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606855A -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606855A
CN107606855A CN201610547236.6A CN201610547236A CN107606855A CN 107606855 A CN107606855 A CN 107606855A CN 201610547236 A CN201610547236 A CN 201610547236A CN 107606855 A CN107606855 A CN 107606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toring
refrigeration
storing module
atta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4723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606855B (zh
Inventor
俞国新
李靖
陶瑞涛
张维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4723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6068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606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6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606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6068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其用于为附接至其上的储物模块提供冷却气流,且具有模块类型检测装置,其中模块类型检测装置配置成根据制冷模块上附接的储物模块生成用于表征该储物模块类型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包括: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根据制冷模块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生成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设定控制装置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以及循环制冷控制过程:根据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判断附接至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类型,并受控地向附接至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供给冷却气流。本发明能够准确地识别附接至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类型和数量,并对储物模块进行精确地控温。

Description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冷冻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主要由冷藏室、冷冻室等储物间室和制冷间室组成的冰箱在容积、尺寸和功能等方面都比较单一。为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对冰箱的不同使用需求和消费者对冰箱多变的使用需求,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具有相互独立的箱体模块和集中式制冷模块的组合式冰箱。然而,这种组合式冰箱的箱体模块是具有特定数量的储物间室的一体件,当用户的储存需求改变时,必须更换整个箱体模块。也就是说,这种组合式冰箱仅仅将制冷模块独立出来,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小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却不能减少箱体模块的投资费用。对于用户而言,不能实现真正的定制化需求。
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组合式冰箱,其多个冷室相互独立,并均与主机室可拆卸连接。主机室具有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和电磁阀,每个冷室具有独立的蒸发器和风扇,主机室的制冷系统部件连接各冷室的蒸发器,从而对各冷室进行独立控制。这种组合式冰箱虽然能够实现部分定制化的需求,但制冷系统的各部件被分散到主机室和各冷室,不便于对制冷系统进行检修。并且,该组合式冰箱需要在每个冷室分别布置一个蒸发器和风扇,箱体结构复杂,大幅度地增加了成本。另外,每个冷室均与主机室可拆卸地连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冷室布置的灵活性,即限制了用户的定制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准确识别其储物模块类型和数量的冷藏冷冻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目的是满足用户定制化需求,提高制冷模块的检修便利性。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附接至制冷模块的每个储物模块进行精确控温的冷藏冷冻装置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制冷模块,用于为附接至其上的储物模块提供冷却气流,且具有模块类型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配置成根据所述制冷模块上附接的储物模块生成用于表征该储物模块类型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储物模块,每个所述储物模块均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每个所述储物模块均配置成在其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后触发所述制冷模块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具有多组功能接口,每个所述储物模块的下部均设有触发接口,以在该储物模块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后通过所述触发接口触发与该储物模块相应的功能接口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制冷模块上附接有顶层储物模块和至少一个中间层储物模块,所述顶层储物模块的上方具有封闭的保温隔热层,每个所述中间层储物模块均具有用于向位于其上方的储物模块输送冷却气流的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向位于其上方的储物模块供电、并传输信号的控制连接器;且
每个所述中间层储物模块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辅助接口,位于上部的所述辅助接口用于与上一层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相连,位于下部的所述辅助接口用于与下一层储物模块的辅助接口或所述制冷模块的功能接口相连。
可选地,每组所述功能接口均包括两个电连接端子,其中一个电连接端子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源,另一个电连接端子与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直流电源和位于所述制冷模块上的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装置相连。
可选地,每个所述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均包括两个电连接端子,所述两个电连接端子配置成在该储物模块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后将所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相应的功能接口的两个电连接端子导通,以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从而使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产生高电平。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以上任一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根据所述制冷模块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生成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设定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以及
