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9180A -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9180A
CN107529180A CN201610454745.4A CN201610454745A CN107529180A CN 107529180 A CN107529180 A CN 107529180A CN 201610454745 A CN201610454745 A CN 201610454745A CN 107529180 A CN107529180 A CN 107529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base station
test environm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547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9180B (zh
Inventor
梁正斌
杨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45474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91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9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9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通过用户模块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环境工厂模块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采用上述方案,在创建基站云测试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用户模块、环境工厂模块、资源池管理模块完成测试环境的自动创建,不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的创建,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基站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在对基站进行测试时,对测试环境的创建主要靠人工介入完成,而采用人工手段来进行测试环境的创建特别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测试环境一经用完,又会进入下一轮的拆分、再次创建过程,无论是对人力还是财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也会耗费更多的时间,效率特别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省时省力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基站进行测试时,对测试环境的创建费时费力、效率特别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包括:
用户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
环境工厂模块,用于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
资源池管理模块,用于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包括:
用户模块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
环境工厂模块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
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前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通过用户模块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环境工厂模块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采用上述方案,在创建基站云测试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用户模块、环境工厂模块、资源池管理模块完成测试环境的自动创建,不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的创建,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自动构建人工使用的二级级联跨基站切换测试环境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为了自动创建基站云测试环境,以节省人力、财力、时间,提高测试环境创建的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请参见图1,包括:用户模块101、环境工厂模块102和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其中,用户模块101用于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102。
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任务,测试任务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中携带执行该用例需要的测试环境必须满足的条件,即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或者,用户模块101获取创建人工的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其中测试环境请求的一种典型格式如下:
{{名称:设备逻辑名称,类型:类别/具体设备型号;版本:具体版本}
{名称:设备逻辑名称,类型:类别/具体设备型号;版本:具体版本}
{名称:连接逻辑名称,类型:连接,节点:[设备1,设备2]}}
环境工厂模块102用于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参见图2,基本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移动通信终端及辅助设备;其中,辅助设备例如可以为程控衰减器等;为将上述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集中的调度管理,需借助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其中,测试环境从属节点,为具有执行测试用例能力的电脑或虚拟机,并借助以太网交换设备与基站云测试资源、光交换设备互联;光交换设备可将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以及射频拉远单元之间进行互联。
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获取本次请求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的设备列表、槽位号、版本信息、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等,向资源池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设备,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用于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负责管理基站云测试资源,在收到环境工厂模块102发来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的设备列表、槽位号、版本信息、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等需求信息之后,在资源池中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筛选过程需要考虑设备类型、槽位号、版本信息、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等,筛选出设备列表,并将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为使用中;并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完成测试环境的创建。
其中,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包括: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将各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光链路联通和以太网链路联通,生成测试环境配置;在测试环境配置中添加具有执行测试用例能力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测试环境从属节点通过以太网交换设备与基站云测试资源以及光交换设备互联。
其中,筛选过程为:首先根据需求信息中的设备类型,过滤资源池配置中不相关设备和使用中的设备;然后遍历过滤后的设备,并搜索每个设备可能连接的设备数;再将设备按照可能连接数进行升序排序;将可能连接数最少的设备间优先连接;最后,提取需求信息中设备间的拓扑关系,获取要互相连接的设备、光交换端口,向光交换设备发送光路由创建指令,将设备之间的光链路联通,即按照需求信息中每条拓扑关系连接,完成一次筛选。如果此次筛选中,所有设备拓扑连接后的测试环境配置和测试环境请求完全匹配,即类型、版本、拓扑关系等完全一致时,即完成筛选,生成测试环境配置,并在此配置中添加一个测试环境从属节点。如果匹配失败,继续下一次筛选。
其中测试环境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如下:
{{名称:基带处理单元1,类型:基带处理单元/型号1;版本:版本1}
{名称:射频拉远单元1,类型:拉远处理单元/型号1;版本:版本1}
{名称:星型连接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基带处理单元1,端口:
1},{设备:射频拉远单元1,端口:2}]}
{名称:测试环境从属节点1,类型:测试环境从属节点;IP:IP地址}}
以上举例,只是一种原理性说明,不局限于以上具体的配置格式,设备之间不仅仅支持星型连接、级联连接、环形连接等。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IP地址,将测试环境配置传输到从属节点上,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以上网元之间的拓扑关系,配置到基站系统中,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创建。
在自动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时,按照以下方式创建测试环境和回收测试环境,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除了上述的用户模块101、环境工厂模块102、资源池管理模块103之外,还包括调度模块104,用于管理测试用例,并接收测试用例调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创建的测试环境中执行。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将测试环境配置信息注册到调度模块104,至此,根据测试环境请求创建的测试环境创建完成。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完成注册后,开始主动向调度模块104请求调用测试用例进行执行,调度模块104在测试环境配置与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请求之间匹配的情况下,将测试用例派发给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执行。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还用于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
具体的,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向调度模块104申请测试用例执行,调度模块104中的测试用例都已经执行完毕,不派发用例。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多次请求测试用例,均未获得可执行的测试用例时,进入回收测试环境流程;首先资源池管理模块103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从基站系统中删除,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回收;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关系,登陆光交换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将设备间的光链路拆除,完成物理链路侧的拓扑关系回收,并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所有设备、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使用状态,标识为空闲,供后续的测试环境构建使用。
在自动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时,通过用户模块101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102;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调度模块104管理测试用例,并接收测试用例调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创建的测试环境中执行;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采用上述方案,在自动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时,自动根据测试环境请求,筛选出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建立设备间的拓扑关系,创建出测试环境,并执行测试用例,在自动化测试任务执行完毕,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多次请求均无法请求到测试用例执行,拆除测试环境的基站侧设备的拓扑关系,拆除物理链路侧拓扑关系,完成测试环境的回收,不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的创建和回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效率。
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按照以下方式创建测试环境和回收测试环境,具体如下:
在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IP地址,将测试环境配置传输到从属节点上,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以上网元之间的拓扑关系,配置到基站系统中,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创建之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通知用户模块101,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已经创建完成,用户可以使用该测试环境。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还用于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
具体的,人工测试环境使用完毕时,首先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环境回收请求,测试环境回收请求中携带测试环境的名称,通知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回收测试环境;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从基站系统中删除,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回收;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关系,登陆光交换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将设备间的光链路拆除,完成物理链路侧的拓扑关系回收,并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所有设备、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使用状态,标识为空闲,供后续的测试环境构建使用。
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通过用户模块101获取创建人工的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资源池管理模块103通知用户模块101,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已经创建完成,用户可以使用该测试环境;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采用上述方案,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填充测试环境请求,筛选出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建立设备间的拓扑关系,创建出测试环境,通知用户使用测试环境,在人工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首先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环境回收请求,测试环境回收请求中携带测试环境的名称,通知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回收测试环境;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拆除测试环境的基站侧设备的拓扑关系,拆除物理链路侧拓扑关系,完成测试环境的回收,只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发起,不需要采用人工参与到测试环境的具体创建和回收过程,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效率。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实现了基站云测试中测试环境的按需创建与回收,本实施例中对基站测试中的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管理,根据测试环境请求创建环境,不需要人工创建测试环境,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的效率;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进行回收,提高设备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采用上述方案达到了基站云测试中根据测试能力进行弹性分配的功能,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测试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实施例二
