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3608A -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3608A
CN107643608A CN201710146371.4A CN201710146371A CN107643608A CN 107643608 A CN107643608 A CN 107643608A CN 201710146371 A CN201710146371 A CN 201710146371A CN 107643608 A CN107643608 A CN 107643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central area
asymptotic
optical
contac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63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氏莲
陈炤彰
邱钰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512310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I58402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TW105211032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TWM533235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7643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360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1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bifocal; multifocal
    • G02C7/044Annular configuration, e.g. pupil tun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24Methods of designing ophthalmic lenses
    • G02C7/028Special mathematical desig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4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 G02C7/041Contact lenses for the eyes bifocal; multifocal
    • G02C7/042Simultaneous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CSPECTACLES; SUNGLASSES OR GOGGLES INSOFAR AS THEY HAVE THE SAME FEATURES AS SPECTACLES; CONTACT LENSES
    • G02C7/00Optical parts
    • G02C7/02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 G02C7/06Lenses; Lens systems ; Methods of designing lenses bifocal; multifocal ; progressive
    • G02C7/061Spectacle lenses with progressively varying focal power
    • G02C7/068Special properties achiev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he front and back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光轴;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第一光学区域包括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中心区域与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中心区域以及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前侧表面的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

Description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镜及其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隐形眼镜广泛用于校正许多不同类型之视力缺陷,包括近视及远视、散光视力误差、以及通常与老化相关联的近距离视力缺陷如老花眼视力退化等。老花眼者通常使用隐形眼镜矫正老花视力的缺陷,例如同步双焦隐形眼镜或是变焦隐形眼镜提供同心的光学区域如远视屈光力(较远物体)以及近视屈光力(较近物体),以聚焦瞳孔的可视范围,因为来自较远物体以及较近物体的光线同时聚焦于视网膜上,使用者的大脑判断并且选择较远的影像或是较近的影像。
然而,由于同步双焦隐形眼镜或是变焦隐形眼镜包括多圈的同心区域,即,远视区域以及近视区域,造成从光学区域的中心至周边区域的屈光力分布为离散(discrete)状态,而且每一圈的同心区域之宽度以及圈数必须依据使用者的瞳孔值不同做不同的设计,使得屈光力分布的离散状态更为明显,降低了使用者的视觉质量。在其它的设计中,即,在同步变焦隐形眼镜中,多个中间区域连接近视区域与远视区域,因而造成屈光力在近视区域与远视区域之间产生变化。然而在一些习知技术中,远视屈光度之区域以及近视屈光度之区域之间的连接接口不够平滑,导致隐形眼镜在这些光学区域对使用者观看影像时产生干扰。进一步地,在连接接口之表面所对应的屈光度之过渡(transition)区域形成不连续性(discontinuity),造成重迭影像,影响使用者穿戴的舒适度。
在另一些习知技术中,为了解决不连续性的问题,其于中心光学区域使用多种圆锥形曲线之组合,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在连接点位置使用高阶的几何线条,相当复杂,而且不易改善隐形眼镜中心光学区域与屈光度之不连续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式的透镜及其方法,以解决上述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藉由前侧光学表面形成连续性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之轮廓以及配置渐近(progressive)变化的屈光度,以改善使用者的视力,并且提高隐形眼镜的设计弹性。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轴;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以及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表面还包括一外围区域,连接于所述环形区域的外围边缘,并且所述外围区域为球面区域或是非球面区域任一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屈光度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平均数μ=xc+(Wim/2),标准差σ=Wim/6;
Add为附加屈光度之系数;
x为从光轴沿着第一光学区域的径向距离;
Pc为中心区域的近视屈光度或是远视屈光度;
xc为中心区域的半径;
Wim为中间区域的宽度;
t为长度之积分变数;以及
在"±"符号中,"+"表示中心区域为远视屈光度,"-"表示中心区域为近视屈光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xc大于或是等于零公厘,并且xc小于1公厘,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Wim大于零公厘,并且Wim小于或是等于3公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或是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附加屈光度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的连续性常态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Pi为全部控制点(h+1)个中第i个控制点,wi为第i个权重值,Ni,p(u)为具有参数u以及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基底函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并且所述中间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
