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44133A -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44133A
CN107544133A CN201610466104.0A CN201610466104A CN107544133A CN 107544133 A CN107544133 A CN 107544133A CN 201610466104 A CN201610466104 A CN 201610466104A CN 107544133 A CN107544133 A CN 1075441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nector holder
docking
interface channel
connector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61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44133B (zh
Inventor
陈杰
詹涵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ohua endoscop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HUA PHOTOELECTRIC ENDOSCOPE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HUA PHOTOELECTRIC ENDOSCOPE Co Ltd SHANGHAI filed Critical AOHUA PHOTOELECTRIC ENDOSCOPE Co Ltd SHANGHAI
Priority to CN2016104661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441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441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441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本方案中的连接器头,其内的收容腔内沿连接方向容纳有多个连接元件,壳体上与连接器座相对的前端面上设置多个连接通道,多个连接通道分别与收容腔相连通,每个连接通道内分别安置有相应的连接元件;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为与连接器座配合进行自对准连接的自准结构。而连接器座中的接收腔与连接器头配合,容连接器头插入;接收腔内容纳多个对接通道,每个对接通道内穿设有对应的接元件贯穿,并与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上的对应的连接通道对接;至少一个对接通道为与连接器头配合进行自对准连接的自准结构。据此构成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本方案可实现盲插,对准精度高。

Description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内窥镜中的连接器、连接器插座、连接器连接系统以及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电子内窥镜中,其通过装在内窥镜先端部的电荷耦合器件CCD,将体腔粘膜反射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再经电缆传送至图像处理器,经图像处理器在显示器上重现图像。采用电缆传送图像存在传输速率低、损耗大、容量小等缺点,不利于海量数据的高速低损耗实时传输。
为了改进这一缺点,已有部分文献公开将光通信应用在内窥镜以实现高速实时传输。但是光通信传输图像数据对于两个光纤端口之间的对准性要求较高,若发生错位、歪斜等情况,则会导致较大的耦合损耗,从而不利于高速实时传输数据。并且,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内窥镜用连接器需要频繁插拔,如何在插入后准确地实现光纤端口之间的对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的内窥镜并未解决上述问题。
此外,在以往的内窥镜中,内窥镜包括插入部、与该插入部连接的操作部、与该操作部连接的通用电缆、两端分别与通用电缆以及外部设备(光源装置、图像处理器)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内窥镜连接器通过光导连接部与光源装置连接,从光导连接部侧面分支出导出部,该导出部通过电缆与图像处理器连接,其可从光导连接部上拆卸下来。在装载、运输时,都需要将导出部拆卸下来便于节省空间地放置,而在使用时则需先连接光导连接部至光源装置,再将导出部通过电缆与图像处理器连接,对操作者来说连接作业较为复杂,连接线也会对光源装置或图像处理器面板遮挡。并且,以往内窥镜装置的电连接属于有线电连接,导出部通过电缆与图像处理器连接,清洗时为免发生漏电或进水受潮,需加盖防水密封盖,由此可能降低系统安全性,也容易导致电磁兼容性不符合标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内窥镜光通信技术在光纤对准精度上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精度光纤对准的连接器头以及与其配合的连接器座。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该连接器头和连接器座形成的连接系统。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采用该连接器座的光源装置和采用该连接器头的内窥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方案1:连接器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其壳体内部的收容腔,该收容腔沿连接器头的连接方向设置,所述收容腔内沿连接方向容纳有多个连接元件,所述壳体上与连接器座相对的前端面上设置多个连接通道,多个连接通道分别与收容腔相连通,每个连接通道内分别安置有相应的连接元件;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与连接器座配合进行自准对接。
