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8662A - 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8662A
CN107528662A CN201710345005.1A CN201710345005A CN107528662A CN 107528662 A CN107528662 A CN 107528662A CN 201710345005 A CN201710345005 A CN 201710345005A CN 107528662 A CN107528662 A CN 107528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didat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ignal
candidate synchronization
tim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450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8662B (zh
Inventor
珀扬·帕瓦兹
浦天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ple Inc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I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IP Corp filed Critical Intel I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28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8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8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5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frequency-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T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07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direct sequence modulation
    • H04B1/7073Synchronisation aspects
    • H04B1/7083Cell search, e.g. using a three-step approa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6Acquisition of second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86Search parameters, e.g. search strategy, accumulation length, range of search, thresho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89Search hardware arrangements, e.g. sharing of correlators to reduce complex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2Symbol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H04J11/0073Acquisition of primary synchronisation channel, e.g. detection of cell-ID within cell-ID gro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电路布置可以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Description

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各个实施例总体涉及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长期演进(LTE)网络通常可以根据时分双工(TDD)或频分双工(FDD)来分离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TDD LTE网络可以针对上行链路通信和下行链路通信二者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即,相同的频带,并且可以在上行链路时间段和下行链路时间段之间进行交替。相反,FDD网络可以利用分开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因此,TDD网络可以提供更有效的频率使用,而FDD网络可以减少延迟。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布置,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布置,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并且其还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执行无线电扫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用于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的装置;用于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装置;以及用于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的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其上具有用于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当指令被机器执行时使得机器执行操作,该操作包括: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记通常贯穿不同的视图来指相同的部分。附图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通常重点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下面的描述中,参考以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无线电通信网络;
图2示出了移动通信设备的内部配置;
图3示出了频分双工(FDD)同步序列模式;
图4示出了时分双工(TDD)同步序列模式;
图5示出了用于执行无线电扫描的电路布置;
图6示出了在无线电扫描期间执行双工检测的方法;
图7示出了第一种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以及
图8示出了第二种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详细描述涉及附图,这些附图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本发明可以被实施于其中的具体细节和实施例。
词语“示例性”在本文中被用来指“作为示例、实例、或说明”。本文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意实施例或设计不一定被解释为相比于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是优选的或有优势的。
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词语“多个”和“复数个”明确地指大于1的数量。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的)群组”、“(…的)集合”、“(…的)收集”“(…的)系列”、“(…的)序列”、“(…的)分组”等等(如果有的话)指等于或大于1的数量,即一个或多个。任何未明确陈述“多个”或“复数个”的复数形式的术语指的是等于或大于1的数量。术语“适当的子集”、“简化的子集”和“较小子集”是指一个集合的子集,该子集并不等于该集合,即,包含比集合更少的元素的集合的子集。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任何矢量和/或矩阵符号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因此,应当理解,本公开中详细描述的方法不限于仅使用向量和/或矩阵来实现,并且相关的处理和计算可以针对数据、观察结果、信息、信号、样本、符号、元素等的集合、序列、群组等等被等同地执行。此外,应当理解,对“向量”的引用可以指任何大小或方向的向量,例如,包括1x1向量(例如,标量)、1xM向量(例如,行向量)以及Mx1向量(例如,列向量)。类似地,应当理解,对“矩阵”的引用可以指任何大小或方向的矩阵,例如,包括1x1矩阵(例如,标量)、1xM矩阵(例如,行向量)以及Mx1矩阵(例如,列向量)。
如本文所使用的“电路”被理解为任意类型的逻辑实现实体,其可以包括运行软件的专用硬件或处理器。因此,“电路”可以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信号电路、逻辑电路、处理器、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图形处理单元(G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将要在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相应功能的任何其它类型的实现方式也可以被理解为“电路”。应当理解,本文详细描述的任何两个(或多个)电路可以被实现为具有基本上等效的功能的单个电路,相反地,本文详述的任何单个电路可以被实现为具有基本上等效的功能的两个(或更多个)分离的电路。此外,对“电路”的引用可以指共同形成单个电路的两个或更多个电路。术语“电路布置”可以指单个电路、电路集合、和/或由一个或多个电路组成的电子设备。
如本文所使用的,“存储器”可以被理解为数据或信息可以被存储于其中以用于取回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介质。因此,对本文中所包括的“存储器”的引用可以被理解为指的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闪存、固态存储设备、磁带、硬盘驱动器、光驱动器等等、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此外,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存储器也包括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处理器寄存器、数据缓存器等等。应当理解的是,被称为“存储器”或“一存储器”的单个组件可以由不止一个的不同类型的存储器组成,因而可以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类型的存储器的集合组件。很容易理解的是,任意单个存储器组件可以被分为多个总体等同的存储器组件,反之亦然。此外,虽然存储器可以(例如在附图中)被描述为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组件分离,但是应理解的是,存储器可以被集成在另一组件内,例如被集成在共用集成芯片上。
本文涉及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点所使用的术语“基站”可以被理解为是宏基站、微基站、节点B、演进型节点B(eNB)、家庭eNodeB、远程无线电头端(RRH)、中继站等等。如本文所使用的,在电信上下文中,“小区”可以被理解为是由基站服务的扇区。相应地,小区可以是对应于基站的特定扇区的一组地理上同地协作的天线。因此,基站可以服务一个或多个小区(或扇区),其中每个小区由不同的通信信道表征。此外,术语“小区”可以被用来指宏小区、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微微小区等中的任意一个。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可以被分类为如下之一:短程无线电通信技术、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或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短距离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LAN(例如,根据任何IEEE 802.11标准)以及其他类似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城域系统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例如,根据IEEE 802.16无线电通信标准,例如,固定WiMax或移动WiMax)和其它类似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包括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2000(CDMA2000)、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演进-优化数据(EV-DO)、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DGE)、高速分组接入(HSPA)等,以及其他类似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还包括这种技术的诸如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和微微小区之类的“小小区”。蜂窝广域无线电通信技术在本文中通常可以被称为“蜂窝”通信技术。应当理解,本文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场景本质上是示范性的,并且因此可以被类似地应用于现有的和尚未制定的各种其他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在这样的移动通信技术共享如以下示例所公开的类似特征的情况下。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网络”(例如,关于诸如移动通信网络之类的通信网络)既包括网络的接入部分(例如,无线电接入网(RAN)部分)又包括网络的核心部分(例如,核心网部分)。本文中针对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术语“无线电空闲模式”或“无线电空闲状态”是移动终端没有被分配移动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专用通信信道的无线电控制状态。针对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术语“无线电连接模式”或“无线电连接状态”是指移动终端被分配了移动通信网络的至少一个专用上行链路通信信道的无线电控制状态。
除非明确指定,否则术语“发射”既包括直接(点对点)传输也包括间接传输(经由一个或多个中间点)。类似地,术语“接收”既包括直接接收又包括间接接收。术语“通信”包括发送和接收中的一个或两个,即在传入和传出方向的一者或两者中的单向通信或双向通信。
LTE网络中的移动终端(也称为用户设备(UE))可能需要执行频率和小区扫描,以检测和识别附近的LTE小区。例如,刚刚完成上电过程或正从覆盖失败场景中恢复的移动终端可能需要扫描LTE中心频率,以检测LTE网络正在活动地使用哪些中心频率。移动终端然后可能需要独立地评估每个检测到的活动的中心频率,以估计任何载波频率是否包含可用于无线电连接的LTE小区。
