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3423A -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3423A
CN107563423A CN201710735535.7A CN201710735535A CN107563423A CN 107563423 A CN107563423 A CN 107563423A CN 201710735535 A CN201710735535 A CN 201710735535A CN 107563423 A CN107563423 A CN 107563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d
acceleration
working condition
conditions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553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3423B (zh
Inventor
程颖
刘莹
胡莹
张明辉
徐龙
何巍楠
王聘玺
周瑜芳
蔡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raffic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1073553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34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3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3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3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3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al Control Of Air Or Fuel Supplied To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划分轻型机动车在典型道路上的速度区间;步骤2)对四种驾驶行为工况进行定义;步骤3)利用波动控制与趋势控制相结合的循环迭代方法,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对样本数据的车辆工况进行识别;步骤4)根据识别出的样本数据的工况,提取在典型道路上的各速度区间的四种驾驶行为的速度特征值和加速度特征值;步骤5)在典型道路上确定四种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获得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步骤6)依据轻型机动车的生态驾驶行为的采样数据,计算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工况条件三级评分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节能减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截止2014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58万辆,机动车燃油消耗400余万吨,PM2.5污染排放占北京市本地源的贡献率为31.1%,机动车已成为北京市能耗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影响机动车能耗排放的因素主要有车辆技术、道路环境条件及驾驶行为三方面,而通过优化改善驾驶行为来减少机动车能耗排放是一种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高的手段。为通过改善驾驶行为来减少机动车能耗排放,欧盟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生态驾驶行为的理念。生态驾驶行为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及时换挡、保持平稳的行驶速度、预测前方交通流状态及信号变化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突然加减速和长时间怠速等行为,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全驾驶研究方面,对于如何精细化、全面的描述生态驾驶方面的研究尚且不足,仅通过调查和实验方法采集得到的数据来评估驾驶员采用某一种节能驾驶技巧(如平缓加速、避免急刹车、避免频繁起停、避免长时怠速等)后的节能效果等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针对北京实际复杂道路交通运行工况的特征提取和分类;二是缺乏基于微观监测数据的生态驾驶行为特征参数提取方法和最优参数值的研究,难以定量的指导驾驶员优化驾驶行为,导致难以充分利用北京市目前已有的轻型机动车微观驾驶行为监测数据来客观描述驾驶员生态驾驶水平,定位节能驾驶关键环节,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推动落实。
当前,与本专利最相近的研究是北京工业大学的郑鲲等人于2014年6月申请发布的名为“一种驾驶行为综合评价系统与方法”(专利号为CN 103871242 A),该发明主要是通过构建基于驾驶员-行人的评价机制,使得系统能够通过单目视频等信息特征提炼的评价标准对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实时评价和警示,并且驾驶员的驾驶行为通过该系统机制能够得到所有与其发生关联的车、行人的评价反馈,最终形成每位驾驶的评价来自实际驾驶过程的系统评价和公众评价的积累。该发明为驾驶员的不良驾驶习惯提供了反馈渠道,有利于建立安全规范的驾驶环境。另外,本发明仅仅使用单摄像头的单目视频采集信息进行评价,所需硬件简单易于实现。
以上发明主要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1)该发明主要是应用于提升驾驶员安全驾驶水平,所研究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不涉及车辆能耗排放参数,不能支撑驾驶员驾驶节能水平的评估;
2)该发明所提出的评价方法并未实现对复杂实际交通工况的层次划分,使用单一的准则对驾驶行为进行判别,评价的精细程度不足,对于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指导的针对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驾驶员驾驶行为无法量化的问题,基于典型道路的划分和四种驾驶行为工况的划分,采用样本数据,提取速度和加速度的特征值,从而在典型道路上确定四种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获得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实现了驾驶员驾驶行为量化的目的。面对出租车驾驶员对其驾驶行为生态水平的认知不清,缺乏精细化的评价等问题。从道路条件识别、交通条件识别、工况识别等三个方面对驾驶行为进行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权重,建立面向驾驶员和企业层面的驾驶行为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轻型机动车在典型道路上的样本数据进行提取,然后基于提取的数据对速度及油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典型道路上的速度区间;所述样本数据为大量轻型机动车逐秒行驶数据;
