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3467A -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3467A
CN107633467A CN201610565184.5A CN201610565184A CN107633467A CN 107633467 A CN107633467 A CN 107633467A CN 201610565184 A CN201610565184 A CN 201610565184A CN 107633467 A CN107633467 A CN 107633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oint
point structure
user
group
promo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51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颐中
马正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6518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34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3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3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可以增强学习同一内容的多个学员之间的交流,提升学习信息点的互动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其技术方案为:发起者发起建立一个协同群,邀请其他用户加入协同群,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一个根信息点,然后协同群中的所有用户可以对根信息点进行编辑,最终基于该根信息点建立一个信息点结构。较佳的,信息点结构的每次编辑都会在协同群中留有痕迹,发起者也可以对信息点结构进行固化或解固化的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点结构的共享技术,尤其涉及以群的方式建立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培训项目中,往往会对学员进行分组培训,由于每个小组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向,因此其学习的课程、词条、信息点也各有不同。比如对某一电商企业进行培训,企业中根据部门的不同会实施不同内容的培训,例如销售部门可能会进行市场营销方面的培训,技术部门可能会进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训,人力部门可能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培训等。即使是同一内容的培训,较大的企业也可能会根据学习进度的不同而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学习。
传统的学习都是自上而下的,即,教师基于课件将课件上的信息点灌输给学员,这种方式的学习主动性和互动性不够强。在通讯方式如此发达、即时通讯工具如此便捷的今天,也需要开创一种全新的信息点培训模式,以使学员能够在讨论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借助信息点学习的交互性,快速的掌握信息点,提高学习效率。
除此之外,有时候团队成员需要就某一问题进行类似于头脑风暴的各抒己见的讨论,或者就某一问题大家需要一起讨论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无论是同地、同时、还是异地、异时,都需要有一个产品能够为诸如这样的应用场景提供服务。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可以增强学习/讨论同一内容/问题的多个学员/成员之间的交流,提升学习信息点的互动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包括:
一用户向至少一个用户发起协同请求,建立协同群,其中发起请求的用户为发起者,接收请求的用户为受邀者;
发起者在协同群中至少建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发起者和受邀者在根信息点的基础上编辑信息点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一实施例,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一实施例,发起者具有固化信息点结构或解固化信息点结构的权限,受邀者在信息点结构处于固化状态下时无法对其进行编辑而只能在信息点结构处于解固化状态时才能对其进行编辑。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一实施例,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审校功能识别编辑操作的类别。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一实施例,根信息点能够被发起者隐藏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对于协同群之外的用户不可见,而仅能被协同群内的用户可见。
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包括:
协同群建立模块,由一用户向至少一个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以建立协同群,其中发起请求的用户为发起者,接收请求的用户为受邀者;
信息点编辑模块,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至少建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发起者和受邀者在根信息点的基础上编辑信息点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一实施例,信息点编辑模块中还包括:
编辑识别单元,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一实施例,系统还包括:
固化/解固化模块,发起者具有固化信息点结构或解固化信息点结构的权限,受邀者在信息点结构处于固化状态下时无法对其进行编辑而只能在信息点结构处于解固化状态时才能对其进行编辑。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一实施例,编辑识别单元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审校功能识别编辑操作的类别。
根据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一实施例,系统还包括:
隐藏模块,对根信息点实施隐藏操作,隐藏状态下的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对于协同群之外的用户不可见,而仅能被协同群内的用户可见。
本发明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发起者发起建立一个协同群,邀请其他用户加入协同群,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一个根信息点,然后协同群中的所有用户可以对根信息点进行编辑,最终基于该根信息点建立一个信息点结构。较佳的,信息点结构的每次编辑都会在协同群中留有痕迹且被所有用户可见,发起者也可以对信息点结构进行固化或解固化的操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将群的互联网概念引入到了信息点结构的培训和学习中,提供了信息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交互性,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方法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方法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方法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框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框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协同方法的实施步骤详述如下。
步骤S11:建立协同群。
由系统中的某一用户作为发起者向至少一个其他的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从而建立协同群,接收协同请求的用户称为受邀者。
步骤S12:建立根信息点。
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根信息点。
步骤S13:协同群中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
这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可以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所编辑的信息点结构可以对所有系统用户均可见。
此外,发起者还可以选择隐藏功能,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无法被协同群之外的用户可见,而只能被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信息点结构是由包括根信息点在内的多个信息点共同构成,每一信息点的属性包括信息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信息点的分类是指信息点的编辑者对信息点定义的类别。信息点的标签类似于信息点的命名。信息点的内容是对该信息点的具体定义。而信息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例如,以父子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基于这些定义,编辑者在录入信息点时,除了录入信息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信息点结构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体现了信息点结构的内在逻辑。信息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信息点与其邻近的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信息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则是当前信息点的具体内容,这是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