移动终端可能需要对多个LTE操作频带执行频率扫描,每个LTE操作频带各自可以是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定义的频率范围,每个频率范围由LTE网络可以利用的一组预定义的中心频率组成。每个LTE操作频带的每个中心频率可以通过标识了中心频率的演进型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绝对射频信道号(EARFCN)来标识。根据诸如设备和网络配置之类的因素,移动终端可以在频率和小区扫描过程期间搜索一个或多个LTE操作频带,以检测活动的中心频率并识别在其上操作的任何有效的LTE小区。
因此,在频率和小区扫描过程期间,移动终端可以首先对一个或多个目标LTE操作频带的每个中心频率执行宽带无线电测量(例如,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SSI)测量),以检测每个中心频率上是否有无线电活动。在识别每个操作频带上的每个包含无线电活动的中心频率(例如,产生高的RSSI测量结果的中心频率)的集合时,移动终端可以对每个中心频率执行小区扫描过程,以检测和识别每个中心频率上的任何活动的LTE小区。移动终端可以旨在识别如下小区,该小区作为LTE小区(相对于UMTS小区)并且属于期望的LTE网络,例如,移动终端的家庭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这可能涉及通过检测同步信号来确定任何活动小区的身份,并后续通过读取系统信息块(SIB)来识别任何检测到的LTE小区属于哪个PLMN。
每个LTE小区可以根据时分双工(TDD)或频分双工(FDD)进行操作,以分离用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时间-频率资源。更具体地,TDD网络可以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并且在上行链路时间段和下行链路时间段之间交替,而FDD网络可以同时使用分开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两种双工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例如相对于TDD网络的频谱效率,FDD网络具有低延迟。由3GPP指定的每个LTE操作频带可以是FDD频带或TDD频带;因此,网络运营商可能能够在FDD操作频带的EARFCN上部署FDD网络的同时在TDD操作频带的EARFCN上部署TDD网络。
为了向网络运营商提供高灵活性,3GPP已经定义了LTE操作频带,使得某些操作频带重叠,即,使得某些频率范围符合FDD和TDD操作两者的要求。例如,某些FDD操作频带可以包含与某些TDD操作频带相同的物理频谱,因此,FDD操作频带的某些EARFCN可以对应于TDD操作频带的EARFCN的相同的物理中心频率。因此,给定的网络运营商可能利用给定的物理中心频率在某个地理区域(例如,一个国家)部署FDD网络,而另一网络运营商可以利用相同的物理中心频率在另一地理区域(例如,另一国家)部署TDD网络。虽然FDD网络和TDD网络可以部署在不同的EARFCN上(在不同的LTE操作频带上),但是这可能只是“逻辑”区分,因为相同的物理中心频率可以用于这两个网络。
由于某些物理中心频率可用于TDD部署或FDD部署,因此移动终端可能无法容易地确定产生高RSSI测量结果的给定中心频率正用于TDD LTE网络还是正用于FDD LTE网络。因此,移动终端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以确定给定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在常规解决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简单地执行第一小区扫描,该第一小区扫描假定给定中心频率支持TDD网络,并且随后执行第二小区扫描,该第二小区扫描假定给定中心频率支持FDD网络(或反之亦然)。根据哪个假设是正确的,移动终端可以在一个小区扫描期间检测到真实小区,而在其他小区扫描期间检测不到小区(或检测到虚假(ghost)小区)。因此可以假设产生真实小区的小区扫描对应于中心频率的实际双工模式。
然而,由于需要两个单独的小区扫描来确定双工模式,所以这些常规解决方案在功耗和时间上可能是低效的。因此,在本公开的有利解决方案中,移动终端可以在单个小区扫描期间执行专门的处理,以检测给定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捕获从给定中心频率上的小区接收的下行链路数据,并根据小区所发送的同步序列的特定属性来评估所捕获的下行链路数据,以检测双工模式。由于由FDD小区和TDD小区发送的同步序列可能明显不同,因此移动终端能够区分FDD小区和TDD小区,并因此在单个小区扫描内检测双工模式。
图1示出了描绘针对蜂窝网络100中的移动终端102的频率和小区扫描上下文的示例性场景。在图1的示例性场景中,移动终端102可以位于基站104、106和108附近。基站104-108中的每一个可以被扇区化(例如,利用相应的扇区化天线系统)为多个小区,例如,针对基站104的小区104a、104b和104c,针对基站106的小区106a、106b和106c以及针对基站108的小区108a、108b和108c。无线信道114a-114c、116a-116c和118a-118c可以表示每个相应小区104a-104c、106a-106c和108a-108c之间的离散的无线信道。
移动终端102可以通过搜索目标中心频率集合中的每个目标中心频率上的小区来执行小区搜索。在图1的示例性上下文中,小区104a-104c、106a-106c和108a-108c中的每一个可以各自利用第一目标中心频率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尽管在图1中未明确示出,但每个基站104-108可另外包括针对基站104的小区104d-104f、针对基站106的小区106d-106f以及针对基站108的小区108d-108f,每个小区可以利用第二目标中心频率以用于下行链路传输,以此类推,利用第三、第四等目标中心频率。
图2示出了移动终端102的内部配置,其可以包括天线系统202、射频(RF)收发器204、基带调制解调器206(包括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和控制器210)、数据源212、存储器214、以及数据宿(sink)216。尽管图2中未明确示出,但移动终端1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附加的硬件、软件和/或固件组件(例如,处理器/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其他专用或通用硬件/处理器/电路等)、(一个或多个)外围设备、存储器、电源、(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接口、(一个或多个)用户身份模块(SIM)、用户输入/输出设备((一个或多个)显示器、(一个或多个)键盘、(一个或多个)触摸屏、(一个或多个)扬声器、(一个或多个)外部按钮、(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一个或多个)麦克风等)等。
在简化的操作概述中,移动终端102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无线电接入网上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基带调制解调器206可以根据与每个无线电接入网相关联的通信协议来指导移动终端102的这种通信功能,并且可以执行对天线系统202和RF收发器204的控制,以根据由每个通信协议定义格式和调度参数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
移动终端102可以利用天线系统202来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天线系统202可以是单个天线或由多个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并且还可以包括模拟天线组合和/或波束成形电路。在接收路径(RX)中,RF收发器204可以从天线系统202接收模拟射频信号,并对模拟射频信号执行模拟和数字RF前端处理,以产生数字基带样本(例如,同相/正交(IQ)样本)来提供给基带调制解调器206。RF收发器204可以相应地包括模拟和数字接收电路,其包括放大器(例如,低噪声放大器(LNA))、滤波器、RF解调器(例如RF IQ解调器)以及模数转换器(ADC)以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基带样本。在发送路径(TX)中,RF收发器204可以从基带调制解调器206接收数字基带样本,并对数字基带样本执行模拟和数字RF前端处理,以产生模拟射频信号来提供给天线系统202进行无线传输。RF收发器204因此可以包括模拟和数字传输电路,其包括放大器(例如功率放大器(PA)、滤波器、RF调制器(例如,RF IQ调制器)以及数模转换器(DAC),以将从基带调制解调器206接收的数字基带样本进行混频,从而产生用于由天线系统202进行无线传输的模拟射频信号。
如图2所示,基带调制解调器206可以包括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其可以执行物理层(层1)发送和接收处理,以准备由控制器210提供的用于经由RF收发器204进行传输的传出发送数据,并准备由RF收发器204提供的用于由控制器210进行处理的传入接收数据。物理层处理电路210可以相应地执行如下各项中的一项或多项:错误检测、前向纠错编码/解码、信道编码和交织、物理信道调制/解调、物理信道映射、无线电测量和搜索、频率和时间同步、天线分集处理、功率控制和加权、速率匹配、重传处理等。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在结构上实现为硬件逻辑(例如,作为集成电路或FPGA)、软件逻辑(例如,作为定义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并在处理器上执行的算术、控制和I/O指令的程序代码)、或者硬件逻辑和软件逻辑的组合。尽管在图2中未明确示出,但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包括诸如处理器的控制电路,其被配置为根据由相关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协议定义的物理层控制逻辑来控制物理层处理电路208的各种硬件和软件处理组件。此外,虽然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在图2中被描绘为单个组件,但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共同构成物理层处理电路的不同部分,其中每个相应部分专用于特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物理层处理。
移动终端1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可由控制器210指导的一种或多种无线电接入技术进行操作。控制器210因此可以负责根据每个所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通信协议来控制移动终端102的无线电通信组件(天线系统202、RF收发器204和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并且因此可以表示每个所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接入层和非接入层(NAS)(也包括第2层和第3层)。控制器210可以在结构上体现为协议处理器,其被配置来执行(从图2所示的控制器存储器MEM取回的)协议软件,并且后续控制移动终端102的无线电通信组件以根据在协议软件中定义的相应的协议控制逻辑来发送和接收通信信号。
因此,控制器210可以被配置为管理移动终端102的无线电通信功能,以与无线电通信网络100的各种无线电网络组件和核心网络组件通信,并且因此可以根据针对LTE网络和GSM/UMTS传统网络二者的通信协议进行配置。控制器210可以是统一控制器,其统一地负责所支持的所有无线电接入技术(例如,LTE和GSM/UMTS),或者可以由多个分离的控制器组成,其中每个控制器是用于特定无线电接入技术的专用控制器,例如,专用LTE控制器和专用传统控制器(或者专用LTE控制器、专用GSM控制器和专用UMTS控制器)。无论如何,控制器210可以负责根据LTE和传统网络的通信协议来指导移动终端102的无线电通信活动。如先前关于物理层处理电路208所述,天线系统202和RF收发器204中的一个或两个可以类似地被划分成多个专用组件,每个专用组件分别对应于所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每个这样的配置的细节和所支持的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数量,控制器210可以被配置为根据主/从RAT分层或多SIM方案来控制移动终端102的无线电通信操作。
移动终端102还可以包括数据源212、存储器214和数据宿216,其中,数据源212可以包括控制器210之上(即,在NAS/层3之上)的通信数据的源,并且数据宿212可以包括控制器210之上(即,NAS/层3之上)的通信数据的目的地。这样可以包括例如移动终端102的应用处理器,其可被配置为在移动终端102的应用层执行移动终端102的用于支持与移动终端102的用户交互的各种应用和/或程序(例如,操作系统(OS)、用户界面(UI))和/或各种用户应用。应用处理器可以作为应用层与基带调制解调器206(作为数据源212/数据宿216)接口,以通过由基带调制解调器206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网络连接来发送和接收诸如语音数据、音频/视频/图像数据、消息数据、应用数据、基本因特网/web访问数据之类的用户数据。数据源212和数据宿216可另外表示通信设备102的各种用户输入/输出设备,例如,(一个或多个)显示器、(一个或多个)键盘、(一个或多个)触摸屏、(一个或多个)扬声器、(一个或多个)外部按钮、(一个或多个)摄像头、(一个或多个)麦克风等,其可以允许移动终端102的用户控制移动终端102的与用户数据相关联的各种通信功能。
存储器214可以实现移动终端102的存储器组件,例如,硬盘驱动器或其他这样的永久存储设备。尽管图2中没有明确示出,但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102的各种其他组件还可以各自包括集成的永久和非永久存储器组件,例如,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代码、缓冲数据等。
移动终端102可以被配置为在无线电通信网络100上执行频率和小区扫描,如先前详细描述的那样,这可以包括对一个或多个LTE操作频带的中心频率执行宽带无线电测量以检测活动的中心频率并且后续对检测到的活动的中心频率执行小区扫描以检测任何有效的小区。与上面介绍的常规“重复小区扫描”双工检测程序相比,移动终端102可以被配置为对在给定目标中心频率上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执行专门的物理层处理,以基于由FDD和TDD小区发送的同步序列之间的差异来检测双工模式。
如3GPP规定的,每个LTE小区可以以主同步信号(PSS)序列和辅同步信号(SSS)序列的形式发送同步序列模式。移动终端可以利用这种同步序列模式来识别LTE小区和与LTE小区建立定时同步。具体地,每个LTE小区可被分配以物理小区标识(PCI,范围从0至503),并且可以发送唯一地标识了小区的PCI的PSS-SSS序列对,这可以允许移动终端通过识别由LTE小区发送的PSS-SSS序列对来确定给定LTE小区的PCI。例如,每个LTE小区可以发送一组预定义的3个PSS序列中的一个PSS序列以及一组预定义的168个SSS序列中的一个SSS序列,从而产生504个可能的PSS-SSS序列对,每个PSS-SSS序列对单独地标识PCI。LTE小区可以根据预定义的5ms的时段发送PSS-SSS序列对,从而允许移动终端利用检测到的PSS-SSS序列对来获得参考点以与给定LTE小区进行同步。
