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8092B -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8092B
CN107548092B CN201710660621.6A CN201710660621A CN107548092B CN 107548092 B CN107548092 B CN 107548092B CN 201710660621 A CN201710660621 A CN 201710660621A CN 107548092 B CN107548092 B CN 1075480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time
preset
convers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606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8092A (zh
Inventor
杜光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glu IoT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606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80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80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80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80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80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第一数据,记录接收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基站接收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基站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的结束时刻;中转站预处理后的第一数据对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发送给客户端。还涉及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器、基站、中转站、客户端。通过本发明对被延迟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这样减少对接收下次的数据的延迟影响,在中转站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进一步地减少延迟的影响,大大降低了数据延迟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数据传输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线传输,特别地,基于帧的无线协议,诸如WiMAX等等已经显著地比有线网更加延迟。除了与从BTS到CO站点的距离成比例的“光速”延迟之外,具有2.5ms、4ms、5ms、7.5ms、10ms和20ms帧大小的WiMAX 网络通常增加延迟,该延迟对于单个无线路径片段大约是1.25至1.75帧。大多数网络延迟都是由于数据在各节点关口的转换不及时或者各基站的收发不及时,当其中一些数据发送延迟的时候,其他的数据同样会被延迟或,造成的数据大量被延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设数据阈值内,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S2,若是,则基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S3,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所述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
S4,所述中转站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先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当接收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若接收所使用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那么表明此时的数据已经被延迟了,需要对这些延迟的数据进行矫正处理,避免会继续对接收下次的数据也造成延迟,另外还需要在中转站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进一步地降低了数据延迟的概率,也减少了数据延迟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S4中还包括: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所述中转站按照一定比值提高所述转换器的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的转换速率,得到转换数据。
上述进一步地有益效果:通过按照一定比值提高转换器的转换速率,这样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内加大对数据的转换量,缩短转换的时间,从而间接减少延迟的时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基站、中转站、客户端;
所述服务器,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在预设数据阈值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所述中转站,用于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
并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系统,先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当接收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若接收所使用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那么表明此时的数据已经被延迟了,需要对这些延迟的数据进行矫正处理,避免会继续对接收下次的数据也造成延迟,另外还需要在中转站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进一步地降低了数据延迟的概率,也减少了数据延迟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按照一定比值提高所述转换器的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的转换速率,得到转换数据。
上述进一步地有益效果:通过按照一定比值提高转换器的转换速率,这样可以在设定的时间内加大对数据的转换量,缩短转换的时间,从而间接减少延迟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3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局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6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数据矫正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切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1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设数据阈值内,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S2,若是,则基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S3,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所述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
S4,所述中转站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1步骤S1中是先开始设定一个数据阈值,其中这个数据阈值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接收的数据最大量,比如: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接收的最大数据量是10G,也是这个基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整处理的数据最大量为10G,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时也记录在接收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比如:接收第一帧的数据是时间8:00,当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也即是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10G时,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这时候的时间段是否为10分钟,若是8:15,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8:07,则基站接收 10G数据的时间是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1步骤S2中是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15,那么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基站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是将接收的数据将其平均分成N等分,如图5所示,比如:若是接收到的是10G,将这10G 分成10等分,也即是说明这10等份,每等份的数量是1G,在按照这时间顺序将其排序并标记序号,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1号,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30为2号,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 04:00为3号,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4号,第五份1G 时间是8:06:00-8:07:00为5号,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6号,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7号,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8号,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 9号,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10号。按照使用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排序,若是使用的时间相同,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他们的时间相同,那么第一份的时间在前面,所以将第一份排在前面,然后在重新标记,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A,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为B,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C,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D,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 02:30为E,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F,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G,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H,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I,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J。这些重新排序后的数据,按照使用的时间大小发送给中转站,比如:按照顺序时间A标记的先发送直到最后J发送完毕。
