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6775B - 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6775B
CN107636775B CN201580080194.3A CN201580080194A CN107636775B CN 107636775 B CN107636775 B CN 107636775B CN 201580080194 A CN201580080194 A CN 201580080194A CN 107636775 B CN107636775 B CN 1076367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insulating
compound inslation
insulating component
insulating surfa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801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6775A (zh
Inventor
李良洙
金在民
李正九
闵丙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Magna E Powertra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636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6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67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01B7/0208Cables with several layers of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B7/0216Two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0Contact cables, i.e. having conductors which may be brought into contact by distortion of the cable
    • H01B7/104Contact cables, i.e. having conductors which may be brought into contact by distortion of the cable responsive to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 H01B7/421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for heat dissip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本发明的复合绝缘构件包括:第一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填充空间;以及,第二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该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由此,能够使导体绝缘,并且能够促进导体的放热。

Description

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 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更加详细而言,涉及能够维持绝缘性能且能够提高放热性能的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利用电作为动力源的电器、电气设备或电气装置(以下,记为“电气装置”),为了能够被供应电源而具有电导体以及用于使所述电导体绝缘的绝缘构件。
例如,如图1所示,电动机的定子10包括:定子芯20,具有插槽22;以及,定子线圈25,缠绕于所述插槽22。
在所述定子芯20的插槽22的内部设置绝缘纸或者绝缘构件40(以下,记为‘绝缘构件40’)之后插入定子线圈25。
如图2所示,所述绝缘构件40弯折成型为U形,以便能够容易地插入所述插槽22的内部。
所述绝缘构件40分别插入各所述插槽22的两端部。
所述各绝缘构件40具有两侧面部4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两侧面部42的连接部44。
所述绝缘构件40是以如下方式制作的,即,将普通母材(绝缘材料)切断为能够弯折成型所述两侧面部42和连接部44的矩形的大小之后,沿着所述两侧面部42和所述连接部44之间的弯折线弯折成型而成。
但是,对于具有这样的现有的绝缘构件40的电气装置而言,由于所述绝缘构件40的热传导率相对较低,所以在运转过程中,所述定子线圈25所产生的热不能迅速地通过所述绝缘构件40,由此导致所述绝缘构件40的内侧、即、所述定子线圈25的温度上升。
当所述定子线圈25的温度上升时,电阻增加,从而使所述电气装置(电动机)的输出降低。
此外,所述定子线圈25的高温促进所述电气装置的强制劣化,由此缩短所述电气装置的寿命。
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在一部分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将硅树脂涂敷于绝缘构件40的两面的方法,但是由于绝缘构件40的热传导率低,因此,在提高热传递性能上存在限制。
此外,在一部分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利用硅树脂的绝缘方法,但是,所述硅树脂因材质的特性,其形状维持强度不足,因此不能像普通的绝缘构件40(例如,“诺梅克斯”绝缘纸)那样弯折成型,因此存在难以实际适用于产品来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能够对导体进行绝缘,并且能够促进导体的放热。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能够进行弯折成型,从而能够容易地制作以及组装。
此外,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能够促进导体间热传递,从而能够抑制局部温度上升。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绝缘构件,其中,包括:第一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填充空间;以及,第二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该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由织物(woven fabrics)、网(net)以及多孔质(porous)结构中的一个形成。
在实施例中,所述填充空间分别形成于多个贯通部的内部,所述多个贯通部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而成。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形状维持强度。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由芳纶纤维构成。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是硅树脂。
在实施例中,所述复合绝缘构件具有第一绝缘面、第二绝缘面以及连接绝缘面,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彼此隔开,所述连接绝缘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
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和所述连接绝缘面中的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彼此相同。
所述连接绝缘面的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大于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的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