如前所述,FDD小区可以根据与TDD小区不同的方案来发送PSS-SSS序列对。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FDD小区和TDD小区的PSS和SSS序列的传输模式。如图3和图4所示,LTE小区可以通过一系列10ms的无线电帧来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每个无线电帧被分成10个子帧,每个子帧具有1ms的持续时间。每个子帧可以划分为两个时隙,每个时隙根据循环前缀(CP)长度而包含6或7个符号周期。如图3所示,FDD LTE小区可以在第一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周期(取决于CP长度,第一时隙的第6或第7符号周期)发送PSS序列,并在PSS之前的符号周期中发送SSS序列,并且可以在所有无线电帧上重复该固定符号模式。相反,如图4所示,TDD LTE小区可以在每个无线帧的第1和第6子帧的第一时隙的第3符号周期中发送PSS序列。然后,LTE小区可以在第0和第5子帧的第二时隙的最后一个符号周期(取决于CP长度,第二时隙的第6或第7符号周期)中发送SSS序列。因此,所传输的PSS和SSS序列之间的时间上的间隔可根据双工模式和CP长度二者而不同。
根据用于LTE中的下行链路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每个LTE小区可以在一组子载波上发送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每组12个连续子载波(每个间隔15kHz)被分组为一个资源块。LTE小区可以在6到20个资源块之间(取决于具体的系统带宽)传输下行链路信号,其中所使用的资源块的每个离散子载波可以发送单个符号(每符号周期)。
如3GPP技术规范36.211的第6.11节“物理信道和调制”V12.5.0(“3GPP TS36.211”)所定义的,每个小区可以发送标识了该小区的物理小区标识(PCI)的PSS和SSS序列对,其中PSS序列给出物理层标识(范围从0到2),SSS序列给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范围从0到167)。移动终端102可以通过识别由给定小区发送的PSS和SSS序列来识别该小区的PCI(范围从0到503)。具体地,PSS序列索引(来自一组可能的3个预定义PSS序列)可以表示物理层标识而SSS序列索引(来自一组可能的168个预定义SSS序列)可以表示物理层小区标识组这样,可以给出PCI从而允许移动终端102通过识别小区所发送的特定PSS和SSS序列对来获得该小区的PCI。移动终端102可以利用PCI来获得其他小区信息(例如,被包含在系统信息块(SIB)中),并可能与给定小区建立连接。
如3GPP TS 36.211的6.11节进一步规定的,每个PSS序列可以是长度-62序列,其根据被映射到在上述PSS符号周期期间的系统带宽的62个中心子载波(不包括中央DC子载波)之一的频域Zadoff-Chu根序列生成。每个SSS序列可以是长度-62序列,其根据在上述SSS符号周期期间类似地映射到62个中心子载波的频域伪随机噪声序列生成。3个可能的PSS序列和168个可能的SSS序列中的每一个是预定义的,并且因此移动终端102可以先验地知道,并且随后由移动终端102应用以与接收到的PSS-SSS序列对进行比较来识别每个小区的PSS-SSS序列对(和PCI)。
如上面关于图3和图4所描述的,FDD小区可以挨着PSS序列(在紧挨着的前一个符号中)发送SSS序列,而TDD小区可以远离PSS序(比PSS序列靠前三个符号)发送SSS序列。与执行重复小区扫描来检测双工模式相反,移动终端102可以替代地利用FDD小区和TDD小区的PSS-SSS序列对的间隔差异来检测双工模式。如将要详细说明的,这样可以降低功率效率和小区扫描时间。
移动终端102可以在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处执行该双工模式检测处理,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在控制器210的控制下操作。在对目标中心频率执行双工模式检测过程之前,移动终端102首先可能需要对一个或多个LTE操作频带执行频率扫描,以识别活动的中心频率。这在诸如上电序列或从覆盖失败恢复之类的情况下可能是重要的,其中移动终端102可能需要执行“新鲜”扫描以识别哪些中心频率包含接近的LTE小区。相应地,控制器210可以识别初始目标中心频率(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LTE操作频带上),并且指导RF收发器204和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对初始目标中心频率执行宽带(例如,RSSI)测量,这可以包括指导RF收发器204迭代地步进每个初始目标中心频率并向物理层处理电路208提供下行链路信号数据以用于宽带无线电测量(例如,在物理层处理电路208的测量电路处,未在图2中示出)。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利用来自每个初始目标中心频率的信号数据来执行宽带无线电测量,并将无线电测量结果报告给控制器210,控制器210可以基于无线电测量结果来确定哪些初始目标中心频率包含无线电活动(例如,通过将无线电测量结果与阈值进行比较以识别哪些初始目标中心频率产生了高的无线电测量结果)。
因此,控制器210可以识别包含无线电活动的一个或多个目标中心频率(来自初始目标中心频率)。然后,控制器210可以在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处触发对每个目标中心频率进行小区搜索。物理层处理电路208然后可以对每个目标中心频率执行小区搜索以识别任何可行小区,并获得关于每个可行小区的各种信息。例如,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确定在小区搜索期间检测到的每个小区的小区标识(例如,PCI)、双工模式、CP长度、网络标识(例如,PLMN)等。
如前所述,某些中心频率可能既符合FDD部署又符合TDD部署(即,与FDD和TDD工作频带二者中的EARFCN相对应的中心频率)。由于宽带无线电测量结果可能仅提供对无线电活动的一般指示,所以控制器210可能不能容易地识别这些“重叠”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如本文提及的那样)。为了减少功耗和小区扫描时间,移动终端102可以采用这样的双工模式检测过程,该双工模式检测过程避免对每个重叠的中心频率(即,每个既符合TDD部署又符合FDD部署(即既出现在FDD工作频带中又出现在TDD操作频带中)的中心频率)执行重复的小区搜索。
图5示出了移动终端102的与双工模式检测过程相关的内部组件,其包括物理层处理电路208的内部配置。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包含图5中省略的各种附加物理层处理元件以确保绘图清晰。同样省略了控制、时钟和电源线。如图5所示,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包括搜索探针缓冲器502、PSS检测电路504、SSS检测电路506以及判定电路508。如将要详细描述的,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被配置为用PSS检测电路504针对目标中心频率来检测候选PSS定时位置(或“峰值”),用SSS检测电路506根据FDD SSS位置假设和TDD SSS位置假设二者来评估PSS定时位置,并且用判定电路508确定FDD SSS位置假设或TDD SSS位置假设中哪一个是正确的,以识别目标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PSS检测电路504、SSS检测电路506和判定电路508中的每一个可以在结构上实现/体现为硬件逻辑(例如,作为集成电路或FPGA)、软件逻辑(例如,作为定义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算术、控制和I/O指令的处理器执行程序代码)、或者硬件逻辑和软件逻辑的组合。搜索探针缓冲器502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设备。
图6示出了方法600,其详细描述了由物理层处理电路208执行的双工模式检测过程。控制器210可以初始地向物理层处理电路208表明针对小区搜索的中心频率。控制器210还可以指明目标中心频率是重叠的中心频率,即,既符合FDD部署又符合TDD部署的中心频率,这可以在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处触发双工模式检测过程;相反,如果控制器210没有表明目标中心频率是重叠的中心频率(即,目标中心频率仅符合TDD或FDD部署中的一者),则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执行常规的小区搜索(即,使用目标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仅作为一种双工模式的先验信息是可能的)。
相应地,在针对给定的目标频率触发双工模式检测过程之后,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首先在602中,在缓冲器502处从目标中心频率捕获搜索探针,即5ms信号数据块。因此,缓冲器502可以从RF收发器204接收RF收发器204已经在目标中心频率上接收到的针对搜索探针的信号数据。缓冲器502然后可以存储针对搜索探针的信号数据,供PSS检测电路504和SSS检测电路506之后进行访问。信号数据可以是由RF收发器204提供的时域基带IQ样本。
如前所述,每个LTE小区可以根据固定的5ms周期发送PSS-SSS序列对;相应地,每个5ms搜索探针可以包含从邻近小区到移动终端102的PSS-SSS序列对。物理层处理电路208然后可能需要处理所捕获的搜索探针,以检测所捕获的搜索探针内是否存在任何可检测的小区。由于可能检测到不止一个小区,因此所捕获的检索探针可以包含来自不止一个小区的PSS-SSS序列对。
然后在604中,PSS检测电路504可以处理存储在缓冲器502中的搜索探针,以对所捕获的搜索探针执行PSS检测,从而检测由附近小区发送的PSS序列。如前所述,每个LTE小区可以发送从一组预定义的PSS序列(例如,设置大小为3)中选择的PSS序列,其中每个预定义的PSS序列是可根据物理层标识(其中,3GPP规定的)来唯一标识的Zadoff-Chu序列。由于每个PSS序列是预定义的(其中,每个物理层标识针对Zadoff-Chu序列指定不同的根),PSS检测电路504可以通过比较预定义的PSS序列的本地副本(本地存储或本地生成)和所捕获的搜索探针来检测所捕获的搜索探针中的PSS序列。
更具体地,在604中,PSS检测电路504可以在所捕获的搜索探针的信号数据与三个预定义的PSS序列中的每一个之间执行时域互相关,以获得三个预定义的PSS序列中的每一个的互相关函数。由于Zadoff-Chu序列的完美的自相关特性,每个互相关函数在包含匹配PSS序列的起始处的时间样本处可能具有峰值(局部最大值);因此,PSS检测电路504可以通过识别每个互相关函数中的峰值来识别所捕获的搜索探针中包含所检测到的PSS序列的起始处的定时位置。每个PSS峰值可以对应于候选小区,该候选小区可以是真实小区或是伪(“虚假”)小区。在针对每个互相关函数(其中,每个互相关函数对应于不同的PSS序列索引)识别了每个PSS峰值之后,PSS检测电路504可以将PSS峰值提供给SSS检测电路506以供进一步评估。PSS检测电路504可以向SSS检测电路506提供一个或多个PSS峰值用于评估,例如,具有最高值互相关幅度的预定量的PSS峰值或具有超过预定义阈值的互相关幅度的所有PSS峰值。每个PSS峰值可以对应于候选小区,其中,每个PSS峰值的定时位置指示相应候选小区的PSS传输时间,并且与每个PSS峰值匹配的PSS序列索引(例如,针对其产生互相关峰值的那个预定义的PSS序列)表示相应候选小区的PSS序列索引。因此,PSS检测电路504可以向SSS检测电路506提供每个所检测的PSS峰值的定时位置和PSS序列索引。
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能还需要针对目标中心频率识别由PSS检测电路504检测的每个候选小区(即,与每个PSS峰值匹配)的SSS序列索引。如先前针对图3和图4详细描述的,FDD小区可以在紧接在PSS序列之前的符号中发送SSS序列,而TDD小区可以在比PSS序列靠前三个符号的符号中发送SSS序列(其中每个中心频率排他地包含要么FDD小区要么TDD小区)。因此,如果在紧接在所检测的PSS峰值之前的符号中包含SSS序列,则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确定目标中心频率是FDD小区。相反,如果比所检测的PSS峰值靠前三个符号出现的符号中包含SSS序列,则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确定目标中心频率是TDD小区。
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在606和608中评估可能的SSS序列位置。如图6所示,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在606中使用FDD假设来执行SSS检测,即,通过评估紧接在所检测的PSS峰值之前的符号是否包含SSS序列,同时在608中使用TDD假设执行SSS检测,即通过评估比所检测的PSS峰值靠前三个符号出现的符号是否包含SSS序列。SSS检测电路506可以以任何顺序并行或顺序地执行606。
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使用如下两个假设执行SSS检测:SSS序列紧接在PSS序列之前的FDD假设和SSS序列比PSS序列靠前三个符号出现的TDD假设。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使用FDD假设(即,通过评估紧接在所检测的PSS峰值之前的符号)并且使用TDD假设(即,通过评估比所检测的PSS峰值靠前三个符号出现的符号)二者来尝试SSS检测。然后,判定电路508可以评估两个假设的结果,以确定FDD假设或TDD假设中的哪一个是正确的。这样,物理层处理电路208既可以识别PSS-SSS序列对中对应于每个检测到的PSS序列的SSS序列索引也可以确定目标中心频率的正确双工模式。
如前所述,每个LTE小区可以发送从一组预定义的SSS序列中选择的SSS序列。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可以是伪随机噪声序列,其可以根据物理层小区标识组唯一地标识(其中3GPP规定因此,为了在606中评估FDD SSS假设,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将每个紧接在所检测的PSS峰值之前的符号与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进行比较,以识别对于每个所检测的PSS峰值的FDD假设,哪个预定义的SSS序列提供最强的“匹配”。SSS检测电路506可以类似地将每个比所检测的PSS峰值靠前三个符号出现的符号与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进行比较,以对于每个所检测的PSS峰值的TDD假设,识别哪个预定义SSS序列提供最强的“匹配”。
因此,由PSS检测电路504提供的每个PSS峰值可以提供两个候选SSS序列:位于紧接在PSS峰值之前的符号中的FDD候选SSS序列和位于比PSS峰值靠前三个符号出现的符号中的TDD候选SSS序列。为了在606和608中评估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SSS检测电路506可以通过取回针对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的关于所捕获的搜索探针内的PSS峰值定时位置的信号数据,来从所捕获的搜索探针的信号数据中“提取”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获得每个所检测的PSS峰值的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