步骤2)对怠速、加速、减速和匀速四种驾驶行为工况进行定义;
步骤3)利用波动控制与趋势控制相结合的循环迭代方法,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对样本数据的车辆工况进行识别;
步骤4)根据识别出的样本数据的工况,提取在典型道路上各速度区间下的四种驾驶行为的速度特征值和加速度特征值;
步骤5)在典型道路上确定四种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获得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
步骤6)依据轻型机动车的生态驾驶行为的采样数据,计算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工况条件三级评分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典型道路为快速路和非快速路;所述步骤1)的典型道路上的速度区间为:
快速路速度区间划分为:
低速:0-27km/h;中速:28-55km/h;高速:大于55km/h;
非快速路速度区间划分为:
低速:0-27km/h;中速:28-47km/h;高速:大于48km/h。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具体为:
怠速:当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且无加速倾向的时间段为怠速工况;
匀速:将速度波动不超过1km/h的时间段识别为匀速工况;
加速:加速或匀速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且加速过程加速度不能超过1km/h;否则需要重新从此点处进行工况识别;
减速:减速或匀速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且减速过程减速度不能超过1km/h,否则需要重新从此点处进行工况识别。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步骤3-1)通过波动控制获得逐秒加速度计算公式:
a1(t)=speed(t)-speet(t-1)
其中:a1(t):t秒时逐秒加速度,speed(t):t秒时速度,speed(t-1):t-1秒时速度;
步骤3-2)通过趋势控制获得隔秒加速度计算公式:
a2(t)=(speed(t)-speet(t-1))/2
其中:a2(t):t秒时隔秒加速度,speed(t):t秒时速度,speed(t-2):t-2秒时速度;
步骤3-3)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进行车辆工况的识别。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3)进一步包括:
步骤3-3-1)怠速的识别;
当速度为零且加速度为零,认为是怠速状态;即:
speed(t)=0,a1(t)=0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speed(t+1)=0,a1(t+1)=0
将t+1秒数据归入怠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将起始判定时间至结束判定时间之间的数据归为一个怠速段;
步骤3-3-2)匀速的识别
判定条件为: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匀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a2(t)|<1.5
将t+1秒数据归入匀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步骤3-3-3)加速的识别
判定条件为:
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加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5,a2(t)>=0.5
将t+1秒数据归入加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步骤3-3-4)减速的识别
判定条件为:
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减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5,a2(t)<=-0.5
将t+1秒数据归入减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4)的速度特征值为:
匀速工况:将工况时段内平均速度作为工况时段速度特征值;
加减速工况:将工况时段的起始速度作为速度特征值;
所述加速度特征值为:
匀速工况:设定所有匀速工况时段内加速度均为0;
加减速工况:利用工况时段的首末速度值及持续时间作为加速度特征值;即:
a3(i)=(speed(in)-speed(i1))/(in-i1)
其中:a3(i):工况时段加速度特征值,speed(in):工况时段最终速度,speed(i1):工况时段起始速度,in:工况时段结束时间,i1:工况时段起始时间。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5)进一步包括:
步骤5-1)在快速路和非快速路上,根据样本数据分别绘制四种运行工况下的油耗速度关系图谱或油耗加速度关系图谱;
步骤5-2)确定快速路上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的参数;具体包括:
步骤5-2-1)匀速工况时段内,车速越高,百公里油耗越低;
步骤5-2-2)加速工况:
(1)起步段:以2.5km/h/s的加速度起步时,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其它速度区间:加速度与油耗呈线性正相关,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加速;
步骤5-2-3)减速工况:
(1)低速区间:以-2.5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中速区间: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3)高速区间: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步骤5-3)确定非快速路上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的参数;
步骤5-3-1)匀速工况:车速越高,百公里油耗越低;在限制条件下,车速为最高可达车速;
步骤5-3-2)加速工况
(1)起步段:以2.4km/h/s的加速度起步,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其它速度区间: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加速;
步骤5-3-3)减速工况
(1)低速区间:以-1.8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中速区间: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减速;
(3)高速区间: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6)进一步包括:
步骤6-1)计算工况条件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