本发明之另一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一光轴于一本体;形成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调整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连续性常态分布;以及形成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介绍。
图1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上视图。
图2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沿着图1的A-A'线段之剖视图。
图3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区域具有不同直径且设置为近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
图5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区域具有不同宽度且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区域具有不同宽度且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
图7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之示意图。
图8A-8B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第一光学区域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及其相对应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
图9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之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式,其中相同的组件符号代表相同的组件或是相似的组件,本发明的原理是以实施在适当的运算环境中来举例说明。以下的说明是基于所例示的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其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未在此详述的其它具体实施例。
参考图1以及图2,图1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上视图,图2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沿着图1的A-A'线段之剖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所述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包括本体100、光轴102、前侧表面104以及后侧表面106,光轴102通过本体100、光轴102、前侧表面104以及后侧表面106,并且光轴102定义为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中心轴线,可为轴对称或是非轴对称,如图2所示之轴对称状态。所述前侧表面104以及后侧表面106分别设置于本体100的相对异侧表面并且在本体100的周围边缘互相连接,即,在所述前侧表面104的边缘104a与所述后侧表面106的边缘106a互相连接。
在图1以及图2中,前侧表面104具有第一光学区域108,依据所述光轴102作为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包括中心区域110、环形区域112、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110与所述环形区域112之间的中间区域114,其中所述中心区域110以及所述环形区域112设置为远视屈光度(distance vision power)与近视屈光度(near vision power),并且所述中间区域114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104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之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normal cumulativedistribution function)。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110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112设置为近视屈光度,或是所述中心区域110设置为近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112设置为远视屈光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表面104的第一光学区域108沿着光轴102相对应于使用者的瞳孔(未图示)。所述前侧表面104还包括一外围区域115,连接于所述环形区域112的外围,并且所述外围区域115为球面区域或是非球面区域。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后侧表面106具有第二光学区域116。在一实施例中,后侧表面106以及第二光学区域116例如是球形(spherical)表面或是非球形(aspheric)表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后侧表面106的第二光学区域116接触于使用者的瞳孔(未图示)。
参考图3,其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横轴为从光轴102(半径等于零之位置)沿着第一光学区域的径向距离,以x表示,其单位例如是公厘(mm),纵轴表示附加屈光度(add power),其单位为D(diopters),本发明之屈光度定义为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如图3所示,本发明之屈光度P(x)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平均数μ=xc+(Wim/2),标准差σ=Wim/6,”/”表示除法之符号;
Add为附加屈光度之系数,以图3的最大值(max)与最小值(min)之间的差值计算,例如是-0.5-(-3.0)=2.5D;
x为从光轴102沿着第一光学区域108任意位置的径向距离;
Pc为中心区域110的近视屈光度或是远视屈光度;
xc为中心区域110的半径;
Wim为中间区域114的宽度;
t为长度之积分变数;以及
在一实施例中,"±"符号中之"+"表示中心区域110为远视屈光度,"-"表示中心区域110为近视屈光度。
如图3所示,所述中心区域110的半径、所述中间区域114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之附加屈光度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之屈光度的连续性常态分布。具体来说,本发明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屈光度曲线之形状及其变化率由中心区域110的半径xc、中间区域114的宽度Wim、以及附加屈光度之系数Add三个变量所调整与控制,以适用于使用者的瞳孔外形及其尺寸,例如是瞳孔尺寸介于2mm至6mm之间。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区域114的半径xc大于或是等于零公厘,并且xc小于1公厘,但不限于此,可为适用于不同瞳孔的尺寸作调整;所述中间区域114的宽度Wim大于零公厘,并且Wim小于或是等于3公厘,但不限于此,可为适用于不同瞳孔的尺寸作调整,故本发明可提高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设计弹性。
参考图4,其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中心区域110具有不同直径且设置为近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在图4中,附加屈光度曲线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Pc为中心区域110的近视屈光度。
在图4之实施例中,Pc为-0.5D,Wim为1.5mm,以及Add为2.5D,半径xc例如是0.0、0.2、0.4、0.6以及0.8mm,分别相对应于各种屈光度曲线C11~C15,前侧表面104的第一光学区域108从中心区域110经过中间区域114到达环形区域112有效地提供平滑且连续的较佳屈光度曲线。
参考图5,其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区域112具有不同宽度且中心区域110设置为近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参照公式(E1a),Pc为-0.5D,半径xc为0.6mm,Add为2.5D,Wim例如是0.5、0.7、0.9、1.1、1.3、以及1.5mm,分别相对应于各种屈光度曲线C21~C26,前侧表面104的第一光学区域108从中心区域110经过中间区域114到达环形区域112有效地提供平滑且连续的较佳屈光度曲线。
