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31170B -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31170B
CN107631170B CN201710637366.3A CN201710637366A CN107631170B CN 107631170 B CN107631170 B CN 107631170B CN 201710637366 A CN201710637366 A CN 201710637366A CN 107631170 B CN107631170 B CN 107631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lange
pump
vacuum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373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31170A (zh
Inventor
刘泽林
武常生
张相相
崔闻天
杨利芬
李桂苓
张娟
陈翌
田士华
于淼
潘刘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373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31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31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1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31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31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低温储罐的出液装置。该出液装置包括泵池、内置泵装置、出液口装置、人孔和便于维修的两条铁链;出液口装置位于储罐封头的上部,出液外管从法兰盖中心孔穿过,在法兰盖两侧,封头、钢管Ⅱ、封板、钢管Ⅰ、抽真空口与出液外管形成真空空间,该空间的真空度、真空漏率优于储罐的真空绝热层;泵池、内置泵装置和人孔在垂直直线上,内置泵装置的固定架顶端焊在人孔盖上,底端法兰与潜液泵连接;液化天然气通过出液内管、出液软管、出液外管抽出罐体外;本出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维修拆装方便,出液口装置安装在罐体气相区,采用真空结构大大减缓了LNG冷能的散失,防止了大量结冰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天然气领域,特别涉及用于液化天然气LNG低温储罐的一种出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NG移动加注车泵池与罐体的结构为两种结构型式:一种为两体分离的结构,泵池与罐体通过多种管路与罐体连接,由于管路长,故冷损失就多,且增加了自身重量,又由于泵池又单独全方位封闭,故又增加了自身重量,因此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结构臃肿,占用空间大,造成加注车整备质量大,充装LNG少,静态蒸发率高;另一种为下出液结构型式,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由于出液管从底部液相空间出来,只要罐体中存有天然气液体,出液管中就有液体存在,故温差大,冷损失大,造成加注车静态蒸发率高,天然气放空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采用真空结构,增长热桥,减缓LNG的冷能散失,防止大量结冰现象。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该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位于储罐封头的上部,包括泵池、内置泵装置、出液口装置和人孔;所述出液口装置包括接管、凸缘、法兰盖、电缆出管、出液外管、钢管Ⅰ、抽真空口、封头、钢管Ⅱ、封板、第三法兰;接管和凸缘分别与罐体的内封头和外封头组焊;法兰盖与凸缘密封连接;电缆出管采用密封结构用于穿出电缆;出液外管从法兰盖中心孔穿过,一端连接第三法兰,另一端伸出罐体外;在法兰盖内侧,法兰盖、封头、钢管Ⅱ、封板与出液外管依次焊封,形成了空间Ⅰ;在法兰盖外侧,法兰盖、钢管Ⅰ、抽真空口与出液外管组成密封结构,形成了空间Ⅱ;空间Ⅰ和空间Ⅱ通过法兰盖中心孔连通,抽真空形成真空空间。
进一步,空间Ⅰ和空间Ⅱ形成的真空空间的真空度、真空漏率优于储罐内外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层。
进一步,封头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接管内径。
该出液装置的泵池位于罐体正下方,包括泵池外筒、泵池内筒、泵池外封头、泵池内封头和固定环;泵池外筒与外容器焊接,泵池内筒与内容器焊接,形成真空绝热层;泵池内筒上端与内容器平齐。
该出液装置的人孔位于泵池的正上方,包括内接管、外筒、人孔盖、绝热材料及紧固件;所述内接管和外筒分别与罐体的内容器、外容器组焊,与罐体连为一体;人孔盖用紧固件固定在内接管上;绝热材料放置在内接管内;罐体的外容器、内容器、内接管与外筒组成的空间经抽真空后形成贯通的真空绝热层。
该出液装置的内置泵装置包括潜液泵、第一法兰、电缆、出液内管、固定板、出液软管、第二法兰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顶端焊接在正上方人孔盖上,底端焊接第一法兰,第一法兰与潜液泵的法兰连接;潜液泵出口连接出液内管,出液内管用固定板固定在固定架上,出液内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出液软管;出液软管另一端连接第二法兰。
