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1553B -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1553B
CN107631553B CN201610566710.XA CN201610566710A CN107631553B CN 107631553 B CN107631553 B CN 107631553B CN 201610566710 A CN201610566710 A CN 201610566710A CN 107631553 B CN107631553 B CN 1076315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medium
heat exchanger
waste heat
tow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671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1553A (zh
Inventor
王德慧
江宁
徐四清
张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riority to CN20161056671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15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15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15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15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15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回收装置包括:一膨胀机;一吸收塔,与膨胀机的出气端连通;一贫液热交换器,具有贫液入口、贫液出口、第一冷媒入口及第一冷媒出口,贫液出口与吸收塔连通;一精馏塔,精馏塔的贫液出口与贫液热交换器的贫液入口连通;一第一加压泵,连接于吸收塔的出液口和贫液热交换器的第一冷媒入口之间,贫液热交换器的第一冷媒出口与精馏塔连通;一余热回收单元,具有回收单元第一入口和回收单元第一出口,回收单元第一出口与膨胀机的所述进气端连通。一第二加压泵,连接于精馏塔和余热回收单元第一入口之间。本发明可有效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且可实现较高的循环效率。

Description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余热回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决定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能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如何高效利用待回收能源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待回收能源例如为太阳能、地热能、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炉窑及化工厂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未被利用的热能。
一种现有的双工质循环发电装置,其利用Kalina循环实现余热回收,工作时,膨胀机做功可带动发电机,膨胀机做功后输出的低压氨气由吸收塔内的水吸收,吸收塔输出的氨浓溶液再经过精馏塔精馏后,生成氨稀溶液和氨浓溶液,氨浓溶液经余热热源蒸发生成气体,所述气体进入膨胀机供膨胀机做功,所述氨稀溶液进入吸收塔内用于吸收氨气。
然而,所述的双工质循环发电装置未能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多次梯级利用,余热回收效率低,另外,所述氨稀溶液中水的纯度不高,进而导致后续流程中,难以为膨胀机提供较低的背压,从而影响发电效率。
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混合工质应用大多限于氨和水的混合,余热热源的温度需大于300℃,难以实现低温余热回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一种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一种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有效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且可实现较高的循环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包括:一膨胀机,具有一进气端和一出气端;一吸收塔,与所述膨胀机的出气端连通;一贫液热交换器,具有贫液入口、贫液出口、第一冷媒入口及第一冷媒出口,所述贫液出口与所述吸收塔连通;一精馏塔,所述精馏塔的贫液出口与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贫液入口连通;一第一加压泵,连接于所述吸收塔的出液口和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第一冷媒入口之间,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精馏塔连通;一余热回收单元,具有回收单元第一入口和回收单元第一出口,所述回收单元第一出口与所述膨胀机的所述进气端连通。一第二加压泵,连接于所述精馏塔和所述余热回收单元第一入口之间。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贫液热交换器还具有第二冷媒入口及第二冷媒出口,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第二冷媒出口与所述回收单元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加压泵连接于所述精馏塔和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冷媒入口之间。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
一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精馏塔连通,所述冷却器的出口还与所述第二加压泵连通。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回收单元还与所述精馏塔的塔釜换热器连通。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一减压阀,所述减压阀连接于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贫液出口和所述吸收塔之间。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冷源,所述第一冷源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内。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所述贫液出口还与所述精馏塔的精馏段连通。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膨胀机的所述出气端还与所述精馏塔的塔釜换热器连通,以为所述精馏塔的精馏提供热能。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一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连接于所述精馏塔和所述吸收塔之间,所述热交换器还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压泵和所述贫液热交换器的所述第二冷媒入口之间。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还包括:一第一冷源,所述第一冷源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内;一第二冷源,所述第二冷源设置于所述精馏塔的精馏段。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
在混合工质循环循环发电系统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还包括:一发电机,与所述膨胀机连接,由所述膨胀机带动发电。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利用上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回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膨胀机做功后从所述出气端排出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流入所述吸收塔(S21);
