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42826A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42826A
CN107642826A CN201711032318.8A CN201711032318A CN107642826A CN 107642826 A CN107642826 A CN 107642826A CN 201711032318 A CN201711032318 A CN 201711032318A CN 107642826 A CN107642826 A CN 107642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wind wheel
rectifying component
conducting element
centrifugal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23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跃飞
王其桢
刘喜岳
詹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0323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4282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42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428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用于空调器,其包括:离心风轮;换热器,其围设于离心风轮的外侧;及导流件,其设置于换热器的进风口处,且导流件、换热器及离心风轮围合形成腔体;其中,导流件包括本体和整流件,整流件设置于本体的侧壁上,且整流件朝离心风轮弯折。本发明通过增设整流件,有效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降低风量的损失,提升离心风轮的工作效率,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同时整流件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可进一步提升空调舒适性和用户的体验感。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嵌入式空调室内机的导流圈伸入离心风轮的进风口内,且导流圈与离心风轮之间预留一定间隙,当该间隙较小时,气流速度变化大,容易产生较大噪音,且降低了离心风轮的工作效率,而当该间隙较小时,容易在间隙处形成回流现象,且回流现象直接导致风量较低,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风轮;换热器,换热器围设于离心风轮的外侧;及导流件,其设置于换热器的进风口处,且导流件、换热器及离心风轮围合形成腔体;其中,导流件包括本体和整流件,整流件设置于本体的侧壁上,且整流件朝离心风轮弯折。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离心风轮、换热器和导流件,且换热器围设在离心风轮的外侧,导流件设置于换热器的进风口处,同时导流件、换热器和离心风轮围合形成腔体,离心风轮产生的风流进入腔体,通过换热器吹向空调室内机外,其中导流件包括本体和整流件,整流件设置在本体的侧壁上,整流件朝离心风轮弯折,离心风轮产生的风流进入腔体后,整流件可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降低风量的损失,提升离心风轮的工作效率,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整流件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降低噪音,提升空调舒适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室内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体和整流件分别为环状本体和环状整流件,且本体与整流件为同心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和整流件分别为环状本体和环状整流件,环状本体和环状整流件便于离心风轮与导流件相配合,当离心风轮工作时,离心风轮的叶片转动,所形成的转动工作区域即为圆圈,环状的本体和环状的整流件与离心风轮的工作区域相适配,且环形本体和环形整流件的同心设置可使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各配合处均一致,确保该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进而避免回流现象,提升离心风轮的工作效率,提高风量及降低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整流件设置在本体的外侧壁上,且整流件朝换热器凸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整流件设置在本体的外侧壁上,且整流件朝换热器凸出,即整流件与本体形成朝向离心风轮开口的凹槽,离心风轮与导流件的配合处位于凹槽内,即该整流件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且整流件可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内,最终吹向外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本体的外径为D1,整流件的外径为D2,且D1/D2的比值范围为0.6~0.95。
在该技术方案中,本体的外径为D1,整流件的外径为D2,且D1/D2的比值范围为0.6~0.95,当本体的外径与整流件的外径比值处于0.6~0.95内时,整流件可有效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内,最终吹向空调室内机的外侧,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优选地,D1/D2的比值为0.8、0.9、0.9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整流件设置在本体的内侧壁上,且整流件朝导流件的中心方向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整流件设置在本体的内侧壁上,且整流件朝导流件的中心方向凸出,即整流件与本体形成朝向离心风轮开口的凹槽,离心风轮与导流件的配合处位于凹槽内,即该整流件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且整流件可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内,最终吹向外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离心风轮还包括:前盘,前盘设置于离心风轮的外侧,且前盘的顶端伸入本体和整流件围合形成的凹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离心风轮还包括前盘,且前盘位于离心风轮的外侧,前盘的顶端伸入本体和整流件围合形成的凹槽内,前盘伸入凹槽内的部分即为离心风轮与导流件的配合处,当前盘顶端伸入凹槽内时,离心风轮产生的风流进入腔体后,整流件可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降低风量的损失,提升离心风轮的工作效率,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前盘的顶端伸入凹槽的距离为H1,凹槽的深度为H2,且H1/H2的比值范围为0.095~0.9。
在该技术方案中,前盘的顶端伸入凹槽的距离为H1,凹槽的深度为H2,当H1/H2的比值位于0.095~0.9时,整流件可有效改善导流件与离心风轮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内,最终吹向空调室内机的外侧,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换热效率,优选地,H1/H2的比值为0.3、0.4、0.