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17938A - 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17938A CN107517938A CN201611161243.9A CN201611161243A CN107517938A CN 107517938 A CN107517938 A CN 107517938A CN 201611161243 A CN201611161243 A CN 201611161243A CN 107517938 A CN107517938 A CN 1075179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ail plug
- plug
- fishing rod
- bridg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A01K87/08—Handgri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尾塞(29)是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25)的后端部的钓竿用尾塞,且具有前端及后端。尾塞(29)具备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塞主体(30)从前端侧起沿上述尾节(25)的轴向(34)在前方安装于该尾节(25)的后端部。桥接部(40)一体形成在塞主体(30)的后端。在桥接部(40)与上述塞主体(30)之间形成既定的间隙(44)。桥接部(40)从该塞主体(30)向后方鼓出。桥接部(40)架设在上述塞主体(30)的第1径向(35)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钓竿的尾塞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钓竿由外径不同的多个竿坯材构成。将各竿坯材称为“节竿”。构成竿稍的节竿的外径最小,将该节竿称为“第1节竿”。将与该第1节竿相邻的节竿称为“第2节竿”。同样地,将与第2节竿相邻的节竿称为第3节竿。将其余节竿依次称为第4节竿、第5节竿等。各节竿的外径从第1节竿起依次变大。将外径最大的节竿尤其称为“尾节”。也存在将与尾节相邻的节竿尤其称为“尾节上一节”的情况。尾节是供钓鱼者握持的节竿。尾节具备握把,目的使钓鱼者容易握持。在将钓具卷线器安装在钓竿的情况下,渔线轮座设置在尾节。在尾节的后端设置着尾塞(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12-130281号公报及日本专利特开2012-217380号公报)。尾塞防止各节竿进水或灰尘进入各节竿等。
特别地,长钓竿是不具备渔线轮座的钓竿。钓具组件直接连结在第1节竿的前端。在实钓中,当命中目标时,拉伸力及弯曲力矩同时作用于长钓竿。对于操作长钓竿的钓鱼者而言,体力负担较大,但能够进行非常刺激的垂钓。在长钓竿的情况下,当命中目标时,如上所述,直接作用有拉伸力及弯曲力矩。在实钓中,有因钓鱼者的疏忽而长钓竿被命中的目标拽走的危险。如果目标为大型鱼,则该危险更大。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以往,在实钓中,在上述尾塞连结着尾手绳。即便不慎长钓竿被拽走,钓鱼者也能够通过拉尾手绳而将长钓竿收回。
图17是以往的尾塞的立体图。如该图所示,尾塞1具备轴部2及头部3。轴部2被旋入并固定在尾节的后端。在头部3的中央设置着连结销4。在该连结销4卡合着环5。尾手绳连结在该环5。此外,日本专利特开2012-217380号公报所揭示的尾塞为未连结尾手绳的类型。
如上所述,以往的尾塞1包含轴部2及头部3、连结销4以及环5。以往的尾塞1的零件件数多。各零件的加工步骤多且组装步骤烦杂。以往的尾塞1的制造成本上升。
在尾塞1安装在长钓竿,且设想目标为大型鱼的情况下,必须确保环5及连结销4的机械强度以及头部3与连结销4的连结强度。要以尾塞1的结构达成充分的强度,尾塞1的设计并非容易。
日本专利特开2012-130281号公报所揭示的尾塞1的结构是在尾塞1的内部架设着连结杆。即便为这种结构,尾塞1的零件件数也多。无法容易地确保尾塞1有充分的机械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结尾手绳且结构简单,且发挥充分的机械强度的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钓竿用尾塞是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的后端部的钓竿用尾塞,且具备:塞主体,具有前端及后端,且从该前端侧起沿上述尾节的轴向在前方安装于该尾节的后端部;及桥接部,一体形成在该塞主体的后端,以在与该塞主体之间形成既定间隙的方式从该塞主体向后方鼓出且架设于径向上。
塞主体及桥接部为一体形成。该钓竿用尾塞是由单一零件构成。桥接部对抗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桥接部架设于塞主体的径向上。桥接部例如能够通过锻造或切削等已知的简单的加工而形成。桥接部的厚度尺寸等设计及加工容易。
(2)优选为,上述塞主体具备具有与上述尾节的内径对应的外径的筒体、及形成在该筒体的后端部的凸缘。
塞主体旋入尾节的内侧。当塞主体安装在尾节时,凸缘抵接于尾节的后端面,且包覆尾节的后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使尾节的后端部的设计简练。
(3)优选为,上述桥接部平滑地弯曲。
桥接部弯曲。桥接部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对抗朝向轴向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
(4)优选为,上述桥接部的侧面从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方向的内侧逐渐向上述后方平滑地弯曲并延伸。