循环制冷控制过程:根据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判断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类型,并受控地向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供给冷却气流。
可选地,所述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与每个所述储物模块对应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若是,则判定该储物模块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以及
将该储物模块对应的储物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模块包括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所述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包括:
步骤A:判断所述冷冻模块是否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若是,则转步骤B;若否,则直接转步骤C;
步骤B:将所述控制装置的冷冻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步骤C:判断所述变温模块是否接入所述制冷模块;若是,则转步骤D;若否,则直接转步骤E;
步骤D:将所述控制装置的变温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步骤E:判断所述冷藏模块是否接入所述制冷模块;若是,则转步骤F;
步骤F:将所述控制装置的冷藏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可选地,所述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包括:
判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
若是,则获取该储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根据该储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该储物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以受控地向该储物模块输送冷却气流。
可选地,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模块包括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所述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H:判断冷冻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J;若否,转步骤L;
步骤J:获取所述冷冻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K:根据所述冷冻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所述冷冻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
步骤L:判断变温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M,若否,转步骤O;
步骤M:获取所述变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N:根据所述变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所述变温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
步骤O:判断冷藏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P,若否,转步骤H;
步骤P:获取所述冷藏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Q:根据所述冷藏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所述冷藏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
返回执行步骤H。
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包括制冷模块,制冷模块具有模块类型检测装置,其能够根据制冷模块上附接的储物模块类型生成用于表征该储物模块类型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因此可以根据该模块类型指示信号准确地识别附接至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的类型和数量,从而为进一步地对储物模块进行制冷控制做准备。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储物模块,每个储物模块均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制冷模块,也就是说,每个储物模块均可以直接与制冷模块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间接地与制冷模块可拆卸地连接。一方面,能够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储物模块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满足了用户完全定制化及产品升级迭代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制冷模块独立出来,提高了制冷模块的检修便利性。同时,每个储物模块均可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制冷模块,提高了储物模块布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制冷模块和每个储物模块均为独立的一个整体,实现了冷藏冷冻装置的完全模块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的生产效率,极大地降低了冷藏冷冻装置的投资费用。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冷藏冷冻控制方法包括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和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在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中,通过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生成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设定控制装置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在循环制冷控制过程中,根据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判断附接至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类型,并受控地向附接至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供给冷却气流。由此,可对附接至制冷模块的每个储物模块进行精确控温。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和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制冷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本发明提供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制冷模块10,制冷模块10用于为附接至其上的储物模块提供冷却气流,且具有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参见图3和图4),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配置成根据制冷模块10上附接的储物模块生成用于表征该储物模块类型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由此,冷藏冷冻装置1可以根据该模块类型指示信号准确地识别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储物模块的类型和数量,从而为进一步地对储物模块进行制冷控制做准备。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制冷模块的示意性结构图。具体地,制冷模块10还可包括压缩机140、冷凝器150、节流元件(图中未示出)、蒸发器盒组件120和底部支撑板130。蒸发器盒组件120的顶部具有用于供其内的气流流出的送风口121和用于供外部气流流入的回风口122。回风口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底部支撑板130用于承载压缩机140、冷凝器150、节流元件和蒸发器盒组件120。蒸发器盒组件120可包括盒体、设置于盒体内的蒸发器和风机(图中未示出)。送风口121和回风口122均可开设在盒体的顶壁上,以通过该送风口121向位于制冷模块10上方的储物模块输送经蒸发器换热后的冷却气流,来自储物模块的回风可通过回风口122返回至盒体内部,以便与蒸发器进行热交换。
