增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其中,所述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配消息,但不限于此。所述RRC消息包括的配置信息包括RLC配置、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等。
在此说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的增加是由第二基站32通过SRB1向UE发送RRC消息完成,但对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的配置的修改,可以由第一基站31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向UE发送RRC消息完成。这里的RRC消息也可以是RRC连接重配消息,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基站32包括DRB。基于此,第二基站32还可以通过DRB,与UE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基站31还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第一基站31使用第一基站31配置的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
其中,第一基站31和第二基站32分别与UE连接。可选的,第一基站31还与第二基站32连接。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基站31和一个第二基站32。
由上述可见,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中,第一基站负责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以及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解决了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第二基站负责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建立、修改和释放RRC连接,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等,以及控制UE与第一基站之间建立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不需要经过第二基站,而直接由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向UE发送配置消息,使得UE根据配置消息完成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减少了UE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同时有利于节约第二基站的开销。
下面将对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两层,分别为基本层与增强层。其中,基本层可由本通信系统中的第二基站32构成;增强层可由本通信系统中的第一基站31构成。第二基站32通常是高功率节点,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基站32也可以是覆盖盲区情况下的低功率节点。一旦基本层上的某个第二基站32缺失,会导致出现覆盖空洞。
第二基站32通常采用低频段传递控制面信令。其中,UE的RRC连接建立在基本层的第二基站32上。第二基站3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系统信息广播、RRC连接管理、寻呼、RRC连接建立/修改/释放、测量配置和报告(Measure configuration and reporting)、切换(Handover)、增强层上第一基站31的激活与关闭、为UE的业务承载选择增强层上的第一基站31,与增强层上第一基站31间的承载管理交互等。
可选的,第二基站32可以承载UE的部分低数据量的业务承载,即第二基站32还包括DRB数据传输的功能。
增强层上的第一基站31通常是低功率节点,采用高频段向UE传递大量数据,例如FTP,视频。第一基站31对EPS节点透明,并且第一基站31与MME间无S1-MME接口。第一基站31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功能:与基本层上第二基站32间的承载管理交互、根据基本层上第二基站32的配置与UE进行DRB的数据传输、对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配置,例如DRB修改、MAC子层配置(mac-MainConfig)、PHY配置(physicalConfigDedicated)、SPS配置(sps-Config)等。
对某个UE来说,基本层的第二基站32与增强层的第一基站31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个UE只有一个第二基站32,可以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基站31。其中,基本层的第二基站32的迁移必然会导致增强层的第一基站31的迁移。增强层的第一基站31对邻居基本层的第二基站32是透明的,被认为是其所在基本层中的节点。
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基站31还是第二基站32,其协议栈从上到下包括:RRC层/IP层、PDCP层、RLC层、MAC层和物理层。PDCP层主要完成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功能,例如可以采用健壮性头压缩(Robust Header Compression,ROHC)、安全性(Security)技术等。RLC层主要为用户和控制数据提供分段和重传业务,例如采用分段(Segm)、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ARQ)等技术。MAC层主要完成调度(scheduling)、优先级处理(Priority handing)、UE的复用(Multiplexing)、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等功能。
其中,第二基站32的下行(downlink)映射逻辑如图2B所示。在第二基站32上,对于下行来说,具有完整的RRC功能及相关信道,例如包括SRB0、SRB1、SRB2、广播信道、寻呼信道,和现有技术中的RRC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详述。第二基站32也可以具有DRB,该DRB主要是用于小数据量用户数据传输。第二基站32的下行映射逻辑和当前LTE系统中的基站的下行映射逻辑基本一致,除了DRB是可选的(如图2B中虚线所示部分)。
第一基站31的下行映射逻辑如图2C所示。在第一基站31上,对下行来说,和当前LTE系统中基站的最大不同在于:第一基站31没有UE的控制面的SRB0、SRB1、SRB2、广播和寻呼信道;此外,第一基站31具有UE的用户面的DRB,用于进行用户数据传输,以及一个仅用于配置第一基站31与UE之间空口连接无线资源的模块,及相应的一个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从UE的角度来看,空口的上行映射逻辑如图2D所示。图2D同时包括了第一基站31的上行映射逻辑和第二基站32的上行映射逻辑。
在此说明,在图2C和图2D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用SRB3表示,但不限于此。
在UE上,对于上行来说,UE所有传统的RRC连接功能(通过SRB0、SRB1或SRB2)都在第二基站32上,而用于与第一基站31之间的空口连接配置的功能(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在第一基站31上;UE的不同DRB可以分别连接在第一基站31和第二基站32上。
在第一基站31和第二基站32上,都有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用于供UE进行随机接入。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或网络架构中,第一基站负责与UE通过DRB进行用户数据传输,以及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配置本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第二基站负责与UE进行信令交互,建立、修改和释放RRC连接,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等,以及控制UE与第一基站之间建立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不需要经过第二基站,而直接由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向UE发送配置消息,使得UE根据配置消息完成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减少了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节约了第二基站的开销,降低了第二基站的复杂度。
基于上述通信系统,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如图2E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301、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所述第一基站与所述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
步骤302、第二基站通过SRB0、SRB1或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所述SRB0、SRB1和SRB2。
其中,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完成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而第二基站通过SRB0、SRB1或SRB2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主要包括建立、修改和释放RRC连接,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等,不同于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的控制信令交互过程。
在此说明,在上述信令传输方法中并不限定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分别与UE进行控制信令传输的先后顺序。
