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4053A - 止血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止血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4053A
CN107614053A CN201680031113.5A CN201680031113A CN107614053A CN 107614053 A CN107614053 A CN 107614053A CN 201680031113 A CN201680031113 A CN 201680031113A CN 107614053 A CN107614053 A CN 107614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part
connector
hemostasis
connecting sect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11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4053B (zh
Inventor
内山靖二郎
井泽圭
布目聪
西村友吾
石黑哲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m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m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m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m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614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4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4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39/0693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including means for seal penetr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09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 A61B17/12013Implements for ligaturing other than by clamps or clips, e.g. using a loop with a slip knot for use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e.g. endoscopic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2017/120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for haemostasis, for prevention of bleed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02Access sites
    • A61M39/06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 A61M2039/062Haemostasis valves, i.e. gaskets sealing around a needle, catheter or the like, closing on removal thereof used with a cathe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止血用连接器,在导入构件穿过导引鞘的内部向血管内导入时,能够抑制血液漏出,并且理想进行该导入作业。导引鞘组件(10)具备导引鞘(11)、以及与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的止血用连接器(12)。止血用连接器(12)具备能够供导入构件(X)插通的内部通路(55)、以及堵塞该内部通路(55)的周面与导入构件(X)之间的间隙的止血阀(38)。止血用连接器(12)具备设有止血阀(38)的Y连接器部(30)、以及能够与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的第二管部(63)。第二管部(63)从基端侧插入到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以贯通设于内部通路(29)的止血阀(18)的状态与中心部(16)连接。Y连接器部(30)与第二管部(63)构成为无法分离。

Description

止血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血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心脏疾病的治疗等将导管等导入构件导入至血管内的治疗对象位置时,首先通过将导引鞘(sheath introducer)刺入血管而插入血管内。然后穿过导引鞘的内部而将导向导管朝血管内导入。在该导向导管的基端部安装有Y连接器。穿过Y连接器而将导入构件朝导向导管内插入。然后,在该插入状态下将导入构件导入至血管内的治疗对象部位。另外,在导入构件朝血管内导入时,利用在Y连接器的内部设置的止血阀进行止血。
在此,近年来,在相对于导引鞘朝血管的刺入部位而基于导入构件的治疗对象部位处于比较近的位置的情况等,不使用导向导管而将导入构件导入至治疗对象部位。即,在将导引鞘插入血管内之后,穿过该导引鞘内而朝血管内导入导入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与可以不使用导向导管相应地能够迅速进行导入构件朝血管内的导入作业。
然而,在导入构件穿过导引鞘的内部而朝血管内导入的情况下,导入构件以贯通在导引鞘的中心部内设置的止血阀的状态被导入。然而,在中心部内的止血阀通常供直径比导入构件大的导向导管插通,因此在插通导入构件的情况下,担忧止血变得不充分而产生血液漏出。
对此,作为针对这样的问题的对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中心部的基端侧经由适配器连接有Y连接器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穿过Y连接器内部与适配器内部而向导引鞘内插入导入构件,在该插入状态下将导入构件导入到血管内。在这种情况下,在导入构件朝血管内导入时,利用Y连接器内部的止血阀亦即与中心部内的止血阀相比止血性能优异的止血阀进行止血,因此在导入构件穿过导引鞘内而导入血管内时,能够抑制血液漏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56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将导入构件向血管内导入时,产生在中心部的基端侧连接适配器、并且在适配器的基端侧连接Y连接器的作业。然而,在将导入构件向血管内导入时进行多个连接作业的情况耗费工时,并且担忧难以将导入构件迅速地导入血管内。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用连接器,在导入构件穿过导引鞘的内部向血管内导入时,能够抑制血液漏出,并且理想地进行其导入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具备:插通孔,其能够供朝生物体内导入的细长状的导入构件插通;止血构件,其堵塞该插通孔的周面与所述导入构件之间的间隙;连接器主体部,其构成所述插通孔的一部分亦即第一通路,且供所述止血构件设置;以及连接管部,其构成所述插通孔中的与所述第一通路不同的部分亦即第二通路,且能够与导引鞘的中心部连接,所述连接管部从基端侧插入所述中心部的内部孔,能够以贯通在所述内部孔设置的止血阀的状态与所述中心部连接,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所述连接管部构成为无法分离。