为了自动创建基站云测试环境,以节省人力、财力、时间,提高测试环境创建的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请参见图2,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用户模块101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102。
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任务,测试任务一般包括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中携带执行该用例需要的测试环境必须满足的条件,即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或者,用户模块101获取创建人工的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其中测试环境请求的一种典型格式如下:
{{名称:设备逻辑名称,类型:类别/具体设备型号;版本:具体版本}
{名称:设备逻辑名称,类型:类别/具体设备型号;版本:具体版本}
{名称:连接逻辑名称,类型:连接,节点:[设备1,设备2]}}
S202: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参见图2,基本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包括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移动通信终端及辅助设备;其中,辅助设备例如可以为程控衰减器等;为将上述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集中的调度管理,需借助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其中,测试环境从属节点,为具有执行测试用例能力的电脑或虚拟机,并借助以太网交换设备与基站云测试资源、光交换设备互联;光交换设备可将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以及射频拉远单元之间进行互联。
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获取本次请求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的设备列表、槽位号、版本信息、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等,向资源池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设备,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S203: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负责管理基站云测试资源,在收到环境工厂模块102发来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的设备列表、槽位号、版本信息、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等需求信息之后,在资源池中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筛选过程需要考虑设备类型、槽位号、版本信息、设备之间的拓扑关系等,筛选出设备列表,并将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为使用中;并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完成测试环境的创建。
其中,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包括: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将各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光链路联通和以太网链路联通,生成测试环境配置;在测试环境配置中添加具有执行测试用例能力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测试环境从属节点通过以太网交换设备与基站云测试资源以及光交换设备互联。
其中,筛选过程为:首先根据需求信息中的设备类型,过滤资源池配置中不相关设备和使用中的设备;然后遍历过滤后的设备,并搜索每个设备可能连接的设备数;再将设备按照可能连接数进行升序排序;将可能连接数最少的设备间优先连接;最后,提取需求信息中设备间的拓扑关系,获取要互相连接的设备、光交换端口,向光交换设备发送光路由创建指令,将设备之间的光链路联通,即按照需求信息中每条拓扑关系连接,完成一次筛选。如果此次筛选中,所有设备拓扑连接后的测试环境配置和测试环境请求完全匹配,即类型、版本、拓扑关系等完全一致时,即完成筛选,生成测试环境配置,并在此配置中添加一个测试环境从属节点。如果匹配失败,继续下一次筛选。
其中测试环境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如下:
{{名称:基带处理单元1,类型:基带处理单元/型号1;版本:版本1}
{名称:射频拉远单元1,类型:拉远处理单元/型号1;版本:版本1}
{名称:星型连接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基带处理单元1,端口:
1},{设备:射频拉远单元1,端口:2}]}
{名称:测试环境从属节点1,类型:测试环境从属节点;IP:IP地址}}
以上举例,只是一种原理性说明,不局限于以上具体的配置格式,设备之间不仅仅支持星型连接、级联连接、环形连接等。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IP地址,将测试环境配置传输到从属节点上,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以上网元之间的拓扑关系,配置到基站系统中,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创建。
在自动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时,按照以下方式创建测试环境和回收测试环境,具体如下:
在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IP地址,将测试环境配置传输到从属节点上,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以上网元之间的拓扑关系,配置到基站系统中,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创建之后,还包括:调度模块104接收测试用例调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创建的测试环境中执行。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将测试环境配置信息注册到调度模块104,至此,根据测试环境请求创建的测试环境创建完成。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完成注册后,开始主动向调度模块104请求调用测试用例进行执行,调度模块104在测试环境配置与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请求之间匹配的情况下,将测试用例派发给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执行。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
具体的,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向调度模块104申请测试用例执行,调度模块104中的测试用例都已经执行完毕,不派发用例。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多次请求测试用例,均未获得可执行的测试用例时,进入回收测试环境流程;首先资源池管理模块103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从基站系统中删除,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回收;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关系,登陆光交换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将设备间的光链路拆除,完成物理链路侧的拓扑关系回收,并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所有设备、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使用状态,标识为空闲,供后续的测试环境构建使用。
在自动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时,通过用户模块101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102;然后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再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调度模块104接收测试用例调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创建的测试环境中执行;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采用上述方案,在自动创建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测试环境时,自动根据测试环境请求,筛选出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建立设备间的拓扑关系,创建出测试环境,并执行测试用例,在自动化测试任务执行完毕,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多次请求均无法请求到测试用例执行,拆除测试环境的基站侧设备的拓扑关系,拆除物理链路侧拓扑关系,完成测试环境的回收,不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的创建和回收,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效率。
