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34435B -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34435B
CN107534435B CN201680027108.7A CN201680027108A CN107534435B CN 107534435 B CN107534435 B CN 107534435B CN 201680027108 A CN201680027108 A CN 201680027108A CN 107534435 B CN107534435 B CN 1075344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module
antenna
network device
polarized antennas
pola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71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34435A (zh
Inventor
张亮福
G·G·陈
刘常明
曹振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xtreme Net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Aerohive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hive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Aerohive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7534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34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34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5/00Antennas or antenna systems providing at least two radiating patterns
    • H01Q25/001Crossed polarisation dual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18Input circuits, e.g. for coupling to an antenna or a transmission li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网络装置,包括:第一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在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第一天线阵列,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第二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第二天线阵列,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其中,在工作中,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行使用所述第一频带运行。

Description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装置和天线设计领域。
背景技术
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开发的领域是网络装置和天线设计。特别地,正在开发具有可以在相同频带中工作的两个无线电的接入点。一个问题是,由在相同频带中并行工作的两个无线电所引起的干扰使并行操作变得困难。一个解决方案是使接入点更大,以在物理上隔离两个无线电的天线。这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接入点通常具有紧凑的大小。另一解决方案是动态地切换两个无线电的操作。该方案问题在于接入点实际上不具有在相同频带中同时工作的两个无线电。
因此,存在对具有可以在相同频带中并行工作的无线电的大小切合实际的网络装置的需求。
现有技术的前述示例及其相关限制旨在进行示例性说明而非排他。在阅读说明书和研究附图时,相关技术的其它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发明内容
结合意在成为典型例和说明例而不必限制范围的系统、工具和方法来描述和示出以下实现及其各方面。在各种实现中,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而其它实现涉及其它改进。
各种实现包括网络装置以及针对具有可以在相同频带中并行工作的无线电的网络装置的天线设计。
在各种实现中,第一无线电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包括多个第一极化天线的第一天线阵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第二无线电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包括多个第二极化天线的第二天线阵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其中,在工作中,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行使用所述第一频带运行。
在阅读以下描述和研究附图中所描述的若干示例时,这些和其它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描述极化天线的示例的立体图。
图2描述极化天线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3描述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示例图。
图4是包括耦合至具有用以增大耦合至天线的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的低噪声放大器增益控制的低噪声放大器的天线的示例性天线系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描述极化天线的示例的立体图100。极化天线可被实现作为用于根据形成包括Wi-Fi的无线网络的一部分所用的适用协议(诸如IEEE 802.11标准等)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协议通过引用而并入于此。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极化天线可被定位成相对于网络装置被水平极化。
在特定实现中,极化天线通过Wi-Fi连接而无线耦合至端用户装置,其中该端用户装置用作或者包括站。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站可被称为具有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以及与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介质的物理层(PHY)接口的装置。因此,例如,端用户装置可以被称为站(如果适用的话)。IEEE 802.11a-1999、IEEE 802.11b-1999、IEEE 802.11g-2003、IEEE 802.11-2007和IEEE 802.11n TGn Draft 8.0(2009)通过引用而并入。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802.11标准兼容的或者符合802.11标准的系统符合以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至少一些项并包括Wi-Fi系统:并入文档的要求和/或建议、或者来自这些文档的早期草案的要求和/或建议。Wi-Fi是非技术性的描述,其一般与IEEE802.11标准、Wi-Fi保护接入(WPA)和WPA2安全标准以及可扩展认证协议(EAP)标准相关。在可选实施例中,站可以符合与Wi-Fi或IEEE 802.11不同的标准,可以被称为“站”以外的某物,并且可以具有与无线或其它介质的不同的接口。
在特定实现中,极化天线是符合IEEE 802.3的网络装置的一部分。IEEE802.3是工作组以及由该工作组产生的用于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对有线以太网的MAC的IEEE标准的集合。这一般是利用一些广域网应用的局域网技术。通常利用各种类型的铜缆或光缆在节点和/或基础设施装置(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之间进行物理连接。IEEE 802.3是支持IEEE 802.1网络架构的技术。如相关领域众所周知的,IEEE 802.11是工作组以及用于在2.4GHz、3.6GHz和5GHz频带中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计算机通信的标准的集合。标准IEEE802.11-2007的基础版本已具有后续修订。这些标准为使用Wi-Fi品牌的无线网络产品提供基础。IEEE 802.1和802.3通过引用而并入于此。