所述吸收塔内的贫液吸收所述第一工质而形成富液,且所述富液从所述吸收塔流出(S22);
对吸收塔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加压后的富液再由贫液热交换器加热,之后所述富液流入所述精馏塔(S23);
采用所述精馏塔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以使得精馏塔塔釜获得贫液,精馏塔塔顶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使所述贫液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S24);
所述贫液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冷却后,进入所述吸收塔(S25);
对从所述精馏塔流出的高纯液进行加压(S26);
采用所述余热回收单元对所述高纯液进行蒸发以生成气体,并将所述气体输送至所述膨胀机(S27)。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6)还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所述贫液热交换器对所述高纯液进行加热。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6)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精馏塔精馏获得的高纯液在加压前还流经冷却器,所述富液的一部分经所述冷却器冷却后回流至所述精馏塔,所述高纯液的另一部分经所述冷却器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加压,而后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或者热回收单元。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一余热热源流经所述精馏塔后,再流经所述余热回收单元。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5)还包括以下步骤: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流出的贫液经过减压后再流入所述吸收塔。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2)还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吸收塔内的贫液和第一工质进行冷却。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精馏塔分离出的贫液还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以作为热交换的热源。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1)中,由所述膨胀机的所述出气端流出的第一工质流经所述精馏塔的塔釜换热器及流经所述热交换器冷却后,再流入所述吸收塔。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6)中,所述精馏塔内的高纯液经过加压后在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之前,还经过所述热交换器加热。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5)中,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流出的贫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精馏塔,以在所述精馏塔内吸收第一工质,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流出的贫液的另一部分经减压后流入所述吸收塔。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5)中,所述贫液热交换器流出的贫液经减压后流入所述吸收塔。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对所述精馏塔(40)塔顶的高纯液及气体进行冷却。
在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一种示意性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7)还包括以下步骤:由所述膨胀机带动一发电机发电。
从上述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中,整个余热回收循环过程在三个压力下进行,精馏塔在比膨胀机的背压高比膨胀机的进口压力低的中间压力下进行精馏,中间压力使得高纯气体可以凝结下来或在第二吸收作用帮助下形成液体,通过第二加压泵的再次加压,可提高高纯液的压力,进而使得进入膨胀机的第一工质的温度升高,实现较高的循环效率。另外,回流至吸收塔内的贫液的纯度较高,膨胀机的背压低于正常环境冷源可实现的背压,有利于提升膨胀机的做功效率,相应地,发电机可输出更多的电能。此外,贫液热交换器的设置可有效利用贫液中的热量,对贫液进行冷却,对富液进行加热,有效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提升余热回收效率。此外,混合工质可为多组相配合的工质,适用于不同温度热源的余热回收。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清楚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第六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的流程图。
在上述附图中,所采用的附图标记如下:
本发明
100 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 50 第一加压泵
10 膨胀机 60 第二加压泵
11 进气端 70 余热回收单元
12 出气端 71a 回收单元第一入口
20 吸收塔 71b 回收单元第一出口
21a 出液口 72a 回收单元第二入口
201 减压阀 72b 回收单元第二出口
202 第一冷源 80 冷却器
203 喷淋器 81a 入口
30 贫液热交换器 81b 出口
31a 贫液入口 90 热交换器
31b 贫液出口 200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32a 第一冷媒入口
32b 第一冷媒出口
33a 第二冷媒入口
33b 第二冷媒出口
40 精馏塔
41a 贫液出口
42、44 喷淋器
43 升气帽
402 第二冷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包括膨胀机10、吸收塔20、贫液热交换器30、精馏塔40、第一加压泵50、第二加压泵60及余热回收单元70。
膨胀机10具有进气端11和出气端12。吸收塔20与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连通。贫液热交换器30具有贫液入口31a、贫液出口31b、第一冷媒入口32a、第一冷媒出口32b、第二冷媒入口33a及第二冷媒出口33b,贫液出口31b与吸收塔20连通。精馏塔40的贫液出口41a与贫液热交换器30的贫液入口31a连通。
第一加压泵50连接于吸收塔20的出液口21a和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一冷媒入口32a之间,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一冷媒出口32b与精馏塔40连通。第二加压泵60连接于精馏塔40和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之间。余热回收单元70具有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1a和回收单元第一出口71b,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出口33b与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1a连通,回收单元第一出口71b与膨胀机10的进气端11连通。
更具体地,带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气体可从膨胀机10的进气端11进入膨胀机10,第一工质在膨胀机10内膨胀做功,膨胀机10向外输出机械功,第一工质的压力和温度降低后,从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流出。
吸收塔20内通入液态的贫液,贫液在吸收塔20内吸收由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使得吸收塔20内的压力降低,由于吸收塔20和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连通,吸收塔20可为膨胀机10提供较低的背压,以利于提高膨胀机10的做功效率。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设置在吸收塔20内的第一冷源202,第一冷源202可降低吸收塔20内的温度,从而有利于贫液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贫液吸收第一工质形成富液,富液从吸收塔20的出液口21a流出,出液口21a位于吸收塔20的底部。
