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5097B - 跟拍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跟拍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5097B
CN107635097B CN201710986885.0A CN201710986885A CN107635097B CN 107635097 B CN107635097 B CN 107635097B CN 201710986885 A CN201710986885 A CN 201710986885A CN 107635097 B CN107635097 B CN 1076350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terminal
distance
intelligent
shoot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68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5097A (zh
Inventor
周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868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5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5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5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跟拍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并获取此时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进而根据第一距离、第三距离及第一方向计算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此时,便可以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通过上述反复,可以实现为用户进行拍照的需求,从而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跟拍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跟拍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文字的传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和媒体,把照片和视频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具有拍照和摄像功能的手机的普及,更加满足了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拍照和摄像的需求。
目前,当用户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在旅行的途中,经常需要找路人帮自己和景点拍照,以做留念。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跟拍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跟拍方法,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需要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跟拍摄时,首先可以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进而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并获取此时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进而根据第一距离、第三距离及第一方向计算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此时,便可以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其中,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智能终端且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可以通过移动可移动设备来带动固定在可移动设备上的智能终端移动,进而可以基于智能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来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进而当可移动设备按照旋转角度旋转,便可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从而实现了为用户进行拍照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包括:
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所述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所述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计算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跟拍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第三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位置关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
旋转角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第一拍摄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置计算模块、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第三发送模块和第二拍摄模块;
所述第一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所述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所述第二拍摄模块,用于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第二位置计算模块、跟拍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第四发送模块和第三拍摄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目标拍摄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
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所述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所述第三拍摄模块,用于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模块;
所述循环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控制第一距离获取模块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关系计算模块包括:交点确定子模块、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和计算子模块;
所述交点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所述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所述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所述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所述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所述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跟拍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跟拍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跟拍方法的场景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手机与平衡车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二示出的手机与平衡车的位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六示出的跟拍方法的场景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二示出的跟拍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二示出的跟拍方法的场景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三示出的跟拍方法的场景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一种跟拍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二示出的一种跟拍装置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三示出的一种跟拍装置的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四示出的一种跟拍装置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跟拍装置中控制模块13中位置关系计算模块14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跟拍装置80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跟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6:
在步骤S101中,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示例的,可以通过蓝牙测距的方法获取上述第一距离,也可以通过GPS定位的方法获取上述的第一距离,本公开不对上述获取第一距离的方式加以限制。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智能穿戴设备以及智能终端之间收发蓝牙信号的时间来测量智能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
上述的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红外连接关系、蓝牙连接关系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简称为:WIFI)网络连接关系。