在本实施例1步骤S3中根据起始时刻8:00,结束时刻8:15:00以及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假设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是11分钟,而预设的转换时间是10分钟,那么中转站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被延迟了1分钟,所以还得考虑上次被延迟的1 分钟时间,也是就说明这次延时时间是16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这次的数据不被延迟,并且使得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能够连续。
在本实施例1步骤S4中根据延时时间16分钟,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先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当接收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若接收所使用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那么表明此时的数据已经被延迟了,需要对这些延迟的数据进行矫正处理,避免会继续对接收下次的数据也造成延迟,另外还需要在中转站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降低了数据延迟的概率,也减少了数据延迟造成的影响。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2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设数据阈值内,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S2,若是,则基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S3,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所述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
S4,所述中转站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2步骤S1中是先开始设定一个数据阈值,其中这个数据阈值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接收的数据最大量,比如: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接收的最大数据量是10G,也是这个基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整处理的数据最大量为10G,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时也记录在接收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比如:接收第一帧数据是时间8:00,当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也即是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10G时,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这时候的时间段是否为10分钟,若是8:15,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8:07,则基站接收 10G数据的时间是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2步骤S2中是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15,那么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基站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是将接收的数据将其平均分成N等分,如图5所示,比如:若是接收到的是10G,将这10G 分成10等分,也即是说明这10等份,每等份的数量是1G,在按照这时间顺序将其排序并标记序号,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1号,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30为2号,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 04:00为3号,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4号,第五份1G 时间是8:06:00-8:07:00为5号,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6号,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7号,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8号,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 9号,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10号。按照使用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排序,若是使用的时间相同,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他们的时间相同,那么第一份的时间在前面,所以将第一份排在前面,然后在重新标记,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A,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为B,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C,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D,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 02:30为E,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F,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G,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H,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I,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J。这些重新排序后的数据,按照使用的时间大小发送给中转站,比如:按照顺序时间A标记的先发送直到最后J发送完毕。
在本实施例2步骤S3中根据起始时刻8:00,结束时刻8:15:00以及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假设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是11分钟,而预设的转换时间是10分钟,那么中转站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被延迟了1分钟,所以还得考虑上次被延迟的1 分钟时间,也是就说明这次延时时间是16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这次的数据不被延迟,并且使得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能够连续。
在本实施例2步骤S4中根据延时时间16分钟,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S2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则基站将所述第一数据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给所述中转站,其中,所述一段时间等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2中当判断出接收的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07时,那么说明这段时间内的数据是没有被延迟的,直接按照原来预设速度规则对这些10G的数据进行处理,由于前面接收时使用了 7分钟的时间,说明了其接收的速度比较快,那么需要延迟一段的时间才可以发送,避免上一次的数据在中转站内还没有被完全发送完毕而造成了数据的混乱,其中,所述一段时间等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差,也就是本实施例2中8:07:00与8:10:00的3分钟时间。
通过上述的方法,在当接收到数据的数据量等于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出基站接收数据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那么延迟一段时间在发送给中转站,这样避免了中转站还没有完成上一次的数据转换,造成数据之间的混乱,也会使得中转站的数据处理压力比较小,同时延迟一段时间的话,也可以使得数据能够被有序地处理完,并且不会出现数据的交互和错乱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S2中包括:所述基站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的同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以更新存储所述第一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2中当基站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也就是说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也即是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 01标号为A的发送给中转站时,在发出去的同时,此时的存储标记A的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空间是空缺的,那么也可以同时接收下一次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就会填补这个空缺的空间,以更新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相等,比如: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是1G/1分钟,那么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也是1G/1分钟。
