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05795A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05795A
CN107505795A CN201710813442.1A CN201710813442A CN107505795A CN 107505795 A CN107505795 A CN 107505795A CN 201710813442 A CN201710813442 A CN 201710813442A CN 107505795 A CN107505795 A CN 107505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touch
line
magnetic induction
touch unit
induction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34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05795B (zh
Inventor
席克瑞
崔婷婷
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344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057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505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57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057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057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06Circuit arrangements or driving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single liquid crystal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Input devices, e.g. touch pan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H01L27/124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for preventing breakage, peeling or short circuiting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阵列基板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第一扫描线、第二扫描线、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和第一连接线,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和第二连接线,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按照本申请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一磁感线并复用数据线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设置第二磁感线并复用扫描线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实现电磁触控检测而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泳显示通过控制电泳膜中的电泳微粒的移动来控制从外部入射光的反射,实现图像显示。由于其极低的耗电量、还原纸张视感以及适宜人眼阅读等独特的优点,电泳显示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在静态显示领域(诸如,标签、书本、报纸、广告牌、标示牌等),将成为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和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不可替代的显示技术。
电泳显示面板中,电泳膜上方设置有公共电极,由于公共电极整层覆盖在电泳膜上,会屏蔽触摸形成的电场,无法通过电容方式(例如,自电容式、互电容式)进行触控检测,因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电磁触控方式对电泳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检测。
然而,现有的电磁触控通常采用外挂的方式,不仅成本较高,还会增加额外的制作工艺,使得电泳显示面板较厚,从而制约了电磁触控技术在电泳显示面板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至少一条第一磁感线和至少一条第二磁感线;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以及连接在第一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以及连接在第一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的阵列基板。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至少一条第一磁感线、至少一条第二磁感线和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多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扫描线,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以及连接在第一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以及连接在第一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驱动方法包括:显示阶段,向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以及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触控阶段,向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触控信号,并从第一磁感线接收第一感应信号,以及向第一扫描线提供第二触控信号,并从第二磁感线接收第二感应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再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磁感线并复用数据线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设置第二磁感线并复用扫描线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实现电磁触控检测而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2A为沿图1中的线I-I的截面图;
图2B为沿图1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7为沿图6中的线IV-IV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可包括多条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9等)、多条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9等)、至少一条第一磁感线RX、至少一条第二磁感线RY和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形成多个像素PXL。
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4、D7等)和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3、D5、D6、D8、D9等),第一数据线通过第一连接线LX与第一磁感线RX电连接,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
多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一条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4、S7等)和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3、S5、S6、S8、S9等),第一扫描线通过第二连接线LY与第二磁感线RY电连接,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
其中,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RX沿第一方向y延伸,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RY沿第二方向x延伸,第一方向y和第二方向x彼此相交。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首先,由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和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当将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可向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施加第一触控信号并且从第一磁感线RX接收第一感应信号确定触控位置在x方向上的坐标,以及向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施加第二触控信号并且从第二磁感线RY接收第二感应信号确定触控位置在y方向上的坐标,从而可确定触控位置的坐标。应用了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即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成本和厚度。