参考图6,其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环形区域112具有不同宽度且中心区域110设置为远视屈光度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在图6中,附加屈光度曲线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Pc为中心区域110的远视屈光度。
在图6之实施例中,Pc为-3.0D,半径xc为0.6mm,Add为2.5D,Wim例如是0.5、0.7、0.9、1.1、1.3、以及1.5mm,分别相对应于各种屈光度曲线C31~C36,Wim的值越大,屈光度的变化越平滑。在此实施例中的各种屈光度曲线,前侧表面104的第一光学区域108从中心区域110经过中间区域114到达环形区域112有效地提供平滑且连续的较佳屈光度曲线。
参考图7,其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NURBS)之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C(u)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Pi为全部控制点(h+1)中第i个控制点,wi为第i个权重值,Ni,p(u)为具有参数u以及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基底函数。
节点向量U以下列公式表示:
具有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B-spline),为多项式函数组合,以下列公式表示:
Ni,0(u)=1,若是ui≦u≦ui+1,否則Ni,0(u)=0…(E22);
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上的任意点之曲率(curvature)以下列公式表示:
所述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1/k),藉由调整所述曲率半径R,以使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形成连续性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中,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的所述中心区域110、所述环形区域以112及所述中间区域114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的所述中心区域110与所述中间区域114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并且所述中间区域114与所述环形区域112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以构成前侧表面104具有第一光学区域108平滑的连续性表面,如图1以及图2所示,并且用于图3之屈光度曲线。
图8A-8B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第一光学区域108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及其相对应的附加屈光度曲线之示意图。在图8A中,横轴表示x为第一光学区域108的径向距离,纵轴表示前侧表面的凹型高度FS(mm),图8B的横轴以及纵轴如同图3所示。图8A的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形成图1的第一光学区域108的中心区域110、环形区域112以及中间区域114,并且相对应附加屈光度曲线,藉由前侧光学表面形成连续性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之轮廓以及配置渐近变化的屈光度,以解决习知技术中屈光度之过渡区域形成不连续性之问题,并且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易于调整控制,改善习知技术中高阶的几何线条之复杂设计,提高设计弹性。
参考图1~4、图8A-8B以及图9,图9绘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之流程图。所述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步骤S900中,输入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数据,例如包括使用者的角膜形状、远视屈光度、近视屈光度、隐形眼镜的材质(例如是软式材质或是硬式材质)、光学区域的直径、以及隐形眼镜的厚度。提供一光轴102于一本体100。
在步骤S902中,依据公式(E1a)以及(E1b)所示之附加屈光度曲线,以决定屈光度分布曲线。
在步骤S904中,决定后侧表面106的表面,例如是球形(spherical)表面或是非球形(aspheric)表面。具体来说,形成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116之后侧表面106,以所述光轴102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116的中心,其中所述前侧表面104的边缘与104a所述后侧表面106的边缘106a互相连接。
在步骤S906中,利用光线追踪方法(ray tracing method)以及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前侧表面104,以形成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在一实施例中,在前侧表面104的每个点的半径满足式(E1a)以及(E1b)所示之附加屈光度曲线。此外,依据公式(E2)、(E21)、(E22)以及(E23)形成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具体来说,形成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108之前侧表面104,以所述光轴102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包括在所述光轴102附近的中心区域110、环形区域112、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110与所述环形区域112之间的中间区域114,其中所述中心区域110以及所述环形区域112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接着,调整所述中间区域114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104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连续性常态分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108的所述中心区域110、所述环形区域112以及所述中间区域114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
在步骤S908中,计算前侧表面104的外围区域115及其相对应的后侧表面106,以适用于使用者的眼睛的配戴舒适性。
在步骤S910中,输出具有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的渐近变焦隐形眼镜。例如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CAD)模型并且透过数值控制机器(CNC)进行加工,以制造出具有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的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具体来说,本发明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制造方法可利用处理器(processor)或是微控制器以执行储存于内存(例如非挥发性记体、RAM、ROM)的程序代码,并且将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相关处理前与处理后的数据、以及参数储存于所述内存中,透过计算机程序指令的运作来执行本发明上述之制造步骤。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藉由前侧光学表面形成连续性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之轮廓以及配置渐近变化的屈光度,以改善使用者的视力。本发明使用连续NURBS曲线作为前侧光学表面的表面轮廓,以从近端或是远程至相对的焦距长度逐渐地改变屈光力(optical power)。此外,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屈光力分布之设计自由度(弹性),以适用于特定的老花眼者视力需求,藉由使用NURBS曲线,本发明不但可以使前侧表面平滑并且具有连续性,还可以满足瞳孔半径的各种屈光力分布状态以及附加屈光力值之需求。