本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详细流程可参见上述通信系统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的第一基站,通过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配置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使得第一基站和UE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信道的变化,动态配置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而第二基站负责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建立、修改和释放RRC连接,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等。进一步,第一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不需要经过第二基站,而直接由第一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向UE发送配置消息,使得UE根据配置消息完成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减少了与第一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节约了第二基站的开销,降低了第二基站的复杂度。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本实施例的基站与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SRB0、SRB1和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本实施例的基站的其他基站与上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的基站可以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的增强层基站,或者是图2A-图2D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站包括: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和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
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用于配置本实施例的基站和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生成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包括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
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与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和UE连接,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生成的配置消息发送给UE,以使UE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与本实施例的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基站不包括SRB0、SRB1和SRB2。
基于上述可见,本实施例基站主要负责与UE进行DRB的数据传输,不负责建立、修改和释放UE的RRC连接,也不进行UE的移动性管理,属于增强层基站。但是,本实施例基站包括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并可以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以控制UE完成对其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本实施例基站还包括: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1。第一数据传输模块11,与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和UE连接,用于使用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配置的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通过DRB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还可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将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具体的,UE接收到配置消息后,会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进行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在完成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后生成配置完成消息,并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该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本实施例基站,以告知本实施例基站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已完成。而本实施例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
相应地,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还用于接收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具体用于从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接收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对配置完成消息进行RLC子层和PDCP子层处理,将处理后的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
在LTE系统中,RB(不管是SRB还是DRB)和逻辑信道是一一对应的,而每个逻辑信道都有一个唯一的LCID。例如,在LTE系统中,SRB0、SRB1和SRB2关联的LCID固定为0、1和2,而其它DRB关联的LCID,是基站通过RRC信令配给UE的。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基站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也对应一个逻辑信道,并与该逻辑信道的LCID相关联。
其中,LCID的长度为5比特,对于下行二进制数值01011至二进制数值11010为保留数值(Reserved value),对于上行二进制数值01011至11000为Reserved value。由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为上下行都有,因此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方式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上下性逻辑信道的LCID均为同一个值,该值是二进制数值01011至二进制数值11000之间的一个值,例如01011,也就是十进制的11。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具体用于从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获取第一无线资源配置模块12所生成的配置消息,对配置消息进行PDCP子层和RLC子层处理,将处理后的配置消息映射到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发送给UE。
在此说明,第一信令传输模块13将处理后的配置消息映射到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发送给UE包括:先将处理后的配置消息映射到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发送给本实施例基站的MAC子层,然后由MAC子层负责将处理后的配置消息发送给物理层(Physical,PHY)层,最后通过空口发送给UE。
可选的,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MAC子层参数、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PHY层参数、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DRB参数和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参数,但不限于此。
举例说明:在本实施例基站需要修改上行数据传输的HARQ最大重传次数情况下,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包括MAC子层参数;所述MAC子层参数与现有技术中基站修改MAC子层参数时发送给UE的RRC连接重配消息中的信息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基站需要修改UE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PUCCH)参数情况下,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包括PHY层参数;所述PHY层参数。
在本实施例基站需要同时修改UE的MAC子层参数和PHY层参数情况下,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包括MAC子层参数和PHY层参数。
在本实施例基站需要修改通过本实施例基站传输的DRB参数情况下,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包括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DRB参数。
在通过本实施例基站传输的DRB为半静态调度情况下,且所述基站需要修改半静态调度的配置时,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包括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SPS参数。
由上述可见,本发实施例的基站包括DRB,主要通过DRB与UE进行用户数据传输;另外还包括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而不包括SRB0、SRB1和SRB2,在对本基站和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后,生成配置消息,并通过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不同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配置消息发送给UE,使得UE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进行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使得本实施例基站与UE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信道变化,动态配置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解决了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进一步,本实施例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发送给UE,完成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使得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不用通过基本层基站下发给UE,减少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同时也有利于节约基本层基站的开销。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所述基站与所述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所述SRB0、SRB1和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101、基站配置本基站和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生成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