桥接部的侧面弯曲并延伸。桥接部对抗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也使桥接部的侧面的设计简练。
(5)优选为,上述桥接部的侧面从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方向的内侧逐渐向上述后方以沿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交界线为分界弯折并延伸。
桥接部的侧面弯折并延伸。桥接部对抗与上述轴向交叉的方向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也使桥接部的侧面的设计简练。
(6)优选为,划分上述间隙的上述桥接部的前表面平滑地弯曲并延伸。
桥接部的前表面为曲面。避免应力集中于尾塞。尾塞的机械强度提升。也使桥接部的设计简练。
(7)优选为,划分上述间隙的上述桥接部的前表面的中央部沿上述径向笔直地延伸。
桥接部的前表面的中央部为平面状。桥接部的前表面的加工相对容易。
(8)优选为,上述塞主体的形状为圆筒状,且在上述前端设置着抵接板。
由多个节竿构成钓竿。当为了使钓竿成为收纳状态而使多个节竿向后方移动时,节竿抵接于抵接板。当收纳伸长状态的钓竿时,节竿彼此的嵌合容易脱离。钓竿的收纳作业容易。
(9)本发明的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是制造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的后端部的钓竿用尾塞的方法,且具备:穿孔步骤,对于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及周面的柱状体,以其轴心为中心,以保留上述后表面的方式从其前表面进行穿孔;及切削步骤,沿上述柱状体的径向,切削上述柱状体的后端部中以上述轴心为基准在径向上相隔的两个对称部位。
通过穿孔步骤,将柱状体从其前表面朝向后表面沿轴向穿孔。在该柱状体设置凹部,该凹部在该柱状体的前表面形成开口。该柱状体被加工成有底筒状。该凹部未贯通柱状体。该凹部延伸至该柱状体的后端部。通过切削步骤,而切削柱状体的后端部中的上述两个对称部位。由此,仅保留上述后端部的中央部分。上述凹部贯通柱状体。柱状体的中央部分构成桥接部。桥接部向后方鼓出且架设于径向上。柱状体的前部构成钓竿用尾塞的塞主体。柱状体的前部的形状为筒状。这些塞主体及桥接部为一体形成。该钓竿用尾塞由单一零件构成。桥接部使尾塞对抗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
(10)优选为,在上述穿孔步骤之前具备后形成步骤,该后形成步骤是切削上述柱状体的后端部,形成上述后表面及上述周面平滑地连续的凸曲面。
桥接部的外表面成为曲面。桥接部的机械强度提升。
(11)优选为,在上述切削步骤之后,具备将抵接板安装在上述柱状体的前端部的安装步骤。
在尾塞设置抵接板。由多个节竿构成钓竿。当为了使钓竿成为收纳状态而使多个节竿向后方移动时,节竿抵接于抵接板。当收纳伸长状态的钓竿时,节竿彼此的嵌合容易脱离。钓竿的收纳作业容易。
(12)本发明的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是制造装卸自如地设置于尾节的后端部的钓竿用尾塞的方法,且具备:切削步骤,对于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及周面的柱状体的后端部中以上述柱状体的轴心为基准在径向上隔开的两个对称部位,沿上述柱状体的径向进行切削;及穿孔步骤,将上述柱状体以其轴心为中心,以保留上述后表面的方式从其前表面穿孔。
通过切削步骤,沿径向切削柱状体的后端部中的上述两个对称部位。仅保留上述后端部的中央部分。通过穿孔步骤,将上述柱状体从其前表面朝向后表面沿轴向穿孔。在柱状体形成凹部,该凹部在柱状体的前表面形成开口。该凹部是以沿轴向贯通柱状体且保留后表面的方式形成。柱状体的前部被加工成筒状。上述中央部分构成桥接部。桥接部从柱状体的前部向后方鼓出且架设于径向上。柱状体的前部构成钓竿用尾塞的塞主体。柱状体的前部的形状为筒状。这些塞主体及桥接部为一体形成。该钓竿用尾塞是由单一零件构成。桥接部使尾塞对抗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
(13)优选为,上述切削步骤之前具备后形成步骤,该后形成步骤是切削上述柱状体的后端部,形成上述后表面及上述周面平滑地连续的凸曲面。
桥接部的外表面成为曲面。桥接部的机械强度提升。
(14)优选为,在上述穿孔步骤之后具备将抵接板安装在上述柱状体的前端部的安装步骤。
在尾塞设置抵接板。由多个节竿构成钓竿。当为了使钓竿成为收纳状态而使多个节竿向后方移动时,节竿抵接于抵接板。当收纳伸长状态的钓竿时,节竿彼此的嵌合容易脱离。钓竿的收纳作业容易。
(15)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连结尾手绳并且结构简单,且发挥充分的机械强度的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钓竿的侧视图。
图2是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尾节的后端部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塞主体及桥接部的后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塞主体及桥接部的前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制造方法的图,尤其是,图9(a)表示成为素材的柱状体,图9(b)表示后形成步骤。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制造方法的图,尤其是,图10(a)表示前形成步骤,图10(b)表示穿孔步骤,图10(c)表示切削步骤。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制造方法的图,尤其是,图11(a)表示成为素材的柱状体,图11(b)表示后形成步骤。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制造方法的图,尤其是,图12(a)表示前形成步骤,图12(b)表示切削步骤,图12(c)表示穿孔步骤。