在特定实现中,极化天线耦合至无线电。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无线电可以是2.4GHz~5GHz双频带无线电或者仅5GHz无线电。进一步地,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极化天线可以被包括作为如下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该网络装置包括在相同频带中并行工作的无线电。例如,极化天线可以被包括作为如下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该网络装置包括与在5GHz频带中工作的第二无线电并行地在该5GHz频带中工作的第一无线电。在另一示例中,极化天线可以被包括作为如下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该网络装置包括与在5GHz频带中工作的仅5GHz无线电并行地在该5GHz频带中工作的2.4GHz~5GHz双频带无线电。
图1中描述的极化天线包括第一天线平面中的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天线平面中的第二导体板104。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导体板104关于中央接头106安装在一起,以使得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导体板104彼此重叠。该接头可以是固定的,以使得第一天线平面和第二天线平面彼此平行,或者该接头可以是灵活的,以使得第一天线平面和第二天线平面彼此相交。在各种实现中,第一导体板102、第二导体板104和中央接头106至少部分地包括导电材料。尽管图1将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导体板104的形状描述为矩形形状,但在各种实现中,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导体板104可以包括其它适用形状,诸如当从一侧观察时为多边形或椭圆形,但是更一般地为三维适用形状。在各种实现中,第一导体板102和/或第二导体板104可以具有使得相应板展现出关于中央接头106的旋转对称的形状。
图2描述极化天线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200。极化天线可被实现作为用于根据形成包括Wi-Fi的无线网络的一部分所用的适用协议(诸如IEEE 802.11标准等)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网络装置的一部分。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极化天线可被定位成相对于网络装置而被垂直极化。
在特定实现中,极化天线通过Wi-Fi连接而无线耦合至端用户装置,其中该端用户装置用作或者包括站。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站可被称为具有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以及与符合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介质的物理层(PHY)接口的装置。因此,例如,端用户装置可以被称为站(如果适用的话)。
在特定实现中,极化天线是符合IEEE 802.3的网络装置的一部分。IEEE802.3是工作组以及由该工作组产生的用于定义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对有线以太网的MAC的IEEE标准的集合。这一般是利用一些广域网应用的局域网技术。通常利用各种类型的铜缆或光缆在节点和/或基础设施装置(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之间进行物理连接。IEEE 802.3是支持IEEE 802.1网络架构的技术。如相关领域众所周知的,IEEE 802.11是工作组以及用于在2.4GHz、3.6GHz和5GHz频带中实现无线局域网(WLAN)计算机通信的标准的集合。标准IEEE802.11-2007的基础版本已具有后续修订。这些标准为使用Wi-Fi品牌的无线网络产品提供基础。
在特定实现中,极化天线耦合至无线电。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无线电可以是2.4GHz~5GHz双频带无线电或者仅5GHz无线电。进一步地,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极化天线可以被包括作为如下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该网络装置包括相同频带中并行工作的无线电。例如,极化天线可以被包括作为如下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该网络装置包括与在5GHz频带中工作的第二无线电并行地在该5GHz频带中工作的第一无线电。在另一示例中,极化天线可以被包括作为如下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其中该网络装置包括与在5GHz频带中工作的仅5GHz无线电并行地在该5GHz频带中工作的2.4GHz~5GHz双频带无线电。
在图2的示例中,极化天线包括第一导体板202和第二导体板204。在各种实现中,第一导体板202和第二导体板204至少部分地包括导电材料。第一导体板202的宽度沿着边缘206从第一宽度208线性增加到第二宽度210。第二导体板204的宽度沿着边缘212从第一宽度214线性增加到第二宽度216。天线的形状旨在示出许多适用天线形状之一。
图3描述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示例图300。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网络装置旨在表示路由器、交换机、接入点、网关(包括无线网关)、中继器或它们的任何组合。在用作网关时,网络装置可以将数据从网络的后端传送至耦合至该网络装置的装置。在用作接入点时,网络装置可以使耦合至该网络装置的装置耦合至与该网络装置相关联的网络。网络装置可以根据形成诸如Wi-Fi等的无线网络的一部分所用的适用协议而运行。
传统网络装置必须具有消费者采纳的适当大小。由于要安装在天花板上的诸如无线接入点等的网络装置的典型大小足够小(通常在任何水平方向上都小于1英尺,并且通常不厚于2英寸),因此同时进行无线电操作被认为是困难的或不可能的。有利地,通过利用以上参考图1~2讨论的示例极化天线,网络装置的样式可被设计成满足适合安装在天花板或墙壁上的相对较小的形成因子的消费者驱动型需求。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网络装置是单频带的且双重并行的,因为其包括两个无线电模块,这两个无线电模块能够在不消弱两个无线电模块所发送的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的情况下同时在相同频带内工作。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无线电所利用的用以同时在相同频带内发送信号的各天线具有至少40dB或更大的天线隔离度。例如,与第二天线或多个天线并行工作的第一天线或多个天线与该第二天线或多个天线之间具有45dB的天线隔离度,其中,该第二天线或多个天线在5GHz频带内并行发送信号并且与第二无线电模块一起工作,以及该第一天线或多个天线在5GHz频带内发送信号并且与第一无线电模块一起工作。
图3所示的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包括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可以安装在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主印刷电路板(以下称为“PCB”)上,或者放置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密闭空间内所容纳的单独模块中。例如,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可以被集成作为第一模块的一部分,并且第二无线电模块304可以被集成作为与第一模块分开的第二模块的一部分。
在特定实现中,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之一或两者是能够在不同频带之间动态地切换操作的双频带无线电。例如,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之一或两者在2.4GHz和5GHz频带中发送信号。在另一示例中,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中的仅一个能够在2.4GHz和5GHz频带中发送信号,而另一个仅能够在5GHz频带中发送信号。在各种实现中,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能够在相同的频带内同时工作。例如,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两者可以同时在5GHz频带中发送和接收信号。