优选的,多个连接通道中的一个连接通道配置成沿连接方向可接收设置于连接器座中突出部的内凹结构,其余连接通道上则设置有面向收容腔的密封件。
优选的,多个连接通道之间并列分布。
优选的,进行自准对接的连接通道顶端突出壳体前端面,突出部整体呈圆台形。
优选的,进行自准对接的连接通道的顶端内凹,内凹部整体呈圆台形。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被卡合部。
方案2:连接器座,包括连接器座壳体和设置于连接器座壳体内部的接收腔,所述接收腔与连接器头配合,容连接器头插入;该接收腔内容纳多个对接通道,每个对接通道内穿设有对应的对接元件,并与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上的对应的连接通道对接;至少一个对接通道与连接器头配合进行自准对接。
优选的,多个对接通道中一个对接通道相对其余对接通道突出设置,并可插设于设置有内凹部的连接通道中。
优选的,进行自准对接的对接通道的顶端为用于自对准连接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整体呈圆台形。
优选的,进行自准对接的对接通道的顶端为用于自对准连接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整体呈圆台形
优选的,进行自准对接的对接通道通过弹性体可移动的安置在连接器座壳体内部内,并在弹性体的作用下沿自准连接方向移动,在与相应的连接通道对准配合时,对相应的连接通道形成压力。
优选的,所述接收腔内还设置有与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相配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可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在卡合位置时,固定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在非卡合位置时,脱离连接器头。
优选的,所述卡合部包括用于卡合的卡合件、旋转连接机构以及预紧部件,所述卡合件通过旋转连接机构可转动的安置在连接器座壳体上,所述预紧部件安置在旋转连接机构上,并驱动连接卡合件,驱动卡合件转向连接器座壳体,并保持压紧连接器座壳体。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座壳体上还设置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与卡合部配合,驱动卡合部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
优选的,所述施力部件包括穿设在卡合件自由端的连接杆、设置在接收腔开口上方的按压部件、推动所述连接杆的推动件、用于使推动件复位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推动件和连接器座壳体,所述推动件顶端与按压部件连接,尾端与连接器座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靠近穿设在卡合部中连接杆的一侧面形成为从其尾端向顶端方向逐渐缩径的驱动面,所述推动件可在驱动面不与连接杆抵接的位置和驱动面与连接杆抵接以推动所述卡合部移动的位置之间移动。
方案3: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头和连接器座,所述连接器头整体安插在连接器座中,并自准对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器头整体安插在连接器座中时自动卡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系统中还设置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无线供电系统包括用以感应电流的充电线圈和供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设置在连接器头中收容腔的腔壁上;所述供电线圈设置在连接器座壳体上与插入的连接器头收容腔内的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充电线圈远离收容腔腔壁的一侧表面贴合有隔磁片。
方案4:光源装置,所述光源装置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座,所述连接器座嵌设在光源装置中。
方案5:内窥镜,所述内窥镜中包括上述的连接器头,所述内窥镜中的操作部与连接器头连接。
据此构成的内窥镜与光源装置之间的连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可实现盲插,对准精度高;同时通过内插和自扣的结构,保证对准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基于本连接结构,可实现光纤通信端口间的精准对准,通过光纤传输图像数据可实现快速实时传输;且据此形成的光纤传输结构简单、容易对准,不会发生偏移。
(3)操作者通过一次作业就能实现光电连接,操作简单易实现。
(4)无线连接使得光源装置、图像处理器面板不被遮挡,方便操作者使用面板。
(5)整个连接结构实现全密封,同时实现防水和光传导。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中的内窥镜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中连接系统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例中连接系统位于非卡合位置时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例中连接系统位于卡合位置时的轴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例中连接器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例中连接器连接系统中激光准直器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实例中涉及到的内窥镜系统,其主要包括内窥镜1、光源装置2、连接系统3以及图像处理器4。