贫液热交换器30是贫液与至少一种冷媒换热的设备。在本发明中,所述至少一种冷媒包括富液或高纯液。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和第二冷媒出口33b可以省略,在此种情况下,第二加压泵60直接连接于精馏塔40和余热回收单元70第一入口71a之间。
精馏塔40的作用是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工质,通过回流来调节工质的纯度。在本实施例中,精馏塔40分为精馏段、提馏段和进料点,进料点位于精馏塔40的中间部位,精馏段位于精馏塔40的上部,提馏段位于精馏塔40的下部。精馏塔40的顶部为精馏塔塔顶,精馏塔40的底部为精馏塔塔釜,塔釜内还设有塔釜换热器45。从吸收塔20的出液口21a流出的富液流经第一加压泵50和贫液热交换器30后,进入精馏塔40的进料点。在图1中,精馏塔40和吸收塔20从外形上看设置为一体,从内部看精馏塔40和吸收塔20分开设置,吸收塔20位于精馏塔40的上方,如此可利用重力的作用,吸收塔20内的富液顺畅地流入精馏塔40。在其他实施例中,吸收塔20和精馏塔40在外形上也可分开设置。
第一加压泵50可对有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然后,所述富液经过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后,通过喷淋器42喷洒的方式进入精馏塔40的进料点。进入精馏塔40的进料点的富液部分气化,气化后的高纯气体从升气帽43流出,高纯气体经高纯液吸收后,在升气帽43盘上沉积形成高纯液,所述高纯液从精馏塔40流出,一部分经过一冷却器80冷却后再回流至精馏塔40,另一部分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60加压,而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第一加压泵50对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加压,可使精馏塔40在比膨胀机10的背压高比膨胀机10进气端压力低的中间压力进行精馏。
第二加压泵60对由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进行加压后,再经过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需要说明的是,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先经过冷却器80冷却,再进入第二加压泵60,经冷却的高纯液不容易气化,对第二加压泵60可起到气蚀保护的作用。
余热回收单元70的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1a与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出口33b连通,经过第二加压泵60加压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的富液经过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后,从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出口33b流出,然后进入余热回收单元70,再经过余热回收单元70蒸发以生成气体,所述气体带有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从膨胀机10的进气端11进入膨胀机10,以供膨胀机10做功。
余热回收单元70还具有回收单元第二入口72a和回收单元第二出口72b,余热回收单元70与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连通,一余热热源可先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为精馏塔40提供热能,再从回收单元第二入口72a流入余热回收单元70,为余热回收单元70提供热能后,再从回收单元第二出口72b流出余热回收单元70,实现对余热热源的有效利用。所述余热热源可为太阳能、地热能、电站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炉窑及化工厂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低温热源。
需要说明的是,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所述冷却器80,冷却器80的入口81a和出口81b分别与精馏塔40连通,冷却器80的出口81b还与第二加压泵60连通。从升气帽43底部流出的富液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一部分进入精馏塔40,在精馏塔40内可通过喷淋器44喷洒,从而可以进一步吸收第一工质,使富液中第一工质的浓度更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质可为氨气,第二工质可为水。本发明中混合工质可为多种相匹配的有机工质和有机溶剂形成的混合工质,以适用于不同温度热源的余热回收。同时,非有机工质也具有相配合的可能性,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工质可为二氧化碳,第二工质可为甲醇或乙醇,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工质和第二工质只需满足:二者的混合物为非共沸工质,在低温低压条件下,第二工质可以比较好地吸收第一工质,加压加热后第一工质和第二工质可快速分离。
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1)贫液从吸收→精馏→吸收的循环过程:膨胀机10做功后从出气端12排出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流入吸收塔20;接着,吸收塔20内的贫液吸收所述第一工质而形成富液,且所述富液从吸收塔20流出;对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加压后的富液再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之后所述富液流入精馏塔40;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以使得精馏塔塔釜获得贫液,精馏塔塔顶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使所述贫液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所述贫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后,进入吸收塔20吸收第一工质;如此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减压阀201设置于贫液热交换器30的贫液出口31b和吸收塔20之间,贫液从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在流入吸收塔20之前,经减压阀201减压;减压阀201用于降低贫液热交换器30和吸收塔20间的贫液输送管道内的压力,可防止喷淋器203喷洒贫液时因压力过大而发生振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减压阀201可以省略,是否设置减压阀201可依实际情况任意设定;第一冷源202可降低吸收塔20内的温度,以利于贫液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贫液流经贫液热交换器30的作用为,一方面,贫液可为贫液热交换器30提供热能,从而流进贫液热交换器30的富液或高纯液可被加热,另一方面,贫液流经贫液热交换器30后温度降低,以利于后续贫液可以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