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塞主体及桥接部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塞主体及桥接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塞主体及桥接部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的塞主体及桥接部的侧面局部纵剖视图。
图17是具有尾手绳用环的以往的尾塞的一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 钓竿
25 尾节
29、70、80 尾塞(钓竿用尾塞)
30 塞主体
30a 前端
30b 后端
31 筒体
31a 公螺纹
32 凸缘
32a 后表面
34 轴向
35 第1径向
36 第2径向
40、71、81 桥接部
41 后表面
42、72、82 前表面
43、73、83 侧面
43a、73a、83a 弯曲面部
43b、73b、83b 平面部
44 间隙
45、46 交界线
50 抵接板
60 柱状体
60a 前表面
60b 后表面
60c 周面
63 凹部
63a 侧面
63b 曲面
64 中央部分
65 部位(对称部位)
72a 中央面部
72b 连接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当然也可以在不变更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变更实施方式。
(尾塞的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29的钓竿20的侧视图。该钓竿20包含外径不同的5个竿坯材21~25。钓竿20组装成所谓抽出式。将各竿坯材21~25称为“节竿”。将各竿坯材21~25按照外径从细到粗依次称为第1节竿21~第5节竿25。第1节竿是构成竿稍的节竿。第1节竿21的外径最小。第5节竿25尤其被称为“尾节”。与尾节相邻的第4节竿24尤其被称为“尾节上一节”。在本实施方式中,钓竿20为所谓长钓竿。钓竿20例如用作溪流用。
各节竿21~25是以已知的方法构成。例如将碳纤维预浸渍体裁剪为既定形状。将所裁剪的碳纤维预浸渍体卷成筒状且进行热处理。如此,烧制成圆筒状的节竿21~25。第1节竿21抽出自如地收纳在第2节竿22的内部。在该第1节竿21的前端,设置着顶端部件26。在顶端部件26连结着钓线。该顶端部件26的构成为已知。省略顶端部件26的详细说明。
第1节竿21整体形成为锥状。第1节竿21的后端部的外径大于前端部的外径。第1节竿21的后端直径大于第2节竿22的前端直径。当从第2节竿22抽出第1节竿21时,第1节竿21的后端部分与第2节竿22的前端部分重叠既定尺寸。第1节竿21的后端部分与第2节竿22的前端部分卡合。第1节竿21的后端部分嵌入第2节竿22的前端部分的内侧。由此,第1节竿21及第2节竿22被固定。第2节竿22与第3节竿23的关系、第3节竿23与尾节上一节24的关系、及尾节上一节24与尾节25的关系也和第1节竿21与第2节竿22的关系相同。
图2是具备尾塞29的尾节25的后端部25a的侧视图。尾塞29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钓竿用尾塞”。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如图2、图3所示,尾节25具备圆筒状的尾节主体27、及圆筒状的握把部件28。握把部件28设置在尾节主体27的后部的外周面。在尾节25的后端部25a、更详细来说是尾节主体27的后端部设置着尾塞29。
尾塞29安装在尾节25。该尾塞29的轴心与尾节25的轴心一致。两者的轴心的方向与尾节25的轴向及尾塞29的轴向一致。对该轴向标注符号34。尾节25的径向与尾塞29的径向也一致。径向中的相互正交的两个径向规定尾塞29的姿势。这两个径向为第1径向35与第2径向36。第2径向36与第1径向35正交。
图4是尾塞29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图4所示,尾塞29具备塞主体30、桥接部40、抵接板50及O型环37。塞主体30具有前端30a及后端30b。桥接部40一体形成于塞主体30的后端30b。抵接板50设置在塞主体30的前端30a。第1径向35为桥接部40延伸的方向。在图4中,抵接板50与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分离。
塞主体30具备筒体31及凸缘32。塞主体30具有内周面33。筒体31的外径与尾节25的内径相对应。尾节25的内径为尾节主体27的内径。凸缘32形成在筒体31的后端部。如图3所示,筒体31能够插入尾节25。凸缘32包覆尾节主体27的后端面。然而,凸缘32不包覆握把部件28的后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32的外径与尾节主体27的外径大致相等。
如图3、图4所示,在筒体31的外周面形成着公螺纹31a及周向槽31b。周向槽31b位于筒体31的后端部。在周向槽31b安装着O型环37。公螺纹31a从筒体31的前端起朝向后方形成至周向槽31b。在尾节主体27的后端部的内周面形成着母螺纹27a。尾塞29能够沿轴向34在前方螺合于尾节25的后端部25a。前方为图3中的左方。尾塞29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25。
抵接板50具备圆盘状的板主体51、及圆柱状的插入部52。插入部52从板主体51的后端的中央部向后方延伸。后方为图3中的右方。插入部52插入塞主体30的筒体31的内部。插入部52的外周面抵接于筒体31的内周面33。板主体51的后端面51a抵接于筒体31的前端30a。抵接板50例如使用粘接剂而固定在筒体31。抵接板50优选由弹性材料构成。
如图4所示,在尾塞29安装于尾节25的状态下,抵接板50位于尾节25的后端部25a的内部。在收纳状态下,第1节竿21~尾节上一节24收纳在尾节25内。当钓竿20已成为收纳状态时,第1节竿21~尾节上一节24各自的后端面抵接于抵接板50。
