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79896B -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79896B
CN107579896B CN201710812170.3A CN201710812170A CN107579896B CN 107579896 B CN107579896 B CN 107579896B CN 201710812170 A CN201710812170 A CN 201710812170A CN 107579896 B CN107579896 B CN 107579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k
ring network
repeater
internet
t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21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79896A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217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798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79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98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79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79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包括: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本申请实施例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Description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由一组具有感知、计算和通信能力的多媒体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传感器网络。它通过节点上多媒体传感器采集周边环境的多种媒体信息(音频、视频、图像等),通过多跳方式将数据汇集到汇聚节点,实现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深化,各行各业都希望通过加快自身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和运行成本,全面增强市场竞争力。物联网技术综合了通信和网络技术,将遍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机器设备连接成网络,使这些设备变得更加智能,从而可以创造出丰富的应用,给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式带来新一轮的变革。在当今世界,物联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通信的主体将是物联网通信。
物联网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物联网网关位于传感层和网络层之间,是面向传感器网络的接入网关,为用户提供物联网接入业务。传感器网络节点类型丰富,使用环境复杂,一个业务应用中的传感器终端数量根据业务复杂度而有所不同,如果每个传感器终端都通过自身接入模块来接入电信网络,将增加传感器终端的复杂度和成本,物联网网关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传感器终端接入物联网的瓶颈。通过与传感器网络之间采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网关可以方便地采集感知数据;同时通过与运营商已有公共网络的连接,完成传感器数据转发、控制、信令交换以及编解码等功能。
通过物联网网关,可以将已建和待建的分散、独立的传感器设备和无处不在的电信运营商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跨区域、全球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为各行业的管理决策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直观管理工具,以提高工作绩效。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物联网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
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
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
所述第一中继器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不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任一环形网络,在预设时段内检测是否接收到其他中继器发送的链路建立通知,所述其他中继器为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多个中继器中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任一中继器;
所述第一中继器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检测未接收到其他中继器发送的链路建立通知,确定当前信号覆盖范围内能够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中继器,所述目标中继器为除所述第一环形网络中的中继器之外的中继器;
所述第一中继器与所述目标中继器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目标中继器的第三环形网络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见,本示例中,针对第一中继器仅属于第一环形网络、且在预设时段内未收到其他中继器已成功建立传输链路的情况,第一中继器利用自身的信号覆盖能力寻找能够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中继器,从而将目标上行数据通过该目标中继器所属的第三环形网络进行中转,以实现传输目标上行数据,有利于提高物联网中上行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应用于第一中继器,所述第一中继器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第一中继器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
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
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
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
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
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中继器的功能单元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常规涉及中,物联网网络架构包括物联网设备、物联网网关,其中,多个物联网设备连接物联网网关,此种直连物联网网关的网络架构,可靠性和抵抗故障风险的能力均不够高。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传输物联网设备的上报数据的物联网的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物联网系统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和服务器,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连接所述服务器。服务器可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移动终端和各类控制设备实现通信连接,从而处理业务层面的各种应用需求。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中继器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第一中继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其中,所述物联网设备又称为物联网终端或者智能终端或者物联网传感器等,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目标上行数据为第一环形网络的入环节点所接收到的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的上报数据,入环节点为与物联网设备直接通信的中继器,该上报数据可以是温度、湿度、液位、浓度、电流、电压、压力等何种类型的检测数据,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实现中,第一中继器可以基于下一跳节点无法传输目标上行数据来确定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或者,第一中继器可以基于接收到第一环形网络的其他中继器发送的故障通知确定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或者,第一中继器可以基于物联网网关发送的故障通知确定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其中,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每个环形网络均包含该第一中继器。
S202,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S203,所述第一中继器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器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其中,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包括组网的多个中继器,以及由该多个中继器形成的多条数据传输链路,以及每个中继器的邻域信息,该邻域信息即相邻节点信息。
举例来说,物联网的环形网络A包括中继器1、中继器2、中继器3、中继器4、中继器5,中继器1连接多个物联网设备,该中继器1为入环节点,中继器4与物联网网关直连通信,该中继器4为出环节点,中继器1连接中继器2,中继器2连接中继器3,中继器3连接中继器4,中继器4连接中继器5,中继器5连接中继器1,形成环形网络,则该环形网络A的网络拓扑为:包括中继器1、中继器2、中继器3、中继器4、中继器5,中继器1作为入环节点的数据传输链路包括链路1和链路2,其中,链路1为:中继器1→中继器2→中继器3→中继器4,链路2为:中继器1→中继器5→中继器4,中继器1的相邻节点为中继器5和中继器2,中继器2的相邻节点为中继器1和中继器3,中继器3的相邻节点为中继器2和中继器4,中继器4的相邻节点为中继器3和中继器5,中继器5的相邻节点为中继器4和中继器1。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中继器根据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用于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并以此确定的传输链路来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从而实现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有利于提高基于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设备的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中继器通过选取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来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由于传输链路所经过的网络节点越少,对应数据传输可靠性更好,时延更低,有利于提高基于环形网络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所述第一中继器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所述第一中继器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其中,丢包率越低,时延越小,则对应的参考传输链路的数据传输效率越高。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中继器通过不同的参考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并接收物联网网关基于检测结果而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以准确确定效率更高的传输链路,有利于提高目标上行数据传输的准确度和效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其中,第一环形网络的出环节点所连接的第一物联网网关与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所连接的第二物联网网关所支持的数据的业务类型的种类和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第二物联网网关应该至少支持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具体基于预先的业务需求进行设置,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具体实现中,不同的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数据的业务类型可以预先进行设置,或者由服务器侧指定,或者由物联网网关基于不同时段进行细分,此处不做唯一限定。