步骤6-2)计算交通条件下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
根据某一类交通条件下各工况权重,结合工况评分,计算交通条件评分,作为交通条件生态驾驶行为指标;
步骤6-3)计算道路条件下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
根据某一类道路条件下各工况权重,结合交通条件评分,计算道路条件评分,作为道路条件生态驾驶行为的评价指标;
步骤6-4)基于工况条件得分、交通条件得分和道路条件评分对驾驶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6-1)具体包括:
加减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其中,最大值表示在所有可能的加速度范围内的最大油耗值;最优值表示在所有可能的加速度范围内的最小油耗值;计算值表示利用实际采集的加速度值计算出来的实际油耗值;
匀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其中,gas5、gas80表示以5km/h和80km/h匀速运行时百公里油耗;gas表示以某一速度匀速运行时百公里油耗;
怠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T表示某次怠速时长。
作为上述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6-4)具体包括:
评价过程中,首先进行道路、交通条件划分,识别车辆运行工况,提取所需工况段数据进行计算评价,通过赋予不同条件不同权重值,获得精细化评价结果,评价公式如下:
F=k1R1(∑ωiTi(∑βjCj))+k2R2(∑ωiTijCj)
其中,ki、wi、βi均为权重值,i=1,2,3,4;Ci,Ti,Ri表示工况C、交通条件T、道路条件R层第i类型的得分;j=1,2,3,4,F表示综合得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发明的方法为驾驶员提供了典型道路上四种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即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能够通过量化手段有效指导驾驶员实施生态驾驶行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本发明的方法建立了一套生态驾驶行为综合评价方法,既能宏观总体评价驾驶员的生态驾驶水平,又能微观评价驾驶员某种典型驾驶行为的生态程度,并定位潜力提供驾驶行为潜力环节,反馈指导和优化建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CAN逐秒行驶数据的驾驶行为能耗循环迭代提取流程图;
图3是快速路匀速工况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4是快速路加速工况起步段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5是快速路加速工况0-27km/h区间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6是快速路加速工况28-55km/h区间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7是快速路加速工况55-km/h区间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8是快速路减速工况0-27km/h区间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9是快速路减速工况28-55km/h区间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10是快速路减速工况55-km/h区间加速度-油耗关系模型;
图11是加减速工况的评分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评价体系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综合评估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基于CAN总线油耗监测获取轻型机动车在典型道路的样本数据,然后基于样本数据对速度及油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典型道路上的速度区间;所述典型道路为快速路和非快速路;所述样本数据为大量轻型机动车逐秒行驶数据;
基于样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车辆速度对百公里油耗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北京市交通流运行特征较为复杂,不同道路类型上的车辆运行状态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加减速工况数据特征提取前,有必要对道路工况进行精细划分。在本实施例中,使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速度及油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提取了快速路、非快速路各速度条件下油耗中值附近3个数据作为各速度水平下油耗监测值,利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显示,快速路在速度为27km/h和55km/h时油耗存在拐点;非快速路在速度为27km/h和48km/h时速度存在拐点。因此将道路交通工况分为6种情景(如表1),分别判别各种情景下的生态驾驶行为特征参数和最优值,分层进行评价:
表1
即:
快速路速度区间划分为:0-27km/h、28-55km/h、大于55km/h;
非快速路速度区间划分为:0-27km/h、28-47km/h、大于48km/h;
步骤2)对怠速、加速、减速和匀速四种驾驶行为工况进行定义:
怠速:怠速定义较为简单,即当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且无加速倾向的时间段为怠速工况。
匀速:车辆行驶过程中,当保持一定车速行驶时为匀速状态;考虑到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微小的加减速以保持速度稳定,因此在工况识别过程中,将速度波动不超过1km/h的时间段识别为匀速工况。
加速:车辆加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匀速或者微弱减速现象,但从整体来看,车辆处于加速状态;在工况识别过程中,应将此类过程视为加速段。在本实施例中,要求在整个加速时段内,加速或匀速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且加速过程加速度不能超过1km/h,否则需要重新从此点处进行工况识别。
减速:车辆减速过程与加速过程相似,在进行工况识别中,要求整个减速时段内,减速或匀速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且减速过程减速度不能超过1km/h。
步骤3)利用波动控制与趋势控制相结合的循环迭代方法,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对样本数据的车辆工况进行识别;波动控制是指对连续时段内速度波动的控制,趋势控制是指在连续加速段总体趋势的控制;
在计算过程中,波动控制定义为逐秒加速度,趋势控制定义为隔秒加速度。波动控制与趋势控制相结合,能够实现工况的精确识别。
在进行工况时段数据特征提取前,将各工况时段内首末数据剔除,使用剩余数据进行工况时段数据特征提取;