对于这两部分的显示可以通过在同一显示页面中分成两部分来显示,也可以通过前后关联的两个显示页面来显示。对于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可以采用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显示方式,这是常规的显示方式,而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显示,可以采用星状图显示模式。在星状图的显示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信息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信息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是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信息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信息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信息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信息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较佳的,还可以用箭头方向进一步表示因果关系中何为因何为果,双箭头可表示互为因果。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例如可以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信息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暗灰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信息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信息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信息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信息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除了用星状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还可以用树形图来显示,星状图利于用户了解与该信息点关联的邻近信息点,而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点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蕴含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例如在显示页面中显示一个信息点的局部集合,当前信息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集合的集合。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信息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的协同方法的实施步骤详述如下。
步骤S21:建立协同群。
由系统中的某一用户作为发起者向至少一个其他的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从而建立协同群,接收协同请求的用户称为受邀者。
步骤S22:建立根信息点。
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根信息点。
步骤S23:协同群中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且使得编辑操作的痕迹对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这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可以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所编辑的信息点结构可以对所有系统用户均可见。
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且编辑操作的痕迹对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均可见。例如,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类似word的审校功能编辑操作的类别(诸如新建、删除、修改等)。
此外,发起者还可以选择隐藏功能,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无法被协同群之外的用户可见,而只能被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信息点结构是由包括根信息点在内的多个信息点共同构成,每一信息点的属性包括信息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信息点的分类是指信息点的编辑者对信息点定义的类别。信息点的标签类似于信息点的命名。信息点的内容是对该信息点的具体定义。而信息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例如,以父子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基于这些定义,编辑者在录入信息点时,除了录入信息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信息点结构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体现了信息点结构的内在逻辑。信息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信息点与其邻近的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信息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则是当前信息点的具体内容,这是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
对于这两部分的显示可以通过在同一显示页面中分成两部分来显示,也可以通过前后关联的两个显示页面来显示。对于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可以采用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显示方式,这是常规的显示方式,而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显示,可以采用星状图显示模式。在星状图的显示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信息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信息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是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信息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信息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信息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信息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较佳的,还可以用箭头方向进一步表示因果关系中何为因何为果,双箭头可表示互为因果。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例如可以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信息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暗灰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信息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信息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信息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信息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除了用星状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还可以用树形图来显示,星状图利于用户了解与该信息点关联的邻近信息点,而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点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蕴含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例如在显示页面中显示一个信息点的局部集合,当前信息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集合的集合。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信息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协同方法的实施步骤详述如下。
步骤S31:建立协同群。
由系统中的某一用户作为发起者向至少一个其他的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从而建立协同群,接收协同请求的用户称为受邀者。
步骤S32:建立根信息点,设置编辑信息点结构的状态。
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根信息点,同时设置对信息点结构是否可编辑的状态。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可编辑的截止日期,在该截止日期之前信息点结构可编辑,在该截止日期之后信息点结构不可编辑。发起者有权对这个截止日期进行变更,从而达到控制信息点结构是否处于可编辑状态。在本发明中,将不可编辑状态称为信息点结构的固化,将可编辑状态称为信息点结构的解固化。
步骤S23:协同群中在解固化状态下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且使得编辑操作的痕迹对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这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可以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所编辑的信息点结构可以对所有系统用户均可见。
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且编辑操作的痕迹对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均可见。例如,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类似word的审校功能编辑操作的类别(诸如新建、删除、修改等)。
此外,发起者还可以选择隐藏功能,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无法被协同群之外的用户可见,而只能被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信息点结构是由包括根信息点在内的多个信息点共同构成,每一信息点的属性包括信息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信息点的分类是指信息点的编辑者对信息点定义的类别。信息点的标签类似于信息点的命名。信息点的内容是对该信息点的具体定义。而信息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例如,以父子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基于这些定义,编辑者在录入信息点时,除了录入信息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信息点结构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体现了信息点结构的内在逻辑。信息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信息点与其邻近的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信息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则是当前信息点的具体内容,这是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