(2)富液精馏过程:吸收塔20内形成的富液,从吸收塔20流出,经过第一加压泵50加压后,从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一冷媒入口32a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经过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后,所述富液从第一冷媒出口32b流出,之后流进精馏塔40的进料点;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精馏时,所述富液部分气化,气化后的高纯气体从升气帽43流出,高纯气体经高纯液吸收后,在升气帽43盘上沉积形成高纯液,所述高纯液从精馏塔40流出,一部分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再回流至精馏塔40,另一部分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60加压,而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再回流至精馏塔40的高纯液,由于温度降低,在精馏塔40内可进一步吸收第一工质,从而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所述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再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高纯液中第一工质的含量更高有利于后续蒸发过程中生成浓度和纯度更高的第一工质;需要说明的是,精馏塔40在比膨胀机10的背压高比膨胀机10的进口压力低的中间压力下进行精馏,中间压力使得高纯气体可以凝结下来或在第二吸收作用帮助下形成液体,通过第二加压泵60的再次加压,可提高高纯液的压力,进而使得进入膨胀机10的第一工质的温度升高,实现较高的循环效率。
(3)高纯液蒸发过程: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一部分经过冷却器80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60加压,而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所述高纯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后,从第二冷媒出口33b流出,并从余热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1a流入余热回收单元70,余热回收单元7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加热蒸发以生成气体,所述气体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从回收单元第一出口71b流出余热回收单元70,之后进入膨胀机10,以供膨胀机10膨胀做功;余热回收单元70的热源来自外部的余热热源,所述余热热源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以加热精馏塔40塔釜的贫液,之后,所述余热热源从回收单元第二入口72a流入余热回收单元70,为余热回收单元70内的高纯液提供热能后,温度降低的余热热源从回收单元第二出口72b流出余热回收单元70;余热热源先为精馏塔40内的贫液提供热能,再为余热回收单元70内的高纯液提供热能,有效地实现了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热能的利用效率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若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及第二冷媒出口33b省略,从精馏40流出的高纯液经过第二加压泵60加压后,直接输送至余热回收单元70,由余热回收单元70蒸发。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余热回收循环过程在三个压力下进行,膨胀机10做功后输出的第一工质具有第一压力,从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经过第一加压泵50加压后具有第二压力,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经过第二加压泵60加压后具有第三压力,其中,第一压力相当于膨胀机10的背压,压力最低,第二压力小于第三压力,第三压力可决定从进气端11进入膨胀机10的第一工质的压力。精馏塔40在第二压力下进行精馏,即在比膨胀机10的背压高比膨胀机10的进口压力低的中间压力下进行精馏,有利于提高从精馏塔40流出的贫液的纯度和提升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液中第一工质的含量。
本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可有效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首先,余热热源先为精馏塔40内的贫液提供热能,再为余热回收单元70内的高纯液提供热能;其次,从精馏塔40内流出的贫液流经贫液热交换器30,不仅可以降低贫液自身的温度,使后续流程中贫液可以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还可加热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冷却器80不仅可冷却从精馏塔40升气帽43盘上流出的高纯液,还可对第二加压泵60起到气蚀保护作用。
第二实施例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示意图。请参见图2,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同样包括膨胀机10、吸收塔20、贫液热交换器30、精馏塔40、第一加压泵50、第二加压泵60及余热回收单元70。膨胀机10、吸收塔20、贫液热交换器30、精馏塔40、第一加压泵50、第二加压泵60及余热回收单元70。
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和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与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连通,以为精馏塔40提供热能;从贫液热交换器30的贫液出口31b流出的贫液(即第一工质含量低,第二工质含量高的液体)分为两个支路,一个支路的贫液流入精馏塔40,通过喷淋器44喷洒,吸收精馏塔40内的第一工质,以形成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另一个支路的贫液经过减压阀201减压后进入吸收塔30,通过喷淋器203喷洒,贫液吸收吸收塔20内的第一工质;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不含冷却器,而包括热交换器90和第二冷源402。更具体地,减压阀201用于降低贫液热交换器30和吸收塔20间的贫液输送管道内的压力,可防止喷淋器203喷洒贫液时因压力过大而发生振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减压阀201可以省略。贫液热交换器30的贫液出口31b与精馏塔40的精馏段连通。吸收塔20内设有第一冷源202,第一冷源202可降低吸收塔20内第一工质和贫液的温度,从而使得贫液可以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有效降低吸收塔20内的压力,为膨胀机10提供更低的背压。
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与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连通,从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一方面,为精馏塔40塔釜的贫液提供热能,以分离贫液中少量的第一工质,提高贫液的纯度,另一方面,从膨胀机10流出的第一工质经过精馏塔40后温度降低,有利于第一工质回流至吸收塔20内更容易被贫液所吸收。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由于从膨胀机10流出的第一工质的温度一般高于低温余热热源的温度,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后,精馏塔40内的温度也相应较高,所以在精馏塔40内设置第二冷源402,第二冷源402设置于精馏塔40的精馏段。第二冷源402可降低精馏塔40的精馏段的温度,从而贫液可以更好地吸收第一工质,使得精馏段中形成的高纯液中第一工质的含量更高。
热交换器90连接于精馏塔40和吸收塔20之间,热交换器90还连接于第二加压泵60和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之间。从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底部后,温度降低,再经过热交换器90热交换后,温度进一步降低而进入吸收塔20。热交换器90的作用还在于,精馏塔40内升气帽43盘上流出的高纯液由第二加压泵60加压后,进入热交换器90进行热交换,温度升高后,再从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进入贫液热交换器30作进一步加热。
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在第二实施例中,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和第二冷媒出口33b可以省略,在此种情况下,热交换器90直接连接于第二加压泵60和余热回收单元70第一入口71a之间。