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按照以下方式创建测试环境和回收测试环境,具体如下:
在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IP地址,将测试环境配置传输到从属节点上,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以上网元之间的拓扑关系,配置到基站系统中,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创建之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通知用户模块101,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已经创建完成,用户可以使用该测试环境。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
具体的,人工测试环境使用完毕时,首先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环境回收请求,测试环境回收请求中携带测试环境的名称,通知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回收测试环境;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从基站系统中删除,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回收;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关系,登陆光交换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将设备间的光链路拆除,完成物理链路侧的拓扑关系回收,并将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所有设备、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使用状态,标识为空闲,供后续的测试环境构建使用。
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首先通过用户模块101获取创建人工的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然后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再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资源池管理模块103通知用户模块101,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已经创建完成,用户可以使用该测试环境;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采用上述方案,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填充测试环境请求,筛选出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建立设备间的拓扑关系,创建出测试环境,通知用户使用测试环境,在人工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首先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环境回收请求,测试环境回收请求中携带测试环境的名称,通知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回收测试环境;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拆除测试环境的基站侧设备的拓扑关系,拆除物理链路侧拓扑关系,完成测试环境的回收,只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发起,不需要采用人工参与到测试环境的具体创建和回收过程,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效率。
下面例举自动构建人工使用的二级级联跨基站切换测试环境的方法,参见图3,具体步骤如下:
S301:用户模块101获取二级级联的跨基站切换测试的测试环境请求并将其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102。
其中包含两个基站、移动终端、程控衰减器等,每个基站由主控板、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1、2组成,具体如下:
{{名称:主控板1,类型:类别/c1;版本:V1.0.0}
{名称:主控板2,类型:类别/c1;版本:V1.0.0}
{名称:基带处理单元1,类型:类别/xx1;版本:V1.0.0;槽位号:3
{名称:基带处理单元2,类型:类别/xx1;版本:V1.0.0;槽位号:3
{名称:射频拉远单元1,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射频拉远单元2,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射频拉远单元3,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射频拉远单元4,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移动终端1,类型:类别/mm1;版本:V1.0.0}
{名称:程控衰减设备1,类型:类别/aa1;版本:V1.0.0}
{名称:基带1射频1,类型:连接,节点:[基带处理单元1,射频拉远单元1]}
{名称:射频1射频2,类型:连接,节点:[射频拉远单元1,射频拉远单元2]}
{名称:基带2射频3,类型:连接,节点:[基带处理单元2,射频拉远单元3]}
{名称:射频3射频4,类型:连接,节点:[射频拉远单元3,射频拉远单元4]}
{名称:移动终端1程控衰减1,类型:连接,节点:[移动终端1,程控衰减设备1]}
}
S302: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获取本次请求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的设备列表、槽位号、版本信息、拓扑关系等,向资源池中查询满足条件的设备,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
S303: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空闲的两个基站,并建立基带处理单元和射频处理单元之间的拓扑关系,创建出测试环境,用户通过调节程控衰减器,使移动终端在两个基站间进行切换。
其中,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之后,将设备的使用状态标识为使用中,其中包括组建两个基站的主控板、基带处理板、射频拉远单元、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移动终端和程控衰减器等。然后提取需求信息中设备间的拓扑关系,获取要互相连接的设备、光交换端口,向光交换设备发送光路由创建指令,将以下设备之间的光链路联通:物理主控板1、射频拉远单元1和2组成基站1;物理主控板2、射频拉远单元3和4组成基站2。以生成测试环境配置,并在此配置中添加一个测试环境从属节点。其中,筛选后的设备为:
{{名称:光交换1,类型:光交换设备;;IP:192.168.1.3}
{名称:测试环境从属节点1,类型:测试环境从属节点;IP:192.168.1.6;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主控板1,类型:类别/c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主控板2,类型:类别/c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基带处理单元1,类型:类别/xx1;版本:V1.0.0;槽位号:3;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基带处理单元2,类型:类别/xx1;版本:V1.0.0;槽位号:3;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1,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2,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3,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4,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移动终端1,类型:类别/mm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物理程控衰减设备1,类型:类别/aa1;版本:V1.0.0;状态:空闲中}
{名称:基带1光交换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基带处理单元1;端口:1},{设备:光交换1;端口:1-1-1}]}
{名称:射频1光交换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射频拉远单元1;端口:[1,2]},{设备:光交换1;端口:[2-1-1,2-2-1]}]}
{名称:射频2光交换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射频拉远单元2;端口:[1,2]},{设备:光交换1;端口:[2-1-2,2-2-2]}]}