根据本发明,设于止血用连接器的连接管部从基端侧插入中心部的内部孔,连接管部以贯通在中心部的内部孔设置的止血阀的状态与导引鞘的中心部连接。在所述的连接状态下,止血用连接器的插通孔与中心部的内部孔被连通,因此能够将导管等导入构件穿过插通孔而向导引鞘的内部插通,在该插通状态下能够将导入构件朝血管内导入。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插通孔设有止血构件,因此能够利用该止血构件进行止血。因而,若作为止血构件而使用止血性能优异的结构,则能够在朝血管内导入导入构件时,抑制血液漏出。
另外,在止血用连接器中,连接器主体部与连接管部构成为无法分离,因此作为在导入构件的导入时进行的连接作业,仅进行将连接管部(进而是止血用连接器)相对于中心部连接的作业即可。因此,在将导入构件穿过导引鞘的内部向血管内导入时,能够理想地进行该导入作业。
第二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用连接器械备中心部连接部,该中心部连接部被安装为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侧无法分离,且具有所述连接管部,所述中心部连接部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以所述连接管部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连接管部的中心部连接部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连接器主体部旋转,因此在连接管部与中心部连接的状态下使连接器主体部相对于中心部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在向体内导入有导引鞘的状态下能够仅使连接器主体部旋转,能够容易进行止血用连接器的处理。
第三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在第一发明或者第二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由用于构成Y连接器的构成构件亦即Y连接器主体部构成,在所述Y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部,替代能够与其它的医疗设备连接的连接件亦即旋转器,转而将具有所述连接管部的中心部连接部安装为无法分离。
通常,Y连接器构成为具有内置止血构件的Y连接器主体部、以及安装于该Y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部的旋转器。对此,在本发明中,使用该Y连接器的Y连接器主体部来构成连接器主体部,在该Y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部安装具有连接管部的中心部连接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沿用Y连接器的构成构件(Y连接器主体部)来制造止血用连接器,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等。
在此,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成为向Y连接器的旋转器连接适配器、且向该适配器连接中心部的结构。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担心与旋转器相应地增长连接部分的长度。对于这点,在上述的结构中,由于在Y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部替代旋转器转而安装有中心部连接部,因此与不具有旋转器相应地缩短连接部分的长度。因此,在确保装置的有效长度的方面上为优选结构。
第四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在第一发明至第三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血用连接器械备在内部收容与所述连接管部连接的所述中心部的收容筒部,在所述收容筒部形成有在所述连接管部相对于所述中心部的连接时使从所述中心部的外周面突出的支管部通过的支管通路,所述支管通路的一部分成为沿所述收容筒部的周向延伸、并且通过使与所述连接管部连接的所述中心部的支管部进入而能够与该支管部卡合的卡合通路部,在所述收容筒部的内部设有在所述支管部与所述卡合通路部卡合的状态下朝向前端侧对所述中心部施力的施力构件。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连接管部与中心部连接之后使中心部的支管部进入形成于收容筒部的支管通路的卡合通路部,能够使支管部与卡合通路部卡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卡合,能够保持连接管部(进而是止血用连接器)与中心部的连接状态。另外,由于在支管部与卡合通路部卡合的状态下,中心部被施力构件向前端侧推压,因此成为通过其作用力将支管部向卡合通路部推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理想地保持支管部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够理想地维持连接管部与中心部的连接状态。
第五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在第四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筒部的内部设有与收容于所述收容筒部的所述中心部的基端面对置的对置构件,所述对置构件具有能够供所述连接管部插通的孔部,并能够沿着插通于该孔部的所述连接管部进行移动,在所述对置构件的基端侧设有所述施力构件,利用该施力构件经由所述对置构件将所述中心部向前端侧施力,所述对置构件具有构成所述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弹性密封部,所述孔部中的所述弹性密封部所构成的部分的内周面与插通于该孔部的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根据本发明,设有与收容于收容筒部的中心部的基端面对置的对置构件,中心部经由该对置构件被施力构件向前端侧施力。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基于施力构件的作用力作用于中心部的基端面整个区域,因此能够抑制向中心部的基端面局部作用有作用力而使中心部产生倾斜这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另外,在对置构件设有供连接管部插通的孔部,该孔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弹性密封部构成。在该弹性密封部,孔部的内周面与连接管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即使血液从中心部的内部孔向基端侧漏出,也能够抑制该血液穿过孔部而进入施力构件侧。由此,能够抑制在施力构件附着血液而减少施力构件的作用力的情况,因此能够可靠地发挥通过该作用力获得的上述的效果。
第六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在第五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置构件具有设为与所述中心部的基端面对置的对置板部、以及设于所述对置板部的基端面侧的板状的所述弹性密封部,所述弹性密封部以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向所述对置板部被推压的状态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由于弹性密封部设于与中心部的基端面对置的对置板部的基端面侧,因此能够抑制弹性密封部从收容筒部内向前端侧脱落。另外,弹性密封部通过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向对置板部被推压,即便不借助粘合剂等将弹性密封部向对置板部固定,也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弹性密封部配设于对置板部。
第七发明的止血用连接器在第一发明至第六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部的前端侧的端面呈朝向前端侧鼓出的曲面状。
