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4654B -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4654B
CN107634654B CN201610555594.1A CN201610555594A CN107634654B CN 107634654 B CN107634654 B CN 107634654B CN 201610555594 A CN201610555594 A CN 201610555594A CN 107634654 B CN107634654 B CN 107634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ed
pulse
switch
frequency modulation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5559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4654A (zh
Inventor
杨德鸿
谢明琮
罗有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Electronic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5559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4654B/zh
Priority to US15/246,567 priority patent/US9906142B2/en
Publication of CN107634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4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4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4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 H02M3/33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in push-pull configuration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32Control circuits allowing low power mode operation, e.g. in standby mo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谐振转换装置包括谐振转换电路、负载检测器、控制信号产生器以及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谐振转换电路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以转换输入电压以产生输出电压以驱动负载。负载检测器检测负载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产生器依据负载状态和脉冲频率调变范围以产生控制信号。其中,当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控制信号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第一时间区间分别与第二时间区间交错排列,且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在参考电压,并在第一时间区间中为实质上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轻负载状态下的电源转换效率。

Description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轻负载状态的电源转换效率的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电子装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工具。而为了使电子装置可符合多功能的需求,电子装置中常需多种不同的电源,因此,电源转换器成为电子装置中的重要设备。
以已知的串联谐振转换器来说,其具有最佳效率的工作状态就是在其开关的切换频率接近串联谐振转换器中的共振槽所提供的谐振频率时。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上,在串联谐振转换器的负载变小时,所需要的输出电流变小。对应于此,串联谐振转换器为产生稳定的输出电压,会使开关的切换频率升高,并使开关的切换频率远离共振槽所提供的谐振频率,而造成电源转换效率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提升轻负载状态下的电源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谐振转换装置包括谐振转换电路、负载检测器、控制信号产生器以及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谐振转换电路接收输入电压,并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以转换输入电压以产生输出电压,谐振转换电路提供输出电压以驱动负载。负载检测器耦接至谐振转换电路,检测负载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产生器耦接负载检测器以及谐振转换电路,依据负载状态和脉冲频率调变(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PFM)范围以产生控制信号。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耦接在控制信号产生器以及谐振转换电路间,依据控制信号产生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其中,当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控制信号产生器依据脉冲频率调变范围区分控制信号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第一时间区间分别与第二时间区间交错排列,且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在参考电压,并在第一时间区间中为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信号产生器藉由检测负载的电流需求以获得负载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信号产生器在当电流需求小于预置临界值时判定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信号产生器在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依据电流需求的变化调整第一时间区间以及第二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流需求与第一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正相关。
本发明的谐振电压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谐振电压转换器所驱动的负载的负载状态;依据负载状态及脉冲频率调变范围以产生控制信号;依据控制信号产生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其中,当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使控制信号依据脉冲频率调变范围被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第一时间区间分别与第二时间区间交错排列,并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在一参考电压,并在第一时间区间中为实质上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以及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以转换输入电压来产生输出电压。
基于上述,本发明在轻负载状态下,通过使控制信号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并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二时间区间控制在谐振转换电路的开关不进行切换,且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一时间区间使谐振转换电路的开关实质上依据修正的谐振频率进行周期性的切换动作。如此一来,脉冲频率调变信号的频率不会远离谐振频率可提升谐振转换装置在轻负载状态下的电源转换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转换装置的动作波形图;
图3A以及图3B显示控制信号对应电流需求所进行的调整动作的波形图;
图4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转换电路的示意图;
图5A~图5C显示多个第一侧转换电路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6A~图6D显示多个第二侧整流电路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7显示本发明实施例谐振电压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动作流程图。
附图标记:
100:谐振转换装置;
110、400:谐振转换电路;
CTR:控制信号;