该出液装置还包括两个铁链,短铁链连接人孔盖和第二法兰,长铁链连接第三法兰和第二法兰,方便维修拆卸和安装。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本出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维修拆装方便;出液口装置安装在罐体气相区,采用真空结构大大减缓了LNG冷能的散失,防止了大量结冰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出液口装置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泵池外筒、2-泵池内筒、3-泵池外封头、4-泵池内封头、5-固定环、6-外容器、7-内容器、8-真空绝热层、9-潜液泵、10-第一法兰、11-电缆、12-出液内管、13-固定板、14-出液软管、15-固定架、16-内接管、17-外筒、18-人孔盖、19-绝热材料、20-紧固件、21-接管、22-凸缘、23-法兰盖、24-电缆出管、25-出液外管、26-钢管Ⅰ、27-抽真空口、28-封头、29-钢管Ⅱ、30-封板、31-第三法兰、32-第二法兰、33-空间Ⅰ、34-空间Ⅱ、35-长铁链、36-短铁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发明在LNG移动加注车上的应用示意图。加注车上的LNG罐体为双筒体结构,内容器储存液态天然气LNG,内容器和外容器之间抽真空,形成绝热层。
本出液装置位于加注车LNG罐体后的封头上部,包括泵池、内置泵装置、出液口装置、人孔和铁链。LNG罐体上部为气相天然气区域,本出液装置从气相空间引出来,冷损失小,加注车静态蒸发率低,天然气放空损耗小。
泵池位于罐体正下方,包括泵池外筒1、泵池内筒2、泵池外封头3和泵池内封头4、固定环5等,泵池外筒1与外容器6焊接,泵池内筒2与内容器7焊接,之间形成真空绝热层。泵池内筒2上端与内容器7平齐,以利于内容器7里的天然气液体能全部流到泵池内。
人孔位于罐体的正上方。人孔包括内接管16、外筒17、人孔盖18、绝热材料19及紧固件20等。内容器7套装在外容器6内定位固定后,将人孔的外筒17、内接管16分别与罐体的内容器7、外容器6组焊,与罐体连为一体。罐体的外容器6、内容器7与外筒17、内接管16组成的空间经抽真空后形成贯通的真空绝热层8。人孔盖18用紧固件20固定在内接管16上,密封内容器7。绝热材料19放置在内接管16内,起绝热作用,防止内容器7的冷能通过向外传递。
内置泵装置与人孔和泵池在一条垂直轴线上,内置泵装置包括潜液泵9、第一法兰10、电缆11、出液内管12、固定板13、出液软管14、第二法兰32和固定架15等。固定架15顶端焊接在正上方人孔盖18上,底端焊接第一法兰10,第一法兰10与潜液泵9的配对法兰连接,可将潜液泵9悬吊在泵池正中。潜液泵9与泵池内筒2及泵池内封头4保持适当的间隙,以保证潜液泵9最佳工作状态。固定环5用来定位潜液泵9,避免在加注车行驶中潜液泵9前后摇摆。出液内管12一端连接潜液泵9出口,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出液软管14。固定板13将出液内管12固定在固定架15上。出液软管14另一端连接第二法兰32。
为减少冷能的散发,出液口装置设计在气相天然气区域,即位于罐体封头的上部。出液口装置包括出液口接管和真空装置两部分。出液口接管由接管21、凸缘22焊接而成。接管21、凸缘22分别与罐体的内封头、外封头组焊。真空装置包括法兰盖23、电缆出管24、出液外管25、钢管Ⅰ26、抽真空口27、封头28、钢管Ⅱ29、封板30、第三法兰31等。法兰盖23与凸缘22连接,密封内容器。电缆出管24采用密封结构穿出潜液泵9上的电缆11。第三法兰31焊接在出液外管25一端,与第二法兰32连接,实现出液软管14与出液外管25连通。出液外管25从法兰盖23中心孔穿过,不与法兰盘23接触,杜绝了LNG冷能通过出液外管25传递给外容器6造成散失。在法兰盖23内侧,法兰盖23的内端面焊接封头28,封头28与钢管Ⅱ29一端焊接,钢管Ⅱ29的另一端焊接封板30,封板30与出液外管25焊封,形成了空间Ⅰ33。在法兰盖23外侧,钢管Ⅰ26一端焊接在法兰盖23外侧,另一端与抽真空口27形成密封结构,形成了空间Ⅱ34。空间Ⅰ33和空间Ⅱ34通过法兰盖23中心孔连通,形成了密闭空间,然后通过抽真空口27抽真空,形成了密封真空空间。该密封真空空间的真空度、真空漏率等技术指标优于真空绝热层8,可起到很好的绝热作用。封头28的最大直径与接管21的内径稍小或一致,尽可能减少法兰盖23与内容器气相空间的接触面积,从而直接减小冷能的散失。封板30、钢管Ⅰ26和封头28这种结构增长热桥,有利于降低内容器冷能的散失速度,从而减少冷能损失。该出液口装置采用了延长散冷热桥、出液外管25不与外容器接触、密封真空空间绝热、减少法兰盖23与内容器气相空间的接触面积等措施有效减少了LNG冷能的传递散失。
出液时,潜液泵9经电缆11供电后通过出液内管12、出液软管14及出液外管25把液化天然气泵出。
该出液装置还包括两条铁链,一条短铁链36和一条长铁链35,短铁链36的一端焊在人孔盖18的内表面上,另一端焊在出液软管的第三法兰32上,长铁链35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配合连接的第二法兰31和第三法兰32上。
若需要维修潜液泵9,用加注车自增压系统给内容器7增压,将液相天然气经增压系统变为气相天然气,增压后返回内容器中,使得内容器中的液相天然气流出。液相天然气排放完后,打开放散阀将天然气全部放散。拆卸法兰盖23与凸缘22连接,将真空装置从接管21中取出,拆卸第三法兰31与第二法兰32的连接,将第二法兰32放回内容器中,长铁链35保持两个法兰的连接。然后拆卸掉人孔盖18与内接管16连接的紧固件20,垂直上提人孔盖18将整个内置泵装置从内容器7中取出进行维修,短铁链36使得出液软管14取出方便。潜液泵9维修好后,将内置泵装置垂直放入泵池中,同时将出液软管14放入内容器,从接管21拉拽长铁链35,将出液软管14上的第二法兰32拉出罐体,与第三法兰31连接,放入内容器,盖上法兰盖23密封。
本出液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减轻了加注车重量,有利于多充装LNG;使用两条铁链,维修拆装方便;出液口装置安装在罐体气相区,采用真空结构和长热桥结构,大大减缓了LNG冷能的散失,防止了大量结冰现象,同时减少了LNG的静态蒸发率,天然气放散减少,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Claims (7)