举例来说,假设第二环形网络的入环节点分别连接着第一区域的N1个第一物联网设备和第二区域的N2个第二物联网设备,N1、N2为正整数,且第一物联网设备的有效监测时段为白天,第二物联网设备的有效监测时段为晚上,且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和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不同,则物联网网关能够智能设置第一传输链路在白天用于传输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在晚上用于传输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
又举例来说,假设第二环形网络的入环节点分别连接着第三区域的X个第三物联网设备和第四区域的Y个第四物联网设备,X、Y为正整数,且第一物联网设备的有效监测时段和第二物联网设备的有效监测时段相同,且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和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不同,则物联网网关能够智能设置第一传输链路用于传输第一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设置第二传输链路用于传输第二物联网设备的上行数据。
可见,本示例中,第一中继器能够基于业务类型选择适配的参考传输链路,从而保证目标上行数据被传输至能够准确解析该业务类型数据的物联网网关,有利于提高目标上行数据传输的准确度。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不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任一环形网络,在预设时段内检测是否接收到其他中继器发送的链路建立通知,所述其他中继器为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多个中继器中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任一中继器;所述第一中继器在所述预设时段内检测未接收到其他中继器发送的链路建立通知,确定当前信号覆盖范围内能够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中继器,所述目标中继器为除所述第一环形网络中的中继器之外的中继器;所述第一中继器与所述目标中继器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目标中继器的第三环形网络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见,本示例中,针对第一中继器仅属于第一环形网络、且在预设时段内未收到其他中继器已成功建立传输链路的情况,第一中继器利用自身的信号覆盖能力寻找能够建立通信连接的目标中继器,从而将目标上行数据通过该目标中继器所属的第三环形网络进行中转,以实现传输目标上行数据,有利于提高物联网中上行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和服务器,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连接所述服务器,。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第一中继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S302,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
S303,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S304,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
S305,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S306,所述第一中继器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此外,第一中继器根据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用于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并以此确定的传输链路来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从而实现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有利于提高基于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设备的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度。
此外,第一中继器通过选取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来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由于传输链路所经过的网络节点越少,对应数据传输可靠性更好,时延更低,有利于提高基于环形网络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与上述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和服务器,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连接所述服务器。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第一中继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S402,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
S403,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S404,所述第一中继器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
S405,所述第一中继器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S406,所述第一中继器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此外,第一中继器根据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用于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并以此确定的传输链路来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从而实现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有利于提高基于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设备的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度。
此外,第一中继器通过不同的参考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并接收物联网网关基于检测结果而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以准确确定效率更高的传输链路,有利于提高目标上行数据传输的准确度和效率。
与上述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和服务器,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连接所述服务器。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
S501,第一中继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S502,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
S503,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
S504,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S505,所述第一中继器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此外,第一中继器能够基于业务类型选择适配的参考传输链路,从而保证目标上行数据被传输至能够准确解析该业务类型数据的物联网网关,有利于提高目标上行数据传输的准确度。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应用于第一中继器,所述第一中继器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和服务器,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物联网网关连接所述服务器;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第一中继器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中继器的功能单元组成框图,该第一中继器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和服务器,所述多个中继器包括所述第一中继器和第二中继器,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环形网络,所述环形网络连接物联网设备和所述物联网网关,所述物联网网关连接所述服务器,所述第一中继器包括确定单元601、更新单元602和发送单元603,其中,
所述确定单元601,用于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所述确定单元601,用于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所述发送单元602,用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继器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之后,首先检测预设的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环形网络,在检测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第一中继器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环形网络更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最后,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物联网网关发送目标上行数据。可见,第一中继器能够智能选取当前故障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可用第二环形网络,以成功传输目标上行数据,避免因第一环形网络故障而丢失目标上行数据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提高通过环形网络传输物联网数据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更新单元602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更新单元6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以及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以及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更新单元602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以及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以及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在一个可能的示例中,在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更新单元6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以及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以及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
其中,所述确定单元601和所述更新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所述发送单元603可以是通信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一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中继器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所述第一中继器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目标传输链路所支持传输的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是物联网关根据不同时间段划分的;
