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5126B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5126B
CN107525126B CN201710575357.6A CN201710575357A CN107525126B CN 107525126 B CN107525126 B CN 107525126B CN 201710575357 A CN201710575357 A CN 201710575357A CN 107525126 B CN107525126 B CN 107525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ffle
air outlet
guide rai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53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5126A (zh
Inventor
李大森
矫立涛
常利华
许晓滨
胡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Parts Co.,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753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25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25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5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5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5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the floor; standing on the flo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1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for guiding air around a cur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2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slid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包括具有壳体的室内机,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开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包括有出风口,所述室内机还至少包括第一挡板和用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滑动的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为使得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挡板均具有向所述出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出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出风开口的滑动轨迹,且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为在所述出风口离开所述出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出风开口。应用本发明,能解决现有空调器因送风部件固定不动、送风部件上的出风口一直敞口而导致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室内机内部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立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为实现特定的功能,譬如引流送出混合风功能,在壳体内、对应着壳体出风开口的位置形成有独立的送风部件,送风部件上形成有出风口,作为空调器室内机的实际出风口,利用送风部件实现送风功能,并从出风口出风。
由于功能或结构的限制,送风部件固定不动,送风部件的出风口一直位于壳体出风开口处,且保持敞口状态,即使室内机关机,出风口也是开放的。灰尘等杂物通过敞口的出风口进入到送风部件中,甚至会通过送风部件进入到室内机内部,久而久之,会在送风部件及室内机内部积聚较多的杂物。灰尘等杂物的积聚,不仅会影响送风部件及室内机的正常使用,且容易在室内机开机后吹出杂物,造成使用室内机的不舒适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空调器因送风部件固定不动、送风部件上的出风口一直敞口而导致灰尘等杂物进入到室内机内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壳体的室内机,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开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包括有与所述出风开口匹配的出风口;所述室内机还至少包括与所述出风开口对应的第一挡板和用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滑动的导轨,所述导轨设置为使得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挡板均具有向所述出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出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出风开口的滑动轨迹,且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为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离开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在所述出风口离开所述出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出风开口。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送风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送风部件同步地沿所述导轨滑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导轨内滑动的导柱。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导柱在位于所述导轨内的一端形成有滚轴。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支承所述送风部件和/或所述第一挡板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支承座和固定在所述送风部件和/或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支承轴,所述支承轴插入所述支承座内、并与所述支承座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所述送风部件上形成有在所述第一导轨内滑动的第一导柱和在所述第二导轨内滑动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一挡板上形成有在所述第一导轨内滑动的第一导柱和在所述第二导轨内滑动的第二导柱。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送风部件沿所述导轨滑动的驱动机构。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与所述送风部件的部分结构固定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送风部件包括有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送风部上,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二送风部上,所述第一送风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送风部沿所述导轨滑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导轨包括有主体部和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形成在对应着所述出风开口的位置处、且朝向所述出风开口凸出,所述第一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送风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一送风部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外凸部滑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外凸部滑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第一送风部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