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737A -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737A
CN107534737A CN201580028358.8A CN201580028358A CN107534737A CN 107534737 A CN107534737 A CN 107534737A CN 201580028358 A CN201580028358 A CN 201580028358A CN 107534737 A CN107534737 A CN 10753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osure
ratio
overexposure
user equipment
bright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83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737B (zh
Inventor
张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53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e.g. averaging or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1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creasing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image compared to the dynamic range of the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3Bracketing, i.e. taking a series of images with varying exposure condi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141Special mode during image acquisition
    • G06T2207/10144Varying exposu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172Image enhancement details
    • G06T2207/20208High dynamic range [HDR] image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Exposure Control For Camera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案中,确定出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之后,要根据当前曝光比例对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进行调整,这样,即使根据不同曝光比例确定出相同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但是,由于还要再根据曝光比例对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进行调整,这样,在不同曝光比例的场景下,最后拍摄图片时采用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会随着应用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提高了拍摄出的图片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拍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技术发展于传统胶片时代,通过局部提高亮度,或者降低亮度来增加照片亮部和暗部的层次,终端设备只要拍摄构图相同但曝光量不同的图片,就可以合成出一张高动态范围的图片。
随着用户对图片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终端设备也采用HDR技术拍摄图片,终端设备通过设置不同档位的曝光量,拍摄得到不同曝光量的图片,然后HDR合成算法,分析多帧图片,提取不同图片的部分细节进行合成,将几张低动态范围的图片合成具有更高动态范围的图片。
但是,目前终端设备在选择不同档位的曝光方面比较简单,无法满足一些场景的特殊需要,在有些场景下拍摄得到的图片经过HDR处理之后,可能出现异常的人造效果,图片质量较差。
例如,现有的终端设备主要是统计场景中过曝和欠曝情况,根据经验设计一组或多组固定档位的曝光量,拍摄不同曝光量的图片,有限的几档曝光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针对过曝场景,三张图片的EV(Exposure Value,曝光值)值分别为(1,0,-1.5),针对欠曝场景,三张图片的EV值分别为(+1.5,0,-1),但是,这样得到的图片的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用于提高拍摄出的图片的质量。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所述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增强,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不变,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减弱;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采用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 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一变化量达到第一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不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返回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 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二变化量达到第二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三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降低所述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 所述第三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者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四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提高所述亮度值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四欠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四欠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四欠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四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之后,拍摄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感兴趣区域ROI的第二曝光比例,及所述ROI的权重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比例和所述权重值,计算第三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曝光比例,对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提高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五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四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或者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包括第五过曝比例和/或第五欠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所述第五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降低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的第六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五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十二种或者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包括第六过曝比例和/或第六欠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六欠曝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六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九种至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提高所述第二组图片的目标区域的合成权重;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提高后的合成权重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有运动物体时,检测所述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
用户设备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没有运动物体时,采用长曝光时间合成目标图片;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运动强度阈值时,采用短曝光时间合成所述目标图片。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设备确定有运动物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和/或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中存在水波纹时,确定所述水波纹的强度;
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不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减弱;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增强;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之后,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 拍摄第三组图片。
结合第三方面,以及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或,减小所述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所述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增强,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不变,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减弱;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拍摄单元,用于采用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 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一变化量达到第一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至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不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返回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至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或者
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二变化量达到第二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九种至第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或者
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三变化量;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降低所述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
确定所述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三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或者第十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四变化量;
确定提高所述亮度值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四欠曝比例;
确定所述第四欠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四欠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四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感兴趣区域ROI
的第二曝光比例,及所述ROI的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比例和所述权重值,计算第三曝光比例;
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曝光比例,对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十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提高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五变化量;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四曝光比例;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九种或者第二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包括第五过曝比例和/或第五欠曝比例;