图3所示的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包括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其中第一天线阵列306包括天线306-1、...、306-n,以及第二天线阵列308包括天线308-1、...、308-n。第一天线阵列306与第一无线电模块302相关联并且用于发送和接收针对第一无线电模块302的信号,并且第二天线阵列308与第二无线电模块304相关联并且用于发送和接收针对第二无线电模块304的信号。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可以包括适用数量的天线。例如,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各自可以包括四个相应的天线。
在特定实现中,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具有相同的极化,并且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具有相同的极化。例如,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可以都是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被垂直极化或被水平极化的。在另一示例中,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可以都是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被垂直极化或被水平极化的。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可以与图1所示的极化天线或图2所示的极化天线具有相同的设计。进一步地,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可以与图1所示的极化天线或图2所示的极化天线具有相同的设计。
在特定实现中,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相对于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被正交极化。结果,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利用相对于彼此具有90°相位偏移的相应极化天线。例如,第一天线阵列306可以由被定位成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中心具有+45°相位偏移的垂直极化天线形成,而第二天线阵列308可以由被定位成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中心具有-45°相位偏移的水平极化天线形成,从而使得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之间具有90°相位偏移。虽然在先前的示例中,天线的位置和相位偏移是针对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进行讨论的,但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的位置和相位偏移可以是以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周围的环境之内或之中的适用的点、轴或平面为基准进行考虑的,只要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相对于彼此被正交极化即可。由于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之间的正交极化,因此可以在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之间实现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
在特定实现中,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安装在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主PCB附近。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可以安装在距主PCB的边缘至少5mm远的位置处。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基于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的极化方向而安装在主PCB附近。例如,如果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中心被垂直极化,则这些天线可以被定位在沿着从主PCB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该主PCB的边缘30mm的位置处。在另一示例中,如果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中心被水平极化,则这些天线可以被定位在沿着从主PCB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该主PCB的边缘5mm并且低于该平面5mm或位于该平面以下5mm的位置处。在将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安装在远离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主PCB的位置处时,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之间通过主PCB的天线耦合减少,从而使得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之间的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
在特定实现中,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安装到天线板上。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能够以天线距天线板的边缘至少5mm远的方式安装至天线板。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基于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的极化方向而安装至天线板。例如,如果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相对于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中心被垂直极化,则这些天线可以安装至该天线板的距天线板的边缘30mm的位置处。在将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安装至该天线板的远离天线板的边缘的位置处时,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之间通过天线板的天线耦合减少,从而使得形成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形成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之间的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安装至的天线板可以被定位在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内,使得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与主PCB或其它适用的常见金属结构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至少5mm。例如,天线板可以安装在主PCB的顶部、底部或侧部上的位置,使得第一天线阵列306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与主PCB的边缘之间的间距为至少5mm。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包括壳体310。虽然在图3中第一天线阵列306的天线和第二天线阵列308的天线被示出为从壳体310伸出,但这是为了概念目的而示出的,并且应当理解,这些天线可以包含在壳体310内或者集成作为壳体310的一部分。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壳体310可以具有小于50cm×50cm的占用面积。例如,壳体310可以具有小于或等于40cm×40cm的占用面积。
在特定实现中,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包括耦合至天线的低噪声放大器(以下称为“LNA”)。可以调节LNA的增益以增大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的动态范围。在增大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的动态范围时,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能够接收由于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在相同频带内的并行操作所引起的干扰而导致的较大强度和较弱强度的信号。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可以使用旁路电路和后级LNA衰减电路之一或两者来调节LNA的增益。例如,可以使LNA放大的信号衰减,以使无线电模块对具有由于互相干扰所引起的较大强度的信号进行处理。