部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上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在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引风开口,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有第三送风部,在所述第三送风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引风开口对应的引风口,所述第三送风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送风部沿所述导轨滑动,并具有向所述引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引风开口对应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导轨滑动,并具有向所述引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且第二挡板设置为在所述引风口位于所述引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板离开所述引风开口位置、在所述引风口离开所述引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引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引风开口。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导轨内滑动的导柱。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第二挡板上的导柱在位于所述导轨内的一端形成有滚轴。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导轨还包括有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二外凸部形成在对应着所述引风开口的位置处、且朝向所述引风开口凸出,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送风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三送风部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外凸部滑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外凸部滑动。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第三送风部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送风部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空调器,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蒸发器和斜流风机,所述斜流风机形成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送风部件之间,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蒸发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进风口。
优选的,所述壳体整体呈圆柱形,所述蒸发器呈环形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控制方法采用下述方案来实现:
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上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开机指令,控制室内机壳体内的第一挡板离开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开口,同时,控制送风部件中的出风口向所述出风开口滑动,直至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
接收到关机指令,控制所述送风部件中的出风口离开所述出风开口,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挡板向所述出风开口滑动,直至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出风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通过在具有送风部件的室内机中设置第一挡板和导轨,送风部件和第一挡板沿导轨滑动,在送风部件的出风口向出风口滑动并位于壳体上的出风开口时,第一挡板能通过滑动离开出风开口位置,此时,出风口可以正常送风;而在不需出风口送风时,送风部件的出风口能够通过滑动离开出风开口,而第一挡板则向出风开口滑动并位于出风开口处而遮挡出风开口,从而,出风口离开出风开口实现非敞口,而出风开口也被遮挡,灰尘等杂物不会进入到室内机内部,有效降低了因灰尘进入而导致送风部件及室内机不能正常使用、开机后易吹出杂物而影响舒适性等问题的发生。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空调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的部件分解图;
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放大图;
图4是图3所示部件的组装结构图;
图5是图4增加导轨后的组装结构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图2中部分部件组装结构所形成的空调器的第一种状态图;
图8是图2中部分部件组装结构所形成的空调器的第二种状态图;
图9是图8去掉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9示出的基于本发明空调器的一个实施例,具体来说是空调器室内机的一个实施例。其中,图1是该实施例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室内机的部件分解图;图3是图2中部分部件的放大图,具体而言是关于送风部件、挡板、驱动机构及支承部等部件的放大图;图4是图3所示部件的组装结构图;图5是图4增加导轨后的组装结构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和图8分别是图2中部分部件组装结构所形成的两种状态图,而图9是图8去掉壳体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参见各附图所示,该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有壳体1,且壳体1由多个分体形成的罩壳装配而构成圆柱形。壳体1与底座81和顶盖82装配后,形成室内机的外壳。但是,壳体1不局限于为圆柱形,也不局限于该实施例的分体式罩壳结构,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也可以为长方体等形状,壳体1可以为一整体式罩壳,或者由其他数量和结构的分体式罩壳装配而成。
具体来说,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有第一罩壳11、第二罩壳12、第三罩壳13、第四罩壳14和第五罩壳15。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作为进风罩壳,位于下方的前后方,装配后围成进风腔体,进风腔体内容纳有蒸发器83,且蒸发器呈环形形成在腔体内;在第一罩壳11上、与蒸发器83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进风口111,在第二罩壳12上、与蒸发器83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进风口121。通过采用环形蒸发器83,充分利用内部腔体空间,增加了换热面积。第三罩壳13和第二罩壳14分别位于第一罩壳11和第二罩壳12的上方,装配后形成中部腔体,中部腔体中容纳有斜流风机84及内导流圈85和外导流圈86。内导流圈85和外导流圈86之间形成导流风道。第五罩壳15作为出风部的罩壳,为环形罩壳,位于上方,且在第五罩壳15上分别形成有出风开口151和引风开口152,出风开口151和引风开口152前后对应地形成在第五罩壳15上。在第五罩壳15围成的腔体内形成有送风部件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导轨5及驱动机构7等部件。