对尾塞29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进行更详细说明。图5是尾塞29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的后视图。图6是尾塞29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的前视图。图7是图6的VII-VII剖视图。图8是图6的VIII-VIII剖视图。
如图7、图8所示,桥接部40从该塞主体30(凸缘32)向后方鼓出且架设于径向(第1径向35)上。后方为图7、图8中的轴向34的右侧。在桥接部40与塞主体30之间,形成既定的间隙44。桥接部40架设在凸缘32的第1径向35的两端部之间。间隙44是指桥接部40与凸缘32之间的空间。利用间隙44而将连结件安装在桥接部40。该连结件为设置在尾手绳的前端的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桥接部40平滑地弯曲。
如图4~图8所示,桥接部40具备后表面41、前表面42及一对侧面43。后表面41及前表面42位于轴向34上互为正背的位置。一对侧面43位于第2径向36上互为正背的位置。如图4、图8所示,从第2径向36观察,前表面42与凸缘32的后表面32a共同划分出间隙44。
如图4、图8所示,后表面41及前表面42伴随桥接部40弯曲并被架设而平滑地弯曲并延伸。后表面41及前表面42同为曲面。从后方观察时的后表面41的形状为I字状(参照图5)。后表面41包含面向后方的部分、及面向第1径向35的两侧的部分。同样地,从前方观察时的前表面42的形状也为I字状。前表面42包含面向前方的部分、及分别面向第1径向35的两侧的部分。
如图5、图7所示,侧面43是与第1径向35平行地延伸的面。如图7所示,从第1径向35观察,侧面43从第2径向36的内侧起逐渐向后方平滑地弯曲并延伸。第2径向36的内侧为图7中的第2径向36的左侧。第2径向36是与桥接部40延伸的第1径向35正交的方向。
如图4、图7所示,侧面43以交界线45为边界,从凸缘32之后表面32a被划分。侧面43以交界线46为边界被划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为弯曲面部43a与平面部43b。平面部43b是位于比弯曲面部43a更后方的平面。两条交界线45、46均为沿与轴向34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线。两条交界线45、46是与第1径向35平行的线。两条交界线45、46表示凸缘32的后表面32a及侧面43的曲率的变更位置。凸缘32的后表面32a为平面。弯曲面部43a为曲面。弯曲面部43a经由交界线45而平滑地连接于凸缘32的后表面32a。平面部43b经由交界线46而平滑地连接于弯曲面部43a。也可以不存在交界线45、46。侧面43的整体也可以形成为平滑的曲面。
(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29,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为一体形成。该钓竿用尾塞29可由单一零件构成。桥接部40使尾塞29对抗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桥接部40为架设于塞主体30的径向的形状。桥接部40例如可通过锻造或切削等已知的简单加工而形成。桥接部的厚度尺寸等设计及加工容易。
尾塞29的塞主体30安装在尾节25的内侧。当将塞主体30安装在尾节25时,凸缘32抵接于尾节25的后端面,且包覆尾节25的后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使尾节25的后端部25a的设计简练。
尾塞29的桥接部40弯曲。桥接部40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对抗朝向轴向34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
尾塞29的桥接部40的侧面43弯曲并延伸。使桥接部40的侧面43的设计简练。
尾塞29的桥接部40的前表面42为曲面。避免应力集中于尾塞29,尾塞29的机械强度提升。也使桥接部40的设计简练。
尾塞29具备抵接板50。多个节竿21~25构成钓竿20。为了使钓竿20成为收纳状态而使多个节竿21~25向后方移动时,节竿21~25抵接于抵接板50。当收纳伸长状态的钓竿20时,节竿彼此的嵌合容易脱离。钓竿20的收纳作业容易。
(尾塞29的制造方法)
对尾塞29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9、图10是表示尾塞29的制造方法的图。图9(a)表示成为素材的柱状体。图9(b)表示后形成步骤。图10(a)表示前形成步骤。图10(b)、图10(c)分别表示穿孔步骤及切削步骤。
如图9(a)所示,作为尾塞29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的素材,准备柱状体60。柱状体60的材质优选不锈钢或铝合金。柱状体60具有前表面60a、后表面60b及周面60c。柱状体60例如使用车床以如下方式被加工。柱状体60的轴向与尾塞29的轴向34一致。
如图9(b)所示,在后形成步骤中,对柱状体60的后表面60b及周面60c进行切削。由此,柱状体60的后端部62形成为半球状。尤其在后形成步骤中,对柱状体60的后端部62进行切削。将后表面60b及周面60c形成为平滑地连续的凸曲面62a。凸曲面62a为后端部62的外表面。凸曲面62a以朝向后方凸出的方式鼓出。
如图10(a)所示,在前形成步骤中,对柱状体60的前部61进行加工。在前部61的外周面形成公螺纹。通过该加工,而形成后端部62。后端部62与柱状体60的前部61被加以区分。
如图10(b)所示,在穿孔步骤中,在柱状体60开孔。具体来说,以柱状体60的轴心为中心,从前表面60a沿轴向34向后方对柱状体60进行穿孔。在柱状体60的内部形成凹部63。在该加工中,以凹部63不贯通柱状体60的方式对该柱状体60进行穿孔。以保留凸曲面62a的方式形成凹部63。