在步骤S102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智能终端且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当测量了第一距离后,会向可移动设备发送控制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的第一控制指令,当可移动设备接收到该第一控制指令后,会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由于智能终端是固定在可移动设备上的,因此,此时,智能终端也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了第二距离。
上述的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包括但不限于:红外连接关系、蓝牙连接关系或WIFI网络连接关系。
在步骤S103中,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当智能终端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了第二距离后,测量此时的智能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示例的,可以通过蓝牙测距的方法获取上述第三距离,也可以通过GPS定位的方法获取上述的第三距离,本公开不对上述获取第三距离的方式加以限制。
在步骤S104中,根据第一距离、第三距离及第一方向计算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当获取到了第一距离、第三距离后,联合第一方向通过三点定位的方法便可以计算出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由于要实现对目标拍摄对象的跟怕,那么就需要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因此,在得知了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后,就可以基于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在步骤S105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当可移动设备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后,根据第二控制指令中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从而便可以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在步骤S106中,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可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平衡车、滑板车等可移动的交通工具。上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手表或可穿戴眼镜等。
当用户自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时,在旅行的途中,经常需要找路人帮自己和景点拍照,以做留念,但往往找不到帮助自己的路人。
本公开中,可以通过用户穿戴的智能穿戴设备、用户拥有的用于拍照的智能终端以及可移动设备来实现为用户的跟拍,从而提升了用户体验,具体的,当需要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跟拍摄时,首先可以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进而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并获取此时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进而根据第一距离、第三距离及第一方向计算可移动设备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此时,便可以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其中,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智能终端且与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可以通过移动可移动设备来带动固定在可移动设备上的智能终端移动,进而可以基于智能终端与智能穿戴设备之间的第一距离和第三距离来计算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进而当可移动设备按照旋转角度旋转,便可使得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从而实现了为用户进行拍照的需求,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a1-a4:
在步骤a1中,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在步骤a2中,根据位置和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在步骤a3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在步骤a4中,执行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进行拍摄时,一般用户都希望将目标拍摄对象放置在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示例的,当拍摄人物时,用户会希望人脸的图像位于智能终端镜头的中间位置,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用户体验,使得拍摄的目标对象的位置为用户期望的位置,本公开中,会首先在智能终端镜头中设置一预设拍摄范围,设置该预设拍摄范围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最终拍摄到的目标拍摄对象位于该预设拍摄范围内,此时,当目标拍摄对象为人物时,就会首先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进而根据位置和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进而基于该调整参数调整可移动设备,以使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从而有效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可移动设备的倾斜角度,或,可移动设备的转动角度,或可移动设备的移动距离等。示例的,当可移动设备为平衡车时,调整参数可以为平衡车的平衡姿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预设拍摄范围可以为智能终端中预设的,也可以为用户自己定义的,本公开不对其加以限制。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整参数来调整可移动设备,以使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由于目标拍摄对象有可能会移动,因此,在实现跟拍的过程中,就需要持续的检测目标拍摄对象是否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当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预设拍摄范围外,就需要实时的调整可移动设备,以使目标拍摄对象始终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b1-b4:
在步骤b1中,当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可以基于图像识别算法检测目标拍摄对象是否移动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外,当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预设拍摄范围外时,为了实时调整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角度,以使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便会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目标拍摄对象此时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在步骤b2中,根据位置和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进而根据目标拍摄对象此时位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以及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可移动设备的倾斜角度,或,可移动设备的转动角度,或可移动设备的移动距离等。示例的,当可移动设备为平衡车时,跟拍调整参数可以为平衡车的平衡姿态。
在步骤b3中,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在步骤b4中,执行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跟拍调整参数来调整可移动设备,以使目标拍摄对象始终处于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在对目标拍摄对象进行跟拍的过程中,目标拍摄对象可能会移动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范围外,此时,上述的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调整参数进行调整,或者,控制可移动设备根据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的方式可能不能够达到调整效果,因此,为了实现在该种情况下的跟拍,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当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则执行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当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外时,检测在智能终端镜头中是否可以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当智能终端镜头中可以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时,执行上述步骤b1-步骤b4;当在智能终端镜头中是未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时,此时便需要执行上述的步骤S101-步骤S106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当在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目标拍摄对象时,此时需要重新执行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从而可以达到有效跟拍的目的,可以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还包括以下步骤c1-c4:
在步骤c1中,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第一圆周为以第一位置为圆心,以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第二圆周为以第二位置为圆心,以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第一位置为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第二位置为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在步骤c2中,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第二线段为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第一线段为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在步骤c3中,获取位于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在步骤c4中,计算第二夹角与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旋转角度。
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目标拍摄对象的位置如图2所示,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为A点对应的位置,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b到位置B,上述的A点对应的位置即为第一位置,B点对应的位置即为第二位置;为以第一位置A为圆心,以第一距离a为半径确定第一圆周;以第二位置B为圆心,以第三距离c为半径确定第二圆周,两个圆周相交的交点E点和F点可能为目标拍摄对象所在的位置。假设E点为目标拍摄对象所在的位置,根据余弦定律以及三角形EBA便可以得到第一线段BA与第二线段EB的第一夹角∠EBA,进而获取可移动设备在第二位置B时,可移动设备上固定的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图中的第二方向),并获取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第一线段BA的第二夹角∠GBA,计算∠GBA与∠EBA的角度差,该角度差即为调整参数。
此时只需将可移动设备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差对应的角度值即可。
如果可移动设备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差对应的角度值后,在智能设备镜头中仍然检测不到目标拍摄对象,则继续控制可移动设备按照顺时针方向转动2倍的∠EBA对应的角度值即可。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做圆,并通过三点定位的方法找到目标拍摄对象,实现自动跟拍,可以有效提升跟拍的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还可以先获取在第一位置时可移动设备上固定的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然后此时的第一方向可以为与拍摄方向垂直的方向,这样在可移动设备按照第一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后,在第二位置可移动设备上固定的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仍然会与第一方向垂直,也即,此时的∠GBA为直角。这样可以省去上述计算第二夹角的步骤,有效提升了跟拍效率。
现有的智能化的产品越来越多,且各自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景。通过把不同的产品连接起来,通过特定的算法适配特定的场景实现特定的功能,本实施例中通过平衡车,手机和手环实现跟拍。
示例的,小米具备很多智能化的产品,各自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景。通过把不同的产品连接起来,通过特定的算法适配特定的场景实现特定的功能。该方案即是通过小米平衡车(可移动设备),小米手机(智能终端)和小米手环(智能穿戴设备)实现跟拍。
本实施例通过把手机固定在平衡车上,通过手机跟戴在用户手上的手环测距,然后手机跟平衡车通信通过移动较小的距离测量两个点与手环的距离得出的数据,使用三角定位法确定人和镜头的位置,把用户总是放在镜头中。使平衡车智能实现人物跟拍模式。示例的,如图3所示,可以将手机固定在平衡车的车座上,或者,如图4所示,可以将手机固定在平衡车的控制轴上。
最终实现跟拍的时候,平衡车、手机和用户(图中以手环替代用户)的位置如图5所示。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二示出的跟拍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方法包括:
在步骤S201中,开启设置在平衡车上的手机中的跟拍模式,此时,如图7所示,平衡车位于第一位置A点。
示例的,可以为用户手动开启跟拍模式,也可以在将手机固定在平衡车上后,手机自动开启跟拍模式。
在步骤S202中,手机与手环进行蓝牙配对。
在步骤S203中,手机向手环发送蓝牙信号。
在步骤S204中,当手环接收到蓝牙信号后,向手机发送蓝发信号反馈信号。
在步骤S205中,手机根据发送蓝牙信号的时间和接收反馈信号的时间,以及信号的传输速率,确定手机与手环之间的第一距离AC。
在步骤S206中,手机获取当前手机中的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假设拍摄方向为正前方AD方向。
在步骤S207中,手机确定与拍摄方向垂直的方向为第一方向。
在步骤S208中,手机向平衡车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平衡车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也即控制平衡车从第一位置A点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至第二位置B点。
在步骤S209中,平衡车根据第一控制指令从A点移动至B点。
在步骤S2010中,平衡车向手机发送移动响应指令,该移动响应指令指示平衡车已移动至B点。
在步骤S2011中,手机通过发送蓝牙信号测量位于第二位置的手机与手环C之间的第三距离BC。
在步骤S2012中,以A点为圆心,AC为半径画圆;以B点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如图8所示,手机便可确定用户在C点或C`点。
在步骤S2013中,手机根据余弦定理确定第一夹角∠CBA。
根据AB2+BC2-2×AB×BC×COS∠CBA=AC2
得到
Figure BDA0001440710030000161
在步骤S2014中,手机获取直角和∠CBA的角度差作为平衡车的旋转角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平衡车的移动过程中,平衡车是平移的,因为只有平移,才能保证在B点时,手机镜头的拍摄方向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依然是直角。
在步骤S2015中,手机向平衡车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平衡车根据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手环位于手机镜头方向内。
在步骤S2016中,平衡车根据第二控制指令顺时针转动旋转角度对应的角度值。
在步骤S2017中,平衡车向手机发送指示响应指令,该指示响应指令指示平衡车已转动旋转角度的角度值。
在步骤S2018中,手机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用户位于手机镜头中的位置。
在步骤S2019中,根据上述位置和手机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用户处于手机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平衡车的倾斜角度。
在步骤S2020中,向平衡车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平衡车根据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得用户处于手机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在步骤S2021中,手机执行对用户进行拍摄操作。
在步骤S2022中,当检测到用户移动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确定手机镜头中是否可以检测到用户,当手机镜头中无法检测到用户时,重复执行上述步骤S201-步骤S2021,当手机镜头中可以检测到用户时,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用户此时位于手机镜头中的位置,根据上述位置和手机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用户处于手机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平衡车的跟拍调整参数。
在步骤S2023中,向平衡车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平衡车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用户处于手机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在步骤S2024中,手机执行对用户进行拍摄操作。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一种跟拍装置的框图了,应用于智能终端。如图9所示,该跟拍装置包括:
第一距离获取模块11,用于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第一发送模块12,用于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第三距离获取模块13,用于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位置关系计算模块1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获取模块11获取的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获取模块13获取的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
旋转角度确定模块15,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模块14计算的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第二发送模块16,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第一拍摄模块17,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置计算模块21、调整参数计算模块22、第三发送模块23和第二拍摄模块24;
所述第一位置计算模块21,用于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所述调整参数计算模块2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计算模块21计算得到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23,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所述第二拍摄模块24,用于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31、第二位置计算模块32、跟拍调整参数计算模块33、第四发送模块34和第三拍摄模块35;
所述检测模块31,用于检测所述目标拍摄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