SSS检测电路506然后可以分别在606和608中将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每个TDD候选SSS序列与一组预定义的SSS序列进行比较,以识别哪个预定义的SSS序列提供与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的最强匹配。因此,类似于604中的PSS检测电路504,SSS检测电路506可以计算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与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以识别哪个预定义的SSS序列产生最强匹配,即,哪个预定义的SSS序列产生最高的互相关性度量。与PSS检测(其中整个5ms的搜索探针都必须用滑动相关来“搜索”以识别PSS定时位置)相比,在SSS检测中,SSS定时位置可能已经已知,因为PSS峰值提供定时参考点以识别SSS定时位置。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能不需要在606和608中执行完全滑动相关以将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与预定义的SSS序列进行比较。
此外,由于符号定位已知,SSS检测电路506可以通过对从所捕获的搜索探针提取的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使用PSS峰值定时位置作为放置FFT窗口的参考点)来在频域中执行SSS检测相关,以获得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的频域候选SSS序列。SSS检测电路506然后可以执行每个频域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与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的频域表示的互相关,以识别哪个预定义的SSS序列与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产生最强匹配,即,产生最高幅度互相关性度量的预定义的SSS序列。建立了互相关的这种方法;例如,SSS检测电路506可以计算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的复共轭,并且在计算给定频域FDD或TDD候选SSS序列与预定义的SSS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时,可以计算频域FDD或TDD候选SSS序列与预定义的SSS序列的复共轭的点积的绝对值(即,计算元素级乘积矢量并对元素求和)。SSS检测电路506然后可以评估互相关性度量,以识别哪些预定义的SSS序列产生最高互相关性度量,并且将所识别的预定SSS序列作为匹配SSS序列。
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可选地利用606和608中的附加技术来对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执行SSS检测。在第一可选附加中,SSS检测电路506可以采用相干检测来校正信道变化。例如,对于给定的PSS峰值,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利用PSS峰值来放置FFT窗口,从而捕获PSS序列符号,并后续获得所接收的PSS序列的频域表示。SSS检测电路506然后可以将所接收的PSS序列与匹配的预定义PSS序列(即,对应于产生了PSS峰值的互相关函数的预定义PSS序列)进行比较,以获得对所接收的PSS序列的每个子载波(即,不包括直流子载波的中心62个子载波)处的信道的估计。SSS检测电路506然后可以利用信道估计(其可以是每个子载波处的信道样本)来“校正”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以解决信道变化问题。SSS检测电路506然后可以使用经信道校正的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来计算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与预定义的SSS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这可以通过去除信道错误来改善检测结果。
在第二可选附加中,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对由PSS检测电路504提供的PSS峰值执行虚假小区过滤。如前所述,PSS小区峰值可对应于可能是实际小区或者伪(“虚假”)小区的“候选”小区。因此,对虚假小区的任何PSS峰值执行606-608可能没有益处,因为这样的虚假小区可能不是有效的。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对PSS峰值执行虚假小区过滤,以消除任何不必要的处理。例如,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基于在上面引入的第一可选附加中获得的信道估计来执行虚假小区过滤。更具体地,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利用经由比较所接收的PSS序列和预定义的PSS序列而获得的信道样本来确定信道是否可接受。例如,如果给定PSS峰值的信道样本表明过多的噪声,例如,超过阈值的信噪比(SNR),则SSS检测电路506可以确定PSS峰值可能归因于虚假小区,并且可以在考虑时丢弃该PSS峰值。
因此,在606和608中,SSS检测电路506可以获得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与每个预定义的SSS序列之间的互相关性度量,其中每个互相关性度量表明相应的FDD候选SSS序列或TDD候选SSS序列与预定义的SSS序列之间的匹配强度。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识别作为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的最佳匹配的预定义SSS序列,可以将与给定FDD候选SSS序列或TDD候选SSS序列产生最高互相关性度量的预定义SSS序列识别为匹配SSS序列,其中每个匹配SSS序列的互相关性度量表明匹配的强度。
由于FDD假设或TDD假设中只有一个可以是正确的,FDD候选SSS序列或TDD候选SSS序列中的一个应当与相对应的匹配SSS序列产生强匹配,即高的互相关性度量,而FDD候选SSS序列或TDD候选SSS序列中的另一个应产生弱匹配。例如,如果目标中心频率为FDD,并且SSS检测电路506在606和608中对单个PSS峰值执行SSS检测以获得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则FDD候选SSS序列应与预定义的SSS序列之一(即,匹配SSS序列)产生高的相互关联度量,而TDD候选SSS序列应当与所有预定义的SSS序列产生相对低的互相关性度量(表明不相关)(如果目标中心频率为TDD,反之亦然)。尽管由于可能降低相关性的无线电现象而可能存在变化,但是这应该适用于每个PSS峰值的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
因此,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向判定电路508提供针对每个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每个PSS峰值一个FDD-TDD候选SSS序列对)的互相关性度量,判定电路508可以在610中评估FDD和TDD假设结果以检测目标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因此,判定电路508可以旨在确定FDD候选SSS序列还是TDD候选SSS序列产生更高的互相关性度量,即,TDD候选SSS序列或FDD候选SSS序列中的哪一个与匹配的预定义SSS序列具有更高的互相关性度量。由于只有一个假设是正确的,因此FDD候选SSS序列或TDD候选SSS序列中的一个应该与预定义的SSS序列产生高相关性,而另一个应该与预定义的SSS序列相对不相关(因为相对于PSS峰值,任何SSS序列实际上都不存在于假设的SSS时序位置)。
判定电路508可以采用各种比较方案中的任何一种来比较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的互相关性度量。例如,如果仅评估一个PSS峰值,则判定电路508可以简单地识别FDD候选SSS序列或TDD候选SSS序列中的哪一个(与一组预定义的SSS序列中的对应匹配SSS序列)产生更高的互相关性度量,并且如果FDD候选SSS序列产生比TDD候选SSS序列更高的互相关性度量,则确定双工模式与正确假设匹配,即将双工模式识别为FDD,并且如果TDD候选SSS序列产生比FDD候选SSS序列更高的互相关性度量,则反之亦然。
或者,如果正在评估不止一个的PSS峰值,则判定电路508可接收针对每个PSS峰值的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性度量。因此,判定电路508可以执行集体评估,例如通过计算F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性度量的平均值和T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性度量的平均值并且类似地基于F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性度量的平均值和T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性度量的平均值中的哪一个更大来识别双工模式。
因此,判定电路508在610中可基于所检测的PSS峰值的FDD候选SSS序列和TDD候选SSS序列的互相关性度量来确定目标中心频率的双工模式。通过在小区搜索期间相对于PSS峰值直接评估每个假设SSS定时位置,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避免必须执行重复的小区扫描来检测双工模式。这样可以节省电池电量并减少扫描完成时间。
判定电路508可以另外在612中使用PSS和SSS检测结果来执行后处理。如前所述,通过识别每个PSS峰值的PSS序列索引和SSS序列索引(其中SSS序列索引由正确双工模式假设的匹配SSS序列给出),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以识别目标中心频率上的每个检测到的小区在PSS-SSS序列索引,从而识别每个检测到的小区的PCI。此外,SSS序列和PSS峰值的定时位置可以提供移动终端102与每个检测到的小区同步通信所需的全时间同步信息。因此,判定电路508可以在612处聚合PSS和SSS检测结果,其可以表示目标中心频率的小区搜索结果。
判定电路508可以在612的后处理期间附加地执行虚假小区过滤。如前所述,每个PSS峰值可对应于“候选小区”;然而,这些候选小区中的一些可能是伪小区或“虚假”小区,这些伪小区或“虚假”小区经由噪声和干扰无意地与预定义的PSS和SSS序列产生匹配。因此,判定电路508可以对PSS和SSS检测结果执行进一步处理,以从检测到的候选小区中识别虚假小区。因此,判定电路508可以聚合诸如PSS峰值定时位置、PSS互相关函数、候选SSS序列、候选SSS序列互相关性度量之类的检测结果,并评估这些检测结果以滤出虚假小区。
PSS检测电路504和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另外利用累积技术来跨多个所捕获的搜索探针累积信号数据,这可以有助于抵抗噪声和其它随机无线电效应。例如,与在缓冲器502中捕获单个5ms搜索探针以供后续由PSS检测电路504进行评估相反,物理层处理电路208可替代地捕获第一搜索探针并在PSS检测电路504处对第一搜索探针执行PSS检测以获得每个预定义的PSS序列的互相关函数。物理层处理电路208然后可以存储针对第一搜索探针的互相关函数(例如,存储在临时存储器中),并且在缓冲器502和PSS检测电路504处进行捕获和处理第二搜索探针以获得针对第二搜索探针的互相关函数。PSS检测电路504然后可以一起计算平均(例如,在计算绝对值之后)或添加针对第一搜索探针和第二搜索探针的互相关函数以获得累积的互相关函数,这可能对噪声和随机信道效应更有弹性。PSS检测电路504然后可以使用累积的互相关函数来识别PSS峰值以供SSS检测电路506进行后续分析。类似地,SSS检测电路506可以针对给定PSS峰值相对于多个搜索探针来累积或平均多个TDD候选SSS序列和FDD候选SSS序列(其中假设PSS峰值在多个搜索探针上保持相似的定时位置),以获得对噪声更加鲁棒的TDD候选SSS序列和FDD候选SSS序列,因此可以产生更准确的TDD和F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结果。另外或替代地,SSS检测电路506可以将多个半帧上的每个PSS峰值的TDD和FDD候选SSS序列互相关结果平均化。类似这样的变化属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移动终端102可以针对多个目标中心频率中的每个目标中心频率重复方法600,以检测多个目标中心频率中的每个目标中心频率上的小区。根据使用环境,移动终端102然后可以基于检测到的小区来发送或接收数据,这可以包括:从所检测到的一个或多个小区接收另外的信息(例如,SIB);对一个或多个检测到的小区执行其他的无线电测量;与一个或多个检测到的小区建立无线电连接等。通过在每个目标中心频率的单个小区扫描期间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移动终端102可以减少功率消耗和小区扫描延迟。
虽然上述描述关注于LTE上下文,但是这里详细描述的实现方式是示范性的,并且可以类似地应用于其他无线电通信上下文,特别是在具有不同双工模式的小区发送根据预定义符号间隔模式分离的同步序列的情况下。
图7示出了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700。如图7所示,方法700包括: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710);使用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720);以及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730)。
图8示出了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800。如图8所示,方法800包括: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810);使用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820);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830);以及基于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840)。
在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其他示例性方面中,上文参考图1-图6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还可以被并入到方法700和/或800中。特别地,方法700和/或800可以被配置为执行针对移动终端102和/或物理处理电路208所详述的进一步处理和/或替代处理。
以下示例涉及本公开的其他方面:
示例1是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在示例2中,示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并且第二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时分双工(TDD)模式。
在示例3中,示例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并且如果第一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双工模式确定为FDD,如果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双工模式确定为TDD。
在示例4中,示例3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包括: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以及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将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识别第一相关性度量或第二相关性度量中哪个更高,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在示例5中,示例1至3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与第二候选定时位置相比,第一候选定时位置与定时位置相隔不同数目的符号周期。