其中,送风部件2作为实现特定的、送出混合风功能的部件,包括有第一送风部21、第二送风部22及第三送风部23,这三个送风部沿从出风开口151至引风开口152的方向依次排列并连接。在第一送风部21上形成有出风口211,该出风口211与出风开口151相匹配,在第一送风部21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时,出风口211与出风开口151重合,出风口211形成室内机的实际出风口。在第三送风部23上形成有引风口231,该引风口231与引风开口152相匹配,在第三送风部23位于引风开口152位置时,引风口231与引风开口152重合,引风口231形成引入外部空气的进风口。第二送风部22作为实现引风功能的主体,包括有彼此连接的多个环形导风体,相邻两个导风体之间形成环形送风风道,在第二送风部22上方和下方分别固定有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具体的,第一连接部72为具有四个端部的“十”字型支架,“十”字型支架的中间固定在第二送风部22上,“十”字型支架的四个端部上形成有限位槽721。第二连接部73的结构与第一连接部72基本相同。第一送风部21上、下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72上的一个限位槽及第二连接部73上的一个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块216,限位块216的尺寸小于限位槽721的槽内尺寸,限位块216插入对应的限位槽721中,实现第一送风部21与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的活动连接。同样的,第三送风部23上、下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与第一连接部72上的一个限位槽及第二连接部73上的一个限位槽匹配的限位块236,限位块236的尺寸小于限位槽721的槽内尺寸,限位块236插入对应的限位槽721中,实现第三送风部23与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的活动连接。而且,第一送风部21和第三送风部23位于“十”字型支架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端部,例如,前、后两个端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部件2不局限于包括有三个送风部、实现混合送风功能的结构,还可以是实现其他功能的结构,但不管是什么结构,均具有与出风开口相匹配的出风口。
第一挡板3作为与出风开口151对应匹配的挡板,位于第一送风部21和第三送风部23之间,在第一挡板3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时,第一挡板3将遮挡出风开口151。在第一挡板3靠近第二送风部22的内侧面的上部形成有第一底座31,在第一底座31上形成有第一限位块34,第一限位块34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部71上的限位槽721的槽内尺寸;在第一挡板3靠近第二送风部22的内侧面的下部形成有第二底座35,在第二底座35上形成有第二限位块38,第二限位块38的尺寸小于第二连接部73上的限位槽的槽内尺寸,第一限位块34和第二限位块38插入到对应的限位槽内,实现第一挡板3与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的活动连接。第二挡板4作为与引风开口152对应匹配的挡板,也位于第一送风部21和第三送风部23之间,在第二挡板4位于引风开口152位置时,第二挡板4将遮挡引风开口152。第二挡板4的其他结构,如底座、限位块等,与第一挡板3基本相同。同样的,第二挡板4也与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的活动连接。并且,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位于“十”字型支架上处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端部,例如,左、右两个端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挡板数量不局限于为两个,还可以为1个或者更多个,可以根据送风部件的开口数量来确定。并且,通过连接部将送风部件与两个挡板相连接,能实现送风部件与两个挡板沿下述的导轨5同步滑动的功能,具有滑动控制简单、滑动一致性高等的有益技术效果,且便于实现采用驱动机构进行滑动的自动控制。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送风部件与挡板也可以为非同步滑动。
导轨5作为供送风部件2和挡板滑动的导轨,具体来说是供第一送风部21、第二送风部23、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滑动的导轨,设置为使得第一送风部21上的出风口211和第一挡板3均具有向出风开口151靠近、直至位于出风开口151的滑动轨迹和离开出风开口151的滑动轨迹,同时,还使得第三送风部件23上的引风口231和第二挡板4均具有向引风开口152靠近、直至位于引风开口152的滑动轨迹和离开引风开口152的滑动轨迹。并且,结合前述的第一送风部21、第二送风部23、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的设置位置,在出风口211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时第一挡板3离开出风开口151位置、在出风口211离开出风开口151位置时第一挡板3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并遮挡出风开口151;同样的,在引风口231位于引风开口152位置时第二挡板4离开引风开口152位置、在引风口231离开引风开口152位置时第二挡板4位于引风开口152位置并遮挡引风开口152。
为提高滑动稳定性,导轨5包括有位于送风部件2上方的第一导轨51和位于送风部件2下方的第二导轨52。并且,相对于圆柱形的壳体1来说,第一导轨51和第二导轨52均为环形导轨。第一导轨51和第二导轨52可以固定在壳体1的内侧面上,以既能实现提供所需的滑动轨迹的作用、又尽量减少对内部风道的占用为设置原则。
以第二导轨52为例来说,第二导轨52包括有主体部521、第一外凸部522和第二外凸部523,其中,第一外凸部522形成在对应着出风开口151的位置处、且朝向出风开口151凸出,第二外凸部523形成在对应着引风开口152位置处、且朝向引风开口152凸出。第一导轨51的结构与第二导轨52类似。通过设置第一外凸部522,在第一送风部21或第一挡板3运动到该第一外凸部522时,将向出风开口151凸出,从而,有助于实现第一送风部21或第一挡板3与出风开口151的紧密配合,避免与出风开口151之间形成闪缝。而在第一送风部21或第一挡板3未运动到该第一外凸部522时,能够在非外凸的主体部521上顺畅地滑动。同样的,通过设置第二外凸部523,在第三送风部23或第二挡板4运动到该第二外凸部523时,将向引风开口152凸出,从而,有助于实现第三送风部23或第二挡板4与引风开口152的紧密配合,避免与引风开口152之间形成闪缝。而在第三送风部23或第二挡板4未运动到该第二外凸部523时,能够在非外凸的主体部521上顺畅地滑动。而第一送风部21、第三送风部23、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在具有外凸部的导轨上的滑动,通过这些结构与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之间的活动连接来实现。具体来说,是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活动连接来实现。并且,第一送风部21相对于两个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第一送风部21沿导轨的主体部521和第一外凸部522滑动,第一挡板3相对于两个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第一挡板3沿导轨的主体部521和第一外凸部522滑动,第三送风部23相对于两个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第三送风部23沿导轨的主体部521和第二外凸部523滑动,第二挡板4相对于两个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第二挡板4沿导轨的主体部521和第二外凸部523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用于送风部件和挡板滑动用的导轨,并不局限于为两个导轨,也可以均为一个导轨;导轨也不局限于为环形导轨,根据实际需要,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导轨,如弧形导轨、直线型导轨等等,以至少能够提供使得送风部件上的开口和对应的挡板(如出风口和对应的第一挡板、引风口和对应的第二挡板)均具有向壳体上的对应的开口靠近、直至位于该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该开口的滑动轨迹为宜。
并且,在第一送风部21上、下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导柱212和第二导柱213,在第一导柱212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一滚轴214,在第二导柱213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二滚轴215,第一送风部21借助于带有第一滚轴214的第一导柱212在第一导轨51内滑动,借助于带有第二滚轴215的第二导柱213在第二导轨52内滑动,可以减少滑动中的摩擦,提高顺畅滑动性能。第三送风部23也通过带有滚轴的导柱在导轨5内滑动,具体结构参考第一送风部21的结构。同样的,在第一挡板3的第一底座31上形成有第一导柱32,在第一导柱32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一滚轴33,在第一挡板3的第二底座35上形成有第二导柱36,在第二导柱36的自由端上形成有第二滚轴37,第一挡板3借助于带有第一滚轴33的第一导柱32在第一导轨51内滑动,借助于带有第二滚轴37的第二导柱36在第二导轨52内滑动,可以减少滑动中的摩擦,提高顺畅滑动性能。第二挡板4也通过带有滚轴的导柱在导轨5内滑动,具体结构参考第一挡板3的结构。
此外,在第一导轨51上形成有支架,在支架上固定有驱动电机71,驱动电机71与第一连接部72驱动连接,从而,驱动电机71与第一连接部72及第二连接部73构成驱动机构,能够通过控制自动驱动送风部件2及挡板、具体来说是驱动第一送风部21、第三送风部23及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4沿导轨5滑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的驱动机构实现驱动控制;或者,还可以不设置自动驱动机构,采用机械式或手动式的滑动控制。