根据本发明,连接管部的前端侧端面呈朝向前端侧鼓出的曲面状,因此能够抑制在使连接管部贯通中心部的止血阀进行连接时损伤止血阀等不良情况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导引鞘组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2的(a)是表示导引鞘组件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的(b)是表示导引鞘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止血用连接器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止血用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5表示中心部连接部的结构,(a)是表示该结构的分解主视图,(b)是分解纵剖视图。
图6是表示止血用连接器相对于中心部连接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止血用连接器相对于中心部连接时的流程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止血用连接器相对于中心部连接时的流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构成为具有导引鞘的导引鞘组件具体化。图1是表示导引鞘组件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的(a)是表示导引鞘组件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2的(b)是表示导引鞘的纵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的(a)与图2的(b)成为以互不不同的面剖切的纵剖视图。另外,在图1以及图2中,上方、下方分别是导引鞘组件10的基端侧与前端侧。
如图1以及图2的(a)所示,导引鞘组件10具备导引鞘11、以及与导引鞘11的中心部(hub)16连接的止血用连接器12。
导引鞘11通过刺入血管而插入血管内。如图2的(b)所示,导引鞘11具备鞘管15以及安装于该鞘管15的基端部(近位端部)的中心部16。鞘管15由具有挠性的树脂材料形成为管状,在其内侧具有供球囊导管等导入构件X插通的内腔15a。
中心部16具有主体部17、止血阀18以及盖部19。主体部17通过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形成为圆管状(圆筒状),在其内部具有遍及轴线方向整个区域延伸的管孔21。管孔21从其基端侧朝向前端侧依次具有大直径区域21a、缩径区域21c以及小直径区域21b。大直径区域21a的孔径大于小直径区域21b的孔径。在缩径区域21c中,其孔径从大直径区域21a朝向小直径区域21b减小。
在管孔21的前端部(小直径区域21b)插入有鞘管15的基端部。鞘管15在该插入状态下通过热熔接、粘合等固定于主体部17。由此,鞘管15与主体部17(进而是中心部16)连接,鞘管15的内腔15a与主体部17的管孔21连通。
在主体部17设有从其外周面突出的支管部23。支管部23在主体部17中的轴线方向上的中间部朝与该轴线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突出。支管部23在管孔21的轴线方向上位于相比小直径区域21b靠基端侧的位置,详细来说位于与缩径区域21c相同的位置。
在支管部23的内部形成有与管孔21连通的管孔23a。虽省略图示,在支管部23连接导管,相对于该导管连接各种设备。例如,在导管连接供给造影剂等液剂的液剂供给器。在该情况下,将液剂从液剂供给器穿过管孔21、23a朝体内供给。另外,有时在导管连接监视血压的血压监视器。在该情况下,穿过管孔21、23a而监视血管内的压力。
在主体部17的基端部形成有外径小的缩径部17a。在缩径部17a的基端侧设有止血阀18。止血阀18通过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圆板状,设置为堵塞管孔21的基端侧的开口。在止血阀18中,沿其厚度方向贯通而形成有狭缝(省略图示)。狭缝例如呈十字状,通过止血阀18的弹性而成为始终关闭的状态。但是,狭缝也可以呈一条直线状等,其形状是任意的。需要说明的是,止血阀18位于相比支管部23靠基端侧的位置。
盖部19通过与主体部17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盖部19在其内侧具有收容止血阀18的收容凹部27。盖部19以在收容凹部27收容有止血阀18的状态覆盖并固定于主体部17的缩径部17a。由此,止血阀18被配设在盖部19的底部19a与缩径部17a之间。另外,在盖部19的底部19a,在其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8。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主体部17的管孔21、收容凹部27与贯通孔28来构成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相对于该内部通路29插通导入构件X。需要说明的是,内部通路29相当于中心部16的内部孔。
接下来,基于图3以及图4说明止血用连接器12的结构。图3是表示止血用连接器12的结构的主视图。图4是表示止血用连接器12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在图3以及图4中,上方、下方分别是止血用连接器12的基端侧、前端侧。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止血用连接器12具备作为连接器主体部的Y连接器部30、以及能够与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的中心部连接部31。Y连接器部30具备形成为Y字状的主体部32、螺旋部37以及开启部41。主体部32通过具有透明性的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主体部32具有主管部33、以及从该主管部33分支设置的支管部34。在主管部33的内部形成有管孔33a,在支管部34的内部形成有管孔34a。这些管孔33a、34a相互连通。
在主管部33的基端部安装有螺旋部37。螺旋部37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其内侧空间朝向前端侧开口。在螺旋部37的内侧空间插入主管部33的基端部,该插入的基端部拧入螺旋部37的内周面。另外,在螺旋部37的底部37a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39。
在由主管部33的基端部与螺旋部37围成的空间中收容有止血阀38。止血阀38具有比较高的止血性能,具有比中心部16内的止血阀18高的止血性能。止血阀38通过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为圆板状,配置在与主管部33(管孔33a)相同的轴上。在止血阀38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的狭缝(省略图示)。狭缝例如呈十字状,利用止血阀38的弹性成为始终关闭的状态。但是,狭缝也可以是一条直线状等,其形状是任意的。需要说明的是,止血阀38相当于止血构件。
在螺旋部37的基端侧安装有开启部41。开启部41具有用于贯通止血阀38的贯通部42。贯通部42呈圆管状,在其内侧具有管孔42a。贯通部42被设为向螺旋部37的底部37a的贯通孔39插通,其管孔42a与主管部33的管孔33a经由螺旋部37的内侧空间进行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各管孔33a、42a与连结上述管孔33a、42a彼此的螺旋部37的内侧空间来构成Y连接器部30的内部通路43。即,内部通路43是从Y连接器部30的基端延伸至前端的孔。需要说明的是,内部通路43相当于第一通路。
然而,在市场流通的通常的Y连接器械有内置止血阀的Y连接器主体部、以及安装于该Y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部的旋转器。旋转器是用于与其它的医疗器械连接的连接件。旋转器相对于Y连接器主体部安装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通常的Y连接器的Y连接器主体部用作Y连接器部30(连接器主体部)。即,Y连接器部30由通常的Y连接器的构成部件(Y连接器主体部)构成。