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模块32,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31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计算模块3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模块32计算得到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所述第四发送模块34,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所述第三拍摄模块35,用于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模块41;
所述循环模块41,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31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控制第一距离获取模块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位置关系计算模块14包括:交点确定子模块51、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52、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53和计算子模块54;
所述交点确定子模块51,用于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所述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所述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所述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52,用于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所述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53,用于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所述计算子模块54,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53确定的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52确定的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跟拍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上述处理器还可被配置为: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包括:
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所述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所述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计算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用于跟拍装置80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例如,装置8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装置8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源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装置8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8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8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806为装置8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8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所述装置8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8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8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8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装置8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8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装置80或装置8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8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8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8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8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8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8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组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8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80的处理器8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装置8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装置80能够执行上述的跟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包括:
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所述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所述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计算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2)

1.一种跟拍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根据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包括:
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计算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6.一种跟拍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智能终端,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第三距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位置关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获取模块获取的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
旋转角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模块计算的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第一拍摄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位置计算模块、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第三发送模块和第二拍摄模块;
所述第一位置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所述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位置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调整参数;
所述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所述第二拍摄模块,用于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第二位置计算模块、跟拍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第四发送模块和第三拍摄模块;
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目标拍摄对象是否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
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根据面部识别算法计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位置;
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位置计算模块计算得到的所述位置和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计算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的所述可移动设备的跟拍调整参数;
所述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四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跟拍调整参数进行调整,使得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处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的预设拍摄范围内;
所述第三拍摄模块,用于执行所述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模块;
所述循环模块,用于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移动到所述预设拍摄范围外,若在所述智能终端镜头中未检测到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则控制第一距离获取模块执行所述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关系计算模块包括:交点确定子模块、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和计算子模块;