并且,在该实施例中,室内机还包括有支承送风部件2和/或挡板的支承部6。具体的,支承部6包括有支承座61和支承轴62,支承座61固定在壳体内部、具体来说是固定在内导流圈85上,支承轴62一端固定在送风部件2上、具体来说是固定在第二送风部22上,另一端插入到支承座61内,并与支承座61转动连接。通过设置支承部6,对送风部件2和挡板进行支承,提高送风部件2及挡板的转动稳定性。
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器室内机,控制方法除了常规的控制之外,还包括下述的控制过程:
接收到开机指令,控制室内机壳体1内的第一挡板3离开壳体1上的出风开口151,同时,控制送风部件2中的出风口211向出风开口151滑动,直至出风口211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从而,出风口211可以正常出风,实现相应的出风功能。
接收到关机指令,控制送风部件2中的出风口211离开出风开口151,同时,控制第一挡板3向出风开口151滑动,直至第一挡板3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并遮挡出风开口151。从而,在空调器关机后,出风口211离开出风开口151实现非敞口,而出风开口151也被遮挡,灰尘等杂物不会进入到室内机内部,有效降低了因灰尘进入而导致送风部件2及室内机不能正常使用、开机后易吹出杂物而影响舒适性等问题的发生。
出风口211的动作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送风部21沿导轨5的滑动实现,第一挡板3的动作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挡板3沿导轨5的滑动实现。如果具有驱动电机71的驱动机构,则上述动作可通过对驱动电机71的控制来实现;如果不具有驱动机构,则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控制。
此外,在执行上述控制的过程中,基于该实施例第三送风部23及第二挡板4的结构,在接收到开机指令、第一挡板3离开出风开口151、出风口211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的同时,第二挡板4也离开引风开口152,而第三送风部23上的引风口231位于引风开口152位置,呈现如图7所示的第一种状态图,也即室内机开机工作的状态图,此时,送风部件2将引风,并从出风口211送出混合风。此时,送风部件2及两个挡板呈现如图5所示的位置。
而在接收到关机指令、出风口211离开出风开口151、第一挡板3位于出风开口151位置的同时,引风口231也离开引风开口152,而第二挡板4将位于引风开口152位置,遮挡引风开口152,呈现如图8所示的第二种状态图,也即室内机关机工作的状态图。此时,送风部件2及两个挡板呈现如图9所示的位置。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器,包括具有壳体的室内机,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出风开口,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送风部件,所述送风部件包括有与所述出风开口匹配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至少包括与所述出风开口对应的第一挡板和用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滑动的导轨,还包括有驱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送风部件沿所述导轨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驱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送风部件包括有第一送风部和第二送风部,所述出风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送风部上,所述连接部固定在所述第二送风部上,所述第一送风部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第一送风部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部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上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
所述导轨设置为使得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一挡板均具有向所述出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出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出风开口的滑动轨迹,且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为在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离开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在所述出风口离开所述出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出风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送风部件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送风部件同步地沿所述导轨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导轨内滑动的导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导柱在位于所述导轨内的一端形成有滚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支承所述送风部件和/或所述第一挡板的支承部,所述支承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支承座和固定在所述送风部件和/或所述第一挡板上的支承轴,所述支承轴插入所述支承座内、并与所述支承座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送风部件和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所述送风部件上形成有在所述第一导轨内滑动的第一导柱和在所述第二导轨内滑动的第二导柱,所述第一挡板上形成有在所述第一导轨内滑动的第一导柱和在所述第二导轨内滑动的第二导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有主体部和第一外凸部,所述第一外凸部形成在对应着所述出风开口的位置处、且朝向所述出风开口凸出,所述第一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送风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一送风部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外凸部滑动;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挡板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一挡板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外凸部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引风开口,所述送风部件还包括有第三送风部,在所述第三送风部上形成有与所述引风开口对应的引风口,所述第三送风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送风部沿所述导轨滑动,并具有向所述引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所述空调器还包括与所述引风开口对应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导轨滑动,并具有向所述引风开口靠近、直至位于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和离开所述引风开口的滑动轨迹;且第二挡板设置为在所述引风口位于所述引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板离开所述引风开口位置、在所述引风口离开所述引风开口位置时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引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引风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第二挡板上分别形成有在所述导轨内滑动的导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第二挡板上的导柱在位于所述导轨内的一端形成有滚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还包括有主体部和第二外凸部,所述第二外凸部形成在对应着所述引风开口的位置处、且朝向所述引风开口凸出,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送风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三送风部