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所述第五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以及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二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降低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的第六变化量;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五曝光比例;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十二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 式中,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十二种或者第二十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包括第六过曝比例和/或第六欠曝比例;
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六欠曝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六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十九种至第二十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十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时,具体为:
提高所述第二组图片的目标区域的合成权重;
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提高后的合成权重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有运动物体;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有运动物体时,检测所述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
生成单元,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没有运动物体;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没有运动物体时,采用长曝光时间合成目标图片;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运动强度阈值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运动强度阈值时,采用短曝光时间合成所述目标图片。
结合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有运动物体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和/或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中存在水波纹时,确定所述水波纹的强度;
调整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不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减弱;
拍摄单元,用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增强;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对 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拍摄单元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时,具体为: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结合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或,减小所述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出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之后,要根据当前曝光比例对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进行调整,这样,即使根据不同曝光比例确定出相同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但是,由于还要再根据曝光比例对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进行调整,这样,在不同曝光比例的场景下,最后拍摄图片时采用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会随着应用场景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提高了拍摄出的图片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图片的一种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图片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图片的另一种流程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户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户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户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户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户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6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用户设备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母“/”,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图片的一种流程如下:
步骤100: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
步骤110: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增强,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不变,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减弱;
步骤120: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步骤130:用户设备采用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步骤140:用户设备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 图片。
现有技术中,假设有三个曝光比例:第一曝光比例、第二曝光比例和第三曝光比例,第一曝光比例为25%、第二曝光比例为20%、第三曝光比例为15%,25%、20%和15%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均为(+1EV、0EV、-1.5EV),+1EV属于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0EV属于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1.5EV属于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则在这三种曝光比例下,均采用(+1EV、0EV、-1.5EV)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并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不会随着曝光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拍摄出的图片的质量存在较差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中,假设有三个曝光比例:第一曝光比例、第二曝光比例和第三曝光比例,第一曝光比例为25%、第二曝光比例为20%、第三曝光比例为15%,25%、20%和15%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均为(+1EV、0EV、-1.5EV),+1EV属于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0EV属于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1.5EV属于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但是,用户设备在第一曝光比例为25%的情况下,会对(+1EV、0EV、-1.5EV)进行调整,调整为(+1EV、0EV、-2EV),进而根据(+1EV、0EV、-2EV)拍摄图片;用户设备在第二曝光比例为20%的情况下,也会对(+1EV、0EV、-1.5EV)进行调整,调整为(-1EV、0EV、-1.2EV),进而根据(-1EV、0EV、-1.2EV)拍摄图片;用户设备在第三曝光比例为15%的情况下,也会对(+1EV、0EV、-1.5EV)进行调整,调整为(+1EV、0EV、-1EV),进而根据(+1EV、0EV、-1EV)拍摄图片,虽然不同的曝光比例对应同样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但是,还会根据曝光比例对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进行调整,提高拍摄出的图片的质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出当前场景是过曝场景,还是欠曝场景。
实施例一
针对不同的曝光场景,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的方式是不同的,下面以当前场景是过曝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Auto Exposure,自动曝光)调整的条件;用户设备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入HDR模式的条件,这样,在进入HDR模式之前,要进行AE调整,AE技术和HDR技术相融合,提高了拍摄的图片的质量。
用户设备进行AE调整,指的是用户设备可以根据曝光比例自动调整亮度值,不需要根据用户指示来调整亮度值。
进一步的,不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就可以降低亮度值,由于降低亮度值,会增加欠曝比例,欠曝比例超过一定阈值的话,图片质量较差,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还要进一步确定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然后,降低亮度值,即还要进一步确定欠曝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的话,然后,降低亮度值。
上述描述的是初始场景为过曝场景,用户设备在调整亮度之后,确定仍处于过曝场景,此时,根据过曝比例来确定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 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一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上述讲的是初始场景为过曝场景,用户设备在降低亮度值后处于过曝的情况,在应用中,还存在初始场景为过曝场景,用户设备在降低亮度值后处于欠曝场景的情况,因此,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时,确定与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也就是说,用户设备在调整亮度之后,确定处于欠曝场景,此时,根据欠曝比例来确定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入HDR模式的条件,这样,在进入HDR模式之前,要进行AE调整,AE技术和HDR技术相融合,提高了拍摄的图片的质量。
进一步的,不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就可以降低亮度值,由于降低亮度值,会增加欠曝比例,欠曝比例超过一定阈值的话,图片质量较差,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还要进一步确定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 曝比例阈值时,然后,降低亮度值,即还要进一步确定欠曝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的话,然后,降低亮度值。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一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当然,用户在降低亮度值后,可能存在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的情况,也就是说,既有过曝也有欠曝,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入HDR模式的条件,这样,在进入HDR模式之前,要进行AE调整,AE技术和HDR技术相融合,提高了拍摄的图片的质量。
进一步的,不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就可以降低亮度值,由于降低亮度值,会增加欠曝比例,欠曝比例超过一定阈值的话,图 片质量较差,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还要进一步确定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然后,降低亮度值,即还要进一步确定欠曝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的话,然后,降低亮度值。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一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预设条件为第一变化量达到第一变化量阈值和/或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