在图3以及图4的基础上,使用图5对中心部连接部31进行说明。图5表示中心部连接部31的结构,(a)是表示该结构的分解主视图,(b)是分解纵剖视图。图5的上方、下方分别是中心部连接部31的基端侧、前端侧。
如图3~图5所示,中心部连接部31安装为与Y连接器部30(主体部32)的主管部33的前端部无法分离(无法卸下)。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常的Y连接器中安装旋转器的部分安装有中心部连接部31。中心部连接部31具备第一躯体51与第二躯体52。第一躯体51与第二躯体52相互结合。利用各躯体51、52来构成中心部连接部31的躯体主体。另外,各躯体51、52均由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各躯体51、52通过例如具有透明性的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来形成。
第一躯体51具备筒状部54。筒状部54是有底的圆筒状的部分。在筒状部54的内侧具有收容第二躯体52的收容凹部57。筒状部54具有周壁部54a与底板部54b。周壁部54a包围收容凹部57。底板部54b规定收容凹部57的底面。在周壁部54a的前端侧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孔部59。上述各孔部59均呈矩形形状。多个孔部59在周壁部54a的周向上以等间隔(详细来说90°间隔)进行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孔部59中的对置的规定的两个孔部59是比除此以外的两个孔部59沿周向长的长孔。
在筒状部54(周壁部54a)的外周面,沿周向以规定间隔(详细来说为等间隔)设有在轴线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部61。利用多个肋部61来提高筒状部54的强度。另外,筒状部54的外周面成为中心部连接部31的外周面,因此在将止血用连接器12(中心部连接部31)向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时,用手把持筒状部54进行连接作业。通过设有肋部61,在该连接作业时,能够抑制产生手滑这样的不良情况。
在第一躯体51设有从筒状部54的底板部54b向基端侧延伸的第一管部62、以及从底板部54b向前端侧延伸的第二管部63。各管部62、63均呈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圆管状,彼此位于同一轴线上。另外,各管部62、63配置于底板部54b的中心部。
在第一管部62以及第二管部63形成有跨越上述两管部62、63延伸的管孔64。管孔64形成为分别沿轴向方向贯通第一管部62、底板部54b与第二管部63。因而,管孔64在第一管部62的基端以及第二管部63的前端处分别向外部开口。需要说明的是,管孔64中形成于第二管部63的部分相当于第二通路。
第一管部62的内径以及外径均大于第二管部63。第一管部62与Y连接器部30(主体部32)的主管部33的前端部连接。在第一管部62的管孔64中从基端侧插入有主管部33。在向管孔64插入主管部33的状态下,各管部33、62相互连接。
具体说明主管部33与第一管部62的连接结构。在主管部33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圆环状的槽部45。将由橡胶材料构成的O型环46(环状弹性构件)配设于槽部45。在第一管部62的内周面沿着槽部45形成有圆环状的槽部47。O型环46的一部分进入槽部47。O型环46配设为跨越主管部33与第一管部62的槽部45、47。由此,O型环46作为防止主管部33从第一管部62的管孔64脱落的防脱构件而发挥功能。通过该防脱,第一管部62与主管部33以彼此无法分离(无法卸下)的状态进行连接。由此,将第一躯体51、进而中心部连接部31以相对于主体部32(Y连接器部30)无法卸下(无法分离)的状态进行安装。
另外,第一管部62相对于主管部33连接为能够以其轴线(换言之,第二管部63的轴线)为中心部进行旋转。由此,中心部连接部31相对于主体部32安装为能够以上述轴线为中心部进行旋转。
在第一管部62与主管部33连接的状态下,中心部连接部31的管孔64与主管部33的管孔33a(进而是Y连接器部30的内部通路43)相互连通。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心部连接部31的管孔64与Y连接器部30的内部通路43来构成止血用连接器12的内部通路55。内部通路55相当于供导入构件X插通的插通孔。
在第一管部62与主管部33的连接部分配设有密封构件48。密封构件48是为了防止从第一管部62与主管部33的连接部分的血液漏出而设置的。密封构件48通过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为圆环状。密封构件48配设在第一管部62的内周面与主管部33的外周面之间。关于密封构件48的配设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在第一管部62中,在相比槽部47靠前端侧的位置沿内周面形成有台阶。相比台阶部66靠前端侧的内径小于相比台阶部66靠基端侧的内径。以下,将相比台阶部66靠前端侧的部分称作小径部68。另一方面,在主管部33,在相比槽部45靠前端侧的位置沿外周面形成有台阶。相比台阶部67靠前端侧的外形小于比台阶部67靠基端侧的外形。以下,将相比台阶部67靠前端侧的部分称作小径部69。主管部33的小径部69进入第一管部62的小径部68的内侧。在小径部69进入小径部68的内侧的状态下,第一管部62的台阶部66与主管部33的台阶部67沿轴线方向隔开间隙地对置。在各台阶部66、67之间的间隙配设有密封构件48。在这种情况下,密封构件48以被夹在各台阶部66、67之间的状态进行配设。由此,防止从第一管部62与主管部33的连接部分的血液漏出。
第二管部63能够从基端侧插入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详细来说为主体部17的管孔21)。第二管部63是能够与中心部16连接的连接管部。第二管部63的外径小于管孔21的大直径区域21a的内径,并且大于小直径区域21b的内径。换句话说,第二管部63的外径与缩径区域21c(的中途位置)的内径相同。另外,第二管部63相比筒状部54的前端朝前端侧延伸。第二管部63的前端侧的端面63a呈现朝向前端侧鼓出的曲面状。详细来说,第二管部63的前端侧的端面63a呈现朝向前端侧鼓出的半圆状。
第二躯体52形成为圆筒状。第二躯体52相当于收容筒部。第二躯体52具有被收容部71与伸出部72。被收容部71是被第一躯体51的收容凹部57收容的部分。伸出部72是从被收容部71向前端侧伸出的部分。被收容部71的外径与收容凹部57的内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小。被收容部71以与第一躯体51(筒状部54)位于同一轴上的状态被收容凹部57收容。
在被收容部71的外周面的前端侧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突出部74。上述各突出部74沿着被收容部71的周向以等间隔进行配置。具体来说,多个突出部74分别配置在与第一躯体51的多个孔部59对应的位置。在被收容部71收容于第一躯体51的收容凹部57的状态下,各突出部74分别进入第一躯体51的各孔部59而与各个孔部59卡合。由此,被收容部71、进而第二躯体52与第一躯体51进行结合。
在被收容部71的内周面形成有遍及轴线方向整个区域地延伸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引导槽75。上述各引导槽75沿被收容部71的周向以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详细来说,多个引导槽75以等间隔(90°间隔)进行配置。在引导槽75的前端部产生台阶部77,利用该台阶部77来规定引导槽75的前端。引导槽75在其基端开放。
伸出部72呈现随着从基端部趋向前端部而外径变小的锥形状,其外周面成为锥面76。伸出部72在其基端部外径比被收容部71大。详细来说,伸出部72的基端部的外径与第一躯体51的筒状部54的外径相同。
在构成伸出部72的周壁部78形成有用于引导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的引导通路80。引导通路80通过沿厚度方向贯通周壁部78来形成。引导通路80具有第一通路部81与第二通路部82。第一通路部81从周壁部78的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第二通路部82从第一通路部81的基端部朝向周壁部78的周向的一方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引导通路80相当于支管通路,第二通路部82相当于卡合通路部。另外,在周壁部78规定第二通路部82的(轴线方向的)前端侧的通路端面85,在靠近该第一通路部81的端部设有朝向第二通路部82突出的突出部84。