{名称:基带2光交换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基带处理单元2;端口:1},{设备:光交换1;端口:1-1-2}]}
{名称:射频3光交换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射频拉远单元3;端口:[1,2]},{设备:光交换1;端口:[2-1-3,2-2-3]}]}
{名称:射频4光交换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射频拉远单元4;端口:[1,2]},{设备:光交换1;端口:[2-1-4,2-2-4]}]}
}
其中,联通光链路后的测试环境配置如下:
{{名称:测试环境从属节点1,类型:测试环境从属节点;IP:192.168.1.6}
{名称:物理主控板1,类型:类别/c1;版本:V1.0.0}
{名称:物理主控板2,类型:类别/c1;版本:V1.0.0}
{名称:物理基带处理单元1,类型:类别/xx1;版本:V1.0.0;槽位号:3}
{名称:物理基带处理单元2,类型:类别/xx1;版本:V1.0.0;槽位号:3}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1,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2,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3,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物理射频拉远单元4,类型:类别/yy1;版本:V1.0.0}
{名称:物理移动终端1,类型:类别/mm1;版本:V1.0.0}
{名称:物理程控衰减设备1,类型:类别/aa1;版本:V1.0.0}
{名称:基带1射频1,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基带处理单元1;端口:1},{设备:射频拉远单元1;端口:1]}
{名称:射频1射频2,类型:连接,节点:[{设备:射频拉远单元1;端口:2},{设备:射频拉远单元2;端口:1]}
{名称:基带2射频3,类型:连接,节点:[{设备:物理基带处理单元2;端口:1},{设备:射频拉远单元3;端口:1]}
{名称:射频3射频4,类型:连接,节点:[{设备:射频拉远单元3;端口:2},{设备:射频拉远单元4;端口:1]}
{名称:移动终端1程控衰减1,类型:连接,节点:[移动终端1,程控衰减设备1]}
}
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的IP地址,将测试环境配置传输到从属节点上,根据测试环境配置中的拓扑信息,尤其是基站1和基站2的基带处理单元、射频拉远单元之间的连接关系,登陆到基站的管理系统中,将以上网元之间的拓扑关系,配置到基站系统中,完成测试环境在基站侧的创建,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通知用户模块101,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已经创建完成,用户可以使用该测试环境,具体过程为:调节程控衰减器使移动终端接入基站1的二级级联射频拉远单元对应的蜂窝小区,然后调节程控衰减器,调整信道质量,使移动终端从基站1切换到基站2的二级级联射频拉远单元对应的蜂窝小区,完成二级级联的跨基站切换测试。
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首先通过用户模块101获取创建人工的测试环境请求,将测试环境请求发送给环境工厂模块102;然后环境工厂模块102从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再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根据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资源池管理模块103通知用户模块101,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已经创建完成,用户可以使用该测试环境;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采用上述方案,在自动创建人工使用的测试环境时,填充测试环境请求,筛选出需要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建立设备间的拓扑关系,创建出测试环境,通知用户使用测试环境,在人工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首先用户模块101获取测试环境回收请求,测试环境回收请求中携带测试环境的名称,通知资源池管理模块103回收测试环境;然后资源池管理模块103拆除测试环境的基站侧设备的拓扑关系,拆除物理链路侧拓扑关系,完成测试环境的回收,只需要采用人工来进行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发起,不需要采用人工参与到测试环境的具体创建和回收过程,节省了人力和财力,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和回收的效率。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实现了基站云测试中测试环境的按需创建与回收,本实施例中对基站测试中的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管理,根据测试环境请求创建环境,不需要人工创建测试环境,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测试环境创建的效率;在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进行回收,提高设备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采用上述方案达到了基站云测试中根据测试能力进行弹性分配的功能,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测试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实施例一中任一项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包括:
用户模块,用于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
环境工厂模块,用于从所述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
资源池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求信息筛选出所述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完成所述测试环境的创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包括:通过所述光交换设备和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将各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光链路联通和以太网链路联通,生成所述测试环境配置;在所述测试环境配置中添加具有执行测试用例能力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所述测试环境从属节点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与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以及所述光交换设备互联。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度模块,用于管理测试用例,并接收测试用例调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创建的所述测试环境中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还用于在所述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
6.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包括:
用户模块将获取的测试环境请求发送到环境工厂模块;
所述环境工厂模块从所述测试环境请求中解析出基站云测试资源需求信息,并将其发送到资源池管理模块;
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所述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所述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包括: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所述需求信息筛选出所述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并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完成所述测试环境的创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光交换设备和以太网交换设备对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进行调度管理以组成测试环境配置包括:通过所述光交换设备和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将各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光链路联通和以太网链路联通,生成所述测试环境配置;在所述测试环境配置中添加具有执行测试用例能力的测试环境从属节点,所述测试环境从属节点通过所述以太网交换设备与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以及所述光交换设备互联。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根据所述需求信息筛选出可用的基站云测试资源创建测试环境之后,还包括:调度模块接收测试用例调用请求,并将其发送到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创建的所述测试环境中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资源池管理模块在所述测试环境使用完毕后,拆除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之间的链路,并将所述基站云测试资源的使用状态标记为空闲状态。