上述描述的是降低亮度值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降低亮度值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时,那么此时就要继续降低亮度值,直至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也就是说,上述描述的是通过AE调整亮度值后,满足停止降低亮度值的条件,进入HDR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通过AE调整亮度值后,不满足停止降低亮度值的条件,但是,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那么,此时就要继续降低亮度值,直至满足停止降低亮度值的条件。即亮度值不是经过一次AE调整之后,进入HDR模式,而是经过多次AE调整之后,进入HDR模式。
例如,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0,亮度值从亮度值0调整为亮度值1,当亮度值从亮度值0调整为亮度值1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当前的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时,继续将亮度值1调整为亮度值2,当亮度值1调整为亮度值2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且当前的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时,继续将亮度值2调整为亮度值3,此时,确定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停止降低亮度值,并确定亮度值3时的过曝比例和欠曝比例,及 亮度值3和亮度值0之间的变化量,确定亮度值3时的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亮度值3时的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并根据亮度值为3时的欠曝比例、亮度值为0时的欠曝比例和亮度值3和亮度值0之间的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并根据亮度值为3时的过曝比例、亮度值为0时的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因此,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降低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上述描述的返回亮度值降低的步骤可以用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以便理解。
例如,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第一次降低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第一次降低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并确定第一次降低亮度值后的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次降低亮度值后的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第二次降低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第二次降低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并确定确定第二次降低亮度值后的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确定第二次降低亮度值后的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第三次降低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第三次降低后仍然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的话,按照上述循环过程继续循环执行降低亮度值的过程。
这样,用户设备亮度值通过AE调整之后,不满足停止降低亮度值的条件的话,用户设备继续进行AE调整,降低亮度值,直至满足停止降低亮度值的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HDR技术拍摄图片时才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如果不满足进入HDR模式的话,调整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之后,确定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一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进入HDR模式。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进入HDR模式,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或者
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其中,当初始场景为过曝场景,降低亮度值之后,如果仍处于过曝场景,用户设备通过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确定进入HDR模式;当初始场景为过曝场景,降低亮度值之后,如果处于欠曝场景,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确定进入HDR模式;当初始场景为过曝场景,降低亮度值之后,如果既是欠曝场景也是过曝场景,那么,用户设备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和/或,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即可确定进入HDR模式。
上述描述的是用户设备在初始阶段确定出为过曝场景的场景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的方式,当然,实际应用中,用户设备在初始阶段根据预览图片还可能确定出是欠曝场景,下面以当前场景是欠曝场景为例进行说明。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用户设备确定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入HDR模式的条件,这样,在进入HDR模式之前,要进行AE调整,AE技术和HDR技术相融合,提高了拍摄的图片的质量。
进一步的,不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就可以提高亮度值,由于提高亮度值,会增加过曝比例,过曝比例超过一定阈值的话,图片质量较差,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还要进一步确定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然后,提高亮度值,即还要进一步确定过曝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的话,然后,提高亮度值。
上述描述的是,用户设备在初始阶段确定出的是欠曝场景,但是,经过亮度值提高调整,在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处于过曝场景,此时,虽然初始阶段是欠曝场景,但是,确定的是与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上述描述的是,初始阶段是欠曝场景,但是经过亮度值提高调整之后处于过曝场景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初始阶段是欠曝场景,但是经过亮度值提高调整之后仍处于欠曝场景的情况,因此,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三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用户设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入HDR模式的条件,这样,在进入HDR模式之前,要进行AE调整,AE技术和HDR技术相融合,提高了拍摄的图片的质量。
进一步的,不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就可以提高亮度值,由于提高亮度值,会增加过曝比例,过曝比例超过一定阈值的话,图片质量较差,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还要进一步确定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然后,提高亮度值,即还要进一步确定过曝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的话,然后,提高亮度值。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当然,在提高亮度值之后,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三过曝比例和第三欠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用户设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其实也就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入HDR模式的条件,这样,在进入HDR模式之前,要进行AE调整,AE技术和HDR技术相融合,提高了拍摄的图片的质量。
进一步的,不是用户设备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就可以提高亮度值,由于提高亮度值,会增加过曝比例,过曝比例超过一定阈值的话,图片质量较差,用户体验较差,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在确定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时,还要进一步确定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然后,提高亮度值,即还要进一步确定过曝比例还有提升的空间的话,然后,提高亮度值。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二变化量达到第二变化量阈值和/或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
上述描述了三种确定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的方式:
第一种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第二种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第三种为: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上述三种方式的主要区别为:如果仅仅是过曝比例达到阈值,欠曝比例没有达到阈值,此时,确定的是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如果仅仅是过曝比例没达到阈值,欠曝比例达到阈值,此时,确定的是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如果过曝比例达到阈值,欠曝比例也达到阈值,此时,确定的是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也就是说,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与过曝比例达到阈值,欠曝比例没有达到阈值这种场景相对应;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与过曝比例没有达到阈值,欠曝比例达到阈值这种场景相对应;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与过曝比例达到阈值,欠曝比例也达到阈值这种场景相对应。
上述描述的是提高亮度值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提高亮度值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如果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那么此时就要继续提高亮度值,直至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也就是说,上述描述的是通过AE调整亮度值后,满足停止提高亮度值的条件,进入HDR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通过AE调整亮度值后,不满足停止提高亮度值的条件,但是,满足进行AE调整的条件,那么,此时就要继续提高亮度值,直至满足停止提高亮度值的条件。即亮度值不是经过一次AE调整之后,进入HDR模式,而是经过多次AE调整之后,进入HDR模式。
例如,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0,亮度值从亮度值0调整为亮度值1,当亮度值从亮度值0调整为亮度值1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且当前亮度值之下的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时,继续将亮度值1调整为亮度值2,当亮度值1调整为亮度值2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且当前亮度值之下的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时,继续将亮度值2调整为亮度值3,此时,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且当前亮度值之下的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时,停止提高亮度值,并确定亮度值3时的过曝比例和欠曝比例,及亮度值3和亮度值0之间的变化量,确定亮度值3时的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亮度值3时的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并根据亮度值为3时的欠曝比例、亮度值为0时的欠曝比例,对第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并根据亮度值为3时的过曝比例、亮度值为0时的过曝比例和亮度值3和亮度值0之间的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因此,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提高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上述描述的返回亮度值提高的步骤可以用下面的例子进行说明,以便理解。
例如,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第一次提高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第一次提高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第一次提高亮度值后的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次提高亮度值后的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第二次提高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第二次提高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第二次提高亮度值后的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二次提高亮度值后的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第三次提高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第三次提高后仍然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的话,按照上述循环过程继续循环执行提高亮度值的过程。