其次,通过将部分数据线(即,第一数据线)和部分扫描线(第一扫描线)分时复用为电磁触控单元的信号发射线,仅需要在阵列基板上设置电磁触控单元的信号接收线(例如,第一磁感线RX和第二磁感线RY),即,减少了阵列基板上信号线的数量,从而可简化阵列基板的设计,降低了阵列基板的设计难度。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磁感线并复用第一数据线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通过设置第二磁感线并复用第一扫描线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实现了电磁触控检测而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和成本。
尽管图1示出了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围绕三个像素列,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围绕三个像素行,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应当理解,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可围绕任意合适数量的像素列,第二电池触控单元TPY可围绕任意合适数量的像素行。
可选地,在同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中,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和第一磁感线RX在第二方向x上至少间隔一个像素PXL;在同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中,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和第二磁感线RY在第一方向y上至少间隔一个像素PXL。
理论上,电磁触控检测的精度可以很高,例如,可以检测小于一个像素的区域,但是触控检测的精度越高,需要设置的第一磁感线和第二磁感线就越多,阵列基板的设计难度也越高,另外在应用中,小于一个像素区域的检测精度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将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围绕至少一个像素行或至少一个像素列,不仅使电磁触控检测具有合适的精度,而且可确保阵列基板的设计实际可行。
可选地,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RX同层设置。
具体参考图2A,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A所示,由于第一磁感线RX和数据线D均沿第一方向y延伸,因此数据线D和第一磁感线RX可同层设置,即,数据线D和第一磁感线RX可由第二金属层M2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而成。
通过将第一磁感线RX和数据线D设置为由同一金属层形成,可减少阵列基板的膜层数量,例如,可减少一层金属膜和一层绝缘膜,进而降低阵列基板的厚度。
可选地,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同层设置。
具体参考图2B,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由于第二磁感线RY和扫描线S均沿第二方向x延伸,因此扫描线S和第二磁感线RY可同层设置,即,扫描线S和第二磁感线RY可由第一金属层M1在同一道图形化工艺中制作而成。
通过将第二磁感线RY和扫描线S设置为由同一金属层形成,可进一步减少阵列基板的膜层数量,进而进一步降低阵列基板的厚度。
可选地,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中,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中,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
具体地,如图1所示,由第一数据线D1以及与之连接的第一连接线LX和第一磁感线RX形成的第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围绕第一列像素至第三列像素,由第一数据线D4以及与之连接的第一连接线LX和第一磁感线RX形成的第二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围绕第四列像素至第六列像素,即,第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的感测区域与第二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的感测区域不交叠。同样,第二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的感测区域与第三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的感测区域不交叠,依此类推。
类似地,由第一扫描线S1以及与之连接的第二连接线LY和第二磁感线RY形成的第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围绕第一行像素至第三行像素,由第一扫描线S4以及与之连接的第二连接线LY和第二磁感线RY形成的第二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围绕第四行像素至第六行像素,即,第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的感测区域与第二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的感测区域不交叠。同样,第二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的感测区域与第三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的感测区域不交叠,依此类推。
下面说明该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
由于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的感测区域彼此不交叠,也就是说,各第一数据线和各第一磁感线RX与非同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中的各第一连接线LX彼此不相交,因此,第一连接线LX与第一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RX的电连接更易于实现,例如,第一连接线LX直接连接到第一数据线和第一磁感线RX,而不必通过打孔连接,从而降低阵列基板的工艺难度。
同样地,由于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的感测区域彼此不交叠,也就是说,各第一扫描线和各第二磁感线RY与非同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中的各第二连接线LY彼此不相交,因此,第二连接线LY与第一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RY的电连接更易于实现,例如,第二连接线LY直接连接到第一扫描线和第二磁感线RY,而不必通过打孔连接,从而可进一步降低阵列基板的工艺难度。
尽管图2A示出了第一连接线LX与数据线D和第一磁感线RX同层,图2B示出了第二连接线LY与扫描线S和第二磁感线RY同层,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第一连接线LX还可以与数据线D和第一磁感线RX不同层,第二连接线LY还可以与扫描线S和第二磁感线RY不同层。
继续参考图3,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同样可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3、D5等)、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4、D6、D8等)、多条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4、S7等)、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3、S5、S6、S8、S9等)、多条第一磁感线RX、多条第二磁感线RY、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TPX3)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一连接线LX,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同样可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RY和第二连接线LY。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3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
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围绕第一列~第四列像素,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围绕第三列~第六列像素,即,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和TPX2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三列~第四列像素)。同样,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和TPX3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五列~第六列像素),依次类推。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当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彼此不交叠时,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之间第二方向x上可能存在间隙,该间隙较小时,对电磁触控检测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当该间隙较大时,例如,在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大于100μm时,可能会出现触控检测的盲区或者进行连续画线时出现断线,从而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而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彼此交叠,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x上不存在间隙,因此,在第二方向x上也就不存在触控盲区,并且在进行连续画线操作时,也不会出现断线,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各交叠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的宽度相同。
