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22139B -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22139B
CN107622139B CN201610563073.0A CN201610563073A CN107622139B CN 107622139 B CN107622139 B CN 107622139B CN 201610563073 A CN201610563073 A CN 201610563073A CN 107622139 B CN107622139 B CN 1076221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eability
fracture
porosity
average
mod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630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22139A (zh
Inventor
肖承文
江同文
王谦
肖香娇
周波
信毅
韩闯
袁龙
孙雄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6307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221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22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2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22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22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其中,所述试井渗透率根据无阻流量获得;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第一计算模型;根据所述试井渗透率对所述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间的第二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第二计算模型得到所述裂缝渗透率。本发明的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裂缝渗透率与裂缝有效性,使裂缝渗透率计算结果达到试井测试的精度。

Description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属于石油勘探中的油气藏储层测井评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储层渗透率是衡量流体在压力差下通过多孔岩石有效孔隙能力的一种量值,准确求取储层渗透率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工作。低孔低渗裂缝性砂岩气藏的基质孔隙度、渗透率非常低,裂缝是储层的主要渗流通道,准确评价裂缝渗流能力是储层评价的重要工作,指导气藏开发与措施作业。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一直是储层评价领域的难点,由裂缝性油藏工程可知,在裂缝平行流动方向的简化岩块情况下,裂缝渗透率理论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11
式中:Kl为裂缝渗透率;b为裂缝张开的宽度。上述的裂缝渗透率理论模型与实际地层测试情况差异较大,没有进行试井的标定,只能用来估计裂缝的渗流能力,无法定量计算裂缝渗透率,不能对低孔低渗裂缝性砂岩气藏裂缝的渗流能力进行准确评价。
另一方面通过斯通利波流体移动指数的大小结合偶极声波全波的波形、反射系数等定性分析裂缝渗透率,电成像测井可以精确识别裂缝,但无法对裂缝渗透率进行有效评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结果达到试井测试的精度,能够用于低孔低渗透裂缝性储层裂缝渗透率的确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包括:
根据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其中,所述试井渗透率根据无阻流量获得;
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第一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试井渗透率对所述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间的第二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计算模型得到所述裂缝渗透率。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包括:根据式1得到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21
其中,Ks为试井渗透率,md;Kd(m)对应深度点处的基质渗透率,md;Kl(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渗透率,md;FVPA(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孔隙度,%;dep1为试井段顶深,m;dep2为试井段底深,m;dep3为裂缝段顶深,m;dep4为裂缝段底深,m。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所述试井渗透率根据无阻流量获得,包括:根据式2得到所述试井渗透率: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22
其中,Q为ΔP压差下测试段的无阻流量,万方/天;Ks为所述试井渗透率,md;H为测试段厚度,m;Am为单位井段的渗流面积,m2;μ为流体粘度mPa·s;L为测试段供气半径,m;ΔP为测试段地层压力,MPa。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第一计算模型,包括:
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与裂缝平均孔隙度的第一关系模型,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与平均流体移动指数的第二关系模型;
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所述第一计算模型。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计算模型为式3: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23
其中,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24
为裂缝平均渗透率,md;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25
为裂缝平均孔隙度,%;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26
为裂缝段平均流体移动指数;a4、b4、c4为系数,通过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拟合获得。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试井渗透率对所述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包括:
根据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以及所述第一计算模型,得到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
根据所述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基质渗透率,通过式1,得到参照试井渗透率;
比较所述参照试井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线性调整所述第一计算模型中的模型系数a4为M,使所述参照试井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相等,得到标定计算模型;
所述标定计算模型为式4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31
在一实施方式中,建立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间的第二计算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以及标定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
