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1199A -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81199A
CN107581199A CN201711036543.9A CN201711036543A CN107581199A CN 107581199 A CN107581199 A CN 107581199A CN 201711036543 A CN201711036543 A CN 201711036543A CN 107581199 A CN107581199 A CN 1075811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sthiazate
oleander
extract
nematicidal composi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0365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 Fengguang
Original Assignee
Lai Fenggua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i Fengguang filed Critical Lai Fengguang
Priority to CN2017110365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8119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8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8119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其中夹竹桃提取物提取自夹竹桃叶片或树皮,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混用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对大豆包囊线虫、稻干尖线虫具有增效作用;夹竹桃提取物与噻唑膦的质量分数比例为50:1~1:20,优选比例为30:1~1:5,进一步优选比例为9:1~5:1,更进一步优选比例为9:1和5:1;该杀线虫组合物还可以加工成农药制剂,包括助剂和活性成分,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在组合物中的质量份数百分含量为1%~95%,其余为农药助剂;该杀线虫组合物适用于防治由大豆包囊线虫引起的作物线虫病如大豆孢囊线虫病、稻干尖线虫引起的植物线虫病如水稻干尖线虫病。

Description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属于植物源农药与化学农药增效组合物领域。
背景技术
噻唑膦(fosthiazate),为有机磷杀线虫剂,作用方式是抑制害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有良好的内吸性,主要用于防治线虫、蚜虫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噻唑膦使用后2个月后土壤中噻唑膦仍能达到根结线虫致死浓度,3个月后仍能降低线虫活动。
夹竹桃(学名:Nerium indicum Mill.)是夹竹桃族夹竹桃属常绿直立大灌木,高可达5米,枝条灰绿色,嫩枝条具稜,被微毛,老时毛脱落。叶3-4枚轮生,叶面深绿,叶背浅绿色,中脉在叶面陷入,叶柄扁平,聚伞花序顶生,花冠深红色或粉红色,花冠为单瓣呈5裂时,其花冠为漏斗状,种子长圆形,花期几乎全年,夏秋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结果。中国各省区有栽培,尤以中国南方为多,常在公园、风景区、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围栽培;长江以北栽培者须在温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尔;现广植于世界热带地区。花大、艳丽、花期长,常作观赏;用插条、压条繁殖,极易成活。茎皮纤维为优良混纺原料;种子含油量约为58.5%,可榨油供制润滑油。叶、树皮、根、花、种子均含有多种配醣体,毒性极强,人、畜误食能致死。叶、茎皮可提制强心剂,但有毒,用时需慎重。
据资料报道(湖南林业科技2006年第33卷第3期,夹竹桃提取物对松材线虫致死性的研究,王猛、曹福祥、滕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线虫实验室),夹竹桃叶片和树皮提取物均对松材线虫具有致死活性。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主要危害根部,被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苗期感病后子叶和真叶变黄,发育迟缓;成株感病地上部矮化和黄萎,结荚少或不结荚,严重者全株枯死。病株根系不发达,侧根显著减少,细根增多,根瘤稀少。发病初期(黑龙江省6月末-7月初)拔起病株观察,可见根上附有许多白色或黄褐色小颗粒,即孢囊线虫雌成虫,这是鉴别孢囊线虫病的重要特征。孢囊线虫以卵在孢囊里于土壤中越冬,孢囊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第二年春二龄幼虫从寄主幼根的根毛侵入,在大豆幼根皮层内发育为成虫,雌虫体随内部卵的形成而逐渐肥大成柠檬状,突破表层而露出寄主体外,仅用口器吸附于寄主根上,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大豆根上白色小颗粒。大豆孢囊线虫病又叫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它是世界性大豆病害,主要大豆生产国:美国、巴西、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面积发生。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河南、山东和安徽等地。尤以东北三省西部干旱地区如辽宁省康平、吉林省白城地区、黑龙江省的肇东、安达、大庆、齐齐哈尔等地区发生严重。一般使大豆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70%-90%,甚至绝产。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滑刃线虫属的一种。本世纪早期在日本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的水稻上曾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水稻是水稻干尖线虫(A.besseyi)的最主要的寄主,可引起"干尖"或"白尖"病。除日本和美国外,描述该种线虫在水稻上危害的还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前苏联、意大利、匈牙利、古巴、中亚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以及马达加斯加岛和科摩罗群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水稻干尖线虫广泛分布于大陆 24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国台湾也有发生。80年代初在辽宁省局部地区发生较重,主要是稻种传带,目前环渤海稻区发生较为普遍。
农药的单一使用会带来抗性风险,农药复配是解决抗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昂贵、周期长,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小、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纷纷加大研制力度。
噻唑膦与夹竹桃提取物的组合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用于防大豆孢囊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也可以用于防治由植物病原线虫引起的其他作物线虫病。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0:1~1:20,优选比例为30:1~1:5,进一步优选比例为9:1~5:1,更进一步优选比例为9:1和5:1。
所述夹竹桃提取物提取自夹竹桃叶片或夹竹桃树皮。