在示例6中,示例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将第一候选定时位置与第二候选定时位置相隔的符号周期的数目是预定义的。
在示例7中,示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包括: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
在示例8中,示例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是主同步信号(PSS)。
在示例9中,示例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包括:计算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性,以获得多个互相关性,以及将该定时位置识别为多个互相关性之一的峰值。
在示例10中,示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和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以及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双工模式。
在示例11中,示例10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双工模式包括:识别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或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
在示例12中,示例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并且基于该比较来选择双工模式。
在示例13中,示例1至12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同步信号是候选主同步信号(PSS),并且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是候选辅同步信号(SSS)。
在示例14中,示例1至13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包括对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并且其中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包括执行SSS检测。
在示例15中,示例14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聚合PSS检测结果和SSS检测结果以获得针对该载波信道的小区扫描结果,并且基于小区扫描结果执行无线电通信。
在示例16中,示例1至15中任一项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同步信号执行信道估计,以获得信道估计结果,并且用该信道估计结果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执行信道校正。
在示例17中,示例16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信道估计结果执行虚假小区检测。
在示例18中,示例1至17中任一个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评估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使用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加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相关的候选定时位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在示例19中,示例1至18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载波信道是长期演进(LTE)载波信道。
在示例20中,示例1至19中任一个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无线地接收载波信道上的信号数据。
示例21是被配置为执行示例1至20中任一个的方法的电路布置。
示例22是被配置为执行示例1至20中任一个的方法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示例23是被配置为执行示例1至20中任一个的方法的基带调制解调器。
示例24是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使用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以及基于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在示例25中,示例24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从信号数据中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包括: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在示例26中,示例2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候选定时位置与定时位置相隔第一预定义符号间隔,并且第二候选定时位置与定时位置相隔第二预定义符号间隔。
在示例27中,示例24至26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对应于用于频分双工(FDD)调度的同步信号位置,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对应于用于时分双工(TDD)调度的同步信号位置。
在示例28中,示例2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基于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如果第一候选同步信号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则将双工模式识别为FDD,并且如果第二候选同步信号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则将双工模式识别为TDD。
在示例29中,示例2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包括: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基于哪一个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30中,示例2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包括: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和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且将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识别第一相关性度量或第二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在示例31中,示例24至26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包括: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
在示例32中,示例3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是主同步信号(PSS)。
在示例33中,示例3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包括:计算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性以获得多个互相关性,并将定时位置识别为多个互相关性之一的峰值。
在示例34中,示例24至26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包括: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和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以及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35中,示例34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包括:识别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或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
在示例36中,示例24至26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包括: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识别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度量;如果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度量,则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以及如果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度量,则将第二候选同步信号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37中,示例24至36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同步信号是候选主同步信号(PSS),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是候选辅同步信号(SSS)。
在示例38中,示例24至26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包括对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并且其中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包括执行SSS检测。
在示例39中,示例38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聚合PSS检测结果和SSS检测结果以获得针对该载波信道的小区扫描结果,并且基于小区扫描结果执行无线电通信。
在示例40中,示例24至39中任一项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同步信号执行信道估计,以获得信道估计结果,并且用该信道估计结果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执行信道校正。
在示例41中,示例40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用信道估计结果执行虚假小区检测。
在示例42中,示例24至41中任一个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评估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使用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加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信号数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其中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包括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43中,示例24至42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载波信道是长期演进(LTE)载波信道。
在示例44中,示例24至43中任一个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无线地接收载波信道上的信号数据。
示例45是被配置为执行示例24至44中任一个的方法的处理电路布置。
示例46是被配置为执行示例24至44中任一个的方法的无线电通信设备。
示例47是被配置为执行示例24至44中任一个的方法的基带调制解调器。
示例48是一种电路布置,其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该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在示例49中,示例48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射频(RF)收发器和天线并且被配置为无线电通信设备。
在示例50中,示例4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以及判定电路被包含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基带调制解调器中。
在示例51中,示例48至50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并且第二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时分双工(TDD)模式。
在示例52中,示例5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如果第一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双工模式确定为FDD,并且如果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双工模式确定为TDD。
在示例53中,示例5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以及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将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识别第一相关性度量或第二相关性度量中哪个更高,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在示例54中,示例48至53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与第二候选定时位置相比,第一候选定时位置与定时位置相隔不同数目的符号周期。
在示例55中,示例54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将第一候选定时位置与第二候选定时位置相隔的符号周期的数目是预定义的。
在示例56中,示例48至50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
在示例57中,示例56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是主同步信号(PSS)。