蒸发器盒组件120的盒体可采用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材料制成,以避免蒸发器与压缩机140之间、蒸发器与冷凝器150之间、以及蒸发器与外部环境空间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热交换。进一步地,盒体的周围还另外设有一层用于隔热的套筒,以进一步隔绝蒸发器与压缩机140、冷凝器150以及外部环境空间的热交换。或者,压缩机140和冷凝器150可位于蒸发器盒组件120的同一侧。蒸发器盒组件120的盒体内还设有竖直地安装在蒸发器和盒体的正对压缩机140和冷凝器150的侧壁之间的真空绝热板,以进一步保证盒体的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用于控制制冷模块10运行的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20设置于制冷模块10上。具体地,控制装置20可设置于位于蒸发器盒组件120外部的底部支撑板130上,并与压缩机140和冷凝器15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以避免控制装置20周围的温度过低或过高、并避免其受到电磁等辐射或干扰。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还包括:至少一个储物模块,每个储物模块均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制冷模块10,每个储物模块均配置成在其附接至制冷模块10后触发制冷模块10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中的附接意指可拆卸地连接。也就是说,每个储物模块均可以直接与制冷模块10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间接地与制冷模块10可拆卸地连接。一方面,能够允许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储物模块的类型和数量,从而满足了用户完全定制化及产品升级迭代的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制冷模块10独立出来,提高了制冷模块10的检修便利性。同时,每个储物模块均可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制冷模块10,提高了储物模块布置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制冷模块10和每个储物模块均为独立的一个整体,实现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完全模块化,大幅度地提高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生产效率,极大地降低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投资费用。
具体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可设置于制冷模块10的上部。具体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可设置于蒸发器盒组件120的盒体顶壁上。制冷模块10和至少一个储物模块上下布置,且至少一个储物模块和制冷模块10中相邻的两个模块之间可拆卸地连接。相邻地设置于制冷模块10上方的底层储物模块直接附接至制冷模块10,位于底层储物模块上方的储物模块均直接附接至位于其自身下方的储物模块,进而间接地附接至制冷模块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具有多组功能接口,每个储物模块的下部均设有触发接口,以在该储物模块附接至制冷模块10后通过其触发接口触发与该储物模块相应的功能接口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具体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的功能接口的组数布置成使其与用户期望冷藏冷冻装置1所包含的储物模块的最大数量相同。例如,用户期望其冷藏冷冻装置1最多具有三个储物模块,在其购买制冷模块10时,可选择具有三组功能接口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所对应的制冷模块1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制冷模块10上附接有顶层储物模块和至少一个中间层储物模块,顶层储物模块的上方具有封闭的保温隔热层,每个中间层储物模块均具有用于向位于其上方的储物模块输送冷却气流的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向位于其上方的储物模块供电、并传输信号的控制连接器。由此,可保证每个储物模块均能够与设置在制冷模块10上的控制装置20信号连接和电连接,同时制冷模块10产生的冷却气流能够供向每个储物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的顶层储物模块意指位于最上层的储物模块,中间层储物模块意指位于两个储物模块之间或位于一储物模块和制冷模块10之间的储物模块。
具体地,控制连接器可以为设置于储物模块安装面上的公接口、母接口或其他类型的接口。每个储物模块还可具有用于受控地导通和/或阻断其供冷风道的送风风门以及用于检测其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该送风风门和温度传感器与该储物模块的控制连接器相连。进一步地,每个储物模块还可具有用于提供照明的照明灯或其他可控的部件,该照明灯和其他可控的部件均与控制连接器相连。
进一步地,每个中间层储物模块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辅助接口,位于上部的辅助接口用于与上一层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相连,位于下部的辅助接口用于与下一层储物模块的辅助接口或制冷模块的功能接口相连。由此,位于上层的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能够通过位于其下层的储物模块的辅助接口触发该储物模块相应的功能接口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同一储物模块的处于同一位置的触发接口和辅助接口可连接在一起,也可分开布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组功能接口均包括两个电连接端子,其中一个电连接端子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源Vcc1,另一个电连接端子与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直流电源Vcc2和位于制冷模块10上的控制装置20相连。