所述交点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的交点;所述第一圆周为以第一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一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二圆周为以第二位置为圆心,以所述第三距离为半径对应的圆;所述第一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的初始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所述可移动设备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后的位置;
所述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余弦定律确定第二线段和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一夹角;所述第二线段为所述第二位置与任一交点的连线;所述第一线段为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连线;
所述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用于获取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可移动设备中的所述智能终端镜头的拍摄方向与所述第一线段之间的第二夹角;
所述计算子模块,用于计算所述第二夹角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二夹角与所述第一夹角确定子模块确定的所述第一夹角之间的角度差值作为所述旋转角度。
11.一种跟拍装置,应用于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与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一距离;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且设置于目标拍摄对象上;
向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距离;所述可移动设备用于固定所述智能终端且与所述智能终端建立有无线连接关系;
获取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第三距离;
根据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及所述第一方向计算所述可移动设备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间的位置关系,并根据所述位置关系计算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的旋转角度;
向所述可移动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移动设备根据所述旋转角度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位于所述智能终端镜头方向内;
对所述目标拍摄对象进行拍摄操作。
CN201710986885.0A 2017-10-20 2017-10-20 跟拍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635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6885.0A CN107635097B (zh) 2017-10-20 2017-10-20 跟拍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6885.0A CN107635097B (zh) 2017-10-20 2017-10-20 跟拍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5097A CN107635097A (zh) 2018-01-26
CN107635097B true CN107635097B (zh) 2020-10-13

Family

ID=61103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6885.0A Active CN107635097B (zh) 2017-10-20 2017-10-20 跟拍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50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1528B (zh) * 2020-08-05 2022-01-18 深圳市浩瀚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稳定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803A (zh) * 2014-06-20 2014-08-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自旋稳定空间飞行器转动运动参数的摄像测量方法
CN104571132A (zh) * 2013-10-20 2015-04-29 郁杰夫 一种追踪摄影系统和追踪摄影方法
CN104954682A (zh) * 2015-06-16 2015-09-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摄像头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
CN205013977U (zh) * 2015-09-01 2016-02-03 陈吉地 一种自动跟拍装置
CN105554384A (zh) * 2015-12-17 2016-05-04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拍摄方法
CN106094865A (zh) * 2016-07-15 2016-11-09 陈昊 无人飞行器拍摄系统及其拍摄方法
CN206506579U (zh) * 2016-12-30 2017-09-19 哈瓦国际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跟拍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5885B2 (en) * 2016-01-26 2019-02-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shutter speed during panning shooting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1132A (zh) * 2013-10-20 2015-04-29 郁杰夫 一种追踪摄影系统和追踪摄影方法
CN104006803A (zh) * 2014-06-20 2014-08-27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自旋稳定空间飞行器转动运动参数的摄像测量方法
CN104954682A (zh) * 2015-06-16 2015-09-3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摄像头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可穿戴设备
CN205013977U (zh) * 2015-09-01 2016-02-03 陈吉地 一种自动跟拍装置
CN105554384A (zh) * 2015-12-17 2016-05-04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拍摄方法
CN106094865A (zh) * 2016-07-15 2016-11-09 陈昊 无人飞行器拍摄系统及其拍摄方法
CN206506579U (zh) * 2016-12-30 2017-09-19 哈瓦国际航空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跟拍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5097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2778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picture
KR101649596B1 (ko) 피부색 조절방법,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기록매체
US11516377B2 (en) Terminal, focu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3032821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hooting a picture
KR101900405B1 (ko) 충전 관리 방법, 충전 관리 장치, 프로그램 및 저장매체
US10605250B2 (en) Fan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fan
US20170034409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image photographing
US9729775B2 (en) Auto-focusing method and auto-focusing device
US949137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figuring photographing parameters
CN107872576B (zh) 闹钟提醒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6682B (zh) 移动终端及弯曲角度计算方法
CN108462833B (zh) 拍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512615B (zh) 图片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28092B (zh) 屏幕亮度调节方法、屏幕亮度调节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032227B (zh) 加热控制方法及装置、加热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CN107403144B (zh) 嘴巴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4182967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7635097B (zh) 跟拍方法及装置
CN107809588B (zh) 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7241535B (zh) 闪光灯调节装置及终端设备
US9619016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isplaying wallpaper image on screen
CN112925466B (zh) 触控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66237B (zh) 投影图像调节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108668B (zh) 基于图像的年龄预测方法及装置
US11617023B2 (en) Method fo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of preview image, apparatus, and mediu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