通过上述的方法,当基站将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以便填补这个空缺位置,可以使得接收数据的连续性,同时也使得数据之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隔,保证了数据之间的紧密和有序。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转站记录上一次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其中,所述实际转换时间根据所述中转站记录的将所述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将所述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2中记录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比如: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时间是8:20:00,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是8:25:00,若是这两者的时间是符合标准的5分钟时间段,那么说明的延迟是被消除了,若是这两者的时间是6分钟,那么说明被延迟的时间还是没有被完全消除,此时的中转站会记录存在的时间差,会对下次的延迟进行进一步的加快转换。以便能够衔接上这次数据还存在的1分钟时间延迟。
通过上述的方法,记录的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当这两个的时间差符合标准时间差时,不需要对下次的数据的时间叠加这次延迟的时间进行调整,比如下次的存在时间延迟是3分钟,那么下次就直接调整3分钟的时间延迟,若是不符合标准时间差,比如:下次的时间延迟是4分钟,那么下次的调整就需要加上这次遗留下来的一分钟时间延时,也就是5分钟的时间延迟,中转站需要调整5分钟的时间延迟。这样可以使得时间的延迟被完整地消除,也降低了数据之间不连续的概率。
通过本实施例2的方法,在当接收到数据的数据量等于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出基站接收数据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那么延迟一段时间在发送给中转站,当基站将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接收的服务器发送的二帧数据以便填补这个空缺位置,这样避免了中转站还没有完成上一次的数据转换,造成数据之间的混乱,使得数据能够被有序地处理完,并且不会出现数据的交互和错乱的现象,也可以使得数据之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隔,保证了数据之间的紧密和有序。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3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设数据阈值内,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S2,若是,则基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S3,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所述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
S4,所述中转站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1步骤S1中是先开始设定一个数据阈值,其中这个数据阈值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接收的数据最大量,比如: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接收的最大数据量是10G,也是这个基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整处理的数据最大量为10G,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时也记录在接收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如图5所示,比如:接收第一帧的数据是时间8:00,当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也即是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10G时,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这时候的时间段是否为10分钟,若是8:15,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8: 07,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1步骤S2中是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15,那么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基站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是将接收的数据将其平均分成N等分,比如:若是接收到的是10G,将这10G分成10等分,也即是说明这10等份,每等份的数量是1G,在按照这时间顺序将其排序并标记序号,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1号,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30为2号,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3 号,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4号,第五份1G时间是8: 06:00-8:07:00为5号,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6号,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7号,第八份1G时间是8:10: 00-8:12:00为8号,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9号,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10号。按照使用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排序,若是使用的时间相同,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他们的时间相同,那么第一份的时间在前面,所以将第一份排在前面,然后在重新标记,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A,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 07:00为B,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C,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D,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30为E,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F,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 06:00为G,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H,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I,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J。这些重新排序后的数据,按照使用的时间大小发送给中转站,比如:按照顺序时间A标记的先发送直到最后J发送完毕。
在本实施例3步骤S3中根据起始时刻8:00,结束时刻8:15:00以及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假设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是11分钟,而预设的转换时间是10分钟,那么中转站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被延迟了1分钟,所以还得考虑上次被延迟的1 分钟时间,也是就说明这次延时时间是16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这次的数据不被延迟,并且使得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能够连续。
在本实施例3步骤S4中根据延时时间16分钟,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S4中包括:
S41,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所述中转站按照一定比值调用转换器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
S42,所述中转站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一定比值为调整前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与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的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3中根据基站接收的所述起始时刻与基站发送的所述结束时刻之差,所述中转站调整预设转换时间,比如:基站接收的起始时刻是8:00,基站发送的结束时刻是8:15:00,这两者之间的时间之差是15分钟,延迟了5分钟的时间,那么在基站的转换时间就必须缩短5分钟的时间,所以需要在原来预设转换的时间基础上缩短5分钟的时间,假如原来预设转换的时间是10分钟,那么现在的转换时间是5分钟,因此,所述中转站需要提高转换速率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这样才可以保证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不被延迟,其中,所述一定比值为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与调整前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的比值,比如:原来预设转换的时间是10分钟,现在调整后的转换的时间是5分钟,那么比值是10: 5为2,比值是2,所以中转站调用2倍的转换器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再将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通过上述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比值提高转换数据的速率,可以使得数据在预设转换时间内被转换完毕,避免在将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时被延迟,及大地消除了数据延迟的缺陷。