将两两相邻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在第二方向x上彼此交叠相同的宽度,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和TPX2在第二方向x上交叠两个像素列(第三列~第四列像素),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和TPX3在第二方向x上也交叠两个像素列(第五列~第六列像素)。这样在进行电磁触控扫描时,对每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接收到的感应信号可采用相同的算法进行处理,从而可简化电磁触控集成电路的设计,提高电磁触控扫描的效率。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x上交叠的宽度为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二分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可设置为几个毫米,例如,5mm。当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之间不存在交叠区域时,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在第二方向x上的检测精度为5mm。而当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x上交叠的宽度为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二分之一时,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该方向上的检测精度可达到2.5mm,即,触控检测精度提高了一倍。
因此,将各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第二方向x上两两交叠,不仅可避免检测盲区,还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
尽管图3示出了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和TPX2)在第二方向x上交叠两个像素列,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二方向x上交叠的像素列数可以是任意合适的数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需要进行设置。
可选地,第一连接线与扫描线同层设置。
具体参考图4,示出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线LX与扫描线S同层设置,第一连接线LX通过接触孔CH与第一数据线或第一磁感线RX电连接。
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彼此交叠,因此第一连接线LX与非同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的第一数据线和/或第一磁感线RX相交,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线LX与数据线D和第一磁感线RX不同层。
本实现方式中,将第一连接线LX设置为与扫描线S同层,从而不必增加附加金属层来设置第一连接线LX,从而减少了阵列基板的膜层数量并且降低了阵列基板的厚度。
继续参考图5,示出了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同样可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3、D5等)、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4、D6、D8、D10等)、多条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4、S7等)、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3、S5、S6、S8、S9等)、多条第一磁感线RX、多条第二磁感线RY、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TPX3)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一连接线LX,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同样可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RY和第二连接线LY。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5所示,任意相邻的三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两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都部分交叠。
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围绕第一列~第六列像素,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围绕第三列~第八列像素,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3围绕第五列~第十列像素,即,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和TPX2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三列~第六列像素),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和TPX3也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五列~第六列像素)。也就是说,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和TPX3都存在交叠的感测区域。
下面以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TPX3为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TPX3的感测区域在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较大时,例如,9mm。当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仅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部分交叠时,交叠区域的宽度最大可以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是二分之一,也就是触控检测精度可以提高到4.5mm左右。而当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与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2和TPX3都部分交叠时,每次电磁触控扫描的感测区域位移的距离可以是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触控检测精度可以提高到3mm。
因此,本实施例中,将任意相邻的三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上述排布,可进一步提高电磁触控检测的精度。
继续参考图6,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同样可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4、D7等)、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3、D5、D6、D8、D9等)、多条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3、S5等)、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4、S6、S8等)、多条第一磁感线RX、多条第二磁感线RY、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TPY3),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同样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一连接线LX,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RY和第二连接线LY。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6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
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围绕第一行~第四行像素,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2围绕第三行~第六行像素,即,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和TPY2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三行~第四行像素)。同样,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2和TPY3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五行~第六行像素),依次类推。