在内窥镜1中,在插入部11的基端侧设置有操作部12,从操作部12延伸至通用电缆13的伸出端上设置有内窥镜连接器头10。
而内窥镜连接器头10和设置在光源装置2前表面的连接器座20构成连接系统3.该内窥镜连接器头10可与连接器座20自由连接。
图像处理器4经由未图示的连接线缆与光源装置2在背面侧电连接。
在该内窥镜系统中,通过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的配合,实现内窥镜1与光源装置2之间连通(如光通信连通)。因此,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可靠配合,是整个内窥镜系统进行可靠性、稳定工作的基础。再者,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需要经常性的插拔,故两者之间的可靠性配合尤为重要。
以下通过一些实例具体说明本方案的实现过程。
实例一
本实例提供一种连接器头,如图2-4所示,本内窥镜连接器头10整体扁平状,横截面呈长圆形。在结构上本内窥镜连接器头10具有连接器壳体100以及形成于该连接器壳体内部的收容腔101。
该收容腔101沿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连接方向(或插入方向)形成。该收容腔101的后端与通用电缆13相连通,收容腔101的内部容置有多个从通用电缆13延伸出的连接元件102。这些连接元件102包括但不限于传送图像信号的激光光纤102d、传送控制接收信号的红外光纤102c、照明光纤102b、送气送水管路102a。
同时连接器壳体100中在与连接器座20相对的前端面上设置多个连接通道103,这些连接通道103与连接器壳体100中的收容腔101相互连通,相互之间优选沿收容腔10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即并列设置)。
同时,连接通道103的具体数量与连接元件102的数量相对应,每个连接元件102贯穿对应的连接通道103并固定在其上。
对于连接元件102,本实例中的连接通道103包括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照明光纤连接通道103b、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
对于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为了实现对送气送水连接元件102a的有效送气,提高送气过程的密封性,并且提高插入性,该连接通道103a配置成内凹结构,其能够在内窥镜连接器10的连接方向上接收设置在连接器座20中的送气突出部,即连接元件102a仅部分固定在连接通道103a中,具体为连接元件102a的顶端通过密封圈固定在连接通道103a的底部。
这样在连接时,连接器座2的送气突出部203a(参见图4)插入到连接通道103a中,从而与连接元件102a对接。而连接元件102a上套设密封圈,将密封圈压紧在连接元件102a与连接通道103a之间。
在不与连接器座2连接时,连接元件102a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清洗过程本就需向连接元件102a的管路通水以清洗,因此,不需设置防水设计。
除了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外,其余连接通道103上则设置面向收容腔101的透明密封部104。
其余连接通道103上均连接光纤,比如接收照明光的光纤102b、用于控制内窥镜的光纤102c或者用于传导图像信号的激光光纤102d。因此,在其对应的连接通道103上设置透明密封部104,如此可封闭连接通道,达到防水目的,另一方面还不会影响光传输。
此外,由于激光光纤、红外光纤易受干扰从而导致信号传输的不稳定,因此连接通道103并行排列时,排列顺序优选为:照明光纤连接通道103b、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通过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的设置位置将照明光纤连接通道103b与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隔开,可以有效的避免照明灯发出的光对红外光纤连接元件、激光光纤连接元件造成影响。
更优选地,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采用部分(顶端)突出于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面设置,且为了提高插入性和提高插入后对接的精度,突出部分的外周面优选呈去顶锥形(即圆台形),由此可与连接器座20上对应的对接通道配合,形成自对准连接结构,这样既保证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对接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对接的精度。
另外,作为替换方案,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可采用顶端内凹于连接器壳体1的前端面设置,同样的该内凹部分优选呈去顶锥形(即圆台形),由此可与连接器座20上对应的对接通道配合,形成自对准连接结构。
对于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和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的连接顺序可不作限定,根据需要而定。
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在连接器1前端面的两侧边向外形成被卡合部105。该被卡合部105为凸块,但并不限于此。
基于该被卡合部105,在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连接时,被卡合部105与设置在连接器座20中的卡合部205配合,实现自动卡合。
实例二连接器座