可选地,所S3中还包括: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所述中转站按照一定比值提高所述转换器的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的转换速率,得到转换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3中还可以通过提高每个转换器的转换速率来加快对数据的转换,而不是采用上述的使用2倍的转换器对数据进行转换。
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节约转换器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可以缩短转换的时间,从而间接减少延迟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S3中还包括:当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第一帧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第二帧数据往前移动到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存储空间,依次类推,直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也往前移动到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存储空间。
通过上述的方法,当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此时存储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位置是空缺,那么后面的数据往前移动到已经空缺的位置,方便后续接收服务器再次发送的数据,使得数据不会发生混乱,能够有规律完整的被发送出去。
实施例4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基站、中转站、客户端;
所述服务器,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在预设数据阈值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所述中转站,用于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4中是先开始设定一个数据阈值,其中这个数据阈值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接收的数据最大量,比如: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接收的最大数据量是10G,也是这个基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整处理的数据最大量为10G,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时也记录在接收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如图5所示,比如:接收第一帧数据是时间8:00,当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也即是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10G 时,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这时候的时间段是否为10分钟,若是8: 15,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8:07,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4中是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 15,那么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基站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是将接收的数据将其平均分成N等分,比如:若是接收到的是10G,将这10G分成10等分,也即是说明这10等份,每等份的数量是1G,在按照这时间顺序将其排序并标记序号,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1号,第二份1G的时间是 8:01-8:02:30为2号,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3号,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4号,第五份1G时间是8:06: 00-8:07:00为5号,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6号,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7号,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 12:00为8号,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9号,第十份1G 时间是8:13:00-8:15:00为10号。按照使用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排序,若是使用的时间相同,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他们的时间相同,那么第一份的时间在前面,所以将第一份排在前面,然后在重新标记,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A,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 00为B,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C,第九份1G时间是8: 12:00-8:13:00为D,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30为E,第三份 1G时间是8:02:30-8:04:00为F,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 00为G,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H,第八份1G时间是8: 10:00-8:12:00为I,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J。这些重新排序后的数据,按照使用的时间大小发送给中转站,比如:按照顺序时间A标记的先发送直到最后J发送完毕。
在本实施例4中根据起始时刻8:00,结束时刻8:15:00以及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假设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是11分钟,而预设的转换时间是10分钟,那么中转站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被延迟了1分钟,所以还得考虑上次被延迟的1分钟时间,也是就说明这次延时时间是16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这次的数据不被延迟,并且使得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能够连续。
在本实施例4中根据延时时间16分钟,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通过本实施例4的系统,先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当接收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若接收所使用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那么表明此时的数据已经被延迟了,需要对这些延迟的数据进行矫正处理,避免会继续对接收下次的数据也造成延迟,另外还需要在中转站对数据进行处理,这样降低了数据延迟的概率,也减少了数据延迟造成的影响。
实施例5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5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基站、中转站、客户端;
所述服务器,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在预设数据阈值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所述中转站,用于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5中是先开始设定一个数据阈值,其中这个数据阈值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接收的数据最大量,比如: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接收的最大数据量是10G,也是这个基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整处理的数据最大量为10G,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时也记录在接收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如图5所示,比如:接收第一帧的数据是时间8:00,当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也即是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10G 时,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这时候的时间段是否为10分钟,若是8: 15,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8:07,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5中是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 15,那么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基站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是将接收的数据将其平均分成N等分,如图5所示,比如:若是接收到的是10G,将这10G分成10 等分,也即是说明这10等份,每等份的数量是1G,在按照这时间顺序将其排序并标记序号,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1号,第二份1G 的时间是8:01-8:02:30为2号,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 为3号,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4号,第五份1G时间是 8:06:00-8:07:00为5号,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6号,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7号,第八份1G时间是8: 10:00-8:12:00为8号,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9号,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10号。