CTR1:脉冲频率调变信号
CTR2:脉冲频率调变信号
140:负载;
130:负载检测器;
120:控制信号产生器;
150: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
VIN:输入电压;
VOUT:输出电压;
T1、T2、T11、T12、T13、T14、T15:时间区间;
VREF:参考电压;
IO:输出电流;
410:第一侧转换电路;
420:第二侧整流电路;
430:电感电容谐振电路;
440:变压器;
V1:第一电压;
V2:第二电压;
V3:第三电压;
Lr、LE、LR1、LR2:电感;
Cr、CO、C1、C2:电容;
A、B:端点;
W1:一次测;
W2:二次测;
D1、D2、DR1、DR2、DR3、DR4:二极管;
GND:参考接地端;
Q1~Q4:电晶体;
PFM、CTR1~CTR2:脉冲频率调变信号;
S710~S740:谐振电压转换器的控制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1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谐振转换装置的示意图。谐振转换装置100包括谐振转换电路110、负载检测器130、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以及控制信号产生器120。谐振转换电路110接收输入电压VIN,并依据控制信号CTR以转换输入电压VIN以产生输出电压VOUT。谐振转换电路110的输出端耦接至负载140,并提供输出电压VOUT以驱动负载140。负载检测器130耦接至谐振转换电路110的输出端,并用以检测负载140的负载状态。其中,负载检测器130可藉由检测负载140的电流需求来获得负载状态。也就是说,负载检测器130可藉由检测谐振转换电路110传输至负载140的电流值的大小,来获得负载状态。进一步来说明,负载检测器130可判断负载140的电流需求是否小于一预置临界值,并在当负载140的电流需求小于预置临界值时,判定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
控制信号产生器120耦接负载检测器130以及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控制信号产生器120提供控制信号CTR至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以控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中的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的产生动作。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则另耦接至谐振转换电路110,并提供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至谐振转换电路110。谐振转换电路110则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进行开关的切换动作,并通过开关的切换动作来进行输入电压VIN对输出电压VOUT的电源转换动作。
在动作细节方面,控制信号产生器120接收负载检测器130所提供的负载状态。控制信号产生器120并依据负载状态以及脉冲频率调变范围来进行控制信号CTR的调整机制,其中该脉冲频率调变范围藉由该负载的一输出电压反馈信号以判断,于本实施例中,脉冲频率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当负载状态显示负载140的电流需求为轻负载状态时,于本实施例中,控制信号产生器120可使控制信号CTR依据脉冲频率调变范围来被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第一时间区间分别与第二时间区间交错排列。控制信号CTR在第一时间区间可以维持等于第一参考电压,在第二时间区间中可以维持等于第二参考电压,其中第一参考电压可高于或低于第一参考电压。
此外,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接收控制信号CTR,并依据控制信号CTR对应第一时间区间及第二时间区间产生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其中,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在第一时间区间中为周期性信号,且这个周期性信号的频率实质上相当于谐振转换电路110的谐振频率,而在第二时间区间中可以维持等于一参考电压。
以下请同步参照图1以及图2,其中,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转换装置的动作波形图。在图2中,控制信号产生器120对应负载140的电流需求为轻负载状态来调整控制信号CTR,并使控制信号CTR被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T1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T2,而第一时间区间T1与第二时间区间T2是沿时间轴交错相互排列。并且,在第一时间区间T1中,控制信号CTR等于相对高电压准位的第一参考电压,而在第二时间区间T2中,控制信号CTR等于相对低电压准位的第二参考电压。在另一方面,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150依据控制信号CTR产生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其中,在第一时间区间T1中,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等于周期性信号,且此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的频率实质上相当于谐振转换电路110的共振槽所提供的谐振频率。而在第二时间周期T2中,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维持等于固定的参考电压VREF。其中,参考电压VREF的电压值大小没有限定,重点在于,谐振转换电路110的开关的切换动作在第二时间区间T2时不进行。
值得一提的,第一时间区间T1以及第二时间区间T2的时间长短没有固定的限制。其中,在当负载检测器130判断谐振转换装置100处于轻负载状态时,控制信号产生器120还可以进一步的依据负载140的电流需求变化来调整第一时间区间T1以及第二时间区间T2的时间长度。当负载140的电流需求变小时,第一时间区间T1的时间长度可以被调小,而第二时间区间T2的时间长度可以对应被调大。相反的,当负载140的电流需求变大时,第一时间区间T1的时间长度可以被调大,而第二时间区间T2的时间长度可以对应被调小。也就是说,第一时间区间T1的时间长度与负载140的电流需求正相关,而第二时间区间T2的时间长度则与负载140的电流需求负相关。
以下请参图3A以及图3B,图3A以及图3B显示控制信号对应电流需求所进行的调整动作的波形图。在图3A中,负载140的电流需求增加,谐振转换电路110所产生的输出电流IO需对应增大以使输出电压VOUT可以稳定在所设定的电压值上。此时,控制信号产生器120逐渐调大第一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以因应输出电流IO的增加。其中,第一时间区间T11的时间长度小于第一时间区间T12的时间长度,而第一时间区间T12的时间长度小于第一时间区间T13的时间长度。
相对的,在图3B中,负载140的电流需求降低,谐振转换电路110所产生的输出电流IO需对应减小以使输出电压VOUT可以稳定在所设定的电压值上。此时,控制信号产生器120逐渐调小第一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以适应输出电流IO的降低。其中,第一时间区间T14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一时间区间T15的时间长度。
请参照图4,图4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转换电路的示意图。谐振转换电路400包括第一侧转换电路410、第二侧整流电路420、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以及变压器440。第一侧转换电路410接收输入电压VIN以及控制信号CTR,并用于输入电压VIN以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PFM来进行电压转换动作,并产生第一电压V1。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耦接至第一侧转换电路410以接收第一电压V1,并依据第一电压V1产生第二电压V2。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可以为电容以及电感所组成的电路。在本实施例中,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包括电感Lr以及电容Cr。其中,电感Lr串接在第一侧转换电路410的端点A以及变压器440的一次测W1的一端间,电容Cr则串接在第一侧转换电路410的端点B以及变压器440的一次测W1的另一端间。变压器440通过一次测W1接收第二电压V2并利用与一次测耦合的二次测W2来产生第三电压V3。
第二侧整流电路420耦接变压器440的二次侧W2以接收第三电压V3。第二侧整流电路420用于第三电压V3进行整流,并藉以产生输出电压VOUT。
在本实施例中,谐振转换电路400可以是串联谐振转换电路或者串并联、并联谐振转换电路。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中电感Lr以及电容Cr所形成的共振槽提供谐振频率。另外,电感Lr可与外部的电感LE相耦合。