在图3所示的示例性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操作的示例中,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在2.4GHz频带中工作,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同时在5GHz频带中工作。在图3所示的示例性网络装置的操作的示例中,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切换至5GHz频带中工作,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继续与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同时在相同的5GHz频带中工作。此外,在图3所示的示例性网络装置的操作的示例中,在第一无线电模块302和第二无线电模块304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
图4是包括耦合至具有用以增大耦合至天线的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的LNA增益控制的LNA的天线的示例性天线系统的图400。示例性天线系统可以被集成作为本文所述的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的一部分。图4所示的示例性天线系统可以用于增大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从而使得无线电模块能够处理由于干扰而失真的大量信号。
图4所示的示例性天线系统包括耦合至LNA404的天线402。根据图1~2所示的天线,天线402可以是极化天线。根据特定实现或其它考虑,天线402可以被水平极化或者被垂直极化,以供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使用。
图4所示的示例性天线系统包括旁路电路406。该旁路电路旨在表示用于使用适用技术向LNA404提供旁路的组件。旁路电路406用于改变LNA404的增益,从而使用示例性天线系统来增大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
图4所示的示例性天线系统包括衰减器408。衰减器408可以包括用于使来自LNA404的信号衰减的任何适用部件。在使来自LNA 404的信号衰减时,衰减器408改变LNA的增益,从而使用示例性天线系统来增大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
本文所提供的这些和其它示例旨在说明但不必限制所述实现。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实现”意味着用于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前文和附图中所述的技术可以根据情况需要而进行混合和匹配,以产生替代实现。

Claims (33)

1.一种网络装置,包括: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一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在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
第一天线阵列,其包括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二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与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并行地在所述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
第二天线阵列,其包括多个第二极化天线,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主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垂直极化,并且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30mm远的位置处,
其中,在工作中,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的情况下,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行使用所述第一频带运行,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能够在相同的所述第一频带内同时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之一,以在第二频带中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水平极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被正交极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被定位在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至少5mm远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水平极化,并且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5mm远、并且在该平面上方或下方5mm的位置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安装至所述天线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安装至所述天线板的距离所述天线板的边缘至少5mm远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天线板被安装成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30mm远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水平极化,并且所述天线板被安装成使得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5mm远、并且在该平面上方或下方5mm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耦合至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
其中,在工作中,修改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以增大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其耦合至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以及
旁路电路,其耦合至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并且被配置为旁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以改变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其耦合至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以及
衰减器,其耦合至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并且被配置为衰减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增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中的极化天线包括:
第一导体板;
第二导体板;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和所述第二导体板彼此重叠并且在中央接头处耦合在一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中的极化天线包括:
第一导体板;以及
第二导体板,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的宽度沿着边缘从第一宽度增加到第二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宽度沿着边缘从第三宽度增加到第四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所述第一天线阵列、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并且所述壳体具有小于或等于40cm×40cm的占用面积。
17.一种网络装置,包括: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一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在第一频带中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