所述第一中继器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
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
所述第一中继器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
所述第一中继器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所述第一中继器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
所述第一中继器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用于电子数据交换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应用于第一中继器,所述第一中继器应用于物联网,所述物联网包括物联网设备、多个中继器、物联网网关,所述多个中继器组成多个环形网络,所述物联网设备通过所述环形网络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第一环形网络中的第一中继器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当前传输目标上行数据的第一环形网络故障,检测预设的所述第一中继器关联的环形网络集合中是否包括除所述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环形网络,所述第一中继器缓存有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检测到所述环形网络集合中包括除所述第一环形网络之外的第二环形网络,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多条参考传输链路,确定所述多条参考传输链路中支持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数据的目标传输链路;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目标传输链路,其中,所述目标传输链路所支持传输的上行数据的业务类型是物联网关根据不同时间段划分的;
通过更新后的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所述目标上行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
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确定每条参考传输链路的节点个数;
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节点个数最少的参考传输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方面,所述程序中的指令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所述第二环形网络的网络拓扑确定所述第一中继器对应的至少一条参考传输链路,所述参考传输链路为传输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有效传输链路;
分别通过每条参考传输链路向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测试数据包;
接收所述物联网网关发送的链路更新指示,更新所述目标上行数据的传输链路为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述链路更新指示所指示的参考传输链路所传输的测试数据包是所述物联网网关接收到的测试数据包中丢包率最低和/或时延最小的测试数据包。
CN201710812170.3A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07579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2170.3A CN107579896B (zh)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2170.3A CN107579896B (zh)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9896A CN107579896A (zh) 2018-01-12
CN107579896B true CN107579896B (zh) 2021-01-26

Family

ID=61036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2170.3A Active CN107579896B (zh) 2017-09-11 2017-09-11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798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0560A (zh) * 2019-07-26 2019-11-08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上传数据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91816B (zh) * 2020-11-13 2023-03-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570A (zh) * 2009-02-17 2009-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中继链路的环网临时环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594573A (zh) * 2011-01-06 2012-07-18 上海戴河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以太供电传感网
CN102595656A (zh) * 2012-02-27 2012-07-18 苏州明上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ZigBee无线通信中继器
CN202353602U (zh) * 2011-11-14 2012-07-25 郑州赛金电气有限公司 矿用应急通信系统
CN103107946A (zh) * 2013-01-29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恢复方法和装置及包括该组播恢复装置的中继设备
CN103825793A (zh) * 2014-03-21 2014-05-28 京兴智联(北京)水利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报文分发设备及其方法
CN104038318A (zh) * 2014-06-26 2014-09-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深空文件传输方法
CN104601682A (zh) * 2014-12-31 2015-05-06 北京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物联网网关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和系统
US9191496B1 (en) * 2014-04-22 2015-11-17 Adtran, In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fault loc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292269A (zh) * 2016-09-29 2017-01-04 南京弘威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通讯功能、无线冗余的智能控制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570A (zh) * 2009-02-17 2009-07-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中继链路的环网临时环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2594573A (zh) * 2011-01-06 2012-07-18 上海戴河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以太供电传感网
CN202353602U (zh) * 2011-11-14 2012-07-25 郑州赛金电气有限公司 矿用应急通信系统
CN102595656A (zh) * 2012-02-27 2012-07-18 苏州明上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ZigBee无线通信中继器
CN103107946A (zh) * 2013-01-29 2013-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组播恢复方法和装置及包括该组播恢复装置的中继设备
CN103825793A (zh) * 2014-03-21 2014-05-28 京兴智联(北京)水利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报文分发设备及其方法
US9191496B1 (en) * 2014-04-22 2015-11-17 Adtran, In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fault loca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4038318A (zh) * 2014-06-26 2014-09-10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深空文件传输方法
CN104601682A (zh) * 2014-12-31 2015-05-06 北京海尔广科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物联网网关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和系统
CN106292269A (zh) * 2016-09-29 2017-01-04 南京弘威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种通讯功能、无线冗余的智能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79896A (zh) 2018-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21077B2 (en) Relay device and relay method
US9246740B2 (en) Methods, systems, and products for security systems
CN106789526B (zh) 多系统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CN109660593B (zh) 物联网平台接入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259283B (zh) 基于广域网Mesh技术的无线设备通信方法及系统
US20180006927A1 (en) Enhanced peer discovery in a mesh network
CN107579896B (zh)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8551679A (zh) 基于局域网Mesh技术的无线设备通信方法及系统
TWM448869U (zh) 無線自組網路的快速部署裝置
CN107809782B (zh) 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7241216A (zh) 维持关键数据稳定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2994946B (zh) 一种链路聚合方法
CN107612724B (zh) 网络节点添加方法及存储介质
US2012015524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locking Protocol Messages at a Sub-Ring Control Channel without Virtual Channel
CN102420766B (zh) 一种路由确定方法及路由设备
CN103875267A (zh) 接入节点、移动管理网元以及寻呼消息处理方法
CN107645756B (zh) 网络节点添加系统及物联网网关
Al-Fares et al. A hierarchical routing protocol for survivability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
CN113595828B (zh) 软件定义网络拓扑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07659952B (zh) 中继器备份方法及接入点
CN107809783B (zh) 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及第一中继器
Gao et al.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with unavailable areas identifi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7733980B (zh) 基于环形网络的物联网数据传输系统及第一中继器
CN110535712B (zh) Bfd参数设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9039928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和无线保真路由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