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1)贫液从吸收→精馏→吸收的循环过程:膨胀机10做功后从出气端12排出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和热交换器90后,再流入吸收塔20;接着,吸收塔20内的贫液吸收所述第一工质而形成富液,且所述富液从吸收塔20流出;对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加压后的富液再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之后所述富液流入精馏塔40;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以使得精馏塔塔釜获得贫液,精馏塔塔顶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使所述贫液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所述贫液由膨胀机10输出的第一工质加热,再由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之后进入吸收塔20吸收第一工质;如此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减压阀201用于降低贫液热交换器30和吸收塔20间的贫液输送管道内的压力,可防止喷淋器203喷洒贫液时因压力过大而发生振动;第一冷源202可降低吸收塔20内的温度,以利于贫液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贫液流经贫液热交换器30的作用为,一方面,贫液可为贫液热交换器30提供热能,从而流进贫液热交换器30的富液或高纯液可被加热,另一方面,贫液流经贫液热交换器30后温度降低,以利于后续贫液可以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
(2)富液精馏过程:吸收塔20内形成的富液(即第一工质含量高,第二工质含量低的液体),从吸收塔20流出,经过第一加压泵50加压后,从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一冷媒入口32a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经过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后,所述富液从第一冷媒出口32b流出,之后流进精馏塔40的进料点;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精馏时,所述富液部分气化,气化后的高纯气体从升气帽43流出,高纯气体经高纯液吸收后,在升气帽43盘上沉积形成高纯液(相对于富液,高纯液中第一工质含量更高),所述高纯液从精馏塔40流出,经过第二加压泵60加压后,再流经热交换器90,之后再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
需要说明的是,从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的一部分还回流至精馏塔40中,由于经过贫液热交换器30后贫液的温度降低,所述贫液回流至精馏塔40后可大量吸收第一工质,形成第一工质含量较高的高纯液,所述富液沉积于升气帽43的底部;精馏塔40在比膨胀机10的背压高比膨胀机10的进口压力低的中间压力下进行精馏,中间压力使得高纯气体可以凝结下来或在第二吸收作用帮助下形成液体,通过第二加压泵60的再次加压,可提高高纯液的压力,进而使得进入膨胀机10的第一工质的温度升高,实现较高的循环效率。
(3)高纯液蒸发过程:从精馏塔40的升气帽43盘上流出的高纯液经过第二加压泵60加压后,经过热交换器90加热,再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所述高纯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后,从第二冷媒出口33b流出,并从余热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1a流入余热回收单元70,余热回收单元7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加热蒸发以生成气体,所述气体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从回收单元第一出口71b流出余热回收单元70,之后进入膨胀机10,以供膨胀机10膨胀做功;余热回收单元70的热源来自外部的余热热源,所述余热热源从回收单元第二入口72a流入余热回收单元70,为余热回收单元70内的高纯液提供热能后,温度降低的余热热源从回收单元第二出口72b流出余热回收单元70;
需要说明的是,若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和第二冷媒出口33b省略,在此种情况下,从热交换器90流出的高压高纯液直接进入余热回收单元70。
(4)膨胀机流出的第一工质的热交换过程: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第一工质从进气端11进入膨胀机10,膨胀机10膨胀做功后,第一工质从出气端12流出,接着,所述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以加热精馏塔40塔釜的贫液;之后,所述第一工质由热交换器90冷却后进入吸收塔20,以供贫液吸收。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余热回收循环过程在三个压力下进行,膨胀机10做功后输出的第一工质具有第一压力,从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经过第一加压泵50加压后具有第二压力,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经过第二加压泵60加压后具有第三压力,其中,第一压力相当于膨胀机10的背压,压力最低,第二压力小于第三压力,第三压力可决定从进气端11进入膨胀机10的第一工质的压力。精馏塔40在第二压力下进行精馏,即在比膨胀机10的背压高比膨胀机10的进口压力低的中间压力下进行精馏,从而可得到在膨胀机10排气温度条件下最贫的贫液,即纯度最高的贫液,还有利于提升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中第一工质的含量。
本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同样可不同温度品质的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首先,从膨胀机10排出的第一工质为精馏塔40内的贫液提供热能,之后再为热交换器90提供热能,以加热流经热交换器90的高纯液;其次,从精馏塔40内流出的贫液流经贫液热交换器30,不仅可以降低贫液自身的温度,使后续流程中贫液可以较佳地吸收第一工质,还可加热从精馏塔40流出的富液或高纯液。
此外,精馏塔40的精馏段还设有第二冷源402,第二冷源402可降低精馏段的温度,从而可使贫液最大限度地吸收第一工质,使在精馏塔40塔顶形成的高纯液。
第三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见图3,第三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200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和发电机101,发电机101与膨胀机10连接,由膨胀机10带动发电。由于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的循环效率较高,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200也相应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第四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的示意图。请参见图4,第四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200包括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和发电机101,发电机101与膨胀机10连接,由膨胀机10带动发电。由于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的循环效率较高,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200也相应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
第五实施例
请参见图5和图1,第五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利用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进行余热回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膨胀机10做功后从出气端12排出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流入吸收塔20;