具体地,没有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储物模块所对应的功能接口不能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与该功能接口相连的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没有信号输入,其输出端为低电平。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储物模块所对应的功能接口被触发而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并输入与该功能接口相连的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该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即可产生高电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均包括两个电连接端子,该两个电连接端子配置成在该储物模块附接至制冷模块10后将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相应的功能接口的两个电连接端子导通,以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从而使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产生高电平。具体地,每个触发接口的两个电连接端子均为电连接的。
进一步地,第一直流电源Vcc1的电压高于第二直流电源Vcc2的电压。具体地,第一直流电源的电压可优选为12V,第二直流电源的电压可优选为3.3V或5V。
下面以冷藏冷冻装置1具有三个储物模块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和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冷藏冷冻装置的示意性电路原理图。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冷藏冷冻装置1的储物模块数量可以为3个,三个储物模块分别为温度控制在-18~-10℃范围内的冷冻模块310、温度控制在0~10℃范围内的变温模块320以及温度控制在4~7℃范围内的冷藏模块330。冷冻模块310、变温模块320以及冷藏模块330从下往上依次布置。冷藏模块330形成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顶层储物模块,变温模块320和冷冻模块310形成了冷藏冷冻装置1的中间层储物模块。
模块类型检测装置110具有三组功能接口,分别为冷冻功能接口111、变温功能接口112以及冷藏功能接口113。冷冻模块310、变温模块320以及冷藏模块330的下部分别设有冷冻触发接口311、变温触发接口321以及冷藏触发接口331,以分别直接或间接地触发冷冻功能接口111、变温功能接口112以及冷藏功能接口113。具体地,冷冻模块310的下部安装面上设有辅助接口3121和辅助接口3131,冷冻模块310的上部安装面上设有辅助接口3122和辅助接口3132。辅助接口3121与辅助接口3122相连,辅助接口3131与辅助接口3132相连。变温模块320的下部安装面上和上部安装面上分别设有相连的辅助接口322和辅助接口323。冷藏模块330的冷藏触发接口331依次通过变温模块320的辅助接口322、辅助接口323、以及冷冻模块310的辅助接口3121和辅助接口3122间接地与冷藏功能接口113相连。变温模块320的变温触发接口321依次通过冷冻模块310的辅助接口3131与辅助接口3132间接地与变温功能接口112相连。
冷冻功能接口111、变温功能接口112、冷藏功能接口113的其中一个电连接端子均与第一直流电源Vcc1相连,冷冻功能接口111、变温功能接口112、冷藏功能接口113的另一个电连接端子分别与一光电耦合器115的输入端相连,三个光电耦合器115的输出端与第二直流电源Vcc2和控制装置20的输入引脚pin1、输入引脚pin2、输入引脚pin3相连。当冷冻模块310、变温模块320、冷藏模块330附接至制冷模块10后,输入引脚pin1、输入引脚pin2和输入引脚pin3均为高电平。由于光电藕合器115的工作原理本身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习知的,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制冷模块10的上部安装面上还设有总控制连接器160,其具有12个引脚,该12个引脚分别与控制装置20的引脚A1~A4、引脚B1~B4、引脚C1~C4相连。冷冻模块310和变温模块320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一控制连接器,冷藏模块330的下部设有一控制连接器。冷藏模块330的送风风门334和冷藏温度传感器335依次通过冷藏模块330的控制连接器、变温模块320的控制连接器和冷冻模块310的控制连接器分别连接至控制装置20的引脚A1~A4。变温模块320的送风风门324和变温温度传感器325依次通过变温模块320的控制连接器和冷冻模块310的控制连接器分别连接至控制装置20的引脚B1~B4。冷冻模块310的送风风门314和变温温度传感器315通过冷冻模块310的控制连接器连接分别连接至控制装置20的引脚C1~C4。
在本发明的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冷冻模块310、变温模块320以及冷藏模块330的布置位置可以互换成其他形式。相应地,每个储物模块所具有的辅助接口、控制连接器的数量和位置等可作适应性地改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适用于对以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1进行控制。该控制方法包括:
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根据制冷模块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生成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设定冷藏冷冻装置1的控制装置20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以及
循环制冷控制过程:根据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判断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储物模块类型,并受控地向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储物模块供给冷却气流。
本发明通过在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中设定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在循环制冷控制过程中通过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准确地识别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储物模块类型和数量,从而可对附接至制冷模块的每个储物模块进行精确控温。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可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与每个储物模块对应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若是,则判定该储物模块附接至制冷模块10;以及
将该储物模块对应的储物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具体地,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的储物模块可包括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401:判断冷冻模块是否附接至制冷模块10;若是,则转步骤S402;若否,则直接转步骤S403;
步骤S402:将控制装置20的冷冻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步骤S403:判断变温模块是否接入制冷模块10;若是,则转步骤S404;若否,则直接转步骤S405;
步骤S404:将控制装置20的变温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步骤S405:判断冷藏模块是否接入制冷模块10;若是,则转步骤S406;
步骤S406:将控制装置20的冷藏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根据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的布置位置的不同,储物模块是否附接至制冷模块10的判断顺序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有所不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可包括:
判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
若是,则获取该储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根据该储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该储物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以受控地向该储物模块输送冷却气流。
