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12805A -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12805A
CN107612805A CN201710811220.6A CN201710811220A CN107612805A CN 107612805 A CN107612805 A CN 107612805A CN 201710811220 A CN201710811220 A CN 201710811220A CN 107612805 A CN107612805 A CN 107612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oped network
repeater
type
service
busi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12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12805B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12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12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12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12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12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该方法包括:联网网关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业务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如何提高物联网中的中继器在数据中转时的稳定性和传输效率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正在研究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物联网网关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通过执行上述步骤,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包括:
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也即是说,在建立环网前先要确定建立环网的数量,保证后续建立的环网的数量不少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的数量,这样一来,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就能够至少被一个环网承载,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传输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的数量比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该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多次研究发现,在传输的众多业务类型中,通常会出现其中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远远大于其他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而本申请出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建立N+1个环网能够有效地缓解该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的传输压力。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之后,还包括:
该物联网网关检测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
若该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三预设阈值,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该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该第五环网为该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该第三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该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环网的负载较高时,配置第五环网共同承载该第四环网的业务,能够合理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该多个环网的传输效率。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网关,该物联网网关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该收发器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通过执行上述操作,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处理器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具体为:
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也即是说,在建立环网前先要确定建立环网的数量,保证后续建立的环网的数量不少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的数量,这样一来,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就能够至少被一个环网承载,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传输能力。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的数量比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该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多次研究发现,在传输的众多业务类型中,通常会出现其中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远远大于其他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而本申请出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建立N+1个环网能够有效地缓解该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的传输压力。
结合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上述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物联网通信的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综上所述,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物联网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该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该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在上下文中所称“计算机设备”,也称为“电脑”,是指可以通过运行预定程序或指令来执行数值计算和/或逻辑计算等预定处理过程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由处理器执行在存储器中预存的存续指令来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ASIC、FPGA、DSP等硬件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上述二者组合来实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物联网络包括物联网网关101、中继器102和终端103,该物联网网关连接(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有多个中继器102(图1中示意性的例举了3个),每个中继器102连接(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有多个终端103(图1中示意性的例举了3个)。实际应用中,中继器102的数量和终端103的数量可根据需要配置。该通信系统中的设备的连接方式可以为有线连接,也可以为无线连接,
上述终端103可以包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等)、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如iWatch等)、智能手环、计步器等)、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能够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终端设备(Terminal Equipment),等等。上述中继器102也可以为中继站或者其他传输中转设备。上述物联网网关101根据物联网的大小可以是一台个人电脑(英文:Personal computer,PC),也可以是多台PC、服务器或服务器群组,此处不作限定。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物联网通信系统来实现,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物联网网关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具体地,此处的第一中继器和第二中继器本质都是中继器,每个中继器都有自己的信号覆盖范围,该第一中继器会在信号覆盖范围内检测中继器,该多个第二中继器属于该第一终端能够在该第一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检测到的中继器,此处的多个第二中继器可以为2个第二中继器、3个第二中继器、4个第二中继器等等。
该第一中继器确定了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之后,将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该物联网网关,每个第二中继器对应有自己的信息,每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用于描述该第二中继器的特征,例如,该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可以包括该第二中继器的设备标识、位置参数等信息。
步骤S202: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