在示例58中,示例56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计算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性以获得多个互相关性;以及将该定时位置识别为多个互相关性之一的峰值。
在示例59中,示例48至50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和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以及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双工模式。
在示例60中,示例5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双工模式:识别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或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
在示例61中,示例48至50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及基于该比较来选择双工模式。
在示例62中,示例48至61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同步信号是候选主同步信号(PSS),并且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是候选辅同步信号(SSS)。
在示例63中,示例48至50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对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来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并且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执行SSS检测来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在示例64中,示例63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还被配置为聚合PSS检测结果和SSS检测结果以获得针对该载波信道的小区扫描结果,并且电路布置还包括无线电通信电路,其基于小区扫描结果执行无线电通信。
在示例65中,示例48至64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用同步信号执行信道估计以获得信道估计结果;并且用该信道估计结果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执行信道校正。
在示例66中,示例6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用信道估计结果执行虚假小区检测。
在示例67中,示例48至66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评估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并且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加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相关的候选定时位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并且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在示例68中,示例48至67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载波信道是长期演进(LTE)载波信道。
在示例69中,示例48至68中任一个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无线电通信电路,其被配置为无线地接收载波信道上的信号数据。
示例70是一种电路布置,其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信号数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并且其还被配置为基于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在示例71中,示例70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射频(RF)收发器和天线并且被配置为无线电通信设备。
在示例72中,示例71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第二检测电路以及判定电路被包含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基带调制解调器中。
在示例73中,示例70至72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从信号数据中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在示例74中,示例73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候选定时位置与定时位置相隔第一预定义符号间隔,并且第二候选定时位置与定时位置相隔第二预定义符号间隔。
在示例75中,示例73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对应于用于频分双工(FDD)调度的同步信号位置,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对应于用于时分双工(TDD)调度的同步信号位置。
在示例76中,示例7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基于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如果第一候选同步信号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则将双工模式识别为FDD,并且如果第二候选同步信号被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则将双工模式识别为TDD。
在示例77中,示例75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并且基于哪一个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78中,示例77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和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且将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识别第一相关性度量或第二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在示例79中,示例70至72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
在示例80中,示例7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是主同步信号(PSS)。
在示例81中,示例79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将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定时位置识别为信号数据中的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计算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间的互相关性以获得多个互相关性,并将定时位置识别为多个互相关性之一的峰值。
在示例82中,示例70至72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包括: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和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以及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83中,示例82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确定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识别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或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
在示例84中,示例70至72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将针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与针对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相关性度量进行比较,以识别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度量;如果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度量,则将第一候选同步信号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以及如果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度量,则将第二候选同步信号识别为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85中,示例70至84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同步信号是候选主同步信号(PSS),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是候选辅同步信号(SSS)。
在示例86中,示例70至72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对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来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并且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执行SSS检测来从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在示例87中,示例86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判定电路还被配置为聚合PSS检测结果和SSS检测结果以获得针对该载波信道的小区扫描结果,并且电路布置还包括无线电通信电路,其被配置为基于小区扫描结果执行无线电通信。
在示例88中,示例70至87中任一项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用同步信号执行信道估计以获得信道估计结果,并且用该信道估计结果对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执行信道校正。
在示例89中,示例88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用信道估计结果执行虚假小区检测。
在示例90中,示例70至89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第一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评估信号数据以识别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并且其中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使用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加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信号数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并且其中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有效同步信号:分析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有效同步信号。
在示例91中,示例70至90中任一个的主题可以可选地包括,其中载波信道是长期演进(LTE)载波信道。
在示例92中,示例70的主题还可以可选地包括无线电通信电路,其被配置为无线地接收载波信道上的信号数据。
术语“用户设备”、“UE”、“移动终端”、“用户终端”等可以应用于任何无线通信设备,包括蜂窝电话、平板电脑、膝上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多媒体播放设备和其他手持电子设备、消费/家庭/办公室/商业设备、车辆以及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任何数量的附加电子设备。
尽管上述描述和相关的附图可以将电子设备组件描述为单独的元件,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将分立元件组合或集成到单个元件中的各种可能性。这可以包括:组合两个或多个电路以形成单个电路,将两个或更多个电路安装到共用芯片或机架上以形成集成元件,在共用处理器核上执行分立的软件组件等。相反,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把单个元件分离成两个或更多个分立元件的可能性,例如将单个电路分为两个或更多个独立电路,将芯片或机架分离成最初设置在其上的分立元件,将软件组件分成两个或更多个部分并在单独的处理器核心上执行每个部分等等。
应当理解,本文详细阐述的方法的实现方式在本质上是示范性的,并且因此被理解为能够在相应设备中实现。同样,应当理解,本文详细阐述的设备的实现方式被理解为能够被实现为相应的方法。因此可以理解,与本文详细阐述的方法相对应的设备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相关方法的每个方面的一个或多个组件。
在上述描述中定义的所有首字母缩写还保留在本文所包括的所有权利要求中。
虽然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指明,并且旨在包括权利要求的等同物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

Claims (37)

1.一种电路布置,包括:
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
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
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布置,所述电路布置还包括射频(RF)收发器和天线,并且所述电路布置被配置作为无线电通信设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并且所述第二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时分双工(TDD)模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