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当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彼此不交叠时,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之间第一方向y上可能存在间隙,该间隙较小时,对电磁触控检测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当该间隙较大时,例如,在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大于100μm时,可能会出现触控检测的盲区或者进行连续画线时出现断线,从而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
而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彼此交叠,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一方向y上不存在间隙,因此,在第一方向y上也就不存在触控盲区,并且在进行连续画线操作时,也不会出现断线,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
可选地,各交叠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y上的宽度相同。
将两两相邻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在第一方向y上彼此交叠相同的宽度,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和TPY2在第一方向y上交叠两个像素行(第三行~第四行像素),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2和TPY3在第一方向y上也交叠两个像素行(第五行~第六行像素)。这样在进行电磁触控扫描时,对每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接收到的感应信号可采用相同的算法进行处理,从而可简化电磁触控集成电路的设计,提高电磁触控扫描的效率。
可选地,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在第一方向y上交叠的宽度为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在该方向上宽度的二分之一。
将各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第一方向y上两两交叠,不仅可避免检测盲区,还可以提高触控检测的精度(例如,触控检测精度提高一倍)。
可选地,第二连接线与数据线同层设置。
具体参考图7,示出了图6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二连接线LY与数据线D和第一磁感线RX同层设置,第二连接线LY通过接触孔CH与第一扫描线或第二磁感线RY电连接。
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感测区域彼此交叠,因此第二连接线LY与非同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的第一扫描线和/或第二磁感线RY相交,也就是说,第二连接线LY与扫描线S和第二磁感线RY不同层。
本实现方式中,将第二连接线LY设置为与数据线D同层,从而不必增加附加金属层来设置第二连接线LY,从而减少了阵列基板的膜层数量并且降低了阵列基板的厚度。
继续参考图8,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同样可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4、D7等)、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3、D5、D6、D8、D9等)、多条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3、S5等)、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4、S6、S8、S10等)、多条第一磁感线RX、多条第二磁感线RY、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TPY3),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同样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一连接线LX,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RY和第二连接线LY。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8所示,任意相邻的三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两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都部分交叠。
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围绕第一行~第六行像素,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2围绕第三行~第八行像素,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3围绕第五行~第十行像素,即,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和TPY2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三行~第六行像素),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和TPY3也具有公共的感测区域(第五行~第六行像素)。也就是说,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与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2和TPY3都存在交叠的感测区域。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任意相邻的三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设置为上述排布,可进一步提高电磁触控检测的精度。
继续参考图9,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同样可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3、D5、D7等)、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4、D6、D8等)、多条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3、S5、S7等)、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4、S6、S8等)、多条第一磁感线RX、多条第二磁感线RY、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TPX3)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TPY3),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一连接线LX,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RY和第二连接线LY。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阵列基板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9所示,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集成电路IC1和第二集成电路IC2,数据线D1~D8与第一集成电路IC1的数据端子电连接,第一磁感线RX与第一集成电路IC1的第一磁感端子电连接,扫描线S1~S8与第二集成电路IC2的扫描端子电连接,第二磁感线RY与第二集成电路IC2的第二磁感端子电连接。
当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
在显示阶段,扫描信号由第二集成电路IC2提供,数据信号由第一集成电路IC1提供。
在触控阶段,第一触控信号由第一集成电路IC1的数据端子提供,并且第一感应信号由第一集成电路IC1的第一磁感端子(其与第一集成电路IC1中的磁传感器连接)接收,第二触控信号由第二集成电路IC2的扫描端子提供,并且第二感应信号由第二集成电路IC2的第二磁感端子(其与第二集成电路IC2中的磁传感器连接)接收。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磁感线和数据线连接到第一集成电路并且将第二磁感线和扫描线连接到第二集成电路,即将电磁触控检测集成在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中,当将本申请的阵列基板应用于显示面板时,不必单独设置触控集成电路,从而可降低显示面板的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图9所示的第一集成电路IC1和第二集成电路IC2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在一些其他的应用场景中,数据线、扫描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二磁感线RY可连接到同一个集成电路中,即,第一集成电路IC1和第二集成电路IC2集成在同一个集成电路中。