虽然本发明已用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之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之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轴;
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并且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常态累积分布函数的型态;以及
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后侧表面依据所述光轴与所述前侧表面相对异侧设置,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表面还包括一外围区域,连接于所述环形区域的外围边缘,并且所述外围区域为球面区域或是非球面区域任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度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平均数μ=xc+(Wim/2),标准差σ=Wim/6;
Add为附加屈光度之系数;
x为从所述光轴沿着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径向距离;
Pc为所述中心区域的近视屈光度或是远视屈光度;
xc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
Wim为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
t为长度之积分变数;以及
在"±"符号中,"+"表示所述中心区域为远视屈光度,"-"表示所述中心区域为近视屈光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xc大于或是等于零公厘,并且xc小于1公厘,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Wim大于零公厘,并且Wim小于或是等于3公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或是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附加屈光度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的连续性常态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Pi为全部控制点(h+1)个中第i个控制点,wi为第i个权重值,Ni,p(u)为具有参数u以及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基底函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并且所述中间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
10.一种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光轴于一本体;
形成一具有第一光学区域之前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中心,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包括在所述光轴附近的中心区域、环形区域、以及连接于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其中所述中心区域以及所述环形区域分别设置为不同的屈光度包括远视屈光度与近视屈光度;
调整所述中间区域用以渐近调整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的光功率,使所述前侧表面的所述第一光学区域在所述远视屈光度与所述近视屈光度之间的屈光度形成连续性常态分布;以及
形成一具有第二光学区域之后侧表面,以所述光轴作为所述第二光学区域的中心,其中所述前侧表面的边缘与所述后侧表面的边缘互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表面还包括形成一外围区域,连接于所述环形区域的外围边缘,并且所述外围区域为球面区域或是非球面区域任一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度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平均数μ=xc+(Wim/2),标准差σ=Wim/6;
Add为附加屈光度之系数;
x为从所述光轴沿着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径向距离;
Pc为所述中心区域的近视屈光度或是远视屈光度;
xc为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
Wim为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
t为长度之积分变数;以及
在"±"符号中,"+"表示所述中心区域为远视屈光度,"-"表示所述中心区域为近视屈光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xc大于或是等于零公厘,并且xc小于1公厘,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Wim大于零公厘,并且Wim小于或是等于3公厘。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或是所述中心区域设置为近视屈光度且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为远视屈光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半径、所述中间区域的宽度以及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附加屈光度用以调整所述第一光学区域之屈光度的连续性常态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所述环形区域以及所述中间区域由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所组成的连续性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均匀有理化塑形曲线(NURBS)以下列公式表示:
其中Pi为全部控制点(h+1)个中第i个控制点,wi为第i个权重值,Ni,p(u)为具有参数u以及阶数p的第i个塑形曲线基底函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之渐近变焦隐形眼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区域的所述中心区域与所述中间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并且所述中间区域与所述环形区域的每个连接点具有相同的曲率值。
CN201710146371.4A 2016-07-21 2017-03-13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64360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3109A TWI584022B (zh) 2016-07-21 2016-07-21 漸近變焦隱形眼鏡及其製造方法
TW105211032 2016-07-21
TW105211032U TWM533235U (en) 2016-07-21 2016-07-21 Progressive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TW105123109 2016-07-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3608A true CN107643608A (zh) 2018-01-30

Family

ID=6098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6371.4A Pending CN107643608A (zh) 2016-07-21 2017-03-13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4750B2 (zh)
CN (1) CN10764360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237A (zh) * 2021-10-19 2021-12-24 凯乐康药业(江苏)有限公司 控制近视的离焦隐形眼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19628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eyeBrain Medical, Inc. Prismatic contact lens
CN114911072A (zh) * 2021-02-09 2022-08-16 晶硕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多焦点镜片及多焦点散光镜片