所述的夹竹桃提取物优选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或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
所述夹竹桃叶片为干燥的夹竹桃叶片。
所述的夹竹桃树皮为干燥的夹竹桃树皮。
所述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占组合物质量份数的百分比例为 1%~95%,其余为农药助剂。
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如下:取若干份夹竹桃提取物,若干份噻唑膦,若干份助剂;先将噻唑膦与溶剂混合均匀,加入夹竹桃提取物和其他助剂,将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特定比例下的杀线虫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取夹竹桃提取物180份、噻唑膦 20份、二甘醇50份、EOPO嵌段聚合物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二甘醇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特定比例下的杀线虫组合物制备方法如下:取夹竹桃提取物150份、噻唑膦 30份、醋酸仲丁酯60份、壳聚糖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醋酸仲丁酯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本发明杀线虫组合物适用于防治植物病原线虫引起的作物线虫病,尤其是大豆包囊线虫引起的大豆孢囊线虫病、稻干尖线虫引起水稻干尖线虫病。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夹竹桃提取物与噻唑膦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对大豆包囊线虫、稻干尖线虫的室内活性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2、噻唑膦与夹竹桃提取物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延缓了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夹竹桃提取物提取
夹竹桃叶片提取物的提取:将新鲜夹竹桃叶洗净,晾干,剪成大约1cm 2的碎片,将碎片用玻璃皿盛装置于60℃烘箱中烘干,然后粉碎。取烘干粉碎后的树叶2g一组,每组用95%的乙醇10ml在60℃下密闭浸泡48h后用滤纸过滤,合并滤液,然后萃取,提取夹竹桃树叶油状提取物,在85℃水浴中蒸馏回收乙醇,按上述制备方法得到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
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的提取方法详见CN 103392745 B。
夹竹桃树皮提取物的提取:将新鲜夹竹桃树皮洗净,晾干,剪成大约1cm 2的碎片,将碎片用玻璃皿盛装置于60℃烘箱中烘干,然后粉碎。取烘干粉碎后的树皮2g一组,每组用95%的乙醇10ml在60℃下密闭浸泡48h后用滤纸过滤,合并滤液,然后萃取,提取夹竹桃树叶油状提取物,在85℃水浴中蒸馏回收乙醇,按上述制备方法得到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
夹竹桃叶片乙醇树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参考CN 103392745 B记载的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实施例二杀线虫组合物的制备
组合物1号:取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180份、噻唑膦20份、二甘醇50 份、EOPO嵌段聚合物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二甘醇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组合物2号:取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150份、噻唑膦30份、醋酸仲丁酯 60份、壳聚糖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醋酸仲丁酯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组合物3号:取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180份、噻唑膦20份、二甘醇50 份、EOPO嵌段聚合物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二甘醇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组合物4号:取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150份、噻唑膦30份、醋酸仲丁酯 60份、壳聚糖10份、木质素磺酸钠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醋酸仲丁酯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实施例三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线虫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
取产生感染大豆孢囊线虫的大豆根系,自来水轻轻冲洗干净,用解剖针轻轻挑取病根上的卵囊,放入直径6cm的小培养皿内,加入少量无菌水,在25℃恒温箱中孵化3-4d,收集2龄幼虫,并加入无菌水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500条/ml 左右)的悬浮液备用。
取被稻干尖线虫感染的水稻植株,自来水轻轻冲洗干净,用解剖针轻轻挑取病株叶腋上的卵囊,放入直径6cm的小培养皿内,加入少量无菌水,在25℃恒温箱中孵化3-4d,收集2龄幼虫,并加入无菌水将其配制成一定浓度(500条/ml 左右)的悬浮液备用。
设定5个浓度梯度处理,以无菌水为空白对照。取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配好的不同浓度的药剂150nl,再加入等体积的线虫悬浮液,25℃条件下保湿培养,分别在处理后的不同时间检查南方线虫2龄虫的存活数量和死亡数量,线虫呈僵直不动为死虫,线虫呈弯曲蠕动状态为活虫。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并参照NY/T1154.1-2006采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若对照死亡率<5%,不校正;对照死亡率在5%-20%之间,进行校正;对照死亡率>20%,试验需重做。以药剂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校正死亡率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分别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式,采用DPS软件计算单剂及各配比混剂的LC50及其混剂共毒系数,比较增效情况。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的LC50/供试药剂的L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药剂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药剂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按照孙云沛法,根据共毒系数(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协同作用,即CTC≤80 为协同拮抗作用,80<CTC<120为协同拮抗作用,CTC≥120为协同增效作用。
表1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和噻唑膦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大豆包囊线虫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1中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简称为叶片提取物。