第一天线,其耦合至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发送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二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与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并行地在所述第一频带中发送第二无线电信号;
第二天线,其耦合至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发送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主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垂直极化,并且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30mm远的位置处,
其中,在工作中,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行使用所述第一频带运行,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能够在相同的所述第一频带内同时工作。
18.一种网络装置,包括: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一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在第一频带中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
第一天线,其耦合至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二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与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并行地在所述第一频带中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
第二天线,其耦合至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接收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主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二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水平极化,并且被定位在沿着从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5mm远、并且在该平面上方或下方5mm的位置处,
其中,在工作中,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行使用所述第一频带运行,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能够在相同的所述第一频带内同时工作。
19.一种网络装置,包括: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一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在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
第一天线阵列,其包括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一无线电信号;
单频带双重并行的第二无线电模块,其被配置为与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并行地在所述第一频带中发送和接收第二无线电信号;
第二天线阵列,其包括多个第二极化天线,并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频带中针对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发送和接收所述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主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水平极化,并且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5mm远、并且在该平面上方或下方5mm的位置处,
其中,在工作中,在所述第一天线阵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之间保持至少40dB的天线隔离度的情况下,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单频带双重并行的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并行使用所述第一频带运行,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能够在相同的所述第一频带内同时工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能够调节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之一,以在第二频带中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垂直极化。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被正交极化。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被配置为容纳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所述第一天线阵列、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天线阵列,并且所述壳体具有小于或等于40cm×40cm的占用面积。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被定位在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至少5mm远的位置处。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安装至所述天线板。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安装至所述天线板的距离所述天线板的边缘至少5mm远的位置处。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相对于所述网络装置被垂直极化,并且所述天线板被安装成使得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30mm远的位置处。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天线板,
其中,所述天线板被安装成使得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被定位在沿着从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延伸的平面距离所述主印刷电路板的边缘5mm远、并且在该平面上方或下方5mm的位置处。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低噪声放大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耦合至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
其中,在工作中,修改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以增大所述第一无线电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电模块的动态范围。
3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其耦合至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以及
旁路电路,其耦合至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并且被配置为旁路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以改变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还包括:
低噪声放大器,其耦合至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和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以及
衰减器,其耦合至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并且被配置为衰减所述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出增益。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极化天线中的极化天线包括:
第一导体板;
第二导体板;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和所述第二导体板彼此重叠并且在中央接头处耦合在一起。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二极化天线中的极化天线包括:
第一导体板;以及
第二导体板,
其中,所述第一导体板的宽度沿着边缘从第一宽度增加到第二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导体板的宽度沿着边缘从第三宽度增加到第四宽度。
CN201680027108.7A 2015-03-11 2016-03-11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 Active CN1075344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131769P 2015-03-11 2015-03-11
US62/131,769 2015-03-11
PCT/US2016/022206 WO2016145412A1 (en) 2015-03-11 2016-03-11 Single band dual concurrent network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4435A CN107534435A (zh) 2018-01-02
CN107534435B true CN107534435B (zh) 2020-03-13

Family

ID=56878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7108.7A Active CN107534435B (zh) 2015-03-11 2016-03-11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9812791B2 (zh)
EP (1) EP3269037B1 (zh)
CN (1) CN107534435B (zh)
TW (1) TW201642602A (zh)
WO (1) WO20161454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72052B2 (en) 2017-06-16 2020-09-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ling coexistent radio systems in a wireless device
US11329399B2 (en) * 2018-03-21 2022-05-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dual-polarization beamforming
US11835636B2 (en) * 2020-05-11 2023-12-05 Cisco Technology, Inc. Low-profile angle of arrival antenna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304A (zh) * 2007-12-03 2009-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设置方法及采用其设置的多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
CN202997053U (zh) * 2012-12-25 2013-06-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双频多极化 mimo 天线结构
CN103268980A (zh) * 2005-12-23 2013-08-28 鲁库斯无线公司 双频段天线系统
CN104052529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以及一种用于全双工通信的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39382A (en) 1945-08-30 1953-05-19 Us Sec War Antenna
US2480186A (en) 1945-10-10 1949-08-30 Us Sec War Antenna
US3348228A (en) 1965-08-02 1967-10-17 Raytheon Co Circular dipole antenna array
US5583524A (en) * 1993-08-10 1996-12-10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Continuous transverse stub element antenna arrays using voltage-variable dielectric material
USD363935S (en) 1994-05-26 1995-11-07 Loyd D. Johnson Molded housing for an antenna
US6584090B1 (en) * 1999-04-23 2003-06-24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hared functional block CDMA and GSM communication transceivers
WO2001073942A2 (en) * 2000-03-28 2001-10-04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current multi-band low noise amplifier architecture
US6917815B2 (en) 2001-03-14 2005-07-12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ncurrent dual-band receiver architecture
US6774852B2 (en) 2001-05-10 2004-08-10 Ipr Licensing, Inc. Folding directional antenna
US6967625B1 (en) 2002-12-31 2005-11-22 Vivato, Inc. E-plane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US6933909B2 (en) 2003-03-18 2005-08-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ultichannel access point with collocated isolated antennas
JP2005086536A (ja) 2003-09-09 2005-03-31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US7202824B1 (en) 2003-10-15 2007-04-10 Cisco Technology, Inc. Dual hemisphere antenna
CN2766358Y (zh) 2004-04-29 2006-03-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双频偶极天线
USD550633S1 (en) 2004-08-23 2007-09-11 Hillcrest Laboratories, Inc. Remote control
JP4160944B2 (ja) 2004-10-12 2008-10-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
JP4502790B2 (ja) 2004-11-26 2010-07-14 Dxアンテナ株式会社 放射器および放射器を備えるアンテナ
TWM283338U (en) 2005-06-03 2005-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A printed dipole antenna
US7444167B2 (en) 2005-06-10 2008-10-28 Integrated System Solution Corp. Dual-band wireless LAN RF transceiver
US20070069968A1 (en) 2005-09-29 2007-03-29 Moller Paul J High frequency omni-directional loop antenna including three or more radiating dipoles
US7518563B2 (en) 2006-04-13 2009-04-14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Windmill-shaped loop antenna having parasitic loop antenna
USD558189S1 (en) 2006-12-12 2007-12-25 Dx Antenna Company, Limited Indoor antenna
FR2911739A1 (fr) * 2007-01-22 2008-07-25 Thomson Licensing Sa Terminal et methode pour la transmission simultanee de videos et de data haut debit.