如果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FDD,并且如果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TD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将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以及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
将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将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
识别所述第一相关性度量或所述第二相关性度量中哪个更高,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评估所述载波信道的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所述定时位置:
将所述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所述定时位置识别为所述信号数据中的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对所述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来评估所述载波信道的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所述定时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执行SSS检测来从所述信号数据的所述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所述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还被配置为:
聚合PSS检测结果和SSS检测结果以获得针对所述载波信道的小区扫描结果,并且所述电路布置还包括无线电通信电路,该无线电通信电路基于所述小区扫描结果来执行无线电通信。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评估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
并且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另外附加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相关的候选定时位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
并且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10.一种电路布置,包括:
第一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
第二检测电路,其被配置为使用所述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所述信号数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
判定电路,其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是有效同步信号,并且其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所述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布置,所述电路布置还包括射频(RF)收发器和天线,并且所述电路布置被配置作为无线电通信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从所述信号数据提取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对应于用于频分双工(FDD)调度的同步信号位置,并且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对应于用于时分双工(TDD)调度的同步信号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基于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被识别为所述有效同步信号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如果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被识别为所述有效同步信号,则将所述双工模式识别为FDD,并且如果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被识别为所述有效同步信号,则将所述双工模式识别为TDD。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所述有效同步信号: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
基于哪一个具有更高的相关性来识别所述有效同步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将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和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
将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且将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
识别所述第一相关性度量或所述第二相关性度量中的哪一个具有更高的幅度,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17.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评估所述载波信道的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所述定时位置:
将所述信号数据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将所述定时位置识别为所述信号数据中的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之一的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评估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
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还被配置为使用所述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所述信号数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
并且其中,所述判定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如下操作来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识别所述有效同步信号:
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有效同步信号。
19.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路布置,其中,所述第一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对所述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来评估所述载波信道的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所述同步信号的所述定时位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检测电路被配置为通过执行SSS检测来从所述信号数据的所述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所述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
20.一种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
使用所述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
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并且所述第二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时分双工(TDD)模式。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
如果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FDD,并且如果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TDD。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包括:
将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以及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
将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将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
识别所述第一相关性度量或所述第二相关性度量中哪个更高,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24.如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包括对所述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并且其中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包括执行SSS检测。
25.如权利要求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评估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
使用一个或多个另外附加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相关的候选定时位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其中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26.一种用于执行无线电扫描的设备,该设备包括:
用于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的装置;
用于使用所述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装置;以及
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的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并且所述第二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时分双工(TDD)模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的装置包括:
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的装置;以及
用于如果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FDD,并且如果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TDD的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的装置包括:
用于将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以及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的装置;
用于将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将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的装置;以及
用于识别所述第一相关性度量或所述第二相关性度量中哪个更高,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的装置。
30.如权利要求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其中,用于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的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的装置,并且其中用于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SSS检测的装置。
31.如权利要求26至29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用于评估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的装置;
用于使用一个或多个另外附加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相关的候选定时位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的装置,其中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的装置包括:用于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的装置。
32.一种其上具有用于执行无线电扫描的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当所述指令被机器执行时使得所述机器执行操作,所述操作包括:
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
使用所述定时位置作为参考点,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
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介质,其中,所述第一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频分双工(FDD)模式,并且所述第二候选定时位置对应于时分双工(TDD)模式。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介质,其中,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以及
如果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FDD,并且如果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产生更高的相关性,则将所述双工模式确定为TDD。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介质,其中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一个或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包括:
将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与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中的每个预定义同步信号进行比较,以获得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以及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
将针对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一相关性度量,并将针对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的多个相关性度量中具有最高值的相关性度量识别为第二相关性度量;以及
识别所述第一相关性度量或所述第二相关性度量中哪个更高,以确定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或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中的哪一个与所述多个预定义同步信号具有更高的相关性。
36.如权利要求32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其中,评估载波信道的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同步信号的定时位置包括对所述信号数据执行PSS检测,并且其中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一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并且从所述信号数据的第二候选定时位置提取第二候选同步信号包括执行SSS检测。
37.如权利要求32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所述操作还包括:
评估所述信号数据以识别所述信号数据内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附加定时位置;
使用一个或多个另外附加位置作为参考点,来从相关的候选定时位置提取一个或多个附加候选同步信号,其中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和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包括:分析所述第一候选同步信号、所述第二候选同步信号以及所述一个或多个附加同步信号以确定所述载波信道的双工模式。
CN201710345005.1A 2016-06-16 2017-05-16 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7528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83,866 2016-06-16
US15/183,866 US9820272B1 (en) 2016-06-16 2016-06-16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erforming duplex mode det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662A true CN107528662A (zh) 2017-12-29
CN107528662B CN107528662B (zh) 2020-08-25

Family

ID=58714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45005.1A Active CN107528662B (zh) 2016-06-16 2017-05-16 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820272B1 (zh)
EP (1) EP3258620B1 (zh)
CN (1) CN107528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6847B2 (en) * 2016-12-22 2020-04-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 in new radio
US10334516B1 (en) * 2018-03-13 2019-06-25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ll search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452058B2 (en) * 2018-11-09 2022-09-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ell detection by combining secondary spreading sequences
KR20210007354A (ko) * 2019-07-11 2021-0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및 통신 장치에 포함된 신호 처리 장치
US11637621B2 (en) * 2019-09-13 2023-04-25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epeater system for use with 5G new radio base station that uses time-division duplexing
TWI748484B (zh) * 2020-03-26 2021-12-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信號的封包檢測方法及其系統
US11728959B2 (en) * 2020-12-04 2023-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ixed transmis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462A (zh) * 2009-11-10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搜索方法及设备
CN102025409A (zh) * 2009-11-10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130250818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
US20140211670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US20140334478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and carrier type detection
CN104303478A (zh) * 2012-05-11 2015-01-21 英特尔公司 调度在新载波类型中的同步信号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16947A1 (en) * 2007-06-21 2008-12-25 Bengt Lindoff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3G LTE FDD and TDD DETECTION USING REFERENCE SIGNAL CORRELATION
US8447005B2 (en) * 2009-11-05 2013-05-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WO2011106786A1 (en) * 2010-02-26 2011-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stantaneous noise normalized searcher metrics
US8768359B2 (en) * 2010-08-20 2014-07-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ample selection for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SSS) detection
JP5606836B2 (ja) * 2010-08-31 2014-10-15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EP2461502B1 (en) * 2010-12-06 2013-07-24 Sequans Communications Non-coherent 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tecting method,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computer program
US9332516B2 (en) * 2011-08-11 2016-05-03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KR102053764B1 (ko) * 2012-08-01 2019-12-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코드 검출 장치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4462A (zh) * 2009-11-10 2011-04-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搜索方法及设备
CN102025409A (zh) * 2009-11-10 2011-04-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设备
US20130250818A1 (en) * 2012-03-20 2013-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Design for New Carrier Type
CN104303478A (zh) * 2012-05-11 2015-01-21 英特尔公司 调度在新载波类型中的同步信号
US20140211670A1 (en) * 2013-01-28 2014-07-31 Broadcom Corporation Wireless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US20140334478A1 (en) * 2013-05-10 2014-11-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s and carrier type detec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UKAI GAO ET AL.: "A Modified Algorithm of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etection for LTE Initial Cell Search", 《2011 6TH INTERNATIONAL ICST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IN CHINA (CHINACO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8662B (zh) 2020-08-25
EP3258620A1 (en) 2017-12-20
US9820272B1 (en) 2017-11-14
EP3258620B1 (en) 2019-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8662A (zh) 用于执行双工模式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KR102043270B1 (ko) 협대역 무선 통신 셀 탐색
CN103931152B (zh) 用于无线网络的初始捕获和邻居搜索算法的方法和装置
US9609585B1 (en) Devices and method for cell search and detection
CN104796908B (zh) 检测射频信道中的射频干扰的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装置
Dikmese et al. Efficient energy detection methods for spectrum sensing under non-flat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CN103814606B (zh) 对邻蜂窝小区的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并发扫描
CN109474411B (zh) 一种基站、用户设备及通信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
CN109923844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初始接入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8988979B (zh) 一种全频段扫频方法、装置及小基站
US9877270B2 (en) Method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performing cell search and detection
CN107852213A (zh) 用于波束小区操作的网络发现和波束获取
CN102100049A (zh) 并发同步信道搜索
US9860008B2 (en) Channel estimation for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CN109076476A (zh) 无线通信中的同步
CN108432148A (zh) 用于频移键控调制的扩展技术
KR101434845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초기 동기포착을 위한 방법들 및 장치
US11071077B2 (en) Radio (NR) wideband sync detection
CN111757367A (zh) 一种干扰检测方法、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
Peng et al. ICI-Free Channel Estimation and Wireless Gesture Recognition Based on Cellular Signals
Rupasinghe et al. Capturing, recording, and analyzing LTE signals using USRPs and LabVIEW
CN106464399B (zh) 干扰消除技术
KR20200097863A (ko) 5g nr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수신 장치 및 동기 검출 방법
Tao et al. NR-U Deep Receiver for WiFi Presence Detection
CN105722184B (zh) 处理接收的数字化信号的方法和移动无线电通信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INTEL Corp.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IP Cor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2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after: Apple Inc.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Applicant before: INTEL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