工况识别完成后,各工况时段持续时间已知;在进行特征提取前,对不同工况时段最小持续时间进行限制,剔除短时工况时段。
步骤3-1)通过波动控制获得逐秒加速度计算公式;
计算逐秒加速度主要用于以下判定条件控制:
怠速工况识别:连续1秒内速度波动控制
加速工况识别:连续1秒内减速及匀速波动控制
减速工况识别:连续1秒内加速及匀速波动控制
逐秒加速度计算公式为:
a1(t)=speed(t)-speet(t-1)
其中:a1(t):t秒时逐秒加速度,speed(t):t秒时速度,speed(t-1):t-1秒时速度;
步骤3-2)通过趋势控制获得隔秒加速度计算公式;
计算隔秒加速度主要用于以下判别条件控制:
怠速工况识别:2秒内速度趋势控制
加速工况识别:2秒内减速及匀速趋势控制,允许微小减速、匀速出现
减速工况识别:2秒内加速及匀速趋势控制,允许微小加速、匀速出现
隔秒加速度计算公式为:
a2(t)=(speed(t)-speet(t-1))/2
其中:a2(t):t秒时隔秒加速度,speed(t):t秒时速度,speed(t-2):t-2秒时速度。
步骤3-3)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进行车辆工况的识别;
如图2所示,整个识别过程为:
(1)怠速
怠速过程只需判定速度为零且加速度为零,即可认为是怠速状态;即:
speed(t)=0,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怠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speed(t+1)=0,a1(t+1)=0
将t+1秒数据归入怠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将起始判定时间至结束判定时间之间的数据归为一个怠速段。
(2)匀速
根据定义匀速工况特征要求,判定方法如下: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匀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a2(t)|<1.5
将t+1秒数据归入匀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由于原始数据中速度值均为正整数,上述条件控制即可保证重定义后匀速特征要求。
(3)加速
根据定义加速工况特征要求,判定方法如下:
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加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5,a2(t)>=0.5
将t+1秒数据归入加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4)减速
根据定义减速工况特征要求,判定方法如下:
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减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5,a2(t)<=-0.5
将t+1秒数据归入减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步骤4)根据识别出的样本数据的工况,采用速度和加速度两个指标,提取在快速路、非快速路上各速度区间下的怠速、加速、减速、匀速四种驾驶行为的特征值;
(1)速度特征值提取
匀速工况:将工况时段内平均速度作为工况时段速度特征值;
加减速工况:将工况时段的起始速度作为速度特征值;
(2)加速度特征值提取
匀速工况:认为所有匀速工况时段内加速度均为0;
加减速工况:利用工况时段的首末速度值及持续时间作为加速度特征值;即:
a3(i)=(speed(in)-speed(i1))/(in-i1)
其中:a3(i):工况时段加速度特征值,speed(in):工况时段最终速度,speed(i1):工况时段起始速度,in:工况时段结束时间,i1:工况时段起始时间。
步骤5)在快速路和非快速路上,根据样本数据分层建立四种运行工况下的速度与油耗关系模型,绘制油耗速度关系图谱,从而确定四种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获得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方式;
(1)匀速工况
以快速路为例,匀速工况条件下,轻型机动车运行速度与油耗的关系如图3所示。匀速工况时段内,速度与油耗呈幂函数分布,即车速越高,百公里油耗越低。在限定条件下(如限速等),经济车速为限速范围内的最高可达车速。
(2)加速工况
加速工况下,车辆从怠速状态起步时,油耗较大,与0-27速度段内其他加速工况时段油耗值相比出现显著差异,因此将起步段作为独立类别进行分析。在此条件下车辆加速度与油耗关系如图4所示,油耗与加速度呈二次关系曲线,在加速度为2.5km/h/s时车辆百公里油耗存在拐点。由此得出结论,驾驶员在起步过程中,以2.5km/h/s的加速度起步时,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在三个速度区间上,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加速度-油耗呈线性正相关,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加速。
(3)减速工况
在0-27km/h速度区间内,加速度-油耗呈二次曲线关系,利用拟合曲线函数表达式计算经济加速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驾驶员在0-27km/h速度区间减速时,以-2.5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如图8所示。
在28-55km/h速度区间内,加速度-油耗呈二次曲线关系,利用拟合曲线函数表达式计算经济加速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驾驶员在27-55km/h速度区间减速时,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如图9所示。
在55-km/h速度区间内,加速度-油耗呈二次曲线关系,利用拟合曲线函数表达式计算经济加速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驾驶员在55-km/h速度区间减速时,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如图10所示。
根据以上速度油耗关系图谱,利用求导方法定位各种工况下油耗随加速度变化的拐点,最终确定车辆在四种工况、各类速度区间下的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值如表2所示:
表2:快速路生态驾驶行为最优参数值
参照与快速路同样的分析方法,得出当车辆在非快速路上行驶时,在四种工况、各类速度区间下的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值,如下表所示:
表3:非快速路生态驾驶行为最优参数值
步骤6)依据轻型机动车的生态驾驶行为的采样数据,计算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工况条件三级评价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综合评分值;具体包括:
步骤6-1)计算工况条件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值;
依据轻型机动车驾驶行为节能减排模型,拟合模型曲线,计算油耗最优值及在限定条件下的油耗最大值,将最大值及最优值之差作为基础对驾驶员每次加减速行为进行百分制评价。将识别、分类后的每一工况段加速度数据代入模型评价式计算理论油耗值,计算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工况条件三级评价值。