按照使用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排序,若是使用的时间相同,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他们的时间相同,那么第一份的时间在前面,所以将第一份排在前面,然后在重新标记,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A,第五份1G时间是8: 06:00-8:07:00为B,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C,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D,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 30为E,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F,第四份1G时间是8: 04:00-8:06:00为G,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H,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I,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 00为J。这些重新排序后的数据,按照使用的时间大小发送给中转站,比如:按照顺序时间A标记的先发送直到最后J发送完毕。
在本实施例5中根据起始时刻8:00,结束时刻8:15:00以及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假设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是11分钟,而预设的转换时间是10分钟,那么中转站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被延迟了1分钟,所以还得考虑上次被延迟的1分钟时间,也是就说明这次延时时间是16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这次的数据不被延迟,并且使得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能够连续。
在本实施例5中根据延时时间16分钟,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基站,还用于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给所述中转站,其中,所述一段时间等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5中当判断出接收的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07时,那么说明这段时间内的数据是没有被延迟的,直接按照原来预设速度规则对这些10G的数据进行处理,由于前面接收时使用了 7分钟的时间,说明了其接收的速度比较快,那么需要延迟一段的时间才可以发送,避免上一次的数据在中转站内还没有被完全发送完毕而造成了数据的混乱,其中,所述一段时间等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差,也就是本实施例5中8:07:00与8:10:00的3分钟时间。
通过上述的系统,在当接收到数据的数据量等于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出基站接收数据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那么延迟一段时间在发送给中转站,这样避免了中转站还没有完成上一次的数据转换,造成数据之间的混乱,也会使得中转站的数据处理压力比较小,同时延迟一段时间的话,也可以使得数据能够被有序地处理完,并且不会出现数据的交互和错乱的现象。
可选地,所述基站,还用于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的同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以更新存储所述第一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5中当基站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也就是说将处理后的第一数据也即是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 01标号为A的发送给中转站时,在发出去的同时,此时的存储标记A的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空间是空缺的,那么也可以同时接收下一次的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就会填补这个空缺的空间,以更新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相等,比如: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是1G/1分钟,那么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也是1G/1分钟。
通过上述的方法,当基站将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以便填补这个空缺位置,可以使得接收数据的连续性,同时也使得数据之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隔,保证了数据之间的紧密和有序。
可选地,所述中转站,还用于记录上一次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其中,所述实际转换时间根据所述中转站记录的将所述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将所述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5中记录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比如: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时间是8:20:00,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是8:25:00,若是这两者的时间是符合标准的5分钟时间段,那么说明的延迟是被消除了,若是这两者的时间是6分钟,那么说明被延迟的时间还是没有被完全消除,此时的中转站会记录存在的时间差,会对下次的延迟进行进一步的加快转换。以便能够衔接上这次数据还存在的1分钟时间延迟。
通过上述的系统,记录的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当这两个的时间差符合标准时间差时,不需要对下次的数据的时间叠加这次延迟的时间进行调整,比如下次的存在时间延迟是3分钟,那么下次就直接调整3分钟的时间延迟,若是不符合标准时间差,比如:下次的时间延迟是4分钟,那么下次的调整就需要加上这次遗留下来的一分钟时间延时,也就是5分钟的时间延迟,中转站需要调整5分钟的时间延迟。这样可以使得时间的延迟被完整地消除,也降低了数据之间不连续的概率。
通过本实施例5的系统,在当接收到数据的数据量等于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出基站接收数据的时间小于预设时间阈值,那么延迟一段时间在发送给中转站,当基站将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接收的服务器发送的二帧数据以便填补这个空缺位置,这样避免了中转站还没有完成上一次的数据转换,造成数据之间的混乱,使得数据能够被有序地处理完,并且不会出现数据的交互和错乱的现象,也可以使得数据之间不会出现太大的间隔,保证了数据之间的紧密和有序。
实施例6
如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6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基站、中转站、客户端;
所述服务器,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在预设数据阈值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所述中转站,用于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和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6中是先开始设定一个数据阈值,其中这个数据阈值是指,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所接收的数据最大量,比如:在10分钟的时间之内接收的最大数据量是10G,也是这个基站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能够完整处理的数据最大量为10G,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时也记录在接收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比如:接收第一帧的数据是时间8:00,当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也即是接收到的数据量等于10G时,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这时候的时间段是否为10分钟,若是8:15,则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若是8:07,则基站接收10G 数据的时间是小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实施例6中是判断接收到数据量为10G时,接收使用的时间是8: 15,那么基站接收10G数据的时间是大于预设时间阈值,当时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基站对所述数据进行预处理,其中预处理,是将接收的数据将其平均分成N等分,如图5所示,比如:若是接收到的是10G,将这10G分成10 等分,也即是说明这10等份,每等份的数量是1G,在按照这时间顺序将其排序并标记序号,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1号,第二份1G 的时间是8:01-8:02:30为2号,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 为3号,第四份1G时间是8:04:00-8:06:00为4号,第五份1G时间是 8:06:00-8:07:00为5号,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6号,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7号,第八份1G时间是8: 10:00-8:12:00为8号,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9号,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00为10号。按照使用的时间长短对其进行排序,若是使用的时间相同,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序,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他们的时间相同,那么第一份的时间在前面,所以将第一份排在前面,然后在重新标记,比如:第一份1G的时间是8:00-8:01为A,第五份1G时间是8:06:00-8:07:00为B,第七份1G时间是8:09:00-8:10:00为C,第九份1G时间是8:12:00-8:13:00为D,第二份1G的时间是8:01-8:02: 30为E,第三份1G时间是8:02:30-8:04:00为F,第四份1G时间是8: 04:00-8:06:00为G,第六份1G时间是8:07:00-8:09:00为H,第八份1G时间是8:10:00-8:12:00为I,第十份1G时间是8:13:00-8:15: 00为J。这些重新排序后的数据,按照使用的时间大小发送给中转站,比如:按照顺序时间A标记的先发送直到最后J发送完毕。