在实施例中,所述贯通部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形状。
所述贯通部的内径或者内宽为10μm至1.1mm。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和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最大厚度为0.01至5mm。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为0.1至0.6。
在实施例中,所述贯通部配置为,所述贯通部彼此之间具有与跟所述贯通部相关的预设的长度相同的隔开距离,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正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
所述贯通部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的隔开距离设定为与所述贯通部的内径相同。
所述贯通部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的隔开距离设定为所述贯通部的内径的一半。
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两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涂敷的涂敷层。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准备具有填充空间的第一绝缘构件的步骤,以及,将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的步骤;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不同的热传递性能。
在实施例中,准备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步骤,包括: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来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内部形成多个贯通部的步骤;所述多个贯通部分别形成所述填充空间。
在实施例中,在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来形成多个贯通部的步骤中,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多个贯通部。
在实施例中,在将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插入所述多个贯通部的内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两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涂敷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来形成涂敷层的步骤。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装置,其中,包括:芯,具有多个插槽;导体,插入所述插槽的内部;所述复合绝缘构件,为了所述芯和所述导体的绝缘,该复合绝缘构件插入所述插槽和所述导体之间。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气装置,其中,包括:多个导体,彼此隔开配置;以及,所述复合绝缘构件,插入彼此隔开的所述导体之间,使所述导体间绝缘,并且促进导体间的热传递。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包括:第一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填充空间,以及,第二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与第一绝缘构件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该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由此能够对导体进行绝缘,并且能够促进导体的放热。
此外,配置:第一绝缘构件,第二绝缘构件,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热传递更优异,该第二绝缘构件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由此能够对导体进行绝缘,并且能够促进导体的放热。
此外,第一绝缘构件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形状维持强度,由此能够进行弯折成型,从而能够容易地制作以及组装。
此外,具有:第一绝缘构件,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形状维持强度,具有贯通部,以及,第二绝缘构件,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热传递更优异,该第二绝缘构件贯通所述贯通部;由此能够进行导体间绝缘,并且能够促进导体间热传递,从而能够抑制一部分导体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电气装置的绝缘构件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2是图1的绝缘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的定子芯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图4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5的Ⅵ-Ⅵ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与图6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与图6相对应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着图9的Ⅹ-Ⅹ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1是图9的展开图。
图12是图4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变形例。
图13至图16是分别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第一绝缘构件的贯通部的样式的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图3的复合绝缘构件的作用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21是具有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不同的实施例,对相同、类似的结构赋予相同、类似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由首次说明替代。在本说明书使用的单数的表现,如果在文脉上没有明确不同,则包括复数的表现。
本发明涉及具有绝缘性能且具有能够促进导体的冷却的放热性能的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图3是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定子芯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如图3所示,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100可具有:芯131、161,具有多个插槽133、163;导体145、175,插入所述插槽133、163的内部;复合绝缘构件210,为了所述芯131、161和所述导体145、175的绝缘,该复合绝缘构件210插入所述插槽133、163和所述导体145、175之间。
例如,本实施例的电气装置100可以是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具有:定子130;转子160,能够相对于所述定子130进行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所述转子160相对于所述定子130进行旋转运动的电气装置,但是这只是例示性的,转子(未图示)也可以相对于定子(未图示)进行往复滑动。