加减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其中,最大值表示在所有可能的加速度范围内的最大油耗值;最优值表示在所有可能的加速度范围内的最小油耗值;计算值表示利用实际采集的加速度值计算出来的实际油耗值。
其计算原理如图11所示。
匀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其中,gas5、gas80表示以5km/h和80km/h匀速运行时百公里油耗;gas表示以某一速度匀速运行时百公里油耗。
怠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T表示某次怠速时长(s)。
步骤6-2)计算交通条件下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值;
根据某一类交通条件下各工况权重,结合工况评分,计算交通条件评分,作为交通条件生态驾驶行为指标。
步骤6-3)计算道路条件下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值;
根据某一类道路条件下各工况权重,结合交通条件评分,计算道路条件评分,作为道路条件生态驾驶行为指标。
步骤6-4)对驾驶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生态驾驶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以量化评价轻型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生态驾驶程度为目标,以轻型机动车辆行驶数据为基础,对驾驶员在不同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及车辆运行工况条件下的驾驶行为生态性进行评估,可实现对不同驾驶员驾驶行为生态驾驶水平差异性或生态驾驶培训效果的定量打分评价。
该算法通过专家打分方法,赋予不同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及工况下权重,结合不同工况下驾驶行为参数与最优参数之间的差值比例,提出生态驾驶水平综合评价算法。
根据评价目标,针对出租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评价结果包括三个层次:
不同道路条件下综合评价值。
不同交通条件下评价值。
不同工况条件下评价值。
如图12所示,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构建,综合考虑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工况条件对车辆操控的影响,构建出租车驾驶员生态驾驶行为评价体系。评价过程中,首先进行道路、交通条件划分,识别车辆运行工况,提取所需工况段数据进行计算评价,通过赋予不同条件不同权重值,获得精细化评价结果,评价公式如下。
F=k1R1(∑ωiTi(∑βjCj))+k2R2(∑ωiTijCj)
其中其中,ki、wi、βi均为权重值,i=1,2,3,4;Ci,Ti,Ri表示C(工况)、T(交通条件)、R(道路条件)层第i类型的得分;j=1,2,3,4,F表示综合得分。
如图13所示,利用此计算方法,能够对出租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进行分类评价,从而对比不同驾驶员驾驶行为生态性,以及对驾驶员进行生态驾驶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轻型机动车在典型道路上的样本数据进行提取,然后基于提取的数据对速度及油耗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典型道路上的速度区间;所述样本数据为大量轻型机动车逐秒行驶数据;
步骤2)对怠速、加速、减速和匀速四种驾驶行为工况进行定义;
步骤3)利用波动控制与趋势控制相结合的循环迭代方法,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对样本数据的车辆工况进行识别;
步骤4)根据识别出的样本数据的工况,提取在典型道路上各速度区间下的四种驾驶行为的速度特征值和加速度特征值;
步骤5)在典型道路上确定四种生态驾驶行为的最优参数,获得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
步骤6)依据轻型机动车的生态驾驶行为的采样数据,计算其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工况条件三级评分值,然后根据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典型道路为快速路和非快速路;所述步骤1)的典型道路上的速度区间为:
快速路速度区间划分为:
低速:0-27km/h;中速:28-55km/h;高速:大于55km/h;
非快速路速度区间划分为:
低速:0-27km/h;中速:28-47km/h;高速:大于48km/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为:
怠速:当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且无加速倾向的时间段为怠速工况;
匀速:将速度波动不超过1km/h的时间段识别为匀速工况;
加速:加速或匀速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且加速过程加速度不能超过1km/h;否则需要重新从此点处进行工况识别;
减速:减速或匀速过程持续时间不超过1秒,且减速过程减速度不能超过1km/h,否则需要重新从此点处进行工况识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进一步包括:
步骤3-1)通过波动控制获得逐秒加速度计算公式:
a1(t)=speed(t)-speet(t-1)
其中:a1(t):t秒时逐秒加速度,speed(t):t秒时速度,speed(t-1):t-1秒时速度;
步骤3-2)通过趋势控制获得隔秒加速度计算公式:
a2(t)=(speed(t)-speet(t-1))/2
其中:a2(t):t秒时隔秒加速度,speed(t):t秒时速度,speed(t-2):t-2秒时速度;
步骤3-3)通过逐秒加速度与隔秒加速度的相互配合进行车辆工况的识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3)进一步包括:
步骤3-3-1)怠速的识别;
当速度为零且加速度为零,认为是怠速状态;即:
speed(t)=0,a1(t)=0
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speed(t+1)=0,a1(t+1)=0
将t+1秒数据归入怠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将起始判定时间至结束判定时间之间的数据归为一个怠速段;
步骤3-3-2)匀速的识别
判定条件为: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匀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a2(t)|<1.5
将t+1秒数据归入匀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步骤3-3-3)加速的识别
判定条件为:
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加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5,a2(t)>=0.5
将t+1秒数据归入加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步骤3-3-4)减速的识别