建立所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的第三关系模型,建立所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流体移动指数的第四关系模型;
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所述第二计算模型;
所述第二计算模型为式5
Kl=A*FVPAB*QFMC 式5
其中,Kl为裂缝渗透率,md;FVPA为裂缝孔隙度,%;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A、B、C为系数,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拟合获得。
在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电成像测井得到所述裂缝孔隙度,通过偶极声波成像测井得到所述流体移动指数。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偶极声波成像测井得到所述流体移动指数,包括:
根据式6-式7得到所述流体移动指数;
QFM=S-Se 式6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41
其中,DEN为密度测井曲线,g/cm3;ρf为泥浆密度,g/cm3;Δtf为泥浆时差,us/ft;ΔtS为地层横波时差,us/ft;Se为理论斯通利波时差,us/ft;S为实测斯通利波时差,us/ft;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
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质渗透率通过式8得到: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42
其中,Kd为基质渗透率,md;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43
为基质孔隙度,%;a2、b2为系数,通过岩石物理物性实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
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在低孔裂缝性砂岩储层中,通过声电成像测井、常规测井以及地层测试资料,建立裂缝渗透率计算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裂缝渗透率与裂缝有效性,使裂缝渗透率计算结果达到试井测试的精度,为目前我国低孔低渗缝性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密度测井曲线-基质孔隙度的拟合曲线图;
图2b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基质孔隙度-基质渗透率的拟合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地层压差-海拔深度的拟合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试井渗透率-无阻流量的拟合曲线图;
图5a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一关系模型曲线图;
图5b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二关系模型曲线图;
图6a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三关系模型曲线图;
图6b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四关系模型曲线图;
图7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计算得到的裂缝渗透率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包括:
S101:根据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其中,试井渗透率根据无阻流量获得。
S102:建立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第一计算模型。
S103:根据试井渗透率对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间的第二计算模型。
S104:根据第二计算模型得到裂缝渗透率。
本发明通过建立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三者间的计算关系,从而利用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计算裂缝渗透率,该计算模型中涉及的参数个数少、易得到,因此能够显著提高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效率。同时,本发明还利用试井渗透率标定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模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在进行S101之前,需要分别对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进行测量与计算。其中,试井渗透率可以通过无阻流量进行确定,裂缝孔隙度可以通过电成像测井技术计算得到,基质渗透率可以通过《岩心分析方法SY/T 5336-2006》的标准流程进行岩心物性实验,获取岩心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基质渗透率计算模型。
上述获得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本发明的试井渗透率是通过无阻流量得到的,具体根据式2得到: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61
其中,Q为ΔP压差下测试段的无阻流量,万方/天;Ks为试井渗透率,md;H为测试段厚度,m;Am为单位井段的渗流面积,m2;μ为流体粘度,mPa·s;L为测试段供气半径,m;ΔP为测试段地层压力,MPa。
在使用式2前,可以先通过地层测试资料确定试井测试处的地层压差ΔP所对应的海拔深度D,从而根据多组ΔP-D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关于ΔP-D的关系式,再根据ΔP-D的关系式,可以对每一海拔深度点计算相应的ΔP。
在具体使用式2时,可以通过试井测试得到无阻流量Q与KsH,在确定试井段中部海拔深度的基础上利用ΔP-D之间关系确定ΔP,随后对Q与KsH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无阻流量Q与KsH之间的关系,即得到关于Q与KsH的又一关系式。通过该关系式与式2的等效,以及利用ΔP-D之间关系确定ΔP,能够确定常数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62
至此便能够通过式2计算得到Ks
其次,可以通过电成像测井在geoframe处理平台上识别裂缝并计算裂缝孔隙度。
关于基质渗透率,可以通过岩心物性实验,获取岩心分析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利用多组岩心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关于基质渗透率与基质孔隙度间的关系式8。
而基质孔隙度的计算模型又可以通过岩心孔隙度数据与密度测井曲线的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如式9。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63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64
其中,Kd为基质渗透率,md;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65
为基质孔隙度,%;DEN为密度测井曲线,g/cm3;a2、a3、b2、b3为系数,通过岩石物理物性实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
因此,在测井测量DEN曲线后就能根据上述式8-式9获得基质渗透率Kd
在一实施例中,S101包括:根据式1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71