关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侧转换电路410实施细节,则请参照图5A~图5C显示的多个第一侧转换电路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请先参照图5A,其中的第一侧转换电路440为双开关顺向式(dual switchesforward)转换电路,包括电晶体Q1以及Q2所建构的开关以及二极管D1及D2。电晶体Q1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其控制端接收第一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1,电晶体Q1的第二端耦接至端点A,并通过端点A耦接至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电晶体Q2的第一端耦接至端点B,并通过端点B耦接至电感电容谐振电路430。电晶体Q2的控制端接收第二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2,电晶体Q2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端GND。此外,二极管D1的阴极耦接至电晶体Q1的第一端,其阳极耦接至端点B,二极管D2的阴极耦接至端点A,其阳极耦接至参考接地端GND。
图5B中的第一侧转换电路440为全桥式转换电路,包括电晶体Q1~Q4所建构的四个开关。其中,电晶体Q1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电晶体Q1的控制端接收控制信号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1,电晶体Q1的第二端耦接至端点A。电晶体Q2的第一端耦接至端点A,电晶体Q2的控制端接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2,电晶体Q2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端GND。电晶体Q4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电晶体Q4的控制端接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2,电晶体Q4的第二端耦接至端点B。电晶体Q3的第一端耦接至端点B,电晶体Q3的控制端接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1,电晶体Q3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端GND。
图5C中的第一侧转换电路440为半桥式转换电路,包括电晶体Q1以及电晶体Q2所建构的开关。其中,电晶体Q1的第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电晶体Q1的控制端接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1,电晶体Q1的第二端耦接至端点B。电晶体Q2的第一端耦接至端点B,电晶体Q2的控制端接收脉冲频率调变信号CTR2,电晶体Q2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转换电路440还包括电容C1及电容C2。电容C1的一端接收输入电压VIN,电容C1的另一端耦接至端点A。电容C2则串接在端点A以及参考接地端GND间。
在另一方面,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侧整流电路420的实施细节,请参照图6A~图6D显示的多个第二侧整流电路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图6A中,第二侧整流电路420包括二极管DR1、二极管DR2、电感LR1以及电容CO。二极管DR1的阳极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一端,二极管DR2的阳极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二端,而二极管DR1与二极管DR2的阴极则相互耦接。电感LR1的第一端耦接至二极管DR1与二极管DR2的阴极,电感LR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电容CO的第一端。另外,电容CO的第二端耦接至二极管DR2的阳极,且电容CO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提供输出电压VOUT。
在图6B中,第二侧整流电路420包括二极管DR1~DR4、电感LR1以及电容CO。二极管DR1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R2的阴极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一端,二极管DR3的阳极以及二极管DR4的阴极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二端,另外,二极管DR1以及二极管DR3的阴极相互耦接,且二极管DR2以及二极管DR4的阳极相互耦接。电感LR1的第一端耦接至二极管DR1以及二极管DR3的阴极,电容CO则耦接在电感LR1的第二端以及二极管DR2以及二极管DR4的阳极间。电容CO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提供输出电压VOUT。
在另一方面,在图6C中,第二侧整流电路420包括二极管DR1~DR2、电感LR1以及电容CO。二极管DR1的阳极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一端,二极管DR2的阳极则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二端。此外,二极管DR1以及二极管DR2的阴极共同耦接至电感LR1的第一端,电感LR1的第二端则耦接至电容CO的第一端。电容CO的第二端则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中央抽头端。其中,电容CO的第一端与第二端间提供输出电压VOUT。
在图6D中,第二侧整流电路420包括二极管DR1~DR2、电感LR1、LR2以及电容CO。电感LR1的第一端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一端,电感LR2耦接在电感LR1的第二端与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二端间。二极管DR1的阳极耦接至电感LR1的第一端,二极管DR2的阳极耦接至变压器430的二次侧的第二端,二极管DR2的阴极耦接至二极管DR1的阴极。电容CO则串接在二极管DR1的阴极与电感LR1的第二端间,电容CO的第一端、第二端间提供输出电压VOUT。
在此请注意,上述说明所提出的多种第一侧转换电路410中的任一可与多个第二侧整流电路430中的任一相互组合以形成本发明实施例的谐振转换电路400。当然,第一侧转换电路410以及第二侧整流电路430也可不以上述说明为限,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转换电路以及整流电路也都可以应用于本发明。
以下请参照图7,图7显示本发明实施例谐振电压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的动作流程图。步骤S710执行检测该谐振电压转换器所驱动的负载的负载状态。接着,步骤S720则依据负载状态及脉冲频率调变范围以产生控制信号。在步骤S730中,依据控制信号产生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其中,当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依据脉冲频率调变范围使控制信号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并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在一参考电压,并在第一时间区间中为实质上相当于一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最后,步骤S740则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以转换输入电压来产生输出电压。
关于上述步骤的实施细节在本发明前述的实施例极实施方式都有详细的说明,以下恕不多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谐振转换装置在轻负载状态中,使控制开关切换的控制信号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并且,依据控制信号,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一时间区间中为频率实质上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使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等于参考电压。如此一来,在轻负载状态下,谐振转换装置的开关切换频率(控制信号的频率)可以不致远离于谐振频率,有效维持谐振转换装置轻负载状态下的电源转换效率。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均在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谐振转换电路,接收输入电压,并依据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以转换所述输入电压以产生输出电压,所述谐振转换电路提供所述输出电压以驱动负载;
负载检测器,耦接至所述谐振转换电路,检测所述负载的负载状态;
控制信号产生器,耦接所述负载检测器以及所述谐振转换电路,依据所述负载状态及脉冲频率调变范围以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耦接在所述控制信号产生器以及所述谐振转换电路间,依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