所述定子130可设置于框架110的内部。
例如,所述框架110可具有两侧开放的圆筒形状。
在所述框架110的两端部可分别具有支架115。
例如,所述定子130可具有:定子芯131,具有多个插槽133;以及,定子线圈141,缠绕于所述定子芯131的插槽133。
所述定子线圈141可具有沿着所述定子芯131的半径方向隔开的多个导体145。
例如,所述定子线圈141的各导体145可具有四边形截面形状。
例如,所述转子160能够可旋转地收容于所述定子芯131的中央。
例如,所述转子160可具有:转子芯161,具有多个插槽163;以及,转子线圈171,缠绕于所述转子芯161的插槽163。
例如,所述转子线圈171可具有沿着所述转子芯161的半径方向隔开的多个导体175。
所述转子芯161可以以旋转轴180为中心进行旋转。
例如,所述旋转轴180的两侧可被支撑,并且所述旋转轴180能够旋转。
在所述旋转轴180的两端部可分别具有轴承117。
所述轴承117可分别结合于所述支架115。
例如,所述旋转轴180可具有在轴向上贯通的中空部182。
在所述旋转轴180可具有用于向所述转子线圈171供应电源的电源供应部190。
例如,所述电源供应部190可具有:滑环(slip ring)192,可旋转地结合于所述旋转轴180;以及,刷194,可通电地接触于所述滑环192。
另外,在所述定子芯131的插槽133和所述转子芯161的插槽163的内部,可分别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举例说明了所述定子130和转子160均具有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仅使所述定子130具有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
分别设置于所述定子130和转子160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以设置于所述定子芯131的复合绝缘构件210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所述定子芯131的插槽133的内部,可插入定子线圈141。
为了所述定子芯131和所述定子线圈141的绝缘,可在所述定子芯131的插槽133的内部插入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
例如,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具有U形状。
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具有第一绝缘面221、第二绝缘面222以及连接绝缘面223,其中,所述第一绝缘面221和所述第二绝缘面222彼此隔开,所述连接绝缘面223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面221和第二绝缘面222。
可在所述第一绝缘面221和所述连接绝缘面223之间、所述第二绝缘面222和所述连接绝缘面223之间,分别形成用于弯折的弯折线224。
例如,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具有分别设置于所述定子芯131的插槽的两端部的第一复合绝缘构件211a和第二复合绝缘构件211b。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举例说明了所述第一复合绝缘构件211a和第二复合绝缘构件211b具有彼此不同的大小的情况,但是这只是例示性的,所述第一复合绝缘构件和第二复合绝缘构件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大小。
例如,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具有:第一绝缘构件220,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填充空间;以及,第二绝缘构件230,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该第二绝缘构件230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芳纶纤维(aramid fiber)构成。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所谓的“诺梅克斯(Nomax)”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虽然举例说明了由被称为诺梅克斯的芳纶纤维(aramid fiber)构成的绝缘构件,但是这只是举例说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只要是有电绝缘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的材质即可,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纤维(polyester)、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云母片(MICASheet)、聚酰亚胺(polyimide)等。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需要具备的机械性能是指,在弯折成型为预设的形状时,具有能够维持弯折后的形状的程度的形状维持强度。
例如,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可由硅树脂(silicone)构成。
例如,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具有网(网状,net,mesh)结构,以便能够形成用于填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填充空间。
更加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具有:第一线220a,具有细小直径的线形状;以及,第二线220b,与所述第一线220a交叉。
形成为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多个第一线220a和多个第二线220b,可分别以预设的间隔隔开。
因此,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第一线220a和第二线220b之间,可分别形成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填充空间。
另外,例如,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具有多孔质的主体220c,在该主体220c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气孔(多孔)220d。
可在多个所述气孔(多孔)220d的内部填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
所述多个气孔220d可与所述主体220c的两表面中的至少一表面相连通。
因此,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可容易地填充于所述气孔220d的内部。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以具有以预设的粗度形成且彼此上下交叉的第一丝220e和第二丝220f,由此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具有纤维的织物(woven fabrics)结构。
形成为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多个第一丝220e和多个第二丝220f可以以预设的间隔配置,从而可在多个所述第一丝220e和多个第二丝220f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填充间隔。
另外,例如,如图10所示,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包括:第一绝缘构件220,具有多个贯通部225;以及,第二绝缘构件230,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优异的热传递性能,该第二绝缘构件230插入所述贯通部225的内部。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芳纶纤维(aramid fiber)构成。