其中,Ks为试井渗透率,md;Kd(m)对应深度点处的基质渗透率,md;Kl(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渗透率,md;FVPA(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孔隙度,%;dep1为试井段顶深,m;dep2为试井段底深,m;dep3为裂缝段顶深,m;dep4为裂缝段底深,m。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式1无法直接计算得到应深度点处的裂缝渗透率Kl(m),而可以确定该井试井段的裂缝平均渗透率,原因在于:式1中除Kl(m)外其它每个深度点的参数都可以得到,试井段内多组数据确定一个试井渗透率,所以无法求取每个深度点Kl(m)的确定解。因此,利用该式1进行计算时,Ks代入的是试井渗透率,Kd(m)代入的是对应深度点的基质渗透率,FVPA(m)代入的是对应深度点的裂缝孔隙度,假设Kl(m)为该井裂缝平均渗透率,不随深度点m变化,因此,就可以确定单井的裂缝平均渗透率。
进一步地,S102包括:
建立裂缝平均渗透率与裂缝平均孔隙度的第一关系模型,建立裂缝平均渗透率与平均流体移动指数的第二关系模型;
根据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第一计算模型。
当通过式1计算得到某一井段深度的裂缝平均渗透率后,可以通过电成像方法测得该井段不同深度点的裂缝孔隙度,并将裂缝孔隙度进行平均,获得该井段的裂缝平均孔隙度。通过多口井多个井段的计算,能够获取多组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的数据,从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裂缝平均渗透率与裂缝平均孔隙度的图像,该图像的方程式为裂缝平均渗透率与裂缝平均孔隙度的第一关系模型。
同样的,当通过式1计算得到某一井段深度的裂缝平均渗透率后,可以通过偶极声波成像测井得到该井段不同深度点的流体移动指数,并将流体移动指数进行平均,获得该井段的平均流体移动指数。通过通过多口井多个井段的计算,能够获取多组裂缝平均渗透率-平均流体移动指数的数据,从而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裂缝平均渗透率与平均流体移动指数的图像,该图像的方程式为裂缝平均渗透率与平均流体移动指数的第二关系模型。
在建立第二关系模型时,可以通过式6-式7得到试井的流体移动指数;
QFM=S-Se 式6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81
其中,DEN为密度测井曲线,g/cm3;ρf为泥浆密度,g/cm3;Δtf为泥浆时差,us/ft;ΔtS为地层横波时差,us/ft;Se为理论斯通利波时差,us/ft;S为实测斯通利波时差,us/ft;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
当得到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后,可以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第一计算模型,该第一计算模型即为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三者间的关系式,该第一计算模型为式3: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82
其中,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83
为裂缝平均渗透率,md;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84
为裂缝平均孔隙度,%;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85
为裂缝段平均流体移动指数,us/ft;a4、b4、c4为系数,通过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拟合获得。
进一步地,S103包括:
根据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以及第一计算模型,得到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
根据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基质渗透率,通过式1,得到参照试井渗透率;
比较参照试井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线性调整第一计算模型中的模型系数a4为M,使参照试井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相等,得到标定计算模型;
标定计算模型为式4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86
由于第一计算模型是关于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三者间的关系式,因此,当将井内的某个点的裂缝孔隙度以及流体移动指数带入第一计算模型后,计算得到的裂缝渗透率应该是近似该点的裂缝渗透率,此处我们称为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
为了能够使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与实际裂缝渗透率相近,本发明采用标定的方法对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重建,具体地采用根据无阻流量计算获得试井渗透率为参照,标定方法为:将上述的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和裂缝孔隙度,以及根据式8-式9计算得到的该点的基质渗透率带入式1中,求得在以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为基准的参照试井渗透率。此时,将参照试井渗透率与根据无阻流量计算获得试井渗透率进行比较,根据两者的差异,调整第一计算模型中的模型系数a4,通过a4的不断调整,可以得到新的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从而按照上述的计算方法得到新的参照试井渗透率,直至参照试井渗透率与根据无阻流量计算获得试井渗透率相等后,停止模型系数a4的调整,此时模型系数更新为M,第一计算模型更新为标定计算模型,即式4。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091
当得到了标定计算模型后,根据试井的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以及标定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
建立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的第三关系模型,建立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流体移动指数的第四关系模型;
根据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第二计算模型;
第二计算模型为式5,
Kl=A*FVPAB*QFMC 式5
其中,Kl为裂缝渗透率,md;FVPA为裂缝孔隙度,%;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A、B、C为系数,通过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拟合获得。
具体地,第二计算模型的获得方法为:将井内多个点的裂缝孔隙度以及流体移动指数带入标定计算模型中,得到对应的多个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再根据多组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的图像,该图像的方程式便为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的第三关系模型;同样的,根据多组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流体移动指数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流体移动指数的图像,该图像的方程式便为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流体移动指数的第四关系模型。