对于这两部分的显示可以通过在同一显示页面中分成两部分来显示,也可以通过前后关联的两个显示页面来显示。对于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可以采用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显示方式,这是常规的显示方式,而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显示,可以采用星状图显示模式。在星状图的显示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信息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信息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是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信息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信息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信息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信息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较佳的,还可以用箭头方向进一步表示因果关系中何为因何为果,双箭头可表示互为因果。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例如可以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信息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暗灰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信息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信息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信息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信息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除了用星状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还可以用树形图来显示,星状图利于用户了解与该信息点关联的邻近信息点,而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点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蕴含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例如在显示页面中显示一个信息点的局部集合,当前信息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集合的集合。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信息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请参见图4,本实施例的协同系统包括协同群建立模块11和信息点编辑模块12。
协同群建立模块11是由系统中的某一用户作为发起者向至少一个其他的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从而建立协同群,接收协同请求的用户称为受邀者。
在信息点编辑模块12中,首先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根信息点,然后在协同群中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
这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可以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所编辑的信息点结构可以对所有系统用户均可见。
此外,较佳的,系统还包括隐藏模块13,发起者借助隐藏模块13还可以选择隐藏功能,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无法被协同群之外的用户可见,而只能被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信息点结构是由包括根信息点在内的多个信息点共同构成,每一信息点的属性包括信息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信息点的分类是指信息点的编辑者对信息点定义的类别。信息点的标签类似于信息点的命名。信息点的内容是对该信息点的具体定义。而信息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例如,以父子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基于这些定义,编辑者在录入信息点时,除了录入信息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信息点结构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体现了信息点结构的内在逻辑。信息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信息点与其邻近的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信息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则是当前信息点的具体内容,这是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
对于这两部分的显示可以通过在同一显示页面中分成两部分来显示,也可以通过前后关联的两个显示页面来显示。对于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可以采用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显示方式,这是常规的显示方式,而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显示,可以采用星状图显示模式。在星状图的显示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信息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信息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是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信息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信息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信息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信息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较佳的,还可以用箭头方向进一步表示因果关系中何为因何为果,双箭头可表示互为因果。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例如可以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信息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暗灰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信息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信息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信息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信息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除了用星状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还可以用树形图来显示,星状图利于用户了解与该信息点关联的邻近信息点,而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点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蕴含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例如在显示页面中显示一个信息点的局部集合,当前信息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集合的集合。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信息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的协同系统包括协同群建立模块21和信息点编辑模块22。
协同群建立模块21是由系统中的某一用户作为发起者向至少一个其他的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从而建立协同群,接收协同请求的用户称为受邀者。
在信息点编辑模块22中,首先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根信息点,然后在协同群中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
这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可以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所编辑的信息点结构可以对所有系统用户均可见。
信息点编辑模块22中还包括编辑识别单元220,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且编辑操作的痕迹对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均可见。例如,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类似word的审校功能编辑操作的类别(诸如新建、删除、修改等)。
此外,较佳的,系统还包括隐藏模块23,发起者借助隐藏模块23还可以选择隐藏功能,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无法被协同群之外的用户可见,而只能被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信息点结构是由包括根信息点在内的多个信息点共同构成,每一信息点的属性包括信息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信息点的分类是指信息点的编辑者对信息点定义的类别。信息点的标签类似于信息点的命名。信息点的内容是对该信息点的具体定义。而信息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例如,以父子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基于这些定义,编辑者在录入信息点时,除了录入信息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信息点结构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体现了信息点结构的内在逻辑。信息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信息点与其邻近的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信息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则是当前信息点的具体内容,这是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