在本实施例6中根据起始时刻8:00,结束时刻8:15:00以及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假设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是11分钟,而预设的转换时间是10分钟,那么中转站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被延迟了1分钟,所以还得考虑上次被延迟的1分钟时间,也是就说明这次延时时间是16分钟,这样才可以保证这次的数据不被延迟,并且使得发送给客户端的数据能够连续。
在本实施例6中根据延时时间16分钟,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中转站包括:转换单元、发送单元;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按照一定比值调用转换器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一定比值为调整前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与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的比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6中根据基站接收的所述起始时刻与基站发送的所述结束时刻之差,所述中转站调整预设转换时间,比如:基站接收的起始时刻是8:00,基站发送的结束时刻是8:15:00,这两者之间的时间之差是15分钟,延迟了5分钟的时间,那么在基站的转换时间就必须缩短5分钟的时间,所以需要在原来预设转换的时间基础上缩短5分钟的时间,假如原来预设转换的时间是10分钟,那么现在的转换时间是5分钟,因此,所述中转站需要提高转换速率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这样才可以保证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不被延迟,其中,所述一定比值为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与调整前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的比值,比如:原来预设转换的时间是10分钟,现在调整后的转换的时间是5分钟,那么比值是10: 5为2,比值是2,所以中转站调用2倍的转换器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再将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通过上述的系统,按照一定的比值提高转换数据的速率,可以使得数据在预设转换时间内被转换完毕,避免在将数据发送给客户端时被延迟,及大地消除了数据延迟的缺陷。
可选地,所述转换单元,还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按照一定比值提高所述转换器的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的转换速率,得到转换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6中还可以通过提高每个转换器的转换速率来加快对数据的转换,而不是采用上述的使用2倍的转换器对数据进行转换。
通过上述的系统,可以节约转换器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可以缩短转换的时间,从而间接减少延迟的时间。
可选地,所述基站,还用于当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第一帧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第二帧数据往前移动到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存储空间,依次类推,直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也往前移动到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存储空间。
通过上述的系统,当发送所述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中转站时,此时存储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位置是空缺,那么后面的数据往前移动到已经空缺的位置,方便后续接收服务器再次发送的数据,使得数据不会发生混乱,能够有规律完整的被发送出去。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 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预设数据阈值内,基站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S2,若是,则基站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S3,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预设的转换时间和所述中转站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当前的延时时间;
S4,所述中转站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还包括:
当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不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则基站将所述第一数据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给所述中转站,其中,所述一段时间等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包括:
所述基站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的同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以更新存储所述第一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中转站记录上一次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其中,所述实际转换时间根据所述中转站记录的将所述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将所述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包括:
S41,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所述中转站按照一定比值调用转换器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
S42,所述中转站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一定比值为调整前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与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的比值。
6.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基站、中转站、客户端;
所述服务器,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第一数据;
所述基站,用于在预设数据阈值内,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同时记录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第一帧数据的起始时刻,且当接收到第一数据的数据量等于所述预设数据阈值时,判断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且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是否大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同时记录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所述中转站的结束时刻;
所述中转站,用于根据所述起始时刻、所述结束时刻、预设的转换时间和记录的上一次对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确定所述第一数据的当前的延时时间;并根据所述延时时间调整预设转换时间,同时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并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当接收所述数据的时间小于或者等于预设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给所述中转站,其中,所述一段时间等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时间与所述预设时间阈值之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用于将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中转站的同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数据,以更新存储所述第一数据的存储空间,其中,发送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的速率与接收所述第二数据的速率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站,还用于记录上一次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时的实际转换时间,其中,所述实际转换时间根据所述中转站记录的将所述转换数据的第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起始时刻以及将所述转换数据的最后一帧数据发送给客户端的结束时刻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站包括:转换单元、发送单元;
所述转换单元,用于根据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按照一定比值调用转换器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转换,得到转换数据;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转换数据发送给客户端;