如图3-5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与实例1中连接器头10相配合的连接器座20。该连接器座20可设置在光源装置2上,但也可不局限于此,如可设置在图像光源一体机上。
该连接器座20在结构上主要包括连接器座壳体201和由连接器座壳体201限定的接收腔202。
该接收腔202对应于连接器头10,横截面呈对应于连接器头10的长圆形,且大小正好容连接器头10主体部分插入。
该接收腔202内容纳多个对接通道203,每个对接通道203中容纳对应的对接元件204,并且每个对接通道203分别与连接器头10前端面的连接通道103相对应,在连接器头10插入接收腔202时,实现一一对应的对接。
在本实例中对接通道203主要包括对接通道203a、对接通道203b、对接通道203c以及对接通道203d。
其中对接通道203a相对于其余对接通道203突出设置,并且其可插设于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中,实现内部的对接元件与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中的送气送水管路102a对接,从而实现送气。
同时对应于连接器头10上的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本连接器座20中的对接通道203c和对接通道203d采用顶端内凹的设置,该内凹部分优选呈去顶锥形(即圆台形),由此与连接器头10中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上的呈去顶锥形(即圆台形)的突出部配合,形成自准对接结构。
同样的,作为替换方案,连接器座20中的对接通道203c和对接通道203d顶端可采用部分(顶端)突出的设置,且为了提高插入性和提高插入后对接的精度,突出部分的外周面优选呈去顶锥形(即圆台形)。由此可与连接器头10中红外光纤连接通道103c、激光光纤连接通道103d上的呈去顶锥形(即圆台形)的内凹部配合,形成自准对接结构。
这样既保证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对接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内窥镜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之间对接的精度。
同样的,对于对接通道203c和对接通道203d的连接顺序可不作限定,根据需要而定。
在此基础上,在接收腔202内设置有与连接器头10中被卡合部105相配合的卡合部205,该卡合部205可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卡合位置时,连接器座20的卡合部205与连接器的被卡合部105卡合从而实现紧固连接;当处于非卡合位置时,连接器10可自由从连接器座20上分离。另外,卡合部205在卡合位置与非卡合位置之间的移动是通过一施力部件实现的,通过施力可使连接器10从连接器座20上分离。
本实例的卡合部205包括连接杆205a、与连接器10被卡合部105卡合的卡合面205b、固定于连接器座壳体201的旋转轴205c以及扭簧205d。
连接杆205a作为驱动件,穿设在卡合面205b中,用于与施力部件206配合,对卡合面205b进行驱动实现卡合部205可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
卡合面205b作为整个卡合部205的卡合件,用于与被卡合部105配合,实现卡合固定。该卡合面205b可延伸贯穿连接杆205a的周面,并与旋转轴205c可转动连接。
旋转轴205c作为旋转连接件,用于连接卡合面205b和连接器座壳体201。该旋转轴205c通过连接的连接座固定在连接器座壳体201上,而旋转轴205c可传动的穿设在连接座上,由此构成相应的旋转连接机构。
扭簧205d作为预紧部件,用于确保卡合面205b的卡合、释放。该扭簧205d主体套设在旋转轴205c上,该扭簧205d的一端固定于卡合面205b延伸至旋转轴205c的连接面上,另一端固定于连接器座壳体上201。由此通过该扭簧205d将驱动卡合件转向连接器座壳体,并保持压紧连接器座壳体。
为了有效控制卡合部205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本实例的施力部件206包括设置在接收腔202开口上方的按压部件206a、推动连接杆205a的推动环206b、用于使推动环复位的弹性部件206c。
其中,推动环206b作为整个施力部件206的推动件,用于与卡合部205中的连接杆205a配合,实现对卡合部205中的卡合面205b进行驱动,以克服扭簧205d的弹力,实现控制卡合部205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
该推动环206b的头端与按压部件206a连接,尾端与连接器座壳体201滑动连接。该滑动连接具体为在推动环206b的尾端设置连接通孔206d,该通孔内滑动连接有定位柱206e。
同时,该推动环206b在靠近卡合部中连接杆205a的一侧面作为驱动面,用于与连接杆205a配合,该推动环206b可在驱动面不与连接杆205a抵接的位置和驱动面与连接杆205a抵接且可以推动被卡合部205移动的位置间移动。优选地,推动环206b在靠近卡合部中连接杆205a的一侧面形成为从推动环206b的尾端向其头端方向逐渐缩径的锥形驱动面。由此通过控制推动环206b的径向移动来实现锥形驱动面与卡合部中连接杆205a之间驱动配合。
施力部件206中的弹性部件206c,其一端与推动环206b连接,另一端与连接器座壳体201固定连接。通过弹力使推动环复位。
基于上述方案构成的连接器座20能够与连接器头10实现高效、可靠的连接和脱离。
连接过程如下:连接器头10插入连接器座20中的接收腔202中,连接器座20中的对接通道203a插入送气送水管路连接通道103a,随着连接器头10的继续插入,被卡合部105先抵接卡合面205b与旋转轴205c连接的连接面,再与卡合面205b抵接,实现卡合固定。
脱离过程如下:当需要拔出连接器头10时,施力于按压部件206a,推动环206b在力的作用下沿定位柱206e滑动移动,在滑动移动过程中推动环206b的锥形驱动面推动连接杆205a向远离连接器座壳体201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卡合面205b脱离被卡合部105,此时连接器头10与连接器座20解锁,可自由从其中拔出,当连接器头10拔出后,卡合面205b在扭簧205d的作用下复位。
实例三