具体地,该物联网网关可以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确定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由于该第一中继器与该物联网网关之间存在通信关系,因此该物联网网关也可以获取到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从而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确定该第一中继器。另外,该物联网网关中还预设了多个业务类型,该物联网网关可以根据该第一中继器、该多个中继器和该多个业务类型来建立多个环网;建立环网的过程可以是生成该环网的相关配置信息,然后将该配置信息发送给相关的设备。例如,若某个环网包括该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1、第二中继器2,那么,该物联网网关在建立该某个环网时可以生成该某个环网的配置信息,然后将该环网的配置信息发送给该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1、第二中继器2,以便该第一中继器、第二中继器1、第二中继器2感知该某个环网的存在,以及获知自身在该某个环网中承担的角色,从而根据需要对自身做相应配置。
该多个业务类型具体是什么业务类型也可以根据需要预先预设好,可选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为根据业务的时延要求、数据量大小、安全级别和稳定性中至少一项(例如,一项、两项、三项)划分得到。例如,该多个业务类型为根据业务时延要求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对时延的要求不同(如,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时延不超过100ms,又一个业务类型的时延不超过200ms,等等);再如,该业务类型为根据数据量大小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的数据量的范围不同(如,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量的范围为200兆到500兆之间,又一个业务类型的数据流的范围为1000兆到2000兆之间,等等);再如,该业务类型为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的业务的安全级别不同(如,预先设定高安全级别、中等安全级别和低安全级别,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高安全级别,又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低安全级别,等等);再如,该业务类型为根据数据的稳定性要求确定的,该多个业务类型中各个业务类型的业务的稳定性要求不同(如,预先设定高稳定性、中等稳定性和低稳定性,其中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高稳定性,又一个业务类型的业务要求低稳定性,等等)。当然,划分业务类型除了可能用到以上例举的信息外,还可能用到其他信息,其他信息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业务的业务类型不完全相同,举例来说,业务类型分为业务类型A、业务类型B和业务类型C:可能性一,建立的环网具体为环网1、环网2和环网3,其中,环网1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A的业务,环网2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B的业务,环网3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C的业务。可能性二,建立的环网具体为环网1、环网2和环网3,其中,环网1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A的业务和属于业务类型B的业务,环网2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B的业务和属于业务类型C的业务,环网3用于传输属于业务类型C的业务和属于业务类型A的业务。在该可能性二中,如果有两个环网均可以传输某个业务类型的业务,那么,可以将该两个环网中的一个环网设置为主要传输该某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将该两个环网中的另一个环网设置为次要传输该某个业务类型的业务。
针对可能性二,存在如下可选的实现方案:该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之后,还包括:首先,该物联网网关检测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然后,若该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三预设阈值,该物联网网关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该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该第五环网为该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该第三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该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这样一来,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就可以被多个环网承载,例如,属于业务类型C的业务由环网2和环网3共同承载。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环网的负载较高时,配置第五环网共同承载该第四环网的业务,能够合理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该多个环网的传输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业务类型和第二业务类型,该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业务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业务类型的业务。也即是说,该多个业务类型具体为根据业务的数据量大小划分得到,环网中的中继器数量越多则承担数据量较小的业务,环网中的中继器数量越少则承担数据量较大的业务。这样做的考虑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包括:该物联网网关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也即是说,在建立环网前先要确定建立环网的数量,保证后续建立的环网的数量不少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的数量,这样一来,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就能够至少被一个环网承载,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传输能力。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的数量比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该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多次研究发现,在传输的众多业务类型中,通常会出现其中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远远大于其他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而本申请出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建立N+1个环网能够有效地缓解该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的传输压力。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在图2所示的方法中,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下面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请参见图3,图3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网关30,该物联网网关30包接收单元301和建立单元302,其中,各个单元的描述如下:
接收单元301用于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建立单元302用于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通过运行上述单元,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建立单元302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具体为:
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也即是说,在建立环网前先要确定建立环网的数量,保证后续建立的环网的数量不少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的数量,这样一来,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就能够至少被一个环网承载,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传输能力。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的数量比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该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多次研究发现,在传输的众多业务类型中,通常会出现其中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远远大于其他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而本申请出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建立N+1个环网能够有效地缓解该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的传输压力。