1.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包括泵池、内置泵装置、出液口装置和人孔;所述出液口装置位于储罐封头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装置包括接管(21)、凸缘(22)、法兰盖(23)、电缆出管(24)、出液外管(25)、钢管Ⅰ(26)、抽真空口(27)、封头(28)、钢管Ⅱ(29)、封板(30)、第三法兰(31);所述接管(21)和凸缘(22)分别与罐体的内封头和外封头组焊;所述法兰盖(23)与凸缘(22)密封连接;所述电缆出管(24)采用密封结构用于穿出电缆;所述出液外管(25)从法兰盖(23)中心孔穿过,一端连接第三法兰(31),另一端伸出罐体外;在法兰盖(23)内侧,法兰盖(23)、封头(28)、钢管Ⅱ(29)、封板(30)与出液外管(25)依次焊封,形成了空间Ⅰ(33);在法兰盖(23)外侧,法兰盖(23)、钢管Ⅰ(26)、抽真空口(27)与出液外管(25)组成密封结构,形成了空间Ⅱ(34);所述空间Ⅰ(33)和空间Ⅱ(34)通过法兰盖(23)中心孔连通,抽真空形成真空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Ⅰ(33)和空间Ⅱ(34)的真空度、真空漏率优于储罐内外容器之间的真空绝热层(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头(28)的最大直径等于或小于接管(21)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池位于罐体正下方,包括泵池外筒(1)、泵池内筒(2)、泵池外封头(3)、泵池内封头(4)和固定环(5);泵池外筒(1)与外容器(6)焊接,泵池内筒(2)与内容器(7)焊接,形成真空绝热层(8);泵池内筒(2)上端与内容器(7)平齐;固定环(5)位于泵池内筒(2)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位于泵池的正上方,包括内接管(16)、外筒(17)、人孔盖(18)、绝热材料(19)及紧固件(20);所述内接管(16)和外筒(17)分别与罐体的内容器(7)、外容器(6)组焊,与罐体连为一体;人孔盖(18)用紧固件(20)固定在内接管(16)上;绝热材料(19)放置在内接管(16)内;罐体的外容器(6)、内容器(7)、内接管(16)与外筒(17)组成的空间经抽真空后形成贯通的真空绝热层(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泵装置包括潜液泵(9)、第一法兰(10)、电缆(11)、出液内管(12)、固定板(13)、出液软管(14)、第二法兰(32)和固定架(15);所述固定架(15)顶端焊接在正上方人孔盖(18)上,底端焊接第一法兰(10),第一法兰(10)与潜液泵(9)的法兰连接;潜液泵(9)出口连接出液内管(12),出液内管(12)用固定板(13)固定在固定架(15)上,出液内管(12)的另一端通过法兰连接出液软管(14);出液软管(14)另一端连接第二法兰(3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铁链,短铁链(36)连接人孔盖(18)和第二法兰(32),长铁链(35)连接第三法兰(31)和第二法兰(32)。
CN201710637366.3A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Active CN107631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7366.3A CN107631170B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37366.3A CN107631170B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1170A CN107631170A (zh) 2018-01-26
CN107631170B true CN107631170B (zh) 2019-09-03