在第二躯体52的内侧配设有可动构件86。可动构件86由与各躯体51、52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可动构件86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筒状部87、以及设于筒状部87的内侧的圆板状的分隔板部88。分隔板部88被设为,相对于筒状部87同轴配置,沿轴线方向分隔筒状部87的内侧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分隔板部88相当于对置板部。
在可动构件86中,在夹着分隔板部88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凹部94、95。这些凹部94、95中的凹部95的内径大于凹部94。另外,在分隔板部88的中央部形成有连通上述两凹部94、95的孔部89。
在筒状部87的外周面突出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被引导部96。上述各被引导部96分别沿筒状部87的轴线方向延伸,详细来说,在相同方向上从与分隔板部88相同的位置延伸至筒状部87的凹部94侧的一端。各被引导部96分别沿筒状部87的周向以规定的间隔(等间隔)进行配置,具体来说,配置为与第二躯体52的各引导槽75对应。
可动构件86以使其筒状部87与第二躯体52位于同一轴线上的状态配设在该第二躯体52的内侧。可动构件86以使其凹部94向基端侧开口、并且使其凹部95向前端侧开口的朝向进行配置,在该分隔板部88的孔部89插通第一躯体51的第二管部63。
可动构件86被设为在第二躯体52的内侧能够沿该躯体52的轴线方向移动。可动构件86使各被引导部96分别进入第二躯体52的各引导槽75。各被引导部96分别沿着各个引导槽75移动,由此将可动构件86沿着引导槽75、换句话说沿着第二躯体52的轴线方向引导。
在可动构件86的凹部94嵌入有圆板状的密封构件98。密封构件98由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其厚度尺寸小于凹部94的深度尺寸。密封构件98与可动构件86的分隔板部88的基端侧面重叠。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构件98相当于弹性密封部。另外,包含密封构件98与可动构件86而构成对置构件。
在密封构件98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部99。该孔部99与分隔板部88的孔部89连通。在上述的两孔部89、99中插通有第一躯体51的第二管部63。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上述两孔部89、99来构成“能够供连接管部(第二管部63)插通的孔部”。孔部99的孔径小于孔部89的孔径。具体来说,孔部99的孔径与第二管部63的外径相同或者比其稍小。因而,孔部89的内周面与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分离,与之相对,孔部99的内周面与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在第二躯体52的内侧,在密封构件98(进一步为可动构件86的分隔板部88)的基端侧设有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90。螺旋弹簧90以压缩的状态配设在密封构件98与第一躯体51(筒状部54)的底板部54b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螺旋弹簧90的作用力,将密封构件98与可动构件86相对于第一躯体51(进而躯体主体)向前端侧施力。
与之相对,可动构件86的被引导部96与引导槽75的台阶部77抵接。因此,可动构件86尽管被螺旋弹簧90向前端侧施力,更进一步的朝前端侧的移动受到限制。该情况下的可动构件86的位置成为可动构件86的初始位置(参照图4)。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出于方便而省略了螺旋弹簧90的图示。
接下来,对于止血用连接器12相对于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的情况下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止血用连接器12相对于中心部16连接后的连接部分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6的上方、下方分别是止血用连接器12的基端侧、前端侧。
如图6所示,止血用连接器12的中心部连接部31以在第二躯体52的内侧收容中心部16的状态与中心部16进行连接。中心部连接部31的第二管部63以贯通中心部16的止血阀18的狭缝的状态与中心部16进行连接。通过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的连接,将中心部连接部31的管孔64(进而止血用连接器12的内部通路55)与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连通。
在第二管部63贯通于止血阀18的状态下,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与止血阀18的狭缝的内周面相互紧贴。由此,防止穿过它们两者间的血液漏出。另外,第二管部63的前端部到达中心部16的管孔21的缩径区域21c,相对于止血阀18以足够的插入深度进行插入(贯通)。因此,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发挥基于止血阀18的止血功能。
在第二管部63(中心部连接部31)与中心部16连接的状态下,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位于中心部连接部31的第二通路部82(也参照图7的(d))。在这种情况下,支管部23与第二通路部82卡合,由此限制中心部16相对于中心部连接部31朝前端侧移动。因此,能够保持中心部连接部31(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的连接状态。另外,支管部23被突出部84限制从第二通路部82朝第一通路部81进入。因此(参照图7的(d)),能够保持支管部23相对于第二通路部82的卡合状态。
中心部16在收容于第二躯体52的内侧的状态下,使其基端侧进入可动构件86的凹部95,使盖部19的基端面与可动构件86的分隔板部88抵接。具体来说,在中心部16收容于第二躯体52内的状态(换言之,支管部23与第二通路部82卡合的状态)下,处于利用该中心部16的基端面将可动构件86朝相比初始位置靠基端侧(第二躯体52内的里侧)压入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伴随着该压入而被压缩的螺旋弹簧90,将可动构件86、进而中心部16朝向前端侧施力。因此,处于通过其作用力将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向第二通路部82按压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理想地保持支管部23相对于第二通路部82的卡合状态,因此能够理想地维持中心部连接部31与中心部16的连接状态。
接下来,对于将止血用连接器12与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时的流程进行说明。图7以及图8均是用于说明将止血用连接器12与中心部16连接时的流程的说明图。图7利用主视图表示说明图。图8利用纵剖视图表示说明图。另外,图7的(a)~图7的(d)分别与图8的(a)~图8的(d)对应。图7以及图8的上方、下方分别是止血用连接器12的基端侧、前端侧。
如图7的(a)以及图8的(a)所示,在使中心部16(详细来说为盖部19)的基端面与止血用连接器12的中心部连接部31的可动构件86(详细来说为分隔板部88)相面对的状态下,将中心部16与中心部连接部31沿轴线方向排列。此时,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与中心部连接部31的第一通路部81在绕轴线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