柱状体60被加工成有底筒状。凹部63从前部61延伸至上述后端部62的内部。如此,通过将前部61加工成筒状,而形成上述塞主体30。
如图10(c)所示,在切削步骤中,切削柱状体60的后端部62中的两个部位65。两个部位65是由图10(b)的两点链线而划分的区域,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两个对称部位”。这两个部位65以柱状体60的轴心为基准对称地在第2径向36上隔开。两个部位65分别沿柱状体60的第1径向35被切削。第1径向35是与图10(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
通过执行切削步骤,而如图10(c)所示,将上述两个部位65从上述后端部62削去,且保留后端部62的中央部分64。上述凹部63延伸至后端部62的内部。在上述前表面60a开口的凹部63贯通上述前部61。由中央部分64形成桥接部40。伴随形成桥接部40,而在塞主体30的后端部形成凸缘32。
上述凹部63延伸至后端部62的内部。该凹部63的内表面在后端部62形成上述桥接部40的前表面。结果,凹部63的内表面成为半球面状的曲面63b。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NC(Numerical Control,数字控制)车床。一边使切削工具旋转一边形成凹部63的内表面。该切削工具沿上述轴心移动,且沿与轴心正交的方向移动。
如图10(c)所示,在安装步骤中,将抵接板50安装在上述塞主体30的前端部。经过以上步骤,形成尾塞29。
(尾塞29的制造方法的作用、效果)
该尾塞29的制造方法具备上述穿孔步骤及切削步骤。经过这两个步骤而简单地制造尾塞29。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为一体形成。根据本制造方法,尾塞29是由单一零件构成。低成本地制造尾塞29。
上述尾塞29的制造方法具备后形成步骤。桥接部40的外表面成为曲面。尾塞29的桥接部40的机械强度提升。该后形成步骤也可省略。
上述尾塞29的制造方法具备前形成步骤。在塞主体30形成公螺纹。可制造能够螺合于尾节25的尾塞29。该前形成步骤也可以省略。在省略前形成步骤的情况下,尾塞29嵌入上述尾节25。
上述尾塞29的制造方法具备安装步骤。在尾塞29设置抵接板50。可制造能够容易地进行钓竿20的收纳的尾塞29。该安装步骤也可省略。
(尾塞29的另一制造方法)
对尾塞29的另一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另一制造方法中,与上一制造方法相比,穿孔步骤及切削步骤的顺序相反。即,依次执行后形成步骤、前形成步骤、切削步骤、穿孔步骤及安装步骤。除此以外,另一制造方法与上一制造方法相同。
图11、图12是表示尾塞29的另一制造方法的图。尤其是,图11(a)表示成为素材的柱状体,图11(b)表示后形成步骤。图12(a)表示前形成步骤,图12(b)、图12(c)分别表示切削步骤及穿孔步骤。
如图12(b)所示,在切削步骤中,分别沿柱状体60的第1径向35切削柱状体60的后端部62中的两个部位65。两个部位65是由图12(b)的二点链线而划分的区域,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两个对称部位”。第1径向35为与图12(b)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由此,保留后端部62的中央部分64。
如图12(c)所示,在穿孔步骤中,以轴心为中心切削柱状体60。从前表面60a起,沿轴向34自前方向后方地柱状体60设置孔。在柱状体60形成凹部63,该凹部63在前方形成开口。在该穿孔步骤中,以不贯通上述中央部分64的方式形成凹部63。在之前执行的切削步骤中两个部位65被切削。以穿孔步骤形成的凹部63与后方连通。将柱状体60的前部61加工为筒状,且由前部61形成塞主体30。中央部分64形成桥接部40。
(该另一制造方法的作用、效果)
该制造方法具备切削步骤及穿孔步骤。经过这两个步骤而简单地制造尾塞29。塞主体30及桥接部40为一体形成。尾塞29是由单一零件构成。低成本地制造尾塞29。
上述制造方法具备后形成步骤。桥接部40的外表面成为曲面。桥接部40的机械强度提升。也可省略该后形成步骤。
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在尾塞29设置抵接板50。钓竿20的收纳作业容易。也可省略该前形成步骤。在省略前形成步骤的情况下,尾塞29嵌入上述尾节25。
(尾塞的第2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70进行说明。图13为尾塞70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71的立体图。图14为尾塞70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71的纵剖视图。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70与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29的不同之处在于桥接部71的前表面72的形状。除此以外,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3、图14所示,桥接部71的前表面72具备中央面部72a及一对连接面部72b。中央面部72a位于第1径向35上的中央。一对连接面部72b位于第1径向35上的中央面部72a的两侧。各连接面部72b从中央面部72a向前方延伸,且连接在塞主体30的后端。中央面部72a沿第1径向35笔直地延伸。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使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制造方法来制造尾塞70。如图14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70的内表面也是由塞主体30的内周面33及桥接部71的前表面72构成。构成该前表面72的中央面部72a及连接面部72b均划出直线。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29的前表面42(参照图8)的形状包含曲线。前表面72的形状仅由直线构成。