判定条件为:
a1(t)<0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进入减速工况识别流程;当满足以下条件时:
a1(t)<1.5,a2(t)<=-0.5
将t+1秒数据归入减速工况时段,进行循环迭代,直至不满足要求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速度特征值为:
匀速工况:将工况时段内平均速度作为工况时段速度特征值;
加减速工况:将工况时段的起始速度作为速度特征值;
所述加速度特征值为:
匀速工况:设定所有匀速工况时段内加速度均为0;
加减速工况:利用工况时段的首末速度值及持续时间作为加速度特征值;即:
a3(i)=(speed(in)-speed(i1))/(in-i1)
其中:a3(i):工况时段加速度特征值,speed(in):工况时段最终速度,speed(i1):工况时段起始速度,in:工况时段结束时间,i1:工况时段起始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进一步包括:
步骤5-1)在快速路和非快速路上,根据样本数据分别绘制四种运行工况下的油耗速度关系图谱或油耗加速度关系图谱;
步骤5-2)确定快速路上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的参数;具体包括:
步骤5-2-1)匀速工况时段内,车速越高,百公里油耗越低;
步骤5-2-2)加速工况:
(1)起步段:以2.5km/h/s的加速度起步时,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其它速度区间:加速度与油耗呈线性正相关,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加速;
步骤5-2-3)减速工况:
(1)低速区间:以-2.5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中速区间: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3)高速区间: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步骤5-3)确定非快速路上各个工况下使油耗最少的生态驾驶行为的参数;
步骤5-3-1)匀速工况:车速越高,百公里油耗越低;在限制条件下,车速为最高可达车速;
步骤5-3-2)加速工况
(1)起步段:以2.4km/h/s的加速度起步,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其它速度区间: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加速;
步骤5-3-3)减速工况
(1)低速区间:以-1.8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2)中速区间:在行驶过程中应避免急减速;
(3)高速区间:以-1km/h/s的加速度减速,百公里油耗值最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进一步包括:
步骤6-1)计算工况条件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
步骤6-2)计算交通条件下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
根据某一类交通条件下各工况权重,结合工况评分,计算交通条件评分,作为交通条件生态驾驶行为指标;
步骤6-3)计算道路条件下生态驾驶行为的评分;
根据某一类道路条件下各工况权重,结合交通条件评分,计算道路条件评分,作为道路条件生态驾驶行为的评价指标;
步骤6-4)基于工况条件得分、交通条件得分和道路条件评分对驾驶行为进行综合评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1)具体包括:
加减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其中,最大值表示在所有可能的加速度范围内的最大油耗值;最优值表示在所有可能的加速度范围内的最小油耗值;计算值表示利用实际采集的加速度值计算出来的实际油耗值;
匀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mrow> <mo>(</mo> <mn>1</mn> <mo>-</mo> <mfrac> <mrow> <mi>g</mi> <mi>a</mi> <mi>s</mi> <mo>-</mo> <msub> <mi>gas</mi> <mn>80</mn> </msub> </mrow> <mrow> <msub> <mi>gas</mi> <mn>5</mn> </msub> <mo>-</mo> <msub> <mi>gas</mi> <mn>80</mn> </msub> </mrow> </mfrac> <mo>)</mo> <mo>&amp;times;</mo> <mn>100</mn> <mi>%</mi> </mrow>
其中,gas5、gas80表示以5km/h和80km/h匀速运行时百公里油耗;gas表示以某一速度匀速运行时百公里油耗;
怠速工况评分计算方法为: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o>-</mo> </mtd> <mtd> <mrow> <mi>T</mi> <mo>&amp;le;</mo> <mn>10</mn> <mi>s</mi> </mrow> </mtd> </mtr> <mtr> <mtd> <mn>100</mn> </mtd> <mtd> <mrow> <mn>10</mn> <mi>s</mi> <mo>&lt;</mo> <mi>T</mi> <mo>&amp;le;</mo> <mn>60</mn> <mi>s</mi>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row> <mo>(</mo> <mrow> <mn>1</mn> <mo>-</mo> <mfrac> <mrow> <mi>T</mi> <mo>-</mo> <mn>60</mn> <mi>s</mi> </mrow> <mrow> <mn>300</mn> <mi>s</mi> <mo>-</mo> <mn>60</mn> <mi>s</mi> </mrow> </mfrac> </mrow> <mo>)</mo> </mrow> <mo>*</mo> <mn>100</mn> <mi>%</mi> </mrow> </mtd> <mtd> <mrow> <mn>60</mn> <mi>s</mi> <mo>&lt;</mo> <mi>T</mi> <mo>&amp;le;</mo> <mn>300</mn> <mi>s</mi> </mrow> </mtd> </mtr> <mtr> <mtd> <mn>0</mn> </mtd> <mtd> <mrow> <mi>T</mi> <mo>&gt;</mo> <mn>300</mn> <mi>s</mi>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T表示某次怠速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4)具体包括:
评价过程中,首先进行道路、交通条件划分,识别车辆运行工况,提取所需工况段数据进行计算评价,通过赋予不同条件不同权重值,获得精细化评价结果,评价公式如下:
F=k1R1(∑ωiTi(∑βjCj))+k2R2(∑ωiTijCj)
其中,ki、wi、βi均为权重值,i=1,2,3,4;Ci,Ti,Ri表示工况C、交通条件T、道路条件R层第i类型的得分;j=1,2,3,4,F表示综合得分。
