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6666A -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6666A
CN107506666A CN201710597548.2A CN201710597548A CN107506666A CN 107506666 A CN107506666 A CN 107506666A CN 201710597548 A CN201710597548 A CN 201710597548A CN 107506666 A CN107506666 A CN 1075066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system
storage device
terminal equipment
switching
equipment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975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黎明
廖泽勋
陈红旗
王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 Lin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Hai Lin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 Lin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Hai Lin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7105975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6666A/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66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66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06Loading of operating system
    • G06F9/441Multiboot arrangements, i.e. selecting an operating system to be loade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05Dual mode as a secondary aspec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9Restricted operating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包括: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根据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第二操作系统;在确认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独立设置与操作系统相对应存储设备电源模块、网络供电模块,实现在同一终端设备上多个存储设备及系统互相独立访问,保证网路通信独立访问,完全实现对涉密数据物理隔离。

Description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脑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市面上除了主流的windows系统之外,还有很多例如Android系统、Linux系统之类的系统,由于立足点的不同,各个系统有其特定的优缺点,因此出现了各种能实现多系统之间整合切换的方式,例如之前的模拟机模式,或者市面上主流的通过再启动的方式切换系统等。但一些需要特别重视信息安全和保密的领域如安保、国防等,在涉及安全的情况下,需要信任度较高的操作系统,而在非安全的情况下,同样需要功能更完善、使用更方便的大众系统。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多系统之间的切换时,仍然会存在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流,因此不能完全实现对涉密数据物理隔离的要求。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实现对涉密数据物理隔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或安装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
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网络供电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优选地,所述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存储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的切换输入信号;
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
优选地,所述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具备系统切换权限;
在确认所述用户具备系统切换权限后,执行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执行BIOS程序,为所述存储设备执行硬件自检的操作,并在自检完成后执行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其中: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介质,通过独立设置与操作系统相对应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网络供电模块,实现在同一台终端设备上多个存储设备及系统的互相独立访问,同时保证网路通信的独立访问,确保访问数据的安全性,完全实现对涉密数据物理隔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或安装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由于现有技术不能完全实现对涉密数据物理隔离,本发明提供一种解决方案,使得在同一台终端设备上多个存储设备及系统的互相独立访问,同时保证网路通信的独立访问,确保访问数据的安全性,完全实现对涉密数据物理隔离。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4G网络通信模块、WiFi模块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或者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应用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或安装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
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网络供电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与所述存储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的切换输入信号;
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
进一步的,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具备系统切换权限;
在确认所述用户具备系统切换权限后,执行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
进一步的,处理器1001可以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执行BIOS程序,为所述存储设备执行硬件自检的操作,并在自检完成后执行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的步骤。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或安装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外设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鼠标、键盘、触摸屏其中的一种;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也可以是一种专门开发的用于系统切换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用户在需要切换操作系统时,点击该程序的图标以运行改程序,即可出现用户选择界面;该程序引导用户进行相关的系统切换操作,并触发所述切换信号;同时该系统切换控制程序使终端设备自动完成重启、启动BIOS、完成硬件自检等步骤,并根据用户选择激活存储设备中操作系统所在分区,使系统切换过程更加简便快捷。
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系统切换信号时,终端设备提取切换信号中第二操作系统的信息,获取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用以实现第二操作系统与所在存储设备的匹配核对,保证第二操作系统正常加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第一、第二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操作系统:windowsXP、windows7、windows10,或者是Android、Linux操作系统,在本发明中操作系统优选为windows7、windows10(以下均分别简称为win7、win10)。所述存储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硬盘、可移动大容量磁盘、固态硬盘;在本实施例中,存储设备优选为硬盘。
步骤S20,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的切换过程实际是将一个操作系统关闭,而后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程序重新启动,加载另外一个操作系统。在具体实施中,终端设备关闭第一操作系统后,在步骤S20之前,还包括:执行BIOS程序,为所述存储设备执行硬件自检的操作。终端设备在切换第二操作系统时,读取并运行存储在ROM芯片中的BIOS程序。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即硬件自检(Power-OnSelf-Test)。
在完成硬件自检等一系列程序自检和初始化后,根据硬盘物理磁盘号,更改硬盘启动控制器选项,后台会将安装有第二操作系统的对应硬盘自动设置为第一启动选项的存储设备。自动设置为第一启动选项的存储设备的操作是一次生效的,下次重启时仍然采用BIOS的默认启动顺序,从而方便用户的选择操作。此时,第二操作系统对应的硬盘控制器会被启动,并接收终端设备后台发送的命令,向硬盘驱动器发出控制硬盘电源模块启动的控制信号,并控制对应硬盘的运行;对应的硬盘电源模块也会被启动,并向所述硬盘接收供电,并加载第二操作系统。