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还包括:固定部,固定部与本体相连,且固定部搭设于换热器的顶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还包括固定部,且固定部与本体相连接,固定件搭设于换热器的顶部,进而使换热器、导流件及离心风轮形成腔体,具体地,固定部为板状,且固定部与本体为圆角过渡,一方面可提高导流件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进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为一体式结构,即固定部、本体和整流件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可有效提升导流件的力学性能,确保导流件的结构强度,同时可确保导流件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简化装配流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的一端搭设于换热器上,其另一端与导流件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且接水盘的一端搭设在换热器上,其另一端与导流件相连,即接水盘、导流件、离心风轮和换热器围合形成腔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因此具有该空调室内机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截面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中导流件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中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有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离心风轮,102前盘,30导流件,302本体,304整流件,306固定部,308凹槽,50换热器,502腔体,70接水盘,8空调室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室内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的截面图,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8,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风轮10;换热器50,换热器50围设于离心风轮10的外侧;及导流件30,其设置于换热器50的进风口处,且导流件30、换热器50及离心风轮10围合形成腔体502;其中,导流件30包括本体302和整流件304,整流件304设置于本体302的侧壁上,且整流件304朝离心风轮10弯折。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8包括离心风轮10、换热器50和导流件30,且换热器50围设在离心风轮10的外侧,导流件30设置于换热器50的进风口处,同时导流件30、换热器50和离心风轮10围合形成腔体502,离心风轮10产生的风流进入腔体502,通过换热器50吹向空调室内机8外,其中导流件30包括本体302和整流件304,整流件304设置在本体302的侧壁上,整流件304朝离心风轮10弯折,离心风轮10产生的风流进入腔体502后,整流件304可改善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降低风量的损失,提升离心风轮10的工作效率,提高空调室内机8的换热效率;整流件304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降低噪音,提升空调舒适性,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8,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本体302和整流件304分别为环状本体302和环状整流件304,且本体302与整流件304为同心设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体302和整流件304分别为环状本体302和环状整流件304,环状本体302和环状整流件304便于离心风轮10与导流件30相配合,当离心风轮10工作时,离心风轮10的叶片转动,所形成的转动工作区域即为圆圈,环状的本体302和环状的整流件304与离心风轮10的工作区域相适配,且环形本体302和环形整流件304的同心设置可使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各配合处均一致,确保该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进而避免回流现象,提升离心风轮10的工作效率,提高风量及降低噪音,当然,导流件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选择,如正方形、长方形和椭圆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整流件304设置在本体302的外侧壁上,且整流件304朝换热器50凸出。
如图2至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整流件304设置在本体302的外侧壁上,且整流件304朝换热器50凸出,即整流件304与本体302形成朝向离心风轮10开口的凹槽308,离心风轮10与导流件30的配合处位于凹槽308内,即该整流件304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且整流件304可改善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502内,最终吹向外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本体302的外径为D1,整流件304的外径为D2,且D1/D2的比值范围为0.6~0.95。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本体302的外径为D1,整流件304的外径为D2,且D1/D2的比值范围为0.6~0.95,当本体302的外径与整流件304的外径比值处于0.6~0.95内时,整流件304可有效改善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502内,最终吹向空调室内机8的外侧,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8的换热效率,优选地,D1/D2的比值为0.8、0.9、0.9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整流件304设置在本体302的内侧壁上,且整流件304朝导流件30的中心方向凸起。
在该实施例中,整流件304设置在本体302的内侧壁上,且整流件304朝导流件30的中心方向凸出,即整流件304与本体302形成朝向离心风轮10开口的凹槽308,离心风轮10与导流件30的配合处位于凹槽308内,即该整流件304具有吸音降压的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噪音,提升用户的体验感,且整流件304可改善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502内,最终吹向外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离心风轮10还包括:前盘102,前盘102设置于离心风轮10的外侧,且前盘102的顶端伸入本体302和整流件304围合形成的凹槽308内。
如图1和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离心风轮10还包括前盘102,且前盘102位于离心风轮10的外侧,前盘102的顶端伸入本体302和整流件304围合形成的凹槽308内,前盘102伸入凹槽308内的部分即为离心风轮10与导流件30的配合处,当前盘102顶端伸入凹槽308内时,离心风轮10产生的风流进入腔体502后,整流件304可改善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降低风量的损失,提升离心风轮10的工作效率,提高空调室内机8的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前盘102的顶端伸入凹槽308的距离为H1,凹槽308的深度为H2,且H1/H2的比值范围为0.095~0.9。
如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前盘102的顶端伸入凹槽308的距离为H1,凹槽308的深度为H2,当H1/H2的比值位于0.095~0.9时,整流件304可有效改善导流件30与离心风轮10的配合处的风速变化率,避免回流现象的产生,使风流更好地进入腔体502内,最终吹向空调室内机8的外侧,进而提升空调室内机8的换热效率,优选地,H1/H2的比值为0.3、0.4、0.5。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导流件30还包括:固定部304,固定部304与本体302相连,且固定部304搭设于换热器50的顶部。
如图2至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导流件30还包括固定部304,且固定部304与本体302相连接,固定件搭设于换热器50的顶部,进而使换热器50、导流件30及离心风轮10形成腔体502,具体地,固定部304为板状,且固定部304与本体302为圆角过渡,一方面可提高导流件30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便于进风,提升换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导流件3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件30为一体式结构,即固定部304、本体302和整流件304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可有效提升导流件30的力学性能,确保导流件30的结构强度,同时可确保导流件30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简化装配流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8还包括接水盘70,接水盘70的一端搭设于换热器50上,其另一端与导流件30相连。
如图1和图6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8还包括接水盘70,且接水盘70的一端搭设在换热器50上,其另一端与导流件30相连,即接水盘70、导流件30、离心风轮10和换热器50围合形成腔体50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空调室内机8。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室内机,因此具有该空调室内机8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用于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心风轮;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围设于所述离心风轮的外侧;及