本实例提供一种用于向内窥镜供电的无线供电系统,与现有供电系统不同的是,本供电系统采用一触式连接、且无任何电气连接点暴露在外从而在清洗时不需做防水处理。
该供电系统包括设置在连接器头10中收容腔101的腔壁上的充电线圈106(参见图3)和设置在连接器座壳体201上的供电线圈207(参见图5)。
位于连接器头10中的充电线圈106与内窥镜操作部的电路板连接。
位于连接器座壳体201上的供电线圈207具体处于与收容腔101内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的。且该供电线圈207与光源装置的供电电路电连接。
由此构成的无线供电系统中,充电线圈106可与供电线圈207相互感应以传输电流。
此外,为了降低其他部件对线圈106的影响,在充电线圈106远离收容腔腔壁的一侧表面贴合隔磁片。
实例四
如图6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系统,用于辅助光纤传输图像数据,并能自适应的进行中心对准。
本实例的连接器连接系统具备实例1中的连接器头10、实例2中的连接器座20以及实例3中的无线供电系统。
在连接器头10中的连接通道103d中穿设有连接有激光光纤的激光准直器102d,而相对应的在连接器座20的对接通道203d中穿设有连接有激光光纤的激光准直器204d。
激光准直器102d、204d分别与连接通道103d以及对接通道203d之间分别设置第一弹性体111、211,该第一弹性体优选为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弹性均分使激光准直器悬浮在连接通道103d、对接通道203d的中心位置,以此确保两端激光准直器的同心度。同时激光准直器的轴向通过连接器10和连接器座20上的紧定螺钉固定。
另外,连接器座20中的对接通道203d通过第二弹性体212与连接器座连接,对接通道203d可在第二弹性体212的作用下沿连接方向移动。由此在与连接通道103d对准配合时,对连接通道103d形成压力,保证对接的可靠性。该第二弹性体212优选为弹簧。
为了实现连接通道103d与对接通道203d之间的紧密配合,连接通道103d与对接通道203d之间采用自准的连接结构。
具体的在连接通道103d的连接端设置突起部112,该突起部112优选为圆台形,对应的在对接通道203d的对接端设置与突起112配合的接收凹部213。该接收凹部213优选为圆台形。
这样在未对接时,对接通道203d整体上部分突出于连接器座20的端面;当连接通道103d插入时,圆台状的突起部112与圆台状的接收凹部213的安插配合,同时突起部112与凹部213相配合并推动对接通道203d压缩弹簧,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凹部213与突起112紧密配合,这样可保证对接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从而保证了两端激光准直器之间的垂直度。
优选替换方案,连接通道103d的连接端可设置成凹部,而对接通道203d的对接端可对应设置成突起部,配合方式相同。
本实例中,与实例一至三相同,连接通道103d与对接通道203d都是通过透明密封部实现密封性和光传导。此外,虽然在本实例的连接元件、对接元件具体为连接有激光光纤的激光准直器,也可不限于此,其他需要两端对接的连接元件、对接元件都可采用本实例。
有上述实例可知,据此构成的内窥镜与光源装置的连接方案,将具有如下优点:
(1)可实现盲插,对准精度高;
(2)通过光纤传输图像数据可实现快速实时传输,且光纤传输结构简单、容易对准,不会发生偏移;
(3)操作者通过一次作业就能实现光电连接,操作简单易实现;
(4)无线连接使得光源装置、图像处理器面板不被遮挡,方便操作者使用面板;
(5)连接器结构中除了送气孔未密封,其余均通过透明盖密封,同时实现防水和光传导,而送气孔的未密封设计也同时实现使用中的送水和清洗中的送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2)

1.连接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其壳体内部的收容腔,该收容腔沿连接器头的连接方向设置,所述收容腔内沿连接方向容纳有多个连接元件,所述壳体上与连接器座相对的前端面上设置多个连接通道,多个连接通道分别与收容腔相连通,每个连接通道内分别安置有相应的连接元件;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与连接器座配合进行自准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头,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通道中的一个连接通道配置成沿连接方向可接收设置于连接器座中突出部的内凹结构,其余连接通道上则设置有面向收容腔的密封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头,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通道之间并列分布,其中进行自准对接的连接通道的顶端突出壳体前端面,突出部整体呈圆台形或进行自准对接的连接通道的顶端内凹,内凹部整体呈圆台形;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被卡合部。
4.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座壳体和设置于连接器座壳体内部的接收腔,所述接收腔与连接器头配合,容连接器头插入;该接收腔内容纳多个对接通道,每个对接通道内穿设有对应的对接元件,并与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上的对应的连接通道对接;至少一个对接通道与连接器头配合进行自准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多个对接通道中一个对接通道相对其余对接通道突出设置,并可插设于设置有内凹部的连接通道中;
其中进行自准对接的对接通道的顶端为用于自对准连接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整体呈圆台形或进行自准对接的对接通道的顶端为用于自对准连接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整体呈圆台形;