(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70,塞主体30及桥接部71为一体形成。该尾塞70可由单一零件构成。桥接部71使尾塞70对抗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桥接部71架设于塞主体30的径向上。桥接部71例如可通过锻造或切削等已知的简单加工形成。桥接部71的厚度尺寸等设计及加工容易。
尾塞70的塞主体30安装在尾节25的内侧。使尾节25的后端部25a的设计简练。
尾塞70的桥接部71弯曲。桥接部71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对抗朝向轴向34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
尾塞70的桥接部71的侧面73弯曲并延伸。使桥接部71的侧面73的设计简练。
尾塞70的桥接部71的前表面72的中央部为平面状(参照图4)。该前表面72的加工、桥接部71的加工相对容易。
尾塞70具备抵接板5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钓竿20的收纳作业容易。
如上所述,上述前表面72形成为屋顶形。例如可利用单一钻孔器而简单地形成尾塞70的内表面。
(尾塞的第3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80进行说明。图15是尾塞80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81的立体图。图16是尾塞80的塞主体30及桥接部81的侧面局部纵剖视图。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80与第2实施方式的尾塞70的不同之处在于桥接部81的侧面83的形状。除此以外,第3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80除桥接部81的前表面72及侧面83的形状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的尾塞29相同。
如图15、图16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侧面83从第2径向36的内侧逐渐向后方以与第1径向35平行的交界线45、46为边界弯折并延伸。第2径向36为与第1径向35正交的方向。如图16所示,侧面83的棱线以桥接部81为中心,朝向第2径向36逐渐扩展地延伸。
侧面83以交界线45为边界,从凸缘32的后表面32a被划分。侧面83以交界线46为边界,被划分成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为弯曲面部83a及平面部83b。弯曲面部83a以交界线45为边界,相对于凸缘32的后表面32a弯折。平面部83b以交界线46为边界,相对于弯曲面部83a弯折。
(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的作用、效果)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80,塞主体30及桥接部81为一体形成。该尾塞80可由单一零件构成。桥接部81使尾塞80对抗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桥接部81架设于塞主体30的径向上。桥接部81例如可通过锻造或切削等已知的简单加工形成。桥接部81的厚度尺寸等设计及加工容易。
尾塞80的塞主体30安装在尾节25的内侧。使尾节25的后端部25a的设计简练。
尾塞80的桥接部81弯曲。桥接部81的机械强度、尤其是对抗朝向轴向34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
尾塞80的桥接部81的侧面83弯折并延伸。桥接部81对抗与轴向34交叉的方向的外力的机械强度提升。也使桥接部81的侧面83的设计简练。
尾塞80的桥接部81的前表面72的中央部为平面状(参照图15)。该前表面72的加工、桥接部71的加工相对容易。
尾塞80具备抵接板5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钓竿20的收纳作业容易。
如上所述,上述前表面82形成为屋顶形。例如可利用单一钻孔器而简单地形成尾塞80的内表面。
(尾塞的变形例)
第1~第3实施方式的尾塞29、70、80中,塞主体30螺合于尾节25的后端部25a。塞主体30构成为能够安装在尾节25的后端部25a即可。塞主体30例如也可通过嵌入而安装在尾节25的后端部25a。
在第1~第3实施方式中,桥接部40、71、81弯曲并延伸。如图4、图10、图15所示,桥接部40的形状从第2径向36观察为均匀弯曲的大致C字状。桥接部40、71、81并不限定于该构成。桥接部40、71、81也可包含弯曲并延伸的部分及直线前进并延伸的部分。在该情况下,桥接部40、71、81的形状从第2径向36观察时例如也可为U字状。桥接部40、71、81也可只包含直线前进并延伸的部分。在该情况下,桥接部40、71、81在笔直地延伸的部分彼此的连接部弯折。桥接部40、71、81的形状从第2径向36观察例如也可为大致Π字状、或V字状。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7所示,从第1径向35观察时桥接部40的侧面43平滑地弯曲并延伸。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从第1径向35观察时桥接部71的侧面73平滑地弯曲并延伸。同样地,在第3实施方式中,如图15、图16所示,从第1径向35观察时桥接部81的侧面83弯折并延伸。桥接部40、71、81的侧面只要从第2径向36的内侧逐渐向后方延伸即可。桥接部40、71、81的侧面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桥接部40、71、81的侧面例如也可以由1个平面构成。桥接部40、71、81的侧面也可以由多个平面构成。这些多个平面是以相互弯折的方式连接。