接下来,如图7的(b)以及图8的(b)所示,使中心部16进入中心部连接部31的第二躯体52的内侧。在该状态下,将中心部16压入第二躯体52内的里侧(基端侧)。此时,使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通过止血用连接器12的第一通路部81,并导入至该通路部81的基端部(参照图7的(c))。由此,将第二管部63朝向中心部16的止血阀18压入,贯通止血阀18。在该贯通状态下,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连接(参照图8的(c))。另外,伴随着中心部16朝第二躯体52内的压入,第二躯体52内的可动构件86在中心部16的作用下克服螺旋弹簧90的作用力而朝第二躯体52内的里侧被压入。
接下来,如图7的(d)所示,使中心部16相对于止血用连接器12向绕轴线方向上的一方侧(在图7的(d)中为右侧)旋转,使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进入第二通路部82。由此,支管部23相对于第二通路部82卡合。通过该卡合,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连接的状态(第二管部63贯通了止血阀18的状态)得到保持(参照图8的(d))。
接下来,参照图2对于使用导引鞘组件10将导入构件X向血管内导入的情况下的作业的流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导入构件X的例子而使用球囊导管进行说明。对于将球囊导管导入至体内的狭窄部位(治疗对象位置)时的流程进行说明。另外,球囊导管由在其前端部具有利用流体能够膨胀以及收缩的球囊的公知的结构构成。
在进行导入作业时,首先,将导引鞘11(详细来说为鞘管15)插入到血管内。之后,将止血用连接器12与导引鞘11的中心部16连接,形成导引鞘组件10。
接下来,向导引鞘组件10的内部插通引导线G。此时,引导线G从止血用连接器12的内部通路55穿过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而朝鞘管15的内腔15a插通。然后,在该插通状态下将引导线G插入血管内,导入至越过血管内的狭窄部位的位置。
接下来,将球囊导管插通到导引鞘组件10内,在该插通状态下一边施加推拉操作一边将其导入至血管内的狭窄部位。此时,球囊导管以使球囊收缩的状态沿着引导线G被导入至狭窄部位。因而,球囊导管与引导线G同样地依次穿过止血用连接器12的内部通路55、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鞘管15的内腔15a而朝血管内导入。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管孔64的内径大于鞘管15的内腔15a的直径。因此,插通鞘管15的内腔15a的医疗用导管能够插通止血用连接器12的内部通路55。即,止血用连接器12构成为,能够供用户期望向鞘管15插通的医疗用导管插通。因此,不会产生用户期望向鞘管15插通的医疗用导管无法插通止血用连接器12这样的不良情况。
在该导入时,球囊导管以贯通(插通)止血用连接器12的止血阀38的狭缝的状态向血管内导入。此时,成为球囊导管与止血用连接器12的内部通路55的周面之间被止血阀38封闭的状态。即,在球囊导管向内部通路55插通的情况下,止血阀38堵塞内部通路55的周面与球囊导管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在朝血管内导入球囊导管时进行止血。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在球囊导管朝血管内导入时,并非利用导引鞘11内(详细来说为中心部16内)的止血阀18、而是利用止血性能比其高的止血用连接器12的止血阀38进行止血。由此,在朝血管内导入球囊导管时,能够抑制血液漏出。
在将球囊导管(球囊)导入至狭窄部位之后,使球囊膨胀而使狭窄部位扩张。之后,将球囊设为收缩状态,将球囊导管穿过导引鞘组件10内而从血管内拔出。
以上,根据详细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获得以下的优异效果。
止血用连接器12构成为,将具有止血阀38的Y连接器部30与同中心部16连接的中心部连接部31(第二管部63)一体化为无法分离。因此,作为在将导入构件X(球囊导管)向血管内导入时进行的连接作业,仅进行将中心部连接部31(止血用连接器12)相对于中心部16连接的作业即可。由此,在将导入构件X向血管内导入时,能够理想地进行该导入作业。
中心部连接部31相对于Y连接器部30安装为能够以第二管部63的轴线为中心部进行旋转。因此,能够在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连接的状态下使Y连接器部30相对于中心部16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在向体内导入有导引鞘11的状态下能够仅使Y连接器部30旋转。所以,能够容易进行止血用连接器12的处理。
通过向作为Y连接器的构成构件的Y连接器部30安装中心部连接部31而构成止血用连接器12。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沿用Y连接器的构成构件(Y连接器部30)来制造止血用连接器12,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减少等。
另外,在Y连接器部30的前端部替代旋转器而安装有中心部连接部31。因此,与具备旋转器的通常的Y连接器相比,能够与未设置旋转器相应地缩短连接部分的长度。因此,在确保导引鞘组件10的有效长度的方面上为优选结构。
在第二躯体52的内部设置与中心部16的基端面对置的可动构件86(以及密封构件98),在相比该可动构件86靠基端侧的位置配设有螺旋弹簧90。在这种情况下,利用螺旋弹簧90将中心部16经由可动构件86向前端侧施力。因此,能够使基于螺旋弹簧90的作用力向中心部16的基端面整个区域作用。因此,能够抑制向中心部16的基端面局部作用有作用力而使中心部16产生倾斜这样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另外,与可动构件86(分隔板部88)重叠而设置密封构件98,在该密封构件98形成有使第二管部63插通的孔部99。然后,使该孔部99的内周面与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血液从中心部16的内部通路29向基端侧漏出,也能够抑制该血液穿过孔部99进入螺旋弹簧90侧。由此,能够抑制在螺旋弹簧90附着血液而使螺旋弹簧90的作用力减少,因此能够可靠地发挥通过该作用力获得的上述的效果。
由于密封构件98配设于可动构件86的分隔板部88的基端侧面,因此能够抑制密封构件98从第二躯体52的内部向前端侧脱落。另外,由于密封构件98以利用螺旋弹簧90的作用力被推压于分隔板部88的状态进行配设,因此即便不利用粘合剂等将密封构件98固定于分隔板部88,也能够将密封构件98以稳定的状态配置于分隔板部88。
另外,在密封构件98利用螺旋弹簧90的作用力被推压的状态下,密封构件98沿厚度方向被压缩。考虑到伴随着该压缩而孔部99的孔径变小。因此,在该情况下,孔部99的内周面紧贴于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的效果升高,能够进一步抑制穿过孔部99朝向螺旋弹簧90侧的血液的进入。
顺带一提,在获得基于可动构件86以及密封构件98的上述的各效果的基础上,并非必须使Y连接器部30与中心部连接部31一体化为无法分离。例如,即便是与中心部连接部具有止血功能的其它的连接器(例如Y连接器)连接为能够拆装的结构,若其中心部连接部具有可动构件86以及密封构件98,则能够获得上述的各效果。
由于将第二管部63的前端侧端面63a设为朝向前端侧鼓出的曲面状,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第二管部63贯通中心部16的止血阀18进行连接时产生损伤止血阀18等不良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获得所述效果的基础上,并非必须使Y连接器部30与中心部连接部31(第二管部63)一体化为无法分离,若采用具有第二管部63的结构,则能够获得所述效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如以下那样实施。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中心部16的支管部23与引导通路80的第二通路部82卡合,保持中心部连接部31(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的连接状态。但是,保持机构的结构并非必须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中心部连接部31作为保持机构而设有能够与支管部23卡合的卡合构件(例如钩状的钩构件),通过基于该卡合构件的卡合来保持中心部连接部31与中心部16的连接状态。另外,也可以在中心部连接部31作为保持机构而设置能够夹持支管部23的一对夹持构件,通过所述夹持构件对支管部23的夹持来保持中心部连接部31与中心部16的连接状态。