例如,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可由硅树脂(silicone)构成。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和第二绝缘构件230可具有0.01至5mm的厚度。
另外,在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的第一绝缘构件220,可以以预设的样式形成贯通部225。
例如,所述贯通部225可形成为圆形。
所述贯通部225可形成为多边形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角形、六边形形状等。
例如,所述贯通部225可具有10μm至1.1mm的内径或者内宽。
其中,例如,在所述贯通部225具有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所述内宽可以是内接圆的直径。
例如,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的贯通部225可以以如下方式配置,即,所述贯通部225彼此之间具有与跟所述贯通部225相关的预设的长度相同的隔开距离,由此使各贯通部225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正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
更加具体而言,例如,各贯通部225的隔开距离可设定为,所述贯通部225的内径D或者内宽的30%至100%。
例如,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的贯通部225可构成为,使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S2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S1之比(FF:FillFactor(填充因数))S2/S1为0.1至0.6。
例如,如图11所示,在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中,所述第一绝缘面221和第二绝缘面222的贯通部225可形成为同样的样式,所述连接绝缘面223的贯通部225的样式可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绝缘面221和第二绝缘面222的样式不同。
更加具体而言,所述连接绝缘面223与所述第一绝缘面221以及第二绝缘面222相比,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S2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S1之比(FF)S2/S1更大。
此外,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复合绝缘构件210构成为,使所述连接绝缘面223、所述第一绝缘面221以及第二绝缘面222中的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S2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S1之比(FF)S2/S1相同(具有相同样式)。
另外,图13至图16是分别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第一绝缘构件220的贯通部225的样式的图。
如图13所示,所述贯通部225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225的隔开距离D具有:与所述贯通部225的直径D相同的隔开距离,连接所述贯通部225的各中心的连接线可形成正方形。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之比(FF)可以是
此外,如图14所示,所述贯通部225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225的隔开距离具有:与所述贯通部225的直径D的一半D/2相同的隔开距离D/2,连接所述贯通部225的各中心的连接线可形成正方形。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之比(FF)可以是
此外,如图15所示,所述贯通部225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225的隔开距离具有:与所述贯通部225的直径D相同的隔开距离D,连接所述贯通部225的各中心的连接线可形成等边三角形。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之比(FF)可以是
此外,如图16所示,所述贯通部225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225的隔开距离具有:与所述贯通部225的直径D的一半D/2相同的隔开距离D/2,连接所述贯通部225的各中心的连接线可形成等边三角形。
在该情况下,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整体面积之比(FF)可以是
另外,图17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剖视图。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包括:第一绝缘构件220,具有多个贯通部225;第二绝缘构件230,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优异的热传递性能,该第二绝缘构件230插入所述贯通部225;以及,涂敷层240,由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涂敷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两表面中的一个。
插入各所述贯通部225的第二绝缘构件230可与所述涂敷层240一体地连接。
因此,可抑制插入所述各贯通部225的第二绝缘构件230从各贯通部225脱离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两表面形成所述涂敷层240的情况,但是所述涂敷层240也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两表面中的一个。
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厚度可形成为0.01至5mm。
在与图13至图16相关的上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各贯通部225形成为圆形的情况,但是,理所当然地也可形成为与各圆形的所述贯通部225内接或者外接的多边形形状。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本实施例的电气装置100开始运转而分别向所述定子线圈141和转子线圈171供应电源时,所述转子160可以以所述旋转轴180为中心进行旋转。
当向所述定子芯131的各插槽133的内部的定子线圈141施加电源时,因电阻而发热,所述定子线圈141的温度上升。
如图18所示,所述定子线圈141所产生的热可通过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和第二绝缘构件230传递到所述定子芯131。
此时,就热传递(性能)相对更优异的第二绝缘构件230而言,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可促进所述定子线圈141所产生的热的外部传递,由此可促进所述定子线圈141的放热。
因此,可抑制所述定子线圈141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
就本实施例的电气装置100而言,通过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将定子线圈141和转子线圈171分别产生的热分别迅速地传递到所述定子芯131和转子芯161,从而可抑制所述定子线圈141和转子线圈171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