Claims (14)
1.一种钓竿用尾塞,其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的后端部,且具备:
塞主体,具有前端及后端,且从该前端侧起沿上述尾节的轴向而安装在该尾节的后端部;及
桥接部,一体形成在该塞主体的后端,以与该塞主体之间形成既定间隙的方式从该塞主体向后方鼓出且架设在上述塞主体的径向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上述塞主体具备具有与上述尾节的内径对应的外径的筒体、及形成在该筒体的后端部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上述桥接部平滑地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上述桥接部的侧面从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方向的内侧逐渐向上述后方平滑地弯曲并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上述桥接部的侧面从与上述径向正交的方向的内侧逐渐向上述后方以沿与上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交界线为分界弯折并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划分上述间隙的上述桥接部的前表面平滑地弯曲并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划分上述间隙的上述桥接部的前表面的中央部沿上述径向笔直地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尾塞,其中上述塞主体的形状为圆筒状,且在上述前端设置着抵接板。
9.一种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的后端部的钓竿用尾塞的方法,且具备:
穿孔步骤,对于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及周面的柱状体,以其轴心为中心,以保留上述后表面的方式从其前表面进行穿孔;及
切削步骤,沿上述柱状体的径向,切削上述柱状体的后端部中以上述轴心为基准在径向上相隔的两个对称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在上述穿孔步骤之前具备后形成步骤,该后形成步骤切削上述柱状体的后端部,形成上述后表面及上述周面平滑地连续的凸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切削步骤之后,具备将抵接板安装在上述柱状体的前端部的安装步骤。
12.一种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尾节的后端部的钓竿用尾塞的方法,且具备:
切削步骤,沿上述柱状体的径向,切削具有前表面、后表面及周面的柱状体的后端部中以上述柱状体的轴心为基准在径向上隔开的两个对称部位;及
穿孔步骤,将上述柱状体以其轴心为中心,以保留上述后表面的方式从其前表面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在上述切削步骤之前具备后形成步骤,该后形成步骤切削上述柱状体的后端部,形成上述后表面及上述周面平滑地连续的凸曲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钓竿用尾塞的制造方法,在上述穿孔步骤之后具备将抵接板安装在上述柱状体的前端部的安装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22740A JP6704650B2 (ja) | 2016-06-21 | 2016-06-21 | 釣竿用尻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6-122740 | 2016-06-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17938A true CN107517938A (zh) | 2017-12-29 |
CN107517938B CN107517938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60748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61243.9A Active CN107517938B (zh) | 2016-06-21 | 2016-12-15 | 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04650B2 (zh) |
CN (1) | CN10751793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6334A (zh) * | 2019-11-15 | 2021-05-18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42157U (zh) * | 1989-05-01 | 1990-11-30 | ||
CN2239143Y (zh) * | 1996-01-29 | 1996-11-06 | 陆永明 | 简易手海两用组合钓竿 |
JPH10295228A (ja) * | 1997-04-30 | 1998-11-10 | Daiwa Seiko Inc | 釣 竿 |
CN1408216A (zh) * | 2001-10-01 | 2003-04-09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JP2011152121A (ja) * | 2009-12-29 | 2011-08-11 | Globeride Inc | 釣竿 |