步骤S22,吸收塔20内的贫液(即第一工质含量低,第二工质含量高的液体)吸收第一工质而形成富液,且所述富液从吸收塔20流出;
步骤S23,对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加压后的富液再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之后所述富液流入精馏塔40;
步骤S24,采用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以使得精馏塔塔釜获得贫液,精馏塔塔顶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使所述贫液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
步骤S25,所述贫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后,进入吸收塔20;
步骤S26,对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进行加压;
步骤S27,采用余热回收单元7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蒸发以生成气体,并将所述气体输送至膨胀机10。
步骤S25结束后循环至步骤S22,也就是说,所述贫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后,进入吸收塔20,在吸收塔20内吸收第一工质,吸收塔20内的压力降低,从而为膨胀机10提供较低的背压。步骤S27结束后循环至步骤S21,即,经过余热回收单元70蒸发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第一工质进入膨胀机10后,膨胀机10膨胀做功,输出机械能。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2还包括步骤:对吸收塔20内的贫液和第一工质进行冷却。步骤S25还包括步骤:由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经过减压后再流入吸收塔20。
步骤S26还包括步骤:精馏塔40精馏获得的高纯液在加压前还流经冷却器80,所述富液的一部分经冷却器80冷却后回流至精馏塔40,所述富液的另一部分经冷却器80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60加热,而后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
步骤S26还包括步骤:采用贫液热交换器3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加热。
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一余热热源流经精馏塔40后,再流经余热回收单元70。具体地,所述余热热源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为精馏塔40塔釜的贫液加热,以分离贫液中少量的第一工质,提升贫液的纯度。所述余热热源从余热回收单元70的回收单元第二入口72a流入余热回收单元70,为余热回收单元70提供热能后,从回收单元第二出口72b流出。
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精馏塔40分离出的贫液还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以作为热交换的热源。
所述步骤S27还包括步骤:由膨胀机10带动发电机101发电。
第六实施例
请参见图5和图2,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是利用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进行余热回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膨胀机10做功后从出气端12排出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流入吸收塔20;
步骤S22,吸收塔20内的贫液吸收第一工质而形成富液,且所述富液从吸收塔20流出;
步骤S23,对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加压后的富液再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之后所述富液流入精馏塔40;
步骤S24,采用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以使得精馏塔塔釜获得贫液,精馏塔塔顶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使所述贫液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
步骤S25,所述贫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后,进入吸收塔20;
步骤S26,对从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进行加压;
步骤S27,采用余热回收单元7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蒸发以生成气体,并将所述气体输送至膨胀机10。
步骤S25结束后循环至步骤S22,也就是说,所述贫液由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后,进入吸收塔20,在吸收塔20内吸收第一工质,吸收塔20内的压力降低,从而为膨胀机10提供较低的背压。步骤S27结束后循环至步骤S21,即,经过余热回收单元70蒸发形成的具有一定温度和压力的气体进入膨胀机10后,膨胀机10膨胀做功,输出机械能。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21中,由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及流经热交换器90冷却后,再流入吸收塔20。具体地,从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流经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以对精馏塔40塔釜的贫液进行加热,之后所述第一工质温度降低,再经过热交换器90冷却,最后进入吸收塔20。
在步骤S25中,由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的一部分流入精馏塔40,以在精馏塔40内吸收第一工质,由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的另一部分经减压后流入吸收塔20。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经减压后流入吸收塔20。
步骤S26还包括步骤:采用贫液热交换器3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加热。
在步骤S26中,精馏塔40内的高纯液经过加压后在流入贫液热交换器30之前,还经过热交换器90加热。具体地,热交换器90连接于第二加压泵60和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入口33a之间,其还连接于精馏塔40和吸收塔20之间。热交换器90对第二加压泵60流出的高纯液进行加热,对从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进行冷却。
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对精馏塔40塔顶的高纯液及气体进行冷却。所述气体为升气帽43流出的高纯气体。具体地,图4中的第二冷源402设置于精馏塔40的精馏段,以降低精馏段内温度,使高纯液可以吸收更多的第一工质,提升高纯液中第一工质的浓度。
所述步骤S27还包括步骤:由膨胀机10带动发电机101发电。
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
1.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中,整个余热回收循环过程在三个压力下进行,精馏塔在比膨胀机的背压高比膨胀机的进口压力低的中间压力下进行精馏,中间压力使得高纯气体可以凝结下来或在第二吸收作用帮助下形成液体,通过第二加压泵的再次加压,可提高高纯液的压力,进而使得进入膨胀机的第一工质的温度升高,实现较高的循环效率。另外,回流至吸收塔内的贫液的纯度较高,膨胀机的背压低于正常环境冷源可实现的背压,有利于提升膨胀机的做功效率,相应地,发电机可输出更多的电能。此外,贫液热交换器的设置可有效利用贫液中的热量,对贫液进行冷却,对富液进行加热,有效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提升余热回收效率。此外,混合工质可为多组相配合的工质,适用于不同温度热源的余热回收。