步骤102、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配置消息发送给UE,以使UE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本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
本实施例的基站是图3A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同样不包括SRB0、SRB1和SRB2,但包括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和DRB。本实施例的基站属于增强层基站,主要负责向UE提供用户数据传输,同时还具有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功能,该控制信令交互主要用于完成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基站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进一步,基站具体使用基站所配置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通过DRB与UE进行用户数据传输。
步骤102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包括:基站对配置消息进行PDCP子层和RLC子层处理,将处理后的配置消息映射到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发送给UE。
可选的,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MAC子层参数、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PHY层参数、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DRB和UE与本实施例基站之间的SPS参数,但不限于此。
可选的,本实施例基站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为二进制数值01011至二进制数值11000之间的一个值,例如01011,也就是十进制的11。
由上述可见,在本实施例中,基站和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并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使得基站与UE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基站与UE之间的无线信道变化,动态配置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解决了本实施例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方法中,增强层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不需要经过基本层基站下发,减少增强层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同时有利于节约基本层基站的开销。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3C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步骤102之后包括:
步骤103、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103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包括:基站从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接收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然后,基站对配置完成消息进行RLC子层和PDCP子层处理,根据处理后的配置完成消息以获知UE完成了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UE在完成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后向本实施例的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本实施例的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配置完成消息,并根据配置完成消息获知UE完成了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如果基站没有接收到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可以确定UE未能成功完成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可以及时重新向UE发送配置消息,有利于提高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成功率。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UE,本实施例的UE与基站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本实施例的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所述基站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SRB0、SRB1和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本实施例的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可选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是一个新定义的信令无线承载,例如可以记为SRB3,但不限于此。
其中,与本实施例的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所述基站属于增强层基站,该增强层基站不仅具有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还具有与本实施例的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功能,这里的控制信令交互主要用于控制本实施例的UE完成所述基站与本实施例的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所述基站可以是图2A-图2D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其中,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主要是指基本层基站,包括SRB0、SRB1和SRB2。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UE包括: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和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
其中,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与所述基站连接,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基站和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其中,所述基站也是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所述配置消息发送给本实施例的UE的。
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与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连接,用于根据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接收的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UE还包括: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用于通过DRB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可选的,第二数据传输模块21与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连接,用于使用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配置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通过DRB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还用于在完成对空口连接的配置后,生成配置完成消息。相应的,本实施例的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还用于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具体可用于从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获取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生成的配置完成消息,对配置完成消息进行PDCP子层和RLC子层处理,将处理后的配置完成消息映射到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发送给基站。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具体可用于从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对配置消息进行RLC子层和PDCP子层处理,将处理后的配置消息发送给第二无线资源配置模块23。