这样,用户设备亮度值通过AE调整之后,不满足停止提高亮度值的条件的话,用户设备继续进行AE调整,提高亮度值,直至满足停止提高亮度值的条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在提高亮度值之后,如果符合进入HDR模式的条件,那么确定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才有意义,因此,为了避免资源浪费,用户设备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之后,确定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或者
用户设备确定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其中,当初始场景为欠曝场景,提高亮度值之后,如果仍处于欠曝场景,用户设备通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确定进入HDR模式;当初始场景为欠曝场景,提高亮度值之后,如果处于过曝场景,用户设备确定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确定进入HDR模式;当初始场景为欠曝场景,提高亮度值之后,如果既是欠曝场景也是过曝场景,那么,用户设备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和/或,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即可确定进入HDR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实施例一应用于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摄像模块的场景,在该场景下,可以将AE技术与HDR技术相融合来拍摄图片,进而提高拍摄的图片的质量,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上述描述的是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摄像模块的情况,在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摄像模块的时候,可以采用AE和HDR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在采用AE调整亮度值的时候,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当在过曝场景下降低亮度值的时候,需 要满足欠曝比例不能达到上限的情况,如果欠曝比例达到上限了,降低亮度值的话,用户能明显感觉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的变化,如果多次降低亮度值的话,那用户会频繁感觉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的变化,用户体验较差;因此,在过曝场景下降低亮度值的时候,需要在满足欠曝比例不能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才能降低亮度值;同理,当在欠曝场景下提高亮度值的时候,需要满足过曝比例不能达到上限的情况,如果过曝比例达到上限了,提高亮度值的话,用户能明显感觉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的变化,如果多次提高亮度值的话,那用户会频繁感觉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的变化,用户体验较差,因此,在欠曝场景下提高亮度值的时候,需要在满足过曝比例不能达到上限的情况下才能提高亮度值。因此,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摄像模块的情况,过曝场景下降低亮度值的时候需要满足欠曝比例不能达到上限的条件,欠曝场景下提高亮度值的时候需要满足过曝比例不能达到上限的条件。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设备可能出现有多个摄像模块的情况,如用户设备有两个摄像模块,主摄像模块和辅摄像模块,由于用户设备呈现的图片是主摄像模块的图片,用户设备调整亮度值都采用辅摄像模块执行的话,即使在降低亮度值的时候欠曝比例已经达到上限了,由于此时的图片不会在用户设备呈现,因此,在降低亮度值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欠曝比例是否已经达到上限;同理,用户设备调整亮度值都采用辅摄像模块执行的话,即使在提高亮度值的时候过曝比例已经达到上限了,由于此时的图片不会在用户设备呈现,因此,在提高亮度值的时候不需要考虑过曝比例是否已经达到上限。
实施例二
上述描述的实施例是用户设备只有一个摄像模块的情况,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设备有多个摄像模块的情况,此时,用于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并计算亮度值的第三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降低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
用户设备确定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第三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在用户设备有多个摄像模块的情况下,如果满足进入HDR模块的条件的话,要继续降低亮度值,如果降低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第三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四过曝比例阈值小于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的过曝比例从第一过曝比例调整至第四过曝比例,可以是通过执行一次降低亮度值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多次降低亮度值来实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或者,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用户设备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并计算亮度值的第四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预览图片的第四欠曝比例;
用户设备确定第四欠曝比例未达到第四欠曝比例阈值时,根据第四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四欠曝比例阈值小于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设备的过曝比例从第一欠曝比例调整至第四欠曝比例,可以是通过执行一次提高亮度值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多次提高亮度值来实现,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实施例二应用于用户设备有至少两个摄像模块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如果预览图片中有ROI(Region of Interest,感兴趣区域)的话,为了进一步提升拍摄得到的图片的质量,进而提升用户体验,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 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之后,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的感兴趣ROI的第二曝光比例,及ROI区域的权重值;
用户设备根据第二曝光比例和权重值,计算第三曝光比例;
用户设备根据第三曝光比例,对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如果生成的目标图片中有ROI区域,则在采用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之后,还要对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欠曝比例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实施例三应用于目标图片有ROI的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的亮度或者用户指示,对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的亮度值进行调整,例如,用户设备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中有人脸,但是人脸的亮度较暗,此时,用户设备可以提高人脸的亮度值。又例如,用户设备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中部分区域的亮度较暗,为了提高亮度较暗区域的亮度,用户可以对用户设备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的亮度较暗区域进行点击操作,这样,用户设备接收到用户的点击操作时,即用户指示为点击操作时,提高亮度较暗区域的亮度值。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提高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五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在提高亮度值之前的第四曝光比例。
此时,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可选 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当前预览图片在提高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用户设备提高了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则用户设备确定的第一曝光比例,是预览图片在提高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四曝光比例和第五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第四曝光比例包括第五过曝比例和/或第五欠曝比例;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四曝光比例和第五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欠曝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五过曝比例和第五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上述描述的是,用户设备根据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的亮度或者用户指示提高亮度值,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能根据当前呈现的预览图片的亮度或者用户指示降低亮度值,因此,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降低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的第六变化量;
用户设备确定预览图片在降低亮度值之前的第五曝光比例;
此时,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当前预览图片在降低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五曝光比例和第六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曝光比例包括第六过曝比例和/或第六欠曝比例;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五曝光比例和第六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六欠曝比例和第六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六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实施例四应用于人脸场景和触控场景,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用户设备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提高第二组图片的目标区域的合成权重;
用户设备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第二组图片提高后的合成权重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其中,目标区域可以为人脸区域,或者,也可以为触碰区域。
其中,触碰区域可以为用户点击的区域,或者,可以为用户拖动的区域。
在该方案中,用户设备根据当前场景确定出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之后,还要对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中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不再是直接使用确定出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拍摄图片,而是要根据场景的情况对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中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 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因此,提高了拍摄出的图片的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中的每一组图片包括至少一张图片。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时,第二组图片作为基准图片,因此,不对第二组图片所采用的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实施例五
实际应用中,由于采用HDR技术生成的目标图片是多个图片合成的,如果图像内容中存在运动物体,合成后会在运动物体编译出现重影效果,也叫做鬼影效果,图片质量较差。
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另外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200:用户设备确定有运动物体时,检测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