CN204518925U (zh) * | 2015-04-23 | 2015-08-05 | 嘉兴太平洋钓具有限公司 | 一种zoom节鱼竿的新型后塞套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206495A (ja) * | 1985-03-12 | 1986-09-12 | 中元 善明 | 釣竿を利用した伸縮自在の室内及び室外でも利用の出来る携帯用にも成る便利な物干竿 |
US7412794B2 (en) * | 2004-09-22 | 2008-08-19 | Smith Robert W | Measuring device for use with fishing pole |
JP2006288205A (ja) * | 2005-04-05 | 2006-10-26 | Shimano Inc | 釣り竿 |
-
2016
- 2016-06-21 JP JP2016122740A patent/JP6704650B2/ja active Active
- 2016-12-15 CN CN201611161243.9A patent/CN1075179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42157U (zh) * | 1989-05-01 | 1990-11-30 | ||
CN2239143Y (zh) * | 1996-01-29 | 1996-11-06 | 陆永明 | 简易手海两用组合钓竿 |
JPH10295228A (ja) * | 1997-04-30 | 1998-11-10 | Daiwa Seiko Inc | 釣 竿 |
CN1408216A (zh) * | 2001-10-01 | 2003-04-09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JP2011152121A (ja) * | 2009-12-29 | 2011-08-11 | Globeride Inc | 釣竿 |
CN204518925U (zh) * | 2015-04-23 | 2015-08-05 | 嘉兴太平洋钓具有限公司 | 一种zoom节鱼竿的新型后塞套件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6334A (zh) * | 2019-11-15 | 2021-05-18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CN112806334B (zh) * | 2019-11-15 | 2024-06-11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竿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17938B (zh) | 2021-06-22 |
JP6704650B2 (ja) | 2020-06-03 |
JP2017225378A (ja) | 2017-12-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98361B2 (en) | Stamped housings to facilitate assembly and related methods | |
US8833197B2 (en) | Multi-linked device having a reinforcing member | |
EP2926650B1 (en) | Jig head | |
EP1983582A3 (de) | Multifilamentsupraleiter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 |
CN107517938A (zh) | 钓竿用尾塞及其制造方法 | |
DE102012016899A1 (de) | Fahrradhecknabe | |
CN105899769A (zh) | 空心提升阀的制造方法 | |
EP3170574B1 (de)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hülse für eine elektrode für medizinische anwendungen | |
CN206464490U (zh) | 一种用于制造油管接头的冷镦模组 | |
CN206101368U (zh) | 鱼竿防抱死装置 | |
JP3173892U (ja) | 釣り用おもり | |
CN101675734B (zh) | 拟饵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653813A (zh) | 钻杆管体管端内外加厚模具 | |
EP3407043B1 (de) | Redundante kraftmessachse mit räumlich getrennten messanordnungen | |
CN205790512U (zh) | 一种新型usb连接器 | |
CN101171911B (zh) | 拟饵 | |
US1587022A (en) | Drill jar | |
KR20170018265A (ko) | 고리베어링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회전연결고리와 루어 | |
CN219894894U (zh) | 穿刺首饰的连接结构及穿刺首饰 | |
US20090146390A1 (en) | Fork crow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in particular for bicycles | |
JP3091412U (ja) | イカリ針揃え結束用具 | |
CN217372193U (zh) | 一种简单实用的无油衬套拆卸工具 | |
KR101741365B1 (ko) | 두족류 낚시채비 | |
EP2864743B1 (de) | Temperaturmessvorrichtung | |
CN207279248U (zh) | 马蹄形截面的冷拔钢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