导流件,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的进风口处,且所述导流件、所述换热器及所述离心风轮围合形成腔体;
其中,所述导流件包括本体和整流件,所述整流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整流件朝所述离心风轮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和所述整流件分别为环状本体和环状整流件,且所述本体与所述整流件为同心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整流件朝所述换热器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的外径为D1,所述整流件的外径为D2,且D1/D2的比值范围为0.6~0.9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流件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内侧壁上,且所述整流件朝所述导流件的中心方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还包括:
前盘,所述前盘设置于所述离心风轮的外侧,且所述前盘的顶端伸入所述本体和所述整流件围合形成的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盘的顶端伸入所述凹槽的距离为H1,所述凹槽的深度为H2,且H1/H2的比值范围为0.095~0.9。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还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本体相连,且所述固定部搭设于所述换热器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件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一端搭设于所述换热器上,其另一端与所述导流件相连。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1711032318.8A 2017-10-30 2017-10-30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ending CN1076428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2318.8A CN107642826A (zh) 2017-10-30 2017-10-30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2318.8A CN107642826A (zh) 2017-10-30 2017-10-30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42826A true CN107642826A (zh) 2018-01-30

Family

ID=6112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2318.8A Pending CN107642826A (zh) 2017-10-30 2017-10-30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4282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027A (zh) * 2018-05-22 2018-11-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352107A (zh) * 2018-10-31 2021-02-09 开利公司 用于降噪的风扇的离心叶轮的布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5690A (ko) * 1999-02-09 2000-09-15 구자홍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벨마우스
JP2004156885A (ja) * 2002-11-08 2004-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573251A (zh) * 2003-06-03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涡轮风扇和具有所述涡轮风扇的空调器
CN101118071A (zh) * 2006-08-03 2008-02-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1122407A (zh) * 2006-08-10 2008-02-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55690A (ko) * 1999-02-09 2000-09-15 구자홍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의 벨마우스
JP2004156885A (ja) * 2002-11-08 2004-06-0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空調用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573251A (zh) * 2003-06-03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涡轮风扇和具有所述涡轮风扇的空调器
CN101118071A (zh) * 2006-08-03 2008-02-06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N101122407A (zh) * 2006-08-10 2008-02-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027A (zh) * 2018-05-22 2018-11-27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风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2352107A (zh) * 2018-10-31 2021-02-09 开利公司 用于降噪的风扇的离心叶轮的布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28070A (zh) 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5526691B (zh) 导风组件及轴流柜机
CN108758837A (zh) 轴流风机组件和空调器
CN107747763A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091227B (zh) 一种变频空调的风速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5546647B (zh) 轴流柜机
CN108302749B (zh) 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07642826A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20120167613A1 (en) Axial flow fan and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8474568A (zh) 空调
CN108099543A (zh) 顶置空调
CN106152442A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3574766B (zh) 立式空调器
CN106123268A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918108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105570991B (zh) 轴流柜机
CN107606703A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80139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2709315U (zh) 立式空调器
CN205316624U (zh) 轴流柜机
CN207262564U (zh) 端盖、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181111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CN205641419U (zh) 导流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CN20557975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3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