步骤210:用户设备确定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当然,运动强度可能小于或者运动强度阈值,此时,采用短曝光技术生成目标图片。
可选的,也可以采用增强鬼影处理的方式来生成目标图片。
采用增强鬼影处理的方式具体可以通过调整鬼影检测阈值来实现。
同理,用户设备也可能确定出没有运动物体,此时,采用长曝光技术生成目标图片。
可选的,也可以采用减弱鬼影处理的方式来生成目标图片。
采用减弱或者消除鬼影处理的方式具体也可以通过调整鬼影检测阈值来实现。
短曝光时间指的是,如果曝光时间不为banding step的倍数,则将曝光时间调整为与曝光时间相距最近的、且小于曝光时间的banding step的倍数的值。
长曝光时间指的是,如果曝光时间不为banding step的倍数,则将曝光时间调整为与曝光时间相距最近的、且大于曝光时间的banding step的倍数的值。
例如,banding step为10ms时,若曝光时间为15ms,则短曝光时间为10ms,长曝光时间为20ms。
又例如,banding step为10ms时,若曝光时间为25ms,则短曝光时间为20ms,长曝光时间为30ms。
又例如,banding step为8.3ms时,若曝光时间为10ms,则短曝光时间为8.3ms,长曝光时间为16.6ms。
其中,banding step可以通过下面公式计算:
banding step=1/2*人造光源周期
可选的,人造光源周期为50Hz。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设备确定有运动物体的方式有多种,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确定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和/或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其中,用户设备确定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时,可以采用传感器来确定,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时,可以采用图片的内容来确定,当然,并不限定于此种方式。
在该方案中,如果用户设备确定出有运动物体,并且检测到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不再采用HDR技术生成图片,因此,通过避免鬼影问题提高了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实施例五应用于运动场景,实施例五的主要思想为:当没有运动物体时,使用长曝光策略,和/或减弱或放宽HDR算法内部的鬼影检测的阈值;如果存在运动物体时,但是,运动强度小于运动强度阈值,那么使用短曝光策略提高帧率,和/或增强HDR算法内部的鬼影检测阈值;如果存在运动物体时,但是,运动强度大于或者等于运动强度阈值,就 使用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实施例六
平时使用的灯源都属于人造光源,人造光源释放的能量都是以不同周期的正弦波释放出来,用户设备感光时,每一行开始感光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个叫做卷帘式曝光,每一行感受的能量可以通过正弦的积分面积来表示,面积越大,感受的能量越多,那么这一行就会越亮,反之积分面积越小,感受的能量越小,则该行就越暗,不同的曝光行由于其感受曝光时间不一样,因此面积不一样,亮度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出现明暗相间的水波纹现象。在采用HDR技术生成图片时使用了水波纹的图片的话,会导致类似于彩色条纹的人造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图片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300: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中存在水波纹时,确定水波纹的强度;
步骤310:用户设备判断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不变,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减弱;
步骤320:用户设备根据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增强;
步骤330:用户设备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进一步的,用户设备判断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之后,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之前,还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此时,用户设备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时,可选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
用户设备根据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用户设备判断水波纹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或,减小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
实施例六的主要思路如下:如果存在水波纹效果,但是当前预览图片的水波的强度不符合条件的时候,即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的水波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强度阈值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减弱第二类图片的水波效果,或者,减小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减弱合成的目标图片的权重值;如果存在水波纹效果,但是当前预览图片的水波的强度符合条件的时候,即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的水波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的时候,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例如,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从0EV变为0.5EV,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从-1.5EV变为+0.5EV,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不变或者也可以增加。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中的每一组图片包括至少一张图片。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时,第二组图片作为基准图片,因此,不对第二组图片所采用的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参阅图4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确定单元40、调整单元41、拍摄单元42和生成单元43,其中:
确定单元40,用于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
确定单元40还用于,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增强,第二类曝光亮度调 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不变,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减弱;
调整单元41,用于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拍摄单元42,用于采用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生成单元43,用于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可选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二过 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可选的,调整单元41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一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可选的,第一预设条件为:
第一变化量达到第一变化量阈值和/或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还用于,确定亮度值降低后不符合第一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第一预设条件;
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之后,确定 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一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或者
确定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三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 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第三过曝比例和第三欠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可选的,第二预设条件为:
第二变化量达到第二变化量阈值和/或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还用于,确定亮度值提高后不符合第二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第二预设条件;
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确定符合第二预设条件之后,确定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第二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或者
确定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可选的,确定单元40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降低亮度值,并计算亮度 值的第三变化量;
确定预览图片降低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
确定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第三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可选的,调整单元41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确定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并计算亮度值的第四变化量;
确定提高亮度值后,预览图片的第四欠曝比例;
确定第四欠曝比例未达到第四欠曝比例阈值时,根据第四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还用于,确定预览图片的感兴趣区域ROI的第二曝光比例,及ROI的权重值;
根据第二曝光比例和权重值,计算第三曝光比例;
调整单元41还用于,根据第三曝光比例,对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还用于,提高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五变化量;
确定预览图片在提高亮度值之前的第四曝光比例;
确定单元40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具体为:
确定当前预览图片在提高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可选的,调整单元41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四曝光比例和第五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可选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第四曝光 比例包括第五过曝比例和/或第五欠曝比例;
调整单元41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四曝光比例和第五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欠曝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五过曝比例和第五变化量,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40还用于,降低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的第六变化量;
确定预览图片在降低亮度值之前的第五曝光比例;
确定单元40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具体为:
确定当前预览图片在降低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可选的,调整单元41根据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五曝光比例和第六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可选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曝光比例包括第六过曝比例和/或第六欠曝比例;
调整单元41根据第一曝光比例、第五曝光比例和第六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第一欠曝比例、第六欠曝比例和第六变化量,对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第一过曝比例、第六过曝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可选的,生成单元43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时,具体为:
提高第二组图片的目标区域的合成权重;