可选的,本实施例的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MAC子层参数、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PHY层参数、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DRB和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SPS参数,但不限于此。关于在哪种情况下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包括哪种信息的举例说明可参见图3A所示实施例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为二进制数值01011至二进制数值11000之间的一个值,例如可以是01011,也就是十进制的11。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本实施例的UE还包括:第三信令传输模块24和无线承载配置模块25。其中,第三信令传输模块24,用于通过SRB1接收不同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发送的RRC消息,所述RRC消息包括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的标识和配置信息。无线承载配置模块25,与第三信令传输模块24连接,用于根据第三信令传输模块24接收到的RRC消息在本地配置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可选的,无线承载配置模块25还与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连接,用于向第二信令传输模块22提供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上述RRC消息可以是RRC连接重配消息,但不限于此。上述RRC消息中的配置信息包括RLC配置、逻辑信道标识、逻辑信道配置等。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UE上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是UE根据UE所接入的基本层基站(也就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发送的RRC重配消息新增的。例如,假设新增第一信令无线承载的标识为3,则新增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即为SRB3。
在此说明,本实施例UE具有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和DRB,除此之外还包括:SRB0、SRB1和SRB2。也就是说,本实施例UE除了具有上述各功能模块实现的功能之外,还具有现有技术中UE的RRC连接功能,该功能在UE所接入的基本层基站上实现。另外,本实施例UE的不同DRB,可以分别在基本层基站和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即增强层基站)上。
由上述可见,本实施例的UE通过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增强层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发送的配置消息,并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UE与增强层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使得本实施例UE与增强层基站可以及时有效的根据两者之间的无线信道变化,动态配置两者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解决了本实施例UE与增强层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UE通过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增强层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下发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并完成与增强层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使得增强层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不需要经过基本层基站进行下发,减少了增强层基站与本实施例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同时有利于节约基本层基站的开销。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UE,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具体包括: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基站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其中,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不同于SRB0、SRB1和SRB2,所述SRB0、SRB1和SRB2中的任一种信令无线承载是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与本实施例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时使用的信令无线承载。
其中,与本实施例的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所述基站属于增强层基站,该增强层基站不仅具有通过DRB与UE进行数据传输的功能,还具有与本实施例的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功能,这里的控制信令交互主要用于控制本实施例的UE完成所述基站与本实施例的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所述基站可以是图2A-图2D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其中,不同于所述基站的其他基站主要是指基本层基站,包括SRB0、SRB1和SRB2。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C所示,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与基站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
步骤201、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所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基站和所述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其中,所述基站也是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向所述UE发送所述配置消息的。
步骤202、UE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UE通过DRB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传输。具体的,UE使用UE所配置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通过DRB与所述基站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201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包括:UE从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消息。然后,UE对配置消息进行RLC子层和PDCP子层处理。
基于上述,步骤202具体为:UE从处理后的配置消息中获取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然后根据获取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
可选的,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MAC子层参数、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PHY层参数、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DRB和本实施例UE与基站之间的SPS参数,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为二进制数值01011至二进制数值11000之间的一个值,例如可以是01011,也就是十进制的11。
由上述可见,在本实施例中,UE接收增强层基站通过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发送的配置消息,并根据配置消息中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对UE与增强层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进行配置,解决了UE与增强层基站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问题。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方法中,UE通过不同于现有信令无线承载的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增强层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下发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并完成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使得增强层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不需要经过基本层基站下发,减少了增强层基站与UE之间的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时延,同时有利于节约基本层基站的开销。
图4D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信令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基于图4C所示实施例实现。如图4D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法在步骤202之后还包括:
步骤203、UE在完成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后,生成配置完成消息。
步骤204、UE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将配置完成消息发送给所述基站。
其中,步骤204的一种可选实施方式包括:UE对配置完成消息进行PDCP子层和RLC子层处理,将处理后的配置完成消息映射到与第一信令无线承载关联的LCID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发送给基站。