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外凸部滑动;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相对于所述连接部的活动范围至少使得所述第二挡板沿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二外凸部滑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送风部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三送风部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三送风部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上形成有限位块,所述连接部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限位块配合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挡板和所述连接部通过限位槽和限位块活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蒸发器和斜流风机,所述斜流风机形成在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送风部件之间,所述壳体上、与所述蒸发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进风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整体呈圆柱形,所述蒸发器呈环形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
15.一种空调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开机指令,控制室内机壳体内的第一挡板离开所述壳体上的出风开口,同时,控制送风部件中的出风口向所述出风开口滑动,直至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
接收到关机指令,控制所述送风部件中的出风口离开所述出风开口,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挡板向所述出风开口滑动,直至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出风开口位置并遮挡所述出风开口。
CN201710575357.6A 2017-07-14 2017-07-14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7525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5357.6A CN107525126B (zh) 2017-07-14 2017-07-14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5357.6A CN107525126B (zh) 2017-07-14 2017-07-14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5126A CN107525126A (zh) 2017-12-29
CN107525126B true CN107525126B (zh) 2020-08-04

Family

ID=6074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5357.6A Active CN107525126B (zh) 2017-07-14 2017-07-14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251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106683A (ko) 2018-03-07 2019-09-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1886450B (zh) * 2018-03-07 2022-04-1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室内机
CN110878967B (zh) * 2018-08-22 2023-12-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具有异向导风结构的空调器及其出风控制方法
CN110160221B (zh) * 2019-04-19 2022-07-1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送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00095U (zh) * 2012-09-19 2013-07-31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CN204693751U (zh) * 2015-04-27 2015-10-07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66768B1 (ko) * 2014-10-16 2022-11-17 코웨이 주식회사 환기 청정기
CN204902173U (zh) * 2015-08-04 2015-12-23 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壳及具有其的落地式空调器
CN206073409U (zh) * 2016-08-25 2017-04-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6705240B (zh) * 2017-01-18 2022-03-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00095U (zh) * 2012-09-19 2013-07-31 海尔集团公司 空调送风装置及空调
CN204693751U (zh) * 2015-04-27 2015-10-07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5126A (zh) 2017-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5126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5444390A (zh) 面板组件及空调器
JP2015031452A (ja) 空気調和機
EP2423610A2 (en)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2015166662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2066452A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7127391A (ja) 換気装置
CN107990520B (zh) 一种空调器导风板结构及空调器
JP2012220062A (ja) 空調室内機
CN211400023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5202625B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9326039U (zh) 空调器
CN202734173U (zh) 具有隐藏式开关门机构的空调机
CN213578027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1797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763446U (zh) 用于风管机的回风组件和风管机
KR20100086312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5987436B (zh) 空调
CN216977129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18154508U (zh) 滤网机构、风管机
CN220648582U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3272851U (zh)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CN20818655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9199340U (zh) 空调的面板组件及空调
JP2016185747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16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Co-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Parts Co., 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4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after: Qingdao Haier Parts Co., Ltd

Patentee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ERAL Corp.,Ltd.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aier Par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