另外,也可以在中心部连接部31不设置保持机构。在使第二管部63贯通中心部16的止血阀18(狭缝)进行连接的状态下,止血阀18的狭缝内周面紧贴于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一定程度抑制第二管部63从止血阀18拔出,能够维持中心部连接部31(第二管部63)与中心部16的连接状态。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98设于可动构件86的分隔板部88的基端侧面。但是,也可以变更该结构,将密封构件98设于分隔板部88的前端侧面。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密封构件98借助粘合剂等固定于分隔板部88。
另外,密封构件不一定需要是圆板状,例如也可以是圆环状(环状)。在该情况下,例如,分隔板部88的孔部89形成为一定程度大于第二管部63的外径,在该孔部89嵌入圆环状的密封构件(相当于弹性密封部)。在该结构中,向密封构件的内侧插通第二管部63,使密封构件的内周面与第二管部63的外周面紧密接触。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可动构件86不设置弹性密封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分隔板部88的孔部89与密封构件98的孔部99来构成能够供第二管部63插通的孔部。但是,能够供第二管部63插通的孔部也可以仅由密封构件98的孔部99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具有与从可动构件86的基端至前端的长度相当的厚度的密封构件收纳在可动构件86内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可动构件86不具备分隔板部88而仅由筒状部87构成即可。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二管部63的前端面63a设为向前端侧鼓出的曲面状,但也可以变更该结构。例如,考虑将第二管部63的前端面63a设为平面状、或者将第二管部63的前端部设为朝向前端侧变尖的尖端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O型环46用作防脱构件,Y连接器部30与中心部连接部31一体化为无法分离。但是,用于使Y连接器部30与中心部连接部31一体化为无法分离的结构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借助粘合剂等来固定Y连接器部30(主体部32)的主管部33与中心部连接部31的第一管部62,由此使Y连接器部30与中心部连接部31一体化为无法分离。
另外,也可以将Y连接器部30的主体部32与中心部连接部31的第一躯体51(第二管部63)一体成形。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将Y连接器部与中心部连接部(第二管部63)构成为无法分离。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器主体部,使用了具有主管部33与支管部34的Y连接器部30。但是,例如作为连接器主体部,也可以使用不具有支管部的直管状的连接器。另外,作为连接器主体部,也可以使用具有2个以上的支管部的连接器。总之,连接器主体部只要在其内部具有止血阀(止血构件),其形态可以是任意的。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管部33的前端部与第一管部62的基端部接合为无法分离。但是,也可以在主管部33的前端部与第一管部62的基端部之间设有挠性的管部等其它构件。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只要将管部的一端与主管部33的前端部接合为无法分离、且将管部的另一端与第一管部62的基端部接合为无法分离即可。
(7)作为在将导引鞘组件10向血管内导入时使用的引导线,有时使用具有弯曲成规定的形状的前端部的引导线。为此,在将这样的引导线向导引鞘组件10插通时,也可以使用用于将引导线向止血用连接器12内引导的筒状构件。具体来说,也可以使用具有比管孔64的内径小的外径、且具有能够供引导线插通的内径的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至少具有从止血用连接器12的基端至第二管部63的基端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用户将引导线的前端插通到筒状构件内,将引导线推进筒状构件内。引导线具有挠性。因此引导线的前端部在筒状构件内以大致笔直伸展的状态被收纳。此时,用户将引导线的前端部设为收纳在筒状构件内的状态。用户在引导线的前端部收纳于筒状构件内的状态下将筒状构件从止血用连接器12的基端侧朝向第二管部63插通。用户在筒状构件的前端位于第二管部63的基端附近的状态下,将引导线朝向鞘管15推进,由此将引导线导入至血管内的规定的位置。这样,即便在引导线具有弯曲的前端部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筒状构件,用户也能够将引导线容易地插通到止血用连接器12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导引鞘组件;11:导引鞘;12:止血用连接器;16:中心部;18:止血阀;23:支管部;29:作为内部孔的内部通路;30:连接器主体部以及作为Y连接器主体部的Y连接器部;31:中心部连接部;38:作为止血构件的止血阀;52:作为收容筒部的第二躯体;55:作为插通孔的内部通路;63:作为连接管部的第二管部;80:作为支管通路的引导通路;82:作为卡合通路部的第二通路部;88:作为对置板部的分隔板部;90:作为施力构件的螺旋弹簧;98:作为弹性密封部的密封构件;X:导入构件。

Claims (7)

1.一种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血用连接器具备:
插通孔,其能够供朝生物体内导入的细长状的导入构件插通;
止血构件,其堵塞所述插通孔的周面与所述导入构件之间的间隙;
连接器主体部,其构成所述插通孔的一部分亦即第一通路,且供所述止血构件设置;以及
连接管部,其构成所述插通孔中的与所述第一通路不同的部分亦即第二通路,且能够与导引鞘的中心部连接,
所述连接管部从基端侧插入所述中心部的内部孔,能够以贯通在所述内部孔设置的止血阀的状态与所述中心部连接,
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与所述连接管部构成为无法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血用连接器具备中心部连接部,该中心部连接部被安装为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侧无法分离,且具有所述连接管部,
所述中心部连接部被安装为,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器主体部以所述连接管部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主体部由用于构成Y连接器的构成构件亦即Y连接器主体部构成,
在所述Y连接器主体部的前端部,替代能够与其它的医疗设备连接的连接件亦即旋转器,转而将具有所述连接管部的中心部连接部安装为无法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血用连接器具备在内部收容与所述连接管部连接的所述中心部的收容筒部,
在所述收容筒部形成有在所述连接管部相对于所述中心部的连接时使从所述中心部的外周面突出的支管部通过的支管通路,
所述支管通路的一部分成为沿所述收容筒部的周向延伸、并且通过使与所述连接管部连接的所述中心部的支管部进入而能够与该支管部卡合的卡合通路部,