当得到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后,可以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第二计算模型,该第二计算模型即为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三者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通过该关系式根据待测点的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计算得到待测点对应的裂缝渗透率。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方法,下面采用一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1、选择某一目标研究区块,选取不同层段的岩心,按照《岩心分析方法(SY/T5336-2006)》的标准流程进行实验,测量得到岩心孔隙度与渗透率。在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基质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图2a和图2b),图2a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密度测井曲线-基质孔隙度的拟合曲线图(y=-24.856x+67.733,拟合度R2=0.5338),图2b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基质孔隙度-基质渗透率的拟合曲线图(y=0.0113e0.3267x,拟合度R2=0.5205),具体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01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02
通过地层测试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地层压力计算模型(图3),图3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地层压差-海拔深度的拟合曲线图(ΔP=-0.0029D+100.67,拟合度R2=0.9988),具体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ΔP=-0.0029·D+100.6700 式10
利用四口井投产一年后消除表皮效应影响的测试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确定无阻流量与试井渗透率的计算模型(图4),图4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试井渗透率-无阻流量的拟合曲线图(Q=0.3802KsH,拟合度R2=0.9806),由图4的拟合曲线公式以及前述式2可得到等式: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03
因此,根据已知的压差便可以计算出常数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04
进而确定无阻流量与试井渗透率、测井段厚度、地层压力之间的计算公式:
Q=0.003281·KsH·ΔP 式2
通过式2可以由无阻流量数据得到试井的KsH值。
2、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在geoframe处理平台上识别裂缝并计算裂缝孔隙度,利用偶极声波测井结合密度测井、泥浆参数确定流体移动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QFM=S-Se 式6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11
式中:DEN为密度测井曲线,g/cm3;ρf为泥浆密度,g/cm3;Δtf为泥浆时差,us/ft;ΔtS为地层横波时差,us/ft;Se为理论斯通利波时差,us/ft;S为实测斯通利波时差,us/ft;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
3、理论推导确定了试井渗透率与裂缝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之间的理论计算公式: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12
式中:Ks为测试试井渗透率,md;Kd(m)对应深度点处的基质渗透率,md;Kl(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渗透率,md;FVPA(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孔隙度,%;dep1为试井段顶深,m;dep2为试井段底深,m;dep3为裂缝段顶深,m;dep4为裂缝段底深,m。
在基质渗透率、试井渗透率、试井井段、裂缝孔隙度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式1可以确定单井裂缝的平均渗透率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14
4、通过2中的方法测得多井段内多点的的裂缝孔隙度和流体移动指数后进行平均,得到每个井的裂缝平均孔隙度和流体平均移动指数,随后利用式1对研究区多井进行处理计算得到多井的裂缝平均渗透率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15
随即根据多组裂缝平均孔隙度-裂缝平均渗透率和流体平均移动指数-裂缝平均渗透率数据,得到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图5a和图5b),图5a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一关系模型曲线图(裂缝平均孔隙度-裂缝平均渗透率相关性图(y=320993x0.7887,拟合度R2=0.5561)),图5b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二关系模型曲线图(流体平均移动指数-裂缝平均渗透率相关性图(y=95.048x1.687,拟合度R2=0.5984)),二者相关性较好,所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确定裂缝平均渗透率与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计算公式,即第一计算模型:
Figure BDA0001051223450000113
5、利用式3确定的第一计算模型逐点计算试井段的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结合式1,计算得到参照试井渗透率,比较参照试井渗透率与无阻流量确定试井渗透率的差异,线性调整模型系数103.7242直到二者之间相等,从而实现了试井渗透率对第一计算模型的标定,得到标定计算模型。
6、将井内多个点的裂缝孔隙度以及流体移动指数代入标定计算模型中,得到对应的多个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再根据多组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的图像(图6a),图6a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三关系模型曲线图(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相关性图(y=54215x0.7014,拟合度R2=0.8224));同样的,根据多组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流体移动指数的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流体移动指数的图像(图6b),图6b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的第四关系模型曲线图(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流体移动指数相关性分析图(y=498.03x0.5038,拟合度R2=0.3131))。由于二者相关性较好,所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重新拟合确定裂缝渗透率计算公式,即第二计算模型:
Kl=104.4915·FVPA0.6387·QFM0.1561 式5
该式5适用于该研究区内的多个井的裂缝渗透率的计算,在需要计算裂缝渗透率时,只需带入该井的裂缝孔隙度以及流体移动指数即可。
图7为本发明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实施例计算得到的裂缝渗透率效果图。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计算方法的精度,将本发明计算方法得到的裂缝渗透率带入式1中而获取的测井KsH与根据无阻流量计算得到的试井KsH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表1测井KsH与试井KsH的数值分析表
井名 试井K<sub>s</sub>H 测井K<sub>s</sub>H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XX2-1-14 345.70 291.62 54.08 15.64