其中,当所述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所述控制信号产生器依据所述脉冲频率调变范围区分所述控制信号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所述多个第一时间区间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交错排列,且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产生器使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在参考电压,并在所述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中为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器藉由检测所述负载的电流需求以获得所述负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器在当所述负载的电流需求小于预置临界值时判定所述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产生器在所述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依据所述电流需求的变化调整所述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需求与各所述第一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正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侧转换电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以及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并用于所述输入电压以依据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来进行电压转换动作,并产生第一电压;
电感电容谐振电路,耦接至所述第一侧转换电路,提供所述谐振频率,并依据所述第一电压以产生第二电压;
变压器,耦接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具有一次测以接收所述第一电压,并具有与所述一次测相耦合的二次侧以产生第三电压;
第二侧整流电路,耦接所述变压器的所述二次侧,所述第二侧整流电路用于所述第三电压进行整流以产生所述输出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中的第一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中的第二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转换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容,其第一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其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
第二电容,其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参考接地端,
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间提供所述第一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中的第一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
第一二极管,其阴极耦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及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中的第二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端;
第二二极管,其阴极耦接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其阳极耦接至所述参考接地端,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间提供所述第一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转换电路包括:
第一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一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中的第一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
第二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中的第二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参考接地电压;
第三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一端接收所述输入电压,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电感电容谐振电路,所述第三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二脉冲频率调变信号;
第四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至第三开关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的控制端接收所述第一脉冲频率调变信号,所述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耦接至所述参考接地电压,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的第二端间提供所述第一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其阴极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电感,其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电容,耦接在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间。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其阴极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电感,其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电容,耦接在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以及所述二次侧的中央抽头端间。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其阴极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第三二极管,其阴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一端,其阳极耦接至参考接地端;
第四二极管,其阴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其阳极耦接至所述参考接地端;
电感,其第一端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及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
电容,串接在所述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参考接地端间。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谐振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电感,其第一端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一端;
第二电感,耦接在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间;
第一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
第二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至所述二次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耦接至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
电容,串接在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间。
15.一种谐振电压转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所述谐振电压转换器所驱动的负载的负载状态;
依据所述负载状态及脉冲频率调变范围以产生控制信号;
依据所述控制信号产生脉冲频率调变信号,
其中,当所述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使所述控制信号依据所述脉冲频率调变范围被区分为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多个第二时间区间,所述多个第一时间区间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交错排列,并使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在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中维持在参考电压,并在所述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中为相当于谐振频率的周期性信号;