2.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贫液热交换器具有三对出入口,其中一对出入口供从精馏塔流向吸收塔的贫液流入及流出,以降低所述贫液的温度,一对出入口供从吸收塔流向精馏塔的富液流入及流出,以加热所述富液,有利于精馏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一对出入口供从精馏塔流出的高纯液流入及流出,以加热从精馏塔流出的高纯液,有效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
3.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余热热源流经精馏塔的塔釜换热器,以加热精馏塔塔釜的贫液,之后从精馏塔塔釜流出的余热热源为余热回收单元提供热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余热热源的热能。此外,采用余热热源的低温部分进行精馏,可以得到精馏塔塔顶最富的高纯液和塔釜最贫的液体,提高液体和气体间的吸收效率,形成更低的膨胀背压,使得膨胀机做出更多的功,提高热能转换功的效率。
4.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从精馏塔流出的高纯液,一部分经过冷却器冷却后再回流至精馏塔,另一部分经过冷却器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加压,而流入贫液热交换器;冷却器不仅可冷却所述高纯液,使得所述高纯液回流至精馏塔内可继续吸收第一工质,还可对第二加压泵起到气蚀保护的作用。
5.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贫液热交换器和吸收塔之间设有减压阀,减压阀可防止用于喷洒贫液的喷淋器喷洒贫液时因压力过大而发生振动。
6.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膨胀机排出的第一工质在流入吸收塔之前,还流经精馏塔塔釜和热交换器,不仅可以加热精馏塔塔釜的贫液,为热交换器提供热能,还可减低所述第一工质自身的温度,以利于所述第一工质进入吸收塔内,更容易被贫液吸收,实现为膨胀机提供较低的背压的同时,还进一步实现不同温度品质的热能的梯级利用。
7.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精馏塔的精馏段还设有第二冷源,第二冷源可降低精馏塔的精馏段的温度,从而贫液可以更好地吸收第一工质,使得精馏段中形成的高纯液中第一工质的含量更高。
8.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从贫液热交换器流出的贫液的一部分流入吸收塔,另一部分还回流至精馏塔中,由于经过贫液热交换器后贫液的温度降低,所述贫液回流至精馏塔后可大量吸收第一工质,从而使得精馏塔精馏获得的高纯液中第一工质含量较高。
9.在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和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和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易于集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膨胀机(10),具有一进气端(11)和一出气端(12);
一吸收塔(20),与所述膨胀机(10)的出气端(12)连通;
一贫液热交换器(30),具有贫液入口(31a)、贫液出口(31b)、第一冷媒入口(32a)及第一冷媒出口(32b),所述贫液出口(31b)与所述吸收塔(20)连通;
一精馏塔(40),所述精馏塔(40)的贫液出口(41a)与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贫液入口(31a)连通;
一第一加压泵(50),连接于所述吸收塔(20)的出液口(21a)和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一冷媒入口(32a)之间,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一冷媒出口(32b)与所述精馏塔(40)连通;
一余热回收单元(70),具有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2a)和回收单元第一出口(72b),所述回收单元第一出口(72b)与所述膨胀机(10)的所述进气端(11)连通;
一第二加压泵(60),连接于所述精馏塔(40)和所述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2a)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贫液热交换器(30)还具有第二冷媒入口(33a)及第二冷媒出口(33b),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第二冷媒出口(33b)与所述回收单元第一入口(71a)连通,所述第二加压泵(60)连接于所述精馏塔(40)和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所述第二冷媒入口(33a)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
一冷却器(80),所述冷却器(80)的入口(81a)和出口(81b)分别与所述精馏塔(40)连通,所述冷却器(80)的出口(81b)还与所述第二加压泵(60)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回收单元(70)还与所述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连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
一减压阀(201),所述减压阀(201)连接于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贫液出口(31b)和所述吸收塔(20)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
一第一冷源(202),所述第一冷源(202)设置于所述吸收塔(20)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所述贫液出口(31b)还与所述精馏塔(40)的精馏段连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机(10)的所述出气端(12)还与所述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连通,以为所述精馏塔(40)的精馏提供热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
一热交换器(90),所述热交换器(90)连接于所述精馏塔(40)和所述吸收塔(20)之间,所述热交换器(90)还连接于所述第二加压泵(60)和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的所述第二冷媒入口(33a)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还包括:
一第一冷源(202),所述第一冷源(202)设置于所述吸收塔(20)内;
一第二冷源(402),所述第二冷源(402)设置于所述精馏塔(40)的精馏段。
11.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200),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10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还包括:
一发电机(101),与所述膨胀机(10)连接,由所述膨胀机(10)带动发电。
13.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方法,所述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进行余热回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1:所述膨胀机(10)做功后从所述出气端(12)排出第一工质,所述第一工质流入所述吸收塔(20);
S22:所述吸收塔(20)内的贫液吸收所述第一工质而形成富液,且所述富液从所述吸收塔(20)流出;
S23:对吸收塔(20)流出的富液进行加压,加压后的富液再由贫液热交换器(30)加热,之后所述富液流入所述精馏塔(40);
S24:采用所述精馏塔(40)对所述富液进行精馏,以使得精馏塔塔釜获得贫液,精馏塔塔顶获得第一工质含量更高的高纯液,使所述贫液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
S25:所述贫液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冷却后,进入所述吸收塔(20);
S26:对从所述精馏塔(40)流出的高纯液进行加压;