根据第一组图片、第二组图片、第二组图片提高后的合成权重和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参阅图4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400,其中,显示器400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存储器42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420中并被配置为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步骤100-140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步骤100-140所描述的方法,其中,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参阅图5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确定单元50、检测单元51和生成单元52,其中:
确定单元50,用于确定有运动物体;
检测单元51,用于在确定单元50确定有运动物体时,检测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
确定单元50还用于,确定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
生成单元52,在确定单元50确定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进一步的,确定单元50还用于,确定没有运动物体;
生成单元52还用于,在确定单元50确定没有运动物体时,采用长曝光时间合成目标图片;
确定单元50还用于,确定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运动强度阈值
生成单元52还用于,在确定单元50确定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运动强度阈值时,采用短曝光时间合成目标图片。
可选的,确定单元50确定有运动物体时,具体为:
确定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和/或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参阅图5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500,其中,显示器500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存储器52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520中并被配置为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步骤200-210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步骤200-210所描述的方法,其中,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参阅图6A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一种用户设备,包括确定单元60、调整单元61、拍摄单元62和生成单元63,其中:
确定单元60,用于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中存在水波纹时,确定所述水波纹的强度;
调整单元61,用于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不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减弱;
拍摄单元62,用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增强;
生成单元6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单元61还用于,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拍摄单元62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 三组图片时,具体为: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单元61还用于,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或,减小所述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
参阅图6B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
显示器600,其中,显示器600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620中并被配置为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步骤300-330所描述的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步骤300-330所描述的方法,其中,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 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0)

  1.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所述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增强,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不变,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减弱;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采用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6. 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 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7. 如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一变化量达到第一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
  8. 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不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返回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9. 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10.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11.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12.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13. 如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 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14. 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二变化量达到第二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
  15. 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16. 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或者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17.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三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降低所述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三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18. 如权利要求2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四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提高所述亮度值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四欠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第四欠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四欠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四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19. 如权利要求2-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之后,拍摄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感兴趣区域ROI的第二曝光比例,及所述ROI的权重值;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比例和所述权重值,计算第三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曝光比例,对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20. 如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提高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五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四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22. 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包括第五过曝比例和/或第五欠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所述第五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23. 如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降低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的第六变化量;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五曝光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 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25. 如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包括第六过曝比例和/或第六欠曝比例;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六欠曝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六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26. 如权利要求20-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提高所述第二组图片的目标区域的合成权重;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提高后的合成权重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27.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有运动物体时,检测所述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
    用户设备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没有运动物体时,采用长曝光时间合成目标图片;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运动强度阈值时,采用短曝光时间合成所述目标图片。
  29. 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户设备确定有运动物体,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和/或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30.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中存在水波纹时,确定所述水波纹的强度;
    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不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减弱;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增强;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之后,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之前,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根据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32. 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判断 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或,减小所述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
  33.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所述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包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增强,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不变,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曝光亮度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减弱;
    调整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拍摄单元,用于采用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34. 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