在本实施例中,UE在完成空口连接配置后向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发送配置完成消息,本实施例中的基站通过第一信令无线承载接收配置完成消息,并根据配置完成消息获知UE完成了对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如果本实施中的基站没有接收到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可以确定UE未能成功完成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可以及时重新向UE发送配置消息,有利于提高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的配置的成功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3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是与所述UE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或信令无线承载SRB2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3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将配置消息发送给所述UE,所述配置消息是所述第一基站配置和生成的,所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使用所述配置的无线资源,通过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UE进行数据传输。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基站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接收所述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资源配置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参数、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物理PHY层参数、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DRB参数和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半静态调度SPS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SX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所述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所述基站包括:
用于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3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单元;
其中,所述第二基站是与所述UE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0、信令无线承载SRB1或信令无线承载SRB2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基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3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单元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将配置消息发送给所述UE,所述配置消息是所述基站配置和生成的,所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空口连接的无线资源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根据所述配置的无线资源,通过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UE进行用户数据传输的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接收所述UE发送的配置完成消息的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资源配置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参数、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物理PHY层参数、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DRB参数和所述UE与所述基站之间的半静态调度SPS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任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SX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13.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令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1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建立信令承载SRB3的配置信息和信令无线承载SRB3的标识;
其中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是用于第一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信令无线承载,所述第一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的标识和配置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者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和所述第二基站之间通过SX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应用于通信网络中,所述通信网络包括所述基站置和第一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用于通过信令无线承载SRB1向用户设备UE发送用于建立信令承载SRB3的配置信息和信令无线承载SRB3的标识的单元;
其中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是用于第一基站与所述UE进行控制信令交互的信令无线承载,所述第一基站与用户设备UE之间存在用户数据传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消息向所述UE发送所述信令无线承载SRB3的标识和配置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和所述第一基站之间通过SX接口进行信息交互。
1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7-12任一项所述的基站,所述第二基站包括如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
2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或者13-15任一项所述的信令传输方法。
CN201710718813.8A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Active CN1076457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18813.8A CN107645793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80000820.XA CN103650625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CN201710718813.8A CN107645793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PCT/CN2012/077158 WO2013189031A1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0820.XA Division CN103650625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5793A true CN107645793A (zh) 2018-01-30
CN107645793B CN107645793B (zh) 2023-07-07

Family

ID=4976802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9531.XA Active CN107645794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CN201280000820.XA Active CN103650625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CN201710718813.8A Active CN107645793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19531.XA Active CN107645794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CN201280000820.XA Active CN103650625B (zh) 2012-06-19 2012-06-19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9549430B2 (zh)
EP (2) EP3691399B1 (zh)
CN (3) CN107645794B (zh)
ES (1) ES2776156T3 (zh)
WO (1) WO20131890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9283A1 (ko) * 2015-08-31 2017-03-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서비스들 및 디바이스들에 따라 구성가능한 무선 프로토콜 구현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10057015B1 (en) * 2015-10-02 2018-08-21 Sprint Spectrum L.P. Hybrid ARQ re-transmission over peer-to-peer air interface upon error in transmission over client-server air interface
CN108370593B (zh) 2015-10-06 2021-08-17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向基站发送数据/从基站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JP6557422B6 (ja) 2016-01-07 2019-09-18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ユーザ機器及びそのためのデータ送信方法、並びに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及びそのためのデータ送信方法
WO2017135677A1 (en) * 2016-02-03 2017-08-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ser equipment triggered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activ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170530B1 (ko) * 2017-03-16 2020-10-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제어 메시지 중복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RU2746604C1 (ru) * 2018-01-19 2021-04-16 Нокиа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Ой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плоскости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ля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ых узлов доступа 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й сети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508569D0 (en) * 2004-04-29 2005-06-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base station, a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data