继续参考图10,示出了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示意图。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本实施例中,阵列基板同样可包括多条第一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1、D3、D5、D7等)、多条第二数据线(例如,数据线D2、D4、D6、D8等)、多条第一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1、S3、S5、S7等)、多条第二扫描线(例如,扫描线S2、S4、S6、S8等)、多条第一磁感线RX、多条第二磁感线RY、多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一电磁触控单元TPX1~TPX3)和多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例如,第二电磁触控单元TPY1~TPY3),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RX和第一连接线LX,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同样可包括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RY和第二连接线LY。
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对阵列基板进行了进一步的限定。
如图10所示,阵列基板还包括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多条第一虚设导线DUMX和沿第二方向x延伸的多条第二虚设导线DUMY,其中,任意一列像素内均设置有一条第一虚设导线DUMX或第一磁感线RX,任意一行像素内均设置有一条第二虚设导线DUMY或第二磁感线RY。
由于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可能包括多列像素,因此第一感测线RX的数量小于数据线的数量,例如,图10中第一列~第四列像素设置有数据线D1~D4,而第五列像素中设置有数据线D5和第一磁感线RX。当未设置第一虚设导线DUMX时,设置有第一磁感线RX的像素列(例如第五列像素)与未设置有第一磁感线RX的像素列(例如,第一列至第四列像素)中的布线排布不均匀,导致工艺上难以控制。另外,上述布线不均匀也会带来显示不均,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未设置第一磁感线RX的像素列中设置第一虚设导线DUMX,使得各像素列中的布线排布均匀,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并且使显示更均匀。
类似地,通过在未设置第二磁感线RY的像素行中设置第二虚设导线DUMY,使得各像素行中的布线排布均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工艺难度,并且使显示更均匀。
应当理解,第一连接线LX和第二连接LY可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而不用设置在像素区域中,对像素区域的布线排布没有影响,因此可不用调整第一连接线LX和第二连接LY的布线设计。
可选地,第一虚设导线接地或连接公共电压信号,第二虚设导线接地或连接公共电压信号。
由于第一虚设导线DUMX和第二虚设导线DUMY用于均衡像素区域的布线设计,并不用于传递信号,因此,可将第一虚设导线DUMX和第二虚设导线DUMY接地或连接公共电压信号(例如直流电压信号),从而可避免第一虚设导线DUMX和第二虚设导线DUMY上出现非预期的电压信号而影响数据线、扫描线、第一磁感线和第二磁感线上的信号传输。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白,上述各实施例的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一些其他的公知结构,例如,薄膜晶体管等。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描述。
可选地,在同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和第一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10kΩ,在同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和第二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10kΩ。
由公式:
其中,Q为电磁触控单元感应的电量,Δφ为电磁触控单元中的磁通量的变化量,R为电磁触控单元的导线电阻(例如,同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的第一数据线、第一连接线和第一磁感线三者的电阻之和)。
可知,电磁触控单元感应的电量Q与电磁触控单元的导线电阻R成反比。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导线电阻R大于等于10kΩ时,电磁触控单元感测的电量Q较小,当电磁笔靠近或者接触时,可能会出现识别率降低、甚至无法识别的情形,电磁触控检测的灵敏度较低。
因此,为了保证电磁触控单元能够准确识别电磁波的靠近和接触,可将第一电磁触控单元的导线电阻R(即,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和第一连接线的阻值之和)设置为小于10kΩ,并且将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导线电阻R(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和第二连接线的阻值之和)设置为小于10kΩ。
优选地,在同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第一数据线、第一磁感线和第一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500Ω,在同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第一扫描线、第二磁感线和第二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500kΩ。
当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第二电磁触控单元的导线电阻R满足上述条件时,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明显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如上的阵列基板。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以是电泳显示面板,参考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电子纸显示面板的示意性示意图。
如图11所示,电子纸显示面板可包括阵列基板1110、盖板112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1110和盖板1120之间的电泳膜1130,电泳膜1130包括多个电泳微粒,阵列基板1110靠近电泳膜1130的一侧设置有像素电极PE,盖板1120靠近电泳膜1130的一侧设置有公共电极CE。
在电子纸显示面板工作时,向像素电极PE和公共电极CE分别施加不同的电压信号,从而在像素电极PE和公共电极CE之间可以产生垂直电场,电泳膜1130中的电泳微粒在电场作用下移动,根据移动后的电泳微粒的位置的不同实现对外部入射光的不同的反射,从而实现图像显示。
另外,阵列基板1110还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SUB上的栅电极GE、扫描线S、第二磁感线(未示出)、有源层ACT、源电极SE、漏电极DE、数据线D、第二磁感线(未示出)和遮光金属层LS。其中,栅电极GE、扫描线S和第二磁感线同层设置,数据线D、第一磁感线、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同层设置,栅电极GE、源电极SE和漏电极DE构成薄膜晶体管,遮光金属层LS覆盖有源层ACT的沟道部分,用于防止外部光入射到沟道上从而引起漏电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显示面板包括遮光金属层LS时,第一连接线和/或第二连接线可与遮光金属层LS同层设置。
此外,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上述各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图12示出了本申请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
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可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
在显示阶段:
步骤1210,向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以及向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显示面板实现图像显示。
在触控阶段:
步骤1220,向第一数据线(例如,图1中的第一数据线D1/D4/D7)提供第一触控信号,并从第一磁感线(例如,图1中的第一磁感线RX)接收第一感应信号,从而可确定触控位置在第二方向上的坐标。
步骤1230,向第一扫描线(例如,图1中的第一扫描线S1/S4/S7)提供第二触控信号,并从第二磁感线(例如,图1中的第二磁感线RY)接收第二感应信号,从而可确定触控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坐标。
通过上述驱动方法,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可实现电磁触控检测而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因此本申请的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厚度和降低的成本。
应当注意,尽管图12示出了步骤1210~步骤1230的执行顺序,但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可以理解的是,步骤1210~步骤1230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记的顺序发生,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
如图9所示,当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集成电路IC1和第二集成电路IC2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还可包括:
在显示阶段,扫描信号由第二集成电路IC2提供,数据信号由第一集成电路IC1提供。