XX201 727.20 436.45 290.75 39.98
XX208 26.12 33.63 -7.51 28.75
XX8-1 1739.97 2343.37 -603.40 34.68
XX8-2 1223.93 805.46 418.47 34.19
XX8-4 1101.54 1417.8 -316.26 28.71
XX8-6 1307.09 1702.47 -395.38 30.25
XX801 717.86 479.72 238.14 33.17
由表1可知:两者的一致性较好,其绝对误差在40%之内,符合行业内的误差要求。
因此本发明的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裂缝渗透率与裂缝有效性,使裂缝渗透率计算结果达到试井测试的精度,能够为我国低孔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可靠的储层参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其中,所述试井渗透率根据无阻流量获得;
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第一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试井渗透率对所述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间的第二计算模型;
根据所述第二计算模型得到所述裂缝渗透率;
其中,所述根据试井渗透率、基质渗透率以及裂缝孔隙度得到裂缝平均渗透率,包括:根据式1得到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11
其中,Ks为试井渗透率,md;Kd(m)对应深度点处的基质渗透率,md;Kl(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渗透率,md;FVPA(m)为对应深度点处的裂缝孔隙度,%;dep1为试井段顶深,m;dep2为试井段底深,m;dep3为裂缝段顶深,m;dep4为裂缝段底深,m;
所述试井渗透率根据无阻流量获得,包括:根据式2得到所述试井渗透率: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12
其中,Q为ΔP压差下测试段的无阻流量,万方/天;Ks为所述试井渗透率,md;H为测试段厚度,m;Am为单位井段的渗流面积,m2;μ为流体粘度,mPa·s;L为测试段供气半径,m;ΔP为测试段地层压力,MPa;
所述建立裂缝平均渗透率、裂缝平均孔隙度、平均流体移动指数之间的第一计算模型,包括: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与裂缝平均孔隙度的第一关系模型,建立所述裂缝平均渗透率与平均流体移动指数的第二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所述第一计算模型;所述第一计算模型为式3: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13
其中,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21
为裂缝平均渗透率,md;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22
为裂缝平均孔隙度,%;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23
为裂缝段平均流体移动指数,us/ft;a4、b4、c4为系数,通过第一关系模型和第二关系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拟合获得;
所述根据试井渗透率对所述第一计算模型进行标定,包括:根据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以及所述第一计算模型,得到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根据所述第一参照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基质渗透率,通过式1,得到参照试井渗透率;比较所述参照试井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线性调整所述第一计算模型中的模型系数a4为M,使所述参照试井渗透率和试井渗透率相等,得到标定计算模型;所述标定计算模型为式4: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24
建立裂缝渗透率、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间的第二计算模型,包括:根据所述裂缝孔隙度、流体移动指数以及标定计算模型,得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建立所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裂缝孔隙度的第三关系模型,建立所述第二参照裂缝渗透率与流体移动指数的第四关系模型;根据所述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所述第二计算模型;所述第二计算模型为式5:
Kl=A*FVPAB*QFMC 式5
其中,Kl为裂缝渗透率,md;FVPA为裂缝孔隙度,%;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A、B、C为系数,通过第三关系模型和第四关系模型采用多元回归拟合获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电成像测井得到所述裂缝孔隙度,通过偶极声波成像测井得到所述流体移动指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偶极声波成像测井得到所述流体移动指数,包括:
根据式6-式7得到所述流体移动指数;
QFM=S-Se 式6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25
其中,DEN为密度测井曲线,g/cm3;ρf为泥浆密度,g/cm3;Δtf为泥浆时差,us/ft;ΔtS为地层横波时差,us/ft;Se为理论斯通利波时差,us/ft;S为实测斯通利波时差,us/ft;QFM为流体移动指数,us/f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渗透率通过式8得到: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31
其中,Kd为基质渗透率,md;
Figure FDA0002383169850000032
为基质孔隙度,%;a2、b2为系数,通过岩石物理物性实验,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
CN201610563073.0A 2016-07-15 2016-07-15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Active CN1076221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3073.0A CN107622139B (zh) 2016-07-15 2016-07-15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63073.0A CN107622139B (zh) 2016-07-15 2016-07-15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2139A CN107622139A (zh) 2018-01-23
CN107622139B true CN107622139B (zh) 2020-08-07

Family

ID=61087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63073.0A Active CN107622139B (zh) 2016-07-15 2016-07-15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221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90487B (zh) * 2018-02-24 2019-10-1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试井资料确定近井裂缝参数的新方法
CN108843300B (zh) * 2018-06-25 2022-03-01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杂多孔介质中确定主流通道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CN109885894B (zh) * 2019-01-24 2023-05-05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Trefftz多源点配点法的稀土矿层地下水渗流模型