具体地,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循环制冷控制过程的示意性流程图。在该实施例中,冷藏冷冻装置1的储物模块可包括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S501:判断冷冻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S502;若否,转步骤S506;
步骤S502:获取冷冻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S503:判断冷冻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其设定温度;若是,转步骤S504,若否,转步骤S505;
步骤S504:打开冷冻模块的送风风门;
步骤S505:关闭冷冻模块的送风风门;
步骤S506:判断变温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S507,若否,转步骤S511;
步骤S507:获取变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S508:判断变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其设定温度;若是,转步骤S509,若否,转步骤S510;
步骤S509:打开变温模块的送风风门;
步骤S510:关闭变温模块的送风风门;
步骤S511:判断冷藏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S512,若否转,步骤S501;
步骤S512:获取冷藏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S513:判断冷藏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是否高于其设定温度;若是,转步骤S514,若否,转步骤S515;
步骤S514:打开变温模块的送风风门;
步骤S515:关闭变温模块的送风风门;
返回执行步骤S501。
其中,步骤S504与步骤S505、步骤S509与步骤S510、以及步骤S514与步骤S515均是两个可选的并列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些替代性实施方式中,冷冻模块标识位、变温模块标识位以及冷冻模块标识位的判断顺序以及制冷控制顺序可以与上述实施例有所不同。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冷藏冷冻装置1包括但不限于冰箱、冰柜、冷柜等常见的装置,还包括其他具有冷藏和/或冷冻功能的装置。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1)

1.一种冷藏冷冻装置,包括:
制冷模块,用于为附接至其上的储物模块提供冷却气流,且具有模块类型检测装置,其中
所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配置成根据所述制冷模块上附接的储物模块生成用于表征该储物模块类型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储物模块,每个所述储物模块均直接或间接地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每个所述储物模块均配置成在其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后触发所述制冷模块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所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具有多组功能接口,每个所述储物模块的下部均设有触发接口,以在该储物模块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后通过所述触发接口触发与该储物模块相应的功能接口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所述制冷模块上附接有顶层储物模块和至少一个中间层储物模块,所述顶层储物模块的上方具有封闭的保温隔热层,每个所述中间层储物模块均具有用于向位于其上方的储物模块输送冷却气流的气流通道以及用于向位于其上方的储物模块供电、并传输信号的控制连接器;且
每个所述中间层储物模块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辅助接口,位于上部的所述辅助接口用于与上一层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相连,位于下部的所述辅助接口用于与下一层储物模块的辅助接口或所述制冷模块的功能接口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每组所述功能接口均包括两个电连接端子,其中一个电连接端子连接至第一直流电源,另一个电连接端子与一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直流电源和位于所述制冷模块上的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装置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冷冻装置,其中
每个所述储物模块的触发接口均包括两个电连接端子,所述两个电连接端子配置成在该储物模块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后将所述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相应的功能接口的两个电连接端子导通,以产生模块类型指示信号,从而使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产生高电平。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根据所述制冷模块的模块类型检测装置生成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设定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控制装置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以及
循环制冷控制过程:根据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的状态判断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类型,并受控地向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的储物模块供给冷却气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与每个所述储物模块对应的模块类型指示信号;
若是,则判定该储物模块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以及
将该储物模块对应的储物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模块包括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所述模块检测初始化过程包括:
步骤A:判断所述冷冻模块是否附接至所述制冷模块;若是,则转步骤B;若否,则直接转步骤C;
步骤B:将所述控制装置的冷冻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步骤C:判断所述变温模块是否接入所述制冷模块;若是,则转步骤D;若否,则直接转步骤E;
步骤D:将所述控制装置的变温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步骤E:判断所述冷藏模块是否接入所述制冷模块;若是,则转步骤F;
步骤F:将所述控制装置的冷藏模块标识位设置为高电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包括:
判断每个储物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
若是,则获取该储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根据该储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该储物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以受控地向该储物模块输送冷却气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冷藏冷冻装置的储物模块包括冷冻模块、变温模块和冷藏模块,所述循环制冷控制过程具体包括:
步骤H:判断冷冻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J;若否,转步骤L;