依据所述脉冲频率调变信号以转换输入电压来产生输出电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谐振电压转换器所驱动的负载的所述负载状态的步骤包括:
藉由检测所述负载的电流需求以获得所述负载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谐振电压转换器所驱动的负载的所述负载状态的步骤还包括:
在当所述电流需求小于预置临界值时判定所述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负载状态为轻负载状态时,依据所述电流需求的变化调整所述多个第一时间区间以及所述多个第二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需求与所述第一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正相关。
CN201610555594.1A 2016-07-13 2016-07-13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634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5594.1A CN107634654B (zh) 2016-07-13 2016-07-13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5/246,567 US9906142B2 (en) 2016-07-13 2016-08-25 Resonant 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55594.1A CN107634654B (zh) 2016-07-13 2016-07-13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4654A CN107634654A (zh) 2018-01-26
CN107634654B true CN107634654B (zh) 2019-08-27

Family

ID=60940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55594.1A Active CN107634654B (zh) 2016-07-13 2016-07-13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906142B2 (zh)
CN (1) CN1076346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09752B2 (en) 2022-05-19 2024-06-11 Lite-On Singapore Pte Ltd Converter and converting method thereof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4206B (zh) * 2019-06-21 2023-08-18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负载检测电路
US11264900B2 (en) * 2020-02-18 2022-03-01 Apple Inc PFM control method for boost converters
CN113922792B (zh) * 2021-09-30 2022-10-18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弦波脉冲信号产生电路及相关电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8954C (zh) * 2001-04-30 2006-01-2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重置双重开关正向直流-直流转换器
CN105207484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桥llc空载及带载时的电压控制方法
CN105245098A (zh) * 2014-07-02 2016-01-13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器的脉冲频率调制器及调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80569B (en) * 2008-03-03 2012-12-2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Control device for a resonant dc/dc converter
CN102158096B (zh) 2011-05-11 2013-11-20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非隔离式谐振变换器
KR20150115561A (ko) * 2014-04-04 2015-10-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태양광 발전용 전력 변환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38954C (zh) * 2001-04-30 2006-01-25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谐振重置双重开关正向直流-直流转换器
CN105245098A (zh) * 2014-07-02 2016-01-13 南京博兰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源变换器的脉冲频率调制器及调制方法
CN105207484A (zh) * 2015-08-31 2015-12-30 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全桥llc空载及带载时的电压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009752B2 (en) 2022-05-19 2024-06-11 Lite-On Singapore Pte Ltd Converter and convert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4654A (zh) 2018-01-26
US9906142B2 (en) 2018-02-27
US20180019679A1 (en) 2018-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7265B1 (en) Dc-dc converter
CN102243850B (zh) 背光源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液晶电视机
CN102904448B (zh) 一种开关电源的控制芯片和开关电源
KR101695419B1 (ko) 전원 공급 방법, 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2136564B1 (ko) 전원 공급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20010007530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unit
CN102810980B (zh) 供电设备
CN104756389A (zh) 提供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ac-dc谐振转换器
US8295066B2 (en) Extensible switching power circuit
JP2015104246A (ja) 電源装置及び電気機器
CN107634654B (zh) 谐振转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89807A (zh) 多输出开关电源装置
CN102332827A (zh)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转换器及电源转换方法
CN102664528A (zh) 一种开关电源
US20130082673A1 (en) Switch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switching device
CN104795984A (zh) 电源转换器
EP3007346A1 (en) Dc-dc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7565705B (zh) 电能发射端的控制方法、电能发射端及非接触电能传输装置
US20110095611A1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upporting active loads
CN202210400U (zh) 背光源驱动电路及液晶电视机
CN114189166A (zh) 轻载控制电路、方法及谐振变换器
CN110707945A (zh) 整流电路、无线充电装置、电源提供设备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08879919B (zh) 为无线传感器供电的压电电磁复合俘能器能量管理电路
CN112260558A (zh) 交流-直流转换电路和方法以及充电器
KR20140096948A (ko) 단일 전력단 역률개선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