其中进行自准对接的对接通道通过弹性体可移动的安置在连接器座壳体内部内,并在弹性体的作用下沿自准连接方向移动,在与相应的连接通道对准配合时,对相应的连接通道形成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腔内还设置有与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相配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可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在卡合位置时,固定插入接收腔内的连接器头,在非卡合位置时,脱离连接器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包括用于卡合的卡合件、旋转连接机构以及预紧部件,所述卡合件通过旋转连接机构可转动的安置在连接器座壳体上,所述预紧部件安置在旋转连接机构上,并驱动连接卡合件,驱动卡合件转向连接器座壳体,并保持压紧连接器座壳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器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座壳体上还设置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与卡合部配合,驱动卡合部在卡合位置和非卡合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施力部件包括穿设在卡合件自由端的连接杆、设置在接收腔开口上方的按压部件、推动所述连接杆的推动件、用于使推动件复位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连接推动件和连接器座壳体,所述推动件顶端与按压部件连接,尾端与连接器座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推动件靠近穿设在卡合部中连接杆的一侧面形成为从其尾端向顶端方向逐渐缩径的驱动面,所述推动件可在驱动面不与连接杆抵接的位置和驱动面与连接杆抵接以推动所述卡合部移动的位置之间移动。
9.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头和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座,所述连接器头整体安插在连接器座中,并自准对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系统中还设置无线供电系统,所述无线供电系统包括用以感应电流的充电线圈和供电线圈,所述充电线圈设置在连接器头中收容腔的腔壁上;所述供电线圈设置在连接器座壳体上与插入的连接器头收容腔内的充电线圈相对应的位置;所述充电线圈远离收容腔腔壁的一侧表面贴合有隔磁片。
11.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座。
12.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中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头,所述内窥镜中的操作部与连接器头连接。
CN201610466104.0A 2016-06-24 2016-06-24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Active CN1075441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6104.0A CN107544133B (zh) 2016-06-24 2016-06-24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6104.0A CN107544133B (zh) 2016-06-24 2016-06-24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4133A true CN107544133A (zh) 2018-01-05
CN107544133B CN107544133B (zh) 2021-07-09

Family

ID=6096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6104.0A Active CN107544133B (zh) 2016-06-24 2016-06-24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4413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8286A (zh) * 2019-03-08 2019-05-31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
CN110119025A (zh) * 2019-05-31 2019-08-13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传输接头、传输母座及内窥镜传输组件
CN110927954A (zh) * 2019-10-31 2020-03-27 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照明机构及便携式内窥镜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1414U (ja) * 1983-05-20 1984-12-0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接続装置
CN102007437A (zh) * 2008-04-28 2011-04-06 Adamant工业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用护套和光连接器
CN102791182A (zh) * 2010-03-16 2012-11-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连接器座、连接器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CN203524628U (zh) * 2012-10-09 2014-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纤的连接结构及内窥镜系统