因此,可抑制因所述定子线圈141和转子线圈171的温度过度上升而引起的输出降低。
此外,由于所述定子线圈141和转子线圈171在相对低的温度运转,因此可抑制高温导致的强制劣化,从而可延长电气装置100的寿命。
以下,对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制造方法的图。
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可包括:步骤S110,准备具有填充空间的第一绝缘构件;以及,步骤S130,将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该第二绝缘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程度的形状维持强度的绝缘构件形成。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芳纶纤维构成。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织物(woven fabrics)、网(net)以及多孔质(porous)结构中的一个形成,以便能够形成用于填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填充空间。
更加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将芳纶纤维切断为能够形成所述第一绝缘面221、第二绝缘面222以及连接绝缘面223的大小的矩形形状来形成。
例如,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可由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的硅树脂构成。
作为另一实施例,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制造方法可包括:步骤S110,准备第一绝缘构件220;步骤S120,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来形成多个贯通部225;以及,步骤S130,将第二绝缘构件230插入所述多个贯通部225的内部,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优异的热传递性能。
例如,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由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程度的形状维持强度的绝缘构件形成。
更加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可将芳纶纤维切断为能够形成所述第一绝缘面221、第二绝缘面222以及连接绝缘面223的大小的矩形状来形成。
当准备好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时,可对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穿孔来形成多个贯通部225。
其中,例如,可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贯通部225。
可在所述贯通部225的内部插入(填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S130)。
例如,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可由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优异的热传递性能的硅树脂形成。
其中,在所述贯通部225的内部填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步骤(S130)中,可将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涂敷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两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来形成涂敷层240(S135)。
在所述贯通部225填充所述第二绝缘构件230的动作完成(S130)时,可沿着各弯折线224弯折,来使所述第一绝缘面221、第二绝缘面222以及连接绝缘面223彼此弯折(S140)。
当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弯折完成(S140)时,例如,可向所述定子芯131的插槽133和/或所述转子芯161的插槽163的内部分别插入弯折的复合绝缘构件210(S150)。
在插入所述插槽133、163的内部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内侧,可插入所述电气装置100的导体145、175(例如,定子线圈141和所述转子线圈161)。
此时,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具有第一绝缘构件220,该第一绝缘构件220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形状维持强度,由此,该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在弯折之后维持预先设计的形状,从而可使导体145、175的插入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将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热传递(性能)更优异的第二绝缘构件230插入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的各贯通部225,从而能够促进导体145、175的热传递来抑制导体145、175的温度过度上升。
另外,图21是具有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电气装置260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如图21所示,具有本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的电气装置260可具有:多个导体286、296,彼此隔开配置;以及,复合绝缘构件210,插入彼此隔开的所述导体286、296之间,来使所述导体286、296之间绝缘,并且促进导体286、296间的热传递。
例如,本实施例的电气装置260可以是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铁芯或者芯270(以下,记为‘芯270’);初级线圈280,缠绕于所述芯270的周围;以及,次级线圈290,以与所述初级线圈280具有预设的缠绕比的方式缠绕。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举例说明了初级线圈280和次级线圈290沿着芯270的轴向彼此隔开的情况,但是这只是举例说明,所述初级线圈280和次级线圈290也可以沿着所述芯270的半径方向隔开。
所述初级线圈280和次级线圈290可分别具有在所述芯270的周围沿着半径方向缠绕的多个缠绕层285、295。
各所述缠绕层285、295可具有沿着所述芯270的长度方向隔开的多个导体286、296。
在所述初级线圈280和次级线圈290的各缠绕层285、295之间,可分别设置用于层间绝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复合绝缘构件210。
所述复合绝缘构件210可包括:第一绝缘构件220,具有多个贯通部225;以及,第二绝缘构件230,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220相比更优异的热传递性,该第二绝缘构件230插入所述贯通部225。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向所述初级线圈280施加电源时,由于磁感应作用,所述次级线圈290可感应电动势。
所述初级线圈280的导体286和所述次级线圈290的导体296可因电阻发热,而使温度上升。
此时,所述各复合绝缘构件210不仅使所述各缠绕层285、295间绝缘,而且促进各缠绕层285、295的导体286、296间的热传递,由此可显著地抑制:相对远离所述芯270或者外廓而不利于放热的初级线圈280和/或次级线圈290的各中央区域的缠绕层285、295的各导体286、296的温度过度上升。