表1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30:1~1:5范围内对大豆包囊线虫室内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9:1~5:1范围内对大豆包囊线虫室内活性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70以上;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混合比例为 50:1或1:10~20对大豆包囊线虫的室内活性没有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表2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和噻唑膦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稻干尖线虫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2中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简称为叶片提取物。
表2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30:1~1:10 范围内对稻干尖线虫室内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0以上;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9:1~5:1范围内对稻干尖线虫室内活性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240以上;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混合比例为 50:1或1:20对稻干尖线虫的室内活性没有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表3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和噻唑膦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大豆包囊线虫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3中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简称为树皮提取物。
表3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30:1~1:10 范围内对大豆包囊线虫室内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25以上;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9:1~5:1范围内对大豆包囊线虫室内活性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80以上;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混合比例为50:1或1:20对大豆包囊线虫的室内活性没有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表4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和噻唑膦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对稻干尖线虫的室内毒力活性联合作用测定结果;表4中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简称为叶片提取物。
表4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30:1~1:10 范围内对稻干尖线虫室内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130以上;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在9:1~5:1范围内对稻干尖线虫室内活性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210以上;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与噻唑膦混合比例为 50:1或1:20对稻干尖线虫的室内活性没有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小于120。
实施例四实施例二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防治作物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表5实施例二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5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有效成分用量15克/ 亩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同等剂量下的噻唑膦的防治效果。
表6实施例二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防治水稻稻干尖线虫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表6记载的数据结果表明,组合物1号、组合物3号有效成分用量15克/ 亩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优于同等剂量下的噻唑膦的防治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活性成分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0:1~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30:1~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9:1~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比例为5:1。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提取自夹竹桃叶片或夹竹桃树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为夹竹桃叶片乙醇提取物或夹竹桃树皮乙醇提取物。
8.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夹竹桃提取物和噻唑膦的质量份数占组合物质量份数的百分比例为1%~95%,其余为农药助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制备方,其特征在于:取夹竹桃提取物180份、噻唑膦20份、二甘醇50份、EOPO嵌段聚合物10份、去离子水140份;先将噻唑膦与二甘醇混合,待噻唑膦充分溶解后加入夹竹桃提取物和相关助剂,然后上述成分混合均匀后置于容器中用每分钟7000转的剪切机剪切25分钟,即制得所述杀线虫组合物。
10.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杀线虫组合物在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水稻干尖线虫病上的应用。
CN201711036543.9A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Withdrawn CN1075811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6543.9A CN107581199A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036543.9A CN107581199A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81199A true CN107581199A (zh) 2018-01-16

Family