CN204016241U (zh) * 2013-09-06 2014-12-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4939799A (zh) * 2014-03-27 2015-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以及电子内窥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1414U (ja) * 1983-05-20 1984-12-0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接続装置
CN102007437A (zh) * 2008-04-28 2011-04-06 Adamant工业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用护套和光连接器
CN102791182A (zh) * 2010-03-16 2012-11-21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连接器座、连接器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CN203524628U (zh) * 2012-10-09 2014-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纤的连接结构及内窥镜系统
CN204016241U (zh) * 2013-09-06 2014-12-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系统
CN104939799A (zh) * 2014-03-27 2015-09-3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电子内窥镜以及电子内窥镜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28286A (zh) * 2019-03-08 2019-05-31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
CN110119025A (zh) * 2019-05-31 2019-08-13 微创(上海)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传输接头、传输母座及内窥镜传输组件
CN110927954A (zh) * 2019-10-31 2020-03-27 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照明机构及便携式内窥镜
CN110927954B (zh) * 2019-10-31 2022-02-22 上海澳华内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窥镜照明机构及便携式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44133B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25601A1 (en) Endoscope Imaging Device
CN107544133A (zh) 连接器头、连接器座、连接系统、光源装置和内窥镜
CN101108117A (zh) 内窥镜
US20080111792A1 (en) Input device including wireless and wired modes
JP2004241361A (ja) デジタルビデオ信号伝送用インターフェースモジュール
CN105455766B (zh) 内窥镜用连接器及内窥镜
CN110247264B (zh) 连接器及利用连接器进行充电控制的方法
KR102257802B1 (ko) 커넥터 및 커넥터를 포함한 제2 전자 장치
US7609255B2 (en) Supplying power from a display device to a source using a standard DVI video cable
JP5265207B2 (ja) アダプタ装置及び医療機器システム
CN113164012A (zh) 用于扫描人体腔内的电源可适应设备
WO2011128610A1 (en) Video apparatus
CN109994281A (zh) 一种能兼容多接口的aoc线缆
KR20140077349A (ko) 휴대폰에 연결 가능한 유에스비 메모리
CN205646382U (zh) 一种数据线组件及充电器组件
CN209656937U (zh) 一种气密光纤转接器
CN216451458U (zh) 投屏适配装置及投屏系统
CN104238029B (zh) 光纤耦合连接器
CN210431604U (zh) 一种全面补光的监控摄像头
CN102393551B (zh) 防误插lc插头及包含该插头的lc连接器组件
CN104825117B (zh) 一种无线内窥镜
CN206313253U (zh) 一种自动连接USB Type‑C磁吸传输线
CN208689210U (zh) 一种安装快速且防尘的光纤连接器
CN206977091U (zh) 一种充电座
CN104883839A (zh) 具有防尘接口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612, 1, 13 buildings, 2017 rooms, 4299 Jin Du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Aohua endoscop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612, 1, 13 buildings, 2017 rooms, 4299 Jin Du Road, Shanghai, Minh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OHUA PHOTOELECTRICITY ENDOSCOP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