CN201710735535.7A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Active CN1075634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5535.7A CN107563423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735535.7A CN107563423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3423A true CN107563423A (zh) 2018-01-09
CN107563423B CN107563423B (zh) 2020-07-03

Family

ID=60976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5535.7A Active CN107563423B (zh) 2017-08-24 2017-08-24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3423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7836A (zh) * 2018-06-06 2018-10-12 哈尔滨思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节能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8909719A (zh) * 2018-07-27 2018-11-3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驾驶习惯识别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552338A (zh) * 2018-12-19 2019-04-02 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711691A (zh) * 2018-12-17 2019-05-03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驾驶风格评价方法
CN110070245A (zh) * 2018-01-23 2019-07-30 吉旗物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驾驶数据的司机评分排名方法
CN112629880A (zh) * 2020-12-10 2021-04-0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测试工况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6373A (zh) * 2021-01-14 2021-05-2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节能驾驶引导方法及系统
CN113470214A (zh) * 2021-06-11 2021-10-01 深圳市前海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载信息处理系统
CN113626118A (zh) * 2021-07-30 2021-11-09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能耗实时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640947A (zh) * 2022-12-26 2023-01-24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车机功能评价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86570A (zh) * 2023-02-27 2023-05-30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不同交通场景的生态驾驶评估方法
CN117109934A (zh) * 2023-06-07 2023-11-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耗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0559A (ja) * 2002-09-09 2004-04-02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US8073263B2 (en) * 2006-07-31 2011-12-06 Ricoh Co., Ltd. Multi-classifier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for MMR-based image recognition
CN103871242A (zh) * 2014-04-01 2014-06-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驾驶行为综合评价系统与方法
CN105109490A (zh) * 2015-09-22 2015-12-02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车辆急转弯的方法
CN106203735A (zh) * 2016-07-27 2016-12-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测算方法
CN106529599A (zh) * 2016-11-11 2017-03-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事件的驾驶员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0559A (ja) * 2002-09-09 2004-04-02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制御装置
US8073263B2 (en) * 2006-07-31 2011-12-06 Ricoh Co., Ltd. Multi-classifier selection and monitoring for MMR-based image recognition
CN103871242A (zh) * 2014-04-01 2014-06-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驾驶行为综合评价系统与方法
CN105109490A (zh) * 2015-09-22 2015-12-02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判断车辆急转弯的方法
CN106203735A (zh) * 2016-07-27 2016-12-07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测算方法
CN106529599A (zh) * 2016-11-11 2017-03-22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面向事件的驾驶员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0245A (zh) * 2018-01-23 2019-07-30 吉旗物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驾驶数据的司机评分排名方法