因此,本实施例的电气装置260可抑制因高温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并且可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图示并说明了有关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在不超出其思想或者本质特征的范畴内,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以上说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其详细说明的内容。
此外,即使是没有在上述详细的说明中一一罗列的实施例,也应该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定义的其技术思想范畴内被宽泛地解释。并且,包括在所述权利要求范围的技术范畴和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以及变形,应该全部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2)

1.一种复合绝缘构件,其中,
所述复合绝缘构件具有第一绝缘面、第二绝缘面以及连接绝缘面,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彼此隔开,所述连接绝缘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
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以及所述连接绝缘面分别以围绕定子线圈或转子线圈的方式沿着弯折线弯折成型,所述弯折线形成在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连接绝缘面之间以及所述连接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之间,
所述复合绝缘构件包括:
第一绝缘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以及所述连接绝缘面的内部,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在内部具有填充空间;以及,
第二绝缘构件,由电绝缘构件形成,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
该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填充空间来形成单层结构,
由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和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形成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以及所述连接绝缘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由织物、网以及多孔质结构中的一个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填充空间分别形成于多个贯通部的内部,所述多个贯通部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由芳纶纤维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具有能够弯折成型的形状维持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是硅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和所述连接绝缘面中的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彼此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绝缘面的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大于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的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形成为圆形或者多边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的内径或者内宽为10μm至1.1mm。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和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厚度为0.01至5mm。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整体面积之比为0.1至0.6。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配置为,所述贯通部彼此之间具有与跟所述贯通部相关的预设的长度相同的隔开距离,所述贯通部的中心的连接线形成正方形或者等边三角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的隔开距离设定为与所述贯通部的内径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部形成为圆形,所述贯通部的隔开距离设定为所述贯通部的内径的一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两侧表面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由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涂敷的涂敷层。
17.一种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绝缘构件以围绕定子芯或转子芯的方式具有第一绝缘面、第二绝缘面以及连接绝缘面,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彼此隔开,所述连接绝缘面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其中,
所述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具有填充空间的第一绝缘构件的步骤,
将第二绝缘构件填充于所述填充空间,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和所述连接绝缘面的步骤,
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相比更高的热传递性能,
沿着在所述第一绝缘面和所述连接绝缘面之间以及所述连接绝缘面和所述第二绝缘面之间形成的弯折线弯折所述第一绝缘面、所述第二绝缘面以及所述连接绝缘面的步骤;
所述第一绝缘构件和所述第二绝缘构件形成单层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准备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步骤,包括: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来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内部形成多个贯通部的步骤,所述多个贯通部分别形成所述填充空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贯通所述第一绝缘构件来形成多个贯通部的步骤中,通过激光加工形成所述多个贯通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插入所述多个贯通部的内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绝缘构件的两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涂敷所述第二绝缘构件,来形成涂敷层的步骤。
21.一种电气装置,其中,
包括:
芯,具有多个插槽;
导体,插入所述插槽的内部;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为了所述芯和所述导体的绝缘,该复合绝缘构件插入所述插槽和所述导体之间。
22.一种电气装置,其中,
包括:
多个导体,彼此隔开配置;以及,