Family

ID=61099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37366.3A Active CN107631170B (zh) 2017-07-31 2017-07-31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31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65818A (zh) * 2018-03-29 2018-09-21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lng储罐电缆线穿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23425A1 (en) * 2003-11-07 2005-06-09 Smith Henry A.Iii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aining reservoirs
JP2011000901A (ja) * 2009-06-16 2011-01-06 Ihi Marine United Inc 液化ガスタンクのドーム構造
CN203823425U (zh) * 2014-05-08 2014-09-10 四川金科深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内置泵式lng储罐
CN105736932B (zh) * 2014-12-10 2018-10-23 张家港中集圣达因低温装备有限公司 船用液化天然气储罐
CN105864629A (zh) * 2016-04-25 2016-08-17 新兴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泵、罐一体化低温罐
CN106764416A (zh) * 2016-12-20 2017-05-31 山东新兴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泵低温储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31170A (zh) 2018-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1720B (zh) 全真空卧式lng潜液泵池
CN103672392A (zh) 液化天然气加注趸船
CN104235594A (zh) 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CN107631170B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出液装置
CN102174983A (zh) 立式低温绝热气瓶
CN203431477U (zh) 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CN104728595A (zh) 一种lng燃料罐
CN203404596U (zh) 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CN104235595B (zh) 卧式双层埋地贮罐
CN205690771U (zh) 一种可放置在冰箱内的蓄冷箱
CN201992331U (zh) 一种立式低温绝热气瓶
CN201306600Y (zh)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液相管结构
CN216591049U (zh) 一种船用lng加注撬
CN207943412U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油罐车用油罐
CN202086985U (zh) 高层建筑用消防车
CN107795845A (zh) 三层金属壁全包容储罐
CN204729919U (zh) 燃料罐及燃料罐的围护系统
CN208566170U (zh) 一种低温液体贮罐
CN203796601U (zh) 全真空卧式lng潜液泵池
CN204372530U (zh) 一种用于lng加气站的泵送撬装装置
CN104295894B (zh) 一种立式低温液体贮罐
CN106764411B (zh) 一种灌液装置
CN207962086U (zh) 一种40英尺大容积低温罐箱
CN207778887U (zh) 一种矿用液氮加注装置
CN207921732U (zh) 一种lng组合式加气储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Zelin

Inventor after: Yu Miao

Inventor after: Pan Liuliang

Inventor after: Wu Changsheng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ngxiang

Inventor after: Cui Wentian

Inventor after: Yang Lifen

Inventor after: Li Guilian

Inventor after: Zhang Juan

Inventor after: Chen Yi

Inventor after: Tian Shihua

Inventor before: Liu Zelin

Inventor before: Yu Miao

Inventor before: Pan Liul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Xiangxiang

Inventor before: Wu Changsheng

Inventor before: Cui Wentian

Inventor before: Yang Lifen

Inventor before: Li Guili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Juan

Inventor before: Chen Yi

Inventor before: Tian Shihua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