US8121535B2 (en) * 2007-03-02 2012-02-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 of a repeater
US7733286B2 (en) 2008-05-26 2010-06-08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Wideband printed dipole antenna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US8165050B2 (en) * 2008-07-02 2012-04-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of a short beac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D608769S1 (en) 2008-07-11 2010-01-26 Muehlbauer Ag UHF antenna
US20110149164A1 (en) 2008-08-26 2011-06-23 Netanel Goldberg Method circuit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etween wireless data and wireless video transceivers operating in proximity with one another
CN201655979U (zh) 2010-04-02 2010-11-24 旭丽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复合式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模块及其系统
US10123345B2 (en) * 2010-12-22 2018-11-06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a device supporting multiple radio technologies communicating in overlapping time periods
US9031048B2 (en) 2011-03-30 2015-05-12 Broadcom Corporation Dual b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transceiver
EP2742760A2 (en) 2011-06-08 2014-06-18 XG Technology, Inc. Concurrent multi-band transmitter architecture
CN103137825B (zh) 2011-11-30 2016-06-01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基板结构、发光二极管单元及其光源模块
US9166295B2 (en) * 2012-01-17 2015-10-20 Argy Petros Antenna
USD695725S1 (en) 2012-02-02 2013-12-17 Winegard Company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US8698560B2 (en) 2012-05-09 2014-04-15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Variable-gain low noise amplifier
US9167622B2 (en) * 2012-05-23 2015-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 system of multiplexing multiple concurrent operational modes on a single physical transceiver by opportunistic time stealing
JP5668029B2 (ja) * 2012-07-17 2015-02-12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回路、周波数ペア決定方法
US20140062812A1 (en) 2012-08-30 2014-03-06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Multi-antenna isolation
US20140119245A1 (en) * 2012-11-01 2014-05-01 Broadcom Corporation Shared lte-ism rf front-end and antenna
US20140313093A1 (en) * 2013-04-17 2014-10-2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Horizontally polarized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
USD695279S1 (en) 2013-06-18 2013-12-10 Airgain, Inc. Antenna
USD695280S1 (en) 2013-06-18 2013-12-10 Airgain, Inc. Antenna
US9503173B2 (en) * 2013-07-31 2016-11-22 Broadcom Corporation WLAN and cellular shared antennas
USD708602S1 (en) 2013-11-11 2014-07-08 Airgain, Inc. Antenna
USD766884S1 (en) 2014-05-19 2016-09-20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82448S1 (en) 2015-04-10 2017-03-28 Al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64447S1 (en) 2015-04-17 2016-08-23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67544S1 (en) 2015-04-18 2016-09-27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97708S1 (en) 2015-05-24 2017-09-19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84965S1 (en) 2015-07-10 2017-04-25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88083S1 (en) 2015-09-20 2017-05-30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88082S1 (en) 2015-09-20 2017-05-30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95228S1 (en) 2016-03-04 2017-08-22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801956S1 (en) 2016-03-08 2017-11-07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795847S1 (en) 2016-03-08 2017-08-29 Airgain Incorporated Antenna
USD803200S1 (en) 2016-12-15 2017-11-21 Vorbeck Materials Corp. Antenna inla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8980A (zh) * 2005-12-23 2013-08-28 鲁库斯无线公司 双频段天线系统
CN101453304A (zh) * 2007-12-03 2009-06-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天线设置方法及采用其设置的多天线传输数据的方法
CN202997053U (zh) * 2012-12-25 2013-06-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双频多极化 mimo 天线结构
CN104052529A (zh) * 2013-03-14 2014-09-1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阵列以及一种用于全双工通信的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157774A1 (en) 2019-05-23
US9812791B2 (en) 2017-11-07
TW201642602A (zh) 2016-12-01
US10734738B2 (en) 2020-08-04
EP3269037A4 (en) 2018-10-10
WO2016145412A1 (en) 2016-09-15
US10193239B2 (en) 2019-01-29
US20180048077A1 (en) 2018-02-15
EP3269037A1 (en) 2018-01-17
EP3269037B1 (en) 2021-12-29
US20160268699A1 (en) 2016-09-15
CN107534435A (zh) 2018-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6891B (zh) 无线接入点
AU2019331331B2 (en) High gain and large bandwidth antenna incorporating a built-in differential feeding scheme
US10313894B1 (en) Beam steering techniques for external antenna configurations
US20020175862A1 (en) Antenna array
ITMI20070242U1 (it) Dispositivo di rete senza fili includente un sistema di antenna a diversita' di polarizzazione e spaziale
US9843108B2 (en) Dual-feed dual-polarized antenna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10693243B2 (en) Single band dual concurrent network device
CN107534435B (zh) 单频带双重并行网络装置
US20170110799A1 (en) Antenna Systems for Wireless Sensor Devices
US20230299491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A3219807A1 (en) Multiband digital data network infrastructure with broadband analog front end
CN115380437A (zh) 对天线之间的隔离的改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529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Extreme Networks,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Aerohive Network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