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该物联网网关还包括检测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该检测单元用于在该建立单元302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之后,检测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该发送单元用于在该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三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向该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该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该第五环网为该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该第三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该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可以理解的是,当第四环网的负载较高时,配置第五环网共同承载该第四环网的业务,能够合理调配资源,进一步提升该多个环网的传输效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图3所示的物联网网关30的实现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3所示的物联网网关中,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又一种物联网网关40,该物联网网关40可以为部署在互联网系统中的一个节点,该物联网网关40可以为计算机、服务器等设备,如图4所示,该物联网网关40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收发器403和总线404。收发器403用于与外部设备(例如互联系统中的其他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中继器,核心网设备等)之间收发数据。物联网网关40中的处理器4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可通过总线系统或其他方式连接。关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术语的含义以及举例,可以参考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存储器402中可以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401用于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该收发器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多个第二中继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该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该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通过执行上述操作,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该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该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该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该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该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该第一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二类型的业务,该第二环网用于传输该第一类型的业务。可以理解的是,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时间理论上会长一些,也可以理解为环网中的中继器越多则业务在该环网中传输的效率就越低,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在传输效率较高的环网中传输较大数据量的业务可以缩短数据量较大的业务的传输时间,避免传输拥塞。而数据量较小的业务因为本身的体量比较小,因此将数据量较小的业务放在传输效率较低的环网中传输一般也不会出现拥塞。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处理器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具体为:
根据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该第一中继器和该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该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也即是说,在建立环网前先要确定建立环网的数量,保证后续建立的环网的数量不少于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的数量,这样一来,该多个业务类型中每个业务类型的业务就能够至少被一个环网承载,有效地保证了业务的传输能力。
在又一种可选的方案中,该多个环网的数量比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该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该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多次研究发现,在传输的众多业务类型中,通常会出现其中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远远大于其他业务类型的业务量,而本申请出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建立N+1个环网能够有效地缓解该一种业务类型的业务的传输压力。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案中,该多个环网包括至少一个第三环网,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关系满足如下条件:
其中,d1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近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d2为该第三环网的中心到该第三环网中离该中心最远的一个中继器的距离,该第三环网的中心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的中心。本申请发明人在研究时发现,当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位置满足上述公式的要求时,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之间的链路围成的最大面积的图形近似一个圆,而当该图形近似为一个圆可以保证该各个中继器的信号覆盖范围的并集最大,这样可以为该第三环网中各个中继器为更多的终端提供中转服务;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三环网中存在通信连接的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也不会太远,有利于提高环网传输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处理元件,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该处理元件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存储器403可以是一个存储装置,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元件的统称,且用于存储可执行程序代码或应用程序运行装置运行所需要参数、数据等。且存储器903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闪存(Flash)等。
总线404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该用户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装置,连接于总线404,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401等其它部分连接。该输入输出装置可以为操作人员提供一输入界面,以便操作人员通过该输入界面选择布控项,还可以是其它接口,可通过该接口外接其它设备。
图4所示的物联网网关40的实现可以参照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在图4所示的物联网网关40中,第一中继器将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发送给物联网网关,物联网网关根据该第一中继器的信息、该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然后配置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业务的差异化传输,能够提高业务的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一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内容下载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物联网网关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所述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所述第一中继器和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中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所述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所述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所述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所述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所述第一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所述第二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所述第一中继器和所述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所述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网的数量比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所述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网包括第四环网;所述物联网网关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之后,还包括:
所述物联网网关检测所述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的负载;
若所述第四环网的负载高于第三预设阈值,所述物联网网关向所述第一中继器发送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由第五环网分担所述第四环网传输的业务;所述第五环网为所述多个环网中负载低于所述第三预设阈值的各个环网中包含的中继器与所述第四环网包含的中继器最接近的环网。