在触控阶段,第一触控信号由第一集成电路IC1的数据端子提供,并且第一感应信号由第一集成电路IC1的第一磁感端子(其与第一集成电路IC1中的磁传感器连接)接收,第二触控信号由第二集成电路IC2的扫描端子提供,并且第二感应信号由第二集成电路IC2的第二磁感端子(其与第二集成电路IC2中的磁传感器连接)接收。
该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通过阵列基板上的第一集成电路IC1和第二集成电路IC2实现显示信号(例如,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和触控信号(例如,第一触控信号、第一感应信号、第二触控信号和第二感应信号)的传输,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显示面板不需要额外设置触控集成电路,从而可具有降低的成本。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3中所示。其中,显示装置1300可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131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显示装置除了包括如上的显示面板1310之外,还可以包括一些其它的公知的结构。为了不模糊本申请的重点,将不再对这些公知的结构进行进一步描述。
本申请的显示装置可以是任何包含如上的显示面板的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如图13所示的电子纸1300、电子书、广告牌、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显示器、应用于汽车等交通工具上的显示装置等等。只要显示装置包含了本申请公开的显示面板的结构,便视为落入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提供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磁感线并复用第一数据线形成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以及通过设置第二磁感线并复用第一扫描线形成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实现了电磁触控检测而不需要外挂电磁触控装置,从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和成本。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0)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
多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
至少一条第一磁感线和至少一条第二磁感线;
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磁感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磁感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磁感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磁感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磁感线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磁感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多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不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各交叠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两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都部分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部分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各交叠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三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与另两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围绕的感测区域都部分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磁感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间隔一个所述像素;
在同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磁感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至少间隔一个所述像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磁感线同层设置;
所述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磁感线同层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
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数据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感线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磁感端子电连接;
所述扫描线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扫描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磁感线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磁感端子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虚设导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虚设导线;
任意一列所述像素内均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一虚设导线或所述第一磁感线,任意一行所述像素内均设置有一条所述第二虚设导线或所述第二磁感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设导线接地或连接公共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虚设导线接地或连接所述公共电压信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磁感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10kΩ;
在同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磁感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10k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个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磁感线和所述第一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500Ω;
在同一个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中,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磁感线和所述第二连接线的阻值之和小于500Ω。
16.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电子纸,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像素电极层以及设置在所述公共电极层和所述像素电极层之间的电泳膜,所述电泳膜包括电泳微粒。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
19.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线、多条扫描线、至少一条第一磁感线、至少一条第二磁感线和多个电磁触控单元,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数据线和多条第二数据线,所述多条扫描线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扫描线和多条第二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绝缘交叉限定多个像素,所述多个电磁触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电磁触控单元,所述第一电磁触控单元包括所述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磁感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磁感线之间的第一连接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第一磁感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电磁触控单元包括所述第一扫描线、所述第二磁感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磁感线之间的第二连接线,所述扫描线和所述第二磁感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显示阶段:
向所述扫描线提供扫描信号,以及向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信号;
触控阶段:
向所述第一数据线提供第一触控信号,并从所述第一磁感线接收第一感应信号;以及