其中,所述一定比值为调整前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与调整后的所述预设转换时间的比值。
CN201710660621.6A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5480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0621.6A CN107548092B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60621.6A CN107548092B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8092A CN107548092A (zh) 2018-01-05
CN107548092B true CN107548092B (zh) 2021-01-26

Family

ID=60971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60621.6A Active CN107548092B (zh) 2017-08-04 2017-08-04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80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6592B (zh) * 2019-05-17 2021-05-28 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虚拟时间轴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319A (zh) * 2011-08-17 2012-02-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2947829A (zh) * 2010-06-18 2013-0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3109491A (zh) * 2010-09-15 2013-05-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延迟检测方法
WO2013097754A1 (zh) * 2011-12-29 2013-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口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795597A (zh) * 2014-03-03 2014-05-14 西南大学 ZigBee网络控制系统及其网络诱导延时计算方法
CN103873828A (zh) * 2014-03-11 2014-06-18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实况流送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279239A (zh) * 2015-09-28 2016-01-2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元数据处理延时统计方法
US9311207B1 (en) * 2013-09-12 2016-04-12 Emc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system optimizations in a multi-tiered environment
CN105653551A (zh) * 2014-11-14 2016-06-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数据更新和统计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41775A (zh) * 2015-07-10 2017-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453665A (zh) * 2016-12-16 2017-02-2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缓存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07070806A (zh) * 2017-04-14 2017-08-18 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47829A (zh) * 2010-06-18 2013-02-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3109491A (zh) * 2010-09-15 2013-05-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延迟检测方法
CN102355319A (zh) * 2011-08-17 2012-02-15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WO2013097754A1 (zh) * 2011-12-29 2013-07-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口数据同步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9311207B1 (en) * 2013-09-12 2016-04-12 Emc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system optimizations in a multi-tiered environment
CN103795597A (zh) * 2014-03-03 2014-05-14 西南大学 ZigBee网络控制系统及其网络诱导延时计算方法
CN103873828A (zh) * 2014-03-11 2014-06-18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实况流送显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53551A (zh) * 2014-11-14 2016-06-08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分布式系统中数据更新和统计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6341775A (zh) * 2015-07-10 2017-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279239A (zh) * 2015-09-28 2016-01-27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文件系统元数据处理延时统计方法
CN106453665A (zh) * 2016-12-16 2017-02-22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分布式缓存系统的数据缓存方法、服务器和系统
CN107070806A (zh) * 2017-04-14 2017-08-18 武汉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8092A (zh)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18067B1 (en) A media user client, a media user agent and respective methods performed thereby for providing media from a media server to the media user client
CN107637125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管理缓冲器的方法和装置
US20150249845A1 (en) Live video broadcasting from a mobile device
EP2717536A1 (en) Processing method, distribution server, client and system for streaming media
CN114584833B (zh) 音视频的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50009814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network system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congestion
WO201410033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jitter buffer
KR20180067646A (ko) 링크 결정 방법 및 결정 디바이스
CN114520891B (zh) 一种基于多个前端视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EP4167609A1 (en) Traffic charging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3294037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concurrent processing ability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JP2017504995A5 (zh)
CN101803444A (zh)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服务等级(gos)区分
US2015035837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streaming media data transmission
US20150095447A1 (en) Serving method of cache server, cache server, and system
CN107548092B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延迟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501066A (zh) 视频流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812552B2 (en) VoLT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thereof
EP3476130B1 (en) Mobile video optimization
CN107295667B (zh) 一种接入资源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5490964B (zh) 一种服务质量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004132B (zh) 一种视频同步播放方法及装置
CN111200562B (zh) 导流方法、静态父节点、边缘节点以及cdn网络
US1014224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buffer status of user equipment
EP4376376A1 (en) Network queue congestion feedback for a distributed real-time appl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