  35.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36.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37.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时,确定亮度值降低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一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二欠曝比例和第二过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38. 如权利要求35-3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对所述第一 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二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39. 如权利要求35-38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一变化量达到第一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
  40. 如权利要求35-3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不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返回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一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一过曝比例阈值,降低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一欠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
  41. 如权利要求35-40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符合第一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第二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一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或者
    确定所述第二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
  42.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欠曝比例未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43.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欠曝比例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44.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确定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时,具体为:
    确定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符合第二预设条件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三过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亮度值的第二变化量;
    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确定与所述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均相对应的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组。
  45. 如权利要求42-4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三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 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三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46. 如权利要求42-45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
    所述第二变化量达到第二变化量阈值和/或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
  47. 如权利要求42-46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不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返回确定第三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的步骤,直至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
    所述步骤包括如下操作:
    所述用户设备确定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欠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欠曝比例阈值,提高亮度值后的当前过曝比例未达到第三过曝比例阈值时,提高所述亮度值。
  48. 如权利要求42-4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符合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之后,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所述第三欠曝比例和所述第二变化量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或者
    确定所述第三过曝比例达到所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
  49. 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第一过曝比例达到第二过曝比例阈值时,降低所述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三变化量;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降低所述亮度值后的第四过曝比例;
    确定所述第四过曝比例未达到第四过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三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50. 如权利要求34或4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
    确定所述第一欠曝比例达到第三欠曝比例阈值时,提高亮度值,并计算所述亮度值的第四变化量;
    确定提高所述亮度值后,所述预览图片的第四欠曝比例;
    确定所述第四欠曝比例未达到所述第四欠曝比例阈值时,根据所述第四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51. 如权利要求34-50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预览图片的感兴趣区域ROI的第二曝光比例,及所述ROI的权重值;
    根据所述第二曝光比例和所述权重值,计算第三曝光比例;
    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曝光比例,对调整后的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调整后的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再次进行调整。
  52. 如权利要求33-51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提高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提高后的第五变化量;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四曝光比例;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提高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53. 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54. 如权利要求52或5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包括第五过曝 比例和/或第五欠曝比例;
    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四曝光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五欠曝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所述第五过曝比例和所述第五变化量,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55. 如权利要求33-54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降低所述预览图片的亮度值,并确定所述亮度值降低后的第六变化量;
    确定所述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前的第五曝光比例;
    所述确定单元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的第一曝光比例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当前预览图片在降低所述亮度值之后的第一曝光比例。
  56. 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
  57. 如权利要求55或56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光比例包括第一过曝比例和/或第一欠曝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包括第六过曝比例和/或第六欠曝比例;
    所述调整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曝光比例、所述第五曝光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时,具体为:
    根据所述第一欠曝比例、第六欠曝比例和所述第六变化量,对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根据所述第一过曝比例、第六过曝比例,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58. 如权利要求52-5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时,具体为:
    提高所述第二组图片的目标区域的合成权重;
    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提高后的合成权重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59.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有运动物体;
    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有运动物体时,检测所述运动物体的运动强度;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
    生成单元,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大于运动强度阈值时,将采用曝光亮度调整倍数为0的图片作为目标图片。
  60. 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没有运动物体;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没有运动物体时,采用长曝光时间合成目标图片;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运动强度阈值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所述运动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运动强度阈值时,采用短曝光时间合成所述目标图片。
  61. 如权利要求59或60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确定有运动物体时,具体为:
    确定所述用户设备处于运动状态,和/或待拍摄区域中有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
  62. 一种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拍摄区域当前预览图片中存在水波纹时,确定所述水波纹的强度;
    调整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大于强度阈值时,提高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所述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不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减弱;
    拍摄单元,用于根据调整后的第一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一组图片、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二组图片,及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用于表示采用该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调整后曝光亮度增强;
    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图片、所述第二组图片和所述第三组图片合成目标图片。
  63. 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对所述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进行调整;
    所述拍摄单元根据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时,具体为:
    根据调整后的第三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对所述待拍摄区域拍摄第三组图片。
  64. 如权利要求62或63所述的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水波纹的强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强度阈值时,提高所述第二类曝光亮度调整倍数,和/或,减小所述第二组图片的权重值。