向所述第一扫描线提供第二触控信号,并从所述第二磁感线接收第二感应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数据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感线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磁感端子电连接,所述扫描线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扫描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二磁感线与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磁感端子电连接,
在所述显示阶段,所述扫描信号由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提供,所述数据信号由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提供;
在所述触控阶段,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由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数据端子提供,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由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所述第一磁感端子接收,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由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扫描端子提供,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由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所述第二磁感端子接收。
CN201710813442.1A 2017-09-11 2017-09-11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5057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3442.1A CN107505795B (zh) 2017-09-11 2017-09-11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3442.1A CN107505795B (zh) 2017-09-11 2017-09-11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5795A true CN107505795A (zh) 2017-12-22
CN107505795B CN107505795B (zh) 2020-05-15

Family

ID=60695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3442.1A Active CN107505795B (zh) 2017-09-11 2017-09-11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0579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2705A (zh) * 2020-08-10 2020-11-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和阵列基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8599A (ja) * 2005-01-26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2646005A (zh) * 2010-12-31 2012-08-22 刘鸿达 双模式触控感应模组及显示器
JP2013064800A (ja) * 2011-09-15 2013-04-11 Japan Display Centr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092446A (zh) * 2013-01-17 2013-05-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14203A (zh) * 2013-12-30 2014-07-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式触控显示基板、电感式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82112A (zh) * 2014-07-30 2014-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52279A (zh) * 2014-09-28 2014-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97645A (zh) * 2014-10-29 2015-05-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08599A (ja) * 2005-01-26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2646005A (zh) * 2010-12-31 2012-08-22 刘鸿达 双模式触控感应模组及显示器
JP2013064800A (ja) * 2011-09-15 2013-04-11 Japan Display Central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CN103092446A (zh) * 2013-01-17 2013-05-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摸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14203A (zh) * 2013-12-30 2014-07-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感式触控显示基板、电感式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82112A (zh) * 2014-07-30 2014-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52279A (zh) * 2014-09-28 2014-12-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4597645A (zh) * 2014-10-29 2015-05-0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2705A (zh) * 2020-08-10 2020-11-27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和阵列基板
CN112002705B (zh) * 2020-08-10 2023-08-2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制备方法和阵列基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05795B (zh) 2020-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67607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ouch sensor
CN106066740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7859521B2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US7995041B2 (en) Integrated touch screen
CN101556519B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
CN104615323B (zh) 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CN104571715A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3927070B (zh) 一种内嵌式电磁触摸显示屏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4679365B (zh) 触摸感测系统
CN101943965B (zh) 触摸屏及具有触摸屏的电子装置
CN106648195A (zh) 触控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930008A (zh) 一种内嵌触摸液晶面板及其阵列基板
CN107422903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EP3168875B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CN108037844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5353921A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一种触控显示设备
CN107153475B (zh) 触控面板
CN106383621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577380A (zh) 具有透明网格触控电极的嵌入式触控显示设备
CN106708341A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3280448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728356A (zh) 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内嵌式触控液晶显示模组
CN105446549B (zh) 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6039474U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153483A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