S27:采用所述余热回收单元(7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蒸发以生成气体,并将所述气体输送至所述膨胀机(1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6还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对所述高纯液进行加热。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6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精馏塔(40)精馏获得的高纯液在加压前还流经冷却器(80),所述富液的一部分经所述冷却器(80)冷却后回流至所述精馏塔(40),所述高纯液的另一部分经所述冷却器(80)冷却后,再由第二加压泵(60)加压,而后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或者热回收单元(70)。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一余热热源流经所述精馏塔(40)后,再流经所述余热回收单元(70)。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5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经过减压后再流入所述吸收塔(20)。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2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吸收塔(20)内的贫液和第一工质进行冷却。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精馏塔(40)分离出的贫液还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以作为热交换的热源。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1中,由所述膨胀机(10)的所述出气端(12)流出的第一工质流经所述精馏塔(40)的塔釜换热器(45)及流经所述热交换器(90)冷却后,再流入所述吸收塔(20)。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6中,所述精馏塔(40)内的高纯液经过加压后在流入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之前,还经过所述热交换器(90)加热。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5中,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的一部分流入所述精馏塔(40),以在所述精馏塔(40)内吸收第一工质,由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的另一部分经减压后流入所述吸收塔(20)。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5中,所述贫液热交换器(30)流出的贫液经减压后流入所述吸收塔(20)。
2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所述精馏塔(40)塔顶的高纯液及气体进行冷却。
2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7还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膨胀机(10)带动一发电机(101)发电。
CN201610566710.XA 2016-07-18 2016-07-18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076315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710.XA CN107631553B (zh) 2016-07-18 2016-07-18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6710.XA CN107631553B (zh) 2016-07-18 2016-07-18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1553A CN107631553A (zh) 2018-01-26
CN107631553B true CN107631553B (zh) 2020-03-10

Family

ID=61110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6710.XA Active CN107631553B (zh) 2016-07-18 2016-07-18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155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4612A (en) * 1963-05-07 1965-12-31 Air Prod Ltd Separation of gaseous mixtures
CN1869418A (zh) * 2005-05-27 2006-11-2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燃气动力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N201104074Y (zh) * 2007-11-06 2008-08-20 刘兴国 撬装式沼气纯化液化装置
CN204672103U (zh) * 2015-04-30 2015-09-3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热的二氧化碳捕集、发电与封存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76639A1 (en) * 2003-10-14 2005-04-14 Shirk Mark A. Cryogenic cogener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14612A (en) * 1963-05-07 1965-12-31 Air Prod Ltd Separation of gaseous mixtures
CN1869418A (zh) * 2005-05-27 2006-11-29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燃气动力循环系统及循环方法
CN201104074Y (zh) * 2007-11-06 2008-08-20 刘兴国 撬装式沼气纯化液化装置
CN204672103U (zh) * 2015-04-30 2015-09-30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地热的二氧化碳捕集、发电与封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1553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9356A (zh) 闪蒸-双工质联合发电装置
CN103983039B (zh) 余热氨吸收发电制冷机及液氨发电装置
CN102226447B (zh) 中低温地热发电机组系统装置
CN203669947U (zh) 带双引射增压装置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07631553B (zh) 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混合工质循环余热回收装置及方法
WO2023083242A1 (zh) 一种以二氧化碳气体为工质的低温循环发电系统和方法
CN216240842U (zh) 一种以二氧化碳气体为工质的低温循环发电系统
CN110541737A (zh) 一种利用lng冷能的中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04651004A (zh) 一种节能煤制天然气的工艺
CN102538394B (zh) 一种低温精馏分离氨和二氧化碳的方法
CN203893481U (zh) 余热氨吸收发电制冷机及液氨发电装置
CN108726536A (zh) 一种利用纯碱生产工艺蒸汽冷凝液余热制取液氨的系统及其方法
CN104534739B (zh) 一种闪蒸-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
CN203347861U (zh) 一种氨水介质冷电联供系统
CN111023619B (zh) 绿色热泵制冷制热装置及方法
CN106766362A (zh) 焦化系统及其余热回收系统
CN203083196U (zh) 一种利用尿素余热生产低温水的装置
CN202832681U (zh) 蒸汽氨气梯级发电系统
CN106403496A (zh) 余热余压制冷强化合成产物液化分离的方法
CN205154277U (zh) 利用多效蒸发末效蒸汽进行余热发电的系统
CN201679521U (zh) 动力生成系统
CN217712696U (zh) 一种基于熔盐储能的压缩空气分离系统
CN103306763A (zh) 氨水介质冷电联供系统
CN205002415U (zh) 氧化液热量回收装置
CN215809432U (zh) 一种浓硝酸生产中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