对于这两部分的显示可以通过在同一显示页面中分成两部分来显示,也可以通过前后关联的两个显示页面来显示。对于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可以采用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显示方式,这是常规的显示方式,而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显示,可以采用星状图显示模式。在星状图的显示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信息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信息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是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信息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信息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信息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信息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较佳的,还可以用箭头方向进一步表示因果关系中何为因何为果,双箭头可表示互为因果。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例如可以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信息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暗灰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信息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信息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信息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信息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除了用星状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还可以用树形图来显示,星状图利于用户了解与该信息点关联的邻近信息点,而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点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蕴含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例如在显示页面中显示一个信息点的局部集合,当前信息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集合的集合。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信息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三实施例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原理。请参见图6,本实施例的协同系统包括协同群建立模块31、固化/解固化模块34和信息点编辑模块32。
协同群建立模块31是由系统中的某一用户作为发起者向至少一个其他的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从而建立协同群,接收协同请求的用户称为受邀者。
固化/解固化模块34是由发起者设置固化信息点结构或解固化信息点结构的权限,亦即设置信息点结构是否可以编辑的状态。例如,可以设置一个可编辑的截止日期,在该截止日期之前信息点结构可编辑,在该截止日期之后信息点结构不可编辑。发起者有权对这个截止日期进行变更,从而达到控制信息点结构是否处于可编辑状态。在本发明中,将不可编辑状态称为信息点结构的固化,将可编辑状态称为信息点结构的解固化。
在信息点编辑模块32中,首先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建立根信息点,然后在协同群中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且编辑操作必须是在信息点结构解固化的状态下实施。
这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可以基于根信息点编辑信息点结构,所编辑的信息点结构可以对所有系统用户均可见。
信息点编辑模块32中还包括编辑识别单元320,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且编辑操作的痕迹对协同群中的用户(包括发起者和受邀者)均可见。例如,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类似word的审校功能编辑操作的类别(诸如新建、删除、修改等)。
此外,较佳的,系统还包括隐藏模块33,发起者借助隐藏模块33还可以选择隐藏功能,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无法被协同群之外的用户可见,而只能被协同群中的用户可见。
信息点结构是由包括根信息点在内的多个信息点共同构成,每一信息点的属性包括信息点的分类、结构关系、标签和内容。信息点的分类是指信息点的编辑者对信息点定义的类别。信息点的标签类似于信息点的命名。信息点的内容是对该信息点的具体定义。而信息点的结构关系是指各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较佳的可以用树形的数据结构来表达。例如,以父子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上下关系,以兄弟节点表示信息点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基于这些定义,编辑者在录入信息点时,除了录入信息点的内容之外,还录入了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
信息点结构在显示屏上的显示体现了信息点结构的内在逻辑。信息点在网络终端上的显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当前信息点与其邻近的其他信息点之间的关系,这是信息点结构上的显示,另一部分则是当前信息点的具体内容,这是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
对于这两部分的显示可以通过在同一显示页面中分成两部分来显示,也可以通过前后关联的两个显示页面来显示。对于信息点本身内容的显示可以采用文本、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显示方式,这是常规的显示方式,而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显示,可以采用星状图显示模式。在星状图的显示中,位于中央的是当前信息点,其上一层的是父节点,更上层的是祖父节点(即父节点的父节点),以此类推;当前信息点的下一层是子节点,更下一层的是孙子节点(即子节点的子节点),以此类推,但通常由于孙子节点这一层展出过多,一般而言对于当前信息点适合展开到子节点这一层;当前信息点的左边或者右边的是兄弟节点。在各个信息点之间用连线表达信息点之间存在的关系,就数据结构而言这种关系即前述的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就逻辑关系而言可能是包含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较佳的,还可以用箭头方向进一步表示因果关系中何为因何为果,双箭头可表示互为因果。
星状图的节点可以用一个几何图形来表示,例如可以是一个矩形框,矩形框内的文字就是信息点的标签名称,而矩形框的四条边的明暗可以表示该信息点和其他信息点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点结构上的关系。例如,若矩形框的顶边高亮,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上存在父节点;若矩形框的底边呈暗灰色,则表示该矩形框之下不存在子节点;矩形框的侧边也是同理,用来表示是否存在兄弟节点。
这种用线条明暗来表示是否存在相邻的父节点、子节点抑或兄弟节点是有其实际意义的。因为星状图通常适合于屏幕尺寸不大的智能手机的触摸屏上的显示,因此在屏幕上通常只能显示整个信息点结构体系中的当前信息点临近的局部结构。而用户需要查找没有显示在当前界面上的信息点时,可以在触摸屏上直接通过手势操作来移动显示在屏幕上的信息点。而矩形框的边框的明暗是用来提示用户移动的边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高亮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存在与当前信息点关联的其他节点,而当矩形框的某一边灰暗时,提示用户该边对应的方向上不存在与之关联的其他节点。
除了用星状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还可以用树形图来显示,星状图利于用户了解与该信息点关联的邻近信息点,而树形图则利于用户了解当前信息点在整个信息点结构中的层次和位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蕴含图来显示信息点结构,例如在显示页面中显示一个信息点的局部集合,当前信息点位于这个局部的集合中,在这个局部集合之外用一个箭头表示了蕴含该局部集合的上一集合的集合。对于蕴含图中的集合而言,可以用连线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而且这种连线也有宽度粗细之分,当两个集合之间的小颗粒信息点之间的连线越多,则这两个集合之间的连线就越粗。
尽管为使解释简单化将上述方法图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理解并领会,这些方法不受动作的次序所限,因为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按不同次序发生和/或与来自本文中图示和描述或本文中未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动作并发地发生。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来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电路、和算法步骤可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这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对于每种特定应用可用不同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这样的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成导致脱离了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板块、模块、和电路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设计成执行本文所描述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该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作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体现。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中所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性存储介质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该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和写入信息。在替换方案中,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为计算机程序产品,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更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其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合意程序代码且能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任何连接也被正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软件是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从web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送而来,则该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以及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就被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其中盘(disk)往往以磁的方式再现数据,而碟(disc)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体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包括:
一用户向至少一个用户发起协同请求,建立协同群,其中发起请求的用户为发起者,接收请求的用户为受邀者;
发起者在协同群中至少建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发起者和受邀者在根信息点的基础上编辑信息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发起者具有固化信息点结构或解固化信息点结构的权限,受邀者在信息点结构处于固化状态下时无法对其进行编辑而只能在信息点结构处于解固化状态时才能对其进行编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审校功能识别编辑操作的类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信息点能够被发起者隐藏以使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对于协同群之外的用户不可见,而仅能被协同群内的用户可见。
6.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包括:
协同群建立模块,由一用户向至少一个用户发起协同请求以建立协同群,其中发起请求的用户为发起者,接收请求的用户为受邀者;
信息点编辑模块,由发起者在协同群中至少建一根信息点,仅限于协同群中的发起者和受邀者在根信息点的基础上编辑信息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信息点编辑模块中还包括:
编辑识别单元,对于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均留有痕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
固化/解固化模块,发起者具有固化信息点结构或解固化信息点结构的权限,受邀者在信息点结构处于固化状态下时无法对其进行编辑而只能在信息点结构处于解固化状态时才能对其进行编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编辑识别单元在对信息点结构的每一次编辑操作后,用不同颜色或字号的字体识别实施编辑操作的用户身份,用审校功能识别编辑操作的类别。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还包括:
隐藏模块,对根信息点实施隐藏操作,隐藏状态下的根信息点对应的信息点结构对于协同群之外的用户不可见,而仅能被协同群内的用户可见。
CN201610565184.5A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Pending CN1076334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5184.5A CN107633467A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5184.5A CN107633467A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3467A true CN107633467A (zh) 2018-01-26

Family

ID=61112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5184.5A Pending CN107633467A (zh) 2016-07-18 2016-07-18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346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707A (zh) * 2018-08-30 2019-01-01 徐州瑞晨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图形化数据远程分享和实时协同参照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207A (zh) * 2013-03-20 2013-06-12 重庆南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勘察数据计算机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915328A (zh) * 2015-02-09 2015-09-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文学作品协同创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207A (zh) * 2013-03-20 2013-06-12 重庆南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勘察数据计算机协同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4915328A (zh) * 2015-02-09 2015-09-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网络文学作品协同创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20707A (zh) * 2018-08-30 2019-01-01 徐州瑞晨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图形化数据远程分享和实时协同参照的方法
CN109120707B (zh) * 2018-08-30 2021-06-25 徐州瑞晨矿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矢量图形化数据远程分享和实时协同参照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rba et al. Dynamic group formation as an approach 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upport
Vaara et al. Strategy-as-practice: Taking social practices seriously
Weber et al. Data visualization in online journal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Literat et al. Distributed creativity on the internet: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online creative participation
CN105989088B (zh) 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装置
CN102648620B (zh) 社交网络环境中的动态协作
Ind How participation is changing the practice of managing brands
Jain Pragmatic agency in technology standards setting: The case of Ethernet
Prediger et al. Introduction to networking: Networking strategies and their background
RobbGrieco Why History Matters fo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Wetzel et al. Mind the gap. The relevance of postchange periods for organizational sensemaking
Elmholdt et al. Seductive atmospheres: Using tools to effectuate spaces fo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Shenk et al. Mind the gaps! Climate scientists should heed lessons in collaborative storytelling from William Shakespeare
West-Puckett et al. The fallacies of open: Participatory design, infrastructuring, and the pursuit of radical possibility
Marcus A broad (er) side to the canon: being a partial account of a year of travel among textual communities in the realm of humanities centers and including a collection of artificial curiosities
Lewis et al. ‘Out of time’: Constructing teacher professionality as a perpetual project on the eTwinning digital platform
CN107633467A (zh)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协同系统和方法
Rytilahti et al. The theoretical landscape of service design
Kutay Knowledge elicitation with aboriginal Australian communities
Brun et al. Out of the picture? How incompatible knowledge and distant visual stimuli may foster idea generation
CN107633468A (zh) 一种共享信息点结构的指导方法和系统
Mansour The bureaucracy of social media: An empirical account in organizations
de Souza Semiotic engineering: a cohering theory to connect EUD with HCI, CMC and more
Darvin TikTok and the translingual practices of Filipino domestic workers in Hong Kong
Rasmussen Participative design & planning in contemporary urban projec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