步骤J:获取所述冷冻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K:根据所述冷冻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所述冷冻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
步骤L:判断变温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M,若否,转步骤O;
步骤M:获取所述变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N:根据所述变温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所述变温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
步骤O:判断冷藏模块标识位是否为高电平;若是,转步骤P,若否,转步骤H;
步骤P:获取所述冷藏模块内的当前温度;
步骤Q:根据所述冷藏模块内的当前温度控制所述冷藏模块的送风风门打开和/或关闭;
返回执行步骤H。
CN201610547236.6A 2016-07-12 2016-07-12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6068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7236.6A CN107606855B (zh) 2016-07-12 2016-07-12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47236.6A CN107606855B (zh) 2016-07-12 2016-07-12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6855A true CN107606855A (zh) 2018-01-19
CN107606855B CN107606855B (zh) 2020-07-07

Family

ID=61055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47236.6A Active CN107606855B (zh) 2016-07-12 2016-07-12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60685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6404A (zh) * 2018-03-30 2018-08-21 杨厚成 一种制冷模块以及冷藏箱
CN108458529A (zh) * 2018-03-30 2018-08-28 杨厚成 一种具有声能制冷机的制冷模块以及冷藏箱
CN109341191A (zh) * 2018-09-14 2019-02-15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冰箱模块位置识别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4414A2 (en) * 1988-03-07 1989-09-27 Whirlpool International B.V. Modular refrigerator
CN101048635A (zh) * 2004-10-29 2007-10-03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致冷器具
CN101482354A (zh) * 2008-01-10 2009-07-15 陈瑞照 组合式冰箱
TW200930963A (en) * 2008-01-02 2009-07-16 Rui-Zhao Chen Combination refrigerator
CN101915487A (zh) * 2010-08-12 2010-12-15 广东安博基业电器有限公司 模块组合电冰箱
CN202993715U (zh) * 2012-08-06 2013-06-12 浙江日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冰箱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34414A2 (en) * 1988-03-07 1989-09-27 Whirlpool International B.V. Modular refrigerator
CN101048635A (zh) * 2004-10-29 2007-10-03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器具有限公司 致冷器具
TW200930963A (en) * 2008-01-02 2009-07-16 Rui-Zhao Chen Combination refrigerator
CN101482354A (zh) * 2008-01-10 2009-07-15 陈瑞照 组合式冰箱
CN101915487A (zh) * 2010-08-12 2010-12-15 广东安博基业电器有限公司 模块组合电冰箱
CN202993715U (zh) * 2012-08-06 2013-06-12 浙江日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组合冰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26404A (zh) * 2018-03-30 2018-08-21 杨厚成 一种制冷模块以及冷藏箱
CN108458529A (zh) * 2018-03-30 2018-08-28 杨厚成 一种具有声能制冷机的制冷模块以及冷藏箱
CN109341191A (zh) * 2018-09-14 2019-02-15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冰箱模块位置识别方法
CN109341191B (zh) * 2018-09-14 2021-01-19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冰箱模块位置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606855B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3835B (zh) 冷藏或冷冻设备
CN103225931B (zh) 压缩机、冰箱、设备
CN102149810B (zh) 具有低温外壳的培养系统
US20080134703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Cooling Heat-Generating Installations and For Maintaining the Temperature of Closed-Off Areas at Below Cabin Temperature in an Aircraft
CN107606855A (zh) 冷藏冷冻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A2445970A1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2369405A (zh) 家用制冷器具和用于家用制冷器具的制冷装置
CN106196827A (zh) 制冰冰箱
CN107532807A (zh) 压缩机单元、热源单元和空气调节器
CN110296480A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106546034B (zh) 一种基于半导体制冷制热的恒温箱
JP2023543210A (ja) 現地取付可能な冷蔵キャビネットキット、冷蔵販売機、及び、使用方法
CN106440621A (zh) 冰箱
CN102889659B (zh) 一种高散热密度机房热管排热系统
CN207600039U (zh) 用于模块化冰箱的风道结构及模块化冰箱
CN104837319B (zh) 一种配电间电气柜的散热控制方法
CN110296481A (zh) 厨房空调一体机
CN106369917A (zh) 风冷冰箱的温度控制方法与风冷冰箱
CN102316709A (zh) 载车式大功率液体冷却设备
CN202386901U (zh) 医用级高精度恒温育儿箱
CN208154916U (zh) 一种冷库温度同步监控装置
US11639823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lighting assembly in a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201439973U (zh) 双冷热源空气处理装置
CN209672673U (zh) 一种卧式无霜冷柜
CN102853490A (zh) 管道冷热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9

Address after: 266101 No.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No. 1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