ID=61043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036543.9A Withdrawn CN107581199A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811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0009A (zh) * 2019-06-19 2019-09-0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含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756A (zh) * 2006-12-21 2007-08-29 孙玉珂 防治生姜线虫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9513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噻唑膦杀线虫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9536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线虫的农药组合物
CN103798283A (zh) * 2014-02-19 2014-05-21 罗晓丹 一种含印楝素和噻唑磷的杀线虫剂
CN105028470A (zh) * 2015-06-23 2015-11-11 肇庆市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97A (zh) * 2016-11-17 2017-03-29 广州市真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756A (zh) * 2006-12-21 2007-08-29 孙玉珂 防治生姜线虫病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9513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噻唑膦杀线虫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39536A (zh) * 2012-12-27 2013-04-17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治线虫的农药组合物
CN103798283A (zh) * 2014-02-19 2014-05-21 罗晓丹 一种含印楝素和噻唑磷的杀线虫剂
CN105028470A (zh) * 2015-06-23 2015-11-11 肇庆市真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538597A (zh) * 2016-11-17 2017-03-29 广州市真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玉霞等: "4种药剂对豇豆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周银丽等: "洋葱等6 种植物提取液对水稻潜根线虫的抑杀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姚克兵等: "几种农药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测定及田间控制作用", 《农药》 *
师迎春等: "《菜园农药安全使用技术》", 31 August 2004,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猛等: "夹竹桃提取物对松材线虫致死性的研究", 《湖南林业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00009A (zh) * 2019-06-19 2019-09-06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含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00009B (zh) * 2019-06-19 2020-07-0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含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egi et al. Ecology and use of Lantana camara in India
Hanif et al. Genus Salsola: its benefits, uses,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s and future aspects-a review
CN101984828B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CN101856027B (zh) 一种防治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农药制剂
CN104920487B (zh) 一种中药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利用该中药材提取物防治小麦蚜虫的方法
d’Errico et al. Activity of chestnut tannins against the southern root-knot nematode Meloidogyne incognita
CN103880563B (zh) 一种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362815A (zh) 一种柑桔用控梢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innegan The Pales Weevil, Hylobius pales (Hbst.), in Southern Ontario1
CN107581199A (zh) 一种含噻唑膦的杀线虫组合物
KR20040065041A (ko) 식물체 발효액 및 상기 발효액을 사용하는 시비 또는 살충방법
CN107668077A (zh) 一种含氟吡菌酰胺的杀线虫组合物
CN102524292A (zh) 一种防治白粉虱的特效配方
CN102487966B (zh) 一种有效防治松梢螟的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4762505A (zh) 一种山胡椒杀线虫剂、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ERKOVAN et al. A review on General Description of Vachellia farnesiana (L.) Wight &Arn
CN105685110B (zh) 一种防治地老虎的植物源组合物及其植物源杀虫剂与应用
CN110301458A (zh) 一种麻疯树生物农药制备技术及用于苹果腐烂病防治技术
Qasem Parasitic Weeds of Jordan: Species, Hosts,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
CN101396024B (zh) 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杀虫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
El-Dengawy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Rooting Efficiency and Vegetative Growth in Date Palm Offshoots by Licorice Root Extract and Auxins Mixture Applications.
Macfarlane et al. Die-back of Eucalyptus in the Solomon Islands
KR101740270B1 (ko) 식물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천연 살충 조성물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3651444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
CN107624811A (zh) 一种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杀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