在一具体实施中,若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为win7,则BIOS程序会打开安装有win7系统的硬盘控制器,具体为Ahci控制器;若所述第二操作系统为win10,则BIOS程序会打开安装有win10系统的硬盘控制器,具体为Emmc控制器。以上两类硬盘控制器为对应操作系统的优选硬盘控制器类型,选用其它类型的硬盘控制器也不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加载第二操作系统过程中,确认第二操作系统是否存在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并相应地执行步骤S30或S40。
步骤S30,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步骤S40,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网络供电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数据安全级别要求较高操作系统,独立设置网络供电模块,以使所述终端设备进行与第二操作系统的数据安全等级对应的网络数据通信连接,有效加强网络通信数据的安全。而针对数据安全级别要求一般的操作系统,则不单独设置网络供电模块。这样,既可以保证网络通信时数据访问的安全,也可以节约网络供电模块的配置数量,降低硬件配置成本。在本实施例中,win7被定义为数据安全级别要求较高操作系统,win10被定义为数据安全级别要求一般操作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硬盘电源模块与所述网络供电模块为对应操作系统下的功能模块。
在一具体实施上,当所述操作系统系统为win10时,根据获取的所述硬盘的物理磁盘号,终端设备在后台启动win10系统对应的Emmc硬盘控制器,并启动安装有win10系统对应的硬盘电源模块向相应的硬盘供电。而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硬盘控制器不初始化,以使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硬盘电源模块向win10安全数据等级对应的WiFi网络通信模块供电,从而运行WiFi网络通信模块。这样既可以保证在win10系统下WiFi网络通信模块与win10对应的硬盘使用独立的电源模块,避免切换到win10系统时WiFi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节约其它系统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的配置数量,降低硬件配置成本。
在另一具体实施上,当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系统为win7时,根据获取的所述硬盘的物理磁盘号,终端设备在后台启动win7系统对应的Ahci硬盘控制器,其他硬盘控制器处于关闭状态;并启动安装有win7系统的硬盘电源模块,向相应的硬盘供电,并断开对其它硬盘的供电,以保证安装不同系统的硬盘之间的数据隔离。同时,单独设置的与win7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向与win7数据安全等级对应的4G网络通信模块供电,从而运行4G网络通信模块;此外,若第一操作系统存在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则关闭第一操作系统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从而保证网路通信的数据安全。特别地,win7对应的网络通信类型也可以包括2G网络、3G网络。
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收到操作系统切换信号后,启动对应的硬盘控制器,以控制启动对应的硬盘电源模块,用以加载操作系统。在要切换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安全级别要求较高时,使用单独设置的网络供电模块为网络通信模块供电;在要切换的操作系统的数据安全级别要求不高时,使用当前操作系统的硬盘电源模块为网络通信模块供电。基于以上实施方案,实现在一个终端设备上多个系统的互相独立访问,同时保证了访问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50,获取与所述存储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的切换输入信号;
步骤S60,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
为方便用户进行硬件自检完成后操作系统的切换选择,终端设备的显示屏上应提供一界面,界面中提供操作系统选择选项供用户进行选择;所述界面可以出现在需要进行操作系统切换时,也可以出现在开机启动界面中;用户点击相应的操作系统切换程序图标后出现上述界面。
在用户进行操作系统选择时,用户使用与存储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进行操作系统选择,外设设备产生的切换输入信号发送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在具体实施上,所述预设输入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触摸屏设备、鼠标和键盘;用户可以用手指触摸外设的触摸屏设备,加上压力传感器感受到手机的点击压力,根据触摸屏设备产生的位置信号和压力传感器产生的压力信号确定用户所选择的第二操作系统。而终端设备自带的触摸屏也可以实现上述选择操作。此外,用户还可以移动鼠标在相应的操作系统选项中进行点击操作,以产生输入信号从而实现第二操作系统的选择;或者用户按压用户自行设置及/或终端设备后台默认设置的键盘对应的操作系统选择的快捷键或者普通键位产生输入信号,例如利用键盘的上下方向键在选择界面中选择需要加载的系统,按动“Enter”键以实现操作系统的选择。增加使用鼠标或键盘的选择方式,除了提高系统选择、切换过程的便捷性,还可以防止因触摸屏失效时无法进行选择的问题。在具体实施上,用户在终端设备开机时,同样可以在提供的界面中进行操作系统的选择操作,自由选择需要加载的操作系统。
用户通过使用外设设备进行操作系统选择的切换输入信号,会触发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用以进行后续的操作系统切换的用户身份信息验证和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加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终端设备提供操作系统的切换选项,以及提供多种操作方式实现用户对操作系统的选择,有利于简化用户的选择操作,方便用户的使用。
进一步的,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基于上述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所述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70,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具备系统切换权限;
步骤S80,在确认所述用户具备系统切换权限后,执行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
在检测到外设设备的切换输入信号时,需要录入用户的身份信息,以验证用户是否拥有系统切换权限。其中,所述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可以为用户的账户及相应密码,或者是用户的指纹图像等身份识别特征信息,可由用户提前设置上述身份验证信息并储存在终端设备的存储器中。录入的方式可以是使用键盘进行输入账户及相应密码,或者使用指纹传感器等传感器设备进行录入指纹等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在录入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后,检查用户所提交的身份验证信息是否与终端设备保存的身份验证信息一致,如果一致,判断用户为合法用户,即用户具备系统切换权限。如果不一致,则判定身份验证失败。在完成对用户身份的确认之后,方可执行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在需要进行系统切换时,通过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安全性验证,进一步提高系统切换的安全性保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所述多系统终端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
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或安装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
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网络供电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获取与所述存储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的切换输入信号;
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具备系统切换权限;
在确认所述用户具备系统切换权限后,执行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
进一步地,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下操作:
执行BIOS程序,为所述存储设备执行硬件自检的操作,并在自检完成后执行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其中,所述切换信号的发送源为与终端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或安装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系统切换控制程序;
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没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第一操作系统的存储设备电源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有对应的网络供电模块时,应用所述网络供电模块为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供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前运行的第一操作系统在接收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之后,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与所述存储设备连接的外设设备的切换输入信号;
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根据所述切换输入信号,触发所述切换至第二操作系统的切换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确认所述用户是否具备系统切换权限;
在确认所述用户具备系统切换权限后,执行确认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在存储设备的物理磁盘号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以此启动对应存储设备驱动器,加载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执行BIOS程序,为所述存储设备执行硬件自检的操作,并在自检完成后执行根据所述物理磁盘号启动对应的存储设备控制器的步骤。