CN201610454745.4A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Active CN1075291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4745.4A CN107529180B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54745.4A CN107529180B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180A true CN107529180A (zh) 2017-12-29
CN107529180B CN107529180B (zh) 2022-01-25

Family

ID=6073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54745.4A Active CN107529180B (zh) 2016-06-21 2016-06-21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918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937A (zh) * 2018-06-01 2018-11-2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测试环境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74999A (zh) * 2020-10-15 2022-04-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40599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芯原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9652A (zh) * 2008-07-30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归测试自动化系统及方法
CN102231686A (zh) * 2011-06-24 2011-11-02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安全设备自动化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US20120087259A1 (en) * 2010-10-12 2012-04-12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mdt-related data
CN103425472A (zh) * 2012-05-23 2013-12-04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环境动态生成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823750A (zh) * 2013-07-25 2014-05-28 天津市软件评测中心 一种基于云的软件测试服务方法
CN105573904A (zh) * 2014-10-11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资源动态申请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9652A (zh) * 2008-07-30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归测试自动化系统及方法
US20120087259A1 (en) * 2010-10-12 2012-04-12 Pantech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mdt-related data
CN102231686A (zh) * 2011-06-24 2011-11-02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安全设备自动化测试的系统和方法
CN103425472A (zh) * 2012-05-23 2013-12-04 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环境动态生成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3823750A (zh) * 2013-07-25 2014-05-28 天津市软件评测中心 一种基于云的软件测试服务方法
CN105573904A (zh) * 2014-10-11 2016-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资源动态申请的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937A (zh) * 2018-06-01 2018-11-20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测试环境监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74999A (zh) * 2020-10-15 2022-04-1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74999B (zh) * 2020-10-15 2024-02-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40599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芯原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180B (zh) 2022-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3369B (zh) 一种服务功能链自动编排系统及其编排方法
CN112492003B (zh) 一种基于业务编排器的云网融合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529180A (zh) 一种基站云测试环境构建装置和方法
CN111082960B9 (zh) 数据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924007B (zh) 通信运营信息的大数据采集及存储系统和方法
CN101777008A (zh) 移动终端系统线程池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13259147B (zh) 网元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介质
CN10213083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094553A (zh) 基于5g网络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及网络连接控制方法
CN107368369A (zh) 分布式容器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0858356A (zh)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制造执行系统
CN101272258B (zh) 一种实现组合计费业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4153580A (zh) 一种跨多集群的工作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1132357A (zh) 一种无线接入网络重组方法、系统及重组控制器
CN103096473B (zh) 一种大容量基带池的基带资源共享方法及系统
Dalla-Costa et al. Orchestra: A customizable split-aware NFV orchestrator for dynamic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s
CN104093217A (zh)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的组呼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6233200B (zh) 一种基于后续帧动态注册的电能表通信方法及系统
CN103200582B (zh) 一种部署物理小区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CN111447077B (zh) 一种网元配置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5474732A (zh) 一种集中式基带池架构下的设备控制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125622A (zh) 一种接入制式的配置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01509A (zh) 一种均衡无线网络控制器负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32825B (zh) 网络运维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49475A (zh) 大规模社区的数据高效存储优化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