CN114545659A (zh) * 2022-03-03 2022-05-27 上海艾康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角膜接触镜及其设计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077A (en) * 1998-03-11 2000-02-29 Menicon Co., Ltd. Multifocal ocular lens having intermediate region with continuously varying optical power
US6871953B1 (en) * 2003-09-29 2005-03-29 Softfocal Company, Inc. Contact lens with transition
CN1708716A (zh) * 2002-10-31 2005-12-14 庄臣及庄臣视力保护公司 多焦点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
US20140049747A1 (en) * 2010-10-21 2014-02-20 Helmut Altheimer Prescription-dependent and individualization-dependent modification of the temporal peripheral nominal astigmatism and adaption of the object distance function to changed object distances for near and/or far vision
CN105164684A (zh) * 2013-04-29 2015-12-16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用于提供眼镜片的系统
CN105556379A (zh) * 2013-09-20 2016-05-04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眼镜镜片及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2236A (en) * 1996-11-15 1998-09-22 Permeable Technologies, Inc. Multifocal corneal contact lens pair
US20030151831A1 (en) 2001-12-28 2003-08-14 Sandstedt Christian A. Light adjustable multifocal lenses
TWI497150B (en) 2011-12-25 2015-08-21 Multi-focal optical lenses
US8950859B2 (en) 2011-12-25 2015-02-10 Global-Ok Vision, Inc. Multi-focal optical lenses
TWM484119U (zh) 2014-04-30 2014-08-11 Pegavision Corp 漸進多焦鏡片
US10379381B2 (en) * 2015-06-08 2019-08-13 Johnson & Johnson Vision Care, Inc. Contact lens with optimized performance and method of design
TWM533235U (en) 2016-07-21 2016-12-01 Univ Nat Taiwan Science Tech Progressive multifocal contact le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30077A (en) * 1998-03-11 2000-02-29 Menicon Co., Ltd. Multifocal ocular lens having intermediate region with continuously varying optical power
CN1708716A (zh) * 2002-10-31 2005-12-14 庄臣及庄臣视力保护公司 多焦点眼用透镜的设计方法
US6871953B1 (en) * 2003-09-29 2005-03-29 Softfocal Company, Inc. Contact lens with transition
US20140049747A1 (en) * 2010-10-21 2014-02-20 Helmut Altheimer Prescription-dependent and individualization-dependent modification of the temporal peripheral nominal astigmatism and adaption of the object distance function to changed object distances for near and/or far vision
CN105164684A (zh) * 2013-04-29 2015-12-16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用于提供眼镜片的系统
CN105556379A (zh) * 2013-09-20 2016-05-04 豪雅镜片泰国有限公司 眼镜镜片及眼镜镜片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乔立红: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31 October 2014,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237A (zh) * 2021-10-19 2021-12-24 凯乐康药业(江苏)有限公司 控制近视的离焦隐形眼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4750B2 (en) 2019-04-30
US20180024380A1 (en) 2018-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73407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ophthalmic lens having unwanted astigmatism
EP2425293B1 (en) A method for assessing an optical feature of an ophthalmic lens design
CN102460273B (zh) 基于模糊认知感定制的渐变眼镜片的制造
US9016859B2 (en) Presbyopia lens with pupil size correction based on level of refractive error
EP1805550A1 (en) Multifocal lenses for pre-presbyopic individuals
CN107643608A (zh) 渐近变焦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
JP2000111846A (ja) 眼鏡レンズの決定方法
JP2007241276A (ja) 累進焦点眼鏡レンズの決定方法
JP2013518309A (ja) 連続的な度数グラデーションを有するレンズ
CN103930821B (zh) 用于提供眼镜片的光学系统的方法和用于制造眼镜片的方法
CN103777368A (zh)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05182530A (zh) 减小透镜形状和未切割的透镜毛坯的厚度的方法
CA2729406C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an anterior curve of a contact lens
CN105388631A (zh) 用于老花眼的具有双眼视差限值的镜片系统
KR102000911B1 (ko) 프로그레시브 안경 렌즈, 프로그레시브 안경 렌즈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프로그레시브 안경 렌즈를 설계하는 방법
EP3004973B1 (en) Non-progressive corridor bi-focal lens with substantially tangent boundary of near and distal visual fields
CN203786418U (zh) 一种宽视场近视周边离焦眼镜片
CN114303090B (zh) 双焦点眼镜镜片及其数字表示的计算机实现的方法
US20150219923A1 (en) Progressive reading and intermediate distance lens defined by employment of a zernike expansion
TWI584022B (zh) 漸近變焦隱形眼鏡及其製造方法
CN112946922B (zh) 具有矫正散光的自由曲面渐进式镜片的设计方法及镜片
CN112602001B (zh) 用于生成目标设计的计算机实施的方法、数据处理系统和存储介质及相关方法和存储介质
JP5057229B2 (ja) 可変焦点レンズ
CN103941417B (zh) 基于人眼动态视轴的非球面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CN112505948A (zh) 基于正弦曲线的渐进多焦点镜片及其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