在所述收容筒部的内部设有在所述支管部与所述卡合通路部卡合的状态下朝向前端侧对所述中心部施力的施力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收容筒部的内部设有与收容于所述收容筒部的所述中心部的基端面对置的对置构件,
所述对置构件具有能够供所述连接管部插通的孔部,并能够沿着插通于该孔部的所述连接管部进行移动,
在所述对置构件的基端侧设有所述施力构件,利用该施力构件经由所述对置构件将所述中心部向前端侧施力,
所述对置构件具有构成所述孔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弹性密封部,
所述孔部中的所述弹性密封部所构成的部分的内周面与插通于该孔部的所述连接管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置构件具有设为与所述中心部的基端面对置的对置板部、以及设于所述对置板部的基端面侧的板状的所述弹性密封部,
所述弹性密封部以通过所述施力构件的作用力向所述对置板部被推压的状态进行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止血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管部的前端侧的端面呈朝向前端侧鼓出的曲面状。
CN201680031113.5A 2015-06-03 2016-05-26 止血用连接器 Active CN107614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12940 2015-06-03
JP2015112940A JP6719866B2 (ja) 2015-06-03 2015-06-03 止血用コネクタ
PCT/JP2016/065523 WO2016194744A1 (ja) 2015-06-03 2016-05-26 止血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4053A true CN107614053A (zh) 2018-01-19
CN107614053B CN107614053B (zh) 2023-03-21

Family

ID=57440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1113.5A Active CN107614053B (zh) 2015-06-03 2016-05-26 止血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12767B2 (zh)
EP (1) EP3305360A4 (zh)
JP (1) JP6719866B2 (zh)
CN (1) CN107614053B (zh)
WO (1) WO2016194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79014A (ja) * 2021-05-21 2022-12-02 株式会社東海メディカルプロダクツ Y型コネク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0243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Rickerd Claude L.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use with splittable sheath
WO2009091018A1 (ja) * 2008-01-18 2009-07-23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弁体、弁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医療器具
CN202096597U (zh) * 2011-05-17 2012-01-04 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抽痰装置的连接头结构
JP2014195630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Yコネクタアダプタ
WO2015067359A1 (de) * 2013-11-06 2015-05-14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Konnektor mit dichtelement und angepassten konnektorteil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0450A (ja) * 2006-06-23 2008-01-10 Shiyouji Ishida カテーテル用コネクタ
JP6132647B2 (ja) 2013-04-25 2017-05-24 株式会社グッドマン 医療用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0243A1 (en) * 2003-06-19 2004-12-23 Rickerd Claude L.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use with splittable sheath
WO2009091018A1 (ja) * 2008-01-18 2009-07-23 Terumo Kabushiki Kaisha 弁体、弁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医療器具
CN202096597U (zh) * 2011-05-17 2012-01-04 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抽痰装置的连接头结构
JP2014195630A (ja) * 2013-03-29 2014-10-16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Yコネクタアダプタ
WO2015067359A1 (de) * 2013-11-06 2015-05-14 Fresenius Medical Care Deutschland Gmbh Konnektor mit dichtelement und angepassten konnektorteil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19866B2 (ja) 2020-07-08
CN107614053B (zh) 2023-03-21
EP3305360A1 (en) 2018-04-11
US20180085567A1 (en) 2018-03-29
EP3305360A4 (en) 2019-01-16
US10512767B2 (en) 2019-12-24
WO2016194744A1 (ja) 2016-12-08
JP2016221133A (ja) 2016-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24922B2 (en) Catheter adapter port valve
US10173045B2 (en) Closed male luer device for minimizing leakage during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EP3459587B1 (en) Needleless connector
CN102307604B (zh) 带阀连接器
EP2902073B1 (en) Connector
CN105530989A (zh) 采用具有挠性固位臂的致动器的血液控制导管阀
US20160235961A1 (en) Needle-free connector
US10695551B2 (en) Safety IV catheter with molded-open blood control valve
US10967169B2 (en) Medical connector, infusion set, and fluid collection method
CN107847724B (zh) 改进的医疗连接器
CN107614053A (zh) 止血用连接器
CN201855466U (zh) 带止血阀的留置导管
KR101728963B1 (ko) 의료용 카테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