CN108647836B (zh) * 2018-06-06 2021-11-12 哈尔滨思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节能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8647836A (zh) * 2018-06-06 2018-10-12 哈尔滨思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节能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8909719A (zh) * 2018-07-27 2018-11-30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驾驶习惯识别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711691A (zh) * 2018-12-17 2019-05-03 长安大学 一种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驾驶风格评价方法
CN109552338A (zh) * 2018-12-19 2019-04-02 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9552338B (zh) * 2018-12-19 2020-04-07 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汽车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2629880A (zh) * 2020-12-10 2021-04-09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测试工况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66373A (zh) * 2021-01-14 2021-05-2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节能驾驶引导方法及系统
CN113470214A (zh) * 2021-06-11 2021-10-01 深圳市前海链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载信息处理系统
CN113626118A (zh) * 2021-07-30 2021-11-09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能耗实时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3626118B (zh) * 2021-07-30 2023-07-25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能耗实时显示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5640947A (zh) * 2022-12-26 2023-01-24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车机功能评价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186570A (zh) * 2023-02-27 2023-05-30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不同交通场景的生态驾驶评估方法
CN116186570B (zh) * 2023-02-27 2024-03-12 东南大学 一种考虑不同交通场景的生态驾驶评估方法
CN117109934A (zh) * 2023-06-07 2023-11-24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能耗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3423B (zh) 2020-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3423B (zh) 一种轻型机动车生态驾驶行为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08682149B (zh) 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的公路事故黑点路段线形致因分析方法
CN106203735B (zh) 一种机动车驾驶员驾驶行为能耗特征测算方法
Treiber et al. How much does traffic congestion increase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 Applying a fuel consumption model to the NGSIM trajectory data
CN109552338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8647836B (zh) 一种驾驶员节能评价方法和系统
CN106529599A (zh) 一种面向事件的驾驶员生态驾驶行为评估方法
CN108596208A (zh) 一种用于全工况道路的车辆驾驶循环构建方法
CN111833480B (zh) 驾驶行为检测方法、装置和车辆
WO2019037325A1 (zh) 一种网联汽车队列的节能型稳定性运动控制方法
CN111459995B (zh) 一种基于驾驶数据的多模态车速预测方法
CN110395268B (zh) 一种基于前方道路信息的卡车经济驾驶提醒系统
CN111275974B (zh) 一种高速公路施工区动态限速推荐值计算方法
CN104765969A (zh) 驾驶行为分析方法
CN112508054B (zh) 一种驾驶模型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Yu et 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multi-dimensional driving behaviors on link-level emissions based on a 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PEMS)
CN115221234A (zh) 一种基于动力总成数据对用户进行画像的方法及系统
CN107563424B (zh) 一种轻型机动车最优生态驾驶行为参数的确定方法
Zhang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eco-driving behavior based-on speed-specific vehicle-specific power distributions
Liu et al.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a driver’s driving speed selection in low illumination
d'Agostino et al. Learning-based driving events classification
CN108791300B (zh) 一种智能化程度高的驾驶系统
Haque et al. Review of Driving Behavior Towards Fuel Consumption and Road Safety
CA2989909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driving behaviour of a vehicle operator with a motor vehicle
KR20200072268A (ko) 차량 운행 패턴 결정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