CN1633762A (zh) * 2002-02-16 2005-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再定位srns的方法
CN101911546A (zh) * 2008-01-25 2010-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越区切换过程和创建数据的方法
US20110013589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Chih-Hsiang Wu Method of Handling Long Term Evaluation Positioning Protocol Data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10275359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Two Radio Systems
WO2012036406A2 (ko) * 2010-09-17 2012-03-22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요소 반송파의 활성화 장치 및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107700A1 (de) * 2001-02-19 2002-08-29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Multiplexen und/oder Demultiplexen sowie entsprechende Computerprogramme und ein entsprechendes Computerprogramm-Erzeugnis
CN1234254C (zh) * 2003-07-18 2005-12-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GB2431827B (en) * 2005-10-28 2007-10-24 Motorola Inc Radio bearer management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090038752A (ko) * 2007-10-16 2009-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서비스를 위한 무선연결 설정방법
MY180200A (en) * 2008-02-01 2020-11-24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with prioritized control information
US20090319903A1 (en) * 2008-06-23 2009-12-24 Alanara Seppo 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ing system information windows
CN101827451B (zh) * 2009-03-03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继节点的入网方法及装置
CN102835180B (zh) * 2010-04-09 2016-08-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13022470A1 (en) * 2011-08-11 2013-02-14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 mbms download and an http-based delivery of dash formatted content over an ims network
KR101918797B1 (ko) * 2011-09-09 2018-11-14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로컬화된 애플리케이션에 액세스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289244A1 (en) * 2012-05-22 2015-10-08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gnalling transmissi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3762A (zh) * 2002-02-16 2005-06-2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再定位srns的方法
GB0508569D0 (en) * 2004-04-29 2005-06-01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ving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a base station, a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data
CN101911546A (zh) * 2008-01-25 2010-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执行越区切换过程和创建数据的方法
US20110013589A1 (en) * 2009-07-17 2011-01-20 Chih-Hsiang Wu Method of Handling Long Term Evaluation Positioning Protocol Data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110275359A1 (en) * 2010-05-05 2011-11-1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Two Radio Systems
WO2012036406A2 (ko) * 2010-09-17 2012-03-22 주식회사 팬택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요소 반송파의 활성화 장치 및 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CORPORATION: "R2-085627 Dedicated structure for SRB1 establishment",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63BIS,HTTPS://WWW.3GPP.ORG/FTP/TSG_RAN/WG2_RL2/TSGR2_63BIS/DOC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63701A4 (en) 2015-09-16
EP2863701B1 (en) 2019-12-18
WO2013189031A1 (zh) 2013-12-27
EP2863701A1 (en) 2015-04-22
EP3691399A1 (en) 2020-08-05
CN103650625B (zh) 2017-08-29
ES2776156T3 (es) 2020-07-29
US20150103793A1 (en) 2015-04-16
EP3691399B1 (en) 2023-12-20
CN107645794B (zh) 2023-07-07
CN107645793B (zh) 2023-07-07
CN103650625A (zh) 2014-03-19
US9549430B2 (en) 2017-01-17
USRE48316E1 (en) 2020-11-17
CN107645794A (zh) 2018-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50625B (zh) 通信系统、基站、用户设备及信令传输方法
US11678396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bearer type change of a plurality of bearers configured for user equipment
CN103139911B (zh) 实现载波聚合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932007B (zh) 一种实现移动终端业务流传输的方法及无线中继系统
CN103947252B (zh) 无线连接失败期间的掉话避免
CN104255056B (zh) 切换方法和设备
CN107645779A (zh) 一种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582054B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13799A (zh) 一种下行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782644B (zh) 回程链路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系统、代理设备、接入设备
WO2014000498A1 (zh) 数据无线承载建立方法及设备
CN106465128A (zh) 回程链路的建立方法、基站和设备
CN103517357B (zh)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379546B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23819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ata synchronization
WO2011100894A1 (zh) 切换方法和中继节点
CN106465183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3060300A1 (zh) 数据分流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7135547A (zh) 一种多连接系统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856527B (zh) 用于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控制的终端直通的方法
CN109041144A (zh) 一种系统间信息交互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用户设备
CN104618849A (zh) 终端的本地交换方法及系统
CN104105132B (zh) 一种控制参数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8282829A (zh)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装置
KR20090038752A (ko) 데이터 전송 서비스를 위한 무선연결 설정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