6.一种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其中:
所述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的步骤。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设备上存储有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程序,所述图片处理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710597548.2A 2017-07-20 2017-07-20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075066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7548.2A CN107506666A (zh) 2017-07-20 2017-07-20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97548.2A CN107506666A (zh) 2017-07-20 2017-07-20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6666A true CN107506666A (zh) 2017-12-22

Family

ID=6067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97548.2A Pending CN107506666A (zh) 2017-07-20 2017-07-20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6666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411A (zh) * 2018-01-08 2018-07-03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多系统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96038A (zh) * 2019-04-03 2019-08-06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模块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2894A (zh) * 2019-03-21 2020-09-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13599A (zh) * 2020-06-28 2020-10-23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固态存储设备、服务器主板及控制方法
CN113467734A (zh) * 2021-06-11 2021-10-01 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警务终端的显示方法、系统及数据转接设备
CN115220799A (zh) * 2022-07-13 2022-10-21 南京联英隆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理隔离双系统智能终端设备
CN111813599B (zh) * 2020-06-28 2024-05-31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固态存储设备、服务器主板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3508U (zh) * 2010-08-20 2010-12-15 河南省电力公司 双网络物理隔离装置
CN202177905U (zh) * 2011-08-03 2012-03-28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物理切换装置及计算机
CN202306531U (zh) * 2011-09-20 2012-07-04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切换装置及计算机
CN203232426U (zh) * 2013-04-10 2013-10-09 内蒙古科技大学 防毒防黑双系统计算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3508U (zh) * 2010-08-20 2010-12-15 河南省电力公司 双网络物理隔离装置
CN202177905U (zh) * 2011-08-03 2012-03-28 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物理切换装置及计算机
CN202306531U (zh) * 2011-09-20 2012-07-04 深圳市顶星数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系统切换装置及计算机
CN203232426U (zh) * 2013-04-10 2013-10-09 内蒙古科技大学 防毒防黑双系统计算机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43411A (zh) * 2018-01-08 2018-07-03 青岛海信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多系统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11722894A (zh) * 2019-03-21 2020-09-29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应用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96038A (zh) * 2019-04-03 2019-08-06 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模块自动化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1813599A (zh) * 2020-06-28 2020-10-23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固态存储设备、服务器主板及控制方法
CN111813599B (zh) * 2020-06-28 2024-05-31 中国长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固态存储设备、服务器主板及控制方法
CN113467734A (zh) * 2021-06-11 2021-10-01 深圳市海邻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警务终端的显示方法、系统及数据转接设备
CN115220799A (zh) * 2022-07-13 2022-10-21 南京联英隆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理隔离双系统智能终端设备
CN115220799B (zh) * 2022-07-13 2023-09-01 南京联英隆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理隔离双系统智能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06666A (zh) 多系统终端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2303255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biometric information in electronic device
EP3206150B1 (en) Fingerprint input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mobile terminal
US80995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nd disabling a lock mode by squeezing or pinching the sides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owards one another
CN103559455A (zh) 基于用户识别的Android设备内个人信息保护方法
CN102096546A (zh) 一种操作系统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4350723B (zh) 账号登录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66107A (zh) 一种保护应用程序访问权限的方法、装置及手机
CN106095065B (zh)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US11176228B2 (en) Application interface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223672A1 (zh) 近场通信nfc通信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424028A (zh) 终端设备以及切换方法
CN103942121A (zh) 一种数据还原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1094182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7483704A (zh) 一种私密空间设置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7370874A (zh) 应用的启动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346392B (zh) 终端系统更改识别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918567A (zh) 恢复出厂设置的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4598309B (zh) 基于os虚拟化的多模式os的系统和其创建、切换方法
CN107636688A (zh) 指纹识别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85356A (zh) ADB调试端口开启方法、装置、Android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136312A (zh) 一种移动终端与智能门锁交互实现添加虚拟钥匙的方法
CA2649092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and disabling a lock mode on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O2019090702A1 (zh) 一种终端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10944318B (zh) 一种锁卡设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