6.一种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网关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收发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收发器接收第一中继器发送的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所述多个环网中每个环网均包含所述第一中继器和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中继器,所述多个环网中任意两个环网包含的中继器不完全相同;所述任意两个环网传输的业务的类型不完全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包括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的数据量;所述多个环网包括第一环网和第二环网,所述第一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二环网中的中继器的数量,所述第一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二类型的业务,所述第二环网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类型的业务。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和预设的多个业务类型建立多个环网,具体为:
根据所述多个第二中继器的信息和所述第一中继器的信息建立包含所述第一中继器和所述第二中继器的多个环网,所述多个环网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物联网网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环网的数量比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类型数量多N个;所述多个环网中有N+1个环网用于承载所述多个业务类型中业务量最大的业务类型,N为正整数。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物联网通信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0811220.6A 2017-09-11 2017-09-11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Active CN107612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1220.6A CN107612805B (zh) 2017-09-11 2017-09-11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1220.6A CN107612805B (zh) 2017-09-11 2017-09-11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805A true CN107612805A (zh) 2018-01-19
CN107612805B CN107612805B (zh) 2021-01-26

Family

ID=61063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1220.6A Active CN107612805B (zh) 2017-09-11 2017-09-11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1280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0056A (zh) * 2017-09-12 2018-01-1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935A (zh) * 2007-06-27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环网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35202A (zh) * 2010-04-01 2010-09-15 武汉鸿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多跳中继的协作负载均衡方法
CN101841450A (zh) * 2010-04-08 2010-09-22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多个环形拓扑构建相交环实现稳定通信的方法及拓扑结构
CN102271379A (zh) * 2011-05-09 2011-12-07 陈志奎 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的物联网节点节能路由方法
CN103200616A (zh) * 2013-03-06 2013-07-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建立物联网网络模型的节能部署方法
WO2014117499A1 (zh) * 2013-01-29 2014-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恢复方法和装置及包括该组播恢复装置的中继设备
CN104734947A (zh) * 2015-03-20 2015-06-24 田广礼 一纤通式家庭网关
CN105051717A (zh) * 2013-02-13 2015-11-11 超威半导体公司 增强3d圆环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5935A (zh) * 2007-06-27 2007-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环网保护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835202A (zh) * 2010-04-01 2010-09-15 武汉鸿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无线网络中基于多跳中继的协作负载均衡方法
CN101841450A (zh) * 2010-04-08 2010-09-22 深圳市金宏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多个环形拓扑构建相交环实现稳定通信的方法及拓扑结构
CN102271379A (zh) * 2011-05-09 2011-12-07 陈志奎 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的物联网节点节能路由方法
WO2014117499A1 (zh) * 2013-01-29 2014-08-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恢复方法和装置及包括该组播恢复装置的中继设备
CN105051717A (zh) * 2013-02-13 2015-11-11 超威半导体公司 增强3d圆环
CN103200616A (zh) * 2013-03-06 2013-07-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建立物联网网络模型的节能部署方法
CN104734947A (zh) * 2015-03-20 2015-06-24 田广礼 一纤通式家庭网关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0056A (zh) * 2017-09-12 2018-01-12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11629068A (zh) * 2017-09-12 2020-09-0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12805B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awar et al.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based IoT system: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CN105516441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905447A (zh) 业务链路选择控制方法以及设备
CN104216761B (zh) 一种在能够运行两种操作系统的装置中使用共享设备的方法
CN107396287A (zh) 一种工作频点的选取方法及装置
CN107409119A (zh) 通过网络特性来确定信誉
CN10851373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以及系统
CN107846715A (zh) 物联网基于传输速率的接入点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612805A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CN110190871A (zh) 一种控制天线间干扰的方法、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3852947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06375931A (zh) 一种交互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07580056A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物联网网关
Kodali An implementation of MQTT using CC3200
CN107484214A (zh) 物联网接入点频点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6302432B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通信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547516A (zh) 物联网终端数据的分时段加密方法及装置
CN107733983A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第一中继器
CN107465538A (zh) 一种物联网终端迁移方法和网关
CN107645744A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及第一中继器
Patel et al. Things-to-cloud (t2c): A protocol-based nine-layered architecture
Ray A review on tactile IoT: Architecture, requirements, prospects, and future directions
Tripathi et al. Significance of wireless technology in Internet of Things (IoT)
CN114640626B (zh) 一种基于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CN107370735A (zh) 一种物联网中继器数据的分时段加密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