CN109869144A (zh) * 2019-01-30 2019-06-11 扬州江苏油田瑞达石油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辨别油藏高压物性参数真伪的方法
CN112051197A (zh) * 2019-06-05 2020-12-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孔隙度简易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261282B (zh) * 2019-07-23 2021-09-28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剪切缝页岩岩心脉冲衰减渗透率测试方法
CN112766625A (zh) * 2019-11-01 2021-05-07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地热井最大产水量与酸压施工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12145165B (zh) * 2019-12-26 2024-04-23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CN113356842B (zh) * 2020-03-04 2023-11-07 安东柏林石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封隔颗粒堆积测量井筒油藏参数分布的方法
CN112392476B (zh) * 2020-12-02 2022-02-15 西南石油大学 利用常规测井资料确定低渗裂缝孔渗参数的方法
CN112730198B (zh) * 2021-01-15 2022-04-0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页岩天然裂缝渗透率计算方法
CN112796738A (zh) * 2021-02-04 2021-05-14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阵列声波测井和常规测井结合的地层渗透率计算方法
CN112966383B (zh) * 2021-03-11 2023-10-2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裂缝性储层的产能预测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7412A (zh) * 2011-11-07 2012-06-2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油藏等效模型的裂缝-基质渗透率级差判别方法
CN104712330A (zh) * 2015-01-30 2015-06-1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测井渗透率解释方法
CN104948176A (zh) * 2015-05-08 2015-09-3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渗透增大率识别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
CN105134189A (zh) * 2015-08-24 2015-12-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LogGMIR测井地应力识别优质储层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486857C (en) * 2002-05-31 2011-11-22 Schlumberger Canada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ffective well and reservoir evaluation without the need for well pressure histor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7412A (zh) * 2011-11-07 2012-06-20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碳酸盐岩油藏等效模型的裂缝-基质渗透率级差判别方法
CN104712330A (zh) * 2015-01-30 2015-06-1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一种测井渗透率解释方法
CN104948176A (zh) * 2015-05-08 2015-09-3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基于渗透增大率识别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方法
CN105134189A (zh) * 2015-08-24 2015-12-09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LogGMIR测井地应力识别优质储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低渗裂缝性气藏产能分类方法;吴永平 等;《天然气地球科学》;20131231;第24卷(第6期);全文 *
地层条件下凝析气藏的多相渗流特性;董平川 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1130;第27卷(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22139A (zh) 2018-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22139B (zh) 裂缝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CN107917865B (zh) 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多参数渗透率预测方法
CN101892837B (zh) 地层因数确定方法及含油饱和度确定方法
MX2007007060A (es) Metodo para la determinacion de la saturacion de agua de una formacion subterranea.
CN105089663A (zh) 一种大斜度/水平井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校正方法
CN108661631A (zh) 一种页岩气井产量预测方法
CN104463345B (zh) 一种预测地层油水界面位置的方法及装置
CN106897531B (zh) 一种低渗透石灰岩储层渗透率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12878987B (zh) 利用生产数据计算页岩气井控制储量的方法
CN103527172B (zh) 可变岩电耦合指数含水饱和度计算方法
CN112145165B (zh) 一种微裂缝-孔隙型储层动静态渗透率转换方法
CN108664679B (zh) 一种油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方法
CN107247860B (zh) 一种求取页岩储层有机孔隙度的测录井方法
CN106771071B (zh) 一种基于油水相渗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方法
CN106285622B (zh) 用于校正压实曲线的方法
RU2542998C1 (ru) Способ лабораторног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анизотропии абсолютной газопроницаемости на полноразмерном керне
CN103790581A (zh) 一种确定煤岩工业组分物理参数的方法
CN108664677B (zh) 一种油气井生产数据分析方法
CN110909466B (zh) 提高差孔隙分选储层平均毛管压力曲线计算精度的方法
CN112818501B (zh) 基于动态监测数据校正碳酸盐岩油藏静态渗透率的方法
CN112115592A (zh) 一种基于岩石物理实验的大斜度/水平井电阻率校正方法
CN106370577B (zh) 用于缝洞油藏的模拟试验的方法
CN111827995B (zh) 一种基于核磁共振的超压砾岩储层渗透率的计算方法
CN105089632A (zh) 一种高温高压储层co2流体纵波时差骨架参数的获取方法
CN108412488A (zh) 快速确定页岩气储层有机孔隙度的测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