  65.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 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66. 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67.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68. 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27至2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69. 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70. 一种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所述指令当被包括显示器和多个应用程序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时使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执行根据权利要求30至32任一项所述方法,其中,所述显示器包括触敏表面和显示屏。
CN201580028358.8A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534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5/088639 WO2017035750A1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737A true CN107534737A (zh) 2018-01-02
CN107534737B CN107534737B (zh) 2020-11-17

Family

ID=58186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8358.8A Active CN107534737B (zh) 2015-08-31 2015-08-31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51198B2 (zh)
EP (1) EP3253044A4 (zh)
CN (1) CN107534737B (zh)
WO (1) WO201703575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5746A (zh) * 2019-01-04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WO2020034924A1 (en) * 2018-08-13 2020-02-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1654640A (zh) * 2020-05-27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曝光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3140A (zh) * 2017-06-14 2017-11-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602075B2 (en) * 2017-09-12 2020-03-24 Adobe Inc. Automatically determining a set of exposure values for a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capture device
US10497104B2 (en) 2017-10-24 2019-12-03 Adobe Inc. Empirical exposure normalization
JP7135299B2 (ja) * 2017-10-27 2022-09-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CN107707827B (zh) * 2017-11-14 2020-05-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高动态图像拍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989700B (zh) * 2018-08-13 2020-05-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20873B (zh) * 2019-08-06 2022-02-22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成像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6422A1 (en) * 2007-04-24 2008-10-2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1494739A (zh) * 2009-02-09 2009-07-29 天津市晶奇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曝光组合中曝光次数确定及曝光时间分配的方法
US20100259636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Zoran Corporation Exposure control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capture
US20110096085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determining image dynamic range extended mode using fuzzy rule
CN102265320A (zh) * 2008-09-22 2011-11-30 自由科学公司 用于使物体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47152A (zh) * 2013-07-08 2013-10-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EP2763396A1 (en) * 2013-01-30 2014-08-06 ST-Ericsson SA Automatic exposure bracketing
CN104853106A (zh) * 2014-02-19 2015-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100637A (zh) * 2015-08-31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78065A (zh) * 2015-12-18 2016-05-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4007B2 (en) * 2008-08-29 2014-05-13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adata-driv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image processing
JP2011135152A (ja) * 2009-12-22 2011-07-07 Olympus Corp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CN103973988B (zh) * 2013-01-24 2018-02-02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场景识别方法及装置
US9483815B2 (en) 2013-10-23 2016-11-01 Cornell Universit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utational lighting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86422A1 (en) * 2007-04-24 2008-10-29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exposure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CN102265320A (zh) * 2008-09-22 2011-11-30 自由科学公司 用于使物体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CN101494739A (zh) * 2009-02-09 2009-07-29 天津市晶奇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多次曝光组合中曝光次数确定及曝光时间分配的方法
US20100259636A1 (en) * 2009-04-08 2010-10-14 Zoran Corporation Exposure control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e capture
US20110096085A1 (en) * 2009-10-22 2011-04-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determining image dynamic range extended mode using fuzzy rule
EP2763396A1 (en) * 2013-01-30 2014-08-06 ST-Ericsson SA Automatic exposure bracketing
CN103347152A (zh) * 2013-07-08 2013-10-09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853106A (zh) * 2014-02-19 2015-08-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5100637A (zh) * 2015-08-31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5578065A (zh) * 2015-12-18 2016-05-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高动态范围图像的生成方法、拍照装置和终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34924A1 (en) * 2018-08-13 2020-02-20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044410B2 (en) 2018-08-13 2021-06-22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765466B2 (en) 2018-08-13 2023-09-19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Imag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685746A (zh) * 2019-01-04 2019-04-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685746B (zh) * 2019-01-04 2021-03-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亮度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11654640A (zh) * 2020-05-27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曝光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654640B (zh) * 2020-05-27 2021-11-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曝光调整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35750A1 (zh) 2017-03-09
US20180041682A1 (en) 2018-02-08
EP3253044A1 (en) 2017-12-06
EP3253044A4 (en) 2018-07-04
CN107534737B (zh) 2020-11-17
US10051198B2 (en) 2018-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34737A (zh) 一种拍摄图片的方法及装置
TWI521964B (zh) 曝光値調整裝置、曝光値調整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CN107734225B (zh) 一种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9862282B (zh) 人物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6357987B (zh) 一种曝光方法和装置
CN110663045B (zh) 用于数字图像的自动曝光调整的方法、电子系统和介质
JP4759095B2 (ja) カメラプロセッサーにおける顔トラッキング
CN104301624B (zh) 一种图像拍摄亮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668093A (zh) Hdr图像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WO2018005765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apturing digital images
JP621838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US20080317376A1 (en) Automatic image correction providing multiple user-selectable options
CN107071292A (zh) 一种补光方法及终端
CN104349066A (zh) 一种生成高动态范围图像的方法、装置
WO2017166479A1 (zh) 图像采集设备的测光方法及装置
CN101547316A (zh) 图像抓取设备和方法
JP2005275265A5 (zh)
JP2012109900A (ja) 撮影装置、撮影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822412A (zh) 曝光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657798A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拍照方法
Que et al. Densely connected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multi-exposure fusion
CN106303243A (zh)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21218536A1 (zh) 一种高动态范围图像合成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6454140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800568A (zh) 补光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