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绝缘构件,插入彼此隔开的所述导体之间,使所述导体间绝缘,并且促进导体间的热传递。
CN201580080194.3A 2015-05-20 2015-07-24 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Active CN107636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64366P 2015-05-20 2015-05-20
US62/164,366 2015-05-20
KR10-2015-0084469 2015-06-15
KR20150084469 2015-06-15
PCT/KR2015/007711 WO2016186248A1 (ko) 2015-05-20 2015-07-24 복합 절연부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복합 절연부재를 구비한 전기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6775A CN107636775A (zh) 2018-01-26
CN107636775B true CN107636775B (zh) 2019-06-18

Family

ID=5732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80194.3A Active CN107636775B (zh) 2015-05-20 2015-07-24 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20170127034A (zh)
CN (1) CN107636775B (zh)
WO (1) WO201618624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9948B2 (ja) * 1998-10-13 2006-01-25 株式会社東芝 絶縁コイルの固定部材、該固定部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及び絶縁コイルの固定方法
CN202513703U (zh) * 2012-02-10 2012-10-31 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效果好的串励电机或罩极电机及其绝缘胶纸
KR101307989B1 (ko) * 2013-03-04 2013-09-13 한국엔지니어링플라스틱 주식회사 성형가공성이 우수한 열전도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3518315B (zh) * 2011-03-18 2017-08-08 雷米技术有限公司 电机导体的绝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7834B (zh) * 2010-05-27 2016-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激光加工方法及激光加工机
KR20140095667A (ko) * 2013-01-24 2014-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절연부재, 그를 이용한 모터 및 모터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9948B2 (ja) * 1998-10-13 2006-01-25 株式会社東芝 絶縁コイルの固定部材、該固定部材を備えた回転電機及び絶縁コイルの固定方法
CN103518315B (zh) * 2011-03-18 2017-08-08 雷米技术有限公司 电机导体的绝缘
CN202513703U (zh) * 2012-02-10 2012-10-31 东明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效果好的串励电机或罩极电机及其绝缘胶纸
KR101307989B1 (ko) * 2013-03-04 2013-09-13 한국엔지니어링플라스틱 주식회사 성형가공성이 우수한 열전도성 수지 조성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86248A1 (ko) 2016-11-24
KR20170127034A (ko) 2017-11-20
CN107636775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29304B2 (ja) リッツ線コイル
CN105409097B (zh) 用于旋转电机的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US9035523B2 (en) Coil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il
CN101454851B (zh) 具有箔导体的盘绕式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55577B (zh) 旋转电机定子
CN104167846B (zh) 制造自承式气隙绕组尤其是小型电机的斜绕组的成型线圈
JP6676606B2 (ja) 固定子を生産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これに対応する固定子
CN102594044A (zh) 定子和定子线棒以及制造定子和定子线棒的方法
KR20140047729A (ko) 도체선 및 회전전기
US2005016809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ductor bar of transposed stranded conductors
CN103187808A (zh) 电动机
PL169597B1 (pl) Sposób wytwarzania uzwojenia silnika elektrycznego PL
CN205160226U (zh) 发针式绕组电机的定子总成
CN101728883B (zh) 用于发电机的多匝绞合线圈
JP6459083B2 (ja) 絶縁部材、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US80827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wire loops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103840589A (zh) 发卡型导条及具备该导条的发卡型绕组电机
CN107078611B (zh) 具有插接的扁平的卷绕头的转子或定子
US7391141B2 (en) Electrical-discharge-inhibiting conformable layer for use in inner-cooler coils
CN107636775B (zh) 复合绝缘构件及其制造方法、具有该复合绝缘构件的电气装置
CN107304753A (zh) 使用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旋转促动器
US20220271632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stator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110777476A (zh) 间隔纺织品以及间隔纺织品的应用
JP2012528558A (ja) 電気機械、特に交流発電機のステータ巻線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KR101879755B1 (ko) 전기 와인딩 제조 방법 및 전기 도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7

Address after: Incheon Wide Area City, Korea

Patentee after: LG Magna electronic powertrain Co.,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City, Korea

Patentee before: LG ELECTRONICS Inc.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